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家训读后感1500字小论文
朱子家训的心得体会3篇

朱子家训的心得体会3篇推荐文章朱子家训的心得体会热度:强党性作表率心得体会热度:强党性修养心得体会热度:强党性心得体会范文热度: 2017党课党章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热度:《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
下面是带来的朱子家训的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朱子家训的心得体会中华民族素以重视“家教”著称于世,有道是家和万事兴,孔老先生也说“齐家治国平天下”,足见家庭教育、家风、家庭氛围对下一代对我们自己和对国家的重要性。
当然,人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和社会教育,但家庭教育毕竟是基础。
中国古代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散文、诗歌、格言等,通常称为“家训”,自周以来至清仅目前可见的就有262篇、部之多,如周公的《诫伯禽》、孙叔敖的《临终诫子》、孔子的《庭训》、曹操的《诸儿令》、刘备的《遗诏敕后主》、诸葛亮的《诫子书》、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曾国藩的《谕纪泽纪鸿》、毛泽东祖先的《韶山毛氏家训家戒》等等。
可以说这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珍贵遗产,研究、筛选、吸收、利用这些家训,对于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从而促进社会和谐至今仍然具有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朱子家训》就是其中之一。
《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
作者朱柏庐(1617-1688),名用纯,字致一,是明末清初江苏昆山人,自幼致力读书曾考取秀才志于仕途。
清入关明亡,遂不再求取功名,居乡教授学生并潜心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一时颇负盛名。
康熙曾多次征召,然均为先生所拒绝。
《朱子家训》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
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
《朱子家训》仅522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
当然其中封建性的糟粕如对女性的某种偏见、迷信报应等是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我们是不能苛求于前人的。
《朱子家训》是一部家庭教育,提升自身修养,接受传统文化的好书。
朱子家训读后感汇编7篇

朱子家训读后感汇编7篇朱子家训读后感1今日,我们读完了《朱子家训》,深有感受。
读了整篇《朱子家训》,我懂得了整篇文章都是写朱子教人怎么做人的。
如“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喻之”就是教人:人要是有犯错,假如是小错误,就可以小事化了;假如是大错误,就应当依法惩办。
如“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是教人:处事要公私分明。
“斯文不行不敬,患难不行不扶”是说:“人有困难肯定要相互关心,勿必要懂得敬重读书人”…… 《朱子家训》言简意赅,内容丰富,就像是一把钥匙轻轻地打开了我的“不明之门”,我肯定会记住它的,并且把它利用在我的生活之中。
如今,“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已成了我的座右铭。
读了《朱子家训》这一篇教育的文章后,我思绪万千,不由得拿起笔写下这篇读后感。
《朱子家训》,是古代朱家培育子孙的阅历之谈。
它读起来像绕口令,读了以后又让人明白了深刻的道理,真让人回味无穷。
其中,我对“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和“勿损人利己,勿妒贤而嫉能”这两句特殊感爱好。
生活中有的人,犯了错误也不改,还哄骗,甚至愈演愈烈。
有特长又长埋于心中,不知施展自己的才华,这与如今的社会是格格不入。
我想对这些人说:“不错应当改之,有特长应当擅长表现、展现自己的才华。
”还有的人,自己的成果不好,他委嫉妒有才华的人,会做出损人利己的事情来。
我想对他们说:“你这样做只是徒劳无功,你最应当做的急起直追,迎头赶上,加倍努力呀!” 我理解全文后,觉得应当把《朱子家训》广为流传,成为《世界训言》,成为每位公民做人、做事的准则。
朱子家训读后感2新学期,老师布置同学们读《朱子家训》。
一开头我把读《朱子家训》当作是一种任务,但是在仔细阅读《朱子家训》之后,我发觉,“任务”是我们对它的误读。
虽只有寥寥数百字,却通俗易懂,几百年来,为世人所重视。
在今日看来,《朱子家训》更是一部家庭教育,培育子女完善人格,接受传统文化的读本。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干净,即昏边息,关锁门户,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子家训的心得体会(精选3篇)

朱子家训的心得体会(精选3篇)朱子家训的篇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居身务期简朴;教子要有义方。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赀才,薄父母,不成人子。
嫁女择佳婿,无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隳自甘,家道难成。
