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 (1)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驿路梨花》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在记叙中把同表达中心思想有关的事情写得具体清楚的特点,并体会本文构思精巧,以花喻人的象征手法。
2.教育学生要象哈尼姑娘们那样,学习雷锋精神,自觉地为人民服务,多做好事。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在记叙中把同表达中心思想有关的事情写得具体清楚的特点,并体会本文构思精巧,以花喻人的象征手法。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要象哈尼姑娘们那样,学习雷锋精神,自觉地为人民服务,多做好事。
【教学过程】
1
2
3
4
5
6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在记叙中把同表达中心思想有关的事情写得具体清楚的特点,并体会本文构思精巧,以花喻人的象征手法。
2.教育学生要象哈尼姑娘们那样,学习雷锋精神,自觉地为人民服务,多做好事。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在记叙中把同表达中心思想有关的事情写得具体清楚的特点,并体会本文构思精巧,以花喻人的象征手法。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要象哈尼姑娘们那样,学习雷锋精神,自觉地为人民服务,多做好事。
【教学过程】
7
9
10
11
12
13。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5《驿路梨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5《驿路梨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教材分析《驿路梨花》是初一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教读课文,该单元的学习主题是“修身正己",需要学习的语文方法是学会精读某一类文章后,略读类似文章,以快速知其大意并确定重点。
根据单元学习要求,明确《驿路梨花》的学习重点,该文选自《光明日报》,是一篇关于讴歌与弘扬雷锋精神这一中华传统美德的小说,意在让学生传承雷锋精神以培养更高的道德修养。
而初一学生对小说不甚了解,故在此处不必过分强调文体,可根据文章叙事的特点概括其叙事方法为“一线串珠法”,即用一物串多人多事来表达写作目的。
教学目标:1.略读课文,熟知课文大意,感知课文的人物和小茅屋的历史。
2.在阅读课文中,了解、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感悟助人为乐的朴实民风,提高自我的公德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梨花"的含义及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1.复述《驿路梨花》故事。
2. 理解“梨花”的含义及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PART任务一:默读课文,理清文章内容。
1.默读课文,说一说下面的人物分别与小屋有过什么故事?“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姑娘解放军战士梨花【明确】故事五解放军战士为了方便过路人,学习雷锋精神建造了小茅屋。
故事四梨花姑娘很受感动,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帮助过路人,一直照料着小茅屋。
故事三一群哈尼姑娘接着照料小茅屋。
故事二瑶族老人打猎迷路,在小茅屋中得到照料,专门运粮食,方便过路人;和“我”、老余一起修葺小茅屋。
故事一“我"和老余在大山深处的梨树林边,发现了小茅屋;在茅屋中受到照料,得到了食宿帮助;第二天和瑶族老人一起为小茅屋屋顶加草,挖深排水沟。
2.比较记叙顺序,体会结构的精妙。
请两名同学分别按照课文顺序和时间先后顺序复述本文的故事。
你觉得哪种顺序更好,为什么?【学生甲】按照课文顺序复述故事:【学生乙】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复述故事:本文先写我和老余迷路投宿小茅屋,中间插入十多年前解放军盖了小茅屋,方便过路人以及哈尼族姑娘梨花照料小茅屋的故事,使文章故事紧凑,显得波澜起伏,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驿路梨花微课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驿路梨花微课教学设计一等奖第1篇教学目标:1.学习本篇顺叙故事波澜起伏、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间接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2.体会本篇巧妙标题的深刻含意。
3.学习优秀人物向雷锋学习。
教学设想:本篇不是从解放军盖起小屋、梨花姑娘照料小屋写起顺叙出十多年的时间跨度、直接描写解放军和梨花姑娘,而是集中在一个夜晚和早晨,按“我们”宿在小屋的得解除饥饿疲劳和见闻顺序,组织材料,结构篇章,间接描写解放军和梨花姑娘,叙中融情,叙后抒情,抒情结尾;其中两段具有插叙作用的人物语言,表明小屋的建造者和照料者,并在叙写所见所闻当中,先设置出一个悬念,穿插两个误会,步步深化悬念,最后彻底解开悬念;从而体现出了作者构思谋篇的匠心,构成了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和回环递进的结构形式,有力地表达了赞美青年一代学习雷锋、心灵纯美的主题。
