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老王》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老王》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老王》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老王》这篇课文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语言特色。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课文主题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尊重身边的劳动者。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其次,课文中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是一个教学难点。虽然我通过举例和讲解,试图让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这些手法,但实际效果可能并不理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可以尝试让学生多进行写作练习,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这些技巧。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太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以后的课堂中,多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富有启发性的讨论主题,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的结构、语言特色和人物形象分析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分析和实例讲解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主题,如“如何关爱身边的普通人”。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课文语言特色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尝试运用课文中出现的修辞手法。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的背景和基本情节。课文通过描写老王的生活片段,展现了普通劳动者的辛勤与善良。这是对我们理解和尊重劳动人民的一种重要启示。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深入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描写,如老王的工作、生活状态,以及他与作者之间的互动,理解这些细节如何塑造老王的形象。

七年级下册语文《老王》教案设计范文3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老王》教案设计范文3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老王》教案设计范文3篇在显示生活中“老王”这个称呼已经变味了,今天小编带大家回归课文,看一下杨绛先生笔下的“老王是什么样子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老王》教案设计范文,供大家阅读。

七年级下册语文《老王》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如何刻画人物的形象。

过程与方法:1、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品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课文中的人物身上,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教学重点:1、把握老王的人物形象刻画;理解老王的“苦”与“善”;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主旨,并让学生领悟到在与人交往中首先要付出爱。

教学难点:1、体会老王与作者夫妇之间的相互关爱,体察作者的爱心,理解*的主旨;2、让学生领悟到在与人交往中首先要付出爱。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背景音乐:《让世界充满爱》)同学们,正如歌曲中所呼唤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以真纯的情感善待、关爱同在一片蓝天下的他人,那么人世间真的会多一份阳光,少一些冷漠,多一份文明,少一些残酷。

爱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美德。

如果我们能够去关注平凡的人,那么我们才能真正领悟生活的真谛,今天就有这样一个机会来关注一个名叫“老王”的不幸的人,看看从他的身上我们能学到些什么呢?二、知识积累1、作者简介杨绛,生于1911年,钱钟书夫人,本名杨季康,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

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

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译有《堂吉诃德》,著名作品有《我们仨》,《澡堂》。

2、背景介绍《老王》作于1984年。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是作者在文~的背景下写的。

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被下放到干校劳动锻炼去了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老王》教案优秀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老王》教案优秀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老王》教案优秀5篇《老王》教案篇一品读课。

本文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看似平淡之中含有作者深深的感慨。

本设计试图从“品”的角度来领会文章语言的表现力及其厚重的人文内涵。

一、阅读课文,漫谈感受二、介绍背景,加深体验1、介绍如下背景资料:⑴解放初期相关资料;⑵文革期间相关资料。

2、结合背景资料分析老王的性格特点:“苦”与“善”。

三、教师引导,品读课文1、思考:文章除了所叙之事本身而外,哪些词句能表现出老王的“苦”与“善”?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归纳:⑴有直接表现的,如“此外没有什么亲人”、“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⑵有含蓄其中的,如“荒僻”、“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2、思考:哪些词句能表现出“我”对老王的关切、感激?⑴有直接表现的,如“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⑵有含蓄其中的,如“强笑”、“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3、完成“研讨与练习”题二。

四、朗读回味,归纳主题《老王》优秀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把握老王形象。

2、体会人间真情,以善良对待善良。

3、品味作者平淡简捷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最令我感动的是哪件事?赏析。

送鸡蛋香油。

读读这一段,体味一下感人的情节、精彩的描写、生动的语句,然后把你的感悟说给大家听。

静静地想一想,这段文字为什么会如此打动我们?然后按我们平时的作法,这样进行:就是读问说写。

就是读出认为有价值的片断然后提出问题,其他同学也可以问,再说感受、最后默写字词。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地镶嵌在门框里。

”谁来问?你自己问。

“镶嵌”换成“站立”怎么样?打门的打,换成敲,好吗?“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说的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他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

他只说:“我不吃。

”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老王》教案6篇

《老王》教案6篇

《老王》教案6篇教学目标:1、把握老王的人物形象;2、理解作者“以善良体察善良”的平等观念及人道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学生摘记、批注,讨论互助式学习,教师点拨。

教学过程:1、导入:诗歌《人力车夫》(师朗诵)生活中象人力车夫这样的普通人,他们和许多伟大的人一样,以辛勤的劳作创造着社会的财富,以诚实的秉承维护着社会的公正,以善良的品格构筑着社会的美好,虽在底层,却折射出生命的光芒,我们今天学习的老王就是其中的一位。

