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场综合防疫预案

合集下载

加强养鸡场卫生防疫,全力打好疫情阻击战

加强养鸡场卫生防疫,全力打好疫情阻击战

加强养鸡场卫生防疫,全力打好疫情阻击战养鸡场卫生防疫一直是养鸡行业的重中之重,尤其在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下,加强养鸡场卫生防疫工作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全力打好疫情阻击战,保障养鸡场的生产安全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全体饲养员的积极配合。

本文将从养鸡场卫生管理、生产环节控制、人员防护三个方面提出加强养鸡场卫生防疫的措施和建议。

一、养鸡场卫生管理1.建立健全的卫生管理制度。

养鸡场要建立健全的卫生管理制度,包括日常卫生清洁、消毒处理、病死鸡处理等方面的规范和操作流程,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卫生管理制度的执行落实。

2.加强饲料和水源的卫生管理。

饲料和水源是养鸡场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必须保持其卫生安全。

要定期清理和消毒饲料存储设施,保障饲料品质;定期清洗和消毒饮水设备,保证饮水卫生。

3.严格控制养鸡场环境卫生。

要保持养鸡场环境卫生整洁,消除污染源,防止各类害虫和病原体的传播和滋生,为鸡只提供安全的生产环境。

二、生产环节控制1.严格控制鸡苗来源。

选择正规的鸡苗生产基地购买鸡苗,确保鸡苗的健康和质量,杜绝带病鸡苗的进入,减少疫病传播的风险。

2.加强饲养管理。

要科学合理安排饲养密度,确保鸡只养殖环境舒适,增强鸡只的免疫力;规范饲养操作,做好饲料的配制和投喂,保证饲料的品质和卫生;定期进行饲料、垫料和饮水设施的清理和消毒,保障饲养环境的卫生。

3.加强疫病监测和防控。

定期进行疫病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立即采取措施防止疫病扩散,遏制疫情蔓延。

三、人员防护1.加强员工的健康教育和培训。

要加强员工的健康教育,提高员工的卫生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2.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

要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做好个人防护,避免疫病的人传人传播。

3.加强员工的健康监测。

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监测,一旦发现有不适症状的员工要及时进行隔离和治疗,确保员工的健康。

以上就是加强养鸡场卫生防疫的一些措施和建议,希望能引起养鸡行业的重视和广泛关注,共同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养鸡的防疫流程

养鸡的防疫流程

养鸡的防疫流程养鸡的防疫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防疫制度:制定消毒、免疫、兽药使用、检疫申报、疫情报告、无害化处理、防疫监测等防疫制度,并严格执行。

2. 鸡舍消毒:在进入鸡舍前,应对饮水器、棚舍、食槽等进行消毒。

每天清洁鸡舍,每周用消毒液(粉)做一次消毒。

如果发现疫情,立刻隔离、治疗,并对可能感染的鸡群做预防性投药。

门口应设置车辆消毒池和人员消毒通道,并配备消毒设备。

3. 免疫预防:对鸡群进行疫苗接种是防疫的重要环节。

疫苗的选择要正规厂家、适合本区域情况、在质保期内。

重点预防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等。

免疫方式包括饮水免疫、注射免疫等,具体方法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在接种疫苗时,应注意避免疫苗反应,及时处理。

4. 药物预防:除了疫苗接种外,还需要使用一些药物来预防疾病。

比如可以采用大蒜(素)、中草药等掺入饮用水或拌入饲料,以增加鸡群整体抗病能力。

但要在售卖前20天停止继续用药,以此保证鸡肉品味不减。

5. 饲养管理:保持鸡舍的清洁卫生和适宜的环境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

要定期清理鸡舍,保持干燥,控制饲养密度,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合理饲喂,保证饲料的质量和充足供应。

