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SS手术
手术室专科试题含答案

手术室专科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Nuss术手术体位选择()A、标准平卧位B、半坐卧位C、俯卧位D、侧卧位E、先侧卧,后平卧位正确答案:A2、开腹手术敷料包中治疗巾至少()A、7块B、3块C、1块D、2块E、4块正确答案:E3、高钙血症是指血清钙高于()A、2.45mmol/LB、2.75mmol/LC、2.65mmol/LD、2.35mmol/LE、2.55mmol/L正确答案:B4、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低于()A、2.0mmol/LB、3.5mmol/LC、4.0mmol/LD、2.5mmol/LE、3.0mmol/L正确答案:B5、气性坏疽手术应安排在()进行A、污染区B、没有层流的手术间C、负压手术间D、一般洁净手术间E、半污染区正确答案:C6、Ⅳ级(8.5级或30万级)层流手术间空气沉降菌卫生标准()A、4cfu/30分钟.Φ90皿B、1.5cfu/30分钟.Φ90皿C、0.75cfu/30分钟.Φ90皿D、6cfu/30分钟.Φ90皿E、2cfu/30分钟.Φ90皿正确答案:D7、低钾血症的患者可以出现()A、中性尿B、反常性酸性尿C、正常性碱性尿D、反常性碱性尿E、正常性酸性尿正确答案:B8、进行患者核对时使用的识别方法不包括()A、通过陪护确认B、以主动沟通方式确认患者C、腕带标记D、以被动沟通方式确认患者E、通过家属确认正确答案:D9、练习戴无菌手套操作,下列哪项是错的()A、戴上手套的右手持另一手的内面戴上左手B、脱手套时,将手套口翻转脱下C、戴好手套的双手,置腰部水平以上D、如手套不在有效期内不得使用E、戴手套前先洗手,戴口罩和穿工作帽正确答案:A10、临床上将扁桃体肥大分为()A、二度B、五度C、三度D、以上都对E、一度正确答案:C11、下腹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A、上至剑突.下至大腿上 1/2,两侧至腋中线B、上至乳头.下至大腿上 1/3,两侧至腋前线C、上至剑突.下至大腿上 1/3,两侧至腋中线D、上至剑突.下至大腿上 1/3,两侧至腋前线E、上至乳头.下至大腿上 1/3,两侧至腋中线正确答案:C12、关于术中快速病理说法正确的是()A、以上说法均正确B、以上说法均不正确C、任何人不得将手术标本随意取走,如有特殊原因,需经主管医生和洗手护士同意,并做好记录。
NUSS手术

4. 伤口感染率为1%-6.8%,病原体以金黄色葡 萄球菌为主,大多数病例经引流及抗生素治疗可以 控制,无须早期取出钢板。再次手术率为 7.5%~29%。
●一般钢板的长度应比两侧腋中线的距离短1~2 cm为 宜;钢板的中心位置应在胸骨凹陷的最低点,钢板的形 状中部应有2~4 cm平坦区,两侧轻微弯曲,如果中部 平坦区太长稳定性差。
● 1954年Judet提出胸骨翻转术(Wada手术)。
● 1968年日本的Wada进行大宗报道了该手术因感染 并发症多而受到限制。
● 1986年Donald Nuss 手术过程中注意到肋软骨的 良好弹性,尝试利用钛板内支撑,但是由于材料的原因 6个月后效果欠佳。后有改进。
● 1990年Pena提出切除了整段肋软骨后胸廓的生长发 育障碍。
Conclusion :The results suggest slightly better outcomes in pediatric Nuss procedure patients as compared with all other groups.
We recommend that symptomatic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uncomplicated PEx receive the Nuss procedure.
