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质量控制方案
主要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

主要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标题:主要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引言概述: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因此,对主要原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主要原材料质量控制的措施,帮助企业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一、供应商审核与选择1.1 确定供应商资质要求:企业应制定明确的供应商资质要求,包括注册资质、生产能力、质量管理体系等。
1.2 定期审核供应商:定期对供应商进行审核,评估其生产能力、质量管理水平等,确保供应商符合企业的要求。
1.3 建立供应商管理体系:建立供应商管理体系,建立供应商档案,记录供应商的审核情况、质量问题等,以便随时跟踪和管理。
二、原材料进货检验2.1 制定进货检验标准:根据产品的要求,制定原材料的进货检验标准,包括外观、尺寸、化学成分等。
2.2 进行样品检验:对每批原材料进行样品检验,确保原材料符合标准要求。
2.3 建立原材料检验记录:建立原材料检验记录,记录每批原材料的检验结果,以便追溯和管理。
三、原材料贮存管理3.1 确定贮存条件:根据原材料的特性,确定合适的贮存条件,包括温度、湿度等。
3.2 定期检查原材料贮存情况:定期检查原材料的贮存情况,确保原材料不受潮、受污染等。
3.3 严格执行先进先出原则:按照先进先出原则管理原材料,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稳定。
四、原材料加工控制4.1 制定加工工艺:根据原材料的特性和产品要求,制定合适的加工工艺,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稳定。
4.2 定期检查加工设备:定期检查加工设备的运行情况,保证加工设备正常运转。
4.3 建立加工记录:建立原材料加工记录,记录每批原材料的加工情况,以便追溯和管理。
五、原材料质量追溯5.1 建立原材料追溯体系:建立原材料质量追溯体系,确保能够追溯每批原材料的来源和加工情况。
5.2 定期进行原材料追溯:定期进行原材料追溯,评估原材料的质量稳定性。
5.3 处理质量问题:一旦发现原材料质量问题,应及时处理,追溯原因,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产品质量。
原材料、半成品和外采商品的质量控制方案

原材料、半成品和外采商品的质量控制方案一、引言质量是产品或服务的基本要求,原材料、半成品和外采商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的质量和企业声誉。
本质量控制方案旨在为企业在原材料采购、半成品生产和外采商品的质量管理提供一个全面的指导框架,确保产品或服务始终满足既定的质量标准。
二、质量控制目标确保所有原材料、半成品和外采商品均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质量标准,减少质量事故的发生,提升产品或服务的市场竞争力。
三、质量控制流程3.1 原材料质量控制1. 供应商评估: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核,包括生产能力、质量管理水平、信誉度等。
2. 样品测试:对供应商提供的样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测试,确认其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3. 批量检验:对批量原材料进行抽检,检验内容包括物理性能、化学成分、微生物指标等。
4. 质量反馈:建立与供应商的沟通机制,对检验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采取改进措施。
3.2 半成品质量控制1. 生产过程监控: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严格监控,确保半成品质量。
2. 质量检验:在半成品完成后,进行全面的质量检验,包括但不限于外观、功能性、稳定性等。
3. 不合格品处理: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记录和隔离,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避免再次发生。
3.3 外采商品质量控制1. 供应商管理: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
2. 商品检验:对商品进行入库检验,确保商品质量符合要求。
3. 存储管理:确保商品在储存过程中符合环境要求,防止质量下降。
四、质量控制措施4.1 人员培训定期对质量管理相关人员开展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和质量管理水平。
4.2 仪器设备确保所有质量检验仪器设备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性。
4.3 文件管理建立完整的质量控制文件管理体系,包括操作规程、检验标准、质量记录等。
4.4 持续改进建立质量问题反馈和改进机制,对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 root cause analysis,并制定改进措施。
五、质量控制效果评估定期对质量控制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以确保质量控制方案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原材料或半成品的质量控制措施