还要注意鸡群的精神状态和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异常。

6. 疫情监测与报告:养鸡场应定期对鸡群进行疫情监测,发现疫情及时报告。

一旦发现疑似疫情,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同时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7. 无害化处理:对于病死鸡和疑似染疫的鸡只,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深埋或焚烧等处理措施,避免病毒传播。

以上是养鸡的防疫流程,养殖户要按照流程严格执行才能确保养鸡的安全和效益。

肉鸡场疫病防治六措施

肉鸡场疫病防治六措施

定期抽样检测
定期对鸡群进行抽样检测,了解 鸡群的免疫水平,及时发现免疫 不足的鸡只。
及时补种疫苗
根据检测结果,对免疫不足的鸡 只及时补种疫苗,确保鸡群整体 免疫水平达标。
03
加强饲养管理
保证饲料质量
选用安全、无霉变的 饲料原料,避免使用 过期、霉变的饲料。
针对不同生长阶段的 鸡群,合理调整饲料 配方,以满足其营养 需求。
根据鸡场疫病情况制定免疫程序
了解鸡场疫病流行情况
定期监测鸡场周边地区的疫病流行情况,以及时掌握疫病的流行 趋势和变化。
确定免疫接种计划
根据鸡场疫病情况和周边地区的疫病流行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接 种计划,包括疫苗种类、接种时间、接种剂量等。
及时调整免疫程序
随着疫病流行情况和鸡场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免疫程序,以 达到最佳的免疫效果。
定期消毒鸡舍
定期对鸡舍内外进行消毒,包括食槽 、饮水器、空气等。
根据鸡场疫病流行情况,选择合适的 消毒剂和消毒频率,确保有效杀灭病 原微生物。
保持良好的通风
合理设计鸡舍的通风口和通风设备,确保鸡舍内空气流通。
根据季节和天气情况,合理调节通风量,保持鸡舍内适宜的 湿度和温度。
02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发现病鸡及时处理
隔离治疗病鸡
当发现有病鸡出现时,应立即将其隔离,以防止疾病在鸡群中传播。
对病鸡进行治疗,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尽快控制病情。
对死鸡进行无害化处理
对病死鸡进行深埋、焚烧等无害化处理,以防止疾病传播。
切勿将病死鸡乱扔或出售,以免造成更大的危害。
及时上报疫情并配合相关部门工作
控制疫情。
确保疫苗质量及储存运输安全
1 2

鸡场生物安全与卫生防疫措施

鸡场生物安全与卫生防疫措施

鸡场生物安全与卫生防疫措施1.生物安全(目的是预防病原微生物侵入鸡舍):(1)防止人员传播疾病○1鸡场所有入口都应加锁并设有“不准入内”与“防疫重地”字样。

○2所有进出场区人员必须遵守消毒规程。

○3进出车辆要进行详细记录。

○4进出每栋鸡舍时,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消毒双手和工作鞋,禁止串舍。

(2)防止动物传播疾病○1实行全进全出制。

○2鸡舍的空舍时间最短为2周。

○3整理收集场区所有设备、建筑材料和垃圾,以减少啮齿类、野生动物隐匿。

○4鸡舍间的距离至少为10米,杜绝野鸟入舍。

○5实施有效的控制鼠类措施和灭蚊、蝇措施。

2.卫生防疫(1)生产管理区、生产区,每栋舍入口处设消毒池(盆),消毒池宽与门同宽,长至少是车轮的一周半。

(2)生活区、生产管理区、生产区应分别配备消毒设施(高压喷雾器等),备火焰喷灯。

(3)每栋舍设备、物品固定使用,鸡只一旦出场不得返回。

(4)禁止生产区内解剖鸡,剖后和病死鸡焚烧处理,按照GB/T16569和GB16548-1996进行,鸡只及其产品出场出具检疫证明和健康卡、消毒证明。

(5)禁用强毒疫苗,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附免疫程序)。

(6)粪便、污水、污物无害化处理,环境卫生质量达到NY/T7388-1999规定的标准。

(7)及时灭蚊、蝇,防飞鸟入舍,加强带鸡消毒。

(8)场区绿化率(草坪)达到30%以上。

(9)场区内分净道、污道,互不交叉,净道用于进雏运送饲料、用具、用品,污道用于运送粪便、废弃物、死淘鸡。

3.疫病控制与扑灭生产过程中出现疑似病情,驻场兽医都须通知当地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和当地检验检疫部门,并接受官方监督。

