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科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发送规范
医院病理科病理诊断工作制度

医院病理科病理诊断工作制度Ⅰ 目的为加强医院病理科诊断报告管理,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及时性,特制定此制度。
Ⅰ 范围适用于医院病理科。
Ⅰ 制度一、各级诊断医师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和授权。
二、阅片医师必须在认真核对患者和片数后方可阅片,如有出入,应立即更正;应认真阅读申请单提供的各项资料和大体描述,全面、细致地阅片,切勿遗漏任何部分。
注意各种有意义的病变。
必要时应向有关临床医师了解更多的临床信息。
三、如切片质量不佳(切片重叠、有刀痕、溢液、染色不良等)影响诊断,则应指导技术员重新切片。
四、对于疑难病例、罕见病例,下级医师应交上级医师复阅并签名。
必要时需送上级医院会诊。
五、经院外专家会诊的病例,应将各方面会诊意见的记录存档,如各方会诊意见不一、难以明确诊断时,可参考会诊意见酌情诊断,或在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中将各方会诊意见列出,供临床医师参考。
六、病理科自接受送检标本至签发该例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时间,一般情况下为5个工作日以内。
由于某些原因(包括脱钙、深切片、补取材制片、特殊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疑难病例会诊或传染性标本延长固定时间等)不能如期签发病理学诊断报告书时,应以口头或由诊断医师签发“延缓病理诊断报告通知单”,告知有关临床医师或患方,说明迟发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原因。
七、病理诊断书由专人送至各科室,由该科正式工作人员签收。
八、病理医师负责对出具的病理诊断报告解释说明。
九、常规病理诊断报告准确率应大于97%。
Ⅰ 参考依据1.《临床病理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2009〕31号)2.《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10号)。
病理科工作流程及报告发出时间

病理科工作流程及报告发出时间
病理科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科室之一,负责对组织标本进行病
理学检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病理科的工作流程一
般包括标本接收、标本处理、镜下检查、病理诊断、报告撰写和报
告发出等环节。
首先是标本接收,医生或者外科手术室会将患者的组织标本送
到病理科,病理技师会接收标本并进行登记,确保标本信息的准确性。
接着是标本处理,病理技师会对组织标本进行处理,包括固定、包埋、切片等步骤,以便于后续的镜下检查。
然后是镜下检查,病理医师会使用显微镜对标本进行细胞学或
组织学的检查,以观察病变的形态特征。
随后是病理诊断,根据镜下检查的结果,病理医师会进行病理
诊断,判断组织的性质、是否存在病变以及病变的类型等。
最后是报告撰写和发出,病理医师会根据诊断结果撰写病理报
告,并将报告发送给临床医生,供其参考临床诊断和治疗。
报告的
发出时间通常取决于标本的复杂程度和工作量,一般情况下,常规
标本的报告发出时间为2-3个工作日,而对于急诊标本,病理科会
尽快完成诊断并发出报告,以便临床医生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总的来说,病理科的工作流程包括标本接收、处理、镜下检查、病理诊断和报告发出等环节,而报告的发出时间会根据标本的复杂
程度和工作量而定,以确保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病理科病理诊断工作制度

病理科病理诊断工作制度Ⅰ目的为加强诊断报告管理,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及时性,特制定此制度。
Ⅱ范围适用于病理科。
Ⅲ制度一、各级诊断医师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和授权。
二、阅片医师必须在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理号、切片号和片数后方可阅片,如有出入,应立即更正;应认真阅读申请单提供的各项资料和大体描述,全面、细致地阅片,切勿遗漏任何部分。
注意各种有意义的病变。
必要时应向有关临床医师了解更多的临床信息。
三、如切片质量不佳(切片重叠、有刀痕、溢液、染色不良等)影响诊断,则应指导技术员重新切片。
四、对于疑难病例、罕见病例,下级医师应交上级医师复阅并签名。
必要时需送上级医院会诊。
五、经院外专家会诊的病例,应将各方面会诊意见的记录存档,如各方会诊意见不一、难以明确诊断时,可参考会诊意见酌情诊断,或在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中将各方会诊意见列出,供临床医师参考。
六、病理科自接受送检标本至签发该例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时间,一般情况下为5个工作日以内。
由于某些原因(包括脱钙、深切片、补取材制片、特殊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疑难病例会诊或传染性标本延长固定时间等)不能如期签发病理学诊断报告书时,应以口头或由诊断医师签发“延缓病理诊断报告通知单”,告知有关临床医师或患方,说明迟发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原因。
七、病理诊断书由专人送至各科室,由该科正式工作人员签收。
八、病理医师负责对出具的病理诊断报告解释说明。
九、常规病理诊断报告准确率应大于97%。
Ⅳ参考依据1.《临床病理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2009〕31号)2.《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10号)。
病理科病理诊断报告补充、更改或迟发的管理制度与程序

