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制备实验和制备的工艺讲解

合集下载

溶胶—凝胶法制备ZnO薄膜

溶胶—凝胶法制备ZnO薄膜

溶胶—凝胶法制备ZnO薄膜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溶胶-凝胶法制备ZnO薄膜的工艺及其相关特性。

ZnO薄膜作为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在光电子器件、太阳能电池、气体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溶胶-凝胶法作为一种制备薄膜材料的常用技术,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易于控制等优点,因此受到广大研究者的关注。

本文将首先介绍溶胶-凝胶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然后详细阐述制备ZnO薄膜的具体过程,包括前驱体溶液的配制、溶胶的制备、凝胶的形成以及薄膜的成膜过程。

接着,我们将讨论制备过程中可能影响薄膜性能的因素,如溶胶浓度、凝胶温度、退火条件等,并通过实验验证这些因素的影响。

我们将对制备得到的ZnO薄膜进行表征和分析,包括其结构、形貌、光学性能和电学性能等方面。

通过对比不同制备条件下的薄膜性能,优化制备工艺参数,为实际应用提供指导。

本文的研究结果有望为ZnO薄膜的制备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溶胶—凝胶法原理溶胶-凝胶法(Sol-Gel)是一种湿化学方法,用于制备无机材料,特别是氧化物薄膜。

该方法基于溶液中的化学反应,通过控制溶液中的化学反应条件,使溶液中的物质发生水解和缩聚反应,从而生成稳定的溶胶。

随着反应的进行,溶胶中的颗粒逐渐增大并相互连接,形成三维网络结构,最终转化为凝胶。

在制备ZnO薄膜的溶胶-凝胶法中,通常使用的起始原料是锌的盐类(如硝酸锌、醋酸锌等)和溶剂(如乙醇、水等)。

锌盐在溶剂中溶解形成溶液,然后通过加入水或其他催化剂引发水解反应。

水解产生的锌离子与溶剂中的羟基(OH-)结合,形成氢氧化锌(Zn(OH)2)的胶体颗粒。

这些胶体颗粒在溶液中均匀分散,形成溶胶。

随着反应的进行,溶胶中的氢氧化锌颗粒逐渐长大,并通过缩聚反应相互连接,形成三维的凝胶网络。

凝胶网络中的空隙被溶剂填充,形成湿凝胶。

湿凝胶经过陈化、干燥和热处理等步骤,去除溶剂和有机残留物,同时促进ZnO晶体的生长和结晶,最终得到ZnO薄膜。

薄膜制备方法

薄膜制备方法

薄膜制备方法薄膜制备方法是一种将材料制备成薄膜状的工艺过程。

薄膜是指厚度在纳米至微米级别的材料,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和电学性质,在许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薄膜制备方法有多种,包括物理气相沉积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物理溅射法、溶液法等。

一、物理气相沉积法物理气相沉积法是一种利用高温或高能粒子束使材料原子或分子在基底表面沉积形成薄膜的方法。

常见的物理气相沉积方法有热蒸发法、电子束蒸发法和磁控溅射法等。

其中,热蒸发法是通过加热材料使其蒸发,并在基底上沉积形成薄膜;电子束蒸发法则是利用电子束的热能使材料蒸发并沉积在基底上;磁控溅射法是通过在真空室中加入惰性气体,并利用高能电子束轰击靶材使其溅射出原子或离子,从而沉积在基底上形成薄膜。

二、化学气相沉积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是一种利用气相反应在基底表面沉积材料的方法。

常见的化学气相沉积方法有化学气相沉积法、低压化学气相沉积法和气相扩散法等。

其中,化学气相沉积法是通过将反应气体在基底表面分解或氧化生成薄膜的方法;低压化学气相沉积法则是在较低的气压下进行反应,以控制薄膜的成分和结构;气相扩散法是通过将反应气体在基底表面进行扩散反应,使材料沉积在基底上。

