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铁索桥上》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我站在铁索桥上》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我站在铁索桥上》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我站在铁索桥上》教案这是一首诗,追忆了我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的激烈战斗,歌颂了红军英勇顽强、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追昔惜今,表达了对先烈的缅怀和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热爱。

教学目标:通过自读感悟,交流讨论,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分析课文的能力和积累运用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的心灵在故事中得到熏陶、感染和净化。

教学重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自读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分析课文的能力和积累运用的能力。

教学构想全诗共四小节,内容简短,不宜作详细的分析讲解,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

引导学生体会红军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以第二节为重点,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红军北上抗日飞夺泸定桥的事迹。

引导学生感情朗读,体会诗的韵味。

教学准备搜集相关资料,更多的了解飞夺泸定桥的事迹。

教学时间1课时学生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

1、我们已经学过《索桥的故事》了,谁来说说你眼中的索桥有什么样的特点?2、是啊!索桥是凶险的。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座与我们新中国息息相关的、也是危险无比的桥。

3、介绍铁索桥有关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霁虹桥与摩崖石刻是千年西南丝绸古道上不可多得的两颗璀璨的文化瑰宝,通过系统全面的考证和追述,揭示其悠久的历史面貌和浓厚的文化内涵,无论是对地方历史研究还是当今文化产业打造都是有其积极和深远意义的。

据考证,该桥为云、贵、川、藏、陕5省区现存95座古铁索桥中最大、最完整、最古老的古桥,也是全国最宽大的3座铁索桥之一,比四川泸定桥宽一半,且早200多年;承载重量仅次于贵州的盘江桥,位居全国第二。

世界著名美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在其主编的《中国科技史》中称为:霁虹桥为世界现存的唯一最古老的铁索桥。

中国现存的古老铁索桥之一。

又称泸定桥。

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城西,跨越大渡河。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九月动工,次年四月完工。

《我站在铁索桥上》教学反思

《我站在铁索桥上》教学反思

《我站在铁索桥上》教学反思《我站在铁索桥上》教学反思(通用3篇)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站在铁索桥上》教学反思(通用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站在铁索桥上》教学反思1《我站在铁索桥上》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一首现代诗,描写的是诗人站在铁索桥上,思绪万千,追忆红军当年飞夺泸定桥激烈战斗的场面,展示如今和平美好的生活,高歌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全诗共四节,感情强烈,借景抒情,节奏鲜明,琅琅上口。

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

”因此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采取了“以读为本,自读自探自悟”的教学模式,将师生各种形式的读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旨在强调课堂上的一切活动,如感知、探究、感悟等,都要以读为前提,也就是要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探究、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有得。

《我站在铁索桥上》教学反思2学习培训结束,带着急切地和孩子共同学习的心情走进了课堂。

今天学习的课文是《我站在铁索桥上》,这是一首现代诗。

主要讲了诗人站在铁索桥上,思绪万千,遥想当年红军战士的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激烈场面,展现如今和平美好的生活,高唱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

在开课时,我尊崇孩子们学习的疑点出发,让孩子们质疑:1、铁索桥在哪里?2、我站在铁索桥上为什么心潮汹涌激荡?3、为什么我要站在铁索桥上?4、勇士们是怎样强渡大渡河的?孩子们针对课题,针对诗句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应该可以激发孩子们强烈的学习欲望的。

我们也往往这样认为,可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当中,无论是老师讲解历史背景,让学生看图讲述铁索桥是怎样的一座桥,孩子们竟索然无趣,即使引导学生看图,也只寥寥几人举手。

我站在铁索桥上(通用12篇)

我站在铁索桥上(通用12篇)

我站在铁索桥上(通用12篇)我站在铁索桥上篇1教学目标:1、通过自读感悟,交流讨论,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合作、想象以及表达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俗话说:睹物思人。

是啊,每当我们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不禁想起无数革命先烈为了让后代过上好日子,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情景。

