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
东南大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课件

电除尘实验
实验步骤
1.先检查设备是否接地,如果未接地则先接地。
2.测定室内空气干球和湿球温度、压力,计算空气湿度。 3.测定管道直径,确定分环数和测点数,求出各测点距离管道内壁的距离,
并用胶布标志在皮托管和采样管上。 4.开启风机,测定各点流速和风量。用测压计测出各点气流的动压和静压,
求出气体的密度、各点的流速、除尘前后的风量。 5.将控制器的电流插头插入220V交流插座中,打开电源开关。控制器接通电
7、阳极振打系统 • 8、气流分布板及振打系统 • 9、槽型板及振打系统 • 10、集灰斗及加热系统
11、灰斗内部阻流板 • 12、楼梯平台 • 13、高压供电系统 • 14、侧板 • 15、内框架 • 16、钢支架
电除尘实验
实验装置技术指标
1.电场电压: 0~20KV 2.电场电流: 0~10mA 3.电场风速: 0.03m/s 4.除尘效率约: 90% 5.气体的含尘浓度: <30g/m3 6.处理气量约: 150 m3/h 7.处理粉尘粒径0.1~100 μm 8.电晕极有效驱进速度: 10m/s 9.压力降: <500Pa 气流速度: 1.0m/s 10.机械振打频率50次/分钟
2.测定管道直径,确定分环数和测点数,求出各测点距离管道内壁的 距离,并用胶布标志在皮托管和采样管上。
3.测定各点流速和风量。用测压计测出各点气流的动压和静压,求出 气体的密度、各点的流速、除尘前后的风量。
4.用天平秤取一定量粉尘样。
5.测定除尘效率:用取样泵一头与除尘器进、出口风管上的取样口连 接,另一头与烟尘测试仪相连,分别测出进气口与出气口中的气体 含尘浓度。
旋风除尘实验
实验原理
利用旋转气流产生 的离心力使尘粒从气流 中分离的装置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

实验1 粉尘真密度的测定 【实验目的】1.了解测定粉尘真密度的原理并掌握真空法测定粉尘真密度的方法。
2.了解引起真密度测量误差的因素及消除方法。
【实验原理】粉尘的真密度是指将粉尘颗粒表面及其内部的空气排出后测得的粉尘自身的密度。
真密度是粉尘的一个基本物理性质,是进行除尘理论汁算和除尘器选型的重要参数。
在自然状态下,粉尘颗粒之间存在着空隙,有的粉尘尘粒具有微孔,由于吸附作用,使得尘粒表面被一层空气所包围。
在此状态下测量出的粉尘体积,空气体积占了相当的比例,因而并不是粉尘本身的真实体积,根据这个体积数值计算出来的密度也不是粉尘的真密度,而是堆积密度。
为了排除空气,测量出粉尘的真实体积,可以采用比重瓶液相置换法。
比重瓶液相置换法是将一定质量的粉尘装入比重瓶中,并向瓶中加入液体浸润来粉尘,然后抽真空以排除尘粒表面及间隙中空气,使这些部分被液体所占据,从而求出粉尘的真实体积。
根据质量和体积即可算出粉尘的真密度。
粉尘真密度测定原理如图2-1所示。
图1 测定粉尘真密度原理示意图若比重瓶质量为m 0,容积为Vs ,瓶内充满已知密度为s ρ的液体,则总质量m 1为:s s V m m ρ+=01当瓶内加入质量为m c 、体积为V c 的粉尘试样后,瓶中减少了V c 体积的液体,故比重瓶的总质量m 2为:c c s s m V V m m +-+=)(02ρ根据上述两式可得到粉尘试样真实体积V c 为:scc m m m V ρ+-=21所以粉尘试样的真密度c ρ为:sc s c s c c c c m m m m m m V m ρρρ=-+==21 式中:m c -粉尘质量,gV c -粉尘真实体积,cm 3 m 1-比重瓶+液体的质量,g m 2-比重瓶+液体+粉尘的质量,g m s -排出液体的质量,g s ρ-液体的密度,g/cm 3【主要仪器及试剂】1.比重瓶:25ml ,3只 2.分析天平:0.1mg ,1台 3.真空干燥器:300mm ,1个 4.真空泵:真空度 > 0.9×105Pa ,1台 5.烘箱:0~150℃,1台 6.滴管:1支 7.烧杯:250ml ,1只8.滑石粉试样,蒸馏水,滤纸若干。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指导书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指导书实验一雷诺实验一、实验目的1、观察液体在不同流动状态时的流体质点的运动规律。