4.畸形进展且合并明显的临床症状。 5.心理负担严重,要求矫正外观的青少年。
1,改良Ravitch术式:
手术方法:切除部分肋软骨、胸骨前骨板截骨,保 留肋间血管神经束和腹直肌,胸骨抬高固定。
缺点是切口大、创伤大、出血多、恢复慢。易损伤 胸膜、肺及心包,术后并发症多。术后护理复杂、 复发率较高。
We suggest that adult patients receive the Nuss or Ravitch procedure, even though the long-term complication rates of the adult Nuss procedure require more investigation.
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

治疗目的
解除心肺受压状态,改善心肺功能。 恢复正常胸廓,防止漏斗胸体征的发展。 消除病人的自卑感!
漏斗胸的手术方法很多,大致分为胸骨翻转法及 胸骨抬举法两大类。
随着胸腔镜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Nuss手术成为 治疗漏斗胸的一种新的手术方法,通过塑形钢板 的支撑,使胸部达到理想的外形。胸骨、肋骨、 肋软骨按此理想的外形生长。两年后胸廓按理想 外形生长已达到正常强度,撒除钢板亦能正常生 长,从而达到矫治漏斗胸的目的。
改良分型
适应症
1. 手术年龄以>2岁为宜,最佳年龄4~12岁。 2. 中、重度漏斗胸畸形,凹陷深度> 2cm或
置水溶量> 20ml或漏斗指数(F2 I) >0.12;CT 检查Haller 指数大于3.25。 3. 其他手术方法失败者。 4.肺功能提示限制性或阻塞性气道病变,易 患上呼吸道感染,剧烈活动耐受量降低,跑步 或爬楼梯时会气喘。 5. 心脏受压移位,心电图检查示心肌损害。
Nuss手术的改良
改良Nuss手术方法
向两侧游离皮瓣后,向 内侧牵拉皮瓣至胸骨旁, 分离肋间肌至胸膜外, 自两侧向内紧贴凹陷胸 骨背面,分离胸骨后隧 道左右相贯通 。
改良Nuss手术方法
将钢板按患者胸廓外 形塑成弓型,钢板中 间之弧度不宜过大。
改良Nuss手术方法
将钢板顺弧度穿入胸 骨后方之隧道
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均对矫形效果感到满意。 三例患者术中胸膜有破裂,术后膨肺,术后
复查立位胸片见双肺膨胀良好,胸腔内无明 显积气、积液 。 年龄较大,骨质硬,术中为获满意外形切断 一根肋软骨,并行左侧胸腔闭式引流 。
讨论
手术时机
临床一般认为3—6周岁为最佳手术年龄. 3周岁以内小儿因体弱,骨质软,佝楼病期未完全度 过.此时只要凹陷不太深,无明显心肺功能障碍, 应行保守治疗.主要是在抗佝偻病治疗的同时增强 体质。并观察有无自行矫正的希望.
漏斗胸手术.

