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天气统计表教案资料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四上《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表格式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表格式教学设计
二、探究内容:
(一)统计天气信息
1、讨论统计方法。
(1)可以从天气日历上将相应的小纸卡取下来,然后分类
(2)也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依次记录
2、分组统计
发给相应小组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
(二)分析天气信息
1、反馈:(1)统计云量的小组:有多少天是晴天?多少天是阴天或多云?哪种天气最多?哪种天气最少?
3、单元评价
(1)问:今天天气怎样?
(2)互评这个单元的学习情况




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气温
云量
风向和风速
降水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而且知道了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教学难点
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教学用具
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表、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




流程设计
设计意图
反思与调整
一、导入
1、经过近一个月的天气观察,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记录了很多相关天气信息,今天,我们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
(2)统计云的类型的小组:哪种类型的云最常见?哪种类型的云最少见?
(3)统计风向的小组:主要刮哪个方向的风?
(4)统计风速的小组:这段时间里刮风的天气多吗?通常刮大风还是微风?
(5)统计降水量的小组:这一季节的降水量有什么特点?

五年级数学天气预报统计表

五年级数学天气预报统计表

五年级数学天气预报统计表摘要:一、引言二、五年级数学天气预报统计表的概念和意义三、具体统计内容和方法1.气温统计2.降水量统计3.风向风速统计四、数据分析与应用1.数据分析方法2.应用场景举例五、结论正文: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天气预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天气数据,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还有助于提高环保意识。

本文将围绕五年级数学天气预报统计表展开讨论。

二、五年级数学天气预报统计表的概念和意义五年级数学天气预报统计表是针对小学五年级学生设计的一种数据统计表,主要用于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天气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

通过使用统计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天气变化规律,培养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同时提高环保意识。

三、具体统计内容和方法1.气温统计气温统计是五年级数学天气预报统计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每天记录当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并计算出平均气温。

通过对气温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学生可以了解气温的变化趋势,从而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

2.降水量统计降水量统计是另一个重要的内容。

学生需要每天记录当天的降水量,并计算出一周内的总降水量。

通过对降水量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学生可以了解降水的分布情况,为防洪减灾提供一定的参考。

3.风向风速统计风向风速统计有助于学生了解大气运动情况。

学生需要每天记录当天的风向和风速,并计算出风向频率分布和风速平均值。

通过对风向风速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学生可以了解风的季节变化和地域特点。

四、数据分析与应用1.数据分析方法在对五年级数学天气预报统计表进行分析时,可以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如计算均值、中位数、众数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绘制折线图、柱状图等可视化工具,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数据变化趋势。

2.应用场景举例通过对五年级数学天气预报统计表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气候变化规律,为日常生活和出行提供参考。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反思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反思

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学目标】1.知道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通过学习能用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2.学会运用表格、柱状图等方式整理天气信息。

3.对天气现象的观察产生浓厚兴趣。

4.懂得气候规律与人类生存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能通过一段时间的天气记录来描述这段时间天气的具体情况。

【教学准备】天气日历,各种统计表格,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1.教师提问:同学们记录天气日历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那么这些信息能告诉我们什么呢?2.学生汇报。

3.教师拿出一份记录好的天气日历,今天我们一起来整理和分析这些记录的信息,来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板书课时: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1.统计云量。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天气情况统计表。

(2)学生参照课件制作自己的统计表,对照自己的天气日历记录,将统计表填好。

(3)教师提问:填好这个统计表后,我们能知道什么?(4)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通过一段时间的记录我们能知道哪些天是晴天,哪些天是阴天,哪些天是多云,而且可以统计出这段时间内最常见的天气是哪种。

2.统计风向和风速。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风的统计表。

(2)学生参照课件制作自己的统计表,对照自己的天气日历记录,将统计表填好。

(3)教师提问:填好这个统计表后,我们能知道什么?(4)总结:我们能通过对风教科版新三上科学的统计可以知道这段时间哪些天刮风,哪些天不刮风,而且知道这些天哪个方向刮来的风最多……3.分析气温柱状图和降水量柱状图。

(1)教师展示天气日历中的气温柱状图和降水量柱状图,演示分析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以及这个月的降水情况。

(2)学生按照教师的演示分析自己记录的两个柱状图,学生上台为大家讲解自己制作的柱状图。

4.描述天气变化。

(1)教师提问:经过统计和分析,我们怎样描述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2)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1.气候的概念。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_《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优教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_《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优教教案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教材简析】经过一段时间的天气观察和记录,学生已经在天气日历中记录了很多天气信息。

本节课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天气,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聚焦板块,通过展示天气日历,思考总结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去整理和总结天气日历,为后续分配统计任务做好铺垫。

探索板块,主要是通过学生活动,总结整理天气日历中的各项信息。

通过探索活动学生会发现,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变化是具有一定规律的。

“天气”单元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会收集、记录和解释自学习本单元以来将近一个月的当地天气信息。

本课即是对学生记录的天气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恰当的解释。

这种解释实际上是对这一段时间里当地天气情况的概括。

例如,统计数据可能表明在这一段时间里有20 天晴天,4 天少云,6 天阴天。

用这些数据学生可能形成这样一个陈述:在我们学习“天气”的这段时间里,大部分时间是晴天。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6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天气信息包括测量气温、降水量、云和风等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天气观察和记录,学生已经在天气日历中记录了很多天气信息。

但是,学生所记录的信息数量较多且零散,缺少整理和分析。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天气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2. 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3. 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科学探究目标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科学态度目标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意义。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并意识到天气的变化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休戚相关。

【教学重难点】重点: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难点:分析、概括天气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四种天气信息的汇总表、学生用统计表、杭州地区8月份的天气记录表、气温统计图、降水量柱状图、农事活动资料、二十四节气图。