2、观察液体由层流变紊流及由紊流变层流的过渡过程。
3、测定液体在园管中流动时的上临界雷诺数Rec1和下临界雷诺数Rec2。
二、实验要求1、实验前认真阅读实验教材,掌握与实验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
2、熟练掌握实验内容、方法和步骤,按规定进行实验操作。
3、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4、分析计算实验数据,提交实验报告。
三、实验仪器1、雷诺实验装置(套),2、蓝、红墨水各一瓶,3、秒表、温度计各一只,4、卷尺。
四、实验原理流体在管道中流动,有两种不同的流动状态,其阻力性质也不同。
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水箱中的水位恒定,即水头H 不变。
如果管路中出口阀门开启较小,在管路中就有稳定的平均流速u ,这时候如果微启带色水阀门,带色水就会和无色水在管路中沿轴线同步向前流动,带色水成一条带色直线,其流动质点没有垂直于主流方向的横向运动,带色水线没有与周围的液体混杂,层次分明的在管道中流动。
此时,在速度较小而粘性较大和惯性力较小的情况下运动,为层流运动。
如果将出口阀门逐渐开大,管路中的带色直线出现脉动,流体质点还没有出现相互交换的现象,流体的运动成临界状态。
如果将出口阀门继续开大,出现流体质点的横向脉动,使色线完全扩散与无色水混合,此时流体的流动状态为紊流运动。
雷诺数:γdu ⋅=Re 连续性方程:A •u=Q u=Q/A流量Q 用体积法测出,即在时间t 内流入计量水箱中流体的体积ΔV 。
t VQ ∆= 42d A ⋅=π式中:A-管路的横截面积 u-流速 d-管路直径 γ-水的粘度五、实验步骤1、连接水管,将下水箱注满水。
2、连接电源,启动潜水泵向上水箱注水至水位恒定。
3、将蓝墨水注入带色水箱,微启水阀,观察带色水的流动从直线状态至脉动临界状态。
4、通过计量水箱,记录30秒内流体的体积,测试记录水温。
5、调整水阀至带色水直线消失,再微调水阀至带色水直线重新出现,重复步骤4。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

不同粒径范围内颗粒的个数(或质量或表
面积)所占的比例
个数粒径分布(简称个数分布) 不同粒径范围内颗粒的个数所占的比例
质量粒径分布(简称质量分布) 不同粒径范围内颗粒的质量所占的比例
表面积粒径分布(简称表面积分布)
不同粒径范围内颗粒的表面积所占的比例 除尘技术中多采用粒径的质量分布。
个数粒径分布
除
尘
从气体中除去或收集固态或液态粒子的设备称为除尘 装置 湿式除尘装置 干式除尘装置
按分离原理分类 :
重力除尘装置(机械除尘器)
惯性力除尘装置(机械除尘器) 离心力除尘装置(机械除尘器)
洗涤式除尘装置(湿式除尘器)
过滤式除尘装置(袋式除尘器) 电除尘装置(电除尘器)
旋风除尘器内气流与尘粒的运动(续) 切向速度决定气流质点离心力大 小,颗粒在离心力作用下逐渐移 向外壁
到达外壁的尘粒在气流和重力共 同作用下沿壁面落入灰斗
上涡旋-气流从除尘器顶部向下 高速旋转时,一部分气流带着细 小的尘粒沿筒壁旋转向上,到达 顶部后,再沿排出管外壁旋转向 下,最后从排出管排出
本粉尘粒径分布实验采用液体沉降法,所用仪器为
TZC-4型颗粒测定仪。
