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点焊的基本原理
电阻焊

电阻点焊熔核形成过程
(3) 电阻焊过程 预压、通电加热、在压力下冷却结晶或塑 性变形和再结晶。
电阻焊与电弧焊相比有如下两个特征: (1)热效率高 电弧焊是借助外部集中热源,从外部向焊件传导热能; 电阻焊是电阻热由高温区向低温区传导,属于内部热源。 因此,热能损失比较少,热效率比较高。 (2)焊缝致密 一般电弧焊的焊缝是在常压下凝固结晶的; 电阻焊的焊缝是在有外界压力的作用下凝固结晶的,具 有锻压的特征,属于压焊范畴,所以比较容易避免产生缩 孔、疏松和裂缝等缺陷,从而获得致密焊缝。
影响接触电阻的因素:
工件表面状态 表面愈粗糙、氧 化愈严重、接触电阻愈大。 电极压力 压力愈高、接触电阻愈 小。 焊前预热 焊前预热将会使接触 电阻大大下降。
(2) 力
静压力用来调整电阻大小,改善加热。产生塑性变形或 在压力下结晶。 冲击力(锻压力)用来细化晶粒,焊合缺陷等。其压力 变化形式有平压力,阶梯压力和马鞍形压力,其中马鞍形压 力较为理想。
2.焊接(F=FW ,I=IW)
焊件加热熔化形成熔核的阶段,最后输入热量与散失热量平衡时,熔核达 到稳定尺寸。这个过程是焊接的关键,焊点强度取决于熔核尺寸。
对点焊质量的要求 1.熔核尺寸的几个基本概念 1)熔核直径 d (mm) 或
d 2 3
d 5 板厚
c
h
d
2)焊透率 A(%)
2.接触电阻Rw
1)形成原因:焊件表面的微观凸凹不平及不良导体层。
接触电阻形成原因示意图
1 )焊件表面氧化膜或污物层,使电流受到较大阻碍, 过厚的氧化膜或污物层会导致电流不能导通。 2 )由于焊件表面是凹陷不平的,使焊件在粗糙表面形 成接触点。在接触点形成电流线的集中,因此增加了 接触处的电阻Rc。 电极压力增加或温度升高使金属达到塑性状态时, 都会导致焊件间接触面积增加,促使接触电阻Rc减小。 因此,当焊件表面较清洁时,接触电阻仅在通电时极 短时间内存在,随后就会迅速减小以至消失。 接触电阻尽管存在时间极短,但在点焊极薄的铝 合金时,对熔化核的形成仍有显著影响。
电阻点焊的工作原理

电阻点焊的工作原理
电阻点焊是一种常用的金属连接方法,它利用电流通过金属工件的接触点产生热量,将接触点瞬间加热至熔化,然后通过一定的压力使两个金属工件迅速连接在一起。
电阻点焊主要包括三个基本要素:电流源、电极和工件。
电流源提供电流供应,电极是电流的传递和压力施加的部分,而工件是待连接的金属材料。
工作时,首先将待连接的工件放置在电极之间,电流通过电极的接触点进入工件。
由于金属具有电阻,电流通过接触点时会产生热量。
这种热量使接触点迅速升温,瞬间达到熔化温度,形成熔融池。
接下来,通过一定的压力施加在工件上,确保两个金属工件的接触面密封紧密,使熔融池均匀地分布在接触面上。
在一定的时间内,电流和压力会保持不变,以使熔融池形成稳定的连接。
当焊点达到所需时间后,断开电流和压力,让焊点自然冷却。
在冷却过程中,熔融金属会重新凝固,从而形成坚固耐用的焊点。
整个点焊过程通常只需要数毫秒的时间。
电阻点焊具有简单、快速、经济的特点,适用于连接厚度不超过3mm的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建筑等领域的
生产制造中。
它不仅可以实现多个焊点的同时焊接,还能有效提高焊接强度和效率,是一种非常常用的金属连接技术。
简述电阻点焊的工作原理

简述电阻点焊的工作原理
电阻点焊是一种常见的金属连接方式,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流通过金属接头时产生的热量,使得接头处的金属瞬间熔化,从而实现金属的连接。
电阻点焊主要应用于金属板材的连接,例如汽车制造、家电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
电阻点焊设备主要由电源、焊机、夹具和控制系统等组成。
其中电源提供电流,焊机将电流传输到夹具上,夹具将电流传输到金属接头上,控制系统则控制整个焊接过程。
在焊接过程中,夹具会将两个金属接头夹在一起,并施加一定的压力,以确保接头之间的紧密接触。
然后,电流通过接头时会产生热量,使得接头处的金属瞬间熔化。
当电流停止时,金属又会迅速冷却并凝固,从而实现金属的连接。
电阻点焊具有以下优点:首先,焊接速度快,一般只需要几秒钟就能完成一个焊点;其次,焊接效果好,焊接点处强度高、气密性好;此外,焊接过程中不需要额外的填充材料,因此可以节省成本。
然而,电阻点焊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焊接点处会受到较大的热影响区域,容易导致变形和变质;其次,焊接点处可能会产生氧化物或其他杂质,影响焊接强度和质量;此外,电阻点焊只适用于金属板材的连接,对于其他形状的金属件则不太适用。
总之,电阻点焊是一种常见且实用的金属连接方式。
虽然它存在一些缺点,但是在适用范围内仍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电阻焊原理和焊接工艺完整版

电阻焊原理和焊接工艺完整版电阻焊是指利用电流通过两个接触电极,通过电流在焊接接头上产生的热量,将两个焊接材料加热至熔化状态,然后冷却固化,实现连接的一种焊接方法。
电阻焊可以分为电阻点焊、电阻缝焊和电阻插焊等。
电阻焊的原理是利用焊接接点的电阻加热而焊接材料加热到熔化温度。
焊接接头形成一个电阻,通过焊机施加的电流通过接头,形成焊接接点的电阻加热。
当焊接接头内部电流通过产生的热量超过材料的熔点时,焊接材料开始熔化。