引导学生体会这种艺术形式的表现力量,达到教学目的。
本篇以“驿路梨花”为题,一语双关,譬喻恰切,形象鲜明,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在分析作品基础上体会标题含意,培养鉴赏能力。
本篇安排两个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把握故事梗概,理清篇章结构,分析梨花树林中发现小屋。
教学过程:1.由新单元教学的开始,引出《驿路梨花》(板书课题)。
2.要求学生阅读预习提示,初步了解本篇;参看注释阅读课文,理解词、句意、全文大意。
3.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驿:篾:陋:撵:麂:葺:4.指定学生朗读课文。
要求读音准确,缓急得当。
5.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梗概,理清篇章结构。
(1)本篇的核心事物是什么?直接描写并贯穿全篇的是什么人?本篇的核心事物是小屋,直接描写并贯穿全篇的人物是“我们”。
(2)依据“我们”的行止和见闻,本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主要写出了什么?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主要写“我们”在梨树林中发现小屋;第二部分,从“老余打着电筒走过去”到“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主要写小屋帮助“我们”解除了饥饿疲劳;第三部分,从“正说着”到“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主要写瑶族老人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第四部分,从“第二天早上”到“常来照管这小茅屋”,主要写梨花之妹讲出小屋的来历;第五部分,从“我望着这群”到篇末,热情赞美,结束全篇。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驿路梨花》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仔细体会记叙中的抒情。
2.掌握基本的快速阅读法。
过程与方法认真体会并掌握直接写人和间接写人的技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弘扬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重难点重点文章的记叙顺序和写人技法。
难点对小屋主人和文章中心的理解。
1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春天一到,万物复苏,百花竞放。
不必说鲜艳如火的桃花,也不必说粉红似霞的杏花,单是那洁白胜雪的梨花,就能引起人们的无边遐思。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倾其笔力,大绘春花,曾留下许多不朽的篇章。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当代著名作家彭荆风的——《驿路梨花》。
二、作者简介作者彭荆风,江西萍乡人。
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绿月亮》等,长篇传记文学《秦基伟将军》,长篇纪实文学《滇缅铁路祭》《挥戈落日》,短篇小说集《当芦笙吹响的时候》《佧佤部落的火把》《绿色的网》《红指甲》等,中篇小说集《蛮帅部落的后代》《爱与恨的边界》《雾茫茫》等,散文集《泸沽湖2水色》《九月衣裳》,文学评论集《彭荆风谈文学》,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合作)、《芦笙恋歌》(合作)、《绿色的网》等。
本文发表于1977年,是一篇短篇小说,写的是发生在哀牢山中的一个助人为乐的故事。
三、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本文的线索。
本文以“梨花”为线索。
2.划出文章中描写梨花的句子。
第一处:4—6自然段(文章的开头)第二处:27自然段(文章的中间)第三处:37自然段(文章结尾)3.这几处的描写哪些是实写的,哪些是虚写的?第一处:实写;第二处:虚写;第三处:望梨花(实写),想梨花诗句(虚写)。
四、课文精读3一、一写梨花。
1.小说是怎样开头的?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写山:好大、起伏、一座挨一座、延伸、消失等几个动词描写山势,由近及远,突出了山的高、大、多,衬托出我们的焦急心情,为下面小屋的出现给我们带来的惊喜作铺垫。
驿路梨花教案一等奖

驿路梨花教案一等奖这是驿路梨花教案一等奖,是优秀的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驿路梨花教案一等奖第1篇教学目标语文教案-驿路梨花1.知识目标(1)理解插叙及其作用。
(2)了解悬念的设置和作用。
2.能力目标(1)提高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2)提高速读和复述能力。
3.情感目标认真体会雷锋精神世代相传的生命活力,继承发扬这种精神。
教学建议环境描写具体生动,景物穿插简洁恰当透过“我”和老余的观察,细致入微地描写了小小茅屋。
茅屋是简陋的:草顶、竹蔑泥墙,门从外扣着,木门板上用黑炭写着“请进”两个字。
“请进”是主人无声的热情欢迎,表达出对投宿人的真诚的关心,尽管屋内的火塘只有冷灰,但是从那铺着厚厚稻草的大竹床、倚在墙边的大竹筒,竹筒里装满了清凉可口的水,就可以感受到主人的热诚和周到。
墙上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
”路人所急需的吃的、喝的、用的,一应俱全。
这具体而层次井然的环境描写,生动地表现出小茅屋主人的诚挚地为他人着想的精神。