2、释题:《老王》作者杨绛,文章主要记述的是文哥期间作者一家和车夫老王交往的一些小事。

3、引入目标,明确学习要点(见屏幕)4、作者简介:(生读,生摘记要点)5、字词学习:本文字词较多,生读,齐读加强记忆。

(字词见屏幕)6、整体感知:生依据问题快速浏览课文,筛选重要信息,标画要点,交流回答。

(1)老王过着怎么样的生活?(2)老王的为人怎么样?(3)作者是如何对待老王的?(2)和(3)这两个问题,要求学生回答时先概括事件,然后说出老王的品质或作者的关爱。

以上是粗略了解。

(生说师简单概括总结并板书)7、品味探究:细细品味老王及他和作者的交往,另外,还有文章语言的一些精彩之处。

生读,品味,批注,然后发言。

主要是5、6、7、8、16、12这些自然段生说,不足之处师补充,结合背景进一步体会老王的品质,及作者的平等观念。

师总结老王:在老、残、贫、病中的这么一个三轮车夫,没有市侩气,没有势利眼,只是以他诚实的服务养活自己,拥有极其可贵的同情心,善于体恤别人,且重视礼尚往来,特别是离坟墓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还挣扎着送上一份谢意,这些品质无论在什么样的社会,都会发出光芒。

杨绛是一位知识分子,而老王是一个三轮车夫,但作者却能以平等、友好的态度对待他,这种平等观念,人道主义精神让人永远难以忘记。

8、合作讨论:文章最后一句话。

生齐读,讨论后发言如何理解。

师总结,让学生“明白道理”,这个社会应多一些关注,多一些帮助,多一些温暖。

《老王》教案4篇

《老王》教案4篇

《老王》教案4篇《老王》教案篇1一、教学设想本课预计分两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完成文学作品第一个层面的解读,即对文本的内容、思想情感作一整体梳理;第二课时完成文学作品第二个层面的解读,即对文本的语言、结构以及组织材料等方面的写作特色进行品味学习。

两课时各有侧重又相互融合。

前者是后者的铺垫,侧重于文,把握内容的同时应重视人文思想的熏陶;后者是前者的深入,侧重于语,品味习作特色的同时应重视语文能力的培养。

(如果学生程度不够,第一层面的解读可考虑分为两课时进行。

)二、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及思想情感,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2、体会作者的善良,引导学生以善良对待善良,关爱弱者。

(二)教学侧重体会人物特点与琐碎叙事之间的相互关系。

叙事表达出人物特点,叙事服务于人物特点。

(三)课堂预设1、新课导入说说自己身边最苦的人。

(职业、生活条件、身体状况)2、研读老王之苦(1)随机朗读(14)自然段;(2)讨论老王之苦:生活艰苦精神凄苦[设计说明]先结合导入讨论老王生活之苦:职业蹬三轮身体残疾生活塌败小屋再追问老王精神之苦:孤独、无亲、受恶意攻击、被人瞧不起3、研读老王之善(1)默读(522)自然段;(2)讨论老王的品质:善良朴实[设计说明]体现教学侧重,引导学生概括老王品质,寻找文本依据,通过对老王送冰,送人,送香油、鸡蛋等叙事的深入研究,理解老王的善良、朴实,应随机结合学生回答品味__细节的传神之处。

可设计感性题目如老王所做的哪一件事最使你感动?之类。

4、梳理我一家之善,领悟文本思想感情(1)讨论:我一家的善良都表现在何处?(2)讨论:老王死后,作者认为自己对老王这样关爱够了没有?(3)结论:呼唤周围的人对苦人、弱者更多一份关爱。

[设计说明]老王的善良都是通过我和老王的交往展开的,所以,在前一环节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应当很快梳理出:我与老王闲聊;女儿送鱼肝油;坐车照顾老王生意;关心老王生活;不白吃老王送的东西等事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老王》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老王》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老王》教案一. 教材分析《老王》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一个善良、诚实、勤劳的老人——老王,他身处社会底层,生活艰辛,但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和信仰。

通过老王的故事,课文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底层人民的艰辛,教育学生要关爱他人,珍惜美好生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开始对社会现象和人生价值观有所思考。

但他们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有限,对于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了解不多。

通过学习《老王》,学生可以了解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现状,培养同情心和关爱他人的品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词和短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和思考,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生活的品质,增强对社会责任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与运用。

2.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生活的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老王的故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社会现象。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3.生词和短语的卡片。

4.分组讨论的问题清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结束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老王的故事。