病理科诊断报告补充、更改或迟发的管理制度与程序1.病理诊断报告补充、更改或迟发的管理制度:(1)病理报告发出后,如发现非原则性的问题(如诊断不全、或报告已发临床医生要求做的某些特殊检查),可以补充报告的形式进行修改。
(2)病理报告发出后,如发现原则性的问题则(如诊断错误、报告输入有错)需做出更改并立即通知临床医生。
(3)由于某些原因(包括深切片、补取材检测、特殊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脱钙、疑难病例会诊或传染性标本延长固定时间等)延迟取材、制片,或是进行其他相关技术检测,不能如期签发病理学诊断报告书时,需以口头或书面告知有关临床医师或患方,说明迟发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原因。
(4)每一份补充或更改的病理报告均遵循了病理报告补充或更改的制度与审核批准流程,并需在病理档案中有完整记录。
(5)发出补充、更改或迟发病理诊断报告的医师经过授权落实到人。
(6)病理报告单签字与授权文件符合率100%。
(7)有完整资料证实上述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2.病理诊断报告补充、更改或迟发的管理程序:(1)病理诊断报告补充程序:①病理报告发出后,经自查或临床医生发现问题,如发现非原则性的问题(如诊断不全、或报告已发临床医生要求做的某些特殊检查),首先与临床医生进行沟通;②如因临床医生书写、输入错误或需做某些特殊检查,需临床医生提供书面更改通知,病理医生以补充报告的形式进行修改。
③如因病理医生书写、输入错误或建议临床医生对该病人做某些特殊检查,需与临床医生先做口头沟通再以补充报告的形式进行修改。
④并对上述情况需在病理档案中有完整记录。
(2)病理诊断报告更改程序:①病理报告发出后,如发现原则性的问题则(如诊断错误、报告输入有错)需做出更改,首先立即通知临床医生,说明错发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原因。
②立即更改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发到临床,并收回之前的错误报告。
③并对上述情况需在病理档案中有完整记录。
(3)病理诊断报告迟发程序:①由于某些原因(包括深切片、补取材检测、特殊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脱钙、疑难病例会诊或传染性标本延长固定时间等)延迟取材、制片,或是进行其他相关技术检测,不能如期签发病理学诊断报告书时,首先以口头或书面告知有关临床医师或患方,说明迟发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原因。
病理科操作规范及流程