同学们,还记得咱们上节课学习的一首现代诗吗?板书课题后,全班齐读一遍。

二、品读诗歌,体会情感全诗共四节,开头和结尾反复吟唱。

开头营造了很美的意境,轻轻摇晃的桥身、飘过的云雾、大渡河的白浪引发作者无限的遐想;结尾同样的景物,却能感受到作者强烈的情感。

这两节诗的内容大致相同,指导学生先学习第1节和第4节诗。

1、配乐范读全诗,引出新课的学习,提出问题:“诗人站在桥上看到了什么?”学生先对全诗有一个整体的印象,继而由问题导入到第1节诗的学习中。

学生自由朗读这一节后,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课件出示课本上的铁索桥图片,学生结合图片展开自己的想象各抒己见,对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的景物有了自己初步的情感体验。

2、此时,我们的诗人正站在桥上,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请学生们快速浏览全诗,找出反映作者心情的词语划下来。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心潮汹涌激荡”的意思,再自由地朗读感悟第四节诗。

通过指导朗读、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这两小节诗描写的内容差不多,但第4节比第1节表达的感情更强烈一些。

3、“诗人站在桥上回忆什么?”引导学生学习第2节诗。

作者追忆红军飞夺泸定桥、与敌人激烈战斗的内容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太远,难以理解。

学生初步感知后,先自己想象一下当时激烈的场面,然后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再现当年红军战士们飞夺泸定桥的激烈场景,让学生们进入到诗句所描绘的具体的情境中去。

我站在铁索桥上 李成月

我站在铁索桥上 李成月

—————————— —————————— —————————— —————————— ——————————
五、练写运用、延伸创造
小练笔: 我站在
——————————
假如你就是诗人,当你站在校园内、淯阳桥
上…...你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拿出笔写一写吧。 仿写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感: —————————— —————————— ——————————

1、你们小组的分工是什么?用什么方式 合作学习的? 2、你们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3、各小组汇报时,其他小组注意倾听,
时刻准备发表你的见解并予以补充。 4、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展示。
读一读
思一思
议一议 品一品 悟一悟

我站在铁索桥上, 桥身在轻轻地摇晃。 头上飘过二郎山的云雾, 脚下滚着大渡河的白浪。
情上有什么不同?
我站在铁索桥上, 我站在铁索桥上, 心潮汹涌激荡。 桥身在轻轻地摇晃。 头上飘过二郎山的云雾, 头上飘过二郎山的雾, 脚下滚着大渡河的白浪。 脚下滚着大渡河的白浪。 啊! 在这英雄的土地上, 我要高声歌唱!
一 四

我站在铁索桥上, 心潮汹涌激荡。 头上飘过二郎山的云雾, 脚下滚着大渡河的白浪。 啊! 在这英雄的土地上, 我要高声歌唱!

啊! 当年激烈战斗的楼房, 如今成了孩子们的课堂; 勇士们洒过鲜血的地方, 满树的梨花正在开放。 人民捧着美丽的鲜花, 轻轻地,轻轻地撒在这英雄的土地上。

我站在铁索桥上, 心潮汹涌激荡。 头上飘过二郎山的云雾, 脚下滚着大渡河的白浪。 啊! 在这英雄的土地上, 我要高声歌唱!
◆比一比,看看这两节诗在内容和感
补充介绍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在泸定桥受到国 民党军队的拦截,为了争取时间,他们冒死 攀桥栏,踏铁索,取得了“飞夺泸定桥”的 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精心策划的大 渡河会战,谱写了中国历史上“十三根铁链 劈开通往共和国之路”的壮丽篇章。多年后, 诗人顾工来到这里,心潮起伏,激动地写下 了《我站在铁索桥上》这首诗。

古诗我站在铁索桥上翻译赏析

古诗我站在铁索桥上翻译赏析

古诗我站在铁索桥上翻译赏析课文《我站在铁索桥上》出自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课文】我站在铁索桥上,桥身在轻轻地摇晃。

