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胶体
高中胶体知识点

高中胶体知识点胶体作为物理化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分支,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
在高中化学学科中,胶体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从胶体的定义、性质、分类、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以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高中化学中的胶体知识。
一、胶体的定义胶体是指由两相间具有一定规则性结构,相互之间具有机械稳定性和透明度的混合物。
其中一个相是连续相,另一个相是分散相。
连续相是指占据整个混合物总体积的相,通常为液相或气相;分散相是指离散分布在连续相中的相,通常为固体、液体或气体。
根据分散相粒子的大小,胶体可以分为溶胶、胶体和泡沫三类。
其中溶胶是分散相粒子直径在1纳米以下的胶体,不具有明显的界面;胶体是分散相粒子直径在1到100纳米之间的胶体,具有明显的界面;泡沫是分散相粒子直径在100纳米以上的胶体,由多个气泡组成。
二、胶体的性质(一)稳定性:胶体是由连续相和分散相组成的混合物,其中分散相与连续相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这种相互作用力使得分散相颗粒分散在连续相中,不易沉降或沉淀,具有稳定性。
(二)透明度:与悬浮液不同,胶体具有良好的透明度。
胶体中的分散相颗粒尺寸较小,散射光线的能力较弱,因此胶体呈现出透明的特点。
(三)表面活性:胶体的分散相颗粒具有一定的表面活性,能够吸附表面活性剂、离子、小分子等物质,从而改变颗粒表面的性质。
这种表面活性对于胶体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四)可逆性:胶体的一些性质具有可逆性。
例如,当胶体中加入电解质时,会发生凝聚,胶体分散体系破坏,变为混合物体系。
当电解质浓度降低或去除电解质时,胶体分散体系会重新恢复。
三、胶体的分类(一)按照分散相状态分类1.固体胶体:分散相为固体,连续相为液体或气体,例如黄色胶体和胶体银等。
2.液体胶体:分散相为液体,连续相为液体或气体,例如烟雾和着色液体等。
3.气体胶体:分散相为气体,连续相为液体或固体,例如泡沫和灰尘等。
(二)按照分散相颗粒电荷状态分类1.正胶体:分散相颗粒带正电荷,连续相带负电荷,例如银溶液。
高一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和胶体

(1)加热;例:牛奶的加热
(2)加入电解质溶液 ;例:卤水点豆腐 (3)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粒 ;例:明矾净水
【学以致用—胶体聚沉的应用】
盐卤点豆腐;加入电解质溶液 钢笔用不同种墨水混合会堵塞; 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粒 FeCl3溶液用于伤口止血 加入电解质溶液
土壤胶体有保肥作用、土壤在入海口易形成三角洲
CuSO4
探究:如何区别溶液与胶体?胶体分散系为什么可 以产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为什么不行? 用丁达尔效应
(4)★胶体的聚沉(凝聚)P29 豆浆、土壤、牛奶都是胶体,为什么豆浆能变成豆 腐,土壤会沉积形成平原、牛奶加热会结块呢? a 胶体具有介稳性的主要原因: 胶粒带电荷,带同种电荷的胶粒会互相排斥,并且胶粒 做布朗运动,所以胶粒会互相排斥而不会聚集成沉淀。 按照以上原理,如何破坏胶体的介稳性,使胶体聚 集成沉淀。 b.胶体的聚沉:其原理是中和胶粒的电荷或增加胶粒 的结合机会以使胶粒结合在一起形成大颗粒而沉淀
树状分类法
化合物
酸
碱
盐
氧化物
HCl H2SO4
NaOH Ca(OH)2
Na2SO4 CaCO3
CO2 CaO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即混合物体系 )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 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1)分散质: 被分散的物质。
2)分散剂: 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
例如:河水,蔗糖水,牛奶、豆浆的
用交叉分类法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多种分类标准 如果根据酸的分子里是否含有氧原子,可以把酸分成含 氧酸和无氧酸两类;根据酸分子电离时所能生成的氢离子 个数,可以把酸分成一元酸,二元酸和三元酸等。
H2SO4 HCl HNO3 H2SO3 含氧酸 无氧酸 一元酸 二元酸
高一化学第一章知识点胶体

高一化学第一章知识点胶体胶体是化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和研究对象,涉及到许多我们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的现象和应用。
在高一化学的第一章中,我们主要学习与胶体相关的知识点,包括定义、分类、形成条件、性质、应用等方面。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论述,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一、胶体的定义胶体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系统,其中一种物质以微细颗粒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
