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家训读后感-

合集下载

《朱子家训》读后感

《朱子家训》读后感

《朱子家训》读后感《朱子家训》读后感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朱子家训》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朱子家训》读后感1自小便生活在武汉,身边的亲戚朋友也是在武汉,印象中家里没有什么家书来往。

要说到印象深刻,值得学习借鉴的家书,倒还真有。

学生时期大都是围绕学习来进行阅读学习的,工作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朋友相赠的一本《朱子家训》,便抱着无聊时看看的想法翻开了。

当时心想这只不过是一家之法,但在细细品读之后,我觉得这样的'家训下百我们现代社会每个家庭都应该学习的。

在整篇家训中我最喜欢的一句便是“易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在我想来,做到这一点必须要做到三件事。

第一,有足够的实力。

机会随时可能会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必须要有十足的底气去面对,我们可以努力地做到在任何情况面前说:“我可以!”第二,做事有准备。

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我们做什么事情必须有充足的准备,考虑应该全面,对可能的后果有一定的预测。

第三,要勇于承担。

一件事情有时候我们必须要做,但是在我们预见中却需要付出许多,这就需要我们敢于承担这样的损失。

获得的同时我们应该学会接受失去,世间没有十全十美。

“重貲财,薄父母,不成人子”这句话不能不让人叫好,“重貲才,薄父母”现在有多少人不是如此?身为人子,父母永远是第一位的。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父母供养我们几十年,父母教会我们做人,当我们开始独挡一面时,我们怎可忘却我们的父母,我们怎可让钱蒙蔽我们的双眼,我们怎可让父母孤单寂寞?在学习工作闲暇之余给父母打个电话,假期时常回家看看,和父母聊聊天。

父母所期待的并不是你带多少钱回去,父母真正在意的是你,只有你!不可否认的是现代生活压力很大,成为钱的奴隶并不稀奇,我们在忙于自身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会忽视我们的父母,我们的父母也常常理解我们,因为他们想让我们过得更好。

朱子家训读书心得9篇

朱子家训读书心得9篇

朱子家训读书心得9篇朱子家训读书心得1精简的522字里不乏传世名句,从小至大,茶前饭后,父母长辈也都会向我们唠叨上两句。

作为家训,代表着长辈对自己一生经验的总结,也是对自己后辈子孙的期许。

可见朱子用心良苦。

从朱子本人来看,无论作者是朱熹还是朱伯庐,都是程朱理学的推崇者,他们所认同的修身齐家之法都有儒家封建理学的烙印和时代的限制,因此类如勿营华屋,勿谋良田这样不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句子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这样违背审美需要的句子,大家也是能够应着时代发展自行甄选的,毕竟时代不同,也无法对古圣先贤太多苛求,即便朱子倡导民主自由作出划时代被现代人都能完全认可的壮举,估计他的作品也流传不到今日,毕竟封建君王都不是吃干饭的。

去糟粕取精华的事情大家都会做,剩下的就是这本家训其本身了。

我的感想就是,家训其实很是个鸡肋的东西。

要说X训,大家都不陌生,什么家训校训多的就是,套路也不多,类似于名人名言与成语锦集一样。

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与思想道德,要说作用,或许也能够在你桎梏的时候给你一缕明亮,在混沌的时候给你一丝清明,但基本也就一个字,几句话。

朱子洋洋洒洒522字就有点嫌多了,嫌多并不是指读起来看起来麻烦,而是说他管的太多了,从三纲五常到生火做饭娶妻生子,什么事都训的牢牢的,无疑目的是让后辈少走弯路,先不说自己走的路正确与否,即便后辈一丝不苟的跟着路走,也最多成了朱子第二,即便真的达到了和自己一样的境界,那时是否一样被接受被认同还是另一回事。

