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调试维护和运行34页PPT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运行与维护作者:张英明张玉峰来源:《职业·下旬》2012年第01期摘要: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优质、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硬件、软件的缺陷或故障以及人为因素等原因,不可避免地会影响系统的运行。
所以,必须认真做好该系统的运行和维护管理工作,掌握正确的运行维护方法和要领。
关键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日常运行维护远程维护维护要领三熟三能近年来,随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普及,对其运行维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优质、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尽管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有的部件采用了免维修的新型设备,但由于硬件、软件的缺陷或故障以及人为因素等原因,不可避免地会影响系统的运行。
为使系统能健康稳定地运行,必须认真做好该系统的运行和维护管理工作。
一、日常运行维护1.制订完善的运行巡检制度建立严格的运行管理体制,责任到人,并配备专职技术员,对设备进行定期巡检,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运行中的设备和各种信号灯的工况;运行中的设备自检信息和报告信息;正常运行显示;监控机和五防机;通信系统工作是否正常;各设备电源指示灯及工作电源是否正常;设备的连接片切除手柄是否在正确位置;对不间断电源(UPS)进行自动切换检查,对UPS电源放电时间进行合格测试。
2.缺陷管理建立缺陷管理制度和缺陷处理记录,值班人员通过每日巡视设备及时发现问题,通知有关人员及时处理。
平时进行运行分析、事故预想和反事故演习,使事故和缺陷处理准确迅速。
3.其他当灰尘较大时,对设备采取防尘措施;雨季地面比较潮湿时,注意设备的驱潮;室外设备在冬季要注意防寒,雷雨季节要注意防雷。
二、远程维护随着电网运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发挥着越来越强大的作用,少人或无人值守变电站成为今后变电运行的主流方式。
大批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运行维护,极大地增加了自动化专业的工作强度。
特别是涉及当地系统后台软件运行稳定性的问题,使专业人员更加疲于应付。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通用技术规范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通用技术规范1、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确保安全、高效、可靠地运行变电站。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工程。
2、术语和定义2.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指集监控与控制、自动操作、保护与安全、通信与信息处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电力系统自动化系统。
2.2 监控与控制监控与控制是指通过对变电设备的状态和参数进行采集、显示、分析和操作,实现对变电站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
2.3 自动操作自动操作是指对变电设备进行自动切换、调节、跳闸等操作,以实现变电站的自动化运行。
2.4 保护与安全保护与安全是指对变电设备进行故障检测、故障隔离和设备保护,以保证变电站的安全运行。
2.5 通信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处理是指通过数据传输和处理技术,实现变电站与上级调度中心、其他变电站之间的信息交换与共享。
3、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要求3.1 系统层次结构3.1.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具有合理的层次结构,包括上位机、下位机、网络、传感器和执行器等组成部分。
3.1.2 上位机主要负责监控与控制、自动操作等功能,下位机主要负责采集、执行等功能,网络主要负责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换,传感器主要负责数据采集,执行器主要负责执行操作指令。
3.2 系统硬件选型3.2.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采用可靠、稳定的硬件设备,确保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2.2 硬件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且具备良好的兼容性和可升级性。
3.3 系统软件开发3.3.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软件开发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采用先进的软件开发方法和工具。
3.3.2 系统软件应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方便后续的软件升级、维护和管理。