用液体沉降法需配制悬浮液,即将被测样品加入沉降 液(分散剂+介质)中搅拌获得。
介质的作用是使样品呈均匀的、分散的、易于输送的
状态。对介质的一般要求是:(a)不使样品发生溶解、
膨胀、絮凝、团聚等物理变化;(b)不与样品发生化 学反应;(c)对样品的表面应具有良好的润湿作用; (d)透明纯净无杂质。可选作介质的液体很多,最常 用的有蒸馏水和乙醇。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讲义-余

实验一粉尘粒径分布的测定一、实验的目的及意义通风与除尘中所研究的粉尘都是由许多大小不同粉尘粒子所组成的聚合体。
粉尘的粒径分布也叫分散度。
一般所指的分散度有计重分散度和计数分散度。
粉尘的分散度不同,它对人体到的危害以及除尘的机理也都不同,掌握粉尘的粒径分布是进行除尘器设计和研究的基本条件。
本实验要求使用粉尘计重分散度测定的方法来分析粉尘的粒径分布,并且通过实验掌握巴柯离心式粉尘分级仪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二、实验测定的原理实验采用离心沉降法(Bahco分级仪),离心沉降法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不同粉尘粒径的尘粒在高速旋转时,受到的惯性离心力不同,使尘粒分级。
实验图1-1巴柯(Bahco)离心式分级仪结构见实验图1—l。
试验粉尘放入容器1中,由其金属筛网阻留0.4(mm)以上的较大尘粒后,均匀进入加尘漏斗3,再经小孔4进入旋转通道5。
所谓旋转通道是依靠下部电动机10转旋时,在壳体和保护圈15的内部,除供料漏斗该部分不转动外,均发生转旋。
通道5上下圆盘均转动,故名旋转通道。
在离心力作用下,粉尘向外侧移动。
同时,在电动机10带动风机的辐射叶片l3旋转而要吸风与排风。
吸风空气由下部吸入口进入,经过节流装置8、均流片12、分级室7,再经风机的辐射叶斤13,而由气流出口6通过上部挡圈l4排出。
因此,尘粒由旋转通道5到达分级室7。
既要受到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向外流动,又要受到向内流入风机气流作用力的影响。
在粉尘的大小、形状及其密度不同时,粉尘所受到这两方面作用力大小也不同。
当粉尘的离心力大于空气向内流动作用力时,粉尘落到分级室7的下部储尘容器中成为筛留物。
另一部分粉尘其离心力小于空气向内流动作用力,则由风机叶轮13排出成为筛去物,其中部分粉尘沉积在上部挡圈14上。
尘粒在旋转通道和分级室处运动情况见实验图1—2。
气流细粒子实验图1-2 尘粒在旋转通道和分级室处运动情况吸入口宽度在圆柱状芯子11附近,由节流装置(风挡螺母)8的位置决定,利用节流片9的厚度大小可以变动节流装置8的位置,从而调整进入仪器的空气量。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ppt课件

测量记录当地的大气压力。记录袋式除尘器型号规格、滤料种类、总过滤面积。测量记录除尘器进出口测定断面直径和断面面积,确定测定断面分环数和测点数,作好实验准备工作。
四、实验步骤
01
02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装置和试剂
(一)实验装置 夹套式U型吸附器 (二)实验试剂 1、吸附器 硬质玻璃,直径d=15mm,高H=150mm,套管外径D=25mm,1个。 2、活性炭 粒径200目。 3、稳定阀 1个。 4、蒸气瓶 5L,1个。 5、冷凝器 1只。 6、加热套 500W,1个。 7、吸气瓶 1个 8、储气罐 不锈钢, 400L,最高耐压P=15kg/cm3, 1个 9、空气压缩机 排气量Q=0.1m3/min,压力P=20kg/cm2 10、真空泵 抽气量Q=0.5L/min,转数N=140r/min, 1台 11、 医用注射器 5ml, 2ml, 各1只 12、分光光度计 1台 13、调压器 500W, 1台 14、对氨基苯磺酸 分析纯1瓶 15、盐酸萘乙二胺 分析纯1瓶 16、冰醋酸 分析纯 1瓶 17、氢氧化钠 分析纯 1瓶 18、硫酸亚铁 工业纯 1瓶 19、亚硝酸钠 工业纯 1瓶。
