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师说课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三年级上《孔子拜师》说课课件

人教版三年级上《孔子拜师》说课课件

(三) 演读感悟 深入探索
演一演,体会孔子与老子的内心世界,交流感受 (1)学生表演完后,采访演员:请问你觉得你所 扮演的孔子怎么样?(谦逊有礼,勤奋好学) (2)请问是从哪里表现出来的呢?(“上前行 礼”“特地”、“请”等)
(四)随堂小练笔
以“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写自己 心中对孔子或老子的看法。
三、说教学方法
三年级上学期是第二学段的起始学期,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成学段衔接过度。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 理解词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悟我国 的传统文化。与此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边读 书边思考、积累语言习惯,运用语言的能 力 。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 有:讲授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阅读 法、启发式谈话法等。让学生大胆展示, 自由表达,通过点拨提升,体会人物性格。
四、说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两千多年前,我国有 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 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揭开这个秘 密。
(二 )朗读感悟
1、生自由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 2、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注意读好孔子和老子交谈 时的态度词和礼貌用语) 3、引导学生抓关键词 体会人物品格。 (1)说说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的意思,出示图片,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 (2)出示句式,学生想象填空:孔子饿了,就( );累了, 孔子就( );天黑了,孔子还( );正是这样( )、几 个月( )才来到了洛阳。 (3)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从而明白孔子为求学不怕 吃苦。 (4)有感情地朗读
孔 子 拜 师
一、说教材
《孔子拜师》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学期 第五组教材第一篇讲读课文。本组安排的 四篇课文,为我们走进传统文化宝库打开 了一扇门。使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的时候, 能够从多个侧面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 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本文有两个人物,两条线索,不同形 象,相同品质。 一条是以孔子不远千里、风尘仆仆拜 老子为师为主线,另一条以老子诲人不倦 读“兼”等7个生字,规范书写“闻” 等12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 方式,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 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了解 孔子的求学经过。 3、学会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理解、感悟孔子、老 子的品行。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 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 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孔子拜师》说课稿

《孔子拜师》说课稿

《孔子拜师》说课稿一、教材理解《孔子拜师》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试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讲解并描述了我国古代闻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表达了孔子虚心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惜晚辈的品德,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课文比拟简短,也比拟通俗,有几组近义词,如“拜见———探望、等候——恭候”等理解有必须的难度,要在课堂教学时有机渗透。

文章的重点内容“孔子诚意拜师”很突出,线索也很清楚;而蕴涵着的老子热心收徒的线索也比拟清楚。

在中国历史上,孔子作为一个伟人,始终受到国人的敬爱,当权者把他尊为圣人,文人学者把他尊为宗师,一般老百姓把他尊为启蒙的智者。

《论语》,作为孔子才智之精华,他告知了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处事。

做人,重内心的修养;做事,重踏实的践行。

而这些在本文字里行间都可见可感。

二、教学目标:这课书通过对孔子和老子语言、心理、动作的描写突出了他们的品质,因而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1、造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各种方式读体会孔子和老子的品德。

2、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字义串联法或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体会他们的精神。

3、通过联想体会孔子行程的困难,意志坚毅,通过孔子学成后和老子告别场景的练笔体会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流程板块一:激趣导入造就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表达新课标中学问与实力,情感与看法,过程与方法的统一,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踊跃性与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学时我采纳了多媒体课件导入: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宏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并正音:子读zi〕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播放多媒体课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接着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说说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在造就学生听、说实力的同时,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课文讲了些什么?板块二:研读感悟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孔子拜师》说课稿(精选8篇)

《孔子拜师》说课稿(精选8篇)

《孔子拜师》说课稿(精选8篇)《孔子拜师》篇1一、说教材《孔子拜师》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二、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段。

2学习根据具体语境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重点词句,品词赏句,积累和发展语言。

.3.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行,激发学生对他们的崇敬之情。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师要真诚、无私。

三、说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感悟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四、说教学过程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我的第一个教学环节是揭示课题。

以《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这本书引入,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我的第二个教学环节是直奔中心,提炼问题。

一篇课文是一个整体,我们要在这个整体中找一条主干,来贯穿全文的学习。

在这堂课中我就抓住课文的最后一节。

再回到全文让学生找出孔子和老子有什么品质得到人们的敬重?在学习完二、三两自然段,学生通过品读感悟了孔子和老子的品行后,再次让学生读这一句中心句,这样以一条线带到整个面上,我想这样会使教学显得清晰、连贯。

我的第三个教学环节是围绕中心、品读感悟。

字、词、句的理解我们提倡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不能脱离语言环境。

这也是对学生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

本堂课中的“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两个词语的理解。

我先让学生找出能表现孔子拜师艰辛的词语,再通过读一读这些词语,播放风雨雷电声让学生感受孔子拜师路上遇到的恶劣天气,展开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课文中的孔子说说当时孔子路途中是怎样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做的。

