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栓拧紧实验
高强度螺栓的初拧和终拧时间

高强度螺栓的初拧和终拧时间高强度螺栓的初拧和终拧时间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螺栓是一种常见的机械连接件,广泛应用于工程结构中。
在一些重要的工程中,需要使用高强度螺栓来满足结构强度的要求。
高强度螺栓的安装过程中,初拧和终拧是关键步骤,正确的初拧和终拧时间可以保证螺栓连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研究高强度螺栓的初拧和终拧时间,探究其对螺栓连接性能的影响,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可靠的参考。
第二章高强度螺栓的初拧和终拧时间及其影响因素2.1 高强度螺栓的初拧时间高强度螺栓的初拧时间是指达到指定初始预紧力所需的时间。
初拧时间的长短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螺栓直径、初始预紧力大小、润滑剂类型和使用的工具等。
2.2 高强度螺栓的终拧时间高强度螺栓的终拧时间是指在达到指定初始预紧力后,继续拧紧直至达到设计规定的拧紧力矩所需的时间。
终拧时间的长短也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螺栓直径、润滑剂类型和使用的工具等。
2.3 影响因素分析高强度螺栓的初拧和终拧时间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
首先是螺栓直径,螺栓直径越大,所需的拧紧时间也越长。
其次是初始预紧力的大小,初始预紧力越大,所需的拧紧时间也越长。
最后是润滑剂的类型和使用的工具,不同类型的润滑剂和工具对拧紧时间也会有影响。
第三章高强度螺栓初拧和终拧时间的实验研究3.1 实验设计本文设计了一系列的实验,用于研究高强度螺栓的初拧和终拧时间。
实验包括螺栓直径、初始预紧力、润滑剂类型和使用的工具等因素的变化对初拧和终拧时间的影响。
3.2 实验方法实验采用了标准的拧紧设备和测试仪器,通过测力传感器和扭矩传感器记录拧紧过程中的拧紧力和拧紧力矩。
实验根据设计方案,逐步改变各个因素,并记录对应的初拧和终拧时间。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螺栓直径和初始预紧力对初拧和终拧时间有较大影响。
螺栓直径越大、初始预紧力越大,所需的拧紧时间也越长。
润滑剂类型和使用的工具对初拧和终拧时间的影响相对较小。
螺栓实验报告内容及参考格式

螺栓实验报告内容及参考格式螺栓联接的静态特性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现代各类机械中,广泛应用螺栓进行联接,如何计算和测量螺栓受力情况及静态特性参数,是工程技术人员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实验通过对螺栓的受力进行测试和分析,要求达到以下目的。
1.解螺栓联接在拧紧过程中各部分的受力情况。
2.计算螺栓相对刚度,并绘制螺栓联接的受力变形图。
3.验证受轴向工作载荷时,预紧螺栓联接的变形规律,及对螺栓总拉力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及仪器1.联接实验台的结构与工作原理:a .联接部分包括M16空心螺栓、大螺母、垫片组组成。
空心螺栓贴有测拉力和扭矩的两组应变片,分别测量螺栓在拧紧时,所受预紧拉力和扭矩。
空心螺栓的内孔中装有双头螺栓,拧紧或松开其上的小螺母,即可改变空心螺栓的实际受载截面积,以达到改变联接件刚度的目的。
垫片组由刚性和弹性两种垫片组成,刚性垫片为割分式。
