水分子吸收峰

合集下载

最全的官能团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峰特征-h2o的红外吸收峰(最新编写)

最全的官能团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峰特征-h2o的红外吸收峰(最新编写)

官能团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峰特征类别键和官能团拉伸说明R━X C━FC━CIC━BrC━I1350~1100 cm-1(强)750~700 cm-1(中)700~500 cm-1(中)610~485 cm-1(中)1.如果同一碳上卤素增多,吸收位置向高波数位移2.卤化物,尤其是氟化物与氯化物的伸缩振动吸收易受邻近基团的影响,变化较大3.δC━CI与δC━H(面外)的值较接近游离:3650~3610 cm-1(峰尖,强度不定)分子内缔合:3500~3000 cm-1分子间缔合:二聚:3600~3500 cm-1多聚:3400~3200 cm-11.缔合体峰形较宽(缔合程度越大,峰越宽,越向低波数移)2.一般羟基吸收峰出现在比碳氢吸收峰所在频率高的部位,即大于3000 cm-1,故>3000cm-1的吸收峰通常表示分子中含有羟基━OH伯醇δOH1500~1260cm-1仲醇δOH1350~1260cm-1叔醇δOH1410~1310cm-1━OH的面内变形振动在,吸收位置与醇的类型、缔合状态、浓度有关(稀释时稀释带移向低波数)在解谱时要注意,H2O和N上质子的伸缩振动也会在━OH的伸缩振动区域出现,如H2O 的νOH在~3400 cm-1,νNH会在3500~3200 cm-1出峰1200~1100±5 cm-1醇C━O伯醇νC━O 1070~1000cm-1仲醇νC━O 1120~1030cm-1叔醇νC━O 1170~1100cm-11.这也是分子中含有羟基的一个特征吸收峰2.有时可根据该吸收峰确定醇的级数,如:三级醇:1200~1125cm-1二级醇、烯丙型三级醇、环三级醇:1125~1085cm-1一级醇、烯丙型二级醇、环二级醇:1085~1050cm-1O━H极稀溶液:3611~3603 cm-1(尖锐)浓溶液:3500~3200 cm-1(较宽)多数情况下,两个吸收峰并存酚C━O1300~1200 cm-11275~1020cm-1醚的特征吸收为碳氧碳键的伸缩振动νas C━O━C和νasC━O━C脂肪族醚1275~1020cm-1(νas C━O━C)脂肪族醚中νs C━O━C太小,只能根据νas C ━O━C来判断芳香族和乙烯基醚1310~1020cm-1(νas C━O━C)(强)1075~1020cm-1(νas C━O━C)(较弱)Ph━O━R、Ph━O━Ph、R━C=C━O━R'都具有νas C━O━C和νs C━O━C 吸收带。

光纤水峰的次吸收峰

光纤水峰的次吸收峰

光纤水峰的次吸收峰光纤水峰指的是光纤传输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即在某一特定波长附近,光纤对光的吸收强度明显增加。

光纤水峰的存在会对光信号传输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和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光纤水峰的出现是由于光纤材料的特性造成的。

光纤中的光子与光纤材料中的原子或分子相互作用,发生能量传递。

光的吸收现象正是由于光子的能量被原子或分子吸收而产生的。

在光纤的发射波长范围内,存在一些特定波长,光纤的吸收强度明显增加,形成了吸收峰。

这些吸收峰通常由杂质引起,常见的有OH离子水峰和有机物水峰。

OH离子水峰是光纤中常见的吸收峰之一。

OH离子是水分子经电离后的产物,也是大气中的水蒸气分子离解后的产物。

在光纤中存在着大量的OH离子,其主要由光纤制造过程中的湿气引入。

这些OH离子对光的吸收波长主要位于1.38微米到1.47微米之间,因此形成了一个宽波长范围内的OH离子吸收峰。

OH 离子水峰的强度随着OH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光纤水峰以OH离子水峰为主,对光信号传输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有机物水峰是另一种常见的光纤水峰。

