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月亮和六便士》读书笔记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精选5篇)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精选5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1《月亮与六便士》的作者毛姆深入探讨了永恒的理想和现实问题:有多少人只是抬头胆怯地看了一眼月亮,又继续低头追逐赖以温饱的六便士呢?主人公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在他四十岁的时候做出的决定,放弃政卷经季人的工作,去当画家。
有点疯狂,不可理喻,是众人眼中背弃家庭的负心汉,当他一直以来靠工作工资养活太太孩子,大家也理所当然享受在其中。
一直生存没有危机感。
这种现状一旦被打破,首先是太太的慌乱,紧张。
太太对他的爱好一点都不了解,怀疑他是变心和另外一个女人私奔跑了。
太太用“耸人听闻”来说丈夫的不可理喻。
从太太前后的表现,让“我”发现:人的性格有多么复杂,平庸与伟大、狠毒与善良、痛恨和喜爱可以共存在一个人身上。
太太最后也重新筹划自己的生活,靠自己努力养活自己,还有孩子靠她姐姐的接济。
这种苦难使她变得心胸更狭窄、报复心更强。
她和所有循规蹈矩的女人一样,完全相信只有依靠别人生活才是真正体面。
斯特里克兰德在巴黎穷困潦倒,饥不择食享受着他的精神生活。
他的画也卖不出去一张。
这种苦难得生活下,他也一直没有放弃艺术创作。
迪尔柯·斯特罗伊夫是一个滑稽、蹩脚的画家,可他很能赚钱,又为人大方,性格软弱、善良。
被别人伤害。
对“我”热情豪迈。
不会拒绝别人借钱。
我想说虽然抬头看到了美丽的月亮,我还得低头去寻找地上的六便士。
钱会让我的物质生活更加有保障。
现实会很残酷,我害怕在理想生活中更加奄奄一息。
我年轻时也尝试着追逐“月亮”,但“月亮”太遥远,永远到达不了。
只能偶尔抬头看一眼月亮,又继续低头追逐赖以生存的六便士。
钱可以让我快乐,美里的“月亮”让我上进。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2尾声部分毛姆用大段的文字,描述了一副它心中斯朱兰的画:它们是魔鬼,你尝了会推开某扇不知隐藏着何等灵魂秘密的门扉。
关于《月亮与六便士》的读书笔记(精选11篇)

《月亮与六便士》的读书笔记关于《月亮与六便士》的读书笔记(精选11篇)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月亮与六便士》的读书笔记(精选11篇),欢迎大家分享。
《月亮与六便士》的读书笔记1六便士随处可捡,而我只珍惜那片月光。
——题记每个人身边都会有一个默然的人,人们只知道他家境殷实、沉默寡言,又有谁能想到他将有一天会离家出走呢?《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查理斯·斯特里克兰德便是其中的一个。
斯特里克兰德是一个在证券交易所工作的普通的经纪人。
他的前半生中,他安守本分,在爱社交的妻子旁扮演着一个普通的丈夫,有时甚至被妻子扣上“十足的小市民”的称号,有谁能料想,他在某一天忽然辞别了妻子,抛弃了儿女,一个人栖息在巴黎的破旅馆中。
这是怎样一种随性超脱?当所有人都认为他在巴黎的某个大酒店中花天酒地,妻子认为他出轨时,他独自一人固执而古怪地画画。
他只上过一年夜校的绘画课,没有人欣赏他的画作,而且他只有百十英磅来供给他追逐心中的“月亮”。
但他丝毫不在意:“我告诉你了,我必须得画画,我控制不了我自己。
”正是这种常人难以想象与理解的坚定,使他最终来到了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岛——塔希提,在那儿实现了他的涅槃。
有些人会如此谴责斯特里克兰德:他粗鲁无礼、蛮横冷血、固执己见,但在这些词的背后,是他对绘画的执着追求。
查理斯从来未因绘画能为他带来什么物质财富、荣华富贵而选择绘画,他仅仅只是热爱罢了。
当他栖息在巴黎,在塔希提时,他过着比颜回“一箪食,一瓢饮”更清贫的生活。
但他的内心是多么的富有:他热爱自己的绘画事业,他有一个令他痴迷的小岛,他有一个可以令他不断追求的梦想,这便够了。
人的一生,除了吃喝等生活上的必需,剩下的就是自己心中所想,所追求的事。
当年的伦敦,俯首皆是六便士,而查理斯却选择仰望天空的月亮。
他的仰望不是对自己的满足,而是对生命的一种最高礼赞,他来过这世上,他完成了生命赋予他的光荣——做自己想做的事,为了他心中那一轮“明月”,他葬身于大火之中,与其最杰出的作品一起。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范文(精选8篇)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范文(精选8篇)《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范文(精选8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吧。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范文(精选8篇),欢迎大家分享。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1最近听到不少身边的朋友对工作和生活做出改变的消息,或因对现状的不满,或因有更好的机会,或因想要追求不一样的人生,或因其他无数个可以说服自己做出改变的理由。