b .被联接件部分由上板、下板、和八角环组成,八角环上贴有应变片组,测量被联接件受力的大小,中部有锥形孔,插入或拔出锥塞即可改变八角环的受力,以改变被联接件系统的刚度。
c .加载部分由蜗杆、蜗轮、挺杆和弹簧组成,挺杆上贴有应变片,用以测量所加工作载荷的大小,蜗杆一端与电机相联,另一端装有手轮,启动电机或转动手轮使挺杆上升或下降,以达到加载、卸载(改变工作载荷)的目的。
2、电阻应变仪的工作原理及各测点应变片的组桥方式:实验台各被测点的应变量用电阻应变仪测量,通过去时标定或计算即可换算出各部分大小。
静态应变仪采用了包含测量桥与读数桥的双桥结构。
两组电桥通常都保持平衡状态,测量应变片组与仪器中两标准电阻组成测量桥(半桥测量法)如图2中的A 、B 、C 。
当电阻应变片由于被测件受力变形,其长度发生变化Δl 时,其阻值相应地变化ΔR ,并且ΔR/R正比于Δl/l,ΔR 使测量桥失去平衡,应变仪毫安表指针即发生偏转。
调节读数桥使之产生与测量桥相应的不平衡,从而会使毫安表回到零点,即可从读数桥的调节量大小测知被测件的应变量。
螺栓连接

实验一螺栓连接实验Ⅰ、单个螺栓连接实验一、实验目的现代各类机械中,广泛应用螺栓进行联接,如何计算和测量螺栓受力情况及静、动态特性参数,是工程技术人员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实验通过对螺栓的受力进行测试和分析,要求达到下述目的。
1、了解螺栓联接在拧紧过程中各部分的受力情况。
2、计算螺栓相对刚度,并绘制螺栓联接的受力变形图。
3、验证受轴向工作载荷时,预紧螺栓联接的变形规律,及对螺栓总拉力的影响。
4、通过螺栓的动载实验,改变螺栓联接的相对刚度,观察螺栓动应力幅值的变化,以验证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各项措施。
二、实验项目LZS螺栓联接综合实验台可进行下列实验项目:1、(空心)螺栓联接静、动态实验。
(空心螺栓+ 刚性垫片+ 无锥塞)2、改变螺栓刚度的联接静、动态实验。
(空心螺栓、实心螺栓)3 、改变垫片刚度的静、动态实验。
(刚性垫片、弹性垫片)4、改变被连接件刚度的静、动态实验。
(有锥塞、无锥塞)三、实验设备及仪器该实验需LZS螺栓联接综合实验台一台,CQYDJ一4静动态测量仪一台,计算机及专用软件等实验设备及仪器。
1、螺栓联接实验台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如图1-1所示。
(1)螺栓部分包括M16空心螺栓、大螺母、组合垫片和M8小螺杆组成。
空心螺栓贴有测拉力和扭矩的两组应变片,分别测量螺栓在拧紧时,所受预紧拉力和扭矩。
空心螺栓的内孔中装有M8小螺杆,拧紧或松开其上的手柄杆,即可改变空心螺栓的实际受载面积,以达到改变联接件刚度的目的。
组合垫片设汁成刚性和弹性两用的结构,用以改变被联接件系统的刚度。
(2)被联接件部分由上板、下板和八角环、锥塞组成,八角环上贴有应变片,测量被连接件受力的大小,中部有锥形孔,插入或拨出锥塞即可改变八角环的受力,以改变被连接件系统的刚度(3)加载部分由蜗杆、蜗轮、挺杆和弹簧组成,挺杆上贴有应变片,用以测最所加工作载荷的人小,蜗杆一端与电机相联,另一端装有手轮,启动电机或转动手轮使挺杆上升或下降,以达到加载、卸载(改变工作载荷)的目的。
螺栓拧紧方法及预紧力控制

化 工 设 备 与 管 道第42卷螺栓拧紧方法及预紧力控制初泰安(扬子石油化工公司芳烃厂,南京 210048)[摘要] 石化、炼油企业装置上的静密封结构以螺栓法兰垫片连接系统为主,检修期间螺栓拧紧方法的选择和预紧力的正确控制对保证装置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介绍了实际生产中常用的扭矩法、螺母转角法和液压拉伸法的基本原理,并给出了各种预紧力的控制方法及其所能达到的精度,对安装和维修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螺栓; 预紧力; 拧紧; 法兰连接 螺栓法兰连接在化工装置中广为应用。
