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文本分析)(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文本分析)(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文本分析)(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文本分析)(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烛之武退秦师》教案(文本分析)(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烛之武退秦师》是中国战国时期的著名传奇故事。

故事讲述了烛之武用策略精巧地取得胜利的过程,是一篇既有趣味性又有教育意义的文学作品。

本文将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寓意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为初步了解《烛之武退秦师》的教师提供一种教案设计参考。

一、故事情节《烛之武退秦师》是一个反映战国时期交战历史事件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烛之武,他的家族正位于中原地区的边境,面对来自秦国的入侵。

秦国的将军白起乘胜追击,率领士卒向烛之武的家族进攻。

烛之武应用智慧,设计了诈降的计策,以自己作为人质,放走全部族人的方式,成功地蒙蔽了白起的判断,并在不久后发动狙击,最终打败了秦国的军队。

烛之武的设计与实施过程非常精彩。

首先,他故意制造一些看似忠诚的举动,取得了白起的信任。

接着,他与族人互相约定,放弃领土而保全族人的安全。

最后,他发动了精密的狙击,成功地耗尽了白起的力量。

这一系列动作都能让读者了解,烛之武是一位深谋远略的智者。

二、人物形象烛之武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形象,让人们了解了战国时期的人物形象。

他的聪明才智和出色的谋略让人印象深刻。

在故事中,他的完美表现让他成为了一个追求智慧的表率,值得读者细致品味。

白起则是另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

他作为秦国的将领,色厉内荏,外表英俊,但被烛之武的计策反复哄骗,呈现出了虚张声势的一面。

读者可以从中体现出,领袖除了有高超的武力,也需要有丰富的智慧和能力。

三、寓意意义在故事中,烛之武的策马奔腾和机智应对,反映出人们在战争中求胜的智慧。

这个故事展示的是智慧的力量,让读者深扪其中,思考智者的崇高。

故事也告诉我们,人类是由智慧和努力取得胜利的。

《烛之武退秦师》更强调老少皆宜。

对于学生们来说,定会吸引他们走进这个生动的、富有想象的、寓意深刻的世界。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原创)——梓城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巩固、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等文言基础知识。

2、赏析烛之武的形象。

二、能力目标:培养阅读、鉴赏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三、情感与价值目标:学习烛之武敢当大任,不计个人安危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的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子。

2、烛之武人物形象分析。

教学难点:烛之武人物形象分析。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互动探讨法学法:借助工具书自学法、圈点批注法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孙子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意思是不用作战而使敌方屈服,这是兵法的最高境界。

一言九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一个人的口才力量真的能抵得上百万之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左传》里的一篇散文《烛之武退秦师》,来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介绍《左传》:《左传》大约成书于战国初。

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史,为“十三经”之一。

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解说《春秋》而作,故又称作“春秋三传”。

《左传》记叙了上起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迄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7年),共二百五十五年的历史。

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颇具春秋时代历史散文的特色。

内容丰富,规模宏大,忠于历史事实,生动、真实地反映了奴隶社会崩溃时期的重大变化,为后人提供了那个时代广阔多彩的社会生活画面。

统治集团内部的各种矛盾斗争,各诸侯国之间频繁的争夺战争,各种礼仪制度、社会风俗、道德观念及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在《左传》中都有大量记载。

二、整体感知:1、读准重点词音。

汜(fàn)南佚(yì)之狐夜缒(zhuì)而出亡郑以陪(bèi)邻共(gōng)其乏困阙(quē)秦秦伯说(yuè) 逢(páng)孙2、自由朗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1、为什么烛之武要退秦师?明确:晋侯、秦伯围郑2、为什么晋侯和秦伯要围攻郑国?明确: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3、烛之武见到秦伯是怎么说服他的?齐读此段明确:第三自然段4、结果如何?明确:晋军亦去之。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2单元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2单元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左传》的有关知识以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掌握基本的文言知识,提高文言阅读的能力。

3、整体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思路,根据文意背诵课文。

4、赏析人物形象和写作技巧,学习古人在国难当头时,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烛之武人物形象的把握。

