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之福建土楼

合集下载

福建土楼简介100字

福建土楼简介100字

福建土楼简介100字福建土楼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主要分布在中国福建省南部和台湾地区。

它是福建和台湾地区少数民族的传统居住建筑,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建筑之一。

福建土楼的结构复杂而稳固,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福建土楼最早出现在明朝,由福建南部的土家族、侨民以及其他民族共同建造。

福建土楼的建筑结构主要有圆形、方形和多圈型,其中以圆形的最常见。

土楼的外部墙壁采用土质材料制作,内部采用石材和木材搭建。

土楼的内部空间被分为多层,每层都有自己的功能,如厨房、客厅和卧室。

土楼还配有防御工事,如城墙和射击孔,可以在发生战乱时提供安全保护。

福建土楼在建筑结构方面独具特色。

土楼的墙壁厚达1米以上,可以防止火灾和敌人的袭击。

土楼的屋顶是平顶或者斜坡的形式,可以有效排除雨水,防止房屋受损。

此外,土楼的墙壁还配有开口窗户,可以提供充足的采光和通风。

这些特点使得土楼在地理环境复杂的福建和台湾地区都能适应。

福建土楼不仅在建筑结构上具有独特之处,还体现了土家族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

土楼的内部装饰以及建筑材料都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土楼内的墙壁上常见彩绘和壁画,代表了土家族的神话传说和宗教信仰。

此外,土楼还有独特的风水设计,如庭院和水井,以及用于纪念祖先和招待客人的礼堂和客房。

这些都反映了土家族对自然和社会秩序的关注,以及对祖先和家族的尊重。

福建土楼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它以其独特的建筑结构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

福建和台湾地区的政府和学者也重视土楼的保护和研究工作,力求将其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通过进一步的保护和传承,福建土楼将继续为后代人们提供宝贵的历史资料和文化遗产。

福建土楼简介100字

福建土楼简介100字

福建土楼是中国传统的特色建筑之一,被誉为“东方的航空母舰”。

它是福建省土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建筑工程史上的奇迹。

土楼集防御、居住、集体生活为一体,是一种独特的农民住宅建筑。

福建土楼多建于山区,其中以南靖土楼群和云水谣土楼群最为著名。

南靖土楼群位于福建南靖县境内,由46座土楼组成,是目前福建省最大的土楼群。

云水谣土楼群位于福建永定县境内,由24座土楼组成,在2014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福建土楼呈圆形或方形,多为多层结构,由厚重的土墙构成。

土墙由黏土、石块、花岗岩等材料堆砌而成,非常坚固耐用。

整个土楼以楼内的柱廊为骨架,上下形成了环形的廊道,可以供居民通行。

土楼的楼顶为平顶或圆顶,圆顶用竹片覆盖,平顶用木板覆盖,既能防火,又能防雨。

土楼内部布局合理,每层都有厨房、卧室和厕所等功能区域。

厨房设在底层,以防火灾。

卧室设在上层,以防盗窃。

土楼还配有水井和农田,居民可以自给自足,形成了独特的农耕社会。

福建土楼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土楼作为族群的象征,承载了土族人民的历史记忆和乡土文化。

土楼内部装饰华丽,布局精巧,特色鲜明。

室内挂有祖先面孔、神灵像,墙壁上悬挂着传统绘画和剪纸。

土楼民居还以黏窗、竹楼梯、沙坑等特色元素而闻名。

福建土楼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杰作,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它不仅展示了当地居民的聪明才智,也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因此,福建土楼已经成为了一大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赏和研究。

同时,土楼也是福建省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有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

参考内容: 1. 《福建土楼记》(李健军著) 2. 《福建土楼群落与全球文化遗产保护—以南靖云水谣为例》(李育峰、钟新良著) 3. 《土楼发源地闽西山区土楼村落的分类与保护研究》(王明、郭极罗著) 4. 《中国传统土楼文化研究》(李存志著) 5. 《福建土楼的文化地理特征及旅游开发潜力分析》(卢影著)。

