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引入生活化范文
生活实践教学初中物理论文

生活实践教学初中物理论文生活实践教学初中物理论文一、课上教学引入生活实践课本上表达的物理知识是比较严谨的,对于一个定义会有长串的文字进行表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对定义把握不准,对其中的原理也不会特别清楚,这就需要教师将教学重心向过程和方法倾斜,让学生理解原理是怎么得出的,公式是怎么推导的。
只有让学生理解了知识生成的过程,才会加深记忆,也才会在运用时得心应手。
要让知识生成的过程清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实践,并由此启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实际,可以明确地告诉学生,他们学到的知识都是实用性很强的知识,相当一部分是生活常识,因为知识与自身的关联性会让学生产生学习的热情。
例如在九年级《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这一课中,就很明显地看到这一课的实用价值。
每个家庭中都有很多电器,包括上网学习的电脑,洗衣服的洗衣机,做饭的电饭煲,等等。
在使用过程中,有时就会出现电路故障,比如说保险丝烧了。
如果出现这种问题,我们该怎么办,我们怎样排除故障,这些都是这节课所能解答的。
二、课下作业设计生活问题物理毕竟属于理科,对于知识的运用要求比较高,在初中阶段对于知识的运用主要体现在课外作业上。
在课堂上,教师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一一检查,看他们是否能听明白、是否能理解,较多的还是采用课下作业的形式。
另外,适当适量的课外作业不但不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还能起到巩固知识、激发兴趣的作用。
在课外作业的设计上,教师需要采取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方式,力求让学生举一反三,但不能过分追求高难度、高强度。
最为稳妥的课外作业设计还是要回归生活,从生活的点滴中选取合适的案例进行课外作业。
例如在《平面镜成象》这一课中,学生对镜子中的自己应该十分了解,就可以设计一个课外作业让学生找一面较大的镜子、一面较小的镜子都去照自己,看看有什么不同,怎样能照到全身,而且还要思考平面镜在生活中的其它应用。
物理教学生活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物理教学生活实践。
二、结合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 创设情境,贴近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实际生活,创设与物理知识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例如,在讲解“重力”这一概念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物体下落的情景,如扔石子、抛物体等,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重力的概念。
2.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理现象值得我们去关注和思考。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如水的沸腾、冰的融化、摩擦力的产生等,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
3. 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物理现象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直观地展示物理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光的折射”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光线的传播规律。
三、开展实验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1. 实验课的设置在物理教学中,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实验课,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2. 实验教学方法(1)探究式实验: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自主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验证物理规律。
(2)演示实验:教师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理解物理原理。
(3)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 实验评价教师应注重实验评价,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如实验操作、实验数据记录、实验结果分析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开展课外活动,拓宽学生视野1. 物理竞赛组织学生参加物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例如,举办物理知识竞赛、物理实验竞赛等。
2. 物理科普讲座邀请物理专家为学生举办科普讲座,拓宽学生的物理知识面,激发学生对物理的热爱。
初中物理教学当中生活化教学有效运用论文

试论初中物理教学当中生活化教学的有效运用摘要:物理本就来源于生活。
能否将初中物理教学联系到生活中去,也是物理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
生活化的物理教学,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仅仅的围绕身边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抽象化的物理知识的“削弱”,能够增强学生理解能力,促进物理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运用;教学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2-156-01物理处处体现了生活,生活当中处处皆是物理。
只要我们细心的去观察,我们也能够将物理教学与生活化充分的联系在一起。
在初中物理教学当中,我们离不开生活化,将生活融入物理课堂教学,也能够让学生更简单、更直观的去“感受”物理,感受物理教学中的点点滴滴。
因此,笔者通过文中的三个方面对于初中物理教学当中的“生活化”教学的有效运用进行了分析阐述,希望能让学生更加轻松的去学习、快乐的去学习。
一、从生活化的角度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物理学习积极性新课改之后,初中物理教材当中对于学生生活经验的关注已经越来越多,上课期间所举的案例也和生活息息相关,能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感受到物理生活化所带来的魅力。
例如: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在动画片、漫画的陪伴之下成长起来的。
所以,我们在教学滑轮、运动等模式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将教学内容以漫画、卡通等形式表现出来,通过生动的动画片来讲学生平时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以及存在一定难度的定律和规律等形象的展示出来;如果操作,不仅能够增长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展开积极的讨论,也实现了高效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明显,我们可以看出,如此的教学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物理意识,同时也能够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程给教师提出的要求是积极的开发课程资源,能够富含创造性的来使用物理教材;在教材的处理环节,能够建立学生的接受与理解才是最大的动力,将学生的生活实践、个人知识作为最重要的资源,了解学生之间存在的长异性,力求将教材资料包含现代化的气息[1]。