3、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情节。

【教学难点】1、体会烛之武游说的艺术。

2、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对《左传》的语言特点有所了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预习:(1)借助工具书,通读原文。

(2)参考有关资料,对《左传》在先秦文学史中的地位及《左传》的语言特色有所了解。

(3)初步了解故事情节,特别注意对烛之武这个中心人物的把握。

(4)画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及难点。

一、导入新课我国自古有句话叫“一夫敌百万之师”这当然不是指匹夫之勇,而是策略、智慧。

刘伯温说过:“凡用兵之道,以计为首”,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无数这样的人物:轻摇羽扇的孔明、运筹帷幄的张良,提到他们,我们无不赞叹他们的大智大勇,今天我们将去拜访他们的“祖师”,请同学们翻到《烛之武退秦师》这一课。

二、整体感知,读准字音第一遍诵读:读准字音我们先来听课文,一篇文言文中哪些字音是要读准的呢?看哪些字词和我们平常的读音不一样贰(èr)汜(fán)南佚(yì)之狐夜缒(zhuì)而出共(gōng)其乏困秦伯说(yuè) 逢(páng)孙1、教师范背课文要引导学生关注的字音有:缒共阙逢说知多音字通假字生字展示:三类字设计思路:在讲解这一部分的时候落实文言中的一部分基础知识并引导学生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字音和字形都是根据字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来确定的展示:以意定音以意写形2、学生活动:齐读课文古人读书主张“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业诵数遍,自然上口,永远不忘”所以,在第一环节中大家一定要做到以上几点同学们来读一读(教师点评,从字音和感情上引导)你们觉得在感情上和老师的比较有什么不同?(评价的语言:字正腔圆,平淡,无起伏,无感染力)三、简介背景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掌握若、说、辞、鄙、微、之六个白话词的用法。

2.在理解字词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并领会其写作特点及烛之武说秦的言语艺术。

3.熟读并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课文第三段即说秦部分。

教学难点:领会人物对话的语气及特点。

教学课型:讲读课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和讲读第一、二段。

教学步骤:一、引入课题和释题(5分钟)1.标题重点释“退”和“师”两个词,然后理解标题的含义。

2.简介《左传》。

这可让先生本人完成,师只作扼要的补充。

二、展现并简释教学要求。

(5分钟)三、初读全文,处理生字读音,试析文章的结构和层次。

(4分钟)准绳上计划由教师完成,也可视具体情况抽先生来完成。

四、讲读第一段(10分钟)1.抽生朗读本段,留意生字词读音。

2.讲析本段译释由先生完成,师只作扼要补纠和简要分析。

分析内容包括伏笔手法和语句深意,全段作用。

3.让先生齐读全段。

4.处理练习一当中的第1小题,要求先生试译回答,然后指点先生背诵本段。

五、讲读第二段(15分钟)1.抽生朗读本段,留意生字词读音。

2.讲析本段① 重点讲析三个白话词“若”、“之”、“辞”的用法和人物对话。

② 字词句的理解仍然留意发挥先生的能动性,让他们完成为主,师纠补为辅。

对要求掌握的三个白话词的用法要板书列于黑板上,对话部分要让先生试作语气练习。

③ 小结的内容包括情节的曲折性、写法的详略和表达的特点。

3.生齐读本段,然后处理相关练习。

4.指点先生背诵本段。

六、指点并检查先生背诵这两段。

(3分钟)七、指点先生预习后面的两段。

(3分钟)方法是读熟和背诵(包括生字词读音的认定)(下课)第二课时讲读课文第三、四段。

教学步骤:一、复习导入(5分钟)1.检查前两段的背诵情况及对内容的理解。

2.检查三个白话词的用法。

3.检查三、四段的通读情况。

二、讲读第三段(25分钟)1.讲读重点包括“说”、“鄙”、“之”三个白话词的用法和关键语句的语气及特点。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之《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之《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及文言句式。

