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交20秋《国际经济学》在线作业【标准答案】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题库)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题库)国际经济学习题集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选择、判断题(每题1分):第一章:1、国际贸易理论以微观经济学原理为基础,讨论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
2、最常用国际贸易模型的结构形式为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或部门)和两种要素。
3、在完竞争的假设前提下,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
4、国家间的供给、需求方面的差异是造成相对价格的根源。
5、贸易后,国际均衡价格由两国的供需共同决定,国际均衡价格处于两国封闭下的相对价格之间。
6、国际贸易利益包括两个部分:来自交换的利益和来自专业化的利益。
7、贸易理论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国际贸易的格局、国际贸易的条件、国际贸易的收益。
第二章:1、斯密的绝对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别。
2、哈伯勒首先用机会成本概念来阐明比较优势论。
3、重商主义者提倡的国家经济政策有:限制进口和鼓励出口,采取奖金、退税、协定和殖民地贸易等措施鼓励出口。
4、李嘉图认为在国际贸易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绝对成本,而是相对成本。
5、斯密的绝对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别;劳动生产率的比较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别。
6、在李嘉图模型中,生产可能性边界线方程是一个线性方程式,表示A、B两国的PPF曲线是一条直线段。
7、重商主义者提倡的国家经济政策有:限制进口和鼓励出口,采取奖金、退税、协定和殖民地贸易等措施鼓励出口。
8、李嘉图认为在国际贸易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绝对成本,而是相对成本。
9、机会成本概念表明:彼种选择的机会成本就构成此种选择的机会成本。
选择题:1、首先用机会成本理论来解释比较优势原理的学者是: C、A、李嘉图B、罗布津斯基C、哈伯勒D、穆勒第三章:1、要素禀赋理论最初是由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后经萨缪尔森等人加工不断完善。
西交《国际经济学》在线作业.63A94265-853F-472A-922E-DFE08EDCA40E(总17页)

西交《国际经济学》在线作业
下面哪项不是技术转让的特点()
A:受到各国政府的严格管理
B:转让的仅仅是技术知识的使用权
C:技术转让经历的时间长而且复杂,需要双方的密切合作
D:市场完全性突出
答案:D
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A国生产棉花的人均产量是2吨,B国也是2吨;A国生产大米的人均产量是10吨,B国则是16吨。
哪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
A:A国
B:B国
C:A国和B国一样
D:无法比较
答案:B
本国生产X1、X2、X3、X4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2、4、15,外国生产这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5、18、24、30,根据李嘉图模型,本国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优势?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劣势?()
A:X4 、X1
B:X3、X2
C:X1、X4
D:X2、X3
答案:C
劳动生产率与国际价值量成()A:正比
B:不成比例
C:反比
D:不一定
答案:C
重商主义的产生于()
A:15世纪末、16世纪初
B:16世纪中叶
C:16世纪末、17世纪初
D:17世纪中叶
答案:C。
国际经济学课程学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国际经济学习题集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选择、判断题(每题1分):第一章:1、国际贸易理论以微观经济学原理为基础,讨论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
2、最常用国际贸易模型的结构形式为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或部门)和两种要素。
3、在完竞争的假设前提下,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
4、国家间的供给、需求方面的差异是造成相对价格的根源。
5、贸易后,国际均衡价格由两国的供需共同决定,国际均衡价格处于两国封闭下的相对价格之间。
6、国际贸易利益包括两个部分:来自交换的利益和来自专业化的利益。
7、贸易理论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国际贸易的格局、国际贸易的条件、国际贸易的收益。
第二章:1、斯密的绝对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别。
2、哈伯勒首先用机会成本概念来阐明比较优势论。
3、重商主义者提倡的国家经济政策有:限制进口和鼓励出口,采取奖金、退税、协定和殖民地贸易等措施鼓励出口。
4、李嘉图认为在国际贸易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绝对成本,而是相对成本。