总的原则是:○1一类传染病、新病:报告疫情—-封锁—-扑杀—-无害化处理—-消毒—-经一个消毒潜伏期—-解除封锁。

○2其他传染病:报告疫情—-封锁—-免疫—-治疗—-消毒—-无害化处理—-经一个潜伏期—-解除封锁。

具体程序如下:(1)对疑似疫情,要及时上报,采取措施:○1立即采集所有必要的样品并送至畜牧部门和检疫部门认可的实验室中进行诊断。

鸡场生物安全防控措施

鸡场生物安全防控措施

鸡场生物安全防控措施鸡场生物安全防控是保障鸡场生产安全和鸡群健康的重要措施。

有效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可以防止疾病传播、减少经济损失,并确保鸡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从鸡场生物安全管理、病害监测与预防、动物检疫、环境卫生和人员管理等方面探讨鸡场生物安全防控措施。

一、鸡场生物安全管理1.制定并执行严格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入场消毒、隔离措施、人员防护等。

2.加强鸡场的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如围墙、门禁系统、监控设备等,防止外界病原体的侵入。

3.建立健全的鸡群追溯体系,及时记录鸡群的疫苗接种情况、饲养管理等信息,以便追溯疫情来源和病原体传播路径。

二、病害监测与预防1.定期进行鸡群健康监测,包括体温、粪便检测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加强对鸡场周边环境的病原体监测,如采集周边水源、土壤等样品进行检测,及时发现潜在的病原体来源。

3.定期组织鸡场员工进行疫病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防疫意识和操作技能。

三、动物检疫1.严格执行动物检疫制度,对进入鸡场的动物进行检疫,确保没有携带病原体。

2.建立健全的动物疫病监测体系,定期进行动物疫病检测,及时发现疫情,采取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四、环境卫生1.定期进行鸡舍和设备的清洁消毒,杀灭潜在的病原体。

2.严禁饲养环境中的污染物,如饲料霉变、温度过高等,以防止病原体滋生和传播。

3.合理安排鸡群的密度,确保鸡舍通风良好,减少病原体传播的机会。

五、人员管理1.鸡场员工要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确保员工健康无传染病。

2.员工应定期进行疫苗接种,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减少病原体传播风险。

3.建立健全的员工管理制度,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监督,确保员工严格遵守生物安全防控措施。

鸡场生物安全防控措施是确保鸡场生产安全和鸡群健康的重要手段。

通过严格执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病害监测与预防、做好动物检疫、保持环境卫生和加强人员管理,可以有效减少疾病传播风险,保障鸡场生产的稳定和安全。

鸡场生物安全防控措施的落实需要鸡场管理者和员工共同努力,确保措施的有效执行,从而提高鸡场生物安全的水平。

畜禽疫情防控的应急预案

畜禽疫情防控的应急预案

畜禽疫情防控的应急预案
一、成立疫情防控领导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组办公室设在铁清兽医站,由任办公室主任,工作人员有:协办单位有:水清工商所、铁清防保所、铁清派出所
二、疫点、疫区划定:
一旦发生疫情、由动检站人员立即在第一时间内赶到现场,经观察分析疫情情况,立即上报当地政府和县兽医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并由县兽医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划定疫点、疫区。