福建土楼文化价值介绍

福建土楼文化价值介绍

福建土楼文化价值介绍福建土楼是中国南方特有的民居建筑,被誉为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

它们分布在福建省南部的山区,是福建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之一。

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福建土楼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高超技艺。

这些土楼建筑大多建于明清时期,采用木结构和石墙相结合的方式,结构稳固,经久耐用。

土楼外形宛如一个个巨大的圆形或方形城堡,被誉为“世界建筑奇迹”,展示了古代福建人民的建筑智慧和工艺水平。

土楼内部布局合理,设有厨房、客厅、卧室等功能区域,体现了古代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福建土楼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

土楼是福建土楼文化的代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土楼建筑融合了汉族、侨乡、少数民族等多种文化元素,展现了福建人民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土楼内部的壁画、木雕、石刻等艺术装饰,反映了古代福建人民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品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土楼还是福建古代社会生产、生活、宗教信仰等方面的重要载体,对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福建土楼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土楼建筑采用自然材料,如土、木、石等,具有很强的环保意识。

土楼建筑的外墙常常涂上灰白色的石灰浆,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融入自然景观之中。

土楼周围常种满花草树木,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展示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思想。

总的来说,福建土楼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代表,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高超技艺,还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保护和传承福建土楼文化,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推动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希望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共同努力,加强对福建土楼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让这一独特的中国文化遗产得以永久传承。

福建土楼文化价值介绍

福建土楼文化价值介绍

福建土楼文化价值介绍福建土楼是中国南方地区独特的建筑形式之一,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的关注。

福建土楼被誉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之一,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珍品之一。

福建土楼分布在福建省南部的土楼区,这个区域是厦门、泉州和漳州三市的交界处,其中最有名的土楼群体是云水谣土楼群。

福建土楼是建筑、文化、历史、人文等多个方面的综合体,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福建土楼建筑风格独特,是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

福建土楼是一种大型的、多层的民居建筑,常见的形式有圆形、方形和椭圆形等。

土楼建筑的特点是厚实的墙体、坚固的结构、宽敞的空间和独特的装饰。

土楼的墙体采用厚实的土坯和石头建造,具有良好的保温和隔音效果。

结构方面,土楼采用了独特的木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坚固耐用的特点。

空间方面,土楼具有宽敞明亮的居住空间,可以容纳多个家庭。

装饰方面,土楼采用了精美的浮雕、彩画和雕刻等工艺,体现了福建民居建筑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福建土楼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福建土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朝,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福建土楼是福建民居建筑的代表,也是福建的文化遗产之一。

土楼建筑体现了福建民居建筑的传统特点和文化内涵,反映了福建古代社会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

土楼群体还是福建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保留了土楼民族的传统民俗、信仰和文化传统。

福建土楼还具有重要的旅游和经济价值。

福建土楼是中国南方地区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和旅游。

土楼景区还是福建省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带动了当地居民的就业和经济发展。

福建土楼是中国南方地区独特的建筑形式,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福建土楼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厚实的墙体、坚固的结构、宽敞的空间和独特的装饰。

土楼群体还是福建民居建筑的代表,反映了福建古代社会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

同时,福建土楼还具有重要的旅游和经济价值,成为了福建省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

福建土楼简短介绍

福建土楼简短介绍

福建土楼简短介绍
福建土楼,又被称为“云墙土楼”,是中国福建省特有的建筑风格。

它是福建土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他们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

福建土楼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它以坚固耐用、防御功能强大而闻名。

土楼的外墙由坚实的土坯砌成,厚度可达一米以上,具有很强的抗震和防火能力。

土楼的内部则由多个圆形或方形的楼层组成,每个楼层都有自己的功能。

大部分土楼都有一个中央庭院,用于集会和社交活动。

福建土楼的设计也非常独特。

它采用了中国传统的风水理念,将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土楼通常建在山坡上,背靠大山,面朝河流或田野。