赣州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 钟斌
概 况:
• 漏斗胸(pectus excavatum,PE)占小儿胸廓骨骼畸形的 90%以上,发病率0.1%~0.3%,男女比例4:1。病因不 明确。先天性并常常是家族性的疾病,为常染色体显性 遗传。多数无明显症状。 • 常见症状: • 1、易患上呼吸道感染,活动能力受到限制; • 2、活动时出现心慌、气短和呼吸困难。 • 特殊体征:胸廓畸形,轻度驼背、凸腹。
关闭切口:缝合皮下组织,皮肤行皮内缝合。
• 导入钢板 :将粗带与支撑钢板牢靠固定,牵拉粗带,在 胸腔镜的监视下,支撑钢板弓形向后穿过隧道。见图910 • 调整钢板:调整钢板使其与胸壁弧度完全一致。翻转器 旋转支撑钢板180°,使其弓形向上,支撑于胸骨后, 钢板一端或两端上固定器。见图 11-12
二)胸膜外入路Nuss手术:
• 胸骨后建立隧道:在胸腔镜监视下,在预选的肋间隙用 Lorenz穿通器穿过胸壁,小心穿过胸骨后纵隔至对侧胸 壁穿出点,达对侧切口。退出穿通器,引入粗带。注意 勿损伤心包。见图6-8
•
固定钢板:麻醉师鼓肺(PEEP4~6cmH2O),排除胸腔 气体,直视下见肺完全膨胀。Trocar戳孔予以缝闭; 钢板与固定器以尼龙线或钢丝线予以捆绑固定,再以 胸壁肌肉、筋膜包埋缝合固定钢板两端及固定器。为 防止移位,有学者用不锈钢丝将钢板与肋骨绑定,或 使用3点固定法。
• 切口:双侧腋前线至腋中线间横行或纵向切口,长2~ 2.5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游离肌瓣至同侧凹陷边缘 (预选钢板出、入点),右侧切口肋间5 mm trocar刺入 胸腔,建立人工气胸(5-6mmHg),置入胸腔镜。术 中使用0度或30度腔镜。一般右侧胸腔空间较大,Trcor 放置于右侧;注意避免Trocar损伤膈肌和肝脏。国外有 学者推荐于钢板置入点以上肋间放置Trocar。见图4-5
漏斗胸NUSS手术.ppt

死亡 心包穿孔
肋间撕开 置入支撑钢板 一根 二根 三根
1例(0.2%) 8例(1.3%)
5例(0.8%)
484例(75.8%) 153例(23.9%) 2例(0.3%)
结果
同期手术
马方综合征(Bentall手术) 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 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
9例(1.4%)
1例 2例 1例 3例
年龄构成
28 123
29
134 2.5-5 6--12 13--18 19-25 26-49
325
年龄构成
一般临床资料
性别
年龄 Haller指数(HI) 复发性漏斗胸
男:546例; 女:93例
15.3±5.8岁(2.5~49岁) 4.3±1.7(2.9~17.4) 15例
胸肋抬举术后复发
胸骨翻转术后复发 NUSS术后复发 漏斗胸严重程度 轻度 HI <3.2
9例(6.4%) 6例(4.3%) 5例(3.5%)
手术方法
单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 右侧胸腔人工气胸,胸腔镜监视 严重不对称和不平衡型漏斗胸采 用个体化的钢板塑形 极重度漏斗胸患者采用剑突下小切口
结果
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 术后住院天数 平均64.3±41.7分钟(40~310分钟) 平均(25.4士17.8)ml(10-160ml) 平均(5.2±2.9)天(4~36天)
18岁,男,Ravitch 术后13年复发,克氏针断裂
19岁,男,Nuss术后4年复发,外院手术
再次Nuss术后
传统术式复发,再Nuss手术,2根钢板
传统术式复发,再Nuss手术,2根钢板
原手术疤痕
女性,26岁 右上肺囊肿+漏斗胸 同期行胸腔镜下右上肺叶切除 +NUSS术
几种Nuss手术方法介绍

写在课前的话1998年 Nuss 医生开创了无需截除肋软骨和胸骨治疗漏斗胸的微创技术,之后Nuss 手术在国内外很快发展起来。
