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家训》读后感
朱子家训读书心得9篇

朱子家训读书心得9篇朱子家训读书心得1精简的522字里不乏传世名句,从小至大,茶前饭后,父母长辈也都会向我们唠叨上两句。
作为家训,代表着长辈对自己一生经验的总结,也是对自己后辈子孙的期许。
可见朱子用心良苦。
从朱子本人来看,无论作者是朱熹还是朱伯庐,都是程朱理学的推崇者,他们所认同的修身齐家之法都有儒家封建理学的烙印和时代的限制,因此类如勿营华屋,勿谋良田这样不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句子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这样违背审美需要的句子,大家也是能够应着时代发展自行甄选的,毕竟时代不同,也无法对古圣先贤太多苛求,即便朱子倡导民主自由作出划时代被现代人都能完全认可的壮举,估计他的作品也流传不到今日,毕竟封建君王都不是吃干饭的。
去糟粕取精华的事情大家都会做,剩下的就是这本家训其本身了。
我的感想就是,家训其实很是个鸡肋的东西。
要说X训,大家都不陌生,什么家训校训多的就是,套路也不多,类似于名人名言与成语锦集一样。
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与思想道德,要说作用,或许也能够在你桎梏的时候给你一缕明亮,在混沌的时候给你一丝清明,但基本也就一个字,几句话。
朱子洋洋洒洒522字就有点嫌多了,嫌多并不是指读起来看起来麻烦,而是说他管的太多了,从三纲五常到生火做饭娶妻生子,什么事都训的牢牢的,无疑目的是让后辈少走弯路,先不说自己走的路正确与否,即便后辈一丝不苟的跟着路走,也最多成了朱子第二,即便真的达到了和自己一样的境界,那时是否一样被接受被认同还是另一回事。
况且我也想问一句,朱子啊朱子你自己做得到么。
理论教导和实践是两码事,为人若此,庶乎近焉朱子在522字的家训最后说了一句这么可怕的话,如果这么做,那就差不多和圣贤做人的道理相合了。
如果按着朱子家训完完全全的去做,必定成为当时的一代圣人,反正我是信了。
因为他把当时好的品德都写下来了。
但能做到的,太少了。
毕竟,明白和能做到是两码事。
就像诚实守信一样,简单的四个字,妇孺皆知,但从小到大,说这四个字完完全全履行毫无愧意的人恐怕很少了。
朱子家训优秀读后感

朱子家训优秀读后感朱子家训优秀读后感(通用14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朱子家训优秀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朱子家训优秀读后感篇1《朱子家训》虽只有寥寥数百字,却以通俗易懂的文体表达了深刻的治家之道,使儒家的经典之作,几百年来,为世人所重。
在今天看来,《朱子家训》更是一部家庭教育,培育子女完善人格,接受传统文化的读本。
在书中,你可以品味到“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的礼节与信义。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的睿智。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的宽阔心胸……自古的经典名言都是以理服人,用得教人。
这里有名言警句,也有做人待事,也有人的心境。
古人云:“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有意栽花花不成,无意插柳柳成荫。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做人要有分寸,懂得隐藏与收敛,并且不能轻易相信他人。
对于我们这样的青年人,身旁的种种诱惑很容易让我们在对与错、是与非中迷失方向。
所以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不用刻意去与他人成为朋友,因为许多朋友是无意中找到的,那都是与自己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人生一世,草生一春。
黑发不知勤学早,转眼便是白发翁。
”自然界是公平的,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正如草一般,只能生长一个年头。
时间在不经意间溜走,而在一点一滴的实践中我们又该如何把握时间呢?在我看来,这个时候的年轻人是该用知识来充实自我的。
学海无边而韶华易逝,或许不少人会认为时间还有很多,而把事情留给明天,下一个明天,再下一个明天……但时间过去了无论怎样都不会回来了。
所以,现在就用功学习吧,别等老了再来后悔。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得意不宜再往”,不可否认,欲望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它就像一株生命旺盛的草,只要有适宜的条件,便会恣意生长。
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好精彩。
于是我们匆忙穿梭于市井繁华,为了名与利奔走,身心疲惫,或许没有人想过也没有闲暇去想过要暂停一下脚步,更没有多少人能明白自己究竟在苦苦追寻着什么,他们就这样走着,得到着,得到自己认为他们想要或该拥有的东西。
朱子家训读后感800字5篇

