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业经营情况调查报告正式版

合集下载

吴起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吴起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吴起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作者:宗世妮来源:《经营管理者·中旬刊》2016年第10期近期,我站组织人员,采取面上统计与典型调查的方法,对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现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发展现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有力促进了全县特色产业发展,初步形成了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为基础、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农业企业为骨干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格局,数量呈快速发展趋势。

截止目前,全县有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有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合作社129个,共注册资金2.19亿元,成员总数2859人,带动农户6500户;有经农业部门认定的家庭农场67个;有专业大户267户。

二、基本特点1.带动能力明显增强,辐射效应高。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代表最先进的农业生产力,在信息、技术、资金和市场开拓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其经营收益是传统农业生产的二至十倍。

如:我县五谷城桐寨特色小杂粮种植加工专业合作社现有成员户165户,实行“合作社+农户+基地”生产模式,2014年集中种植小杂粮2100多亩,年底收购520吨,实行收购价成员户比非成员户每公斤高1元,就此一项当年返还成员利润52万元,每户8000元,另外合作社还实现利润70多万元,在合作社的带动和辐射影响下,形成周围村组农民踊跃加入,合作社还积极推广订单生产、返利等利益联结方式,建立与农户、基地分工协作、利益共享的合作经营机制,不断加深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关系,带动了传统生产经营模式逐步向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方向转变,提高了农业组织化程度。

2.基地标准化建设不断推进。

在各类经营主体的带动下,种植加工业涌现出圆方集团的“胜利山”品牌荞麦香醋、吴起镇马湾永春西甜瓜专业合作社的“马湾永春”香瓜、五谷城桐寨特色小杂粮种植加工专业合作社的“肥土地”小杂粮、吴起康正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的“陕北红润”洋芋粉条、黄芥油,白豹宇龙西甜瓜专业合作社的“宇龙香”香瓜等农业知名品牌,这些品牌逐步走出延安,迈向陕西,有的已跨入全国知名品牌行业,在种植规模上不断扩大,产品销售窗口覆盖陕西、甘肃、内蒙、宁夏等周边县区,有的已进入大型超市,有的亲朋已把这些产品作为主要礼品送入国内外大众家庭。

某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某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某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一、前言某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省会城市,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集中,农业生产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为了有效促进该市农业的发展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我们进行了一次关于该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本报告旨在系统、全面地分析该市农业现状和发展潜力,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法,我们的调查对象包括该市各县区的农业主管部门、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种植和养殖大户等。

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2.农业生产规模和产品结构;3.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情况;4.农村经济组织和市场运作情况;5.农业政策和扶持措施执行情况。

实地走访主要针对大型农业企业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了解生产管理、农产品销售等方面,深入了解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三、调查结果1.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该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尚需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

该市主要缺乏水利设施建设,尤其是灌溉系统建设不足,使得部分产区仍然存在干旱或者缺水的问题。

此外,该市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机械化劳动力稀缺也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 农业生产规模和产品结构该市农业总体规模较大,农业总产值居于省内前列。

不过,农业生产结构尚需进一步优化,特别是粮食作物占比过高,而高附加值的特色农产品生产相对较少。

此外,农产品品质、安全等问题也存在着不少隐患。

3.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情况该市特色农产品种类较多,品牌建设、市场开拓较为成熟。

但是,产值相对较低,部分特色农产品生产存在盲目跟风、同质化严重的问题。

4. 农村经济组织和市场运作情况该市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组织发展情况良好,但是市场化经营程度还有待提高。

此外,农产品营销渠道仍然存在中间环节多、成本高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推动电商、农村淘宝等新型渠道的发展。

5. 农业政策和扶持措施执行情况该市现有的扶持政策较多,但是执行情况不够到位。

农业种植,养殖,经营管理调查报告范文

农业种植,养殖,经营管理调查报告范文

农业种植,养殖,经营管理调查报告范文农业种植、养殖与经营管理调查报告一、引言随着国家对农业发展的日益重视,农业种植、养殖和经营管理已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本报告旨在调查农业种植、养殖和经营管理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XX个农村地区进行了抽样调查。

问卷主要针对农户,涉及种植、养殖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同时,对当地的农业管理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进行了访谈,以了解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三、调查结果1. 种植结构单一,缺乏多样性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地区的种植结构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粮食作物上,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较低。