狎暱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愬,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嫉妒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
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我国传统训诲劝诫文献,堪称传统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方面。
《四书》、《五经》所表达的,只是儒家认为“应该怎样”的道德理想,而训诲劝诫文献相对说来,反映的则是传统文化“是怎么样”的实际。
一般说来,人们之所以倡导某种理想,恰恰是因为现实与其背道而驰。
正是因为现实不是这样,倡导理想才显得有必要、有意义。
这也是我们对历史上大量的官方文献,往往必须反着看的原因。
朱子家训读后感4篇

朱子家训读后感朱子家训读后感4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朱子家训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朱子家训读后感1在我被各种社会关系弄得疲惫不堪的时候,我最喜欢闭上眼睛,念叨着所谓的冰心诀,道曰:“心若冰清,天塌不惊;万变犹定,神怡气静。
忘我守一,六根大定;戒点养气,无思无为。
上下相顾,神色相依;蓄意玄关,降伏思虑;内外无物,心若冰清。
”我喜欢这些话,他们似乎真的将我的心冰冻,使一切烦恼和忧虑都消散殆尽,正是“无思无为”,“内外无物”。
“无”是一种境界,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
在朱子的家训中,我读出一种古代圣人的“无”的心性。
朱子不想把世事都看得那么复杂,想得太复杂只会让自己伤心疲惫,他淡漠了世间的许多东西,从而转变为一种“无”的心性。
蒲松龄说过,淡漠是情感的至高点,莫非这“无”也才是品质的至高点?“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这是对自己的财物的“无”的态度,朱子不因钱财的多敛而认为应当去铺张,也不认为前使用在别人身上的就小气,这两者只做到其中一点那是好品质与坏品质的差别,而做到两点,是圣人的表现。
因为不是真正把财物当成无,节约的人会恐惧请客,老是请客的人又摆脱不了奢侈。
想到此,我又不禁感叹现在的一些“啃老族”们。
他们的父母似乎就是那第一种人,他们也似乎是那第二种人。
俗话说有因必有果,他们一边在嘲笑父母的抠门,另一边却无法理解这种现象,素不知是他们的“因”有了父母的“果”。
若是他们可以学习一下朱子的无,则他们的父母也可以无,二者平衡,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古人的训导在这里,我们又有没有看到这些?“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这是关于家庭地位的“无”的心态。
我鄙视家庭内部不断的纷争,我有远亲就是如此,他们在酒席上可以为谁是老大谁是老二吵起来,出尽洋相也不肯相让。
朱子家训心得体会(模板10篇)

朱子家训心得体会(模板10篇)朱子家训心得体会篇一朱子家训是明代儒学家朱熹所著的一本家教书,被誉为儒家经典之一。
朱子家训以重视家庭伦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强调教育子孙的重要性。
这本家训以其深入浅出、生动易懂的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朱子家训》的过程中,我不仅对儒家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也从中汲取到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与体会。
首先,朱子家训强调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在《朱子家训》的开篇,朱子就提到:“故学者由己,道出自心。
”他强调的是修身的重要性,将教育的核心放在了个人修养上。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率先垂范,须以身作则,做到以德化人。
通过修身养性,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品德和修养,成为有道德修养的人。
我深切体会到,一个家庭的和谐与稳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成员的修身与教育水平。
其次,朱子家训注重家庭伦理的传承。
朱子家训中强调“三纲五常”,强调了家庭伦理道德的重要性。
其中“三纲”指的是君臣父子夫妻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关系,“五常”则是指仁、义、礼、智、信。
朱子家训在表达家庭伦理道德时,强调了各个家庭关系的地位和作用,并围绕这些关系提供了一系列的指导与规范。
读《朱子家训》让我明白了家庭伦理的重要性,意识到只有在这种伦理关系的基础上,家庭才能实现和谐和睦。
第三,朱子家训强调教育子孙的重要性。
在《朱子家训》中,孔子的教育思想得到了充分发扬。
朱熹认为,培养下一代的人才是十分重要的。
他提倡父母要以儿女的教育为己任,把子女的未来视为自己的未来。
因此,在家庭中,家长要注重对子女的教育。
但这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子女的品德、修养和价值观。
通过教育,我们能够给予子孙更好的成长环境,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第四,朱子家训强调对事业的热爱与追求。
朱熹在《朱子家训》中强调,人一生应该有所追求,要对事业有热爱与追求。
只有热爱自己的事业,才能全心全意地付出。