生活本就是这样,边走边探索,一步步改变一步步磨合,最终找到那个能让自己内心平静的状态。
恰逢最近看了本书,《月亮和六便士》,更是将对欲望的追求发挥到了极致。
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原是位证券经纪人,人届中年后突然响应内心的呼唤,舍弃一切到到巴黎去追求绘画的理想。
他在异国不仅肉体受着贫穷和饥饿煎熬,而且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
经过一番离奇的遭遇后,他离开文明世界,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与土著人一起生活。
获得灵感,创作出许多艺术杰作,最终病逝。
斯特里克兰德画画,是他的命运,他是一个没有选择的人,他画画是“必须画画,仿佛一个人跌进水里,游泳游的好不好是无关紧要的,反正得游,不然就淹死。
” 他对除画画之外的人与事冷酷无情,他不想过去,对他而言最重要的是永恒的现在。
他为了自己的兴之所至,对朋友带来莫大的痛苦也不去理会。
他为了理想放弃全部道德、责任与世俗生活。
没有人理解他,也没有人知道该如何评价他。
别人的人生是在不断做加法,他却在做减法。
人的每一种身份都是一种自我绑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
所以斯特里克兰德拒绝再做“丈夫”、“爸爸”、“朋友”、“同事”、“英国人”,他甩掉一个一个身份,如同脱去一层一层衣服,最后一抬脚,赤身裸体踏进内心召唤的冰窟窿里去。
他是一个被梦想绑架的人,纵使遭遇再多折磨和痛苦,我理解中的他也是幸福的,他不会感到厌烦和寂寞,他的灵魂是满足的。
斯特里克兰德就如同他的作品一样,具有一种纯粹精神的性质。
月亮和六便士读书笔记15篇

月亮和六便士读书笔记15篇月亮和六便士读书笔记1首先,看这本书是被书名所吸引的,刚开始的内容完全没有看懂,但是后来坚持看下去,发现后面的故事真的很精彩,看来,任何一本书不读到最后面,就无法判定谁是谁非,但遗憾的是,至今仍然无法参悟书名的意思。
(但是百度了一下,发现书名很有韵味——六便士是当时英国货币的最小单位,有个朋友跟毛姆开玩笑说,人们在仰望月亮时常常忘了脚下的六便士,毛姆觉得这说法挺有意思,就起了这个书名,甚是开玩笑的语气。
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则是现实的代表。
——感觉这指的就是斯特里特兰德)这本书主要的作者以斯特里特兰德为主线,描述了与这个人有关的作者所知道的事情。
这个故事是这样展开的:斯特里特兰德是一位证券经纪人,有一位端庄的妻子和两个孩子,但是,突然有一天离开了英国,去了巴黎,所有人都说他是和情妇跑了,他的妻子很绝望,后来,托他的妻子的请求,作者去巴黎找到了斯特里特兰德,并从此结识了他,经过交谈才知道他是为了画画的理想,为了这个理想,斯特里特兰德谋划了很久,也处理好了身边的事情,作者为了说动他,告知他人对他的看法,说他对家庭不负责任,这么大年纪画画也画不出什么名堂,但是斯特里特兰德说既然他不在乎别人的看法,这一切又有什么关系呢?后来,过了几年,作者觉得不想再过如此重复、如此循规蹈矩的生活,辞去了在英国的工作,去了巴黎(我觉得此时的他就如同当时离开英国的斯特里特兰德,都是为了自己的理想,愿意为了心中所想,自私的抛弃一切,为了响应心中的召唤,不同的是,作者无组建家庭,所以也无所牵挂)。
作者去找了他在巴黎的一位从事于绘画的好朋友a,a是一位非常善良、矮矮的有着一双圆圆眼睛的胖子,后来,与朋友的交谈中,发现朋友也认识斯特里特兰德,而且,a赞赏斯特里特兰德是一位伟大的画家,经常向朋友推荐他,但是当时周围的人却不这么认为(插一句,虽然我不喜欢斯特里特兰德的为人,觉得他不谙世故、自私,但是确实不得不承认,优异的作品往往一开始并得不到人们的认可)。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15篇)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15篇)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书笔记头疼,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1看微博推荐买来的《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一直压在书箱未曾打开,想象着它讲述的是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的故事。