病理科操作规范及流程病理科应有专人验收一般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常规活检)申请单和送检的标本。
(二)病理科验收人员必须:1.同时同意同一患者的申请单和标本。
2.认真核对每例申请单与送检标本及其标志(联号条或其他写明患者姓名、送检单位和送检日期等的标记)是否一致;关于送检的微小标本,必须认真核对送检容器内或滤纸上是否确有组织及其数量。
发觉疑问时,应赶忙向送检方提出并在申请单上注明情形。
3.认真检查标本的标志是否牢附于放置标本的容器上。
4.认真查阅申请单的各项目是否填写清晰,包括:①患者差不多情形[姓名、性别、年龄,送检单位(医院、科室)、床位、门诊号/住院号、送检日期、取材部位、标本数量等],②患者临床情形[病史(症状和体征)、化验/影象学检查结果、手术(包括内镜检查)所见、既往病理学检查情形(包括原病理号和诊断)和临床诊断等]。
5.在申请单上详细记录患者或患方有关人员的号码,以便必要时进行联络,并有助于随访患者。
(三)验收标本人员不得对申请单中由临床医师填写的各项内容进行改动。
不合格标本的处理规范与程序1.申请单与相关标本未同时送达病理科;2.申请单中填写的内容与送检标本不符合;3.标本上无有关患者姓名、科室等标志;4.申请单内填写的字迹潦草不清;5.申请单中漏填重要项目;6.标本严峻自溶、腐败、干涸等;7.标本过小,不能或难以制做切片;8.其他可能阻碍病理检查可行性和诊断准确性的情形。
病理科不能接收的申请单和标本一律当即退回申请医师,不予存放,并记录。
病理标本检查和取材规范及程序1.取材前阅读申请单中的内容,初步判定病变的性质。
2.核对申请单的编号与标本的编号、标本的份数是否相符。
3.关于核对无误的标本应按下列程序取材:3.1小标本和不完整的标本通常为活检标本,应按如下标准取材。
3.1.1应描述和记录送检标本的数量(少量时精确运算,多量时进行估量)、大小(若干mm或cm;多量时聚拢测量)、形状、色泽和质地等。
医院手术后病理标本病理学检查制度及流程

医院手术后病理标本病理学检查制度及流程一、制度建立医院应当建立完善的手术后病理标本病理学检查制度,明确相关责任人,规范操作流程,确保手术后病理标本的及时、准确检查与诊断。
二、标本收集与记录1.手术室护士应在手术结束后尽快将手术标本交给病理科工作人员。
在交接时应有病理科工作人员签收,并记载标本收取的时间、数量等相关信息。
三、标本保存与运送1.病理科负责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标本保存。
不同类型的标本有不同的保存方式,如固定液保存、冷冻保存等。
在保存过程中,应避免标本污染、变形等情况的发生。
2.运送标本前,病理科人员应将标本进行二次包装,确保标本的完整性,并在外包装上标注有关信息,如送检时间、病患姓名等。
四、病理学检查1.病理学检查包括常规病理学检查和特殊病理学检查。
常规病理学检查主要进行组织样本的多层次、形态学、组织学等方面的检查,特殊病理学检查则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检查,如免疫组织化学、电子显微镜等。
2.病理学医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按照相关规范进行病理学检查。
在检查过程中,应认真、细致地记录有关观察结果和诊断意见。
五、报告编写与审核1.病理学医师应将病理学检查结果编写成病理报告,并及时报告给申请单位。
2.病理报告应包括标本信息、病理学检查结果、诊断意见等内容。
报告编写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病理报告应经过主治医师审阅,并确保医生与病理学医师形成一致意见后,方可报告给患者及相关部门。
六、病理报告归档与追溯1.病理报告应进行归档保存,确保报告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2.在保存过程中,应依据相关规范,规定病理报告的保存期限和处理方式。
3.在需要追溯病理报告时,应根据需求找到相应的病理报告,并确保报告的准确无误。
以上便是医院手术后病理标本病理学检查制度及流程的基本内容。
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相关细节,并确保操作流程的严密性和规范性,以提高病理学检查的质量和效率。
病理科操作规范及流程