从辅助切口的Nuss 手术、盲穿法Nuss 手术到后来的三切口Nuss 手术、两切口Nuss 手术、胸膜外、后胸腔镜及管内镜的Nuss 手术,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临床图片资料和实际操作演示说明。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您将对几种Nuss 手术的方法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
一、Nuss 手术在中国的发展Nuss 手术从1999年传入中国,从2000年开始我们尝试自己开展 ,开始时用横切口手助和小切口,包括非胸腔镜辅助的Nuss 手术。
2002年我们引入 Nuss 手术器械和器材,开始了较标准的 Nuss 手术。
陆续做了不对称的,复发的和成人的 Nuss 手术,包括两切口的,胸膜外的和后胸腔镜的,以及2010年管内镜的 Nuss 手术。
2007年、2009年2010年我们举办了三届全国Nuss 手术培训班,并于2007年在北京儿童医院成立了 Nuss 手术中国培训中心。
Nuss 手术治疗漏斗胸Nuss 手术何时在我国开展的?经历了哪些发展过程?(一) Nuss 手术的发展下面是 Nuss 手术在中国和国外开展的情况。
Nuss 手术的发展中国(年)Nuss 手术国外(年)1998年 Nuss 医生开创了无需截除肋软骨和胸骨治疗漏斗胸的微创技术,之后 Nuss 手术在国内外很快发展起来。
(二)引进器材的Nuss手术2000年,我们开始尝试做 Nuss 手术,但当时没有引进Nuss的手术器械。
包括刘因明2003年的《实用诊断与治疗》以及郝孟辉2008的《华北煤炭医学》杂志的文章,都没有用到 Nuss的手术器械,用的都是一些改良的方法。
2002年,李龙和我们以及福建开始做引入支架的 Nuss 手术。
Nuss手术器械(三) Nuss 手术在中国的报道2002年,我们在海南第一届全国小儿外科中青年医师大会上首先报道了Nuss手术(下图所示)。
微创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及护理进展

微创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及护理进展目的探讨漏斗胸Nuss 微创手术效果,总结护理经验及护理更新进展。
方法传统的手术方式与目前我们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微创矫形手术包括胸骨翻转术等的对比,传统手术虽能改善畸形,但需要切断肋软骨及胸骨截骨,再用钢针固定,手术时间长,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慢,并会在胸前留下长达10多厘米的永久性疤痕。
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漏斗胸矫治技术-微创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
该手术仅需在胸腔镜导引下植入一根量身塑造的金属板,将胸骨凹陷和所有向内凹变形的肋软骨往外推出来做矫正手术。
手术具有切口小而隐蔽、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活动早、不需游离胸壁肌肉皮瓣,不需肋软骨或胸骨的切除、长期保持胸部伸展性,扩张性、柔韧性和弹性、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及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
结果漏斗胸Nuss 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明显少,围手术期不同的护理使患者能尽快康复,充分体现了优质护理。
结论漏斗胸Nuss 手术并发症少,痛苦小,活动早,恢复快,从而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可以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和患儿沟通交流。