三、物理溅射法物理溅射法是一种利用高能粒子轰击靶材使其原子或分子从靶表面溅射出来,并沉积在基底上形成薄膜的方法。

物理溅射法包括直流溅射法、射频溅射法和磁控溅射法等。

其中,直流溅射法是利用直流电源加电使靶材离子化并溅射出来;射频溅射法则是利用射频电源产生高频电场使靶材离子化并溅射出来;磁控溅射法则是在溅射区域加入磁场,利用磁控电子束使靶材离子化并溅射出来。

四、溶液法溶液法是一种利用溶液中的材料分子或离子在基底表面沉积形成薄膜的方法。

常见的溶液法包括浸渍法、旋涂法和喷雾法等。

其中,浸渍法是将基底放置在溶液中,使其吸附溶剂中的材料分子或离子,然后通过蒸发或热处理使其形成薄膜;旋涂法是将溶液倒在旋转的基底上,通过离心作用使溶液均匀涂布在基底上,然后通过蒸发或热处理使其形成薄膜;喷雾法则是将溶液喷雾到基底上,通过蒸发或热处理使其形成薄膜。

薄膜生产工艺(3篇)

薄膜生产工艺(3篇)

第1篇一、引言薄膜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光学、能源、包装、建筑等领域。

薄膜生产工艺是指将高分子材料通过一定的加工方法制备成薄膜的过程。

本文将从薄膜生产工艺的原理、分类、设备、工艺流程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薄膜生产工艺原理薄膜生产工艺的基本原理是将高分子材料通过加热、熔融、拉伸、冷却等过程,使其分子链在分子间力作用下重新排列,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薄膜。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薄膜生产工艺原理:1. 流延法:将高分子材料熔融后,通过一定的速度和压力,使其在流动状态下形成薄膜,然后冷却固化。

2. 挤压法:将高分子材料熔融后,通过挤压机将其挤出成薄膜,然后冷却固化。

3. 喷涂法:将高分子材料溶解或熔融后,通过喷枪将其喷涂在基材上,形成薄膜。

4. 真空镀膜法:将高分子材料在真空条件下蒸发或溅射,形成薄膜。

5. 离子镀膜法:利用高能离子束轰击高分子材料表面,使其蒸发或溅射,形成薄膜。

三、薄膜生产工艺分类根据高分子材料种类、加工方法、用途等因素,薄膜生产工艺可分为以下几类:1. 按高分子材料种类分类: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酯(PET)、聚偏氟乙烯(PVDF)等。

2. 按加工方法分类:流延法、挤压法、喷涂法、真空镀膜法、离子镀膜法等。

3. 按用途分类:电子薄膜、光学薄膜、能源薄膜、包装薄膜、建筑薄膜等。

四、薄膜生产工艺设备薄膜生产工艺所需设备主要包括:1. 熔融设备:如挤出机、流延机、熔融挤出机等。

2. 冷却设备:如冷却辊、冷却水槽、冷却风等。

3. 拉伸设备:如拉伸机、拉伸辊等。

4. 收卷设备:如收卷机、收卷辊等。

5. 辅助设备:如预热装置、输送装置、切割装置等。

五、薄膜生产工艺流程以下是常见的薄膜生产工艺流程:1. 原料准备:根据所需薄膜的规格、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高分子材料。

2. 熔融:将高分子材料加热至熔融状态。

3. 流延/挤压:将熔融的高分子材料通过流延机或挤压机,形成薄膜。

薄膜的制备方法有哪些

薄膜的制备方法有哪些

薄膜的制备方法有哪些薄膜是一种在各种领域都有广泛应用的材料,其制备方法多种多样。

本文将介绍薄膜的制备方法,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首先,薄膜的制备方法可以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大类。

物理方法包括蒸发法、溅射法、激光热解法等,而化学方法则包括溶液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等。