有机物水峰是由光纤制造过程中引入的有机物污染物引起的。

这些有机物主要来自光纤材料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染料、杂质等物质。

有机物水峰通常位于1.3微米附近,其吸收强度也会随着有机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有机物水峰的存在会对光纤传输中的信号衰减产生不利影响。

光纤水峰对光信号传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衰减和色散。

光纤水峰的存在会导致光信号在衰减方面产生较大的损失。

在OH离子水峰的波长范围内,光信号的传输衰减较大,使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损失较多。

有机物水峰的存在也会导致光信号衰减,虽然其衰减程度相对较小。

另外,光纤水峰还会造成信号的色散。

色散是光信号传输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由于光的折射率随着波长的变化而变化所引起的。

光纤水峰在特定波长附近的吸收会导致光的折射率随波长的变化而发生明显变化,从而引起信号的色散。

色散会造成光信号失真和扩展,降低光纤传输信号的质量。

红外光谱中水的吸收峰

红外光谱中水的吸收峰

红外光谱中水的吸收峰
红外光谱是一种分析化学物质的常用技术,其中水分子的吸收峰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

在红外光谱中,水分子有两个特征峰,一个位于3200-3600 cm^-1的O-H伸展振动峰,另一个位于1600-1800 cm^-1的O-H弯曲振动峰。

这些峰可以用来确定样品中水的含量、水的结合状态以及水的氢键网络等信息。

此外,在红外光谱中,水分子的吸收峰还可以被用作样品表面与周围环境中水分子作用的指示器。

因此,对于红外光谱中水的吸收峰的研究对于化学分析、环境监测、材料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 1 -。

消除水汽吸收峰干扰的红外光谱测量方法

消除水汽吸收峰干扰的红外光谱测量方法

消除水汽吸收峰干扰的红外光谱测量方法许琳;王海水【摘要】Water vapor absorption bands may severely obscure important sample features in the infrared spectrum.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many methods, such as, vacuum, dry air purging technique, sample shuttle technique and spectral subtraction, etc, have been proposed and conducted. In this article, humidity titration method to remove water vapor noise completely was emphatically reviewed. The scanning procedure of a sample single beam spectrum was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At the first stage, the appearance of water vapor peaks was allowed and the absorption direction (for example absorbance A ≥0 or A ≤0) of water vapor bands was observed easily at the end of this stage. Then, the relative humidity in the sample compartment of spectrometer was changed by a dry or a wet air supply depending on the absorption direction of water vapor bands. After the relative humidity was changed to a certain extent, water vapor peaks would become smaller and smaller with the increase in scanning number during the second stage. By this way, water vapor noise could be eliminated progressively and completely at last.%红外光谱测量时,水汽吸收潜带常掩蔽重要的样品光谱信息.克服水汽干扰的方法有真空技术、干燥气体吹扫技术、样品穿梭技术、光谱差减技术和水汽补偿湿度滴定方法等.该文重点评述了新近发展的用于除去水汽噪音的湿度滴定法.不同于以往方法,该方法允许水汽带在光谱采集前期出现,并根据水汽吸收带的大小和正负方向,适时向光谱仪样品室通入干燥气体或潮湿气体来实时调节样品室的相对湿度,使水汽的吸收峰随着扫描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最后得到消除.【期刊名称】《分析测试学报》【年(卷),期】2011(030)005【总页数】5页(P588-592)【关键词】红外光谱;水汽噪音;湿度滴定;综述【作者】许琳;王海水【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广东广州510640;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广东广州5106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33;P426红外光谱可测量固体、液体、气体等各形态样品,提供丰富的分子内化学键间相互作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等结构信息,因此红外光谱在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药物科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5]。