然后通过施加的压力使熔化的焊接材料接触,形成一体化连接。
焊接完成后,断开电流,焊接接头冷却固化,形成强固的连接。
电阻焊的焊接工艺可以从焊材选择、接触电阻、焊接时间、施加压力等多个方面进行控制。
首先,选择合适的焊材能够确保焊接接头的质量。
焊接材料应具备良好的导电性和可焊性。
其次,接触电阻是决定焊接热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焊接电极与工件的接触电阻越小,焊接热量就越大。
因此,要采取措施确保接触电阻的稳定和减小接触电阻。
然后,焊接时间是控制焊接热量的另一重要参数。
焊接时间应根据焊接材料的熔点来确定。
焊接时间过短会导致焊接不充分,焊接强度不够;焊接时间过长则容易热损伤焊接接头。
最后,施加的压力也是控制焊接质量的关键。
合适的压力能够保证熔化的焊接材料进一步接触,使焊接接头的凝固过程更加完善。
针对不同焊接材料及材料厚度,电阻焊还可以采用不同的焊接工艺。
例如,电阻点焊广泛应用于金属板材的连接,可以快速、高效地实现金属板材的焊接。
电阻点焊的工艺流程一般包括调整焊机参数、清洁焊接接头、固定焊接接头、施加电流和压力、焊接完成后的冷却和检测等步骤。
电阻点焊的优点是焊接速度快、接头强度高。
此外,电阻焊还有电阻缝焊和电阻插焊等。
总之,电阻焊是利用通过焊接接头的电流加热焊接材料,实现焊接的一种方法。
通过控制焊接材料的选择、接触电阻、焊接时间和施加压力等参数,可以实现高质量的焊接连接。
电阻焊涉及到的焊接工艺可以根据具体的焊接需求进行选择和设计。
电阻点焊实验报告

电阻点焊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掌握电阻点焊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了解常见焊缝缺陷及其原因,并对焊接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有所了解。
二、实验原理电阻点焊是利用电流通过两个电极产生的热量,使两个工件在一定的压力下瞬间熔合成为一个整体的焊接方法。
其原理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使接触点处的温度升高,达到熔化的温度,使两个工件熔合在一起。
电阻点焊的优点是焊接速度快,焊接强度高,同时不会污染环境,对环境的影响也很小。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电流、压力和时间等参数的选择,以及焊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三、实验装置本实验所需装置主要包括电源、控制面板、手持焊接枪、夹具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待焊接的工件放置在夹具上,并确保夹具的位置准确无误。
2. 调整参数:根据工件的材料和厚度等特点,选择合适的电流和焊接时间,同时调整焊接枪的压力,保证焊接效果最佳。
3. 焊接操作:将电极头放在工件上,按下焊接按钮,使电流通过两个电极头,产生热量,使工件瞬间熔化,并在一定时间内加压,使其熔合成为一个整体。
待焊接完成后,松开焊接枪,将工件从夹具上取下。
4. 检查焊缝:检查焊接处是否存在裂纹、气孔等缺陷,如有,需要重新进行焊接操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完成了电阻点焊的操作,并得到了良好的焊接效果。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操作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首先是参数的调整。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根据工件的材质和厚度等特点,选择合适的电流和焊接时间,以及调整焊接枪的压力,才能保证焊接效果最佳。
其次是焊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在操作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电源和焊接枪的安全使用,避免触电或烫伤等情况的发生。
最后是焊缝的检查。
在焊接完成后,我们需要对焊接处进行检查,确保焊接缺陷的最小化。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电阻点焊的原理和操作技能,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安全意识。
通过实践,我们不仅掌握了电阻点焊的基本操作方法,还了解了焊接缺陷的产生及其原因,为今后的实际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电阻点焊名词解释

电阻点焊名词解释一、引言电阻点焊是一种以电阻热为能源,通过电流在焊接区域产生热量,将两个金属板焊接在一起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高效、低成本、高质量等特点,因此在汽车制造、建筑、电器、包装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电阻点焊的基本原理、应用、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解释和阐述。