这样的位置选择既能提供良好的防御条件,又能使居民享受到自然的美景。

土楼内部的布局也非常精巧。

每层楼都有多个房间,供不同的家庭居住。

楼层之间通过楼梯相连接,方便居民来往。

每个房间都有窗户,使得室内充满了自然光线。

房间的墙壁上还常常挂满了各种绘画和书法作品,展示了人们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福建土楼是土族人民生活的象征,也是他们团结和谐的象征。

在土楼中,人们相互帮助、共同生活,形成了一个亲密的社区。

土楼里的人们经常一起吃饭、聚会、庆祝节日,共同分享欢乐和忧伤。

这种团结和互助的精神让土族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生活得更加坚强和
乐观。

福建土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珍品。

它不仅展示了古代建筑技术的精湛和智慧,更体现了人类对于生活和社区的深刻思考。

福建土楼的独特魅力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和研究,为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

诏安土楼以在田楼为中心,附近还有12座土楼,即水美楼、石马楼、玉田楼、玉峰楼、庵边楼、田下楼、新 城楼、龙头楼、凤山楼、燕翼楼、凤鸣楼、光裕楼等。诏安土楼,主要分布在秀篆、官陂、霞葛、太平、红星等 乡镇。现存的土楼有350多座,保存基本完好的有160多座。这些土楼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其中较大的较出名的 有官陂大边村的在田楼、新坎村的溪口楼、秀篆陈龙村的龙潭楼、寨坪村的大坪半月楼等。在田楼被新加坡南洋 客属总会主办的杂志誉称为“现今世界上最大的超级土楼”。1990年8月1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它为 “国内仍住居民的最大直径的生土楼”。

平和七星土楼群 平和县现存476座明清时期的土楼。 著名的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七星土楼群、芦溪镇绳 武楼、丰作厥宁楼、大溪庄上大楼、霞寨榜眼府、五寨乡思永楼等。 平和县的西爽楼,是福建最大的方楼 。
七星土楼群
七星土楼群分布在平和县坂仔镇,镇区附近排列着的七座土楼:环溪楼、宾阳楼、庆阳楼、薰南楼、黄墘楼、 后厝楼和五美楼,呈北斗七星之状排列。坂仔的北斗七星土楼群是因其位置所定的,七座土楼分建在铜溪两岸, 从五美楼到环溪楼的建设,时间跨度80年,到兴建最后一座环溪楼时,其楼联即包含“北斗祥光”、“南山佳气” 等字眼,道出了北斗七星土楼群的形成。
20世纪50年代以后,该地居民仍大量建造土楼,土楼建筑比较注重实用性,结构简练,缺少......
主要建筑
1
永定土楼
2
南靖土楼
3
华安土楼
4
平和土楼
5
诏安土楼
洪坑土楼群
洪坑土楼群 洪坑土楼群位于永定区湖坑镇东北面的洪坑村。由玉成楼、庆成楼、振成楼、永源楼、福兴楼、 景阳楼、阳临楼、朝阳楼、庆福楼、光裕楼、九盛楼、福裕楼、奎聚楼、如升楼、万盛楼、尚德楼、辉萼楼、庆 宜楼、永昌楼、永成楼、福兴楼、集源楼等组成。现存明代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峰盛楼、永源楼等13座,清代 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福裕楼、奎聚楼、阳临楼、中柱楼等33座。土楼造型主要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五凤 楼、半月形及其变异形式。此外还有以生土建造的天后宫、日新学堂、林氏宗祠、关帝庙等。奎聚楼、福裕楼、 如升楼、振成楼为该土楼群的代表,其中振成楼、福裕楼、奎聚楼于2001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范文5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范文5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范文5篇1.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范文篇一福建土楼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

土楼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它因为结构奇巧,功能齐全,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被誉为“东方古城堡”,“世界建筑奇葩”,“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福建土楼是大型民居建筑,遵循了“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理念,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选址或依山就势、或沿循溪流。

就地选取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建筑风格古朴粗犷,形式优美奇特,尺度适当,将源远流长的生土夯筑技术推向极致,是一种自然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特点,又极富美感的深土高层建筑类型。