5、斯密的绝对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别;劳动生产率的比较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别。
6、在李嘉图模型中,生产可能性边界线方程是一个线性方程式,表示A、B两国的PPF曲线是一条直线段。
7、重商主义者提倡的国家经济政策有:限制进口和鼓励出口,采取奖金、退税、协定和殖民地贸易等措施鼓励出口。
8、李嘉图认为在国际贸易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绝对成本,而是相对成本。
9、机会成本概念表明:彼种选择的机会成本就构成此种选择的机会成本。
选择题:1、首先用机会成本理论来解释比较优势原理的学者是: C、A、李嘉图B、罗布津斯基C、哈伯勒D、穆勒第三章:1、要素禀赋理论最初是由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后经萨缪尔森等人加工不断完善。
2、要素禀赋理论由H-O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和罗伯津斯基定理、斯托伯-萨缪尔森定理等构成3、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指出国际贸易通过商品价格的均等化会导致要素价格的均等化,从而在世界范围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
2020年奥鹏南开20秋学期《国际经济学》在线作业1标准答案

南开大学
《国际经济学》在线作业
参考答案
20春学期(、1809)《国际经济学》在线作业-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关税同盟给参与国带来的动态效应包括()
A.贸易创造和贸易转向效应
B.贸易转向和竞争效应
C.大市场效应和竞争效应
D.贸易创造和大市场效应
正确答案:C
2.若一国边际储蓄倾向为0.1,边际进口倾向为0.2,则该国出口和政府购买支出各增加300亿美元将使其贸易收支()
A.改善100亿美元
B.改善200亿美元
C.恶化100亿美元
D.恶化200亿美元
正确答案:C
3.根据特定要素模型的分析结论,在短期内自由贸易会()。
国际经济学在线作业

国际经济学在线作业1.第1题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
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B.技术水平的差异C.产品品质的差异D.价格的差异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2.第2题如果一个大国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
A.对贸易条件不产生影响B.提高所有国家的贸易条件C.提高本国的贸易条件D.导致本国贸易条件恶化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3.第3题通常所说的“纸黄金”是()。
A.黄金B.外汇C.普通提款权D.特别提款权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4.第4题甲乙两国货币的实际汇率由名义汇率以及()共同决定。
A.甲国货币购买力B.乙国货币购买力C.两国利率水平D.两国相对物价水平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5.第5题根据蒙代尔的“政策配合说”,用来实现外部均衡的政策手段是()。
A.财政政策B.货币政策C.汇率政策D.直接管制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6.第6题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有( )。
A.重叠需求理论B.要素比例理论C.规模经济理论D.垄断竞争理论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7.第7题属于非关税壁垒的措施是( )。
A.反倾销税B.反补贴税C.进口附加税D.国内最低限价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8.第8题下述哪一种不属于投机性外汇交易( )。
A.双边套汇B.多边套汇C.套利D.套期保值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9.第17题IS-LM模型是宏观经济分析的一个重要工具,是描述____市场和____市场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
()A.货币资本B.资本劳动力C.资本商品D.货币产品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10.第18题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不包括()。
A.关税同盟B.自由贸易区C.共同市场D.自由市场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11.第19题一国拥有的劳动要素充裕,就应专门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对外进行交换,这种说法来自()。
西南大学《国际经济学》参考答案

1、运输成本可以通过影响生产和产业的选址来影响国际贸易,如()倾向于靠近其生产所需原材料产地的产业。
1.资源定向型产业2.市场定向型产业3.流动型产业4.高新技术产业2、依据要素价格均等定理,国际贸易会使劳动充裕国家的()。
1. F. 劳动工资上升,资本利率下降2.劳动工资上升,资本利率上升3.劳动工资下降,资本利率上升4.劳动工资下降,资本利率下将3、多数跨国公司通过(),可能确保国外原材料与半制成品的供给,(通过更有效的公司内部贸易)可避开国外市场的不完善。
1. D. 直接投资2.经营管理3.纵向一体化4.横向一体化4、劳动和资本同比例增加,资本/劳动的相对要素价格(工资率/利率)比例不变,生产过程中不会发生劳动替代资本(或相反)的情况,因此,资本/劳动比率保持不变情况下的技术进步是()。