加之术后常规护理和科学的疼痛干预,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并能广泛应用于临床。
标签:漏斗胸;Nuss手术;护理1 NUSS手术、传统手术漏斗胸是前胸壁最常见的一种先天性胸壁畸形,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但多数是先天性发育异常,多自幼发病。
儿童发病率为0.1%~0.3%,男女比例为4:1[1]。
是以胸骨剑突为中心的前胸壁凹陷,其范围包括胸骨下段下陷,其两侧肋软骨向后弯曲,使整个下陷后形状若一漏斗而得名。
有学者认为是肋软骨过度生长所致,过长的肋软骨向后弯曲,引起胸壁凹陷形成漏斗胸。
患儿常体形瘦弱,易得上呼吸道感染,活动能力受到限制。
活动时出现心慌、气短和呼吸困难。
这都是由于严重漏斗胸下陷的胸骨压迫心脏、肺等胸腔内脏器所致。
患儿在心理上也可能因为前胸凹陷,不敢露出上身,不愿参加许多户外活动如游泳、打球、舞蹈等等,长期以往会呈现害羞、迟疑、畏缩等负面的人格特性,甚至出现抑郁症或精神症状,严重危害患儿的身心健康。
胸腔镜辅助下Nuss手术配合体会

裂象易见:②免疫组化:大淋巴样细胞 L A + 、C 2 + C () D 0( )、
C3 ()。 D0 +
宫颈淋巴瘤样病变最主要的是与 宫颈恶性淋巴瘤鉴别: 宫 颈原发的恶性淋 巴瘤非常罕见, 通常 肉眼可见明确肿块 , 可有 宫旁及深部浸润 。镜下大淋 巴细胞单一,缺少多形性,常有血
[ 要]总 结 8 摘 例胸腔镜辅助 下 N L 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 的手术配合体会 , t  ̄ s 强调术前了解病情 , 做好术前准备 。 备齐特殊
用物,熟悉手术步骤 。配合技术娴 熟是使手术成 功的重要 因素之一。
关键词 :胸腔镜 漏 斗胸 N s 手术 us 文献标 示码 :B 文章编号:1 0 — 4 4(O 8 1o 9 - 2 04 78 2O )1- 1 20 中图分类号 :R 2 . 332
配合 体 会 介 绍如 下 : 1临 床 资 料 11一般 资料 . ‘
221巡回护士配合:() .. 1 术前检查胸腔镜系统设备 ,即检
查气 腹机 、冷光源、摄像系统 性能是否完好及检查墙式 c : o系
统是否供气充足 。 把胸腔镜系统位置摆放在 患儿的左头侧 :2 ()
本组 8例 ,其 中男 6例 ,女 2例 ,年龄 3岁 9 月至 l 个 4 岁,平均 年龄 7 8个月,8例手术过程顺利 ,恢复 良好,术 岁 后随访截J 目前 1 7 卜 年 个月无并发症。
气 管插 管 静 脉 复 合 麻醉
1 3手 术体 位
平卧,双上肢外展 ,胸部垫 高 3 5m  ̄ c ,有利于手术操作 。
2 手 术 配 合 21 术 前 准备 .
211术前访视: 斗胸的患儿 由于年龄小,不了解手术 , . 漏
但 患儿家长对 手术的期望值高 ,年长 儿对 自身畸 形有 自卑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优点在于: 1,降低了心包损伤的可能性。 2,胸膜腔完整,避免了胸膜肺接触刺激,避免钢 板压迫壁胸膜,减少疼痛刺激。 3,降低胸膜腔感染的机会。 4,钢板受胸膜外隧道组织的支持,不易发生移位、 滑动和旋转
Nuss手术后并发症,文献报道可高达21-67%, 严重的并发症包括: 1.心脏穿通伤 2.血气胸, 3.心包积液或心包炎,与术中心包损伤有关,早期 诊断,激素治疗有效 4.感染, 5.金属过敏, 6.固定器及钢板移位等。
1. 疼痛的处理:积极处理,否则有导致获得性脊柱 侧弯的可能。 2. 加强呼吸道管理 3. 抗感染治疗。 4. 部分病人可有腹胀、腹痛或便秘等症状。 5. 术后应尽量保持挺胸、双肩水平姿势。 6.取出之前应避免MRI检查
(1) 优:恢复正常胸壁外形; (2) 良:有轻微凹陷残留; (3) 中:有中度凹陷残留; (4) 差:严重复发须进一步治疗者。 达到前2 条标准要求为疗效满意,达到后2 条标准为 不满意。