2.呈现(10分钟)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老王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地位。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老王的生活现状和社会现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问题清单进行案例分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部分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总结老王的故事和社会现象。

老王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

老王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

第1篇老王教学设计一等奖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老王》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1、把握老王忠厚的性格特点与不幸的命运遭际。

2、理解作者对老王这样一位底层劳动者的深厚感情。

3、学会比较不同“车夫“身上的特点。

教学设想:1、《老王》是一篇有一定知名度的散文,文中所写的事情很琐碎,时间跨度也长,但人物的“忠厚“与“不幸“却充盈在行文的字里行间,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本文文字冲淡中的深沉、平静中的深情是破译这篇课文的突破口。

2、联系初中时学习的《一个摄影记者和四个文化名人》解读钱钟书、杨绛的为人,以此为基础理解这样的大专家、高级知识分子何以对一个像老王这样贫寒的下层人民如此关心?进而去揣摩篇尾“那是一个多吃多占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的内涵。

3、联系《在烈日和暴雨下》、《一件小事》,课外阅读《春儿》、《老王》、《亲近自己的双腿》,比较这些车夫各自拥有的特点,扩大阅读量的同时体会“小人物大社会“的写作技巧。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把握老王忠厚的性格特点与不幸的命运遭际。

2、理解作者对老王这样一位底层劳动者的深厚感情。

教学步骤:一、课堂导入欣赏诗歌《人力车夫》:四季的斑谰悄然地在你奔波的车轮中演绎你生命的履历你的背影曳着旭日升起携着夕阳隐没每一条蜿蜒的崎岖都弹奏着你铿锵的跫音你的足迹涂满东西南北尽把生活的浓彩描绘没有雄浑的豪言壮语没有靓丽的西装革履你擎起人生的火距挺进于时光的隧道为了生存的精彩为了生活的热爱举起,永远地举起,他的腿在这痛苦的世界上奔跑,好像不会停留的水用那没有痛苦的姿态,痛苦早已经昏睡,在时间里,仍能屹立的人他是这古老土地的坚忍的化身。

是谁在和他赛跑?死亡,死亡,它想拥抱这生命的马拉松赛者。

对于天空的风云,地上的不平早出的方向,夜归的路径他不能预知,也不能设计他的回答只是颠扑不破的沉默路人的希望支配着他他的希望被掷在赂旁一个失去目的者为他人的目的生活举起,永远地举起,他的腿奔跑,一条与生命同始终的漫长道路寒冷的风,饥饿的雨,死亡的雷电里举起,永远地举起,他的腿。

课文《老王》教学设计(优秀6篇)

课文《老王》教学设计(优秀6篇)

课文《老王》教学设计(优秀6篇)《老王》教案篇一老王目的要求: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的日常小事来表现人物的写法。

2、品味鉴赏本文平实简洁而又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理解人物的闪光品质,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如何细致刻画人物形象。

2、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

3、以人物为中心,通过对其个性与命运的关注,了解普通人在特定时代所表现出的人格追求。

教学难点:学习劳动者的优良品质,树立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教具准备:u盘教材分析:本文是我国著名女作家杨绛女士写的一篇描写不为人所关注的劳动人民的文章,作者以其细腻的文笔,向我们展示了一位贫困而有良心的劳动者的形象,老王的生活境况较能为学生所了解。

老王是在文革这一特殊时期,秉承良心,良知而行的善良群众的代表,他尊重知识,尊重有知识的作者一家,这一点学生要经过思考。

另外,作者的平等观念学生不难理解,但是用平等的观念去对待他人,关爱他人并非一蹴而就的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型:新授。

方法:合作探究。

过程:一、导入新课:四季的斑谰悄然地在你奔波的车轮中演绎你生命的履历你的背影曳着旭日升起携着夕阳隐没每一条蜿蜒的崎岖都弹奏着你铿锵的跫音你的足迹涂满东西南北尽把生活的浓彩描绘没有雄浑的豪言壮语没有靓丽的西装革履你擎起人生的火距挺进于时光的隧道为了生存的精彩为了生活的热爱。

{《人力车夫》}提问:诗歌中描写的是什么人物形象?明确:人力车夫。

这首诗歌或怀着激情赞颂,勾勒了人力车夫辛劳的生活、奔跑的身影,这是一份生活的沉重。

我们即将学习的杨绛所写的《老王》就是一篇展现人力车夫痛苦生活的散文。

歌曲导入《爱的奉献》毕生为消除人类的贫穷和疾病而努力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曾说过: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正象歌词所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那怎样用伟大的爱去做小事呢?今天我们就随我国当代女作家杨绛一起去回忆一位车夫——老王,体会一下:平凡普通的人是如何用伟大的爱去做小事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文本细读,引导学生体会老王的不幸。