头上飘过二郎山的云雾,脚下滚着大渡河的白浪。

英雄的红军,曾在这里强渡,高举着红旗,迎着火光。

勇士们哪,攀着一根根铁索,冒着密密的弹雨,冲破了敌人的火网!啊!当年激烈战斗的楼房,如今成为孩子们的课堂;勇士们洒过献血的地方,满树的梨花正在开放。

人民捧着美丽的鲜花,轻轻地,轻轻地撒在这英雄的土地上。

我站在铁索桥上,心潮汹涌激荡。

头上飘过二郎山的云雾,脚下滚着大渡河的白浪。

啊!在这英雄的土地上,我要高声歌唱!【前言】《我站在铁索桥上》是一首现代诗,描写的是诗人站在铁索桥上,追忆红军当年飞夺泸定桥激烈战斗的场面,展示如今和平美好的生活,高歌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全诗共四节,感情强烈,借景抒情,节奏鲜明,琅琅上口。

【学习目标】1、通过自读感悟,交流讨论,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合作、想象以及表达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如。

1、出示图片或CAI课件,从不同角度展示铁索桥的风貌。

2、请学生谈一谈对铁索桥的了解。

3、师描述激情:大渡河河谷宽阔,河水浩荡,气势磅礴,欲争脱群山的束缚,以气吞山河之势,奔流而去。

铁索桥高临江水之上,桥下江水湍急,莫说从铁索桥上走过去,就是看一眼也不寒而栗。

可是红军是英雄好汉,他们冒者对岸射来的弹雨,攀桥栏,踏铁索,边前进,边铺板,冲进了对岸漫天大火的桥头堡。

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终于在敌人增援部队到达之前,占领了卢定城。

毛主席的诗句“大渡桥铁索寒”已给人惊心动魄之感。

诗人站在这座桥上又会写什么呢?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1、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读音。

重点指导:楼梨3、齐读课文三、整体感知课文1、读课文,思考:本诗有几小节?每节写什么?2、学生回答。

《我站在铁索桥上》教学设计

《我站在铁索桥上》教学设计

《我站在铁索桥上》教学设计《我站在铁索桥上》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读诗歌内容,了解红军北上抗日飞夺泸定桥的事迹,体会作者对红军的赞颂。

2、体会诗的韵味,练习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喜欢的段落。

3、体会红军英雄的事迹与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缅怀革命先烈,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的第二小节,了解红军北上抗日飞夺泸定桥的事迹,体会红军英勇顽强、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了解红军时期的时代背景,体会作者对红军的赞颂。

教学准备:查找泸定桥的资料,阅读《七律·长征》和《飞夺泸定桥》等文章,了解红军北上抗日的事迹。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今天我们来学习诗人顾工写的一首有关长征的诗歌《我站在铁索桥上》(板书课题、齐读)读了课题有什么疑问?(生:铁索桥在哪里?形状?诗人站在铁索桥上会想到什么?)2、有疑就问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大家都查过资料,那谁先来谈谈对铁索桥的了解?铁索桥名为泸定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大渡河上,桥长100多米,宽2.8米,由13根碗口粗的铁索组成,桥身有铁链9根,上铺木板以作桥面,是历史上从内地到藏区的咽喉要道。

3、(出示图片从不同角度展示铁索桥的风貌体会险要)看到了铁索桥,你有什么感受吗?4、铁索桥下的河水浩荡湍急,桥高得如同在空中悬挂,别说从桥上走过去,就是看一眼也不寒而栗,诗人站在这座桥上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我们来读一读诗歌。

二、初读诗歌1、自由地读一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诗句。

2、谁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听是否读准了字音。

(指名读,一人一小节)3、生字读准了,诗歌才会读得更流畅,让我们学习这一课的生字词吧。

(撒、洒)4、那诗人站在这座桥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诗歌,去细细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齐读)三、品读第一节1、当诗人站在铁索桥上,他看到了什么?请自由朗读第一节,可以划出有关的词句。