为了保证法兰连接系统紧密不漏、安全可靠地长周期运行,垫片表面必须有足够的密封比压,特别在高温工况下垫片会产生老化、蠕变松弛,法兰和螺栓产生热变形,高温连接系统的密封比常温困难得多,此时螺栓预紧力的施加与控制就显得十分重要,过大或过小的预紧力都会对密封产生不利影响。
螺栓预紧力过大,密封垫片会被压死而失去弹性,甚至会将螺栓拧断;过小的螺栓预紧力又使受压后垫片表面的残余压紧应力达不到工作密封比压,从而导致连接系统泄漏。
因此如何控制螺栓预紧力是生产实际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1 螺栓拧紧方法1.1扭矩拧紧法扭矩拧紧法[1、2]是最常用的螺栓拧紧方法,通过扭矩扳手显示的扭矩值来控制被连接件的预紧力,操作简单、直观。
拧紧螺栓时的拧紧力矩:M=K t Q0d×10-3N m式中:Q0———预紧力,N;K t———计算系数;d———螺栓的公称直径,m m。
Q0=MK t d×10-3N(1)系数K t与螺纹表面及法兰的光洁度、润滑状况、拧紧速度、所用拧紧工具、以及反复拧紧时的温度变化等有关,通常在0.1~0.3之间变化。
K t的变化将导致预紧力Q0也发生较大变化,变化范围大约在40%左右。
所以,如采用扭矩法拧紧螺栓,其计算载荷需要1.3倍最大工作载荷,这必然会造成螺栓直径增大,或数量增加,或提高材质。
这对简化结构、降低成本,减轻其重量都是不利的。
螺栓拧紧扭矩标准

螺栓拧紧扭矩标准螺栓拧紧扭矩是在机械装配中非常重要的参数,它决定了螺栓与螺帽之间的紧固程度,直接影响着机械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工程实践中,螺栓拧紧扭矩标准的制定和执行至关重要。
1. 什么是螺栓拧紧扭矩标准?螺栓拧紧扭矩标准是指在机械设计和装配中规定的螺栓拧紧力矩数值范围。
通过明确规定的拧紧扭矩标准,可以确保螺栓紧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避免过紧或过松造成的后果。
2. 螺栓拧紧扭矩标准的重要性•安全性保障:合适的螺栓拧紧扭矩可以确保螺栓与螺帽之间的紧固状态,避免螺栓松动造成机械结构失效。
•装配精度:拧紧扭矩标准可以保证螺栓在装配过程中达到预期的紧固力度,确保机械装置的正常功能。
•减少故障率:严格执行拧紧扭矩标准可以有效减少螺栓断裂、松动等故障的发生,提高机械系统的可靠性。
3. 制定螺栓拧紧扭矩标准的原则•根据应力分析:根据螺栓的材料、直径、螺距等参数,结合实际应力分析确定合适的拧紧扭矩范围。
•考虑工作环境:考虑机械装置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确定螺栓拧紧扭矩标准,以适应不同环境下的工作要求。
•实验验证:通过实验验证拧紧扭矩标准的有效性,调整和修订标准以提高螺栓紧固效果。
4. 螺栓拧紧扭矩标准的执行和监测•标准化操作:在机械装配过程中,按照螺栓拧紧扭矩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每个螺栓的紧固力度满足要求。
•质量监测:通过扭矩扳手等工具对螺栓的拧紧扭矩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调整。
•记录和追踪:建立螺栓紧固扭矩记录表,追踪每个螺栓的紧固状态,以便在必要时进行检修和维护。
5. 结语螺栓拧紧扭矩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在机械工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确保机械结构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保障。