1.中性技术进步2.资源节约型进步3.资本密集型进步4.劳动节约型进步5、成本递增的原因在于生产所需的要素或资源是(),以及商品生产投入要素的比率或密集度不是固定不变的。
1.生产效率相同2.技术水平相同3.同质的4.不同质的6、关税征收会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升,()1.增加国内消费者剩余,减少国内生产者剩余2.减少国内消费者剩余,增加国内生产者剩余3.增加国内消费者剩余,增加国内生产者剩余4.减少国内消费者剩余,减少国内生产者剩余7、( ) 主要包括货币当局的黄金储备、特别提款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以及每个货币当局的官方外汇储备。
1.经常项目2.资本项目3.金融项目4.储备项目8、货币发行局制的成本是国家()没有能力推行自己的货币政策、作为最后贷款人、独立发行货币收取铸币税。
1.政策性银行2.进出口银行3.商业银行4.中央银行9、由于贸易流动是随时间推移逐渐发生的,为了在金融市场中迅速重新建立均衡,汇率一定会()。
1.不变2.超调或偏离其长期均衡水平3.改变4.波动10、为了避免大幅度调整汇率及不稳定投机而设计的汇率是()1.完全浮动汇率2.爬行钉住汇率3.可调整钉住汇率4.有管制的浮动汇率11、基于需求偏好不同的贸易基础是由商品需求偏好的强弱来决定的,对()是比较优势。
[答案][西安交通大学]2020秋《国际经济学》在线作业-1
![[答案][西安交通大学]2020秋《国际经济学》在线作业-1](https://img.taocdn.com/s3/m/61cedacb14791711cd7917bc.png)
1.要素丰裕度衡量的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的相对丰富性,或者说是一个国家的相对资源供给量。
判断一国的要素丰裕度一般有两种方法:(1)实物单位定义法:如果B国的可用总资本和可用总劳动力的比率大于A国,则B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A国是劳动力丰裕的国家。
(2)():如果B国资本的价格与劳动力的价格的比率小于A国,则B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A国是劳动力丰裕的国家A.要素绝对价格定义法B.实物绝对价格定义法C.要素相对价格定义法D.实物相对价格定义法答案:C2.在开放条件下,一国国民收入均衡水平取决于国内消费、国内投资、国内政府开支以及()A.国内进口B.国内出口C.国内净出口D.国内净资本流出答案:C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比较利益学说的假设的是()A.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B.要素是完全流动的C.要素和产品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D.收入分配不受贸易影响答案:B4.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中()A.单位产品中劳动含量减少程度小于资本含量减少的程度B.单位产品中劳动含量减少程度等于资本含量减少的程度C.单位产品中劳动含量减少程度大于资本含量减少的程度D.其他均不正确答案:C5.(),促进了的形成和发展A.货币的自由兑换B.国际资本的流动C.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D.国际贸易的发展答案:C6.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中,产品创新阶段,产品的生产主要依靠的是()A.劳动B.技术C.资本D.政府政策答案:B7.比较成本优势理论是谁提出来的()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里昂剔夫D.萨缪尔森答案:B8.最佳关税水平应等于()A.零进口关税水平B.禁止性关税以上水平C.禁止性关税水平D.零进口关税与禁止性关税之间的水平答案:D9.假定闭关自守的状态下X商品的价格,在A国是10美元,在B国是8美元,在C国为6美元,并且A国是小国,不能通过贸易影响B国和C国的价格。
如果A国对从B国和C国进口的X商品最初征收非歧视性的100%的从价税,那么,A国会在国内生产X商品还是从B国或C国进口X商品?()B.A国将从C国进口C.A国将在国内生产D.其他都不对答案:B10.外国借款人在某国或数个国家发行以某第三国货币为面值货币的债券被称为()A.外国债券B.欧洲债券C.第三国债券D.熊猫债券答案:B11.贸易条件的含义是什么()A.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间的比率B.出口商品数量指数与进口商品数量指数之间的比率C.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与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之间的比率D.进口商品数量指数与出口商品数量指数之间的比率答案:A12.约翰·穆勒在什么时候提出了相互需求理论()A.17世纪末B.18世纪初C.18世纪中叶D.18世纪末答案:C13.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A国生产棉花的人均产量是2吨,B国也是2吨﹔A国生产大米的人均产量是10吨,B国则是16吨。
奥鹏西安交通大学2020年3月课程考试《国际经济学》参考资料答案

西安交通大学课程考试复习资料单选题1.国际经济学主要研究()产生的原因、利益分配机制以及国际贸易政策和措施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以促进国家和世界经济的增长A.国家B.经济学C.贸易D.国际贸易答案: D2.要素密集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当某一要素比重超过社会常规或平均水平时,我们即可以说是某要素密集型的生产类型。