况且我也想问一句,朱子啊朱子你自己做得到么。

理论教导和实践是两码事,为人若此,庶乎近焉朱子在522字的家训最后说了一句这么可怕的话,如果这么做,那就差不多和圣贤做人的道理相合了。

如果按着朱子家训完完全全的去做,必定成为当时的一代圣人,反正我是信了。

因为他把当时好的品德都写下来了。

但能做到的,太少了。

毕竟,明白和能做到是两码事。

就像诚实守信一样,简单的四个字,妇孺皆知,但从小到大,说这四个字完完全全履行毫无愧意的人恐怕很少了。

朱子家训的心得体会3篇

朱子家训的心得体会3篇

朱子家训的心得体会3篇推荐文章朱子家训的心得体会热度:强党性作表率心得体会热度:强党性修养心得体会热度:强党性心得体会范文热度: 2017党课党章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热度:《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

下面是带来的朱子家训的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朱子家训的心得体会中华民族素以重视“家教”著称于世,有道是家和万事兴,孔老先生也说“齐家治国平天下”,足见家庭教育、家风、家庭氛围对下一代对我们自己和对国家的重要性。

当然,人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和社会教育,但家庭教育毕竟是基础。

中国古代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散文、诗歌、格言等,通常称为“家训”,自周以来至清仅目前可见的就有262篇、部之多,如周公的《诫伯禽》、孙叔敖的《临终诫子》、孔子的《庭训》、曹操的《诸儿令》、刘备的《遗诏敕后主》、诸葛亮的《诫子书》、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曾国藩的《谕纪泽纪鸿》、毛泽东祖先的《韶山毛氏家训家戒》等等。

可以说这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珍贵遗产,研究、筛选、吸收、利用这些家训,对于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从而促进社会和谐至今仍然具有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朱子家训》就是其中之一。

《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

作者朱柏庐(1617-1688),名用纯,字致一,是明末清初江苏昆山人,自幼致力读书曾考取秀才志于仕途。

清入关明亡,遂不再求取功名,居乡教授学生并潜心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一时颇负盛名。

康熙曾多次征召,然均为先生所拒绝。

《朱子家训》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

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

《朱子家训》仅522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

当然其中封建性的糟粕如对女性的某种偏见、迷信报应等是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我们是不能苛求于前人的。

《朱子家训》是一部家庭教育,提升自身修养,接受传统文化的好书。

朱子家训优秀读后感

朱子家训优秀读后感

朱子家训优秀读后感朱子家训优秀读后感(通用14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朱子家训优秀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朱子家训优秀读后感篇1《朱子家训》虽只有寥寥数百字,却以通俗易懂的文体表达了深刻的治家之道,使儒家的经典之作,几百年来,为世人所重。

在今天看来,《朱子家训》更是一部家庭教育,培育子女完善人格,接受传统文化的读本。

在书中,你可以品味到“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的礼节与信义。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的睿智。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的宽阔心胸……自古的经典名言都是以理服人,用得教人。

这里有名言警句,也有做人待事,也有人的心境。

古人云:“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有意栽花花不成,无意插柳柳成荫。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做人要有分寸,懂得隐藏与收敛,并且不能轻易相信他人。

对于我们这样的青年人,身旁的种种诱惑很容易让我们在对与错、是与非中迷失方向。

所以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不用刻意去与他人成为朋友,因为许多朋友是无意中找到的,那都是与自己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人生一世,草生一春。

黑发不知勤学早,转眼便是白发翁。

”自然界是公平的,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正如草一般,只能生长一个年头。

时间在不经意间溜走,而在一点一滴的实践中我们又该如何把握时间呢?在我看来,这个时候的年轻人是该用知识来充实自我的。

学海无边而韶华易逝,或许不少人会认为时间还有很多,而把事情留给明天,下一个明天,再下一个明天……但时间过去了无论怎样都不会回来了。

所以,现在就用功学习吧,别等老了再来后悔。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得意不宜再往”,不可否认,欲望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它就像一株生命旺盛的草,只要有适宜的条件,便会恣意生长。

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好精彩。

于是我们匆忙穿梭于市井繁华,为了名与利奔走,身心疲惫,或许没有人想过也没有闲暇去想过要暂停一下脚步,更没有多少人能明白自己究竟在苦苦追寻着什么,他们就这样走着,得到着,得到自己认为他们想要或该拥有的东西。