前几天拿出来看了几页,一个叫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奇怪的男人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是一个家庭美满、事业成功的证券经纪人,一夜之间突然抛弃一切,远走他乡,从伦敦去了巴黎。
他去了巴黎哪里?在哪里干什么?他为什么不声不响走了……带着这些疑问,跟随毛姆的描写,在一波又一波疑问、困惑、思考中,如痴如醉读完了这本书。
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抛弃一切去到巴黎画画。
他在巴黎穷困潦倒,吃尽苦头,他对家人、朋友和一心爱他的妻子都非常残忍冷酷,对世俗的一切表现地傲慢不屑,但他对艺术有着一种本能的、无法抗拒的追求。
最后,他来到一个孤岛,娶妻生子,一心画画,终于创作了改写现代艺术史的不朽之作。
但在得了绝症之后,他叮嘱自己的土著妻子一把火烧了他画在房子四壁的壁画,一件杰作就这样化为乌有……这就是《月亮与六便士》的整个故事。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这本小说引发我对人生、生活的一些感触。
在现实生活中,在很小的时候,我们往往被家人赋予一些价值观和努力目标;随之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社会影响的增加,逐渐形成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有人渴望名声,追求利益,希望名利双收;有人按部就班,日复一日,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也有人如梦初醒,一骨碌爬起,去寻找自己梦想的生活。
我们每天忙忙碌碌的工作是为了生活,生活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你是想要“月亮”还是“六便士”?“做自己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心平气和,怎么能是作践自己?做一个有名的外科医生,一年赚一万英镑,娶一位漂亮的妻子,就是成功?……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通用5篇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通用5篇许多人读完《月亮与六便士》后觉得主人公的做法是可恶的、自私的,那么你觉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例文,希望你喜欢。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篇1】“幸福是什么”,人人都在追求幸福,有人想获得物质上的幸福,而有人想获得精神上的幸福;有人渴望找到一个收入不错稳定的工作,而有人渴望获得自己想要追求的生活。
我读了《月亮和六便士》,觉得幸福的模样千姿百态,有很多很多种。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位叫斯特里克兰的家伙,为了当画家,画出自己想要的画作,抛弃了亲人、金钱、地位,独自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工作打拼,忍受了一切痛苦之后,他终于在临死前完成了自己想要的画作,并被世人仰慕的故事。
小说中的两个人物,斯特里兰克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从一个翩翩风度的贵人变成一个窘迫的穷人,从身边簇拥着很多亲朋好友的人变成一个孤苦伶仃的人,甚至可以说是从一个温文尔雅的人变成了人们眼中丧心病狂的疯子。
但是,他没有被这一切打败,最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另一个人物斯特罗夫也想当画家,可最终在现实的痛苦中退却下来,回家当了一个木匠,他没有得到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生活。
这两个人,孰对孰错,我想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大家公认的一点便是斯特里兰克得到了他的“月亮”。
而斯特罗夫得到了他的“六便士”。
“月亮”代表着心中理想的生活,“六便士”代表眼前脚踏实地的生活。
用当今网络流行的一句话就是:既要心存诗和远方,又要着眼于眼前的苟且。
就像我,我将来想当一名作家,用一颗热忱的心写出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感情。
启发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共同营造和谐美好的社会气氛。
而现在我还是一名中学生,正是需要大量全面的学习各科知识和各种技能的时候,我要踏踏实实地走好脚下的每一步,朝着目标前进。
这便是我的“月亮”和“六便士”。
“幸福是什么”这取决于每个人看待生活的意义。