这样学生说出来的不是简单的词语解释,呈现的是一种生活场景。

孔子拜师说课稿范文模板3篇 《孔子拜师》课文

孔子拜师说课稿范文模板3篇 《孔子拜师》课文

孔子拜师说课稿范文模板3篇《孔子拜师》课文下面是收集的孔子拜师说课稿3篇《孔子拜师》课文,供大家品鉴。

孔子拜师说课稿1《孔子拜师》说课稿凉州区金山乡学区执教:李龙军2011年10月《孔子拜师》说课稿一、说教材《孔子拜师》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本单元以“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专题,《孔子拜师》介绍代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两位大师孔子和老子,春秋时代思想家的求学故事在今天仍熠熠生辉,教育学生懂得尊师好学的哲理,并以孔子为榜样,善于学习,乐于学习。

这是本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课文比较简短,也比较通俗,有几组近义词,如“拜见———拜访、等候——迎候”等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在课堂教学时有机渗透。

学习时采用朗读、默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文章的重点内容“孔子诚心拜师”很突出,线索也很分明;而蕴涵着的老子热心收徒的线索也比较清晰。

二、目标设定:1、知识与技能: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远近闻名、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三、教学重点:1、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通过品读和积累语句,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不畏艰辛及彬彬有礼的品质和老子谦逊有礼、诲人不倦的品质。

四、教学难点:1、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渊博、风尘仆仆”等词语。

2、孔子和老子品行的感悟。

五、教学准备:1、课前搜集有关孔子的生平、名言等资料。

2、预习课文,对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典理解。

学无止境,惺惺相惜——《孔子拜师》说课稿(通用5篇)

学无止境,惺惺相惜——《孔子拜师》说课稿(通用5篇)

学无止境,惺惺相惜——《孔子拜师》说课稿(通用5篇)学无止境,惺惺相惜——《孔子拜师》篇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40%的淘汰率。

我想,这个数字对于每一个参加这次说课比赛的老师来说,都是一个让人紧张,甚至憋不过气来的空前压力。

尤其是对于我这个来自乡镇小学的老师,哪里有城区老师们经常上展示课的丰富经验呢?说实话,我很紧张。

但是,我还是来了。

因为,我是跟着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夫子的脚步来的。

《孔子拜师》(板书:孔子拜师)孔子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不远千里,从曲阜风尘仆仆、风餐露宿几个月,也要到洛阳向老子求学。

我这点路算什么呢?我很荣幸,今天能认识各位评委老师,希望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到你们的热心指点。

谢谢你们。

《孔子拜师》是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文章中有两个人物,两条线索。

一条是以孔子不远千里、风尘仆仆拜老子为师为主线,另一条以老子(板书:老子)诲人不倦为暗线,两条线索相辅相成,互为渗透,成就两位大家一段学无止境、惺惺相惜的佳话。

我的主要策略是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品读课文,积累语言,通过联想体会孔子行程的艰难,意志坚强和老子的高尚品德。

第一个环节是了解老子和孔子。

对于八九岁的三年级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对于孔子、老子略有所闻,但知之甚少。

因此开课时,师生交流对孔子和老子的了解,增进学生的认识,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

第二个环节是初读课文,感知内容,认读生字词。

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为了帮助学生认读生字词,我出示了“风尘仆仆”“风雨兼程”“风餐露宿” 等重难点词语,让学生读准字音,认读生字,了解词语的基本意思。

我鼓励学生读词语也要读出对词语的理解来。

比如:“风餐露宿”一词,联系上下文和生活来感受孔子一路上的艰辛。

把这些词语放进课文再读,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特别是最后一段话“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引领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勇于质疑,带着问题研读文本,并由此自然过渡到第三个环节。

我设计的第三个环节是围绕中心,品读感悟。

《孔子拜师》教案(4篇)

《孔子拜师》教案(4篇)

《孔子拜师》教案(4篇)《孔子拜师》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主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5、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6、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重难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并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地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白话文★√评价。

第一课时一、提出学习目标1、谈话导入(1)、同学们,在北京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孔子的三千弟子手捧竹简,齐诵论语的宏壮场面大家还记忆犹新吧?悠悠中华上下五千年,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世人所叹。

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诵上几句孔子的名言呢?(2)、孔子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对我国几千年历史发展有哪些贡献呢?请同学们打开课后的资料袋,我们一起学习一下。

(3)、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2、提出提出目标(1)识记生词(2)读通课文。

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3)感知文意: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4)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1、我会读、会记这些字。

兼、仆、纳、丘、毫、授、佩2、我会读、会写生字新词。

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3、我会流利读课文。

4、我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4、我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知识拓展延伸1、复习生字词,读课文。

2、摘抄孔子的名言。

第二课时一、提出学习目标1、听写生字词并认读。

2、提出学习目标(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写一写你的感受。

《孔子拜师》优秀说课稿

《孔子拜师》优秀说课稿

《孔子拜师》优秀说课稿《孔子拜师》优秀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孔子拜师》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2.教学目标(第二课时)(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3)积累课文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3.教学的重难点教学重点: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教学难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二.说教法和学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统一,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力的语文课堂。