在胶体中,分散相的颗粒尺寸通常在1纳米到1000纳米之间。
胶体的粒子较小,使得其呈现出特殊的性质和行为,例如散射光线、凝聚与分散、滤过等。
胶体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乳液、胶水、泡沫等。
二、胶体的分类根据胶体中溶质和溶剂的性质,胶体可以分为溶胶、凝胶和乳胶三类。
1. 溶胶:溶胶指的是固体微粒均匀分散在液体中的胶体。
在溶胶中,微粒不会沉淀,并可以通过过滤器隔离出来。
溶胶的例子包括不溶性染料颗粒悬浮在水中的溶液。
2. 凝胶:凝胶是指由液体分子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形成的胶体。
凝胶的溶胶性质使其具有半固体状态,可以流动但又具有一定的刚性。
凝胶的例子包括明胶、琼脂等。
3. 乳胶:乳胶是指由液体分散相和另一种液体连续相组成的胶体。
乳胶通常为白色乳状液体,如牛奶、橡胶乳等。
三、胶体的形成条件胶体的形成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主要包括溶解度、浓度、剪切作用和共沉淀等。
1. 溶解度:胶体形成时,存在一定量的物质在溶液中不溶解,从而形成微粒。
这种微粒的溶解度很小,所以会以胶体的形式存在。
2. 浓度:胶体形成还需要一定的溶质浓度。
当溶质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聚集现象,从而形成胶体。
3. 剪切作用:外界的剪切力作用也可以促使溶质聚集成胶体。
例如,我们普通生活中搅拌牛奶时,会使乳胶变得更加稳定。
4. 共沉淀:共沉淀是指在溶液中存在两种不相容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一起析出形成胶体。
例如,当铁(Ⅲ)离子和氢氧化钠共沉淀时,会形成铁(Ⅲ)氢氧化物胶体。
四、胶体的性质胶体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与溶液、悬浮液和晶体等有所不同。
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物质的分类及胶体 测试题

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及胶体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4分,共60分)1.化学在国防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上,某隐形飞机表面就涂有一种由铁氧体、金属和金属氧化物超细粉末组成的涂料。
上述这种涂料属于()A.纯净物B.混合物C.有机物D.氧化物2.电影长津湖催人泪下,志愿军精神永存。
放电影时,放映机到银幕间形成了光柱,该现象与下列哪种分散系有关()A.胶体B.溶液C.悬浊液D.乳浊液3.下表中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4605070120540间的关系是()A.同一物质B.同种化合物C.互为同素异形体D.无法判断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B.凡是酸性氧化物都可直接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C.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D.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6.按照物质的交叉分类方法判断,HNO3属于()①酸②氢化物③氧化物④含氧酸⑤难挥发性酸⑥挥发性酸⑦一元酸⑧化合物⑨混合物A.②④⑤⑥⑦⑧B.①④⑥⑦⑧C.①③⑤⑨D.①④⑤⑦⑧7.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直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NaClO)是人们常用的消毒剂。
下列关于“84”消毒液及其主要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A.“84”消毒液是纯净物B.NaClO属于氧化物C.NaClO属于盐D.NaClO属于碱8.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B.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的分散质能透过滤纸C.明矾净水的原因是Al3+可形成胶体,吸附水中的杂质D.实验室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鉴别氯化钠溶液和淀粉溶液9.如图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中不正确的是()A.X为含氧酸、Y为酸、Z为化合物B.X为氧化物、Y为化合物、Z为纯净物C.X为强碱、Y为碱、Z为化合物D.X为非金属氧化物、Y为酸性氧化物、Z为氧化物10.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道:“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
2019年新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 第一节 第一课时 物质的分类 胶体 讲义

物质的分类胶体[明确学习目标] 1.学会物质分类方法,会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了解同素异形体。