光纤水峰高的原因

光纤水峰高的原因

光纤水峰高的原因
光纤水峰高通常是指光纤通信系统中,由于水分子对光信号的吸收作用,导致特定波长的光损耗增加,形成所谓的“水峰”。

这种现象在光纤的传输窗口中表现为一个损耗峰,尤其是在1310nm和1550nm两个常用的通信窗口中。

光纤水峰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六点。

1.水分子吸收:光纤中的水分子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特别是在1310nm和1550nm附近的光波。

这种吸收作用会导致光信号的强度衰减,形成损耗峰。

2.温度变化:温度的变化会影响水分子的吸收特性。

当温度升高时,水分子对光的吸收会增加,导致水峰升高。

反之,温度降低时,水峰会降低。

3.湿度变化:光纤周围的湿度变化也会影响水峰的高度。

当环境湿度增加时,光纤内部的水分子含量可能会增加,导致水峰升高。

4.光纤材料:不同类型的光纤材料对水的吸收能力不同。

例如,一些光纤可能在制造过程中使用了特定的涂层或掺杂剂来减少水分子的吸收。

5.光纤老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光纤可能会因为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化学物质等)的影响而老化,导致其性能变化,包括水峰的高度。

6.光纤损伤:光纤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外力、温度变化或其他原因受到损伤,这可能会影响光纤的传输特性,包括水峰的高度。

为了减少水峰对光纤通信系统的影响,通常会采取一些措施,如使用干燥剂来控制光纤周围的湿度,使用抗水峰的光纤产品,或者在系统设计中考虑水峰的影响,通过调整波长分配和功率预算来补偿损耗。

傅里叶红外对水的吸收

傅里叶红外对水的吸收

傅里叶红外对水的吸收傅里叶红外光谱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和化学键的一种重要手段。

其中,对水的吸收谱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将从傅里叶红外光谱学的基本原理开始,介绍水对红外光的吸收行为,并探讨其在不同波长下的吸收特点。

1. 傅里叶红外光谱学基本原理傅里叶红外光谱学是一种通过测量物质对红外光的吸收或散射来研究物质结构和化学键的技术。

它利用傅里叶变换原理将红外光谱信号转换为频率分量,从而得到物质的结构信息。

2. 水对红外光的吸收行为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具有极性。

在红外光谱中,水分子主要通过振动和转动来吸收红外光。

水分子的振动模式包括对称伸缩振动、非对称伸缩振动、弯曲振动等。

3. 水在不同波长下的吸收特点在红外光谱中,水对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吸收特点。

在波长为2.5-2.9微米的红外区域,水分子的对称伸缩振动和非对称伸缩振动产生了强烈的吸收峰,这个区域被称为水的“指纹区”。

在波长为6-8微米的红外区域,水分子的弯曲振动引起了吸收峰。

4. 水的吸收谱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水的吸收谱在很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环境监测中,通过测量水的吸收谱可以判断水中是否存在污染物质。

在食品工业中,水的吸收谱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水分含量。

此外,水的吸收谱还可以用于研究水的结构和相互作用。

总结:本文通过介绍傅里叶红外光谱学的基本原理,阐述了水分子在红外光谱中的吸收行为,并探讨了水在不同波长下的吸收特点。

水的吸收谱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对于环境监测、食品工业以及水的结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水的吸收谱,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重要的自然现象。

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的吸收峰的波长

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的吸收峰的波长

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的吸收峰的波长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的吸收峰的波长导语:在化学领域中,有色溶液吸收光的现象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和定量研究。

朗伯比尔定律是描述溶液吸收光的行为的基本原理之一。

当我们稀释一个有色溶液时,它的吸收峰展宽并且最大吸收峰的波长发生变化。

本文将通过深入解读朗伯比尔定律和溶液稀释过程中的吸收峰变化,帮助我们全面理解这一现象。

一、朗伯比尔定律的基本概念1. 朗伯比尔定律的内容朗伯比尔定律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光学定律,它描述了溶液吸收光的行为。