2、从“桥身摇晃、头上云雾、脚下白浪”感受到了什么?带着感受再读(指导读,齐读)。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_我站在铁索桥上_2PPT、优质教学课件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_我站在铁索桥上_2PPT、优质教学课件
1闰土是个捕鸟高手。 2闰土很勇敢。 3简略学习“捡贝壳”、“看跳鱼儿”部分:体会闰土的自 由自在
3、小结:综合闰土给“我”讲的这四件事,我们可以看出闰土 是一个怎样的少年?
重点理解: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 不知 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 看见 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师:“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指哪些事?“他们”指谁?“高墙 上的 四角的天空”又是指什么?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4、小结:由于环境的不同,闰土和文中的“我”对生活有不同 的理解 。
冒着秘密的弹雨,
人民捧着美丽的鲜花,
冲破了敌人的火网!
轻轻地,轻轻地撒在这英雄的土地上。
1)作者想到了这些,你读读,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交流)
2)第二小节,看着脚下的大渡河水,作者想到了红军,想 到了他们怎样?让我们也再次回顾一下吧。
作者想到了英勇顽强、勇往直前、大无畏的红军,心潮怎样? 从哪些句子和词中你体会出来的?
综合概括能力。
4、理解五段课文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朗
读、小组合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
多的崇高品质。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 了不起的伟
人。
教学重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意思 教学相关资源:相关课件
四 我站在铁索桥上, 心潮汹涌激荡。 头上飘过二郎山的云雾, 脚下滚着大渡河的白浪 啊! 在这英雄的土地上, 我要高声歌唱!
1)自由读这两小节诗歌,你发现了什么? (找出相同的句子和不同的句子)
2)作者站在铁索桥上,看到了什么? 3)作者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写了二郎山飘来的云雾

六年级《我站在铁索桥上》教学设计

六年级《我站在铁索桥上》教学设计

六年级《我站在铁索桥上》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本次教学设计的教材为《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其中包括了一篇课文《我站在铁索桥上》。

这篇课文是一篇抒情散文,通过描写作者站在铁索桥上时的情感和感受,展现了作者勇敢、坚韧的品质。

通过本篇课文的教学,可以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课文中重点词汇和短语的意思;2.能力目标:通过课文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课文中展现的勇敢、坚韧品质,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教学难点:通过课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材:《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2.教具: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标题《我站在铁索桥上》,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然后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铁索桥吗?铁索桥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步骤二:预习导入让学生快速预览课文《我站在铁索桥上》,并提出以下问题,帮助学生梳理思路: 1.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2. 作者站在铁索桥上时有什么感受? 3. 铁索桥的特点是什么?步骤三:课文讲解通过师生共同阅读课文《我站在铁索桥上》,讲解课文的重点词汇和短语的意思。

同时,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步骤四:情感表达让学生分别选择一个情景,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自己站在铁索桥上的感受。

学生可以运用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进行情感表达。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交流讨论。

步骤五:课外拓展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关于勇敢的作文,并阐述自己对勇敢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于《我站在铁索桥上》这篇散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通过情感表达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我站在铁索桥上,
• 桥身在轻轻地摇晃。 • 头上飘过二郎山的云雾, • 脚下是大渡河的白浪。
心潮汹涌激荡。 头上飘过二郎山的云雾,
• 脚下滚着大渡河的白浪。
• 啊!
这两节遥相呼应,第四节内 容更丰富,感情更强烈。朗
在这英雄的土地上, 我要高声歌唱!
读时,语气要粗犷,语调要
渐强,语速要渐慢。
作者要“高声歌唱”什么?
郎láng郎中 渡dù渡过
楼lóu楼房 撒sǎ撒种
滚gǔn滚动 sǎ 撒种
攀pān攀登
撒sā撒谎
概括诗歌每小节的意思:
第一小节:作者站在铁索桥上所看的 到的景物。
第二小节:追忆红军当年飞夺泸定桥 的激烈场面。
第三小节:抚看今朝,烈士们当年激 战过的地方成为今天鲜花盛开的地方。
第四小节:直抒胸臆,高歌英雄的土地举着红旗,迎着火光。 勇士们哪, 攀着一根根铁索, 冒着密密的弹雨, 冲破了敌人的火网!
飞夺铁索桥的意义
课文里说的铁索桥,是大渡河上的泸 定桥。泸定桥位于四川西部泸定县,人 们常称之为大渡河铁索桥,是甘孜州的 门户,康藏交通的咽喉。1935年5月29 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这里时,22位 红一军团的勇士,面对敌军两个营对江 面的严密火力封锁,在这里“飞夺泸定 桥”,为红军北上开辟了道路。在中国 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
小组合作探究:
你从“当年激烈战 斗的楼房,如今成了 孩子们的课堂。”这 句话体会到了什么?
小组合作探究:
“满树的梨花”象征着什么? 人民面对着这满树的梨花, 想到了什么,你是怎么知 道的?
人民英雄 永垂不朽!