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资讯生活·热点-2 - Family life guide刘禄健文(瓮安县珠藏中学)摘要: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每一个物理规律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开动脑筋总结和思考出来的。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理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落实新课改理念,用实验来丰富物理课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知识;生活应用物理知识与生活之间关系密切,教学中我们应融入一些生活案例,说明它们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启蒙学生认识“知识就是力量”、“生活就是知识”,从而懂得“活学活用”的重要价值。
下面我就初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为出发点展开分析。
从学科角度出发的应用(1)运用初中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现代教育中以学科教育的形式为主,因而,初中物理作为一门学科,它有其自身独有的特征,简单讲,它与其他学科一样,同样是解释世界的“一只眼睛”。
所以,从学科的角度出发对初中物理知识进行生活化的应用,则应该注重通过它“认识世界”与“说明世界”,以及“解释世界”的一面,以此使学生能够借助初中物理知识去理解生存、生活现象。
比如,遇到闪电的现象,学生就可以利用所学的初中物理知识,从光学的角度加以解释;再如,在遇到雷击现象时候,就可以运用初中物理知识中学到的声学知识与电学知识进行说明等。
(2)融入多元化教学方法,走进物理生活。
物理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个资源,将其与课程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丰富的教学资源,并在课程教学时,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改变单一的传统课程教学。
如摩擦起电实验,教师可指导学生将塑料尺与衣服进行摩擦,然后将塑料尺接触纸片,观察是否存在吸引现象,此时,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明显的好奇心理和探索心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充分提起兴趣。
该教学方式充分改变了课堂教学氛围,使物理实验教学更具有吸引力。
初中物理课堂引入与导入技巧(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物理课堂引入与导入技巧第一篇范文:初中物理课堂引入与导入技巧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课堂引入与导入技巧是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
作为特级教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引入与导入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灵活运用各种技巧,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思考的课堂氛围。
本文将从实际教学案例出发,探讨初中物理课堂引入与导入的技巧。
二、课堂引入技巧1.生活实例引入: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为切入点,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力的概念时,可以引入提书包、拉车等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
2.实验引入: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探究欲望。
如在教授磁铁性质时,可以设计一个磁铁吸引铁钉的实验,让学生亲眼见证磁铁的神奇力量。
3.问题引入: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在教授光的传播时,可以提问:“为什么我们能看见物体?”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原理。
4.故事引入:通过讲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如在教授阿基米德原理时,可以讲述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原理的故事。
三、课堂导入技巧1.复习导入: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复习,引导学生自然地进入新课。
例如,在教授平面镜成像时,可以先复习光的传播路线,从而导入平面镜成像的知识。
2.悬念导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如在教授牛顿第一定律时,可以提问:“物体为什么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激发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兴趣。
3.图片导入:利用图片、图表等视觉素材,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导入新课。
例如,在教授地球的运动时,可以展示地球、太阳、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运动。
4.媒体导入:运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授声音的产生时,可以播放一段乐器的演奏视频,让学生感受声音的魅力。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课堂引入与导入技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物理课堂教学如何走进生活[论文]
![物理课堂教学如何走进生活[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e1c2f3883c4bb4cf7ecd1bb.png)
浅谈物理课堂教学如何走进生活[摘要]:物理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能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我们的物理课堂充满朝气,富有生命力。
同时让同学们体会到学习的不仅仅是书本理论知识,而且还能在生活中起作用,从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最终提高了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物理课堂生活化自主学习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课程内容的选择突出了这样一个特点: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标准》力求贴近学生生活,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来揭示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并运用到生产和生活中去。
同时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究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一、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得到普遍认同。