从小的方面,一顿可口的饭菜是幸福,一件漂亮的衣服是幸福,一句真挚的表扬是幸福,一个温暖的拥抱也是幸福。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15篇_1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15篇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1【摘记】他的一些同行毫不掩饰他们对他作品的鄙视,但是施特略夫却很能赚钱,而这些人把他的钱包就看作是自己的一样,动用时是从来没有什么顾虑的。
他很大方,那些手头拮据的人一方面嘲笑他那么天真地轻信他们编造的不幸故事,一方面厚颜无耻地伸手向他借钱。
他非常重感情,但是在他那很容易就被打动的感情里面却含有某种愚蠢的东西,让你接受了他好心肠的帮助却丝毫没有感激之情。
向他借钱就好像从小孩儿手里抢东西一样;因为他太好欺侮,你反而有点儿看不起他。
我猜想,一个以手快自豪的扒手对一个把装满贵重首饰的皮包丢在车上的粗心大意的女人一定会感到有些恼火的。
【感悟】善良是多么美好的东西,但是也恰恰成为人们利用的对象。
当下,多少人把别人的善意视为理所应当而不加珍惜,甚至一边嘲笑着他们的愚蠢,一边利用着这份善意满足私利,所以那些尊老爱幼、帮助弱者的美好品德变成了“凤毛麟角”,因为人们会渐渐接受这样一个道理:这不再是一个“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社会,你所施出的善意很可能会变成毒刺刺向自己,所以人本能地开启了自我保护模式,在不能确保自己的安全的时候,哪怕插在裤兜的双手早已沁透汗水,也不愿伸出援手。
本来,善这种东西就是不求回报的,唯一需要等价交换的不过是一句“谢谢”,但现在,人们唯一的希望大约会是不纠缠,这是一个社会的悲哀。
希望每一份善良都能被真诚以待,每一份给予都能收获一份感谢。
愿者善意能够一呼百应,心口相传。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2尾声部分毛姆用大段的文字,描述了一副它心中斯朱兰的画:它们是魔鬼,你尝了会推开某扇不知隐藏着何等灵魂秘密的门扉。
这本书我只看了一天,而这一天抵得过许多庸庸碌碌的日常。
引用莎士比亚的一句话,「离群而索居者,不是野兽,便是神灵。
」而斯朱兰不但完美结合了野兽与神灵两种灵魂,也逼得我不得不把灵魂再剖析一层,看看它到底长要的是什么东西。
大众的理解里,月亮是炽热滚烫的理想,六便士隐喻安稳的俗世日程。
毛姆《月亮和六便士》读书笔记(通用11篇)

《月亮和六便士》读书笔记毛姆《月亮和六便士》读书笔记(通用11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记录一下了。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毛姆《月亮和六便士》读书笔记(通用11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月亮和六便士》读书笔记1读这本书的经历有些曲折,天才画家梵高和高更的故事一直很传奇,得知《月亮与六便士》中主人公的原形是高更,而且《月亮与六便士》的名气很大,便想一探究竟,想看看书中到底写了什么故事。
先是从图书馆借,没能借到,只借到了一本作者毛姆写的评论其他著作的书,想着同一个作者,应该也不错,结果书中所涉猎的故事都不太了解,读不下去,心里有些失望。
后来有幸从朱老师那里借来一本,书到手便立马读了起来,也许是期望太高,前几章作者只铺垫了一些事情,很无趣,心里有些小失望,此书就被搁置一边了。
突然有一天朱老师发了一些关于本书的评论,很有意思,又有了赶快读完此书的兴趣。
本书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讲述思特克里兰德放弃美满家庭,稳定社会地位,追求绘画理想的故事,书中主人公为了追求梦想,不畏生活的贫穷,无视病痛的折磨,几十年来从不后悔,这种做法也许只有天才才能做到。
此书越往后越精彩,思特克里兰德最后和土著人结婚,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小岛上,每天画画,得了病后依旧坚持作画,眼睛瞎了仍然阻挡不了,他的遗言是死后要把挂满壁画的房子一起烧掉……他是用生命在画画。
虽然小说的故事有些夸张,我想作者正是想要通过这种对比来表达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月亮高高在上,虚无缥缈,六便士很不起眼,却很实在,两者差距很大,但都不可或缺。
在生活中,我们埋头奔波忙碌的同时仍需抬头仰月亮,不忘追求梦想,只有这样生活才更有意义。
最后特别感谢朱老师,能读完此书,多亏了朱老师!《月亮和六便士》读书笔记2本书描述了一个原本平凡的伦敦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突然着了艺术的魔,抛妻弃子,绝弃了旁人看来优裕美满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用圆笔谱写出自己光辉灿烂的生命,把生命的价值全部注入绚烂的画布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姆《月亮和六便士》读书笔记