3.能够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对分散系分类。
4.会制备Fe(OH)3胶体,会鉴别胶体与溶液。
学生自主学习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1.同素异形体(1)由□01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叫做该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2)同素异形体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3)举例:O2与□02O3;红磷与白磷;金刚石、□03石墨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
2.根据物质的组成分类(1)交叉分类法①含义: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②举例:Ⅱ.某些盐的交叉分类(2)树状分类法①含义:对同类事物按照某些属性进行再分类的分类法。
②举例:3.根据物质的性质分类(1)根据物质的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上常用的分类方法。
(2)举例:根据性质对氧化物进行分类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1)概念:□01把一种(或多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形成的混合物。
(2)组成(3)分类①分散质和分散剂各有固、液、气三种状态,以其状态为分类标准共分为□049种分散系。
②分散系按照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类2.胶体的制备和特征(1)Fe(OH)3胶体的制备制备原理:FeCl 3+3H 2O=====△Fe(OH)3(胶体)+3HCl具体操作:往烧杯中注入40 mL 蒸馏水,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08FeCl 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09红褐色,停止加热。
(2)胶体的特性——丁达尔效应当平行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10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11散射形成的,叫做丁达尔效应,可用来区分胶体和□12溶液。
1.在科学研究中分类法的意义何在?提示:运用分类法对物质进行科学的分类,然后分门别类地研究它们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就能够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把握物质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
物质的分类--胶体

B、Fe(OH)3胶体 D、豆浆
丁达尔效应:
当光束通过胶体时,从光路的侧面可以观察 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就是丁达尔效 应。
原因: 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分散系及其分类
分散系的分类:
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可有9种组合方式。
分散质
分散剂
气态
气态
液态
液态
固态
九种分散系(分类)
固态
按分散质粒子大小分类 溶液 < 1nm 胶体 1 ~100 nm 浊液 >100nm
实验示意图
雾
白云
分散质:液体 分散剂:气体
烟 分散质: 固体
分散剂:气体
4、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可能产生
丁达尔效应的是(BD )
A、NaCl溶液 C、盐酸
B、Fe(OH)3胶体 D、豆浆
3、鉴别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用 (丁达尔效应 );分离Fe(OH)3胶体 和悬浊液用(过滤 )方法。
4、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可能产生
丁达尔效应的是(BD )
A、NaCl溶液 C、盐酸
不稳定
问题二
胶体为什么具有介稳性?
胶体粒子表面积很大,可通过吸附离子而 带有相同电性的电荷,相互排斥阻碍胶体粒 子的聚集; 布朗运动—胶体粒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
电泳
由于胶体粒子带有电荷, 在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 在分散剂中作定向移动, 这种现象叫做电泳。
Fe(OH)3胶体粒子向阴极移动,阴极附近颜色 变深,说明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
质是 ( C )
A、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1nm~100nm之间 B、都具有丁达尔效应 C、都能透过滤纸 D、都呈红褐色
高三化学胶体知识点

高三化学胶体知识点胶体是化学中的一种特殊物态,在生活和工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重点介绍一些高三化学中的胶体知识点。
一、胶体的概念与分类胶体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相互作用的物质组成的体系,其中一种物质称为分散相,另一种物质称为分散介质。