福建土楼结构有多种类型,其中一种是内部有上、中、下三堂沿中心轴线纵深排列的三堂制,在这样的土楼内,一般下堂为出入口,放在最前边;中堂居于中心,是家族聚会、迎宾待客的地方;上堂居于最里边,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

除了结构上的独特外,土楼内部窗台、门廊、檐角也为中国民居建筑中的“奇葩”。

这些独一无二的山区民居建筑,功能齐全实用,与青山、绿水、田园风光相得益彰,组成了适宜的人居环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景观。

2.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范文篇二“诗礼乾坤寨,耕读同心圆。

鸡犬相闻里,余庆永延绵。

”这段话里的同心圆是什么呢?没错,就是永定土楼,它是福建土楼里代表性的一种。

它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市,在1995年时,在世界建筑展览会上引起了轰动,被誉为东方建筑的明珠。

福建土楼在世界众多民居建筑中,以其结构奇巧,鲜明的汉族特色在中国民居建筑艺术中独树一帜,展示了自公元10世纪至今永定客家经济、社会和民居建筑艺术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生土建筑艺术的创新和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其中,最为典型的土楼就是承启楼,“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说的就是它。

福建永定土楼介绍

福建永定土楼介绍

福建永定土楼介绍福建永定土楼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位于福建省南部的永定县,这片独特的土楼群是中国少见的土木结构建筑,以其独特的设计和宏伟的规模而闻名。

福建永定土楼是17世纪至20世纪初期的福建土楼建筑的典型代表,其主要分布在南靖、西坑、田螺坑、根雨坑等地。

荣膺世界文化遗产的南靖土楼群是福建土楼的代表,也是最具代表性和保存最完好的土楼群。

这些特殊的建筑结构由土石、木材和水泥等材料组成。

土楼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圆形、方形和椭圆形。

每座土楼通常有三至五层,外观宏伟壮观,内部布局紧凑合理。

每个楼层都是独立的住宅单元,环形楼梯连接各层楼,方便通行。

土楼能够在地震和台风等自然灾害中存活下来,这归功于其独特的结构。

土楼采用厚实的土墙,外墙多为三层厚度,内墙多达二十层厚度,能够有效地隔绝外界的温度和噪音。

此外,土楼还采用了双层木质窗户,可以调节室内外的通风和照明情况。

土楼内部装饰精美,融合了传统的木雕、石雕和泥塑技艺。

古老的壁画、石雕和木雕,以及精致的雕花木质窗户,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

一些土楼内还设有迷宫式的楼梯和秘密通道,为居民提供了安全和隐私。

除了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福建永定土楼还反映了多元的文化交流。

随着历史的发展,福建土楼逐渐融合了汉族、客家、侨乡和外来民族的特色,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土楼内部的壁画、装饰物和家具多样丰富,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福建永定土楼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

游客可以在土楼内部欣赏到传统的手工艺品,品尝当地特色美食,还可以参观附近的村庄,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和文化。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珍宝,福建永定土楼不仅代表了中国古老的建筑和工艺技术,还是跨文化交流的见证。

它的保存和传承,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也是对人类历史和文明的重要贡献。

通过保护和传承福建永定土楼,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过去,传承现在,为未来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之福建土楼
摘要:福建土楼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用夹墙板夯筑而成的两层以上的房屋,是中原汉民即客家先民沿黄河、长江、汀江等流域历经多次辗转迁徙后,将远古的生土建筑艺术发扬光大并推向极致的特殊产物。

福建土楼以历史悠久、造型独特、规模宏大、文化底蕴丰富而闻名于世,已成为客家文化亦即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浓缩、抽象符号。

客家土楼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民间夯土版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的成就,更是集中国民居建筑艺术精华之大成的宝贵实物。

本文主要介绍了土楼的建筑功能、造型特点及其旅游价值。

关键词: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土楼、建筑功能、布局、装饰工艺、旅游价值
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以永定客家土楼为主体的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福建土楼是一种集体聚居的生土夯筑的大型建筑,形式多样,且因地制宜,与周围山水和谐相处。