朱子家训读后感800字5篇《朱子家训》以聊聊数百字能成为儒家经典之作,几百年为世人说重的原因,也才明白学校老师要求我们学习的良苦用心。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朱子家训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朱子家训读后感1在很多年之前,就听说过“朱子家训”,但多年来总是脚步匆匆,从没有认真看过。
随着年龄的增加,感觉自己能静下心来看一些想看的书了,于是就在闲暇时间认认真真读了家训,读后感触颇深,现把一点感想写出来,与各位分享。
由明末的朱柏庐编写的“朱子家训”,字虽寥寥数百,却通俗易懂,堪称儒家的经典之作,家训中不仅表达了正确的治家之道,更是蕴含了深刻做人和育人之理,几百年来,为世人所重。
在我看来,虽然家训蕴理厚重,字字珠玑,但最能给我们日常工作带来启迪的则是下面这句话:“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即昏便息,关闭门锁必亲自检点”也许有人会认为,这句话说得是居家过日子应该秉持的态度,与我们的工作风牛马不相及。
但我觉得不是这样子的,世界上的事情很多都是殊途同归的,生活与工作也一样,必须要有一个好的习惯和态度。
居家应该“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工作中的每个早晨又何尝不是这样子呢?每早早来十五分钟,清洁自己的工作台面,为大家烧一壶开水,然后梳理一下工作思路,拟好每天的工作计划,你会发现,你自己不仅一整天心舒气畅,工作也可以有条不紊。
相反,如果每天早上都是压点才到办公室,如遇突发或者较为急迫的任务,可以想象随之而来的凌乱无章。
同理,居家应该“即昏便息,关门闭锁必亲自检点”,难道我们的工作不应如此吗?每天下班晚走五分钟,把今天没有完成明日亟待完成的工作过一下,做好各种应急预案,把容易忘记的事项做好标识置于较为明显的地方,然后检查开关插座和门窗,然后安心离开。
这样即使明早遇到突发事件,也可以从容应对。
当然,“朱子家训”带给我们的还有很多,比如让我们淡泊名利,修身齐家,又比如让我们勤俭持家,谦虚做人等,这些话都不是高高在上的大道理。
朱子家训读书心得5篇

朱子家训读书心得5篇写读书心得体会,不仅可以明白书中或文中的内容和主旨,还可以培养明晰的头脑,敏锐的眼光,并且使日后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自己的主张或见解。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朱子家训读书心得,欢迎阅读参考。
朱子家训读书心得1中华民族素以重视家教著称于世,有道是家和万事兴,孔老先生也说齐家治国平天下,足见家庭教育、家风、家庭氛围对下一代对我们自己和对国家的重要性。
当然,人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和社会教育,但家庭教育毕竟是基础。
中国古代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散文、诗歌、格言等,通常称为家训,自周以来至清仅目前可见的就有262篇、部之多,如周公的《诫伯禽》、孙叔敖的《临终诫子》、孔子的《庭训》、曹操的《诸儿令》、刘备的《遗诏敕后主》、诸葛亮的《诫子书》、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曾国藩的《谕纪泽纪鸿》、毛泽东祖先的《韶山毛氏家训家戒》等等。
可以说这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珍贵遗产,研究、筛选、吸收、利用这些家训,对于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从而促进社会和谐至今仍然具有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朱子家训》就是其中之一。
《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
作者朱柏庐,名用纯,字致一,是明末清初江苏昆山人,自幼致力读书曾考取秀才志于仕途。
清入关明亡,遂不再求取功名,居乡教授学生并潜心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一时颇负盛名。
康熙曾多次征召,然均为先生所拒绝。
《朱子家训》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
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
《朱子家训》仅522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
当然其中封建性的糟粕如对女性的某种偏见、迷信报应等是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我们是不能苛求于前人的。
《朱子家训》是一部家庭教育,提升自身修养,接受传统文化的好书。
在这篇家训中,你可以品味到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的礼节与信义。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的睿智。
朱子家训的心得体会(精选3篇)