原材料或者半成品的质量控制措施引言概述:原材料或者半成品的质量控制是确保最终产品质量的关键步骤。
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原材料选择、检验、测试和监控,企业可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预期,并满足客户的需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原材料或者半成品质量控制的四个方面,包括原材料选择、检验、测试和监控。
一、原材料选择1.1 品牌信誉和供应商评估:企业应选择具有良好品牌信誉和可靠供应商的原材料。
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企业可以获得稳定的原材料质量,并减少质量波动的风险。
1.2 原材料规格和要求:企业应明确原材料的规格和要求,并与供应商进行沟通和确认。
这包括原材料的成份、物理性质、外观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原材料符合产品设计和创造的需求。
1.3 原材料采购的质量控制:企业应建立原材料采购的质量控制程序,包括供应商审核、样品检验和验收标准等。
通过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以确保所采购的原材料符合质量要求。
二、原材料检验2.1 样品采集和标识:企业应按照标准程序对原材料进行样品采集,并进行标识。
样品应具有代表性,并确保与原材料批次一致,以便后续的检验和测试。
2.2 检验方法和设备:企业应选择适当的检验方法和设备,对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
这包括物理性质测试、化学成份分析、微生物检验等。
检验方法和设备的选择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并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3 检验记录和分析:企业应建立完整的检验记录和分析系统,记录原材料的检验结果和分析数据。
通过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原材料质量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三、原材料测试3.1 功能性测试:根据产品设计和创造要求,对原材料进行功能性测试。
这包括对原材料的力学性能、热性能、电性能等方面的测试,以确保原材料能够满足产品的功能需求。
3.2 可靠性测试:对原材料进行可靠性测试,以评估其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可靠性测试可以匡助企业了解原材料的寿命和可靠性,为产品设计和创造提供参考依据。
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和方法

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和方法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和方法一:引言为了确保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质量,确保最终产品的合格率和可靠性,本文档旨在详细介绍原材料质量控制的措施和方法。
二:原材料选择2.1 根据产品要求和技术规范,明确所需原材料的种类、规格和质量要求。
2.2 针对每种原材料,制定相应的入库标准,并与供应商沟通,确保供应商提供符合标准的原材料。
三:原材料检验3.1 建立原材料检验的规范和程序。
3.2 进行外观检查,包括外观、色泽、干燥状态等。
3.3 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使用适当的检测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3.4 进行物理性能测试,如硬度、强度、粘度等。
3.5 进行金属杂质和其他杂质的检测。
3.6 进行微生物指标检测,确保原材料符合卫生标准。
3.7 记录和存档原材料检验结果。
四:原材料储存与保管4.1 制定原材料储存和保管的标准和规范。
4.2 建立相应的储存区域,保证原材料存放整齐、干净、无异味。
4.3 建立原材料库存管理制度,确保原材料的流转和使用按照先进先出原则进行。
五:原材料使用5.1 制定原材料使用的标准和规范。
5.2 对于涉及到原材料配比的产品,建立相应的配料系统,确保原材料的准确配比。
5.3 对于涉及到原材料混合的产品,建立相应的混合系统,确保原材料的均匀混合。
六:风险控制6.1 对于影响原材料质量的主要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6.2 建立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七: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1. 原材料入库标准;2. 原材料检验记录表;3. 原材料储存和保管标准;4. 原材料使用标准;5. 风险控制措施清单。
八:法律名词及注释1. QC: Quality Control,质量控制2. SOP: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标准操作规程3. COA: Certificate of Analysis,分析证书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和方法一:前言本文档旨在阐述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措施和方法,旨在确保原材料的质量达标,从而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和方法