根据这个定律,溶液中溶质的吸收强度与溶液中溶质的浓度成正比。

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呈线性关系。

2. 朗伯比尔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朗伯比尔定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A = εlc其中,A代表吸光度,ε代表摩尔吸光度(或摩尔消光系数),l代表光程或溶液层厚度,c代表溶质浓度。

3. 朗伯比尔定律的应用朗伯比尔定律在分析化学和生物化学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测量吸光度,我们可以根据朗伯比尔定律的数学关系推算出溶质的浓度,从而实现对溶液的定量分析。

二、有色溶液稀释时吸收峰的变化1. 吸收峰的定义和特点吸收峰是指溶液在特定波长处表现出较大的吸收强度,即吸光度达到最大值的点。

在有色溶液中,吸收峰对应的波长通常与溶质的特性密切相关。

2. 有色溶液稀释时吸收峰的变化规律当我们将一个有色溶液逐渐稀释时,它的吸收峰会发生一系列变化。

一般而言,随着溶液浓度的减小,吸收峰的强度会减弱,并且峰位波长会发生红移。

3. 红移现象的解释红移是指吸收峰的波长从高能区向低能区移动。

在有色溶液稀释时,红移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两个原因:溶质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减弱和水分子的影响。

随着溶质浓度的减小,溶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导致吸收峰的强度减弱。

水分子的存在对溶液的吸收行为有影响,水分子对光的吸收位于较低波长区域,因此在稀释溶液中,水分子的吸收会导致吸收峰的波长偏向较长波长。

结晶水的红外吸收峰

结晶水的红外吸收峰

结晶水的红外吸收峰结晶水的红外吸收峰结晶水是指存在于晶体中的化学结合形式为水分子的水合物。

这些水分子在晶体中以特定的结构方式存在,对于晶体的性质和结构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研究和表征晶体时,通过分析结晶水的红外吸收峰可以获得有关结晶水存在形式和水分子与晶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信息。

在红外光谱中,结晶水的红外吸收峰通常出现在3000-4000 cm^-1的波数范围内。

这个波数范围对应着水分子中O-H键的伸缩振动。

结晶水的红外吸收峰可以用来确定结晶水的存在和水分子的结合方式。

在红外光谱中,结晶水的红外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可以提供一些有关结晶水化合物的信息。

对于大部分结晶水化合物而言,主要的红外吸收峰出现在3400 cm^-1和1650 cm^-1附近。

其中,3400 cm^-1处的峰对应着水分子O-H键的伸缩振动,可以用来确定结晶水分子的存在。

而1650 cm^-1处的峰对应着水分子O-H键的弯曲振动,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结晶水存在形式之间的差异。

除了主要的红外吸收峰之外,结晶水的红外光谱中还可能出现其他一些次要的吸收峰。

这些次要的吸收峰通常对应着水分子与晶体中其他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提供更为细致的结晶水化合物信息。

通过分析结晶水的红外吸收峰,可以了解结晶水化合物中水分子的存在形式和水分子与晶体之间的作用方式。

这有助于理解结晶水化合物的性质和行为,对于研究和应用结晶水化合物具有重要意义。

结晶水的红外吸收峰在分析和表征结晶水化合物时起到了关键作用。

通过分析红外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可以确定结晶水分子的存在和结合方式,提供有关结晶水化合物的信息。

深入研究结晶水的红外吸收峰有助于深化对结晶水化合物的理解和应用。

(观点和理解部分)在研究和应用结晶水化合物时,深入理解红外吸收峰的意义和分析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红外光谱学作为一种常用的表征方法,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关于结晶水分子的重要信息。

通过分析结晶水的红外吸收峰,我们可以确定结晶水的存在形式、结合方式以及与其他组分的相互作用程度,从而为结晶水化合物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和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分子对红外线吸收是由于其结构中的羟基(OH)的伸缩振动和变角振动而产生的。

其吸收波长随水分相互间或水分子和其他分子间所形成的氢键结合程度而变化,纸张中水分在红外线波段有四条吸收带,分别在1.18微米,1.4微米,1.94微米和2.92微米处。