三、采取紧急捕杀措施
由镇政府立即组织人员在疫区内进行全面捕杀已染疫情的畜禽,不留任何死角,不放过任何一只畜禽,宰杀过后进行全面消毒,销毁深埋,作无害化处理。

四、禁止畜禽流通
凡是在疫点,疫区内饲养的畜禽,严禁转运,销售点由工商行政部门在集贸进行巡查,一经查出,给予严防处罚。

五、强制检疫措施
在集贸市场进行检查的畜禽,及其产品必须严格实行检疫检验制,经检验合格,出具检疫合格证明方可销售,对进行检验的动物及其产品必须实行报检制度和消毒制度,对运
载的动物用产品经检疫不合格的,实行强制销毁。

六、密切做好预防、消毒、接种工作
在发生疫情的疫点,疫区内以及过往的人和车辆实行强制消毒,对周边未染疫的畜疫实行紧急接种,若凝似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由防保所人员进行紧急接种。

养鸡场防疫规章制度

养鸡场防疫规章制度

养鸡场防疫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养鸡场的疫病防控工作,保障鸡类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根据养鸡场的实际情况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养鸡场的管理和操作,是养鸡场的基本管理制度,具有强制性的执行力。

第三条养鸡场应当加强疫病监测和防控工作,确保鸡只的健康和安全,遏制疫病的传播扩散,保障养鸡场的正常生产经营。

第四条养鸡场应当建立健全疫病防控体系,配备必要的设备和药品,指定专人负责疫病监测和防控工作,确保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

第五条本规章制度的解释权归养鸡场所有,经过与员工协商一致后方可进行修改和调整。

第二章疫病监测第六条养鸡场应当每天定时进行鸡只的疫病监测,包括检查鸡只是否有异常的行为和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相应处理。

第七条养鸡场应当定期对鸡只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做好预防措施,降低疫病的发生率。

第八条养鸡场应当建立兽医保健档案,记录每只鸡的疫苗接种情况、健康状况和用药情况,随时掌握鸡只的健康情况。

第九条养鸡场应当定期组织员工进行疫病防控知识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疫病预防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十条养鸡场应当及时报告发生的疫病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隔离治疗,并向有关部门报告情况。

第三章疫病防控第十一条养鸡场应当建立健全的消毒制度,定期对养殖环境和设备进行消毒,减少疫病传播的风险。

第十二条养鸡场应当做好饲料和饮水的卫生管理,定期清洁消毒饲料槽和水槽,防止细菌和病毒污染。

第十三条养鸡场应当定期清理鸡舍内的粪便和废料,做好垃圾分类处理,减少疫病传播的途径。

第十四条养鸡场应当加强环境监测和防控,保持鸡舍内的空气清新,温度适宜,湿度适中,减少疫病的传播。

第十五条养鸡场应当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应急响应机制,一旦发生疫情,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疫情蔓延。

第四章责任追究第十六条对于违反本规章制度的行为,养鸡场应当及时进行处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者纪律处分,严重者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养鸡场防疫管理制度(共5篇)

养鸡场防疫管理制度(共5篇)

养鸡场防疫管理制度(共5篇)第一篇:养鸡场防疫管理制度养鸡场防疫管理制度为了加强太湖鸡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特指定本制度并严格执行。

一、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动物防疫法及有关畜禽防疫卫生条例。

二、阻断病源的传入和传播1、鸡场出入口,设消毒池,池内保持有效消毒液(使用:2%烧碱)。

保证进出人员及车辆消毒工作。

2、外来人员未经负责人或兽医部门同意不得进入生产区。

3、任何其它禽及其禽产品不得带入生产区。

4、饲养员每天要保持环境清洁卫生,不得在不同鸡群间串门。

5、生产区一周消毒一次,工作区和周围环境两周彻底消毒一次。

6、任何外来人员在得到批准后方可进入生产区,进入前必须更衣、消毒,紫外线下照射10分钟,穿全封闭一次行工作服在技术员的陪同下进入。

7、场内兽医人员不得对外诊疗鸡只及其他动物的疾病。

8、生产人员不得随意离开生产区,在生产区穿工作服和胶靴,工作服应保持清洁,定期消毒。

三、严格淘汰1、饲养员每天观察鸡群,每天早晨放牧后到鸡舍角落及其它偏僻处查看有无离群独居、精神不好的鸡,发现后立即淘汰。

2、经技术员同意后饲养员方可对淘汰鸡进行无害处理,即离饲养基地3公里以外定点深埋。

四、传染病应激措施1、当鸡群发生疑似传染病时,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同时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报告并尽快加以确诊。