• 啊! • 当年激烈战斗的楼房, • 如今成了孩子们的课堂; • 勇士们洒过鲜血的地方, • 满树的梨花正在开放。 • 人民捧着美丽的鲜花, • 轻轻地,轻轻地撒在这英雄的土地上。
二 英雄英的雄红的军红,军, 曾在曾这在里这强里渡强,渡, 高举高着举红着旗红,旗迎,着迎火着光火。光。 勇士勇们士哪们,哪, 攀着攀一着根一根根铁根索铁,索, 冒着冒密着密密的密弹的雨弹,雨, 冲破冲了破敌了人敌的人火的网火!网!
3.读下面的句二子,说说你从带点的
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勇英士雄们的哪红,军, 攀曾着在一这根里根强铁渡索,, 冒高着举密着密红的旗弹,雨迎,着火光。 冲勇破士了们敌哪人,的火网!
说一说
仿照《我站在铁索桥上》以“我站 在——”为题,写一两节诗。
写一写:
作者站在铁索桥上,想到红 军飞夺泸定桥。我们参观一处 遗迹的时候,也要把它的过去 和今天联系起来。你参观了哪 些古迹、遗迹,你有什么感想?
谢谢观赏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飞渡大渡河
萧华
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 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 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浪歼敌兵。 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
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
铁索桥简介
课文里说的铁索桥,是大渡河上的泸定桥。 泸定桥位于四川西部泸定县,人们常称之为 大渡河铁索桥,是甘孜州的门户,康藏交通 的咽喉。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 征到这里时,22位红一军团的勇士,面对敌 军两个营对江面的严密火力封锁,在这里 “飞夺泸定桥”,为红军北上开辟了道路。 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
答:三攀个着动一作根的根词铁形索象,地写出了 当年红冒军着战密士密冒的着弹枪雨林,弹雨英勇杀 敌的战冲斗破场了面敌,人体的现火了网红!军战士英
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
啊!当年激烈战斗的楼房, 如今成了孩子们的课堂; 勇士们洒过鲜血的地方, 满树的梨花正在开放。 人民捧着美丽的鲜花, 轻轻地, 轻轻地撒在这英雄的土地上。
我站在铁索桥上, 心潮汹涌激荡。 头上飘过二郎山的云雾, 脚下滚着大渡河的白浪。 啊! 在这英雄的土地上, 我要高声歌唱!
思考讨论:
“我站在铁索桥上,心潮汹涌激荡。” 是什么让作者内心激动,久久不能平静, 掀起了作者心海之波?
◆比一比,第一节和第四节这两节诗
在内容和感情上有什么不同?
• 我站在铁索桥上,
10.我站在铁索桥上
顾工



泸定桥也叫铁索桥。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 定县城西,横跨大渡河通往康,是四川藏高原的内地 重要通道。此桥始建于1706年,桥长101.67米,宽 3 米,高14.5米。桥由条石砌成的东西桥台和13根横亘的 铁索组成,其中9根作底索,上铺木板,其余4根均分 两边作扶手,是我国古老的铁索桥之一。
• 作者高歌英雄 的土地,英雄的人 民!
◎听一听
• 我们今天 的幸福生 活是无数 革命先烈 用鲜血和 宝贵的生 命换来的, 你想对这 些革命先 烈们说些 什么呢?
我站在铁索桥上
顾工
看到
想到


借景抒情 泸 红 福 今


定军 桥飞
生天 活的


追昔惜今,表达对先烈的缅怀和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热爱。
七律·长征
思考讨论:
1.自由读诗第一节,想 一想,诗人站在铁索桥上 看到了什么?你从这句诗 中体会到什么?
课文诵读
我站在铁索桥上
顾工
• 我站在铁索桥上, • 桥身在轻轻地摇晃。 • 头上飘过二郎山的云雾, • 脚下是大渡河的白浪。
英雄的红军, 曾在这里强渡, 高举着红旗,迎着火光。 勇士们哪, 攀着一根根铁索, 冒着密密的弹雨, 冲破了敌人的火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