所以,要素密集度是指某一要素在成本中比例()社会平均水平的程度A.等于B.超过C.低于D.无法比较答案: B3.(),促进了的形成和发展A.货币的自由兑换B.国际资本的流动C.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D.国际贸易的发展答案: C4.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比之其他国家拥有()的劳动生产率或更低的生产成本即为一国的绝对优势B.更低C.相等D.无法比较答案: A5.世界贸易组织:是GATT的产物和继承者,于()正式成立。
它是多边贸易体制的法律基础和组织基础,通过规定各成员国政府所应承担的主要契约义务来规范各国国内贸易立法与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A.1996年1月1日B.1997年1月1日C.1995年1月1日D.1994年1月1日答案: C6.产品生命周期是(productlifecycle)观念,简称PLC,是把一个产品的()历史比作象人的生命周期一样,要经历出生、成长、成熟、老化、死亡等阶段。
就产品而言,也就是要经历一个开发、引进、成长、成熟、衰退的阶段A.生产B.研发C.销售D.售后答案: C7.()指出,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资本拥有量相对丰富,按照赫—俄理论应该是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国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国。
然而他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对美国经济统计资料进行验证的结果却与理论预测不同,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或里昂惕夫悖论A.亚当•斯密B.李嘉图D.里昂惕夫答案: D8.采取出口导向战略的国家倾向于( )A.保护贸易政策B.关税贸易壁垒C.非关税贸易壁垒D.自由贸易政策答案: D9.发展中国家主要采取的汇率制度是( )A.固定汇率制B.浮动汇率制C.钉住汇率制D.联合浮动制答案: C10.国际生产综合理论的基本原理可以集中概括为下列优势的有机结合( )A.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和技术优势B.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技术优势C.区位优势、内部化优势和技术优势D.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答案: C11.劳动力在各国间的流动通常会使劳动力流入国( )A.财政总收入增加,公共设施利用率提高B.财政总收入增加,公共设施利用率下降C.财政总收入减少,公共设施利用率提高D.财政总收入减少,公共设施利用率下降答案: A12.布雷顿森林体系创立了( )A.以英镑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B.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C.以英镑为中心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D.以美元为中心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答案: B13.发展中国家主要采取的汇率制度是( )A.固定汇率制B.浮动汇率制C.钉住汇率制D.联合浮动制答案: C14.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不包括( )A.动用国际储备B.调整汇率C.调整工资D.调整货币发行量答案: C15.( )的基本原则是最惠国待遇与国民待遇,以自由贸易来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选题) 1: 下面哪项不是技术转让的特点()
A: 受到各国政府的严格管理
B: 转让的仅仅是技术知识的使用权
C: 技术转让经历的时间长而且复杂,需要双方的密切合作
D: 市场完全性突出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2: 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A国生产棉花的人均产量是2吨,B国也是2吨;A国生产大米的人均产量是10吨,B国则是16吨。
哪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
A: A国
B: B国
C: A国和B国一样
D: 无法比较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3: 本国生产X1、X2、X3、X4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2、4、15,外国生产这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5、18、24、30,根据李嘉图模型,本国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优势?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劣势?()
A: X4 、X1
B: X3、X2
C: X1、X4
D: X2、X3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4: 劳动生产率与国际价值量成()
A: 正比
B: 不成比例
C: 反比
D: 不一定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5: 重商主义的产生于()
A: 15世纪末、16世纪初
B: 16世纪中叶
C: 16世纪末、17世纪初
D: 17世纪中叶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6: 国际贸易通过一系列刺激效应和传递机制作用于经济部门,最终推动经济增长的动态机制。
这种最终推动经济增长的贸易利益称为(),也称贸易间接利益。
A: 静态贸易利益
B: 贸易直接利益
C: 动态贸易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