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和方法
1.选择优质原材料
选择优质的原材料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首要步骤。
这需要对供应商进行
充分的调查和评估,包括考察其生产设施、质量管理体系和过去的质量记
录等。
此外,建立并保持与优质原材料供应商的长期合作关系也是重要的。
2.建立完善的原材料验收标准
建立完善的原材料验收标准可以确保每批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这
些验收标准应该包括外观、尺寸、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等指标。
同时,还
可以制定特定的测试方法和测试设备,确保对原材料进行全面的检测。
3.实施供应商审核
定期对原材料供应商进行审核是确保原材料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这
包括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估,考察其生产设备、操作流程和人
员培训等。
同时,定期监控供应商的质量记录,确保其持续符合要求。
4.进行原材料抽样检测
原材料的抽样检测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这可以通过随机抽样
的方式,从每批原材料中取得样品进行检测。
对于一些关键指标,如化学
成分和物理性质等,可以使用专业的测试设备进行定量化分析。
5.建立原材料追溯系统
6.定期进行原材料质量评估
定期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评估是质量控制的关键步骤之一、这可以通过对存货的抽样检测和对质量记录的回顾来实现。
通过评估原材料的质量状况,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总之,原材料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通过选择优质原材料、建立完善的验收标准、实施供应商审核、抽样检测、建立追溯系统和定期评估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原材料的质量,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

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引言概述:原材料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原材料的质量,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原材料质量控制的五个部分,包括供应商选择、质量检验、质量标准制定、质量数据分析和持续改进。
一、供应商选择1.1 供应商资质评估:在选择供应商之前,应对其进行资质评估,包括了解其生产能力、质量管理体系、技术实力等。
只有选择具备良好资质的供应商,才能保证原材料的质量稳定。
1.2 供应商信誉评估:除了资质评估外,还需要对供应商的信誉进行评估。
了解供应商的过往合作情况、客户反馈等,以确保其能够按时交付符合质量要求的原材料。
1.3 供应商管理: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进行定期的供应商绩效评估。
及时沟通和解决问题,确保供应商持续提供高质量的原材料。
二、质量检验2.1 原材料进货检验:对每批原材料进行进货检验,包括外观、尺寸、化学成分等方面的检测。
只有符合质量标准的原材料才能入库使用。
2.2 在线质量检验:在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进行在线质量检验。
通过使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手段,及时发现和排除质量问题,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2.3 出货前检验:在产品出货前,对成品进行全面的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客户要求。
只有通过检验的产品才能发货,确保客户满意度和品牌声誉。
三、质量标准制定3.1 制定质量标准:根据产品的特性和客户要求,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
标准应包括外观、尺寸、化学成分、物理性能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和可靠。
3.2 更新质量标准:定期对质量标准进行评估和更新,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的要求。
及时修订和更新质量标准,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3.3 培训和宣传:对员工进行质量标准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执行力。
确保员工能够按照质量标准进行操作,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
四、质量数据分析4.1 数据收集和记录:建立完善的质量数据收集和记录系统,及时记录原材料的质量数据。
原材料质量控制

原材料质量控制原材料质量控制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监控和管理,以确保生产出的产品符合质量标准和客户需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原材料质量控制的标准格式,包括质量控制的目的、方法和流程。