朱子家训读后感汇编7篇

朱子家训读后感汇编7篇

朱子家训读后感汇编7篇朱子家训读后感1今日,我们读完了《朱子家训》,深有感受。

读了整篇《朱子家训》,我懂得了整篇文章都是写朱子教人怎么做人的。

如“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喻之”就是教人:人要是有犯错,假如是小错误,就可以小事化了;假如是大错误,就应当依法惩办。

如“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是教人:处事要公私分明。

“斯文不行不敬,患难不行不扶”是说:“人有困难肯定要相互关心,勿必要懂得敬重读书人”…… 《朱子家训》言简意赅,内容丰富,就像是一把钥匙轻轻地打开了我的“不明之门”,我肯定会记住它的,并且把它利用在我的生活之中。

如今,“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已成了我的座右铭。

读了《朱子家训》这一篇教育的文章后,我思绪万千,不由得拿起笔写下这篇读后感。

《朱子家训》,是古代朱家培育子孙的阅历之谈。

它读起来像绕口令,读了以后又让人明白了深刻的道理,真让人回味无穷。

其中,我对“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和“勿损人利己,勿妒贤而嫉能”这两句特殊感爱好。

生活中有的人,犯了错误也不改,还哄骗,甚至愈演愈烈。

有特长又长埋于心中,不知施展自己的才华,这与如今的社会是格格不入。

我想对这些人说:“不错应当改之,有特长应当擅长表现、展现自己的才华。

”还有的人,自己的成果不好,他委嫉妒有才华的人,会做出损人利己的事情来。

我想对他们说:“你这样做只是徒劳无功,你最应当做的急起直追,迎头赶上,加倍努力呀!” 我理解全文后,觉得应当把《朱子家训》广为流传,成为《世界训言》,成为每位公民做人、做事的准则。

朱子家训读后感2新学期,老师布置同学们读《朱子家训》。

一开头我把读《朱子家训》当作是一种任务,但是在仔细阅读《朱子家训》之后,我发觉,“任务”是我们对它的误读。

虽只有寥寥数百字,却通俗易懂,几百年来,为世人所重视。

在今日看来,《朱子家训》更是一部家庭教育,培育子女完善人格,接受传统文化的读本。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干净,即昏边息,关锁门户,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子家训的心得体会(精选3篇)

朱子家训的心得体会(精选3篇)

朱子家训的心得体会(精选3篇)朱子家训的篇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居身务期简朴;教子要有义方。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赀才,薄父母,不成人子。

嫁女择佳婿,无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隳自甘,家道难成。

狎暱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愬,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嫉妒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

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我国传统训诲劝诫文献,堪称传统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方面。

《四书》、《五经》所表达的,只是儒家认为“应该怎样”的道德理想,而训诲劝诫文献相对说来,反映的则是传统文化“是怎么样”的实际。

一般说来,人们之所以倡导某种理想,恰恰是因为现实与其背道而驰。

正是因为现实不是这样,倡导理想才显得有必要、有意义。

这也是我们对历史上大量的官方文献,往往必须反着看的原因。

朱子家训读后感4篇

朱子家训读后感4篇

朱子家训读后感朱子家训读后感4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朱子家训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朱子家训读后感1在我被各种社会关系弄得疲惫不堪的时候,我最喜欢闭上眼睛,念叨着所谓的冰心诀,道曰:“心若冰清,天塌不惊;万变犹定,神怡气静。

忘我守一,六根大定;戒点养气,无思无为。

上下相顾,神色相依;蓄意玄关,降伏思虑;内外无物,心若冰清。

”我喜欢这些话,他们似乎真的将我的心冰冻,使一切烦恼和忧虑都消散殆尽,正是“无思无为”,“内外无物”。

“无”是一种境界,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

在朱子的家训中,我读出一种古代圣人的“无”的心性。

朱子不想把世事都看得那么复杂,想得太复杂只会让自己伤心疲惫,他淡漠了世间的许多东西,从而转变为一种“无”的心性。

蒲松龄说过,淡漠是情感的至高点,莫非这“无”也才是品质的至高点?“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这是对自己的财物的“无”的态度,朱子不因钱财的多敛而认为应当去铺张,也不认为前使用在别人身上的就小气,这两者只做到其中一点那是好品质与坏品质的差别,而做到两点,是圣人的表现。

