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月亮和六便士有感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通用25篇)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通用25篇)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通用25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篇1“只要月亮你会饿死,只要六便士你会活得庸俗。
若是想月亮六便士两手抓,又会陷入这样一个困境——月亮你够不着,六便士你嫌少。
”也许我们都一样,总是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踯躅。
告诉自己要忠于理想可最后还是会跪倒在现实面前。
现实苍冷,就在脚下,触手可及,在平俗的包围中,偶然间瞥见了一抹月光——那种前所未有近似玄幻的光辉被我们冠以理想之名,让为生计奔走到疲惫麻木的人们觉得热血沸腾,恨不得立刻顺着那道光束攀爬以摆脱一味苟且的自己。
克兰德——一个年过不惑、生活体面的男人,背井离乡抛妻弃子来到巴黎画画,他毫无画画功底、作品也不断遭人否定,可是在追逐梦想的路上仍然顽强不屈。
但最终的最终幸而大获全胜,作品好评如潮。
一切皆苦尽甘来功德圆满。
对于男主,我只想说,他是个狂热而冷漠的人。
痴狂于理想,却对至亲之人冰冷甚至可谓残忍。
尤记得小时候爷爷给我讲的一个笑话:说两喝的烂醉之人打开手电筒,看着光束非要往上爬。
许是爷爷的绘声绘色和自己年幼尚小吧,反正现如今听到类似故事是不再会笑的满地打滚嚷嚷着让爷爷再讲一遍了。
我想,如果真有那束光柱,爷爷定是攀爬之人。
因为我见过他年轻时的照片,眸里,是真的有火。
并非星点,而是熠熠的一簇。
可是他终是撤下云梯,转身把拽住他衣角的妈妈的手牵起,抱着牙牙学语的姨姨往回走。
月光再亮,他还是选择了姥姥留给他的那盏微灯。
高晓松说:“谁都有苟且的时候,当我们低下头去捡六便士的时候,也不要忘了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
”但同时,当我们醉心月光之时,总还是会惦念着六块便士。
毕竟,月光再美,终是填不饱肚子的。
无论是克兰德还是我的爷爷,同是朝着自己本心而去。
对于人生道路的选择,我认为不应总是站在道德制高点去批评谁抑或褒扬谁。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5篇)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5篇)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这几天我读了英国著名作家毛姆著作《月亮与六便士》。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并没有什么要说的,只想闭上嘴巴,继续追寻自己的梦想。
其实整本书里写的是一位画家。
他是怎么追寻自己的梦想,怎么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位画家受到了当时世人的诽谤与污蔑,可他并没有沮丧继续画画。
我想现在很多人不知道别人故事时,就评价别人。
可是他们并不承认自己所作所为是多么肮脏,永远都不会。
回想自己的行为时,也或多或少发现自己也有这样的行为。
在卡耐基的《人性弱点》里写到“喜欢批评就没有朋友。
”我觉得这句话说非常好。
也许我们自己没有意识到,可身边的人一定感受到了。
也许你们也是一直在路上的追梦者。
那么请别灰心,问问自己。
“为了梦想自己做过最大的努力是什么?”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2看了好几次《月亮与六便士》的书籍推荐,一直没买。
最近还是随凑单一起买了。
差不多两个晚上读完,写得确实很好,感觉就是一部心理学小说:语言、情节、人物心理、人性分析都做到了精准、言简意赅。
有些时候人们觉得有些人很贱,其实在作者毛姆看来都是人性使然,比如有些人非要爱一个不爱自己的人、越是人就偏偏喜欢看不起自己的人、一个人可以原谅伤害自己的人却厌恶为自己牺牲的人……当然这些道理他是通过对人物的'描述体现的。
除了人性之外,也描述了了主人公为了追求自由而突然抛弃了妻子儿女的彻底做法、分析了部分心理,但是对于更深层次更精准的心理原因没有说明,也许连主人公自己也不是太清楚吧,人有时候确实会陷入一种困惑中,需要不断苦苦挣扎与探索才能探寻内心真正的渴望。
物质丰富了,后续有更多的人会探索精神世界,不断完善自我。
愿每个人都能活出自我。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3在《月亮与六便士》中,高更这个人物叫Strickland,在巴黎尚未出名,不名一文。
但一个叫Stroeve的荷兰画家惠眼识人,在所有人不看好高更时,他预言性地向一个油画经销商指出:“到时候他一幅画的价值会超过你这一店子里的。
毛姆《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5篇)

毛姆《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5篇)第一篇:毛姆《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毛姆《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精选9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毛姆《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精选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毛姆《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不久前便拜读了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记忆深刻的是书中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追寻艺术梦想的道路上,表现出对人情与人性的摒弃和过分自私的态度。
也总是想起里面的一句话“只有诗人同圣徒才能坚信,在沥青路面上辛勤浇水会培植出百合花来。
”斯特里克兰德生活过三个地点:英国伦敦、法国巴黎、塔希提岛,也在这三个地方分别经历了三个女人:妻子艾米、朋友的妻子布兰妮、土著少女艾塔。
伦敦,土生土长生活了四十几年。
有一份在证券公司稳定且收入不错的工作,一双聪慧乖巧的儿女,妻子艾米贤惠且知书达理。
留下一张纸只字片语,就轻而易举抹掉了前面走过的人生轨迹。