2.品析文段,探究作者对老王心怀“愧怍”的原因。

3.结合背景资料,发现杨绛先生的人性之美。

【教学重难点】
目标2——教学重点
目标3——教学难点
【教学用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杨绛说:“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

”她非常感念那些在苦难岁月中保持高贵人性,在自己一家落难时,给予她帮助的普通人。

老王就是这样一位令作者难忘的布衣之交。

一,幸与不幸
找主旨句
提问文章的主旨句,句中幸运者和不幸者分别指谁。

回答问题找主旨句。

默读课文
1-4段,形容老王的生活状况。

1,默读1-4段。

2,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用“我从句子中可以看出,老王在方面的不幸。

”的句式形容老王的生活状况。

教师投影板书加以总结。

老王:无单位、无健康身体、无亲人、无家。

生活凄苦。

阅读背景资料1,幸运者——杨绛杨绛生于1911年,享年105岁。

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教授。

著作有《干校六记》、《我们仨》等。

译作有《堂吉诃德》、《小癞子》等。

获得西班牙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勋章、最佳散文奖等奖项。

丈夫钱钟书是知名教授、作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夫妻两人情感美满和睦。

两人育有一女儿——钱媛,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

懂事孝顺。

二,患难中的相濡以沫
概括事件、人物性格、体会人物情感。

1,作者为老王做了什么事?是个怎样的人?
送鱼肝油、照顾生计。

善良
2,老王为“我”做了什么事?是个怎样的人?老王为作者一家送冰,收费减半,冰大一倍。

老王送默存去医院,拿了钱不放心。

(老实、善良)送鸡蛋、香油三,悟愧怍
朗读课文,体会老王送鸡蛋和香油的目的。

1,赏析:第8段对老王的描写,老王给你什么印象?请对其中的词语进行品析。

投影: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

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3,鸡蛋和香油值钱吗?老王为什么要在生命的最后阶段送给作者一家如此一份厚礼(鸡蛋和香油)?作者在他心目中处于什么地位?
思考问题,补充对白
1,作者谢了老王的香油、大鸡蛋,拿什么给老王作为回报?
2,作者拿钱给老王有错吗?
3,补充对白,老王不是要钱,他要的是什么呢?老王:我要的不是钱,而是。

4,朗读文章最后一段。

作者愧怍什么?(小组讨论)杨绛:杨绛:我愧怍。

思考“钱”作为老王的回报是否最合适,思考老王真正需要什么、作者愧怍什么。

四,发现杨绛的人性之美
阅读资料,思考问题。

1,作者真的是一位幸运者吗?请同学们阅读背景资料。

杨绛比老王幸运在哪?
投影:在文革中杨绛受尽折磨:杨绛被剃了“阴阳头”,即头发剃一边留一边,成为魔鬼似的半边发。

单位不发工资给杨绛,她难以维持生活。

杨绛被罚扫厕所,住牛棚,余下的时间作检讨、写认罪书等,而且不时还要接受各种各样的批斗,如戴“高帽子”,挂“黑牌子”被迫参加群众活动。

文革中,杨绛被下放到“五七干校”。

“干校”始终是一个穷乡僻壤,烧砖建房、打井引水,也是足够让杨绛难受,没多久杨绛就被累病了。

2,发现杨绛的人性之美。

越是被压迫,越是懂感恩。

越是被伤害,越是懂悲悯。

爱的越多,愧疚也就越多。

3,通过例子,加深学生理解。

投影:
刘盛兰,农村孤寡老人,17年来未添新衣未尝肉味,弄点简单的饭菜,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去了,捡回一大堆破烂维持生活。

但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却用拾荒和省吃俭用的10多万元资助了全国100多名贫困生!即使肾病入院,刘盛兰还惦记着捐资助学。

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

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

4,在生活中,你有没有了解或接触像杨绛和刘盛兰那样虽自己有不幸,但仍播撒爱心的人和事?
总结
杨绛先生亲历了特殊岁月里的起起伏伏,坚贞于伟大女性的关怀与慈爱。

我们分明看见她在真诚地为她的灵魂清点行囊。

她是如此的温暖动人,她的人性光辉,将照亮我们,成为引导我们前进的灯火。

让我们怀着关爱去点亮他人前行的路吧!
课外阅读
《洗澡》《干校六记》《我们仨》《走在人生边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