这导致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2. 养殖业发展滞后,缺乏规模化经营受制于农村地区养殖技术落后、资金不足等因素,养殖业发展相对滞后。

散养和小规模经营仍占主导地位,缺乏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这不仅影响了养殖效益,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压力。

3. 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缺乏现代农业理念调查发现,许多农户对农业经营管理知识了解不足,缺乏现代农业理念。

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只注重产量而忽视质量,导致农产品品质参差不齐,市场竞争力较弱。

同时,缺乏品牌意识和市场营销策略,使得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

四、解决方案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方案:1. 优化种植结构,发展特色农业鼓励农户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适当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

推广高效种植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同时,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2. 推进养殖业规模化、标准化经营加强养殖技术培训和资金支持,鼓励规模化养殖企业扩大规模,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推广标准化养殖模式,提高养殖效益和生态环境保护能力。

同时,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确保养殖业健康发展。

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情况调查研究报告

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情况调查研究报告

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情况调查研究报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动农牧业规模化,推动农业农村产业发展过程的关键能量。

做为一个山区农业小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趋势状况怎样,在发展趋势中还存有什么难题,及其怎样加速推动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趋势。

近日对相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了调研,现将调研状况梳理汇报以下:一、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趋势的基本上特性近些年,我县十分重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工作中,增加了对产业链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骨干企业、农业合作社等新式行为主体的帮扶幅度,全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趋势快速,展现出三个层面的特性:一是总数提高快。

2020年增加农业合作社20家,全乡做到157家,比去年提高14.5%,同期相比增4个点,在其中省部级示范性社12家,2020年增加7家,同比增加快1倍,全乡满足条件的农业合作社203个,现阶段现有30个农业合作社在工商局开展了注册登记。

二是运营模式活。

一是农村土地流转方式活:2020年全乡已运转播种面积20190亩(在其中:分包3960亩,出让745亩,交换1038和租赁10941亩,别的3506面),占承揽总面积的20%上下。

二是小区业主资产机构多种形式:有合作经营、股份合作制、股份合作制、个人独资等;三是从业运营行业广:农业、养殖行业、制造业、农业旅游等。

现阶段已展现了由传统制造业向新兴产业扩展,由农业向农业企业变化,由分别为阵向联合战线推动的喜人趋势。

三是辐射源效用高。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意味着最优秀的农牧业生产主力,在信息内容、技术性、资金投入和市场拓展层面具备无法比拟的优点,其运营盈利是传统式生产制造的二倍、三倍乃至十倍。

据统计,新型农业行为主体运营土地资源一般亩劳动力40个上下,每一个工日40-60元。

农户根据给小区业主打工赚钱,不但得到了打工收益,并且学得了发家致富本事。

二、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存有的关键难题(一)经营主体参加者素养有待提高。

一是小区业主素养良莠不齐:一部分小区业主思想政治素质较弱,管理能力较低。

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写写帮整理)

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写写帮整理)

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写写帮整理)第一篇: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写写帮整理)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根据****工作安排,******调研组于今年11月下旬、12月初对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

调研组通过查阅资料、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

分别听取市人民政府、农业局、水利局、农机局、水产畜牧兽医局、林业局、旅发委、环保局等相关单位的汇报,先后深入到****农业示范园、****农业示范园、****合作社、****示范基地、****茶场等示范区察看,重点了解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成绩和经验、做法,在工作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相关的应对解决措施等。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基本情况近年来,**市坚持以“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理念,农业发展实行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现代农业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

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稻谷最低收购价等强农惠农政策,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

****年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三项补贴” **万元。

预计****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元,增长13%。

(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渔牧业产值稳定增长。

我市已连续12年位居全区县域粮食总产第一,连续4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的殊荣在全区也是“独一份”。

**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万亩,粮食总产**万吨,预计**年完成粮食种植面积**万亩,比上年增1 1.6%;粮食总产**万吨,增长1.53%。

**年全市水产品产量**吨,同比增长7.83%;肉类总产**吨,同比增长3.68%;渔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6.85%;牧业总产值31.3亿元,同比增长5.31%;渔牧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5.92%。

(三)特色农产品生产快速增长。

一是淮山、荔枝、百香果、铁皮石斛等特色农作物增速较快,**年淮山和荔枝种植总数相加达到了**万亩。

关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指具有相对较大的经营规模、较好的物质装备条件和经营管理能力,劳动生产、资源利用和土地产出率较高,以商品化生产为主要目标的农业经营组织。