(七)除尘效率计算
实验装置
旋风除尘器
仪器
倾斜微压计 2台
U型压差计500-1000mm 2个
毕托管 2支
烟尘采样管 2支
烟尘浓度测试仪 2台
干湿球温度计 1支
活性炭是基于其较大的比表面(可高达1000m2/g)和较高的物理吸附性能吸附气体中的NOx。活性炭吸附NOx是可逆过程,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达到吸附平衡,而在高温、减压下被吸附的NOX又被解吸出来,活性炭得到再生。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验课常州大学

实验设备
a
旋风除尘器除 尘性能试验装
置系统图
1-喇叭形入口;2-管道;3-测孔;4-压损测定断面 ;5-旋风除尘器;6-闸板阀;7-风机
实验仪表
本试验采用质量法测定旋风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实验 用仪器如下:
倾斜微压计:2台; U形压差计:1个; 毕托管:2支; 干湿球温度计:1支; 空盒气压计:1台; 托盘天平(分度值1g):1台; 秒表:2块; 钢卷尺:2个。
袋式除尘器的捕集 机理
袋式除尘器的工作原理
含尘气流从下部进入圆筒形滤 袋,在通过滤料的孔隙时,粉 尘被捕集于滤料上
沉积在滤料上的粉尘,可在机 械振动的作用下从滤料表面脱 落,落入灰斗中
粉尘因截留、惯性碰撞、静电 和扩散等作 用,在滤袋表面 形成粉尘层,常称为粉层初层
新鲜滤料的除尘效率较低 粉尘初层形成后,成为袋式除尘器的主
实验数据测定与计算
气流的密度计算
2.696[1.293(1
yw )
0.804
yw
]
ps Ts
(Kg/m3)
式中: p’s——测定断面上气流的平均静压(绝对压力), p’s = ps+ pa, kPa;
ps——气流的平均静压(相对压力),kPa; Ts——气体(即室内空气)温度,K。
实验数据的记录与整理
空气干球温度(td) 空气湿球温度(tv)
空气相对湿度(φ )
℃; ℃; %;
空气压力(p)
Pa;
空气密度(ρ )
kg/m3;
计算旋风除尘器的处理气体量,并将测定及计算结果记入表中;
计算旋风除尘器在各种工况下的压力损失和阻力系数并记入表 中;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指导书环境工程实验室第一部分粉尘性质的测定实验一、粉尘真密度测定一、 目的粉尘真密度是指密实粉尘单位体积的重量,即设法将吸附在尘粒表面及间隙中的空气排除后测的的粉尘自身密度P D .测定粉尘真密度一般采用比重瓶法,粉尘试样的质量可用天平称量,而粉尘物体的体积测量则由于粉尘吸附的气体及粒子间的空隙占据大量体积,故用简单的浸润排液的方法不能直接量得粉尘体积,而应对粉尘进行排气处理,使浸液充分充填各空隙及粉尘的空洞。
才能测得粉尘物质的真实体积。
二、 测试仪器和实验粉尘比重瓶、三通开关、分液漏斗、缓冲瓶、真空表、干燥瓶、温度计、抽气泵、被测粉尘、蒸馏水三、 测试步骤1.称量干净烘干的比重瓶mO 。
然后装入约1/3之一体积的粉尘,称得连瓶带尘重量mS 。
2.接好各仪器,组成真空抽气系统,将比重瓶接入抽气系统中,打开三通开关使比重瓶与抽气泵联通,启动抽气泵抽气约30分钟。
3.轻轻转动三通开关使分液漏斗与比重瓶联通。
(注意:不能将分液漏斗与抽气系统联通以免水进入抽气泵中)此时由于比重瓶中真空度很高,分液漏斗中的水会迅速地流入比重瓶中,注意只能让水注入瓶内2/3处,不能注满。
4.转动三通开关,再使比重瓶与抽气泵联通,启动抽气泵,轻轻振动比重瓶,这时可以看见粉尘中有残留气泡冒出,待气泡冒完后,停止抽气。
5.取下比重瓶,加满蒸馏水至刻度线,将瓶外檫干净后称其重量mSe 。