日前,世界上使用的红外线水分仪都选用1.94微米作为测虽波长。

因为在这个波段中可用普通光学玻璃作为仪表中的光学元件,检测用的硫化铅光敏元件的探测峰值较接近这个波段范围,探测灵敏度较高,同时水分子对1.94微米波段的吸收峰较大,而被测纸张中的纤维对1.8—2.0微米波段无吸收峰,减小了纤维对测量的影响。

水的光谱特征主要是由水本身的物质组成决定,同时又受到各种水状态的影响。

地表较纯洁的自然水体对0.4~2.5μm 波段的电磁波吸收明显高于绝大多数其它地物。

在光谱的可见光波段内,水体中的能量-物质相互作用比较复杂,光谱反射特性概括起来有一下特点:
(1)光谱反射特性可能包括来自三方面的贡献:水的表面反射、水体底部物质的反射和水中悬浮物质的反射。

(2)光谱吸收和透射特性不仅与水体本身的性质有关,而且还明显地受到水中各种类型和大小的物质——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影响。

(3)在光谱的近红外和中红外波段,水几乎吸收了其全部的能量,即纯净的自然水体在近红外波段更近似于一个“黑体”,因此,在1.1~2.5μm 波段,较纯净的自然水体的反射率很低,几乎趋近于零。

土壤的光谱反射特征
土壤反射率显得很少有“峰和谷”的变化。

这是因为影响土壤反射率的因素较少作用在固定的波段范围。

影响土壤反射率的因素有:含水量、土壤结构(砂、壤、粘土的比例)、表面粗糙度、铁氧化物的存在以及有机物的含量。

这些因素是复杂的、可变的、彼此相关的。

例如,土壤的含水量会降低反射率。

对于植被在大约1.4um、1.9um和2.7um处水的吸收波段上,这种影响最为明显(粘土在1.4um和2.2um处也有氢氧基吸收带)。

土壤含水量与土壤结构密切相关:粗粒砂质土壤常常排水性好,因而含水量低,反射率相对高;反之,排水性不好的细粒结构土壤一般具有较低的反射率。

然而,在缺水情况下,土壤自身会出现相反的趋势:粗粒结构土壤比细粒土壤看上去更深。

所以,土壤的反射属性仅在特殊条件下才出现一致性。

另外两个降低土壤反射率的因素是表面粗糙度和有机物的含量。

在土壤中含有铁的氧化物也会明显降低反射率,至少在可见光波段如此。

水的光谱反射特征
考虑水的光谱反射率时,也许最明显的特征是在近红外及更长波波段的能量吸收问题。

简单地说,不管我们说的是水体本身(如湖泊、河流)还是植被,土壤中含有的水都会吸收这一波段的能量。

当波长小于大约0.6um时,清澈的水只能吸收相对很少的能量,这些波长内的水具有高透射率的特点,其最大值在光谱的蓝绿区。

但随着水的浑浊程度的变化(因水中含有有机物和无机物),会引起透射率继而反射率的急剧变化。

例如,因土壤侵蚀而含有大量悬浮沉积物的水,其可见光的反射率一般比相同地区内的“洁净水”高得多。

我在学校做实验的水体光谱数据图:
说明:
可见波段,红色到紫色,相应于波长由760~390nm的区域,是为人眼所能感觉的可见部分。

红端之外为波长更长的红外光,紫端之外则为波长更短的紫外光,都不能为肉眼所觉察,但能用仪器记录。

全波段光谱:
真空紫外线(Vacuum UV),波长为10--200nm
短波紫外线(UV-C),波长为200--290nm
中波紫外线(UV-B),波长为290--320nm
长波紫外线(UV-A),波长为320--400nm
可见光(Visible light),波长为400--760nm
近红外:波长为760nm~3000nm
中红外:波长为3000~20000nm
远红外:波长为20000~1000000n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