接下来,我们将逐一介绍这些方法的具体步骤和特点。

蒸发法是一种常用的物理方法,其制备步骤为首先将原料物质加热至其汽化温度,然后使其在基底上凝结形成薄膜。

这种方法制备的薄膜质量较高,但是成本较高,且只适用于高蒸发温度的材料。

溅射法是另一种常用的物理方法,其制备步骤为将原料物质置于真空室中,通过离子轰击或者电子轰击的方式使其蒸发并沉积在基底表面形成薄膜。

这种方法可以制备多种材料的薄膜,但是设备复杂,成本较高。

激光热解法是一种新型的物理方法,其制备步骤为使用激光热解原料物质,使其在基底上沉积形成薄膜。

这种方法可以制备高质量的薄膜,但是设备成本高,且只适用于特定材料。

溶液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方法,其制备步骤为将原料物质溶解在溶剂中,然后将溶液涂覆在基底上,通过溶剂挥发使其形成薄膜。

这种方法成本低,适用范围广,但是薄膜质量较低。

化学气相沉积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化学方法,其制备步骤为将原料物质的化合物气体在基底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薄膜。

这种方法可以制备高质量的薄膜,但是设备复杂,成本较高。

总的来说,薄膜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局限性。

在选择制备方法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材料特性进行综合考虑。

希望本文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薄膜制备工艺技术

薄膜制备工艺技术

薄膜制备工艺技术薄膜制备工艺技术是指通过化学合成、物理沉积、溶液制备等方法制备出具有一定厚度和特殊性能的薄膜材料的技术。

薄膜广泛应用于光电子、微电子、光学、传感器、显示器、纳米技术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薄膜制备工艺技术。

第一种是物理沉积法。

物理沉积法主要包括物理气相沉积法(PVD)和物理溶剂沉积法(PSD)两种。

其中,物理气相沉积法是将固态材料加热至其熔点或升华点,然后凝华在基底表面上形成薄膜。

而物理溶剂沉积法则是通过在沉积过程中溶剂的挥发使溶剂中溶解的材料沉积在基底表面上。

物理沉积法具有较高的沉积速度和较低的工艺温度,适用于大面积均匀薄膜的制备。

第二种是化学沉积法。

化学沉积法通过在基底表面上进行化学反应,使反应物沉积形成薄膜。

常见的化学沉积法有气相沉积法(CVD)、溶液法和凝胶法等。

气相沉积法是将气体反应物输送至反应室内,通过热、冷或化学反应将气体反应物沉积在基底表面上。

而溶液法是将溶解有所需沉积材料的溶液涂覆在基底表面上,通过溶剂挥发或加热使溶液中的沉积材料沉积在基底上。

凝胶法则是通过凝胶溶胶中的凝胶控制沉积材料的沉积,形成薄膜。

化学沉积法成本低、制备工艺简单且适用于大面积均匀薄膜的制备。

第三种是离子束沉积法(IBAD)、激光沉积法和磁控溅射法。

离子束沉积法是通过加速并聚焦离子束使其撞击到基底表面形成薄膜。

激光沉积法则是将激光束照射在基底表面上,通过激光能量转化和化学反应形成薄膜。

磁控溅射法是将材料附着在靶上,通过离子轰击靶表面并溅射出材料颗粒,最终沉积在基底表面上。

这些方法制备的薄膜具有优异的结构和性能,适用于制备复杂结构和功能薄膜。

综上所述,薄膜制备工艺技术包括物理沉积法、化学沉积法、离子束沉积法、激光沉积法和磁控溅射法等多种方法。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材料和薄膜要求,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工艺技术。

塑料薄膜的制备工艺

塑料薄膜的制备工艺

塑料薄膜的制备工艺塑料薄膜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的材料,它具有重量轻、透明度高、柔软度好、耐腐蚀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包装、建筑、农业等领域。

那么,塑料薄膜的制备工艺是怎样的呢?塑料薄膜的制备主要分为挤出法和吹膜法两种方法。

挤出法是将塑料颗粒加热熔化后通过挤出机的螺杆挤出,然后经过冷却、拉伸等工艺形成薄膜。

吹膜法则是将塑料颗粒加热熔化后通过挤出机的螺杆挤出成管状,然后通过气流吹膨,最后冷却固化成薄膜。

在挤出法中,首先需要将塑料颗粒放入挤出机的料斗中,并通过螺杆的旋转将颗粒送入机筒。

在机筒中,加热器将机筒加热至一定温度,使塑料颗粒熔化。

随后,螺杆将熔化的塑料颗粒从机筒中挤出,通过模具挤出机头,形成连续的塑料薄膜。

薄膜经过冷却辊的冷却,使其温度降低。

最后,经过拉伸机构的拉伸,使薄膜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透明度,最终通过卷取机构卷取成卷。