所谓“有效教学”,根据美国教育学家加涅的观点,凡是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活动就是有效教学。
也就是说能有效地实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然而,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切实转变教学行为,仍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
二、分析当前物理课堂教学状况我觉得现在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不太紧密,这样会阻碍学生的自主学习。
究其原因,一是许多教师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思想观念没有真正转变,无形中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以接受性学习为中心。
正是为了追求所谓的“课堂的高效”,往往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而忽略了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二是学生对生活环境中的物理现象不太注意观察,学习时也不能很好地联系生活实际,也不会应用学到的物理知识去解释周围环境中的物理现象。
总之,学生的“高分低能”现象仍然十分普遍,这与《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差甚远。
三、生活情景融入到物理有效课堂中的方法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和课程的基本理念,我们应该用生活情景来组织物理课堂教学,让生活走向物理,再让物理走向生活。
通过物理教学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提高,然后应用物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为生活服务,为社会服务。
构建基于生活化的初中物理高效课堂

构建基于生活化的初中物理高效课堂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构建基于生活化的初中物理高效课堂初中物理是学生接触自然科学的第一个门槛,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具有一定挑战性和抽象性的学科。
如何构建基于生活化的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是每一位物理教师都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从课堂教学设计、内容呈现、案例引入、实践操作等方面,阐述构建基于生活化的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若干建议。
一、课堂教学设计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设计是基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展开教学的特点。
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可以通过以生活为起点、以生活为载体、以生活为素材,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感受到物理学的魅力,理解物理学的内涵和价值。
在讲解力学运动的基本概念时,可以设置一个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来理解力学运动的规律。
这样的设计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
二、内容呈现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内容的呈现是非常关键的。
为了使内容更加符合生活化教学的要求,可以通过图表、实验、多媒体等形式进行呈现。
在讲解光的折射定律时,可以通过PPT或者实验演示的形式,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展现折射现象,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折射定律。
这样不仅丰富了课堂呈现的形式,也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使学习更加生动和有趣。
三、案例引入案例是生活化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讲解生活中真实的案例,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引入生活化案例可以使抽象的理论知识更加具体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在讲解热学时,可以通过介绍生活中不同物体的热传导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加深学生对热传导规律的理解。
四、实践操作在构建基于生活化的初中物理高效课堂中,实践操作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实践操作,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现象和规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在学习电路基本知识时,可以设置一个小型电路实验,让学生亲自搭建电路,观察电路中的电流变化,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
初中物理生活实例贴近生活(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物理生活实例贴近生活第一篇范文:初中物理生活实例贴近生活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活实例的应用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本文将通过具体的实例,阐述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生活实例,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生活实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1.1 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新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力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引入拉力、压力、重力等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力的存在和作用。
通过这些生活实例,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力的概念,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1.2 利用生活实例解释物理规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实例解释物理规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例如,在教授光的传播规律时,教师可以引入日食、月食等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到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通过这些生活实例,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光的传播规律,提高学习效果。