6.洗净比重瓶中粉尘,装满蒸馏水称其重量me 。
Pe mm m m mm P seeOSOSD •-+--=)(` g/cm3式中:mO 比重瓶自重g ; mS (比重瓶+粉尘)重g;mSe (比重瓶+粉尘+水)重g ; me (比重瓶+水)重g; Pe 测定温度下水的密度; Pp 粉尘的真密度 g/cm3四、 测定记录粉尘名称 电厂锅炉飞灰 粉尘来源 电厂 液体名称 自来水液体密度 1 g/cm3 测定温度 16o C 测定日期 2010/5/21平均真密度 g/cm3五、思考题:1.此法与先加水后抽气测真密度相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答:先加水后抽气测定真密度的结果会略小于该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实验指导书实验一旋风除尘器性能测定一、实验意义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旋风除尘器性能测定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并且对影响旋风除尘器性能的主要因素有较全面的了解,同时掌握旋风除尘器入口风速与阻力、全效率、分级效率之间的关系以及入口浓度对除尘器除尘效率的影响。
通过对分级效率的测定与计算,进一步了解粉尘粒径大小等因素对旋风除尘器效率的影响和熟悉除尘器的应用条件.二、实验原理(一)采样位置的选择正确地选择采样位置和确定采样点的数目对采集有代表性的并符合测定要求的样品是非常重要的。
采样位置应取气流平稳的管段,原则上避免弯头部分和断面形状急剧变化的部分,与其距离至少是烟道直径的1.5倍,同时要求烟道中气流速度在5m/s以上。
而采样孔和采样点的位置主要根据烟道的大小及断面的形状而定。
下面说明不同形状烟道采样点的布置。
1.圆形烟道采样点分布如图1(a)。
将烟道的断面划分为适当数目的等面积同心圆环,各采样点均在等面积的中心在线,所分的等面积圆环数由烟道的直径大小而定。
2.矩形烟道将烟道断面分为等面积的矩形小块,各块中心即采样点,见图1(b)。
不同面积矩形烟道等面积小块数见表1。
表1 矩形烟道的分块和测点数烟道断面面积(m2)等面积分块数测点数<1 2⨯2 41~4 3⨯3 94~9 4⨯3 123.拱形烟道分别按圆形烟道和矩形烟道采样点布置原则,见图1(c)。
(a)圆形烟道(b)矩形烟道(c)拱形烟道图1 烟道采样点分布图(二)空气状态参数的测定旋风除尘器的性能通常是以标准状态(P =l.013⨯l05Pa ,T =273K )来表示的。
空气状态参数决定了空气所处的状态,因此可以通过测定烟气状态参数,将实际运行状态的空气换算成标准状态的空气,以便于互相比较。
烟气状态参数包括空气的温度、密度、相对湿度和大气压力。
烟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可用干湿球温度计直接测的;大气压力由大气压力计测得;干烟气密度由下式计算:TPT R P g ⋅=⋅=287ρ (1) 式中:ρg 一一烟气密度,kg/m ; P —一大气压力,Pa ; T —一烟气温度,K 。
实验过程中,要求烟气相对湿度不大于75%。
(三)除尘器处理风量的测定和计算 1.烟气进口流速的计算测量烟气流量的仪器利用S 型毕托管和倾斜压力计。
S 型毕托管使用于含尘浓度较大的烟道中。
毕托管是由两根不锈钢管组成,测端作成方向相反的两个相互平行的开口,如图2所示,测定时,一个开口面向气流,测得全压,另一个背向气流,测得静压;两者之间便是动压。
图2 毕托管的构造示意图 1-开口;2-接橡皮管由于背向气流的开口上吸力影响,所得静压与实际值有一定误差,因而事先要加以校正,方法是与标准风速管在气流速度为2~60m/s 的气流中进行比较,S 型毕托管和标准风速管测得的速度值之比,称为毕托管的校正系数。
当流速在5~30m/s 的范围内,其校正系数值约为0.84。