为深入了解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同时,为探索构建合理农业经营体系有效途径提出个人见解,近日,笔者对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现结合实际,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类型笔者认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普通农户相比,规模经营较大,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和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

在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类型主要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四大类型。

其中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主要承担着农产品的生产职能,发挥着对小规模农户的集约示范效应,体现的是专业性。

农民合作社是产前、产中或产后的组织联合,实现农民合作共赢的目标,体现的是组织性。

农业龙头企业则是用先进技术、资金、现代经营理念融入农业领域,体现的是示范性。

二、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基本特点忻城是个以农业为主业的县,农民人口最多、农用地面积最大。

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作,加大了对产业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的培育力度,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速,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新型农业主体、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量质并举,蓬勃发展。

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过去两年每年以25%以上的数量增加。

就农民专业合作社而言,XX年全县达到56个,比XX年增加16个,XX年全县达到76个,比XX年增加20个。

同时着力抓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提质工作,截止目前,获得国家级示范社有1家,自治区级先进社2家,自治区级示范社14家,来宾市级示范社17家。

这些荣誉的获得,助推了该县传统农业改造和现代农业建设。

就家庭农场而言,从无到有,XX年全县只发展了5个,XX年全县达到28个,比XX年增加23个,经营内容覆盖粮食、蔬果、花卉苗木、水产等多个领域;经营土地8833亩,从业人员近3万人,每年经营农产品100万吨以上。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研报告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研报告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研报告调研对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概述本报告主要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调研分析。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指在现代农业发展中涌现出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其特点是引入了现代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采用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并注重生态环保、提升农产品质量。

本调研报告旨在深入了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特点、发展状况以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为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式收集了相关数据和信息。

调研对象包括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产品加工企业等不同类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特点1. 规模经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常具有较大规模,能够集中资源、整合产业链,提高生产效益。

2. 技术应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物联网、大数据等,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和决策效果。

3. 生态环保: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注重生态环保,采取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保护土壤、水源和生物多样性。

4. 品牌塑造:借助市场营销手段,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加注重品牌建设和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状况1. 规模扩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其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

2. 经济效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普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给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增长。

3. 市场需求:受国内消费升级和对绿色食品的追求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所生产的产品市场需求旺盛。

4. 机遇与挑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中面临着市场竞争、资金压力、政策支持等方面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市场机遇和政策扶持的有利条件。

五、发展建议1. 完善支持政策: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税收和土地政策支持,鼓励更多的农民参与新型农业经营。

2. 加强技术研发和推广: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技术研发支持,提供技术培训和技术推广服务,促进科技创新和技术应用的普及。

农业企业调研情况汇报

农业企业调研情况汇报

农业企业调研情况汇报一、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农业企业的经营状况、市场竞争情况、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企业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和规划提供依据。

二、调研方法。

1. 实地走访,我们前往多家农业企业进行实地走访,与企业负责人和员工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

2. 数据收集,通过调查问卷、相关报告和统计数据的收集,获取企业的经营数据和市场情况。

3. 专家访谈,我们还邀请了农业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访谈,获取他们对农业发展的见解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

1. 农业企业经营状况。

通过实地走访和数据收集,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农业企业在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上有了较大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但同时也存在着生产成本上升、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创新。

2. 市场竞争情况。

农业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波动大,产品同质化严重。

企业需要加强产品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寻求市场差异化竞争的优势。

3. 发展趋势。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绿色有机农产品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农业企业应抓住机遇,加大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力度,提高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4. 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农业企业面临着生产成本上升、市场营销难度大、技术创新不足等问题,同时还受到天气、自然灾害等外部因素的影响,需要企业加强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

四、建议。

1. 加强技术创新,农业企业应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2. 增强品牌意识,企业应注重产品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拓展市场空间。

3. 加强合作联盟,农业企业可以通过合作联盟的方式,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4. 完善风险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应对。

五、总结。

农业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对于国家经济和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农业企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机会,也为企业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建议和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新型农业经营情况调查报
告正式版
新型农业经营情况调查报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进农业规模经营,促进农业农村产业化进程的主要力量。

作为一个山区农业小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如何,在发展中还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如何加快促进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近日对有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整理报告如下:
一、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基本特点
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作,加大了对产业大户、专业
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的扶持力度,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速,呈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数量增长快。