朱子家训的心得体会(精选3篇)朱子家训的篇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居身务期简朴;教子要有义方。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赀才,薄父母,不成人子。
嫁女择佳婿,无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隳自甘,家道难成。
狎暱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愬,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嫉妒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
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我国传统训诲劝诫文献,堪称传统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方面。
《四书》、《五经》所表达的,只是儒家认为“应该怎样”的道德理想,而训诲劝诫文献相对说来,反映的则是传统文化“是怎么样”的实际。
一般说来,人们之所以倡导某种理想,恰恰是因为现实与其背道而驰。
正是因为现实不是这样,倡导理想才显得有必要、有意义。
这也是我们对历史上大量的官方文献,往往必须反着看的原因。
朱子家训读后感4篇

朱子家训读后感朱子家训读后感4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朱子家训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朱子家训读后感1在我被各种社会关系弄得疲惫不堪的时候,我最喜欢闭上眼睛,念叨着所谓的冰心诀,道曰:“心若冰清,天塌不惊;万变犹定,神怡气静。
忘我守一,六根大定;戒点养气,无思无为。
上下相顾,神色相依;蓄意玄关,降伏思虑;内外无物,心若冰清。
”我喜欢这些话,他们似乎真的将我的心冰冻,使一切烦恼和忧虑都消散殆尽,正是“无思无为”,“内外无物”。
“无”是一种境界,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
在朱子的家训中,我读出一种古代圣人的“无”的心性。
朱子不想把世事都看得那么复杂,想得太复杂只会让自己伤心疲惫,他淡漠了世间的许多东西,从而转变为一种“无”的心性。
蒲松龄说过,淡漠是情感的至高点,莫非这“无”也才是品质的至高点?“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这是对自己的财物的“无”的态度,朱子不因钱财的多敛而认为应当去铺张,也不认为前使用在别人身上的就小气,这两者只做到其中一点那是好品质与坏品质的差别,而做到两点,是圣人的表现。
因为不是真正把财物当成无,节约的人会恐惧请客,老是请客的人又摆脱不了奢侈。
想到此,我又不禁感叹现在的一些“啃老族”们。
他们的父母似乎就是那第一种人,他们也似乎是那第二种人。
俗话说有因必有果,他们一边在嘲笑父母的抠门,另一边却无法理解这种现象,素不知是他们的“因”有了父母的“果”。
若是他们可以学习一下朱子的无,则他们的父母也可以无,二者平衡,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古人的训导在这里,我们又有没有看到这些?“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这是关于家庭地位的“无”的心态。
我鄙视家庭内部不断的纷争,我有远亲就是如此,他们在酒席上可以为谁是老大谁是老二吵起来,出尽洋相也不肯相让。
朱子家训读后感

朱子家训读后感朱子家训读后感4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朱子家训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朱子家训读后感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即昏边息,关锁门户。
”这是《朱子家训》的第一句,这第一句就让我有种亲切、踏实的感觉。
有一种田园生活的味道,可以看出这是个勤奋的人,更可以看出他对生活的热爱。
每天早晨迎着初生的新阳,打扫自己的庭院,里里外外都干干净净的,衬着新鲜的露水,给人沁人的清爽;当最后的那束阳光被收走,便关进大门,将那些烦心的事锁在门外,仿佛与世隔绝,趁着从窗外透射进来的月光早早上了床,享受着月光浴,想想今天的收获,那是另一番的快乐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多么闲适、安宁、平淡和朴素的生活状态啊!“施恩莫念,受恩莫忘”这是我在《朱子家训》里最喜欢的`一句话。
因为我以前在书里看见过一个故事:有两个人在荒野迷了路,一个人在朋友有危险的时候救了朋友一命,他把事刻在沙子上,不久就被风吹没了;可有一次他也遇到了危险,朋友义无反顾地救了他,他便把事刻在石头上,经历了几十年的风吹雨打,刻在石头上的字依然清晰可见。
最后他们俩凭着团结的精神走出了荒野。
“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对于别人的恩情,我们应当铭记于心,永远不能忘记。
而对于自己帮助别人的事,不能太自负,把自己想得太伟大,应该觉得理所应当。
《朱子家训》还讲了为人处世的智慧、做子女应当尽的孝心、文明礼仪……这里面的含义三天三夜也讲不完。
《朱子家训》教给我的做人品质令我终生难忘,给我枯燥的青春加上了一道靓丽的色彩。
朱子家训读后感2前几天,我得到《中华美德书》一本,欣喜之余,美美品读,《朱子治家格言》就是其中的一篇。
他为我们提供了人生处世的宝贵精神。
“黎明即起,洒扫庭院,要内外整洁;”此句为格言首句。
看似普通,做到却难,看似是家务清洁之事,其实是教导人勤奋向上。
朱子家训读书心得5篇