二、电阻点焊的基本原理电阻点焊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流通过两个金属板之间产生的电阻热能,使金属板局部熔化,再通过施加压力将两个金属板连接在一起。
具体来说,当电流通过金属板之间时,由于电阻的作用,金属板之间产生热量,使得接触点处的金属熔化,形成熔核。
随着焊接时间的延长,熔核逐渐扩大并连接两个金属板,形成焊接接头。
在这个过程中,电流的大小、焊接时间的长短、焊接压力的大小等因素都会影响焊接质量。
三、电阻点焊的应用1.汽车制造:汽车制造是电阻点焊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
在汽车制造过程中,许多零部件都是通过电阻点焊焊接在一起的,如车门、发动机罩、车顶等。
2.建筑:在建筑领域,钢筋的连接常常采用电阻点焊的方法。
通过将钢筋交叉放置并施加电流和压力,可以将钢筋牢固地焊接在一起。
3.电器:在电器制造领域,各种金属部件的连接也常常采用电阻点焊的方法。
如电饭煲的内胆、空调器的面板等。
4.包装:在包装领域,一些金属容器的密封可以采用电阻点焊的方法。
如饮料罐的盖子与罐身的焊接等。
四、电阻点焊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阻点焊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
以下是一些电阻点焊的发展趋势:1.高效化:提高焊接效率是电阻点焊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通过改进焊接设备、优化焊接工艺参数等方法,可以缩短焊接时间,提高焊接效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2.自动化:随着工业自动化的不断发展,电阻点焊的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
自动化焊接设备可以大大提高焊接质量和效率,减少人工操作带来的误差和安全隐患。
3.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电阻点焊的智能化程度也越来越高。
智能化焊接设备可以通过传感器和算法实时监测和调整焊接参数,实现自适应控制和优化,进一步提高焊接质量和效率。
电阻点焊原理

电阻点焊原理电阻点焊是一种利用电流通过工件产生的热量来使两个金属接头在一定的压力下瞬间熔接的焊接方法。
它是利用电阻加热原理进行的一种特殊的电阻焊接工艺,通常用于焊接薄板和线材。
电阻点焊的原理是利用电流通过工件产生的热量,使两个金属接头在一定的压力下瞬间熔接。
在电阻点焊中,焊接电流通过电极传导到工件上,在接头处产生高温,使接头瞬间熔化并在一定的压力下熔接成为一个整体。
这种焊接方法具有焊接速度快、热影响区小、焊接变形小等优点,因此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电阻点焊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电流通过工件产生热量。
在电阻点焊中,焊接电流通过电极传导到工件上,由于金属的电阻导致电流通过工件时产生热量。
这种热量使接头处的金属瞬间升温,达到熔点并熔化,从而实现焊接。
2. 一定的压力。
在电阻点焊过程中,除了电流产生的热量外,还需要施加一定的压力。
这样可以确保接头在熔化的同时能够紧密结合,形成牢固的焊接。
3. 瞬间熔接。
电阻点焊的特点之一就是焊接速度快,焊接时间非常短,通常在几十毫秒到几百毫秒之间。
这种瞬间熔接的方式可以减少热影响区,避免对工件造成过多的热变形。
总的来说,电阻点焊的原理就是利用电流通过工件产生的热量,施加一定的压力,使接头在瞬间熔化并结合成为一个整体。
这种焊接方法适用于焊接薄板和线材,具有焊接速度快、热影响区小、焊接变形小等优点,因此在汽车制造、家电制造、金属加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电阻点焊的原理需要结合具体的工件材料、厚度、形状等因素来确定焊接参数,包括焊接电流、焊接时间、压力等。
只有合理地控制这些参数,才能确保焊接质量,达到预期的焊接效果。
总之,电阻点焊作为一种利用电流产生的热量来实现瞬间熔接的焊接方法,其原理简单清晰,应用广泛,是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艺之一。
通过对电阻点焊原理的深入理解和合理应用,可以提高焊接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推动工业制造的发展。
电阻点焊工作原理

电阻点焊工作原理电阻点焊是一种常见的金属连接技术,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家电制造、航空航天等行业。
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流通过金属工件和电极之间的接触电阻产生的热量,将两个工件加热到熔点,然后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其熔融,最终形成牢固的连接。
电阻点焊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步骤:接触、加热和压力。