土楼成为世界遗产之一员,说明这一承载着灿烂历史的建筑形式进一步得到了世界的承认。

“从福建省南部的中等城市漳州往北朝龙岩出发,从闽南跨越到闽西的狭窄山道……在有水田的山谷中蜿蜒而流的河岸膨出的地方,恰似大地盛长的巨大的茸草一样,圆圆的土墙建筑物点点相连。

或似黑色的UFO自天而降一样,飘荡着好几个环形的瓦屋顶。

那真是好像拔地飞腾而上,又似从天空舞降而下来的不可思议的光景……”这是日本建筑学家茂木计一郎首次看到圆形土楼时的强烈感受。

这就是福建土楼,它有宫殿建筑的宏伟壮大,有封建府邸的雕梁画栋,有城堡的精密防卫,有久经历史的文化韵味。

但它又不是被贴上某个时代标签的帝王产物,不是现在只能被世人崇拜回味的历史,它只是生长在山间野里的民间住宅,至今还活灵活现的分布在大片的疆土上,被普通人使用。

一、土楼的建筑功能
那数以万计用生土夯筑而成的永定客家土楼,错落有致、蔚为壮观,与大自然融为了一体,令人惊叹、令人陶醉,它具有着如下功能:
(一)居住功能
土楼是对外相对封闭的内向型建筑,在建造之初加以考虑,经过勘察地貌,相土尝水,人们选择合适的地点作为建筑的基址,并开凿打井以解决内部用水问题。

在一些土楼的内部,布置有良好的排水系统,疏导生活用水和雨水排出,使建筑保持卫生的环境。

由于只在三、四层开窗,窗户不能成为光线的来源,而巨大的天井提供了采光,同时也保证了每户的通风需求。

另外土楼的墙可达1~2米,夏天室内凉爽,冬天阻挡寒风,内部环境较为温暖。

(二)防御功能
福建土楼多具完善的防御功能。

其外墙厚一至二米,一二层不开窗,阻止了敌人从外入侵,窗口外小内大便于了里面的人向外观察,也称为箭窗。

仅有的坚固大门一关,土楼便成坚不可摧的堡垒。

为防火攻,门上设有漏水漏沙装置,紧急时楼内居民还可从地下暗道逃出。

另外楼内具有固定的谷仓,可储存战时所需粮食,并在楼内饲养家畜,起到了一定的补给作用。

如今,土楼早已不再是堡垒,但那些完备而精致的防御设施,仍让人们拍案惊奇。

二、土楼布局
作为中原文化的一部分,风水在客家土楼的建造布局中也有相应的体现。

建筑大多靠山近水向阳,注重其周边的山势和河流流向,并且特别重视门的朝向。

如永定湖坑乡福裕楼,建筑面对河流,门开于一侧,并正对水流经过方向,寓意着财源滚滚。

同村的振成楼,平面布置为八卦形,两口水井代表阴阳两极,相距不远水位的额高低和水温却不同,不禁令人称奇。

从土楼建筑本身来看,福建土楼的布局绝大多数具备以下3个特点:
(1)中轴线鲜明,殿堂式围屋、五凤楼、府第式方楼、方形楼等尤为突出。

厅堂、主楼、大门都建在中轴线上,横屋和附属建筑分布在左右两侧,整体两边对称极为严格。

圆楼亦相同,大门、中心大厅、后厅都置于中轴线上。

(2)以厅堂为核心,楼楼有厅堂,且有主厅。

以厅堂为中心组织院落,以院落为中心进行群体组合。

即使是圆楼,主厅的位置亦十分突出。

(3)廊道贯通全楼,可谓四通八达。

但类似集庆楼这样的小单元式、各户自成一体、互不相通的土楼在永定乃至客家地区为数极个别。

三、装饰工艺精湛高超
永定土楼内部装饰华丽、精致、细腻。

这些装饰,一般都在土楼的公共部位或显眼的地方,显示主人的文化涵养与身份地位,美化土楼的环境,展现豪华的气派。

1、屏风
土楼内门窗屏风精湛的雕刻,大都见于中厅的屏门及镂窗上。

许多土楼的屏门木雕各具特色。

硬木制作的屏门上,有的浮雕,有的镂空,还镀金镶边。

雕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花鸟虫鱼,有山水楼台,更多的是人物活动,刀工流畅细腻,人物栩栩如生。