2、能力目标:能熟读或背诵课文,领会一词多义,学习实际应用劝说的艺术。

3、美育目标:品味学习文中有关人物劝说辞令的语言美及文章的结构美。

4、德育目标:学习烛之武的先国家之急后个人之忧并勇当大任的爱国精神。

二、1、课时安排:两课时2、学习步骤:听——读——品——用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语:大家都看过电视连续剧《亮剑》吧?(学生答:看过)剧中主人公是谁呢?(学生答:李云龙)对!李云龙耿直豪爽、勇猛顽强、面对困难和挑战敢于亮剑的精神品质深深地打动了观众,他能征善战、出奇制胜,立下赫赫战功。

今天我们将要接触另外一位英雄人物,他没有李云龙的能征善战,然而他救了自己的国家。

他没有动一兵一卒,凭的仅仅是自己的三寸之舌。

他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本文的主人公——烛之武。

好,下面我们就学习本文《烛之武退秦师》。

(二)放映课件,第一幅画面是片头画面。

第二幅是《左传》简介。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史著作,也是一部富有文学价值的历史散文著作。

《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典范。

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并称为“春秋三传”。

(三)整体感知1、朗读,因声求气,循声得情。

师生共同总结朗读技巧2、请学生读,读出感情。

师作评价。

3、学生读后对文意大致有了了解,选择题形式概括段意。

4、学生选择。

第一段段意概括:(1)、介绍烛之武退秦师的历史背景。

(2)、晋、秦围郑(3)、秦、晋围郑答案选2。

因为围郑的起因来自于晋国。

第二段段意概括:(1)、郑伯引咎自责。

(2)、郑伯劝烛之武接受任命(3)、烛之武临危受命。

答案选3。

本文主人公是烛之武。

第三段段意概括:(1)、秦伯撤军。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案设计(优秀6篇)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案设计(优秀6篇)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案设计(优秀6篇)《烛之武退秦师》说课稿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左传》及有关文学常识。

2、烛之武形象分析。

3、烛之武如何退秦师。

4、归纳整理文言文常见字词、句式。

过程与方法1、问题式。

以问题层层推进,梳理故事情节。

2、探究式。

烛之武退秦师原因及现实影响力。

3、对比式。

烛之武、邹忌、魏征、触龙等说话艺术之对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烛之武临危授命,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2、通过烛之武的说话艺术,学会如何与人交流、沟通。

教学重难点:1、烛之武如何劝退秦师。

2、烛之武的说话艺术带给我们的启示。

3、重点文言词语及句式。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左传》及有关文学常识。

2、相关故事背景。

3、梳理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秦王威风八面的朝堂,蔺相如轻启三寸不烂之舌,挫败秦王夺璧的阴谋,使宝璧平安归赵;在群儒唇枪舌剑的进攻面前,诸葛亮轻动三寸不烂之舌,折服东吴的饱学之士,使孙刘迅速结盟;在郑国危如累卵之际,老迈的烛之武轻摇三寸不烂之舌,虎狼之师不击自退,铁桶之围不攻自破。

烛之武在剑拔弩张的敌对情势下,是如何说服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护郑国的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同走进《烛之武退秦师》。

巧设悬念,利用阅读期待,激发学生急于阅读课文的欲望。

二、了解《左传》《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典范。

《左传》别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春秋》三传(解说《春秋》)《左传》《公羊传》《谷粱传》三、推进新课该环节主要是疏通情节,在文中寻找关键句,由学生自主完成。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学科语文教材名称高中语文必修1 教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课题《烛之武退秦师》年级高一学期上期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字词,理解文章意思。

2、学习语言艺术,体会人物形象特点。

3、学习烛之武深明大义,以国家利益为重,临危受命,解除国难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1、学习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叙事技巧。

2、分析语言艺术,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思路讨论英雄,导入新课→朗读文本,梳理词句→诵读理解,理清思路→分析语言,感受形象→扩展升华,交流收获→复读全文,课堂小结。

主要教学方法朗读法、创设情境法、合作探讨法、探究拓展法。

教学资源教材《烛之武退秦师》、朗读音频、 powerpoint课件教学过程预设(分课时写)课时环节教师活动(教学内容的呈现)学生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设计意图共一课时一、讨论英雄,导入新课。