只有严格执行标准,保证螺栓拧紧扭矩的准确性,才能提高机械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以上就是关于螺栓拧紧扭矩标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风电机组高强度螺栓扭矩拧紧工艺研究

标准偏差 臆0.010
0.0025
本次实验的实验工具主要有院渊 1冤 超声波测试 仪袁如图 2 所示袁仪器精度依2%曰渊 2冤 有靠臂液压扳手袁 仪器精度依3%曰渊 3冤 手动扳手渊 配套筒 M36冤 遥
收稿日期:2019-07-13 作者简介:何家莹渊 1990-冤 袁女袁福建莆田人袁硕士袁工程师袁研究方向院机械设计遥
国内高强度螺栓连接普遍采用扭矩拧紧法袁其 原理是根据扭矩来间接控制螺栓预紧力[7]袁但由于螺 栓螺纹面和垫片接触面之间摩擦系数的离散性袁对 螺栓实施相同的扭矩袁预紧力的误差可能会较大遥 各 风电主机厂商采购高强度螺栓时会要求螺栓制造厂 提供螺栓扭矩系数实验室抽检测试报告袁 由于实验 室与实际现场装配环境和操作工艺等方面存在较大 的差异袁得到的实验数据只能作为参考[5]遥
扭矩系数曰d 为螺栓公称直径袁mm遥
由式 渊 1冤 计算得本实验螺栓目标预紧力 Qm = 538 kN袁该批次实验螺栓平均扭矩系数理论值为 K =
0.13袁本实验螺栓公称直径 d = 36 mm袁可计算得拧
紧力矩为 2 518 N窑m袁即为表 2 中的额定力矩遥
渊 3冤 螺栓预紧力计算
螺栓伸长量 驻L 与预紧力 Q 的关系如公式 渊 3冤 所
2.0MW 轮毂及 6 个配套的变桨轴承曰渊 2冤 450 颗定制 螺栓袁 选用 同一 批次号 的野 GB/T 5782-2000 螺 栓 M36X335-10.9-dc71冶袁按图 1 要求两端车平袁该批次 螺栓连接副扭矩系数实验出厂检验数据见表 1曰渊 3冤 450 个普通垫片曰渊 4冤 型号为 LPS04110 的二硫化钼遥
积袁mm2曰滓s 为螺栓材料屈服强度袁MPa遥 已知本实验螺栓应力截面积 A s = 816.7 mm2袁螺
螺栓的力学实验报告

螺栓的力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理解螺栓的力学原理和承载能力。
2. 掌握螺栓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
3. 分析螺栓的载荷特性,并了解其应用领域。
二、实验原理螺栓是一种常见的紧固件,广泛应用于机械、建筑等领域。
它们具有重要的承载和连接功能。
螺栓的力学性能评估是确保其性能安全可靠的重要环节。
螺栓在受载中主要承受拉力和剪力。
拉力是由于外力的作用,使螺栓产生拉伸变形。
剪力则是由螺栓与连接件之间的相对滑动所产生的。
在实验中,我们将使用一台力学实验机对螺栓进行拉力和剪力测试。
通过加载不同的力并记录相应的变形和应力,我们能够了解螺栓在不同受力条件下的性能。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螺栓和连接件,并确保其表面平整清洁。
2. 设置力学实验机:根据实验需求调整实验机的参数,如拉伸速度、加载方式等。
3. 弯曲实验:将螺栓安装在实验机上,并加载适当的弯曲力,记录相应的变形和应力数据。
4. 剪切实验:将螺栓与连接件紧密连接后,加载适当的剪切力,记录相应的变形和应力数据。
5.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应力-变形曲线,并分析螺栓的载荷特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得到了螺栓在不同受力条件下的应力-变形曲线。