威廉·萨默赛特·毛姆的小说《月亮和六便士》,是一本关于梦想与追寻的书,小说
讲的是,一个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斯特里克兰德,本已有牢靠的职业和地位、美满的
家庭,但却迷恋上绘画,像“被魔鬼附了体”,突然弃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绘画的理想。
他的行径没有人能够理解。
他在巴黎不仅肉体受着贫穷和饥饿煎熬,贫病交加,躺在小阁
楼里奄奄一息,若不是朋友相救,几乎一命呜呼。
而且为了寻找表现手法,精神亦在忍受
痛苦折磨。
经过一番离奇的遭遇后,他最后离开文明世界,远遁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上。
他终于找到灵魂的宁静和适合自己艺术气质的氛围。
他同一个土著女子同居,创作出一幅
又一幅使后世震惊的杰作。
在他染上麻风病双目失明之前,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画了一幅表
现伊甸园的伟大作品。
但在逝世之前,他却命令土著女子在他死后把这幅画作付之一炬。
这样一个一心追求艺术、不通人性世故的怪才,全世界都在追逐着梦想,斯特里克兰
德却在追逐他的噩运,更准确的说是一个被梦想俘虏的人在追逐自己的噩运。
别人的人生
是在不断做加法,他却在做减法。
人的每一种身份都是一种自我绑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
由之途。
所以斯特里克兰德拒绝再做“丈夫”、“爸爸”、“朋友”、“同事”、“英国人”,他甩掉一个一个身份,如同脱去一层一层衣服,最后一抬脚,赤身裸体踏进内心召
唤的冰窟窿里去。
小说里的那个“我”问他:“难道你不爱你的孩子们吗”?他说:“我
对他们没有特殊感情”;“我”再问他:“难道你连爱情都不需要吗”,他说:“爱情只
会干扰我画画”。
别人也许会同情他的穷困潦倒,他拿起画笔时,却觉得自己是一个君王。
这样的人当然可恶。
他的眼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自私,没有责任心,不屑和“社会”
发生任何关系。
但他又很无辜,因为他的眼里岂止没有别人,甚至没有自己。
他不是选择
了梦想,而是被梦想击中。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
如果说他与别人有什么不同,就是他比别人更服从宿命。
梦想多么妖冶,多么锋利,人们
在惊慌中四处逃窜,逃向功名,或者利禄,或者求功名利禄而不得的怨恨。
但是斯特里克
兰德拒绝成为“人们”里面的那个“们”。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读完这本书,我的脑子定格在查尔斯的最后时光。
一个太平洋孤岛的丛林深处,一间
简陋土屋里,那位因麻风病而毁容的老人,坐在自己描画的满墙壁画中,聆听波涛汹涌的
颜色——对,那时他已经失明,只能聆听颜色,金色是高音,黑色是低音,白色是微风,
红色是尖叫。
我承认,此情此景不能唤起我丝毫的怜悯,因为心中唯有敬畏——骇然与敬畏。
我想这就是传说中的宁静。
我想这就是传说中的胜利。
虽不信神,我想这就是那个人
们应当在胸前划一个十字架说“阿门”的情景。
他的头脑里只惦记一件事,仿佛生来就是为这件事而来。
他为了能做到渴望的这件事,可以抛弃一切,完全出自内在的激情和热情,有种“时不我待”的契机,如若不去做这事
就会感到时时不安与惶恐,完全没法生存及生活下去。
可以说,他的整个身心全都被这件
事给拽住了,就像他给自己挖了一个洞,有东西拉着他下去,不受自己思想控制。
你可以
说他“六亲不认”、“太自私了”,但他确实是在做自己认为值得的事情,一件一生未完
成的重要事情。
他厌倦自己的碌碌无为、按部就班,当别人问他是否会想以前,他笑笑,“我不想过去。
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永恒的现在。
”
每个人看这部《哈姆雷特》戏剧每个人眼中都有不同的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是扑朔迷离的,读者不能把他只定位成一个片面的形象,有一句话说“一千个人的眼中,有着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哈姆雷特”,已经不是一个形象,而是一个人。
“爱”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可是,有时候,我们也常会忽略周围的爱;如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对学生循循善诱,朋友间互相安慰……这些往往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而且有细细地加以体会。
而如果你加以体会,你会感觉到,人生,就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东西啊!