一、质量控制的目的原材料质量控制的目的是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以保证生产出的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具体目的包括:1. 确保原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符合产品制造的要求。
2. 防止原材料中存在有害物质或污染物,以保证产品的安全性。
3. 降低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变异性,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4. 减少产品制造中的废品率和不良品率,降低生产成本。
5. 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二、质量控制的方法1. 采购前质量评估:在采购原材料之前,对供应商进行质量评估,包括供应商的资质、生产设备、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的审查,以确保供应商能够提供符合要求的原材料。
2. 采样检验:对每批原材料进行采样,并根据国家标准或企业内部标准进行检验。
采样点的选择应具有代表性,并且采样方法应符合相关标准,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3. 检验项目:根据产品制造的要求,确定需要检验的项目,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微生物指标等。
检验项目应与产品的关键性能指标相对应,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产品的要求。
4. 检验方法:选择适当的检验方法进行原材料的检验,包括物理测试、化学分析、微生物检测等。
检验方法应符合相关标准,并且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
5. 检验记录:对每次检验的结果进行记录,包括样品编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等。
检验记录应保存完整,并且易于追溯,以便后续的质量分析和问题追踪。
三、质量控制的流程1. 采购:根据产品制造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与供应商签订合同。
在合同中明确原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检验标准。
2. 采样:根据采样计划,对每批原材料进行采样。
采样点的选择应具有代表性,并且采样方法应符合相关标准。
3. 检验:将采样的样品送往实验室进行检验。
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

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引言概述:原材料是产品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为了确保原材料的质量,采取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措施是必要的。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
一、供应商选择与评估1.1 供应商的信誉和资质评估:通过调查供应商的信誉和资质,了解其生产能力、质量管理体系以及过去的业绩,确保供应商具备提供高质量原材料的能力。
1.2 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评估:评估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其质量控制流程、检验设备和人员培训等,确保其能够提供符合要求的原材料。
1.3 供应商的原材料来源追溯能力评估:了解供应商对原材料来源的追溯能力,包括原材料的采购渠道、交付过程以及质量追溯记录等,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
二、原材料采购过程控制2.1 采购合同的签订与审核:与供应商签订明确的采购合同,明确原材料的规格、质量要求、交付时间等,确保供应商能够提供符合要求的原材料。
2.2 原材料的抽样与检验:按照采购合同的要求,对原材料进行抽样和检验,包括外观、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等,确保原材料符合质量要求。
2.3 原材料的接收与入库控制:对经过检验合格的原材料进行接收和入库控制,包括标识、分类、储存条件等,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不受损。
三、原材料质量监控与改进3.1 原材料质量监控计划制定:制定原材料质量监控计划,包括监测指标、监测频率和监测方法等,以及处理异常情况的程序,及时发现和解决原材料质量问题。
3.2 原材料质量数据分析:对原材料质量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潜在问题和趋势,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以提高原材料质量。
3.3 原材料质量改进措施:根据原材料质量监控和数据分析的结果,制定和实施原材料质量改进措施,包括供应商培训、工艺优化等,以提高原材料的质量稳定性。