S 型毕托管可在厚壁烟道中使用,且开口较大,不易被尘粒堵住。
当干烟气组分同空气近似,露点温度在35~55︒C 之间,烟气绝对压力在0.99~1.03⨯105Pa 时,可用下列公式计算烟气入口流速:P T K v p 1 77.2= (2)式中:K p ——毕托管的校正系数,K p =0.84; T ——烟气底部温度,︒C ;P ——各动压方根平均值,Pa ;nP P P P n+⋅⋅⋅++=21 (3)P n —一任一点的动压值,Pa ;n —一动压的测点数,本实验取9。
测压时将毕托管与倾斜压力计用橡皮管连好,动压测值由水平放置的倾斜压力计读出。
倾斜压力计测得动压值按下式计算:P =L ⋅K ⋅υ (4)式中:L ——斜管压力计读数;K ——斜度修正系数,在斜管压力标出,0.2,0.3,0.4,0.6,0.8; υ——酒精比重,υ=0.81。
2.除尘器处理风量计算处理风量: Q = F 1⋅v 1 m 2/s (5) 式中:v 1——烟气进口流速,m/s ;F 1———一烟气管道截面积,m 2。
3.除尘器入口流速计算入口流速: v 2 = Q /F 2 (6) 式中:Q 一一处理风量,m 3/s ;F 2——除尘器入口面积,m 2。
(四)烟气含尘浓度的测定对污染源排放的烟气颗粒浓度的测定,一般采用从烟道中抽取一定量的含尘烟气,由滤筒收集烟气中颗粒后,根据收集尘粒的质量和抽取烟气的体积求出烟气中尘粒浓度。
为取得有代表性的样品,必须进行等动力采样,即指尘粒进入采样嘴的速度等于该点的气流速度,因而要预测烟气流速再换算成实际控制的采样流量。
图3为采样装置。
图3 烟尘采样装置1-采样嘴;2—采样管(内装滤筒);3—手柄; 4—橡皮管接尘粒采样仪(流量计+抽气泵)(五)除尘器阻力的测定和计算由于实验装置中除尘器进出口管径相同,故除尘器阻力可用B 、C 两点(见实验装置图,图12-4)静压差(扣除管道沿程阻力与局部阻力)求得。
∆P =∆H 一∑∆h =∆H 一(R L ⋅l +∆P m ) (7)式中:∆P ——除尘器阻力,Pa ;∆H ——前后测量断面上的静压差,Pa ; ∑∆h ——测点断面之间系统阻力,Pa ; R L ——比摩阻,Pa/m ; l ——管道长度,m ;∆P m ——异形接头的局部阻力,Pa 。
将∆P 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阻力∆P NPP T T P P NN N ⋅⋅∆=∆ (8)式中:T N 和T ——标准和试验状态下的空气温度,K ; P N 和P ——标准和试验状态下的空气压力,Pa ;除尘器阻力系数按下式计算:dlNP P ∆=ξ (9) 式中:ξ—一除尘器阻力系数,无因次; ∆P N ——除尘器阻力,Pa ;P dl ——除尘器内入口截面处动压,Pa 。
(六)除尘器进、出口浓度计算τ⋅=j j j Q G C (10)τ⋅-=z s j z Q G G C (11)式中:C j 和C z ——除尘器进口、出口的气体含尘浓度,g/m 3; G j 和G s —一发尘量与除尘量,g ;Q j 和Q z ——除尘器进口、出口烟气量,m 3/s ; τ ——发尘时间,s 。
(七)除尘效率计算:%100⨯=jsQ G η (12) 式中:η——除尘效率,%。
(八)分级效率计算:%100⨯=jisii g g ηη (13) 式中:ηi ——粉尘某一粒径范围的分级效率,%;g si ——收尘中某一粒径范围的质量百分数,%; g ji ——发尘中某一粒径范围的质量百分数,%;三、实验装置、流程和仪器 (一)实验装置、流程本实验装置如图4所示。
含尘气体通过旋风除尘器将粉尘从气体中分离,净化后的气体由风机经过排气管排入大气。
所需含尘气体浓度由发尘装置配置。