根据胶体中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物态,胶体可分为溶胶、凝胶和乳胶三种类型。
1. 溶胶:分散相为固体,分散介质为液体或气体。
溶胶通常呈现为浑浊的状态,如淀粉溶胶。
2. 凝胶:分散相为固体,分散介质为液体。
凝胶具有固态的特性,有一定形状和弹性,如明胶。
3. 乳胶:分散相为液体,分散介质为液体。
乳胶呈现为浑浊的状态,如牛乳。
二、胶体的稳定性胶体中的分散相与分散介质之间存在着相互吸引和排斥的力,影响胶体的稳定性。
以下是常见的胶体稳定性现象:1. 电解质的作用:当胶体中添加电解质时,电解质中带电粒子与胶体中的带电粒子发生相互作用,导致胶体破坏。
2. 吸附现象:在胶体的表面,会发生物质的吸附现象,使胶体颗粒带有电荷,从而增强了胶体的稳定性。
3. 换位现象:当两个胶体共存时,分散介质中的物质可以与分散相中的物质交换,导致胶体的稳定性发生变化。
三、胶体的性质胶体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包括光散射性、布朗运动、渗透性和吸附性等。
1. 光散射性:由于胶体中分散相的粒子尺寸与可见光波长相当,光在胶体中发生散射现象,使胶体呈现浑浊的状态。
2. 布朗运动:胶体中的分散相由于热运动而不断做无规则的碰撞和运动,这种现象称为布朗运动。
3. 渗透性:胶体中的分散相不易通过滤纸等具有较小孔隙的过滤介质,表现出较好的渗透性。
4. 吸附性:胶体表面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能够吸附其他物质,如活性炭能吸附有机颜料。
四、胶体的应用胶体在生活和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包括润滑剂、胶黏剂、涂料、药物、食品等。
1. 润滑剂:胶体中分散相的颗粒能够填充润滑表面的微小凹陷,减小摩擦,使得机械设备的运转更加顺畅。
2. 胶黏剂:胶体粘度较大,能够起到黏着的作用,用于粘合纸张、木材等。
胶体高考化学知识点

胶体高考化学知识点胶体是高考化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在高考化学中,胶体是一个关键的知识点,涉及到物质的性质、结构和应用等方面。
本文将从胶体的定义、性质、分类和应用等方面,全面介绍高考化学中与胶体相关的知识点。
一、胶体的定义胶体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混合系统,其中一种物质呈胶态,即粒径在1纳米(nm)到1000纳米之间,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稳定混合物。
胶体由胶体溶质和分散介质组成,其中溶质是胶粒,分散介质是胶体液体或固体。
二、胶体的性质胶体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主要包括稳定性、散射性、过滤性、浑浊性和凝胶性。
1. 稳定性:胶体的稳定性是指胶体系统中胶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胶粒和分散介质保持分散状态的能力。
胶体的稳定性分为物理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
物理稳定性是指胶体中胶粒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凡德华力以及吸附层等相互作用力所保持的稳定性;化学稳定性是指胶体中存在表面活性物质或化学稳定剂等,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来保持稳定性。
2. 散射性:胶体溶液对光的散射现象称为散射性。
由于胶粒的尺寸与光的波长接近,所以会导致光的散射现象。
胶体溶液的散射性可以用来研究胶粒的尺寸和浓度等信息。
3. 过滤性:胶体溶液可以使用过滤纸、滤膜等进行过滤分离。
胶体溶液中的胶粒尺寸较小,可以通过过滤纸或滤膜的微孔被截留下来,从而实现对胶粒的分离。
4. 浑浊性:胶体溶液在光的照射下,会导致光的透明度降低,呈现出一种浑浊的样子。
浑浊性是胶体中胶粒悬浮在分散介质中的体现。
5. 凝胶性:一些胶体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凝胶,凝胶是一种类似固体但又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物质。
凝胶形成是由于胶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使得整个系统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
三、胶体的分类胶体可以根据胶粒的性质和分散介质的性质进行分类。
根据胶粒的性质,胶体可分为溶胶、凝胶和胶体溶液。
溶胶是指胶粒尺寸较小,无明显的流变性质;凝胶是指由胶粒形成的三维网络结构,可以保持一定形状;胶体溶液是指胶粒悬浮在液体中,没有形成明显的凝胶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在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 B. 加热煮沸FeCl3溶液 C. 把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 D. 把饱和的FeCl3溶液滴入到沸水中
4.盐碱地的土壤保肥力差的主要原因是
(D)
A. 土镶碱性太重,与化肥发生反应 B. 土壤板结 C. 作物难吸收化肥 D. 土壤胶粒被破坏
5.在水泥厂和冶金工厂常用高压电对气 溶胶作用,以除去大量烟尘,以减少对空
使胶体聚沉的方法:
(1) 加入电解质溶液 (2) 加入带有相反电性的胶体 (3) 加热
思考:若要向Fe(OH)3胶体中 逐滴加入盐酸则会看到什么现 象?