四、原材料质量跟踪与追溯4.1 原材料质量追溯体系建立:建立原材料质量追溯体系,包括原材料的标识、记录和追溯方法等,以便在产品质量问题发生时能够追溯到原材料的来源和质量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原材料质量控制方案1、编制依据根据《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及《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暂行技术条件》以及现行国家标准、施工规范要求,为确保广珠城际轨道交通工程的质量,保证施工生产的需要,结合项目经理部实际情况,特编制广珠城际轨道交通工程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江门制梁场原材料质量控制方案,以备实施。
2、原材料质量控制的范围根据广珠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工作内容和结构设计情况,拟进行质量控制的原材料主要有:钢绞线、热轧光圆钢筋、热轧圆盘条、热轧带肋钢筋、水泥、锚具、支座、外加剂、矿粉、粉煤灰、河砂、碎石、塑料波纹管等。
3、原材料质量控制组织机构及职责划分3.1原材料质量控制组织机构为认真做好本合同工程的原材料质量控制工作,江门梁场成立了专门的机构负责原材料质量控制工作,其组织机构框图如下:梁场应参照项目部的组织机构图设置以质检室、试验室、材料室为组员的原材料质量控制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的原材料质量控制工作。
3.2原材料质量控制领导小组组长:潘传伟副组长:晏洪组员:邓洪坤李辉明杨勇3.3职责划分质量控制领导小组职责:负责对合格材料供方进行评审,确定合格材料供方;建立和完善原材料质量保证体系,监督质量控制运行情况。
负责对质量控制工作进行考评。
材料室职责:负责牵头对料源(厂)的考察,为质量控制领导小组选择合格材料供方提供依据;负责原材料运输环节中的质量控制;负责对原材料进场时质保资料的检查,并通知试验室、安质室进行质量检验;坚持按照材料使用通知单发放材料的制度,确保不合格材料不进场、不使用。
坚持原材料可追溯记录制度。
试验室职责:协助材料室对料源(厂)的考察;负责原材料进场的性能试验,并对原材料检测数据的客观性、真实性负责;配合监理工程师的验证试验工作。
安质室职责:负责原材料进场的外观质量检验;对试验室出具的原材料进场复检资料进行复核,发放材料使用通知单;保证只有合格的材料才能使用到工程实体中。
4、原材料质量控制工作流程及工作要点4.1原材料质量控制工作流程图不合格不合格不合格4.2原材料质量控制工作要点4.2.1由材料室牵头,试验室参与到各原材料料源(厂)考察,了解厂家信誉、料源质量、储量、生产能力及生产工艺流程等能否满足本工程施工所需的各种原材料的技术要求及供货能力,了解原材料厂是否有一套完整的、能确保其生产的原材料质量的质量保证体系,检查原材料厂以前的质量反馈意见表,试验室现场取样品做检测以判定其原材料是否达到要求的标准。
4.2.2选择合格的原材料场(厂),每项材料两家以上,根据试验室的检测数据及料源调查的相关情况,确定一家为主供应商,另选一家备用,所选中的供应商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必须制定可行、有效的控制方案,若有不足,要求供应商整改、完善,达到要求的标准。
供应商应及时提供每批原材料的质保书(合格证),建立质量档案。
4.2.3设专业人员对料源场(厂)进行质量监督管理,协调工作;材料室配合试验室对料源场(厂)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原材料全项或常规项目的检测。
在材料使用过程中,做好备用料源选择及备用方案实施准备工作,当料源发生变化时,可以立即启动备用方案。
4.2.4原材料上车船前应首先制定两种或两种以上运输方案,采取其中优化方案并对运输工具的安全性能及运输能力做合理安排,并做好记录,以防原材料中途被掉包;如运输受阻,及时采取另一种方案补救,以保证供应;对运输线路和目的地应做出明确规定;要求运输人员随时与目的地取得联系,以保证材料安全地送达目的地;对重要材料需派专人押运。
4.2.5原材料进场,材料室首先应核对原材料的出厂、质保书、合格证以及检测报告等资料是否齐全,车(船)号是否相符,数量是否相符等,并做好验收记录;通知安质室进行外观质量检验。
4.2.6安质室根据材料进场通知单对原材料进行外观质量、尺寸误差等方面的检查,并做好记录。
4.2.7材料室牵头,试验室配合对进场的原材料按客运专线暂行技术条件及相应的国家标准取样送试验室复检;按规定办理原材料的报验工作。
4.2.8原材料的卸料场地必须全部硬化,并与其它场地分隔开,标识清楚;对进场的原材料堆码整齐,做好标识,标识牌必须标明“待检”“已检”“合格”等质量状态。
4.2.9试验室对进场的原材料进行复检,复检报告单发材料室及安质室;材料室对复检报告单分类归档备查。
4.2.10安质室根据试验室出具的试验报告单判定该批材料合格(不合格),并发原材料使用通知单,合格的原材料准予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禁止使用。
4.2.11材料室根据安质室发放的原材料使用通知单发放材料,合格的原材料发放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做好不合格专色标识牌,及时通知供应商退货并做好处置记录。
4.2.12材料室根据原材料的使用情况结合施工实际做好材料可追溯记录,做到每一批次材料用到每一具体的工程部位都具有可追溯性。
5、原材料质量控制标准及保证措施5.1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本合同工程采用1×7—15.24mm—1860《ASTMA416/A416m-2002》Ⅱ级松弛钢绞线。
5.1.1表面质量(1)钢绞线钢丝表面不得有裂纹、小刺、机械损伤、氧化铁皮和油渍。
(2)钢绞线钢丝表面允许有轻微的浮锈和回火色,但不得有锈蚀成目视可见的麻坑。
(3)伸直性要求取弦长为1m的钢绞线,其弦与弧的最大自然矢高不大于25mm。
(4)钢绞线内不应有折断、横裂和相互交叉的钢丝。
5.1.2外形尺寸、重量及允许偏差(1)公称直径15.24mm,允许偏差+0.65mm、-0.15mm,中心钢丝加大范围不小于2.5%,公称截面积140mm2。