小说中的景物描写都是简笔勾勒,但是手法灵活,富于变化,由于调遣妥贴,所以景尽其用,恰到好处。
起笔描写哀牢山,“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这正是西南边陲景物的特征,寥寥几笔,为情节的展开创设了环境,并且为盛开的梨花铺设了苍翠的底色。
其后写到梨花,读者不难想象,有浓郁的.青葱来衬托,她将是何等的亮丽,多么的眩人眼目!文中三次写到梨花,开头写老余惊喜的叫声“看,梨花!”,引出第一次对梨花的描写:“白色的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描写纯洁的颜色和盛开的姿态,并且点明梨树茂密成林。
这是实写,是情节发展的需要,也是对人物高尚品质的衬托。
中间有虚写:“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突出梨花香飘四溢的特点,并且把梨花同哈尼小姑娘连在一起,衬托哈尼小姑娘的美丽形象和美好心灵。
第15课《驿路梨花》第一课时(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15课《驿路梨花》第一课时(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15课《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第一课时1.继续学习略读,粗知故事梗概。
2.把握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3.初步感知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第1课时(共2课时)◆活动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导入:杜甫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亡国之恨;白居易有“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踏青之乐;杨万里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赏花之趣,古人笔下的花都有表情达意的作用,不同的花有不同的涵义,今天,我们来感受一下彭荆风笔下的“驿路梨花”又有怎样内涵呢?(板书课题:驿路梨花)1.学生根据课前查阅资料,交流作者及写作背景信息,教师补充。
(1)写作背景《驿路梨花》一文是作者在粉碎“四人帮”后重新提笔的第一篇作品。
作者从1950年春,随军进入云南,三十多年间,大部分时间都在那里生活。
1977年秋,那时党中央重新提出了学习雷锋的号召。
作者想起了边疆许许多多朴实的人和事,想起了曾经见过的那深山大岭里的小茅屋,默默为茅屋打柴、背水的哈尼族人,以及为了后来的旅客,临行前都要给小茅屋做点事的人。
想起这些,一股无形的力量让作者拿起笔来,写下了这篇文章。
(2)走进作者彭荆风(1929—2018),作家。
江西萍乡人。
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
作品有《鹿衔草》《断肠草》《蛮帅部落的后代》《绿色的网》《驿路梨花》等。
2.预习检查,夯实基础陡峭露宿喷香暮色掩映驿路菌子麂子撵走修葺竹篾寨子香气四溢恍惚着急晶莹◆活动二:初读课文,理清情节1.浏览课文,勾画文中人物及事件。
师引导:在这片梨花掩映之下有一间小茅屋,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出文中与小茅屋有关的人物,并说说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
(1)出示略读要求①按照每分钟400字的速度阅读课文,限时5分钟读完。
②略读时要注意不能指读,必须默读,可以扫读。
③勾画出文中出现的人物,并概括他们与小茅屋之间的事件以及他们做这些事情的目的,填写下面表格。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

拓展延伸,洗涤心灵
在与文本、与作者的交流中,你是否有了自己 的情感体验呢?如果哈尼族小姑娘想再一次修葺 这个驿站,你想为她或者这个驿站做点什么呢?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曾说过这样
一句话:
“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是我们可以用伟 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作业
本文构思精巧,运用的是侧面描写, 现在要求改作直接描写,以《梨花来到了梨树林》 为题,根据课文有关内容,发挥丰富的想象, 续写一段文字,不少于300字。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语文
驿路梨花
你能说说古代诗人吟咏梨花的诗句吗?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 参)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 殊)
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李重元)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陆 游)
彭荆 风
快速阅读 整体感知
要求: A、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 事的过程。 B、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 表达自然流畅。
【要求】5分钟自主安静归纳→组内展示→小 组代表展示。
细读课文 研讨探究
1、本文中几次写到梨花?作用分别是什 么? 2、《驿路梨花》一文有三个悬念和两 次误会,其内容是什么?