病理标本的验收标准及流程病理科应有专人验收普通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常规活检)申请单和送检的标本。
(二)病理科验收人员必须:1.同时承受同一患者的申请单和标本。
2.认真核对每例申请单与送检标本及其标志〔联号条或其他写明患者姓名、送检单位和送检日期等的标记〕是否一致;对于送检的微小标本,必须认真核对送检容器内或滤纸上是否确有组织及其数量。
发现疑问时,应立即向送检方提出并在申请单上注明情况。
3.认真检查标本的标志是否牢附于放置标本的容器上。
4.认真查阅申请单的各工程是否填写清楚,包括:①患者根本情况[、性别、年龄,送检单位〔医院、科室〕、床位、门诊号/住院号、送检日期、取材部位、标本数量等],②患者临床情况[病史〔病症和体征〕、化验/影象学检查结果、手术〔包括内镜检查〕所见、既往病理学检查情况〔包括原病理号和诊断〕和临床诊断等]。
5.在申请单上详细记录患者或患方有关人员的号码,以便必要时进展联络,并有助于随访患者。
(三)验收标本人员不得对申请单中由临床医师填写的各项内容进展改动。
不合格标本的处理标准与程序1.申请单与相关标本未同时送达病理科;2.申请单中填写的内容与送检标本不符合;3.标本上无有关患者姓名、科室等标志;4.申请单内填写的字迹潦草不清;5.申请单中漏填重要工程;6.标本严重自溶、腐败、干涸等;7.标本过小,不能或难以制做切片;8.其他可能影响病理检查可行性和诊断准确性的情况。
病理科不能接收的申请单和标本一律当即退回申请医师,不予存放,并记录。
病理标本检查和取材标准及程序1.取材前阅读申请单中的内容,初步判断病变的性质。
2.核对申请单的编号与标本的编号、标本的份数是否相符。
3.对于核对无误的标本应按以下程序取材:3.1小标本和不完整的标本通常为活检标本,应按如下标准取材。
3.1.1应描述和记录送检标本的数量〔少量时准确计算,多量时进展估计〕、大小〔假设干mm或cm;多量时聚拢测量〕、形状、色泽和质地等。
病理科医院总结优化病理学诊断报告流程

病理科医院总结优化病理学诊断报告流程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病理学诊断在临床工作中的地位逐渐凸显。
然而,由于病理学诊断报告流程繁琐、效率低下等问题,导致病理科医院存在一定的挑战。
为了提高病理学诊断效率,减少错误率,本文对病理学诊断报告流程进行总结,并提出了优化方案。
1. 病理标本送交病理标本送交是病理学诊断报告流程的第一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确保标本的质量和准确性,病理科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标本采集和交接制度,同时加强标本运输的环境监测,以避免外界因素对标本的影响。
2. 标本处理与制备在标本处理与制备环节,医院应严格按照标本处理规范进行操作,保证标本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同时,科学、规范地进行细胞学和组织学的制片工作,以确保切片的质量优良。
3. 细胞学与组织学检查细胞学与组织学检查是病理学诊断的核心环节。
为了提高病理学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医院应引入先进的自动化诊断设备,搭建数字化病理学诊断平台,利用人工智能算法进行初步筛查和辅助诊断。
此外,医院还应加强病理学医师的培训和学术交流,保持专业技能的更新与提升。
4. 诊断报告撰写与审核在诊断报告撰写与审核环节,医院应根据标准化的操作规程进行工作,确保诊断报告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此外,为了提高报告的可读性和含金量,医院还应加强报告书写技巧的培训,规范术语的使用,简洁明了地呈现诊断结果。
5. 报告结果通知与解读报告结果的通知与解读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医院应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与合作,确保报告结果及时、准确地送达给临床医生。
同时,医院还应提供必要的报告解读和咨询服务,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病理学诊断结果。
6. 报告质控与追踪为了不断提高病理学诊断报告的质量,医院应建立完善的质控和追踪机制。
通过对报告质量的评价和分析,确定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同时,医院还应加强对诊断结果的追踪与评估,验证报告的准确性和效果。
7. 数据管理与信息共享为了更好地利用病理学诊断数据,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系统,并与其他临床科室进行信息共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病理科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发送规范市一—病理科—35 生效日期:2012年1月1日版本号1.0
修改日期:页码1/1
病理科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发送规范
一、病理科自接收送检标本至签发该例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时间,一般情况下为5个工作日内。
二、因某些特殊原因(包括深切片、补取材制片、特殊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脱钙、疑难病例会诊或传染性标本需延长固定时间等)需延迟取材、制片,或是进行其他相关技术检测,不能如期签发病理学诊断报告书时,病理科主诊医师应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告知有关临床医师,说明迟发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原因。
三、病理科应有专人发送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住院患者的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应发送至相关临床科室。
门诊患者领取病理学诊断报告书需提供收费凭证或身份证原件。
四、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发送人员必须履行签收手续。
五、病理科已发出的病理学诊断报告书遗失时,不予补发;确因病情证明需要者,需经病理科主任同意后以抄件形式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