基本步骤及要点: 1.术中处仰卧位,胸部垫起,双上肢外展90°常规 消毒、铺巾。 2. 选择合适钢板:长度及形状。经胸廓凹陷最低点 两侧腋中线之距离减1-2cm为备选支架长度。在 胸骨凹陷最低点做标记,并做横线,于漏斗嵴选择 适当肋间隙位置。调整钢板,弧度与预设抬举高度 一致。对于不对称性漏斗胸可采用斜行放置钢板或 不规则钢板支撑。1950年Dorner 提出内支撑理论。 ● 1954年Judet提出胸骨翻转术(Wada手术)。 ● 1968年日本的Wada进行大宗报道了该手术因感染 并发症多而受到限制。 ● 1986年Donald Nuss 手术过程中注意到肋软骨的 良好弹性,尝试利用钛板内支撑,但是由于材料的原因 6个月后效果欠佳。后有改进。 ● 1990年Pena提出切除了整段肋软骨后胸廓的生长发 育障碍。 ●20世纪90年代新材料及胸腔镜的出现提高了疗效, 降低了Nuss手术的风险。
3.切口:双侧腋前线至腋中线间横行或纵向切口,长 2~2.5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游离肌瓣至同侧 凹陷边缘(预选钢板出、入点),右侧切口肋间5 mm trocar刺入胸腔,建立人工气胸,置入胸腔镜。 一般右侧胸腔空间较大,Trcor放置于右侧;注意 避免Trocar损伤膈肌和肝脏。国外有学者推荐于钢 板置入点以上肋间放置Trocar。 4.胸骨后建立隧道:在胸腔镜监视下,在预选的 肋间隙用Lorenz穿通器穿过胸壁,小心穿过胸骨后 纵隔至对侧胸壁穿出点,达对侧切口。退出穿通器, 引入粗带。注意勿损伤心包。
1,改良Ravitch术式:
手术方法:切除部分肋软骨、胸骨前骨板截骨,保 留肋间血管神经束和腹直肌,胸骨抬高固定。 缺点是切口大、创伤大、出血多、恢复慢。易损伤 胸膜、肺及心包,术后并发症多。术后护理复杂、 复发率较高。
2,Wada手术: 带蒂肌瓣胸骨翻转术:自下而上沿凹陷的肋软骨边 缘切断肋软骨及肋间肌,横断胸骨后180度翻转, 缝合固定。
* * * *
CT扫描(测定Haller指数,FI指数) 胸正侧位片 心电图检查 心脏超声
1 漏斗胸的程度: (1)漏斗胸的容积:病儿仰卧位,用注入漏斗部位 的水量来表示。 (2)漏斗胸指数(funnel chest index):FI=(a b c/A.B.C)a:凹陷的纵径;b:凹陷的横径;c:凹 陷的深度:A:胸骨的长度;B:胸廓的横径;C: 胸骨角至椎体的最短距离。 FI〉0.3为重度;FI〈0.2为轻度;FI:0.2~0.3为 中度。 (3)胸脊间隙:胸骨与脊柱的距离L。L〉7cm为轻 度,L=5~7cm为中度,L〈5cm为重度。
●1939年Lincoln Brown 提出漏斗胸的病因,膈 纤维中心腱缩短及膈肌的牵拉导致胸骨下陷(现在 胸腔镜已经否定了该理论)
● 1948年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的Ravitch相信上述理 论提倡彻底的游离胸骨,切断胸骨的所有连接包括 切除双侧肋软骨并截断胸骨及切断所有肋间血管神 经束和腹直肌,再抬高胸骨固定。由于缺少外牵引, 复发率仍较高。后来又出现改良的Ravitch手术, 没有切断所有肋间血管神经束和腹直肌。
国内曾骐:(1) 胸部X 线片显示胸骨改变; (2) 胸廓外观效果;
(3) 病儿和家属满意程度; (4) 胸廓饱满程度、伸展性和弹性。
●术后1月内限制活动量,不弯腰、扭腰或翻滚, 保持背部平直, ● 2月内不要负重, ● 3月内不要做对抗性运动,防止矫形钢板移位。 ●定期复查,出院后1、3、6个月,1年复查胸片 2-3年后取出矫形钢板
钢板移位是导致再次手术的最常见原因,包括左右 移动、上下旋转、以及向后陷入三种; 国外早期文献报道发生率15.7%,应用固定器后降 低为5.4%。 选择合适长度的钢板、固定器以及与胸壁的固定方 法非常重要。
1. 心脏及肝脏损伤、 2. 支撑钢板过敏
●Sakamoto, K., K. Ando and D. Noma, Metal allergy to titanium bars after the nuss procedure for pectus excavatum. Ann Thorac Surg, 2014. 98(2): p. 708-10.