1.3 利用生活实例进行实践操作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实例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例如,在教授电路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搭建简单的电路,如照明电路、串联电路等。
通过这些生活实例,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电路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二、生活实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2.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实例的应用能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生活实例的应用能够使物理知识更加直观、具体,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通过生活实例,学生可以消除对物理知识的陌生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2.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生活实例的应用能够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生活实例,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三、结语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活实例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课堂引入生活化范文
初中物理课堂引入生活化范文
新课的导入,有很多生活化的方式:
一、利用生活中的现象、经验或事例,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用学生生活中的实例导入课堂,简单而真实,学生会感觉很熟悉,可有效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热情。
生活是产生物理问题的土壤,很多绝妙的、让人耳目一新的又具有实效性的学习情境都是从生活中产生的。
案例1:在讲“影响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可让学生想想你平常晒衣服时怎么样让衣服干得快?通过学生回答要把衣服摊开并且放在向阳、通风的地方晒,水到渠成的引入新课。
案例2:在讲“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让学生用手拍桌子,手拍桌子时手给桌子一个力,但是为什么手会疼呢?还可让一学生双手用力推教室的墙壁,问“为什么人会向后退”;为什么人游泳时要用手向后划水人才会前进,划船时桨要向后划水船才会前进等。
案例3:在讲解“滑动变阻器”时,教师可列举“当老师转动扩音器上的音量旋钮时,你听到老师的声音为什么会变高变低?当我们调节台灯的亮度开关时,灯光为什么会变亮变暗呢?”等等。
通过这些实例,学生们由于好奇心的驱使会急切地想知
道其中的奥秘,教师可抓住学生这种求知心理,再将物理知识结合生活实际传授给学生。
二、利用多媒体视频,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前在生活中所经历的生活经验是作为物理前概念在学生头脑中的存在,有些生活经验对学生进一步知识的学习有促进作用,有些生活经验却与学生将学到的物理理论相悖,这就需要老师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要注意学生的物理前概念,选取与所学知识有关的具有生活性和科学性的素材,把所选取的素材进行科学加工和重组,使之包含着一定的要学习的问题,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把这些包含生活经验的教学情境直观、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促进学生眼、耳、脑等器官同时开动,提高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案例4:在讲“弹力与弹簧测力讲”时,通过播放大量的视频:跳水运动员伏明霞用脚向下压跳板后人向上跃起,撑杆运动员用力向下压撑杆后人向上跃起,射箭运动员把弓拉弯后把箭射出去。
我问学生运动员向上跃起,箭出去的力是怎么产生的?这几个例子有什么共同点?
案例5:讲光的直线传播时,我首先让学生给学生播放一段视频,视频里游客通过一段茂密的树林,树荫下的光斑大部分都是圆形的,且大小不同。
学生马上就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太阳光通过茂密的树叶缝隙会在地上会留下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这些学生熟悉的、被忽略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倍感亲切、又充满好奇,但他们又不知所以然。
三、利用生活中的实验,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创设生活实验情境实际上就是“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材料、物品、器具等作为实验材料资源,并通过问题、观察、探究等活动方式创设的一种使学生认知、情感、实践三方面需要得到充分满足,从而获得丰富个人意义的学习情境”。
通过在生活化的实验情境,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生活与物理的联系,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案例6:在讲解到“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时,一开始教师可以叫学生准备两张大小相同的纸,让纸自然下垂。
问学生如果从两张纸的中间吹气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经过思考认为,两张纸应当从中间分开。
教师通过现场演示,学生发现两张纸不但没有分开反而紧紧地吸在了一起。
教师还可通过演示两个烧杯并排放好,沿一个烧杯口从水平方向吹气,乒乓球会从这个烧杯“跳栏”到另一个烧杯等实验,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案例7:在讲“空气的力量”时,本节内容有点抽象,教师可在课前准备一些与大气压有关的小实验,如“覆杯实验”和“烧瓶吞蛋”实验和“对拉吸盘”,在课堂上通过让学生进行演示,全班同学发现,无论怎么倾斜怎么甩,纸片确实不会往下掉,鸡蛋真的被吸到烧瓶里去了,两个同学用了很大的力才把吸盘拉开,这些实验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
四、利用趣味故事,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故事化的情景能增强物理的趣味性。
教师要善于将问题
情景故事化,把教学内容转化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在听故事中不知不觉地学到知识。
案例8:在讲“压强”时引入“千钉鞋”故事,秦国时有一种刑法――钉刑。
犯错误的人将穿有钉有钉子的鞋绕咸阳城走三天三夜。
有一天秦国一位大臣因一句话冒犯了秦王,秦王大怒准备给他穿带扎有一根钉子的鞋。
有位大臣想救他,给国王出了个鬼点了,说一根钉子不解恨,应该在鞋子上打上一千颗钉子,让他穿着游街。
秦王一听大喜,就命令照做。
结果,该大臣笑眯眯地穿着“千钉鞋”绕咸阳城走了三天三夜。
为什么穿扎有一根钉子的鞋子脚会受伤,而穿扎有一千颗钉子的鞋子人一点事都没有呢?
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引入新课的方法很多,教师要多动脑筋,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对新事物、新问题比较感兴趣这一心理特征,选择较为新奇的有趣问题,再经过巧妙的安排、设计,让原本抽象的物理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强烈地吸引学生去寻求答案、追求知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