思考:
作者以“驿路梨花”为题用意何在?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00126

1《驿路梨花》教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学习略读方法、学习略读方法,,粗知故事梗概。
粗知故事梗概。
2、把握文章的记叙顺序、把握文章的记叙顺序,,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3、细读课文、细读课文,,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和作用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和作用,,理解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作用。
路梨花做标题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理解梨花的象征意义。
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理解梨花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上课之前,我们先一起回顾下前三个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精读,我们先一起回顾下前三个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精读,还还记得精读课文有哪些要求?(字斟句酌,做批注,熟读精思,从标题,详略,角度选择等把握重点,从开头,结尾,反复处发现关键语句)今天我们要来用略读的方法来阅读今天的这篇课文。
今天我们要来用略读的方法来阅读今天的这篇课文。
出示:(齐读单元导语部分)出示:(齐读单元导语部分)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
略读时可以根据一定的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其他部分的文字则可以快速阅读。
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其他部分的文字则可以快速阅读。
2本文是记叙性文本本文是记叙性文本,,根据文体特征根据文体特征,",","观其大略观其大略观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粗知文章的大意",",就是要了解故事的梗概就是要了解故事的梗概::什么人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发生了什么事? ?二、略读课文二、略读课文1.略读的筛选.略读的筛选(1)下面老师用一幅思维导图展示略读重点。
请同学们略读文章,筛选信息筛选信息,,了解故事的梗概,先齐读了解故事的梗概,先齐读""略读提示略读提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进一步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理清故事情节, 体会插叙手法的作用 2、分析文章构思中的不同含义及 作用,理解标题的妙处
4、激发学习雷锋精神的热情,培养助人为乐的美 好品德
预习检测
1、疏通生字词 2、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围绕小 茅屋写了哪些人物?
方法指导: 1、先自主在文中找到关于“梨花”的句 子,反复朗读,思考其含义及作用 2、小组合作讨论,朗读、赏析
精读赏析
“驿路梨花”这个标题有什么妙处?
自然界的花
梨
梨花姑娘
花
雷锋精神
主旨概括
课件PPT
本文通过云南边疆哀牢山中路边一间小 茅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 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递的动人情景,热 情地赞美了人民群众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歌颂了淳朴动人的民风。
略读概括
下面的人物分别与小茅屋有过什么故事?
人物
有关故事
“我”和老余
投宿在小茅屋受到照料;给房顶加草、 挖排水沟
瑶族老人
投宿在小茅屋受到照料; 送粮食;和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
一群哈尼小姑娘
照料小茅屋
(梨花妹妹)
解放军战士 为方便过路人,建造小茅屋
梨花
被解放军战士精神感动,照料小茅屋
精读赏析
“梨花”在文中出现多次 ,所指不尽相 同,请找出来,解释各自的含义,并说说这 几次出现对全篇结构的作用。
阅读收获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南宋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课件PPT
驿路梨花
彭荆风
写作背景
课件PPT
《驿路梨花》写于1977年5月。当时,我经历了 “文革”7年牢狱之灾后,出狱已近两年。那是5月 间的一个下午,我午睡刚醒,慵倦地躺在床上读 《宋诗选》,当读到陆游“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 梨花处处开”的诗句时,那美丽的意境使我联想起 了过去在滇西南边地大山深处见过的大片梨花林, 以及与梨花有关的许多特异人事,那都是我长久难 以忘怀的美好生活。这时候,一种想用文笔描述那 和谐过去的创作愿望也油然而生,我忙披衣起床抓 过纸笔来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