讨论英雄导入课题:北京奥运涌现出一大批出色运发动,像仲满、刘子歌、扬秀丽、邹凯、菲尔普斯、弗雷特、博尔特等,他们已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同学们对这些英雄有什么想法和看法呢?1、他们荣耀而伟大,令人敬仰,让人仰慕。

2、他们在紧要关头,毅然挺身而出,为国争光。

3、他们各个有才华,至少有一技之长。

4、他们都很执着、坚强,为理想不懈地努力。

5、每个英雄的背后都有一部坎坷史。

……奥运英雄是这样,古代英雄也是这样。

《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烛之武就是这样的英雄。

让我们一起走近烛之武,一睹他的英雄风采。

【活动一】谈谈自己对英雄的.认识。

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朗读文本,梳理词句。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检查、疏解词句:1、正音:①单音词:佚、氾、缒、阙、杞、戍。

②异音词:共其乏困夫晋,何厌之有秦伯说微夫人之力不及此逢孙、扬孙戍之失其所与,不知无能为也矣2、学生读,师生正音断句。

3、学生自渎课文,提出问题,师生互补解答。

4、师列举重点词句,指导学生理解翻译: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②假设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③夫晋,何厌之有④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活动二】师生互动,梳理词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4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4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2.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4.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贰、军、辞、鄙、陪、敢、济、肆、阙、与”10个词语。

2.归纳“若、说、辞、鄙、微、之”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烛之武人物形象的把握。

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情节。

教学难点:1.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

2.领会和学习本文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技巧。

3.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对《左传》的语言特点有所了解。

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左传》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正音,借助注释疏通文章。

[教学步骤]:一、导语:同学们,当我们看到奥运赛场上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心中会油然升起一种崇高感、敬慕感。

敬慕那些为国争光的英雄。

英雄,在人们心中是伟大的,他们为民排忧,为国解难,殚精竭虑,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今有之,古亦有之。

春秋时期郑国的烛之武就是其中之一。

今天我们就学习选自《左传》的历史散文《烛之武退秦师》。

二、关于《左传》本文选自《左传》。

我们初中的时候也学过一篇选自《左传》的课文,是《曹刿论战》。

①请一位同学读注释1。

②补充:关于《左传》。

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传”意为注释,《左传》为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性文字。

《左传》全称是《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另外还有两本书也是对《左传》的阐发《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因此我们把这三本书叫做“《春秋》三传”。

它记述了春秋间240多年的历史,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颇具春秋时代历史散文的特色。

内容丰富,规模宏大,忠于历史事实,生动、真实地反应了奴隶社会崩溃时期的重大变化,为后人提供了那个时代广阔多彩的社会生活画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晋围郑形势图
五、课文分析
(一)退师原因
提问:本段仅25字,却道出很多内容,有哪些?
明确:①秦晋围郑,来势凶猛;弱小郑国,危如累卵。

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既道出了秦晋围郑的原因,又暗示郑国有机可乘,为“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了伏笔。

这节课我们对先秦的历史散文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并初步接触了课文内容,知道郑国的国家命运危在旦夕,郑国到底能不能化险为夷,脱离险境呢?又是如何脱险的呢?我们下节课再细分解。

(二)退者出场
1.朗读第二段,结合语境准确把握人物身份,体会文言文的语气。

分角色朗读(学生自己谈应该如何读)。

2.人物出场
a:佚之狐你们觉得他是怎样的人?
明确:关心国事的大臣,对烛之武外交才能的信任,实为慧眼识才的伯乐。

B:他的一番话对刻画烛之武的形象有什么样的作用?
明确: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我们有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同时还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佚之狐的一番话即是从侧面刻画出了烛之武之大智。

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

犹如文天祥,国难当头非他莫属之感。

c:郑伯在他的语言中,你们品味一下,他是怎样国君?
明确:一位敢于自责的国君,情真意切,有风度,故烛之武许之。

d:烛之武为什么要推辞,为什么要发一番牢骚?
第10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