在吹膜法中,塑料颗粒首先通过螺杆加热熔化,并被挤出机的螺杆挤出成管状。

然后,通过气流吹膨,使塑料管膨胀成薄膜。

薄膜经过冷却辊的冷却,使其温度降低。

最后,通过卷取机构卷取成卷。

无论是挤出法还是吹膜法,塑料薄膜的制备过程中都需要控制一些关键工艺参数,如温度、压力、速度等。

这些参数的控制对于薄膜的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温度过高会导致薄膜熔化不均匀,温度过低会使薄膜拉伸困难;压力过大会导致薄膜厚度不均匀,压力过小会使薄膜薄度不足;速度过快会导致薄膜拉伸过度,速度过慢会影响生产效率。

塑料薄膜的制备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原料的选择。

不同的塑料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如聚乙烯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和耐腐蚀性,聚丙烯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

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塑料原料进行制备。

总结起来,塑料薄膜的制备工艺主要包括挤出法和吹膜法。

无论是挤出法还是吹膜法,都需要控制关键工艺参数,如温度、压力、速度等,以确保薄膜的质量和性能。

同时,选择合适的塑料原料也是制备优质塑料薄膜的重要因素。

塑料薄膜的制备工艺的不断改进和创新,将进一步推动塑料薄膜在包装、建筑、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薄膜材料制备原理、技术及应用

薄膜材料制备原理、技术及应用

薄膜材料制备原理、技术及应用1. 引言1.1 概述薄膜材料是一类具有微米级、甚至纳米级厚度的材料,其独特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领域使其成为现代科学和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薄膜材料制备原理、技术及应用是一个重要且广泛研究的领域,对于探索新材料、开发新技术以及满足社会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着重介绍薄膜材料制备的原理、常见的制备技术以及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首先,将详细讨论涂布法、旋涂法和离子束溅射法等不同的制备原理,分析各自适用的场景和优缺点。

然后,将介绍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化学气相沉积技术以及溶液法制备技术等常见的薄膜制备技术,并比较它们在不同实际应用中的优劣之处。

最后,将探讨光电子器件、传感器和生物医药领域等各个领域中对于薄膜材料的需求和应用,阐述薄膜材料在这些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顺序进行介绍:首先,在第二部分将详细介绍薄膜材料制备的原理,包括涂布法、旋涂法以及离子束溅射法等。

接着,在第三部分将探讨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化学气相沉积技术以及溶液法制备技术等常见的制备技术。

然后,在第四部分将介绍薄膜材料在光电子器件、传感器和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应用,包括各个领域需求和现有应用案例。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和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系统地介绍薄膜材料制备原理、技术及应用,为读者了解该领域提供一个基本知识框架。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充分了解不同的制备原理和方法,并了解到不同领域中对于特定功能或性质的薄膜材料的需求与应用。

同时,本文还将重点突出薄膜材料在光电子器件、传感器和生物医药领域中的重要作用,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启发。

以上为“1. 引言”部分内容的详细清晰撰写,请根据需要进行修改补充完善。

2. 薄膜材料制备原理:2.1 涂布法制备薄膜:涂布法是一种常见的制备薄膜的方法,它适用于各种材料的制备。

首先,将所需材料以溶解或悬浮态形式制成液体,然后利用刷子、喷雾或浸渍等方式将液体均匀地涂敷在基板上。

高分子薄膜的制备工艺与性能研究

高分子薄膜的制备工艺与性能研究

高分子薄膜的制备工艺与性能研究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高分子材料已经成为当今最重要的材料之一。