因为不是真正把财物当成无,节约的人会恐惧请客,老是请客的人又摆脱不了奢侈。

想到此,我又不禁感叹现在的一些“啃老族”们。

他们的父母似乎就是那第一种人,他们也似乎是那第二种人。

俗话说有因必有果,他们一边在嘲笑父母的抠门,另一边却无法理解这种现象,素不知是他们的“因”有了父母的“果”。

若是他们可以学习一下朱子的无,则他们的父母也可以无,二者平衡,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古人的训导在这里,我们又有没有看到这些?“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这是关于家庭地位的“无”的心态。

我鄙视家庭内部不断的纷争,我有远亲就是如此,他们在酒席上可以为谁是老大谁是老二吵起来,出尽洋相也不肯相让。

朱子家训读后感精彩10篇

朱子家训读后感精彩10篇

朱子家训读后感精彩10篇《朱子家训》读后感篇一今年暑假,老师推荐我们读一本好书,我读的是国学经典《朱子家训》这本书。

《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作者是著名教育家朱柏庐,它是一本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非常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的好书。

其中我最喜欢这两句,一句是:以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意思是“最好未雨绸缪,不要到了渴了就掘井。

”读到了这里我明白了,做事要做好充分的打算,不要在事情发生的时候才后悔,平时要好好学习,不要等到老来才知道后悔。

另一句是“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意思是说,听从夫人的言论,溺骨肉,这哪里是大丈夫的作为;偏重钱财,不孝顺父母,不是做子孙的行为。

从这里我明白了一个人要有主见,不能总是听他人的言论,作为儿子我们要孝顺自己的父母。

平时要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父母累的时候帮父母捶背消除他们的疲劳。

读《朱子家训》让我明白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知道了父母的辛苦我们要孝顺。

这本书语言精美,一句就是一个格言,包含了很多很多深刻道理,值得所有的小朋友阅读品味。

《朱子家训》读后感篇二世界就像一潭水,初始,并不知道有多深,随着我们的成长,对这潭水一点点的涉足,才发现,原来,深不可测。

渐渐地,人们懂得怎样运用智慧·权术在这潭水中畅游,可是更多的我们失去了。

《朱子家训》并不只是家训,更应该是中国人乃至世界应该学习的训则。

它是中国文化的延续,它经的起时间的考验,历史的沉淀。

当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坦诚相见,不再认为光明磊落是立足的根本,不再彼此相信。

一部《朱子家训》正引导着我们如何走好人字之路。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嫉妒是心灵的毒药,妒忌会蒙蔽了人智慧的双眼,永远也看不清真正的真谛所在。

记得《爱的教育》中所讲的一个孩子,因为嫉妒心过强,引起了所有人的反感,最终也没有能超过所嫉妒的人。

拥有一个广阔的心胸是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容纳百川,更可以包容世界,这才是真正的强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子家训读后感
精短的文字,小小的篇幅,从中透露出来的却是醍醐灌顶的至理名言,令人由衷的咀嚼与感悟。

首段以生活开篇,读之如清风拂面令人倍感亲切。

黎明即起,告诫我们一天之计在于晨,珍惜大好光阴。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身为新一代的大学生,祖国未来的顶梁柱,勤奋节俭是必须的品质。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是啊,粒粒皆辛苦。

吃水不忘挖井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当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缺少感恩的心。

父母的悉心照顾认为是理所应当,稍有不顺心就摆脸子、闹脾气,可曾想过他们不是别人,是生你养你的父母啊!看看现实,弃老迈父母而不顾何止是个别现象啊!突
然觉得,南医的“做一件让父母感动的事”不正是提醒我们要懂得感恩吗?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