朱子家训通过对个人品德、思想修养、家庭伦理与社会责任的教育,培养出了很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他们把追求真理与社会发展作为自己人生的追求目标。
《朱子家训》读后感(推荐3篇)

第1篇:《朱子家训》读后感前几天,我得到《中华美德书》一本,欣喜之余,美美品读,《朱子家训》就是其中的一篇。
他为我们提供了人生处世的宝贵精神。
“黎明即起,洒扫庭院,要内外整洁;”此句为格言首句。
看似普通,做到却难,看似是家务清洁之事,其实是教导人勤奋向上。
现在不少人追求舒适安逸的生活,不求上进,贪杯晚睡,吃喝玩乐,睡到太阳晒到屁股还不愿起床。
其实我也一样,有过几次能“黎明即起”温书读课呢?不说早起闻鸡,就是连件衣服,鞋袜也要母亲洗晒。
懒惰在我的身上越来越严重。
一顿饭菜,没好吃的全都倒掉,一件衣服不漂亮的,也不穿,穿鞋袜要讲时髦。
还学着别人穿戴首饰,饰发穿耳,哪里有想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子治家格言》教人以厚道待人,以礼仪处世,以勤俭持家,以诗书为高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教人不贪念:“莫贪意外之财”;教人正直从善:“勿恃势而凌逼孤寡,匿怨而用暗箭。
”这些格言警句虽然离我们有一定远的时间,重了一点家庭色彩,但读起来并不过时,这就是中华美德,最能炼就人的意志,培养人的情操,最普通的人生美德。
读后《朱子治家格言》,我的'理解甚为肤浅,要深入理解格言的内在含义,我认为不是一天、半天就能体会到的,对格言的教诲,不是一天、半天就做到的。
还须坚持不懈从格言中吸取营养精华。
为祖国的富强胸怀大志:为官心存君国。
第2篇:《朱子家训》读后感《朱子家训》读后感怎么写?以下是我们给你的范文格式参考。
这几天我看了几本书,其中我最有感触的就是《朱子家训》,作者朱柏庐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教育家。
这本书有《朱子家训》的原文、解释和一些小故事,从这里面教育我们要做个节俭、宽容、善良、正直的人。
如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是指教育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热爱劳动,增加责任心。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指每一粒饭都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很不容易,我们不能浪费,吃饭时吃多少装多少,而且要把碗里的饭吃干净,不能剩。
朱子家训读后感1500字小论文

朱子家训读后感1500字小论文篇一:朱子家训读后感读《朱子家训》有感--修身治家之道《朱子家训》以“修身”、“齐家”为宗旨,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
《朱子家训》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
讲中国几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表现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口头传训,也可以写成对联条幅挂在所写大门、厅堂和居室,作为治理家庭和教育工作子女的座右铭,因此,很为官宦、盐商和书香门第乐道,自面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老君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人物传记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
其中一些警句,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等,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义。
《朱子家训》从有方的角度谈了安全、卫生、勤俭、有备、饮食、房田、婚姻、美色、祭祖、读书、教育、财酒、戒性、体恤、谦和、无争、交友、自省、向善、纳税、为官、顺应、安分、积德等诸方面的问题,核心就是要让人成为一个正大光明、知书明理、生活严谨、宽容善良、理想崇高的人,这也是中国一贯作风东方文化的一贯追求。
大家如果真正依此践行,不仅能成为一个有高尚情操的人,更能构建美满家庭妇女,进而逐步形成和谐社会。
《朱子家训》就是以骈文形式写成,每句都对仗。
家训本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蒙书,一般多悬于厅堂屋室,以对尤其是子弟起警戒的作用。
但《朱子家训》影响巨大,脍炙人口,几乎家喻户晓,大自然也就成了旧时人人必读必读的蒙书之一。
《朱子家训》之所以三百年间在中国有这么大的影响,除了它集中体现了中国人修身齐家的理想与追求,极其重要更重要的是它用了一种既通俗易懂又讲究语言骈偶的形式。
通俗易懂则容易被广大民众民众直接参与,语言骈偶则朗朗上口,容易记忆。
家训本不是含义严格意义上的蒙书,一般多悬于厅堂屋室,以对家庭成员尤其巡查是子弟起警戒的作用。
但《朱子家训》影响巨大,脍炙人口,几乎家喻户晓,自然也就成了旧时人人必读的蒙书之一。
朱子家训读后感

朱子家训读后感朱子家训读后感(10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朱子家训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朱子家训读后感1今天,我们读完了《朱子家训》,深有感触。
读了整篇《朱子家训》,我懂得了整篇文章都是写朱子教人怎么做人的。
如“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喻之”就是教人:人要是有犯错,如果是小错误,就可以小事化了;如果是大错误,就应该依法惩处。
如“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是教人:处事要公私分明。