●2004年北京儿童医院曾骐医师报告了60例Nuss 手术,取得良好的效果。 ● 2007年上海新华医院鲁亚平医生报道了改良 Nuss手术纠正小儿不对称型漏斗胸,认为对不对称 型漏斗胸采取个性化钢板弯制技术进行Nuss手术, 也能取得较好的矫形效果
●Johnson, W.R., D. Fedor and S. Singhal, Systematic review of surgical treatment techniques for adult and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pectus excavatum. J Cardiothorac Surg, 2014. 9(1): p. 25 Conclusion :The results suggest slightly better outcomes in pediatric Nuss procedure patients as compared with all other groups. We recommend that symptomatic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uncomplicated PEx receive the Nuss procedure. We suggest that adult patients receive the Nuss or Ravitch procedure, even though the long-term complication rates of the adult Nuss procedure require more investigation.
胸心外科 王晓进
漏斗胸(pectus excavatum,PE)是胸骨和肋软骨凹 陷,胸壁向后凹陷突入胸腔,多发生于青少年快速 生长期。
占小儿胸廓骨骼畸形的90%以上。(鸡胸,佝偻病, 脊柱侧弯等)。 发病率0.1%~0.3%,男女比例4:1。
先天性、家族性的疾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有家族史者发生率是2.5%,而无家族史者仅1.0%。
Haller 指数: 又称CT指数, 是胸廓内径(冠状面)
除以从漏斗最深点至脊柱 方的距离,正常人平均指 数为2.52。
漏斗胸诊断标准Haller指数大于3.25, 轻度<3.25,中度3.25~3.5,重度>3.5
AI(anthropometric index) AI = B/ A (A :胸 骨下1/ 3 平面深吸气时胸廓横径;B :上述同一平面 胸骨凹陷深度) ,AI 的数值范围在0~1 ,AI ≥0. 12 可判断为漏斗胸,数值越大畸形程度越高。
病因不明。
*易患上呼吸道感染,活动能力受到限制;
*活动时出现心慌、气短和呼吸困难。 *特殊体征:胸廓畸形,轻度驼背、凸腹、脊柱侧 弯。
传统认为漏斗胸是胸廓凹陷畸形限制肺通气,手术 的目的以矫正胸壁凹陷为主。 最近研究发现漏斗胸主要影响患儿的心血管功能, 而不完全是传统认为的肺通气功能。 儿童时期对称性漏斗胸若未矫正,12岁以后有可能 转变为非对称性;肋软骨生长不协调。
通过右侧切口经胸膜腔外导入引导器: 在胸腔镜下透过半透明的胸膜可显示胸膜外引导器 的尖端,于胸膜外间隙向胸骨最低点钝性分离,引 导器的作用点紧贴肋骨,避免刺破胸膜,使引导器 在胸膜外紧贴胸膜游离达胸骨最低点后,继续贴胸 骨分离至对侧肋间穿出。 注意胸廓内动静脉的保护。
Yuksel, M., et al., Do Nuss bars compromise the blood flow of the internal mammary arteries? Interact Cardiovasc Thorac Surg, 2013. 17(3): p. 571-5.
5.导入钢板 :将粗带与支撑钢板牢靠固定,牵拉 粗带,在胸腔镜的监视下,支撑钢板弓形向后穿过 隧道。 6. 调整钢板:调整钢板使其与胸壁弧度完全一致。 翻转器旋转支撑钢板180°,使其弓形向上,支撑 于胸骨后,钢板一端或两端上固定器。 7. 固定钢板:钢板与固定器以尼龙线或钢丝线予 以捆绑固定,再以胸壁肌肉、筋膜包埋缝合固定钢 板两端及固定器。为防止移位。
3. 继发性脊柱侧弯。多因术后疼痛所致。 4. 伤口感染率为1%-6.8%,病原体以金黄色葡 萄球菌为主,大多数病例经引流及抗生素治疗可以 控制,无须早期取出钢板。再次手术率为 7.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