通过曲线的形状和变化趋势,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 当力逐渐增大时,螺栓的变形也随之增加,但应力增长的速度快于变形的增长速度。
2. 螺栓在拉伸、弯曲受力下的应力较高,剪切受力下的应力相对较低。
3. 在实验的线性范围内,螺栓的应力和变形呈线性关系。
基于以上结论,我们可以确定螺栓的额定载荷和可靠工作范围。
同时,我们也能够根据实验结果选择合适的螺栓参数,以满足特定工程需求。
五、实验总结本次螺栓的力学实验使我们深入了解了螺栓的力学性能和承载能力。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能够准确评估螺栓的可靠性,并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在实验中,我们也发现螺栓的性能与其内部结构、材料及处理工艺等因素密切相关。
浅谈装配中的螺栓拧紧力矩

浅谈装配中的螺栓拧紧力矩一、螺纹基本知识1.1 左旋右旋1、右旋螺纹:常用的最重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右手常用方便、顺手;二是右螺纹车削工艺性好2、左旋螺纹:符合左手定则。
用于右旋螺纹不能满足的地方。
例如:因为运动方向可能导致松动的地方---自行车的左脚踏板芯轴;保证右旋习惯的地方----机床进给丝杠;起区分的作用----可燃气体气瓶;双向运动---拉器等....。
一般机械调节装置会用到左旋螺纹,左右螺纹匹配应用,也就是一根螺杆的两端分别为左旋螺纹和右旋螺纹,这样就可以通过旋转螺杆实现两端螺母的间距;如自行车轮轴,暖气片组螺纹轴等1.2粗牙细牙粗牙螺纹:用于紧固件细牙螺纹:同样的公称直径下,细牙的螺距小,升角小,自锁性能更好,适于薄壁细小零件和冲击变载等情况1.3 螺纹头数单头螺纹(n=1):用于紧固双头螺纹和多线螺纹(n>=2):用于传动1.4 自锁螺纹如图所示,螺纹受到向外的力,螺旋角为,导程,中径。
当,即时,不论有多大,螺纹都不会脱落(脱扣另说)。
二、螺纹联接预紧力的作用螺纹联接的预紧力就是使螺纹联接在承受工作载荷之前预先受到力的作用,这个预加作用力就是预紧力。
合适的预紧力是增强联接可靠性和紧密性的重要前提。
预紧力达不到规定要求就会使被联接件受载后出现缝隙或发生相对滑移,造成零部件的松动,甚至使整机无法正常工作。
如果预紧力过大就会引起人为的零部件损坏,例如采用O形圈密处如果预紧力过大就会挤坏0形圈,使密封失效。
不合适的预紧力会带来以下后果:(1)螺纹联接零件的静力破坏。
若螺纹紧固件拧得过紧,即预紧力过大,就会引起人为的零部件损坏,螺栓可能被拧断,联接件被压碎、咬粘、扭曲或断裂,也可能使螺纹牙形被剪断而脱扣。
(2)被联接件滑移、分离或紧固件松脱。
对于承受横向载荷的普通螺栓联接,预紧力使被联接件之间产生正压力,依靠摩擦力抵抗外载荷,因此预紧力的大小决定了它的承载能力。
若预紧力不足,被联接件将出现滑移,从而导致被联接件错位、歪斜、折皱,螺栓有可能被剪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螺纹紧固件的拧紧试验
螺纹紧固件的拧紧试验
通过对螺纹紧固件的紧固力分析,介绍了四种螺纹紧固件的装配方法和拧紧试验原理。
同时对四种装配方法进行深入的讨论,利用试验结果论证不同装配方法产生的预紧效果与装配精度。
比外还列举了螺纹紧固件的失效分析案例,进一步阐述螺纹紧固件拧紧试验的重要性。
螺纹紧固件是机械产品中最常见的连接件,螺栓和螺母则是螺纹紧固件中用途最广的零件。
螺纹紧固件的结构大都不很复杂,制造和装配看起来似乎也无惊人之处。
但无数的质量事故不断提醒人们不可小觑貌似简单的螺纹紧固件。