2、梁柱
不少土楼的门厅、中厅等处梁柱间装饰木雕,有卧狮、飞鹤、莲花、松苞等。

如振福楼内环中厅梁间的镂空莲花,工艺精致,各有变化。

有的雕饰还敷以浓墨重彩,显得更加鲜艳夺目。

3、石柱和柱础
石雕饰物大多在门、厅等处,雕工精致,所费不赀。

如振成楼、振福楼等许多土楼的大门、中厅等处的石柱高大雄伟,柱上镂刻对联,而在门柱前的“石鼓”(门枕石)、大厅的柱础上,一般都有浮雕,而且富有深刻的寓意。

4、泥塑、彩塑
高大的土楼大都有泥塑和彩塑。

有的土楼在楼门的上方用灰浆塑门牌,楼名用阳文(或阴文)塑于门牌内,周边还塑飞蝠、彩蝶及花草等衬托。

屋脊两端鸱吻高翘,垂脊下端卧兽匍匐。

檐牙高悬,瓦口溢翠,屋脊等处彩塑鲜艳,富丽堂皇。

大土楼中还随处可见用蓝、绿等色琉璃花格镶嵌的屏风、栏杆和漏窗等,与泥塑、彩塑一起,给凝重的土楼注入了活泼与光彩。

5、壁画、书法、墙饰及画屏
土楼中的壁画、书法等艺术,大大增强了土楼的文化氛围。

许多土楼除大门的对联外,楼中大厅等处的对联还用木刻或石刻,书法精湛,寓意深刻。

有的土楼还珍藏着画屏,这些画屏有的是贺大楼落成的,有的是贺楼主寿辰的,做工精细,色彩鲜艳,描绘风景人物生动,古朴美观。

此外,有的土楼个性化装饰也各具特色。

如古竹五实楼前土墙上的镇煞雕塑
——衔剑狮头,威风凛凛;振成楼内环二层的铸铁雕花栏杆,典雅高贵;振福楼外大门的铁制拼花门扇,美观实用;福裕楼内的绿色釉面琉璃花格屏风,文雅大方;永豪楼、永康楼的天井用规格的石板拼成图案,粗犷豪放而不乏优雅;还有许多大楼的门厅、天井、门坪等处,全用小鹅卵石砌成图案,或圆或方,极具观赏价值。

四、土楼的旅游价值
土楼被称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其精湛的生土建筑和夯土建筑堪称世界一流,被誉为建筑艺术的“世界奇葩”。

除此之外,其完整的村落布局,完好的山水生态以及土楼人家的生活形态,都是很好的和谐生活的最佳标本。

土楼楹联、土楼风水以及各种仍活跃的民俗风情及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不可多得的财富,更是绝佳的旅游资源。

如果以具有一定旅游开发价值的土楼村落占地面积来估算,土楼总面积是丽江古城的近百倍,理论上讲,土楼的年游客容量可以达到数千万人次。

另外加上田园气息浓厚、森林覆盖率高、儒家文化作为其核心文化都是吸引各方游客的重要因素。

福建土楼及其聚落选址建造都是与自然山川灵气完美结合的典范。

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神话般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是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

福建土楼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作为客家文化的象征,为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变迁提供了特殊的见证,它是一种活着的文化,更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
参考文献:
【1】张昉土楼建筑与文化,中外建筑,2006(06)
【2】詹石窗.土楼的文化底蕴与价值田.东南学术,2001(04).
【3】谭抗生福建客家土楼的建筑空间研究,硕士论文集,2008
【4】谢重光土楼之根与土楼文化的精髓,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9(06)
【5】吴兴帜客家土楼的结构功能与文化隐喻,百色学院学报,2009 (04)
【6】林镜贤土楼与土楼文化的几点浅见,客家研究专辑,2002(01)
【7】黄汉民倾听"福建土楼"的呼唤,建筑创作,2006 (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