其中,高分子薄膜作为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在生物医学、能源、环境等众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因此,对于高分子薄膜的制备工艺与性能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高分子薄膜的制备工艺和性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高分子薄膜制备工艺高分子薄膜的制备工艺通常分为三种:溶液浇铸法、热压法和拉伸法。

下面将针对每种制备工艺进行简要介绍。

1. 溶液浇铸法溶液浇铸法是目前制备高分子薄膜的主要方法之一,其制备流程如下:首先是选择合适的高分子材料和溶剂,将高分子材料溶解在溶剂中,得到高分子材料的溶液。

然后将溶液倒入玻璃板或金属板上,将其转动或者用刮刀均匀地涂抹到基板表面形成薄膜。

接着将薄膜在室温下干燥,使其溶剂蒸发,最后加热压实,形成坚实的薄膜。

总的来说,溶液浇铸法制备高分子薄膜具有简单、容易操作、可大规模生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2. 热压法热压法是一种制备高分子薄膜的重要方法,其主要特点是通过高温和高压将高分子材料熔化,压入到模具中形成薄膜。

该方法的具体制备流程如下:首先是将高分子材料片状或粉末形态加热至熔融状态。

然后将熔化的高分子材料压入模具中,通过加压将其压制成薄膜形态。

最后将压制好的薄膜快速冷却至室温,以固化薄膜。

总的来说,热压法制备高分子薄膜具有制备速度快,薄膜表面平整,质量稳定等优点,因此在高分子薄膜制备领域也得到广泛应用。

3. 拉伸法拉伸法是一种通过摩擦带动高分子材料拉伸而形成的薄膜制备方法。

其具体流程如下:先将高分子材料加热到可拉伸状态,然后在两个滚轮之间拉伸,使高分子材料拉长并扭曲,最终通过强制拉伸使其形成平整的薄膜。

总的来说,拉伸法制备高分子薄膜具有质量高,耗能少等优点,不过需要控制好拉伸力、速度、温度等参数。

二、高分子薄膜性能研究高分子薄膜的性能主要包括力学性能、热性能、光学性能、电学性能等多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T
T
T
l 1
T
0.667 (cm)
2 2n 2 2 7.2 1016 P
P
可见:压强越小,平均自由程越大。
证毕.
第一讲 基本概念、基本数据、基本公式
真空压强单位: 1Pa(帕)=l牛顿/米2 1mmHg(毫米汞 柱 1T)o=rlr3(托3.3)=P1a /760 atm=l33.3Pa 1atm(一个大气 1压b)a=r1(巴01)3=0180P5Pa a
PNA
2RT
证毕.
第一讲 基本概念、基本数据、基本公式
④ 气体分子自由程公式
l 0.667 (cm)
证明如下:
P
(室温T=25℃=298K)
由大学物理知,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为:
1 l
2 2n
: 分子直经∝10-10 m
由 n P 7.21022 P (个/米3) 7.21016 P (个/厘米3)
: 膜层密度
M : 摩尔质量 d : 膜层厚度
t : 蒸发时间
N A : 阿伏伽德罗常数
为了抑制残余气体与蒸发材料的反应,要求: N 101
F
101 d 2RT
P
一般来说:P 104 ~ 105 Pa
Mt
第一讲 基本概念、基本数据、基本公式
第二讲 真空获得与真空测量
n P 7.21022 P
kT
T
(个/米3)
N : 总分子数
N A : 阿伏伽德罗常数 k : 玻尔兹曼常数
n : 气体密度
注: k R ,
NA
R 8.31451 J mol1 K1 N A 6.02213671023 mol 1
第一讲 基本概念、基本数据、基本公式
①气体密度方程:
n P 7.21022 P
kT
T
(个/米3)
若 P = 一个大气压 105 Pa,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则: 在T=293K(室温)有: n 3.01019 cm3
若 P 1.33104 Pa,
则: 在T=293K(室温)有:n 3.21010 cm3
(残余分子)
1帕(Pa)=1牛顿/米2=1千克/米.秒
dNC dnx vxdtdS nf M (vx )dvx vxdtdS
dS
dΓ nf M (vx )vxdvx
Γ