【实验探究-见书第28页】
性质实验3:在盛有Fe(OH)3胶体的U形管的两 个管口,各插入一个电极。在电极两端加上直 流电压。
实验现象: 带正电荷的Fe(OH)3胶体粒子向电源
F)3(胶体)
+
3HCl
胶体具有溶液外观特征
2、胶体的性质
【实验探究】
性质实验 1:把盛有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 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或手电筒)照射 烧杯中的液体,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 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Fe(OH)3胶体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
FeCl3溶液无光亮的通路
丁达尔效应: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 在入射光的侧面可观察到明亮的光路。
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原因是因为胶体分散质的 粒子比溶液中溶质的粒子大,能使光波发生 散射(光波偏离原来方向而分散传播) 。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 以鉴别溶液和胶体
分子或离子 分子聚集体或大分子
大颗粒或液滴
通过溶液——直射
可见光
通过胶体——散射
可见光
通过浊液——反射
可见光
【实验探究】
性质实验 2:向Fe(OH)3胶体中加入少量NaCl溶 液。
实验现象: 出现红褐色沉淀。
现象分析: NaCl溶液中的Cl-中和了Fe(OH)3胶
体粒子的正电性,使大量的氢氧化 铁胶粒聚集到一起形成较大颗粒而 沉淀下来。
胶体的聚沉:胶体粒子聚集成为较大的颗 粒,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的过程。
气的污染,这种作法应用的原理是( A )
A 电泳 B 渗析 C 凝聚 D 丁达尔现象
胶体粒子的粒径比半透膜的孔径大,不能通过 半透膜,而溶液的分散质粒子可通过半透膜。
溶液粒径<半透膜孔径<胶体粒径 <滤纸孔径<浊液粒径
可以用半透膜分离胶体和溶液——渗析
半透膜
加渗析图片淀粉讲胶解体和食盐溶液
蒸馏水
3、分类 ——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
2.1物质的分类(课时)
——分散系及其分类
授课教师:冷冬辉
【知识回顾】
金属
单质
非金属 氧化物
纯净物
物 质
无机物 化合物
有机物
酸 碱 盐
混合物 空气、溶液 、合金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 形成均一、稳定的液态混合物。
一、分散系
1、定义: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 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的体系。
应用
【随堂练习】
1.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点是( D )
A. 胶体微粒带电 B. 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C. 胶体微粒做布朗运动 D. 分散质直径在10-9~10-7m之间
2.鸡蛋白水溶胶不具备的性质是 ( C )
A. 加热煮沸不发生凝聚 B. 丁达尔现象 C. 通过半透膜 D. 布朗运动
3. 关于制备Fe(OH)3胶体的操作方法正确的
的阴极移动,阴极附近液体颜色逐渐 变深,阳极附近的液体颜色逐渐变浅。
实验结论: 由于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在外电场
作用下在分散剂中作定向运动。
胶体的电泳:在电场作用下,带电的胶体 粒子在分散剂里作定向移动的现象。
分散质粒子 直径
分散质成分
溶液
< 1nm 分子或离子
胶体
1 ~ 100nm 小分子集合 体或大分子
浊液
> 100nm 颗粒或液滴
外观特征
均一
均一
不均一
稳定性
稳定
介稳
不稳定
实例
FeCl3溶液 Fe(OH)3胶体 Fe(OH)3沉淀
根据粒径分离示意图
滤纸 半透膜
3、胶体的应用
①三角洲的形成 ②雾天的照明光柱 ③卤水点豆腐
【小结】
结构
胶体 (粒径在
1100nm)
性质 (1) 丁达尔效应 (2) 电泳现象 (3) 聚沉现象 介稳性 (4) 布朗运动
浊液
> 100nm 颗粒或液滴
不均一 不稳定
Fe(OH)3沉淀
二、胶体
1、胶体的制备
【实验探究】
Fe(OH)3胶体制备实验 实验步骤:取一个试管,加入约1/3体积的蒸馏 水。将试管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 逐滴加入2~3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
实验现象: 得到红褐色透明液体
实验结论:
2、组成 分散质: 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剂: 容纳分散质的物质(分散介质)
3、分类 ——根据分散剂的聚集状态
气态 液态 固态
分散质
气态 液态 固态
分散剂
气态 液态 固态
分散系
溶液
悬浊液 浊液
乳浊液
4、液态分散系的分类与比较
分散质粒子 直径
溶液
< 1nm
分散质成分 分子或离子
外观特征
均一
稳定性
稳定
实例
FeCl3溶液
r < 1nm (10-9m) 1nm < r < 100nm r > 100nm (10-7m)
分散质
分子(离子)分散系
胶体分散系
粗分散系
分散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e(OH)3分子
Fe(OH)3胶粒
正电荷 +
胶体粒子带有电荷, 一般说来,是由于胶 体粒子具有相对较大 的表面积,能吸附离 子等原因引起的。同 一胶体粒子带有相同 的电荷,彼此相互排 斥,这是胶体稳定的 一个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