2、当场内或附近出现烈性传染病或疑似烈性传染病病例时,立即采取隔离封锁,并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报告。

3、如场内发生传染病后,如实填报疾病报表,该次传染终结后,提出专题总结报告留档并报上级主管部门。

4、决不调出或出售传染病患鸡和隔离封锁解除之前的健康鸡。

第二篇:养鸡场防疫管理制度养鸡场防疫管理制度为了加强鸡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特指定本制度并严格执行。

一、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动物防疫法及有关畜禽防疫卫生条例。

二、阻断病源的传入和传播1、鸡场出入口,设消毒池,池内保持有效消毒液(使用:2%烧碱)。

保证进出人员及车辆消毒工作。

2、外来人员未经负责人或兽医部门同意不得进入生产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鸡场综合防疫预案
鸡场一定要实施综合防疫,目的在于防患于会然,保持鸡场的安全,减少疫情的发生和危害。

综合防疫的“八字方针”即:养、检、隔、封、消、免、处、治。

其中没有哪一项措施是万能的,只有多管齐下,才能达到防制传染病的目的。

一、鸡场的选址、布局和设计是现代化养鸡卫生防疫的首要条件。

1、理想的鸡场,要建在地势高燥,排水方便充足,水质良好,又远离城镇和其他畜牧场的僻静处。

2、据生产规模、饲养规模及生产管理要求,兼顾场区的地形,主导风向及交通等外界条件,把整个建筑区按其功能分为:种鸡舍、雏鸡舍、育成鸡舍、商品蛋鸡舍、兽医化验室、病死鸡焚化场及粪场。

场内分为净道和粪道,并且互不交叉,各自形成环形道。

3、各鸡舍间根据饲养规模及鸡群日龄不同,其隔离间距也不同。

蛋鸡舍间距30-50米,雏鸡与成鸡舍相距100米,而蛋鸡舍与孵化室相距200米,各鸡舍间种植高低相错的绿化带,一是防尘,二是过滤空气,保持环境内的空气新鲜。

二、加强饲养管理,注意全价营养是防疫工作的基础。

1、良好的饲养管理和全价营养是鸡群健康无病的必要条件,否则即使进行消毒和免疫都免不了疾病的发生。

2、合理的密度是非常重要的。

如饲养密度过高,有百害无一利,鸡群会发育不一致,大的大小的小,抵抗力就会降低,一旦有病,传播就会迅速,并且非常难以控制。

3、通风不良,是饲养中最大的危害,只要有少量的细菌或病毒,那么就可能全部被鸡吸入,加上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氨气、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这样会使鸡无一幸免,因此,要时刻注意通风。

4、鸡场要全进全出制。

在鸡场如果饲养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鸡群,会给防疫工作带来很大的复杂性,因为不同鸡群之间的交叉感染难以控制,会造成防疫费用的加大和人力的浪费。