“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是说:“人有困难一定要互相帮助,勿必要懂得尊敬读书人”……《朱子家训》言简意赅,内容丰富,就像是一把钥匙轻轻地打开了我的“不明之门”,我一定会记住它的,并且把它利用在我的生活之中。
现在,“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已成了我的座右铭。
读了《朱子家训》这一篇教育的文章后,我思绪万千,不由得拿起笔写下这篇文章。
《朱子家训》是古代朱家培育子孙的经验之谈。
它读起来像绕口令,读了以后又让人明白了深刻的道理,真让人回味无穷。
其中,我对“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和“勿损人利己,勿妒贤而嫉能”这两句特别感兴趣。
生活中有的人,犯了错误也不改,还欺骗,甚至愈演愈烈。
有长处又长埋于心中,不知施展自己的才华,这与现在的社会是格格不入。
我想对这些人说:“不错应该改之,有长处应该善于表现、展示自己的才华。
”还有的人,自己的成绩不好,他委嫉妒有才华的人,会做出损人利己的事情来。
我想对他们说:“你这样做只是徒劳无功,你最应该做的急起直追,迎头赶上,加倍努力呀!”我理解全文后,觉得应该把《朱子家训》广为流传,成为《世界训言》,成为每位公民做人、做事的准则。
朱子家训读后感2昨天,我读了朱子家训。
很受启发,从而写下了这篇读后感。
《朱子家训》是"经典诵读口袋书"的一种,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子家训读后感1500字小论文
篇一:朱子家训读后感
读《朱子家训》有感--修身治家之道
《朱子家训》以“修身”、“齐家”为宗旨,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
《朱子家训》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
讲中国几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口头传训,也可以写成对联条幅挂在大门、厅堂和居室,作为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铭,因此,很为官宦、士绅和书香门第乐道,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
其中一些警句,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等,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义。
《朱子家训》从治家的角度谈了安全、卫生、勤俭、有备、饮食、房田、婚姻、美色、祭祖、读书、教育、财酒、戒性、体恤、谦和、无争、交友、自省、向善、纳税、为官、顺应、安分、积德等诸方面的问题,核心就是要让人成为一个正大光明、知书明理、生活严谨、宽容善良、理想崇高的人,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一贯追求。
大家如果真正依此践行,不仅能成为一个有高尚情操的人,更能构建美满家庭,进而构建和谐社会。
《朱子家训》就是以骈文形式写成,每句都对仗。
家训本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蒙书,一般多悬于厅堂屋室,以对家庭成员尤其是子弟起警戒的作用。
但《朱子家训》影响巨大,脍炙人口,几乎家喻户晓,自然也就成了旧时人人必读的蒙书之一。
《朱子家训》之所以三百年间在中国有这么大的影响,除了它集中体现了中国人修身齐家的理想与追求,更重要的是它用了一种既通俗易懂又讲究语言
骈偶的形式。
通俗易懂则容易被广大民众接受,语言骈偶则朗朗上口,容易记忆。
家训本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蒙书,一般多悬于厅堂屋室,以对家庭成员尤其是子弟起警戒的作用。
但《朱子家训》影响巨大,脍炙人口,几乎家喻户晓,自然也就成了旧时人人必读的蒙书之一。
今将《朱子家训》放在《蒙书讲义》之首,就是要让大家知道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启蒙教育,对小孩子的教育必须从家中的点点滴滴小事教起。
比如“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我从小就见我外公是这样做的,他也是这样教我的。
外公每天总是早早起床,将屋里连同门前的小院子扫得干干净净,边扫地边教我这“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的道理。
渐渐的我也这样做起来,以后外公搬了家,我住进那老院子的时候,也是早起将屋里院外扫得干干净净,直到老院子被拆迁。
一个人的品行人格往往就是从这些点滴生活小事中培养起来的,这就是《朱子家训》的影响,家庭教育的作用。
所以《朱子家训》尤需家长和子弟一起读。
做家长的读了,知道怎样管理家庭、怎样教育子女、怎样在家庭生活小事中去教育;儿童读了,知道怎样做人、怎样在具体生活中要求自己,将来也更知道怎样管理自己的生活与家庭。
13810531
全科5班胡徐静
篇二:朱子家训读后感2021.8
金华市南苑小学三(1)班周子暄
指导老师:吴雪安字数:850
《朱子家训》读后感
暑假里,学校布置我们阅读有关家风、家训方面的书籍,我选择了朱柏庐的治家格言即《朱子家训》。
说实话,一开始我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才读这篇文章,很多字我不认识也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后来只有借助译文才慢慢理解。
这短短的五百多字,却包含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黎明即起,洒扫庭院,要内外整洁”第一句看似普通,做到却难,看上去是做家务清洁之事,其实是教导人们勤奋向上。