4、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建设要求4.1 工程建设组织4.1.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严格按照工程设计和施工组织进行建设。
35kV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二次系统安装及调试分析

35kV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二次系统安装及调试分析摘要本文从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设计、施工管理及安装调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根据35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分别对设备现场安装调试的方法、手段、步骤及注意事项进行了阐述,并结合自己在设备安装调试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介绍了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变电站;安装;调试0 引言现阶段,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已成熟地运用于电力系统中,它是利用微机保护和微机远动技术,并经过功能的重新组合,从而完成对变电站全部设备的运行监视、测量、协调和控制,它具有功能综合化、结构微机化、操作监控屏幕化和运行管理职能化等特点,该系统的应用使变电站安全运行水平和综合管理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所以,变电站设备的规范安装与调试就显得格外重要,因为它不仅是综合自动化功能实现的前提和保障,同样也是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的判断依据,只有按照规程精心调试,才能发现并消除设备的缺陷和隐患。
本文总结了变电站二次设备安装调试的经验,针对常见问题进行了粗浅的分析,供大家参考。
1 施工前的准备1.1 施工前的审查在设备安装之前,应仔细查看工程设计图纸、设计思路、设备配置、施工环境等,还应审查设计是否符合有关技术规范,设计方案是否与实际相关数据一致,是否有矛盾的地方。
1.2 施工方案的确定依据现场勘查情况,工程负责人应制定完善的施工、调试方案,比如组织措施、技术措施、施工范围、工作流程等,确保设备安装调试的质量和安全。
1.3 设备开箱验收在施工现场,应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设备开箱验收,按照订货合同仔细核对到货设备,主要核对设备名称、生产厂家、设备型号、数量、质量等等,核实设备与图纸是否一致,并指派专人做好记录,保管好随箱物品。
2 施工前的检查严格按照系统接线图核对二次接线,防止误接线,检查二次电缆头屏蔽层是否可靠接地;为了方便运行、维护,所有二次电缆不许捆扎在一起;检查各柜体、设备间的连接是否牢固;检查二次电缆排线是否有打折的地方,导线连接压线是否紧固;检查是否有不符合规程的施工缺陷存在。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第三版)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第三版)引言概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引入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实现对变电站设备的监测、控制和管理,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相关内容。
一、设备监测与诊断1.1 变电设备监测:通过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装置,实时监测变电设备的温度、湿度、压力等参数,及时发现设备异常情况。
1.2 故障诊断与预测:利用智能算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识别设备故障特征,预测设备的寿命和故障概率,提前采取维护措施,避免设备故障对电力系统造成影响。
1.3 远程监控与管理:通过网络技术,实现对变电设备的远程监控和管理,减少巡检人员的工作量,提高运维效率。
二、自动化控制与保护2.1 自动化控制:利用PLC、DCS等控制系统,实现对变电站设备的自动控制,包括开关操作、电压调节等,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2.2 保护装置:引入微机保护装置,实现对变电设备的电流、电压等参数进行监测和保护,及时切除故障设备,保护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2.3 智能配电网:将变电站与配电网相连接,实现对配电网的自动化控制和优化调度,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和供电质量。
三、数据管理与分析3.1 数据采集与存储: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系统,实时采集变电站设备的运行数据,并进行存储和备份,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提供支持。
3.2 数据分析与挖掘: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出设备运行的规律和趋势,为设备维护和运行优化提供决策支持。
3.3 大数据应用: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与大数据技术相结合,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提高对电力系统的管理和调度能力。