5、温度因素也非常重要,不能忽高忽低,尤其对雏鸡更是关键,否则会影响其生产能力。

6、全价营养。

不仅可以防止一系列的营养缺乏症,更重要的是可以使鸡发育完全,具备良好的体质和抵抗力。

抗体是由免疫球蛋白构成,而球蛋白又必须由足够的蛋白质做原料来合成,在维生素和酶的作用下,才会产生抗体。

因此,全价营养饲料对防病抗病是非常重要的。

三、严格卫生防疫规章制度是防疫工作的有力保证。

1、将防疫工作的指导思想,从以控制为目的转变为以净化为目的。

防疫的目的不仅满足于鸡群发病率的降低,而是把基本点放在鸡群不带毒或少带毒。

2、将防疫工作重点转变为“以禽为主”为“禽与环境并重”,不仅注意好鸡群疾病的控制和净化,还应当同时注意对环境的控制和净化。

3、不依赖疫苗和药物,将预防接种和投药作为综合防疫措施的一部分。

4、把好四个关口,即入场关、入生产区关、入鸡舍关、入口(采食、饮水、呼吸)关、实现有效隔离,建立真正的封闭式管理。

5、特殊时期防疫重大疫病,实行雏鸡封闭饲养21~49天。

舍内人员负责饲喂、每日的消毒、按程序的免疫接种、断喙、出粪等。

封闭结束,基本保证鸡群没有发病和死亡,育雏成活率99%以上。

6、搞好防疫,严字很重要。

有了好的防疫制度,还要严格管理,才能付诸实施,防疫才能奏效。

决不能搞外紧里松,上紧下松。

要全员行动起来,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建议每2周开会,并上榜公布各个鸡舍消毒检查结果,与工资奖金挂钩)。

四、执行科学合理的免疫接种计划和免疫程序是搞好防疫的重要环节,也是控制鸡场疫病流行的重要措施。

1、任何疫苗在接种前,鸡场必须对疫苗的种类、批号、厂号、外观质量、有效时间及免疫头份作好完整的记录,在接种过程中,疫苗的稀释比例、剂量、接种方法等项要按规定进行,不得随意更改。

2、免疫程序的确立。

由于疫苗种类和接种鸡生产用途和饲养期不同,根据本场疫病的流行情况、饲养管理条件、疫苗毒株特点、鸡群的母源抗体等,来制定出合乎本场的免疫程序。

3、免疫时机的确定,由鸡只的母源抗体的水平来决定首免的时间。

根据母源抗体的临界值接种疫苗,这时的免疫效果最好,抗体的滴度最高,均匀度也最整齐。

4、免疫途径。

包括滴鼻、点眼、饮水法,气雾、大雾滴免疫法,翅下刺种,皮下注射,肌肉注射等免疫方法。

主要是根据鸡群的日龄,疫苗的种类,毒株的强弱以及鸡体内的繁殖的部位等因素决定。

如马立克苗1日龄颈部皮下注射,新城疫和传支疫苗可以通过滴鼻和点眼来实现,因为它们在呼吸道粘膜内可以产生局部免疫力,保护性比较好,而鸡痘只能在翅下三角区做刺种。

5、免疫效果分析。

作疫苗接种时要保质保量,以确保免疫效果。

因此在预防接种前,还应定期地对使用的疫苗进行检测,根据疫苗
的效价变化,相应地调整疫苗的用量。

保证每次免疫每只鸡都有足够的有效疫苗量。

免疫效果的评价,通常是根据抗体监测的结果以及对免疫鸡的免疫部位观察实现的。

6、免疫失败后采取的措施。

一旦免疫发生失败,首先要分析失败的原因,是因为疫苗本身的质量问题还是由于免疫鸡群的疾病造成的。

因为人为的原因,查清原因后,再作相应的处理,或者采取加强免疫、采取紧急预防接种,或者选择淘汰。

五、卫生消毒是综合性防疫措施中最重要的一环
消毒是在杀死环境中病原体的唯一手段,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一项重要措施。

1、消毒的目的是减少传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消除传染的危险性。

因而消毒不能流于形式,一是要认真;二要彻底;三是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2、鸡场大门口、生产区进出口、料车进出口,粪车进出口,要派专人在此道路关卡从事管理工作,并要有登记记录,非工作人员严禁入内,并谢绝参观。