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

”读到这一句,不禁拍案叫绝,这与刘禹锡的《陋室铭》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吗?“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无论殿宇还是茅屋,其华美与否在于居室之人而不是外表。

虽是草屋,却因诸葛先生而令刘备三顾茅庐倾身,闻名天下;虽是茅草屋,却因杜甫先生“愿得楼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天下情怀而受万千文人敬仰!由此可见,高尚朴素的情操是何等的重要,即使在今下,也有着时代意义。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是啊,胸怀抱负也应该从生活中点滴小事做起。

第二段着重描写与亲人相处的准则。

一个人在社会上不可能是独立的个体,总会与形形色色的人发生关系,充当各种各样的责任。

为人丈夫,要忠于职守,爱护妻子;为人妻子,应勤俭持家,相夫教子;为人子女,需孝顺好学;为人……总而言之,在其位,谋其政。

“物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天上不会掉馅饼,凡事要讲究一个度字,过度则废。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

见贫苦乡邻,须多温恤。

”人生在世,如海中的浮萍草或起或浮,总有不如意的时候。

见富贵而生馋容者,最可耻。

遇贫穷而做娇态者,贱莫甚。

我们应该雪中送炭,尽显情谊,而不是人云亦云,冷眼旁观。

仁者如风,溥畅而至,
将博爱与宽厚平等地赠予身边的每一个人,学医的人难道不更应该这样?“刻薄成家,理无久享。

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一个总是充满
纷争的家庭想必也不会培育出谦谦君子。

在这个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小家的和谐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与百姓幸福感的提高——夫妻和睦,兄弟友爱,其乐融融。

上帝给了我们两个耳一张嘴,意在告诫我们少说多听。

“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觉得朱老先生真是有过人的眼光。

凡事三思而后行,俗话说的好,祸从口出,不加思考的言论会给人招来困顿,三人成虎足以看出语言的可怕。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

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与为人不良的恶少交往,长久必会被其所累,与老成有德的人交往,危机的时候可以依靠。

正如孔夫子的“益者三乐”一样:“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要了解一个人,只要观察他的社交的圈子就足以,因为从中可以看到他的价值取向。

我觉得,结交朋友不应结交富豪和有权势的人,而应该结交那些能完善你的品德、提高你的修养、丰富你的内涵的人。

而那句“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则更与孔老夫子的吾日三省吾身不谋而合。

要学会反省自己,不要一味的怨天尤人。

联想到刚升学时的茫然与不适应,如果一味的责怪老师上课太快而不从自己自身学习方法找原因的话,或许还不能这么快地融入大学生活。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学会知足常乐,不纠结于世间的善善恶恶。

在喧嚣中留出一些时间,陪陪父母,关爱朋友,为陌生需要帮助的人献一份爱心……“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是啊,犹记得大禅师寒山和拾得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如何处置?”
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这一段睿智的对话对我触动颇深——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多一份忍让,心胸就多一份宽厚,天地就多一分广袤。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而让心充实,让生命厚度增加的方法无疑就是好读书,读好书,培养高尚的情操。

古人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今人读书则为了实现自
己的理想抱负。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作为未来的医者,此时的认真读书则与未来珍贵的生命有直接联系。

没有谁想成为庸医而受别人的唾骂,成为像华佗、李时珍、南丁格尔那样被万千世人所爱戴的医者是我们的共同目标,为此,我们应付出成倍的努力。

无论是专业课还是英语,亦或是自己的身体锻炼,每一点都该
注意,因为我们从事的崇高职业不允许我们有失误!“博学至精,明德至善”这八个字就告诉我们应该怎样行动。

通篇读下来,不觉神清气爽,唇齿生香。

一部好书可以让人感悟到非阅历所能领悟的精妙。

《朱子家训》就是这样一部著作,里面的许多道理和精神对我颇有益处,活跃思维,提升价值观与人文精神。

我想,秉着“博学至精,明德至善”的校训,领悟着朱老先生的至理名言,我终有一日会经过“西风凋碧树”,凭着“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在蓦然回首间,于灯火阑珊处露出一抹无怨无悔的微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