制造和装配是螺纹紧固件影响其质量的两大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讲装配质量对螺纹紧固件的影响甚至大于其制造质量的影响。
随着对机械零件小型化和对连接要求的提高,装配质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如何使螺纹紧固件的实际紧固力精确或较精确地接近理论紧固件(即紧固件效果)是人们最为关心和研究最多的课题。
1、螺纹紧固件的紧固力
螺纹紧固件的紧固力P0一般是通过控制扭矩M来实现的,这是基于P0与M 之间存在以下关系:
显然,用力矩M来控制P0是很不精确的。
因为在这两者的关系中包含着一个变化很大且难精确确定的摩擦系数f。
它受螺纹表面及座面粗糙度、润滑剂、拧紧速度、拧紧工具、反复拧紧时的温度变化等诸多不定因素的影响,这就使真正的紧固件力很分散,波动极限约为±40%。
分析各种螺纹紧固件损坏原因,发现设计正确,工艺及材料合格的产品,大都是由于螺纹松动所致。
松动是由于各种外力作用下实际紧固件的紧固力显得不足(尽管扭力扳手已保证了理论紧固力)或螺纹紧固件与被连接件之间产生相对滑动而引起的。
也就是说,由于用单纯扭距法进行机械零件的连接的实际力与理论紧固力的不一致性,影响了螺纹紧固件的紧固效果。
因此,这种凭扭矩进行装配的方法用于一般机械零件的连接尚可,若用在随高交变应力的机械连接上则很可能出问题。
显然,精确控制紧固力是提高螺纹紧固件紧固效果的最好方法。
而拧紧试验是制订确的拧紧工艺(即拧紧工艺优化)和实现精确控制紧固力的重要手段和前提。
若设c1、c2分别为螺纹紧固件和被连接件的刚度,λ 01为螺纹紧固件紧固时的伸长量,λ 02为被连接紧固件的压缩量,P0为螺纹紧固件在屈服附近的紧固件,则有
P0=c1 λ 01=c2 λ 02
螺母(或螺纹紧固件)的轴向位移量应为λ 01+λ 02,则螺母(或螺纹紧固件)的旋转角
式中s—螺纹的螺距
因为λ 01、λ 02、s均是变化不大的比较确定的值,因此θ亦为确定值。
由于c1、c2的变化也不大,故控制了螺母(或螺纹紧固件)的旋转角就可保证实际紧固力与理论紧固力的一致性。
由于在屈服区域附近的P0变化相对小,故屈服区域扭矩+转角法比单纯扭矩法的分散度小。
通过以上分析显然可以看出,如果直接用变形量λ 01来控制P0是最可靠的办法。
这在理论上是很多容易说得通的,但由于需要特殊的测量装置,实际操作起来非常麻烦,何况有些螺钉根本无法测量伸长量。
故尽管这种装配方法精度很高,但实际使用的地方并不多。
基本以上紧固力的分析,螺纹紧固件的装配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2、常见的螺纹紧固件装配方法
目前常见的螺纹紧固件装配方法有以下四种:
(1)单纯扭矩法
(2)弹性区域的扭矩+转角法
(3)屈服(塑性)区域的扭矩+转角法
(4)伸长量测量法
以上四种螺纹紧固件装配方法的紧固效果见表1。
2.1、单纯的扭矩法
利用拧紧试验的结果(特别是紧固件—转角曲线、扭矩—转角曲线和伸长量—紧固力曲线)就可以很方便地制订拧紧工艺。
单纯扭矩法比较简单,首先由设计人员确定螺纹紧固件所需的紧固力P0,然后根据该紧固力P0在紧固力—转角曲线上找出相应的转角αTOT,最后根据T在扭矩—转角曲线上找出与αTO对应的扭矩M,此扭矩M即为装配扭矩(图1)。
2.2、扭矩+转角法
扭矩+转角法装配工艺的确定则要比单纯矩法复杂些:首先根据设计所需的紧固力在拧紧试验做出的拉力—转角曲线上找出对应的转角αTOT;在扭矩—转角曲线上找出与预扭矩相应α1;实际装配的有效转角αEFF=αTOT-α1。
装配时,先将螺纹紧固件按预扭矩α1拧紧,然后转动αEFF角度。
弹性区域扭矩+转角法与屈服区域扭矩+转角法的区别是前者的紧固力设计在螺纹紧固件拉伸曲线的弹性区,而后者则将紧固力设计在屈服区。
但两种方法的装配效果和对螺纹紧固件及装配设备的要求是不同的。
表2是两种装配方法的优缺点比较。
表3是某螺栓两种方法的紧固力及统计分析结果。