今年新增农民合作社20家,全县达到157家,比上年增长14.5%,同比增4个百分点,其中省级示范社12家,今年新增7家,同比增长快1倍,全县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203个,目前已有30个家庭农场在工商部门进行了登记注册。

二是经营方式活。

一是土地流转形式活:今年全县已流转耕地面积20190亩(其中:转包3960亩,转让745亩,互换1038和出租10941亩,其他3506面),占承包面积的20%左右。

二是业主资本组织形式多
样:有合伙、股份合作、股份制、独资等;三是从事经营领域广: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休闲农业等。

目前已呈现了由传统产业向新型产业拓展,由农业生产向农业企业转变,由各自为阵向联合战线推进的可喜态势。

三是辐射效应高。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代表最先进的农业生产力,在信息、技术、投入和市场开拓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其经营收益是传统生产的二倍、三倍甚至十倍。

据调查,新型农业主体经营土地一般亩用工40个左右,每个工日40-60元。

农民通过给业主打工,不仅获得了务工收入,而且学到了致富本领。

二、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存在的主
要问题
(一)经营主体参与者素质有待提高。

一是业主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业主思想素质较差,管理水平较低。

有的存在“等、靠、要”思想,为项目应付检查,为享受优惠政策成立的;二是农民对新型农业认知较低:如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的意愿不强,小农意识仍很严重,风险意识弱,社员议事意见难以统一。

据不完全调查,我县新型农业经营者中有近八成的年龄在40岁以上,超过1/3的经营者年龄在50岁以上。

一旦他们从农业产业中退出,将转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发展。

(二)管理体制建设不规范。

就全县154家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而言,仍有少部
份是松散形的,没有内设组织机构,管理混乱,制度不健全,运作上很少整体参与,甚至没有搞过运作活动,规范化运作差。

由于制度的缺失,合作社资金(包括股金)管理上民主度不够,资金运行不透明,利润分配不合理现象依旧存在于少数合作社中,极大影响了农民对加入新型农业经营的积极性。

(三)政策落实效率不高。

近些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出台了不少强农惠农政策,对农业稳定发展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支农政策之间缺乏整合性和衔接性,让本来就少的扶持资金更难取到扶持作用。

同时,不
少支农政策从政府下达到农民获得,经过的中间层次和环节过多,导致政策执行中的寻租现象,政策实施成本较高,具有明显的时滞性,政策效率不高。

三、推进我县新型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党的十八大以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逐步建立起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为骨干,以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为纽带,以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保障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加快推进我县新型农业体系建设,建议:
一是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高素质
的农民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基础。

研究制定职业农民的认定标准,鼓励各地结合实际,从所从事的农业行业领域、农业劳动时间、生产经营规模、素质能力等方面进行探索认定,并作为培育和扶持的依据。

拓宽培养渠道,开展多形式、经常性的职业教育培训,完善农业职业培训体系和绿色证书制度,健全农业技能持证上岗制度。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扩大阳光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规模,广泛开展种粮大户、养殖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和合作社带头人等培训。

吸引和支持高素质人才务农创业。

二是大力发展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

按照“生产有规模、产品有标牌、经营有
场地、设施有配套、管理有制度”的要求,探索不同生产领域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

健全家庭农场注册登记制度。

加大扶持力度,对认定的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新增农业补贴重点向其倾斜。

实行以奖代补,对达到一定规模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予以奖励。

通过建立土地流转专项资金等方式,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流转。

加强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的指导和服务,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三是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社。

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扩大农村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农
技推广等涉农项目由合作社承担的规模。

深入推进示范社建设行动,促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

建立示范社评定机制,分级发布示范社名录,把示范社作为政策扶持重点。

完善合作社税收优惠政策,规范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创新适合合作社生产经营特点的保险产品和服务。

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库和培训基地,着力打造合作社领军人才队伍和辅导员队伍。

四是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措施,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促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深入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促进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和县域经济
发展。

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户、合作社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采取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实现龙头企业与农民及合作社共舞共进共赢。

五是加快培育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

从市场准入、税费减免、资金支持、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运作市场化,使农民享受到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

鼓励和支持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参与良种示范、农机作业、抗旱排涝、沼气维护、统防统治、产品营销等服务。

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县创建工作,积极探索“专业化服务公司+合作社+专业大户”、“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化
服务队+农户”等多种服务模式,及时总结推广。

——此位置可填写公司或团队名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