朱子家训读书心得5篇写读书心得体会,不仅可以明白书中或文中的内容和主旨,还可以培养明晰的头脑,敏锐的眼光,并且使日后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自己的主张或见解。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朱子家训读书心得,欢迎阅读参考。
朱子家训读书心得1中华民族素以重视家教著称于世,有道是家和万事兴,孔老先生也说齐家治国平天下,足见家庭教育、家风、家庭氛围对下一代对我们自己和对国家的重要性。
当然,人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和社会教育,但家庭教育毕竟是基础。
中国古代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散文、诗歌、格言等,通常称为家训,自周以来至清仅目前可见的就有262篇、部之多,如周公的《诫伯禽》、孙叔敖的《临终诫子》、孔子的《庭训》、曹操的《诸儿令》、刘备的《遗诏敕后主》、诸葛亮的《诫子书》、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曾国藩的《谕纪泽纪鸿》、毛泽东祖先的《韶山毛氏家训家戒》等等。
可以说这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珍贵遗产,研究、筛选、吸收、利用这些家训,对于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从而促进社会和谐至今仍然具有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朱子家训》就是其中之一。
《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
作者朱柏庐,名用纯,字致一,是明末清初江苏昆山人,自幼致力读书曾考取秀才志于仕途。
清入关明亡,遂不再求取功名,居乡教授学生并潜心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一时颇负盛名。
康熙曾多次征召,然均为先生所拒绝。
《朱子家训》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
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
《朱子家训》仅522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
当然其中封建性的糟粕如对女性的某种偏见、迷信报应等是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我们是不能苛求于前人的。
《朱子家训》是一部家庭教育,提升自身修养,接受传统文化的好书。
在这篇家训中,你可以品味到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的礼节与信义。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的睿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子家训》读后感
读《朱子家训》是南医的一大特色,本来我不明白为什么到了大学还有作业,而且是背书,背诵《朱子家训》,可是当我读了《朱子家训》后,我终于明白了学校的良苦用心。
《朱子家训》是一种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它意在劝人勤俭持家,安分守己。
其实,《朱子家训》不仅仅是家训,而应该是我们中国乃至全世界学习的训则。
中国人对待传统文化秉持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精神,而《朱子家训》得以流传,可见其深远的意义,它以通俗易懂的文体表达了深刻的治家之道。
它为官宦、士绅和书香门第乐道,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
《朱子家训》言简意赅,内容丰富。
它从生活的方方面面诠释了做人处事,待人接物的正确态度。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让我们想到了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生活,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化社会,这样恬静的生活让人神往。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这种简朴的生活作风值得我们所有现代人去学习,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去践行这种价值观。
如果在当代,它的这
种思想不就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朱子家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
”它告诉我们在做事之前一定要做好准备,正如“事倍功半”向我们诠释的道理一样。
对于我们个人,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都应该有所计划或安排,或许有人会说,世界上的事都是千变万化,没有人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事情,所以计划赶不上变化,但是一个有准备的人永远比一个没有准备的人要来的自信。
对于社会而言,有所准备和计划更能推动其前进与进步,这或许就是国家会每年制定经济规划,财政规划等一系列规划的原因吧。
在这个竟争激烈的社会,很多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去牺牲他人的利益,欲望让人类变的更加自私。
从轰动一时的三鹿奶粉到时下蒙牛检出强致癌物,各种各样的食品问题出现在我们身边,迫使我们对中国的食品安全倍感失望。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勿贪意外之财”“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刻薄成家,理无久享”,古人都能学会知足,为什么我们却总要为了名利奔走,把自己弄得遍体鳞伤呢?
当然,《朱子家训》也有其时代的偏见,那就是对女性的某种偏见、迷信报应、自得守旧等,我们除了要看到它对现世的积极影响,也要看到其不合理地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身为医学生的我们,要不断地训律自己,规范自己,把
自己塑造成一个更加严谨,有道德的医学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