现在的小学生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打扫、整理房间,生活、学习完全离不开大人们的呵护。
我也不例外,喜欢睡懒觉,早上不愿起床,都是在妈妈一遍一遍催促下才很不情愿的起床。
别说自己早起搞卫生,就连自己穿的衣服、鞋袜都是妈妈洗、晒的,想想还真有点难为情啊!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正如我们学过的古诗所讲: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勤俭节约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可是我们很多人都在浪费:几个人吃饭搞一大桌饭菜,吃不完就全都倒掉;衣服、鞋袜讲时髦、讲名牌,不漂亮的不穿....所以我们应该提倡环保、提倡“光盘”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珍惜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粒米......
还有一句我印象很深:“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它的意思是凡事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想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
读完这句,我明白了学习要靠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只有打好了基础、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才会有好的收获。
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更要从小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很多人喜欢把今天的事留给明天,下一
个明天,再下一个明天??俗话说:“珍惜一个今天等于两个明天。
”学习上如此,别的方面也是同样道理,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真正得有备无患。
《朱子家训》就像是一位不说话的老师,传授给我许多做人的道理,让我们一起多多阅读吧!我相信,每一次的阅读,都会带给你不一样的感受。
2021年9月25日
篇三:朱子家训读后感
《朱子家训》读后感
刚开始背《朱子家训》的时候,感觉背这些就是一种徒劳,可是,慢慢的开始用心去读,去背,它便牢牢地印在我的头脑中。
觉得这短短的文章里尽是人生真理,生活哲学,处世之道。
无论是生活琐事,价值观,或是与人相处之道,都讲得那么浅显易懂,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没有深奥艰涩的道理却能令人咀嚼良久。
《朱子家训》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旧中国的传统家庭无不受其影响。
它从治家的角度谈了安全、卫生、勤俭、有备、饮食、房田、婚姻、美色、读书,教育、戒性、体恤、谦和、自省、安分等诸多方方面的问题。
为使我们成为一个正大光明,知书达理,生活严谨,宽容善良,理想崇高之人。
儒家文化的核心就是要建序,首句“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看似小事,其实是养成有序的生活,这种有序的生活反过来也就陶冶了人的心灵,使人的心灵有序。
刚读到这么一句,联系自身,这时候,心中顿感万分汗颜,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虽说是假期,却常睡懒觉,连这第一点都做不到,未能培养出顺应自然,健康向上的生活作风以及养成良好有序的生活习惯。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鞋未脏时即需擦,莫待需穿尽是泥。
中国人周干事预防,强调事先准备的远虑观念,孔子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机遇只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我非常喜欢这句话,每个人平时只要不断充实丰富完善自我,一旦有用武之地,就可以展现才能,如果平时什么都不准备,无德无才无能,纵有伯乐,尔非千里马岂有用哉?
著名的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将人生分为四个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功利境界的人做任何事都以利益为标准,有利则为。
这种人容易见富贵而生谄容,遇贫穷而作娇态。
像战国时的纵横家苏秦,在没有得势时,父母妻嫂都不理他,看不起他,待他凉薄,等到后来苏秦六国拜相,全家的态度大变,我们不论做任何事,都应以道义为标准。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
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过日子要息事宁人,少与人争执,对人多宽容。
忍一时之气,得一世之安。
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话说的少,那所说之话必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巧言令色,鲜矣仁!”
努力做好每一件手中的事,努力做最好的自己,不留遗憾,“安时守分顺时听天”。
若有心如止水的心境,不怕无心安的一方天地。
做好每一件小事,堆砌起来将成大事!抛弃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建立以人为本的人际关系,构建现代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