从表3可看出在屈服区螺栓的紧固力非常σ仅为均值的3.0%。
而弹性区域的紧固力则较分散,其3σ
/Mean=15.3%。
因此屈服区域扭矩+转角法的装配精度要比弹性区域扭矩+转角法高。
2.3、伸长量测量法
这是一种根据P0=c1λ 02,直接利用螺纹紧固件的伸长来控制紧固力的方法。
因而其装固件的伸长来控制紧固力的方法。
因而其装配精度极高,装配时的紧固力完全符合设计的预计力。
由于测量螺纹紧固件的伸长很困难,故其成本昂贵,在找到简便的伸长量测量方法之前,这种装配方法尚无法用于生产。
用伸长量测量法进行装配前亦需进行拧紧试验,做出紧固力—伸长量曲线。
根据设计师提供的紧固力—伸长曲线上找出相应的伸长量来控制螺纹紧固件的紧固力(图2)。
3、螺纹紧固件的拧紧试验原理
螺纹紧固件的拧紧试验原理如图3所示:用电机带动拧紧装置(如套筒)拧紧螺纹紧固件,同时利用力传感器,角度传感器和扭矩传感器测出螺纹紧固件的紧固力、转动的角度(转角)、扭矩(螺纹部位的扭矩、头部支承面的扭矩和总扭矩)、摩擦系数(螺纹部位的摩擦系数、头部支承面的摩擦系数和总摩擦系数)。
传感器的信号通过A-D转换输入到计算机,计算机用适当的软件处理后打印出紧固件—转角曲线(图4)、扭矩—转角曲线(图5)和紧固力、扭矩及摩擦系数的统计学处理的数据。
另外,利用液压原理,通过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做出紧固力—伸长量曲线(图4)。
4、螺纹紧固件失效分析案例
某发动机曲轴皮带轮螺栓,12.9级,表面镀锌处理,用扭矩法装配。
使用时发生掉头现象。
后改镀锌为DACRO处理。
但又出现“拉长”现象。
此螺栓除了紧固件曲轴皮带轮外,还要求有较好的防松能力。
即要求螺栓头部支承面与曲轴头部端面之间有较大的摩擦力,也就是说,此螺栓必须兼顾预紧和防松两个功能。
经检查螺栓的金相组织、抗拉强度、及硬度均符合技术要求,但掉头螺栓的断口有氢脆的特征。
螺栓拧紧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扭矩下,DACRO螺栓的紧固力要比镀锌螺栓高31.7%。
由于装配扭矩是根据镀锌螺栓的摩擦系数确定的,故若改用DACRO 螺栓,不改变装配扭矩,由于其摩擦系数减小,则螺栓受的拉力要增加30%以上,有可能达到或超过螺栓的屈服强度,螺栓有可能发生塑性变形。
螺栓拧紧试验结果还表明:在相同紧固力下,镀锌螺栓的摩擦系统平均要比DACRO螺栓高56%。
若改变DACRO螺栓的装配扭矩,使之达到镀锌螺栓的紧固力。
由于摩擦力正比于正压力,故螺栓头部支撑面与曲轴头部端面的摩擦力达不到防松的要求。
由此可见原设计采用镀锌处理正是考虑到其摩擦系数较大,有得增加自锁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三种解决方案:
方案一:使用镀锌螺栓,但加强去氢处理;
方案二:DACRO螺栓,但要求其摩擦系数提高到0.14~0.15;
方案三:DACRO螺栓,另外采取防松措施。
最终采用方案一,问题得以解决。
5、结束语
进行拧紧试验可以为各种螺纹紧固件的装配工艺提供可靠的依据,四种螺纹紧固件装配方法都是根据拧紧试验的结果制订的。
四种装配方法各有千秋,具体操作时应综合考虑紧固要求、设备条件、螺纹紧固件的质量水平以及成本等诸方面因素。
另外,拧紧试验还有助于螺纹紧固件的失效分析和质量改进。
拧紧试验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国内也有少数公司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相信随着机械工业的不断发展,拧紧试验会被更多的人所认识,拧紧试验也将成为机械性能试验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