首先是接触阶段,即将待焊接的两个金属工件放置在电极之间,并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其紧密接触。
电极通常由铜制成,因为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热传导性能,能够提供足够的电流和热量。
接下来是加热阶段,通过施加电流使电流通过工件和电极之间的接触电阻,产生热量。
电流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会影响热量的生成量,进而影响焊接质量。
一般情况下,电流越大、时间越长,产生的热量越多,焊接质量也会更好。
但是过大的电流和时间会引起焊接过热,导致工件变形或者焊点熔化。
最后是压力阶段,通过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工件紧密贴合,确保熔点的金属在加热后能够均匀地熔融。
压力的大小也会影响焊接质量,过小的压力会导致焊接接头不牢固,过大的压力则容易使工件变形。
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焊接要求来确定合适的压力。
电阻点焊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流通过金属工件和电极之间的接触电阻产生的热量进行焊接。
这种焊接方法具有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适用于焊接薄板、线材、管材等金属制品。
电阻点焊的应用广泛,特别是在汽车制造领域。
汽车的车身焊接中,电阻点焊被广泛应用于车身骨架、车门、车顶、引擎盖等部位的连接。
电阻点焊可以快速、高效地实现这些部件的连接,保证车身的强度和刚性,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在家电制造、航空航天等行业中,电阻点焊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家电制造中的冰箱、空调、洗衣机等产品的制造过程中,常常需要使用电阻点焊来连接各个部件。
航空航天领域中,电阻点焊常被用于飞机的蒙皮板焊接,确保飞机在高速飞行时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
电阻点焊是一种常见的金属连接技术,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电流通过金属工件和电极之间的接触电阻产生的热量,将两个工件加热到熔点,然后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其熔融,最终形成牢固的连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 = I W2 R tw
(J)
(2-2)
式中,I W——通过焊接区的电流平均值(A);
R ——两电极间总电阻的平均值(Ω);
tw ——焊接电流通过时间(S)。
通常,焊接电流 IW 和通电时间 tw都是选定的,而总电阻R与许多因素有关,它又是产生内部热源的基础。所以研究点焊首先要分析R的大小、 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点焊时的加热
点焊焊接处的温度场是由加热和散热两个相反的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电流产生的电阻热一方面用来加热焊接区金属,形成足够的熔化核心;但 同时也必须不断补偿向周围物质(电极、板件和空气)传导、辐射的热损失,以形成焊接过程的动态平衡,从而使焊接区维持在应有的温度水平 上。其热平衡方程式如下:
Q=Q1+Q2
由于有效热量Q1与焊接时间无关,而损失热量Q2则随加热时间的增长而增加。因此焊接时间tw越长,完成焊接所需的总热量Q也越多,焊接热 影响区也越大。
焊接所需的平均热功率q,即单位时间内所产生的热量为:
q=Q/tw
(W )
平均热功率越大,加热速度越快,焊接时间就越短。当平均功率从q 1降到q 2时,要达到焊接温度Tw,则焊接时间必须从t1延长到t2;而当平均 热功率小于临界热功率(如图2-6中q 3)时,则由于热功率不足无法达到焊接温度Tw,无法焊接。
(J)
式中, Q——电流产生的总热量;
Q1——形成熔核的有效热量;
Q2——损失的热量。
有效热量Q1取决于金属的热物理性能及熔化金属量,而与焊接条件无关。Q1≈(10~30)%Q。
损失热量Q2主要包括电极传导的热量(30~50)%Q 和通过工件传导的热量(约20%Q),辐射到大气中的热量只占约5%Q。
⑶如果焊机功率太小,尽管延长通电时间,也只能徒然增加热量损失Q2,无法建立必需的温度场,不能实现焊接。因此焊接一定厚度的工件,
焊机功率必须足够大。
PROCÉDÉS
DPMO / CPBM / CMPM / CTTA Secteur Soudage
SOUDAGE PAR
(Doc Techniques de l’Ingénieur)
影响接触电阻的主要因素有:电极压力、表面状态和加热温度等。
电极压力:电极压力增加,接触电阻减小;
表面状态:焊前机械清理,接触电阻减小;
加热温度:加热温度升高,接触电阻减小。
焊件的内部电阻是形成焊点的主要热源。假定焊接时,电流在电极直径d所限定的金属柱中通过,则焊件内部电阻
式中,ρT——温度为t℃时,焊件电阻系数(Ω.mm);
ARO机器人焊接控制器如何编程?