四、通信与安全保障4.1 通信网络建设:建立可靠的通信网络,实现变电站与上级调度中心、其他变电站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保障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
4.2 安全保障措施:采取网络安全技术,加密数据传输,防止黑客攻击和信息泄露,确保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数字信号处理(DSP )等技术,实现对变电站主要设备和输、配电线路的自动监视、测量、控制、保护以及与调度通信等综合性自动化功能。
它综合了变电所内除交直流电源以外的全部二次设备功能。
电力系统进行的农网改造、城网改造对于变电站二次系统的改造主要是以综合自动化系统替换原有的常规二次系统。
它是一项提高变电站安全、可靠稳定运行水平,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电能服务的一项措施。
随着两网”改造的深入和电网运行水平的提高,采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应用的方向,也是电网发展的趋势。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基本结构有集中式系统结构、分布式系统结构和分散(层)分布式结构。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能实现的功能:•微机保护:是对站内所有的电气设备进行保护,包括线路保护,变压器保护,母线保护,电容器保护及备自投,低频减载等安全自动装置。
各类保护实现故障记录、存储多套定值、适合当地修改定值等功能。
•数据采集①状态量采集:状态量包括:断路器状态,隔离开关状态,变压器分接头信号及变电站一次设备告警信号等。
目前这些信号大部分采用光电隔离方式输入系统,也可通过通信方式获得。
保护动作信号则采用串行口(RS-232或RS485 )或计算机局域网通过通信方式获得。
② 模拟量采集:常规变电站采集的典型模拟量包括:各段母线电压,线路电压,电流和功率值。
馈线电流,电压和功率值,频率,相位等。
此外还有变压器油温,变电站室温等非电量的采集。
模拟量采集精度应能满足SCADA系统的需要。
③脉冲量:脉冲量主要是脉冲电度表的输出脉冲,也采用光电隔离方式与系统连接,内部用计数器统计脉冲个数,实现电能测量。
•事件记录和故障录波测距事件记录应包含保护动作序列记录,开关跳合记录。
其SOE分辨率一般在1~10ms之间,以满足不同电压等级对SOE的要求。
35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35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一、引言35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对35kV变电站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数据采集、远程控制和故障诊断,从而提高变电站的运行效率、可靠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35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标准格式文本。
二、35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目标1. 提高变电站的运行效率: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对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控制,减少人工干预,提高运行效率。
2. 提高变电站的可靠性:通过实时监测变电站设备的状态和运行参数,及时发现故障和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变电站的可靠运行。
3. 提高变电站的安全性: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对变电站设备进行监测和控制,减少人工操作,降低事故风险,保障变电站的安全运行。
三、35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基本要求1. 数据采集:自动化控制系统应能实时采集变电站各设备的运行状态、电气参数、温度、湿度等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
2. 远程监控与控制:自动化控制系统应能实现对变电站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控制,包括开关状态、电流、电压等参数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3. 故障诊断与报警:自动化控制系统应能实时监测变电站设备的运行状态,对故障和异常情况进行诊断,并及时发出报警信号,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4. 数据通信与存储:自动化控制系统应能实现与上级调度中心和其他设备的数据通信,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和传输。
5. 安全保护措施:自动化控制系统应具备安全保护措施,包括数据加密、权限管理、防火墙等,以保障系统的安全性。
四、35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技术方案1. 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采用现场总线技术,将变电站各设备的数据通过现场总线传输到自动化控制系统。