0 nf M (v x )v xdv x
1 nv 4
证毕.
v xdt
第一讲 基本概念、基本数据、基本公式
③ 气体分子碰壁数率N公式
单位时间内在单位面积上碰撞的分子数为:
第一讲 基本概念、基本数据、基本公式
薄膜制备实验和制备的工艺讲解
第一讲 基本概念、基本数据、基本公式
1.基本概念,基本数据,基本公式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 vRT M RT

M : 气体质量
: 摩尔质量
R : 气体常数
Nm
R

RT N T NkT
N Am
NA
P N kT nkT V
当 n 则 Pn 0
但存在有害空间,所以存在极限 Pm
抽速 S 2V (升/秒)
因有害空间,所以实际抽速为:
SH

S(1
Pm P
)
当 P Pm 时,SH 0
第一讲 基本概念、基本数据、基本公式
②扩散泵的工作原理 根据流速大处气压小的原理,靠油蒸汽射流携带气
体分子,再通过机械泵将气体排出。
抽速升/秒
S
罗茨泵 分子泵
机械泵
扩散泵
Pa
104 102 1 10-2 10-4
第一讲 基本概念、基本数据、基本公式
①机械泵的工作原理
由玻意耳定律: PV vRT K(T )
P1(V V ) P0V

P1

V
P0V V
n个循环后:Pn

P0

V
V V
n
有害空间
1.5d
若 d 25 cm, 则: P 3103 Pa
第一讲 基本概念、基本数据、基本公式
应用2:抑制残余气体与蒸发材料之间的反应所要的
真空度是多少?
因为残余气体分子到达基片上的速率N为: N PNA
2RT
蒸发分子到达基片上的速率F为:
F


d
M

NA
1 t
注:单位面积
真空室
冷阱 冷却水管
气压小
扩散泵油
接机械泵 加热器(电炉)
第一讲 基本概念、基本数据、基本公式
l.真空获得
抽真空设备 抽气能力(极限真空度)
① 机械泵 大气105 Pa ~ 1 Pa
② 罗茨泵
104 Pa ~ 10-2 Pa
③ 扩散泵
5 Pa ~ 10-6 Pa
④ 分子泵 ⑤ 离子泵
5 Pa ~ 10-8 Pa 10-3 Pa ~ 10-10 Pa
⑥ 升华泵 10-3 Pa ~ 10-12 Pa
Nd N0e l
显然,被碰撞的分子百分数 f 为: d
f
1
Nd
d
1e l
N0
为产生镀膜效果,要求 l d ,
即有:
d
el
1
d
l
f d l
将 l 0.667 (cm) 代入得: f 1.5Pd P
一般来说,为保证膜层质量,要求 f 101
10 1 P
N PNA
2RT
证明如下:
N A : 阿伏伽德罗常数
: 气体摩尔质量
R : 气体常数
赫兹-努曾方程 Γ 1 nv (s-1m2 )
4
n P , v 8kT ,
kT
m

m , NA
R k ,
NA
N Γ 1 nv 1 P 4 4 kT
8kT m
真空程度区域划分:
粗真空 低真空 高真空 超高真空
压强(Pa)
≥103 103- 10-1-10-6 ≤10-6
平均自由程(cm) ≤10-4 1100--14-5 5-105 ≥105
第一讲 基本概念、基本数据、基本公式
应用1:薄膜制备中对真空度的要求是多少?
设N0个蒸发分子经d后未受残余气体分子碰撞的数目为: d
2
② 赫兹-努曾方程:
第一讲f M基(本v x概)念、基2本mk数T据、 3基2 e本公2mk式vTx2
单位时间内在单位面积上碰撞的分子数为:
Γ 1 nv (s-1m2 )
证明如下: 4
n : 分子数密度
v : 分子平均速率v 8kT
m
设单位时间内vx~vx+dvx的分子在单位面积上碰撞的分 子数为dΓ. 所以,在dt内vx~vx+dvx的分子碰撞dS的分 子数dNC为: dNC dΓdtd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