教学时巫老师采取引导法,以课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孔子会拜老子为师呢?”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从而实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教学过程巫老师的这一节《孔子拜师》第二课时的课堂结构是:复习生字词——质疑导向——探究体验——学习升华。

1.复习生字词。

检查学生对本课生字词的掌握程度,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

2.质疑导向。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到课文主要讲了孔子拜老子为师的事。

巫老师就此引导学生质疑:“孔子和老子都是非常有学问的,为什么孔子会拜老子为师呢?”3.探究体验。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习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习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师说》说课稿(优秀8篇)

《师说》说课稿(优秀8篇)

《师说》说课稿(优秀8篇)《师说》说课稿篇一《孔子拜师》说课稿一、说教材《孔子拜师》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课文在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时,线索非常清楚。

第一部分,孔子决意拜师。

用简练的语言交待了孔子当时的身份,以及他拜师求学的愿望及原因。

虽然当时他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却还要拜师求学,更可见他对知识的渴望。

第二部分,孔子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

先讲孔子的旅途之苦。

作者使用了几个词语:“相距上千里”,表明路途之遥远;“风餐露宿”,表明途中生活艰苦;“日夜兼程”,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迫切心理;“终于”,说明孔子虽然在路上遭遇了许多困难,但凭着毅力和信心,最终还是来到了洛阳。

课文接着详细描写了孔子与老子初次见面时的情景,通过人物间的对话,表现出孔子和老子的谦逊有礼。

第三部分,写孔子认真求学。

他虚心向老子请教,老子则毫无保留地把学问传授给他。

第四部分,写人们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又敬重他们的人品。

二、说学生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孔子离他们是比较遥远的,对那个年代的生活情况不是很了解,无想想象,所以会有学生说到挖草根,吃树皮。

孔子谦虚好学的精神只能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因此在教学中应处理好知识理解和学生语文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注意抓住思想内容与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

要让孩子们真正地走进文本,从对话中,从文本中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彬彬有礼和不怕辛苦。

需要教师引导下的深入地阅读,让孩子们自读、自悟、自得。

在读中获得愉悦地享受,在读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孔子的好品质,我选择了上课文的二三四段,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体会,去感悟,重点感悟孔子的谦虚好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字词的理解还是句子的理解都体现了这一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据课文内容,鼓励学生海量阅读
——《孔子拜师》说课稿
城关镇小学李白羽
《孔子拜师》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三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语文基础比较薄弱。

学习习惯、阅读能力正在形成之中,对课文的理解比较吃力。

因此,学生在读准字音、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孔子谦虚好学、不畏艰辛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能联系上下文,利用补白和给词语找近义词等方式来理解“远近闻名、渊博”等词语。

2、重点研读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学无止境”,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人物品质。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师要真诚、无私。

这节课的学习难点是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做出简单的评价。

结合我校学习方式的研究和本班学生的实际,采用了“三学小组”模式学习,教师相机点拨,训练。

如:词句训练:“日夜兼程”、“风餐露宿”“上前行礼”、“再次行礼”、“特地”、“毫不保留”等词语体会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朗读训练采用自读、指名读,齐读,创设情境读,默读等方式品味语言,引导感悟,激发情感。

比如:请用谦虚的语气读出孔子的话等。

加强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课文中的情感态度。

为了达到预定学习目标,我预设以下学习程序。

(一)经典诵读。

(孔子的名言)学生主持。

(二)导入新课,出示目标。

用课文最后一段: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引入今天的学习,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同时思考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呢?用“──”标出相关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他们的感受。

从而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悟。

通过研读“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等句子体会孔子谦虚好学的品行。

如果学生在理解词语、感悟句子时有困难,我将采用给词语换个说法、创设情境、换位思考等方法引导学生达成教学目标。

(四)小组交流,再次研读课文。

抓住“孔子的品行”进行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做好分工,准备全班展示。

(五)全班展示,教师点拨。

谈老子的品行。

让学生默读课文2、3自然段,
并思考:面对这样一个谦虚好学、不畏艰辛的学生,老子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你又体会到了老子的什么品行?引导学生抓住“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等句子感受老子的谦虚等。

(六)小结:正因为孔子和老子谦虚好学、诲人不倦的品行,才赢得了后人对他们的敬重。

用自豪的语气读文章最后一段,来赞颂两位大思想家的学识与品行。

(七)以“我想对孔子说……”“我想对自己说……”为开头写或说几句话。

激发学生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八)交流资料,拓展延伸。

你还搜集了孔子的哪些资料?(如:生平事迹、名言、和学生之间的小故事、他一生的成就等)作为重点,让搜集了的学生尽量交流,展示,教师、学生相机评价,激发学生海量阅读的积极性。

本节课,课前鼓励学生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是没有让学生事先走一下程序,课中的一切都是原生态的学习,所以小组展示交流的时候把握不住时间,而且学生交流比较积极,导致时间不够用,没有完成任务。

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的不够好。

还有很多问题,请老师们帮忙指正,本人非常感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