原来,这世界上有一种人,活着只为追求真理,而这真理就是那些自己认可并喜欢的事情。
而心心念念做喜欢的事情,什么时候启程都不晚,也许某时像有人指引一般,让你靠近,明白自己来到这世上真正的意义。
斯特里克兰德的人生只能作为理解他作品的一个入口,却不具任何普遍意义上的借鉴价值。
相对而言书中真正聪明的倒是二流画家戴尔克∙施特略夫,他知道自己不具开创性的绘画才能,便专心画画糊口。
他有自己的画室,过着舒适安逸的生活,也具有极高的艺术鉴赏力。
他完全明白创作的痛苦,“在美被创造出以后,它也不是为了叫每个人都能认出来的。
这本书一共写了三代人,而且是错综交织在一起。
梁亦清,一个人一辈子琢玉却因玉而亡。
人老实,就那他自己的话来说,干那行就吃那行的饭;韩子奇,是梁亦清的徒弟也是他女婿。
人有心,能干,忠诚。
我想正是因为这忠诚导致他以后的命运。
还有壁儿和玉儿;韩新月,韩天星。
要想认识它,一个人必须重复艺术家经历过的一番冒险。
”当然,故事里他低估了斯特里克兰德的天才的破坏力,但这只是情节的偶然,不是施特略夫的必然。
施特略夫虽然艺术才能极其平庸,他自己本身只能画些庸俗的题材,水平很一般。
但是他能欣赏思特里克兰德的天才,感受到思画中蕴含的艺术之美,即使这种艺术之美还未能被当时的主流审美情趣接受。
出于对美本能的向往,他无私地资助思,帮助他。
他虽然是个平庸的画家,但是在为人上却有伟大之处。
他自己无法创造美,但是他那种欣赏美的才能以及对人的热忱正直,让他变得伟大而不平庸。
这是普通人而能伟大的典型例子。
我很喜欢他,因为我觉得这是才智普通的人能做到的最高境界了。
才能是天赋,不是由自己决定的,但是性情和品味确实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达到的。
当我们生活是黑色的时候,我们应该幻想着七彩的彩虹;当我们生活在黑暗的时候,
我们应该幻想着头顶的阳光;当我们生活在悲痛的时候,我们应该幻想着微笑;用乐观去面
对世界,生活总有一天会充满了阳光和快乐!
施特略夫曾说过的一段话:“为什么你认为美──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会同沙滩
上的石头一样,一个漫不经心的过路人随随便便地就能够捡起来?美是一种美妙、奇异的
东西,艺术家只有通过灵魂的痛苦折磨才能从宇宙的混沌中创造出来。
在美被创造出以后,它也不是为了叫每个人都能认出来的。
要想认识它,一个人必须重复艺术家经历过的一番
冒险。
”毛姆让施特略夫这样一个毫无才能的画家来讲这句话,表现出一种特别的张力。
一个平凡普通的人,如何超越平庸呢?就是要有勇气去感受体会想象那些天才所经历的思
想折磨啊!
斯特里克兰德和施特略夫这两种人生,一个是伟大的不幸,另一个是平庸的幸福,如
果一个人能够选择的话,我想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却在选择的同时又都对遥远的伟大趋
之若鹜,不断幻想非凡的莅临。
但要知道,“伟大”实在是一条灵魂的不归路. 如果狠不
下心来伤人伤己,那还是施特略夫的路走得更容易些。
但即使是施特略夫,因为理解了美,意识到了天才的可贵,也不得不忍受无穷的屈辱与折磨来完成他的理想主义。
到最后,真
正的理想与结果根本无关,就好象斯特里克兰德必须画画,哪怕失明;而他画画这件事却
与画根本无关。
月亮和六便士,理想与现实。
正像毛姆说的那样,如果你忙于在地上寻找那六便士,
你便不会抬头看天,也便错失了那月亮。
”月亮”是美好而遥远的,就像人们追寻的梦想,但追寻的过程也许孤苦,甚至最后会一无所得;‘六便士’象征着世俗、琐碎的生活,但
也有其存在价值。
你的要的究竟是‘月亮’还是‘六便士’?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