3、环境消毒
(1)进鸡前,鸡舍要经过五步消毒,即机械清扫、高压冲洗、火焰烧灼、消毒液喷雾、甲醛熏蒸消毒。

有条件的地面要喷洒2%火碱液。

(2)鸡舍周围1.5-2.5米范围内生石灰消毒。

(3)鸡场场区道路、建筑物要定期消毒。

(4)生产区禁止饲养其它禽类,不允许食用和带入非本厂生产的禽肉和禽肉制品。

4、人员消毒
(1)饲养员在进入生产区时要先换衣,洗手,脚踏消毒池,并用紫外线照射消毒1~2分钟。

(2)饲养人员,固定岗位,不得随意乱窜。

(3)发生疫情时,鸡舍饲养员要隔离,按规定时期,才能解除封锁。

(4)、本厂生产区人员因事外出的,回场后必须隔离二天,隔离期间不准与生产区人员接触,并严格按照程序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区。

(5)非本厂生产人员一律不得进入生产区,必须进入的,经厂区领导批准,严格按照消毒防疫程序消毒后方可进入。

本场非生产人员不准擅自进入生产区,必须进入的经生产区领导批准,并按照有关手续,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入。

5、用具及车辆消毒
(1)饮水器和料槽,每周清洗一次,先用消毒液洗,然后再用清水冲洗。

炎热季节,每周二次,然后再用高锰酸钾水消毒。

(2)医疗器械冲洗后,再煮沸消毒。

(3)本场车辆外出回场时,必须按
照防疫程序进行消毒,生产区车辆、工具、用具未经批准不得带出生产区。

(4)非本厂人员和车辆禁止进入厂区,必须进入的经主管领导审批,由门卫登记,并按程序消毒。

6、带鸡消毒。

采用大雾喷头,喷洒鸡舍各部分及设备,重点喷雾空间。

喷洒鸡群时,喷头离鸡头上方15至20厘米左右,每周2-3次。

发病时,每天一次。

且注意不同消毒液的交替使用,避免产生交叉耐药性。

7、饲料的消毒,饲料的加工,储存,运输饲喂过程中,如何避免病原污染也是搞好综合防疫措施的重要环节之一。

饲料卫生不可忽视。

一是饲料要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不能发生霉变;二是经常检查原料质量,发现霉料不许进入配料车间;三是成品料存放时间要短,最好是现加工现饲喂,其中把饲料通过热蒸,加热80摄氏度后制成的颗粒料喂雏鸡,消毒效果最好,采食量也大。

六、预防用药
1、雏鸡头三天饮5%多维葡萄糖水和防治白痢的药物(庆大霉素、喹诺酮类如恩诺等)。

2、断喙在10日龄,红、罗红、泰乐、强力霉素等连饮三天,同时VK饮水,预防感染和出血。

3、开产前后加复方禽菌灵中药制剂,预防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混合感染。

4、益生素在开产后,基本一直添加。

七、鸡群疾病的监测是防疫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1、血清学监测,通过血清学检查对鸡新城疫、法氏囊病、传支、传喉等作定期监测,并作记录,一旦有疫病发生,及时处理。

马立克、白血病的检测,青年鸡测一次,开产后一个月检测一次,预测该批鸡的生产性能。

2、细菌学检验,包括水质检验、饲料检验、原料检验、雏鸡的检验以及粪便的检验,通过上述检验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种细菌感染情况,结合临床特征,药敏试验,制定措施,消除隐患,把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

3、鸡舍消毒效果的检测,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检测,可以考察消毒工作人员的情况,是防病的关键。

八、监督处理病弱死鸡
监督处理病弱死鸡是提高生产性能减少损失,保证鸡群健康无病的必要措施,对整个饲养周期内,发育不良的鸡、低产鸡,要不断地筛选剔除,对有不良症状的鸡要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大的疫情发生。

实践证明鸡场的存亡,经济效益的高低,除品种,科学的饲养管理工作外,更决定于鸡群的健康,最终决定于科学的综合性防疫措施。

因此,综合性防疫措施是养鸡场存亡和经济效益的保证。

也充分证实了“成功与否在防疫,效益高低在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