7到8月温度统计表

7到8月温度统计表

7到8月温度统计表摘要:1.引言2.7 月温度统计概述3.8 月温度统计概述4.各地区温度统计分析5.结论正文:【引言】本文主要对2021 年7 月和8 月的温度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在这两个月中,我国各地区的温度状况如何?哪些地区出现了高温或低温现象?通过对这两个月的温度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的气候状况。

【7 月温度统计概述】根据统计数据,2021 年7 月,我国平均气温为28.5 摄氏度,较去年同期偏高1.2 摄氏度。

其中,南方地区气温较高,尤其是江南、华南地区,出现了持续高温天气。

而北方地区气温相对较为稳定,但部分地区也出现了高温现象。

【8 月温度统计概述】2021 年8 月,我国平均气温为27.8 摄氏度,较去年同期偏高1.5 摄氏度。

本月,高温天气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尤其是江南、华南和西南地区。

北方地区的气温相对较为凉爽,但部分地区仍然出现了高温天气。

【各地区温度统计分析】7 月和8 月,我国各地区的温度状况如下:1.南方地区:这两个月,南方地区的气温普遍较高,尤其是江南、华南地区,出现了持续高温天气。

7 月,南方地区平均气温为29.5 摄氏度,较去年同期偏高1.5 摄氏度;8 月,南方地区平均气温为29.2 摄氏度,较去年同期偏高1.7 摄氏度。

2.北方地区:这两个月,北方地区的气温相对较为稳定,但部分地区也出现了高温现象。

7 月,北方地区平均气温为27.2 摄氏度,较去年同期偏高0.9 摄氏度;8 月,北方地区平均气温为26.5 摄氏度,较去年同期偏高1.1 摄氏度。

3.西部地区:这两个月,西部地区的气温波动较大,但总体上呈现出升温趋势。

7 月,西部地区平均气温为25.8 摄氏度,较去年同期偏高1.3 摄氏度;8 月,西部地区平均气温为25.5 摄氏度,较去年同期偏高1.5 摄氏度。

【结论】通过分析2021 年7 月和8 月的温度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个月,我国各地区的气温普遍较高,尤其是南方地区,出现了持续高温天气。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天气统计》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天气统计》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天气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天气情况,学会用简单的图表表示数据。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录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成果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天气情况的观察与记录。

2.用图表表示天气数据。

3.数据分析与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观察天气情况,用图表表示数据。

2.难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天气情况的观察与记录1.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每天都要关注什么吗?(2)生:天气。

(3)师:对,我们每天都要关注天气情况。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观察和记录天气情况。

2.学习观察天气情况(1)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观察记录表,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观察天气情况。

(2)师:我们要观察天气的阴晴、温度、风向和风力。

(3)师:请同学们按照观察表的要求,记录今天和昨天的天气情况。

3.小组交流(1)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观察到的天气情况。

(2)师: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向大家汇报本组的观察结果。

(1)师: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如何记录天气情况。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独立完成本周的天气记录。

(2)师:同学们在记录时,要注意观察仔细,记录准确。

第二课时:用图表表示天气数据1.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观察和记录天气情况。

那么,如何将这些数据表示出来呢?(2)生:用图表。

(3)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图表表示天气数据。

2.学习用图表表示数据(1)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天气记录表,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用图表表示数据。

(2)师:我们要确定图表的横轴和纵轴。

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天气情况。

(3)师:我们要根据天气记录表上的数据,用不同的符号或颜色表示不同的天气情况。

3.制作图表(1)师:请同学们按照要求,制作本周的天气图表。

(2)师: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符号或颜色的正确使用。

4.分享成果(2)师:大家互相欣赏,看看谁制作的图表最清晰、最美观。

二年级数学上册6《形象统计图和统计表》统计天气教案(新版)冀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6《形象统计图和统计表》统计天气教案(新版)冀教版

《7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8、59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小组合作总结,归纳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2、记住7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相关的乘法计算。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获得与同学合作的成功乐趣。

教学方案:
《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最喜欢的儿童节目调查
教学内容:
课本55、56页。

教学目标:
1.结合调查活动,经历把来自现实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简单的分析过程。

2.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能把数据整理在统计表中,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3.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课前准备:
带有四个儿童节目的多媒体课件,四个儿童节目调查表每生一张,四个电视节目,统计空白表一张,每天看电视时间调查表每生一张。

《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天气
教学内容:
课本53—54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统计天气情况,使学生经历简单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

2.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数据,能把数据整理在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中,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3.体验用符号表示数据的多种方法,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前准备:
教材第53页主题图,练习纸(练习本),彩笔。

教学方案:。

大班科学天气记录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天气记录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天气记录教案【含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如何记录天气。

2.了解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3.学习如何使用天气工具。

二、教学准备
1.天气图表和天气工具。

2.记录表格和笔。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
1. 讲解天气记录的重要性
教师简要讲解天气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如何使用天气记录来帮助我们预测未来的天气趋势,如何利用天气记录来防范灾害。

2. 讲解天气工具的使用
教师向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天气工具,如温度计,气压计和雨量计,并讲解它们的使用方法。

3. 讲解如何记录天气
教师展示天气图表和记录表格,并向学生解释如何记录天气。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 降雨量的测量和记录 - 风向和风速的测量和记录 - 大气压力的测量和记录
4. 学生实践操作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示,使用天气工具和天气记录表格,记录当天的天气情况,并在天气图表上标注相应的天气情况。

四、教学反思
1.教师应该在课前对教材进行充分准备,以便能够清晰地向学生阐述天气记录的重要意义。

2.整个课程应该注重实践操作,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天气记录的方法和技巧。

3.教师应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及分享记录的经验,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参与探究并培养团队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