2. 远程监控与控制技术:采用远程监控与控制技术,实现对变电站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控制。
3. 故障诊断与报警技术:采用故障诊断与报警技术,对变电站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诊断,并及时发出报警信号。
4. 数据通信与存储技术:采用通信协议和数据库技术,实现与上级调度中心和其他设备的数据通信,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和传输。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运行规程

兰成渝输油管道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运行规程目录1、系统结构 (3)2、系统配置 (4)3、系统安装及调试 (5)4、运行操作 (6)5、系统维护及故障处理 (7)兰成渝输油管道变电站TranSys微机综合自动化系统按分层单元模块化结构设计,由间隔层、监控层和站级层三部分组成。
各部分除完成各自单独功能外,并通过串行通讯口和现场通讯总线网络实现数据信息交换。
最终实现管道自动化系统(PAS)的管道控制中心和站控两级对泵站电气系统的数据采集和监视控制.具体系统结构如图所示,间隔层设备主要采用美国SEL系列保护和测控合一的保护测控装置,对要求计量的回路选用PML7300智能电能表,各开关量的采集由中央通信控制管理机D20可扩展的D20S开关量采集板采集。
SEL保护测控装置、PML智能电能表按回路完成保护、测量、信号、控制、信息存储、通信功能,并通过总线通信链路挂接在中央通信控制管理机上。
监控层以D20 M++中央通信控制管理机做为整个系统的通信管理枢纽,实现采集数据存储处理及通信,向上与站控监控终端监控后台机和PAS系统通信,向下与各保护测控单元及直流屏通信,完成系统所有信息的管理及上传下达任务。
站控层监控微机为HP工控机,配置17'液晶监视器和宽行打印机,安装Windows 2000+SP2操作系统。
通过D20 M++中央通信控制管理机实现对泵站电气系统的数据采集和监视控制.整个系统的通信连接选用屏蔽双绞电缆,设备的安装采用集中组屏方式.2。
1 保护监控配置2.1。
1 35KV进线配置SEL-551电流保护测控智能单元,实现电流速断保护、过电流保护及控制信号(4DO,2DI)功能,提供电流保护动作跳闸信号、事件顺序记录(SER)报告和事件存储。
配置PML7300智能电能表,实现V,I P,Q, Cosφ,f, kWh, kVarh三相电量测量功能。
2.1.2 35KV及6KV母联配置SEL-551电流保护测控智能单元,实现电流速断保护、过电流保护、控制信号(4DO,2DI)功能及三相交流电流测量功能,提供电流保护动作跳闸信号、事件顺序记录(SER)报告和事件存储。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概念、特点及基本功能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特点
功能综合化
变电变站电综站合综变自合电动自站化动实系化现统的综是另合个一自技个动术最化密大后集特,、点不多是论 种专运业行技管术理是相智有互能人交化值错。班、。相还互是配无合人的值系班统,。操它作是人
要求,它的工作不受监控系统和其他子系统的影响。 (2) 具有故障记录功能。 (3) 具有与统—时钟对时功能,以便准确记录发生故障
和保护动作的时间。 (4) 存储多种保护整定值 (5) 当地显示与多处观察和授权修改保护整定值。 (6) 设置保护管理机或通信控制机,负责对各保护单元
特征
A. 功能综合化 B. 结构微机化 C. 操作监视屏幕化 D. 运行管理智能化
优点
A. 以全微机化的新型二次设备替代常规设备,尽量 做到硬件资源、信息资源共享。
B. 用不同的模块软件实现常规设备的各种功能, C. 用计算机局域网代替大量信号电缆的连接, D. 用主动模式代替常规的被动模式, E. 简化了变电站二次部分的硬件配置,减轻了安装
测量显示数字化 操作监视屏幕化 运行管理智能化
判微别机与监事的控故监子记视系录与统,操综事作合件。了顺常原序规来记庞的录大仪,的表制模屏表拟、打屏操印被, 不 式 控 的 几仪 统 仪 明 印 且作 号 的 监 和1同 结 制 系器 厅 表 了 报 提屏 系 保 控 小个自 和 系 功 安 系 视综配 构 等 统长, , 全 。 表 高微 还、 统 护 子 电微动 故 统 能 全 统 一合置 , 各 。期其 彻 被 而 所 了机 可模 等 装 系 流处报 障 本 。 可 所 次通自 —的 子C以确 底 原 代 测保 根拟 功 置 统 接理R警 恢 身 这 靠 无 设C常 的 标 字 和 过过动 个单 系T来度 改 来 替 量护 据屏 能 。 结 地R器显等 复 的 对 性 法 备规 跳 操 牌 文 计T网化 综片 统,低 变 的 。 精子 用和 ; 合 等屏同示; 操 故 于 是 实 、在 、 作 报 字 算络系 合机 联变、 了 人 这 度系 户变 , 子幕时器) 作 障 提 非 现 而断 合 或 警 提 机、统 自或 接电读 原 工 不 和统 的送 综 系上并上吏 智 自 高 常 的 本路 闸 键 信 示 上总内 动微 起站数 来 抄 仅 管需器 合 统代的行的重 能 诊 变 必 。 身器 操 盘 号 或 的线各 化型 来采不 的 表 减 理要屏 了 的替实工数要 化 断 电 要 常 的安 作 操 , 语C将计子 系,用轻方 测 记 的,、故 功了时R作字的;、站的规故装,作被言T微算系统构指了便 量 录 科微远障能电主显,显是,而自的的障处被所报C机机统可成针值。手则学动机录。磁接R示实示能也且闭运二必或代警CT保组利以一式班采段完性装保波式线屏器R现所实是能锁行次须控替所T护成各有个仪员用,全。置护、或画屏幕,各代现常实和管设靠制;取、。功分1表的微常由、子故晶面幕画可种几替故规现自理备维屏常代数采能级作劳机规打中系障体取上面以功个,障的自恢水只护上规,据用模分为动监指印央统测管代的闪监能甚直分二动复平能人进的即采分块布测。控针机信和距式;鼠烁视。至观析次化等和监员行光通集布由式量而系式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