图4 旋风除尘器性能测定实验装置1-发尘装置;2—进气口;3-进气管;4-旋风除尘器;5-灰斗;6-排气管;图5:旋风除尘器实验系统(二)仪器1.倾斜微压计YYT-2000型2台2.U型压差计500-1000mm 2个3.毕托管2支4.烟尘采样管2支5.烟尘浓度测试仪2台6.干湿球温度计1支7.空盒气压计DYM-3 1台8.分析天平分度值0.0001g l台9.托盘天平分度值1g l台10.秒表2块11.钢卷尺2个四.实验方法和步骤(一)除尘器处理风量的测定1.测定室内空气干、湿球温度和相对湿度及空气压力,按式(l)计算管内的气体密度。
2.启动风机,在管道断面A处,利用毕托管和Y Y T-2000倾斜微压计测定该断面的静压,并从倾斜微压计中读出静压值(Ps),按式(5)计算管内的气体流量(即除尘器的处理风量),并计算断面的平均动压值(P d )。
(二)除尘器阻力的测定1.用U型压差计测量B、C断面间的静压差(△H)。
2.量出B、C断面间的直管长度(l)和异形接头的尺寸,求出B、C断面间的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3.按式(7)、(8)计算除尘器的阻力。
(三)除尘效率的测定滤筒的预处理。
测试前先将滤筒编号,然后在105︒C烘箱中烘2小时,取出后置于干燥器内冷却20分钟,再用分析天平测得初重并记录。
把预先干燥、恒重、编号的滤筒用镊子小心装在采样管的采样头内,再把选定好的采样嘴装到采样头上。
调节流量计使其流量为某采样点的控制流量,将采样管插入采样孔,找准采样点位置,使采样嘴背对气流预热10分钟后转动180︒,即采样嘴正对气流方向,同时打开抽气泵的开关进行采样。
按各点的流量和采样时间逐点采集尘样。
各点采样完毕后,关掉仪器开关,抽出采样管,待温度降下后,小心取出滤筒保存好。
采尘后的滤筒称重。
将采集尘样的滤筒放在l05℃烘箱中烘两小时,取出置于玻璃干燥器内冷却20分钟后,用分析天平称重。
将结果记录在表12-4中。
1.用托盘天平称出发尘量(Gj)。
2.通过发尘装置均匀地加人发尘量(Gj),记下发尘时间(τ),按式(10)计算出除尘器入口气体的含尘浓度(Cj)。
3.称出收尘量(Gs),按式(11)计算出除尘器出口气体的含尘浓度(Cz)。
4.按式(12)计算除尘器的全效率(η).(四)改变调节阀开启程度、重复以上实验步骤,确定除尘器各种不同的工况下的性能。
五、实验数据的计算和处理(一)除尘器处理风量的测定实验时间年月日空气干球温度(t d)℃;空气湿球温度(t w)℃;空气相对湿度(中)%;空气压力(P)__一Pa;空气密度(Pg)一一Kg/m。
将测定结果整理成表(见表2)(二)除尘器效率的测定(见表3)表3 除尘器效率测定结果记录表六、实验结果讨论1.通过实验,你对旋风除尘器全效率(η)和阻力(△P)随入口气速变化规律得出什么结论?它对除尘器的选择和运行使用有何意义?2.实验装置对除尘器的运行使用有何意义?实验二 袋式除尘器性能测定一、实验意义和目的 通过本实验,进一步提高对袋式除尘器结构形式和除尘机理的认识;掌握袋式除尘器主要性能的实验方法;了解过滤速度对袋式除尘器压力损失及除尘效率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袋式除尘器性能与其结构形式、滤料种类、清灰方式、粉尘特性及其运行参数等因子有关。
本实验是在其结构形式、滤料种类、清灰方式和粉尘特性已定的前提下,测定袋式除尘器主要性能指针,并在此基础上,测定运行参数Q 、v F 对袋式除尘器压力损失(∆P )和除尘效率(η)的影响。
(一)处理气体流量和过滤速度的测定和计算 1.处理气体流量的测定和计算(1)动压法测定:测定袋式除尘器处理气体流量(Q ),应同时测出除尘器进出口连接管道中的气体流量,取其平均值作为除尘器的处理气体量:)(2121Q Q Q +=(m 3/s ) (1) 式中:Q 1、Q 2——分别为袋式除尘器进、出口连接管道中的气体流量,m 3/s 。
除尘器漏风率(δ)按下式计算:100121⨯-=Q Q Q δ (%) (2) 一般要求除尘器的漏风率小于±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