(2)每1000m的理论重量为1102Kg。
(3)每盘钢绞线应由一整根组成,每盘钢绞线的长度不小于200m,重量不小于1000kg。
(4)成卷交货的钢绞线尺寸为:内径不小于750mm,卷宽750±50mm或600±50mm。
5.1.3验收规则(1)钢绞线的表面质量和外观检查应逐盘进行。
(2)每批钢绞线应由同一牌号、同一规格、同一生产工艺的钢绞线组成,并不得大于30t。
(3)力学性能的抽样检验,应从每3盘钢绞线中任选1盘取样送检,在选定的两端正常部位截取1根试样,进行拉力(整根钢绞线的最大负荷、屈服负荷、伸长率)试验。
检查结果若有某一项不符合标准要求,则应从同一批未经试验的钢绞线盘中再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复验,复验结果合格,则仅将前述不合格指标所在盘按不合格品处理。
复验结果即使有一个指标不合格,该批钢绞线亦判为不合格。
(4)屈服强度和松弛试验应由厂方提供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必要时可委外复验。
5.1.4包装、标志和质量证明书(1)每盘钢绞线应捆扎结实,捆扎不少于六道。
(2)每盘钢绞线上应挂有金属标牌,其上注明供方名称、商标和标记,长度、净重及出厂编号。
(3)每批钢绞线应附有质量证明书,其中应注明供方名称和商标、需方名称、合同号、产品标记、重量及件数、试验结果、技术监督部门印记、执行的标准编号、检验出厂日期。
5.1.5存发放规则(1)钢绞线存放时距离地面的高度不小于200mm。
(2)不合格钢绞线单独堆放,并挂上不合格品的专用牌。
(3)钢绞线按原材料使用通知单核对后发放使用。
5.2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91)5.2.1表面质量(1)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结疤、锈坑、折叠和油污。
(2)钢筋表面凸块和其他缺陷的深度和高度不得大于所在部位尺寸的允许偏差。
5.2.2外形尺寸钢筋的直径偏差和不圆度应符合下表之规定。
钢筋直径和不圆度偏允许差表公称直径(mm)直径允许偏差(mm)不圆度8-20±0.40≤0.405.2.3验收规则(1)钢筋应按批进行检查和验收,每批重量不大于60吨。
(2)每批由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规格,同一交货状态的钢筋组成。
5.2.4钢筋的包装、标志和质量证明书(1)钢筋的包装、标志和质量证明书:应符合GB2101-89《型钢验收、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
(2)交货重量:应与质量证明书的代表重量吻合。
5.2. 5钢筋存发放规则(1)钢筋存放时应垫离地面200mm以上。
(2)钢筋按批号分堆存放,并挂牌明示。
(3)不合格的钢筋单独堆放,并挂上不合格品的专色牌,防止混杂。
(4)钢筋应逐批按试验合格通知单核对后发放使用。
5.3低碳钢热轧圆盘条 (GB/T701-1997)5.3.1表面质量 (1)盘条表面不得有裂纹、折叠、结疤、耳子、分层及夹杂,允许有压痕及局室的凸块、凹坑、划痕、麻面,但其深度或高度(从实际尺寸标示起)不得大于0.20mm。
(2)盘条应将头尾有害缺陷部份切除。
5.3.2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盘条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应符合GB/T14981的规定。
5.3.3验收规则(1)盘条应成批验收。
(2)每批盘条由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尺寸的盘条组成,其重量不得大于60吨。
5.3.4包装、标志和质量证明书(1)一组重量的盘条应成捆交货,盘和捆均应捆扎不少于2道,其余组重量的盘条捆扎应不少于3道。
(2)盘条的包装、标志和质量证明书的其他规定应符合GB2101的规定。
5.3.5盘条的存发放规则(1)盘条存放时应垫离地面200mm以上。
(2)盘条按批号分堆存放,并挂牌明示。
(3)不合格的盘条单独堆放,并挂上不合格品的专色牌,防止混杂。
(4)盘条应逐批按试验合格通知单核对后发放使用。
5.4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1998)5.4.1表面质量(1)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结疤和折叠。
(2)钢筋表面允许有凸块,但不得超过横肋的高度,钢筋表面上其他缺陷的深度和高度不得大于所在定位尺寸的允许偏差。
5.4.2钢筋验收规则(1)每批钢筋应由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规格,同一交货状态的钢筋组成,并不得大于60t。
(2)钢筋的表面质量应逐支检查。
(3)在经外观检查合格的每批钢筋中以60吨为抽样批,从中抽两根钢筋各取一套试样,每套试样各制成两根试件,分别做拉力(含抗拉强度、屈服点和伸长率)(按GB/T228-2002)和冷弯试验(按GB/T232-1999《金属弯曲试验方法》)。
经试验若有一个项目不合格,应取双倍数量的试件对不合格项目作第二次复验,如仍有一根试件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作为不合格品处理。
(4)钢筋的各种化学成份的含量由制造厂保证,但当发现脆裂(冷弯和焊接冷弯)现象时,必须作钢材化学成份分析。
(5)钢筋的外形尺寸由制造厂控制保证,一般只进行钢筋直径的个别抽查。
5.4.3钢筋存发放规则(1)钢筋存放时应垫离地面200mm以上。
(2)钢筋按批号分堆存放,并挂牌明示。
(3)不合格的钢筋单独堆放,并挂上不合格品的专色牌,防止混杂。
(4)钢筋应逐批按试验合格通知单核对后发放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