SCIAKY焊机焊接参数如何编程?
悬点焊Medar焊机焊接参数如何编程?
凸点焊Medar焊机焊接参数如何编程?(目前有新老两个版本)
FASE焊机焊接参数如何编程?
RESORE介绍
RESORE软件的作用 焊接工艺卡介绍
CYCLE DE SOUDAGE PAR POINTS
DPMO / CPBM / CMPM / CTTA Secteur Soudage
SOUDAGE PAR
(Doc Techniques de l’Ingénieur)
CYCLE DE SOUDAGE PAR POINTS
DPMO / CPBM / CMPM / CTTA Secteur Soudage
过小↘ 虚焊、弱焊
焊接时间: 过大↗ 过烧、烧穿、粘电极、电极消耗加快、接头性能下降
过小↘ 虚焊、弱焊
电极直径: 过大↗ 虚焊、弱焊
过小↘ 飞溅、过烧、烧穿、电极消耗加快
修磨频次: 过快↗ 电极寿命降低
过慢↘ 电极直径不符合要求,产生虚焊、弱焊
点焊设备的参数设置和程序编程
ARO焊机焊接参数如何编程?
1.点焊时的电阻
图2-4 点焊时的电阻
点焊时,焊接区电阻如图2-4所示,总电阻
R= 2Rjb + 2Rb + Rc (Ω) (2-3)
式中,Rjb—电极与焊件之间的接触电阻(Ω);
Rb —焊件内部电阻(Ω);
Rc —焊件与焊件之间的接触电阻(Ω)。
接触电阻对焊点加热和焊点形成起主要作用,但焊件与电极间的接触电阻Rjb 对焊接也有不利影响,造成焊接区热量流失和电极过热。
δ——焊件厚度(mm);
S——电极与焊件的接触面积(mm2)。
电阻点焊的基本原理
影响焊件内部电阻的主要因素,除了电极直径d和焊件厚度δ,还有焊接材料、加热温度T等。
焊接材料:材料导电性、导热性增加,焊件内部电阻减小。
加热温度:加热温度升高,中心区电阻系数增加,熔化形核;电流线向周围温度
较低处扩展,熔核长大。
SOUDAGE PAR
(Doc Techniques de l’Ingénieur)
点焊工艺参数对焊点质量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预压时间: 过大↗ 增加工作时间
过小↘ 飞溅、过烧、烧穿、损坏电极
电极压力: 过大↗ 虚焊、弱焊
过小↘ 飞溅、过烧、烧穿、粘电极、电极消耗加快
焊接电流: 过大↗ 飞溅、过烧、烧穿、粘电极、电极消耗加快
图2-6 热功率q和焊接时间tw的关系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⑴采用功率大的焊机,使用硬规范(强电流,短时间),一方面可以缩短tw,提高生产率;另外又可以减少电能消耗,缩小热影响区,因此
近年来白车身点焊趋向于采用大功率焊机;
⑵采用功率小的焊机,使用软规范(弱电流、长时间),则焊接质量会有所下降,电能消耗反而增加。
电阻点焊的基本原理
点焊是轿车制造中应用最广泛的焊接方法。 电阻点焊的热源是电流流经焊接区产生的电阻热。根据焦耳定律,总发热量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式中,I(t)——通过焊接区的瞬时电流(A);
R(t)——焊接区的总电阻(Ω);
tw ——焊接电流通过时间(S)。
在点焊过程中,电流和电阻是时间的函数,为了简化运算,通过取其平均值,上式简化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