巴黎,凭着对绘画的一腔执念,沉迷于梦想一发不可收拾。
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变得不近人情,一切与己无关。
病重时得到了朋友妻子布兰妮的悉心照顾,恼恨的是凭着自己无所谓心理下毁掉了朋友的生活甚至布兰妮的生命。
他还能摊摊手说,这与我有什么关系呢?不堪一击的生活,以及被生活压迫下人性的丑陋。
梦想又是什么呢?之后经过马赛到达塔希提岛,这是他灵魂出窍之后得到升华的地方,在这里他与心中的梦想毫无阻隔。
有着一个默默守护他,忠诚于他梦想,叫做艾塔的土著少女。
即便是他快到生命终点,也无损他绘画才能的发挥。
梦想可以实现,但原来如此艰辛!看完这本书后,我的心绪一直久久不能平。
这样的男人不是典型的渣男吗?他的出走,做丈夫做父亲的责任去了哪里?抢走朋友之妻,人性的底线在哪里?这些让我感到愤怒,任何对梦想的追求都不应该是自私甚至脱离道德的借口。
文末描述了斯特里克兰德病死后盛名,把视角又重新拉回到了他结发妻子与一对儿女身上。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通用10篇)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通用10篇),欢迎大家分享。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你想要月亮,可给你六便士又嫌少。
——题记作者说这个标题是他随手起的和主题无关,但我觉得这个标题起的太妙了。
在无数的选择中,是抬头仰望月亮还是低头去捡六便士,这两个选择也直戳新闻人的胸口,是理想还是现实?书中的斯特里克兰德和挣扎的凡人不同,他转身追寻理想再也没有回头,可以说是荒诞的可笑的。
一个毫无绘画基础四十岁的中年大叔执意作画,放弃了令人羡慕的家庭以及安稳的工作。
他在乎成名么,不,他根本不在乎。
他所有的钱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画画,甚至连生理欲望被他厌恶。
他只想要内心的宁静。
他被讥讽,被唾弃,可他根本不在乎其他人的想法。
新闻理想和新闻真实,新闻人挂在嘴边的东西,哪一个人可以拍着胸脯保证绝对做到?最初选择这条路靠着的是理想,支撑走完却需要面包。
所以,是不是最后都会向生活妥协,但这本书就是要告诉你,可以反抗生活。
我想如果斯特里克兰德死后他的画没有出名,那么就是一场悲剧,可即便他死后变成了瞩目的画家,那一把被他安排的大火烧光了他所有画作,依旧是一场悲剧。
所有可能的传世经典都注定湮灭,但世人的评价他才不在乎。
我最喜欢书里的这段话:“我总觉得大多数人这样度过一生好像欠缺点什么。
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旅途。
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
”希望做新闻人的我们,在月光下更孤独勇敢。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2生活中也许我们能够忍受孤独、寂寞,也能够忍受谎言甚至背叛,但是却无法忍受观念不同,更无法打败理想不同而产生的背离。
很多人分手的原因不是为了名和利,也不是不能容忍对方的缺点,只是简简单单地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
正像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与薛宝钗,其实宝玉是喜欢宝钗的,她举止端庄,容貌出众,说话很条理,做事有分寸。
月亮与六便士的读书心得体会8篇

月亮与六便士的读书心得体会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调研报告、工作方案、合同文本、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research reports, work plans, contract tex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reflec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月亮与六便士的读书心得体会8篇心得体会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的伴侣,见证了我们的努力和成就,写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实践中积累的智慧和经验,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月亮与六便士的读书心得体会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通用15篇)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通用15篇)《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追逐梦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运,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头看到了月亮。
——题记六便士是英国当时价值最低的银币,月亮则是高高在上,不可企及的事物,两者有天壤之别。
“月亮是那崇高而遥不可及的梦想,六便士是为了生存而不得不赚取的卑微收入。
”在许多人看来,最怕的不是没有梦想,而是拥有梦想过后,被现实打败,打败你的不是无能,而是已经麻木,麻木的心死了,死了的心不再跳动。
不怕梦想流于现实,只怕梦想止于现实。
而本书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在抛下一切去追逐理想的年龄是40岁,是该追名逐利,顾家育子的40岁,而不是一腔热血无处挥洒的20岁。
20岁的'人敢于拼搏,是因为年轻,有放纵的资本,他们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即使梦想总会被现实打败,可是他们还是要把它揣在兜里,疲惫时拿出来看一看,就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
思特里克兰德他很不一样,正如文章所说“你身边肯定有这样一个朋友吧,在银行工作,长得一般,业务凑合,有老婆孩子,勤勤恳恳养家糊口,不爱说话,但如果开口说话,说的话也多半无趣无味——总之形象,非常白开水,在任何一个社交场合都是角落里不大起眼的人,实际上你肯定有不止一个这样的朋友,实际上没准你自己就是这样的人”,而这正是思特里克兰德的真实写照,他从一个白开水式寡淡无味的人,到一个千夫所指的败类,再到奇迹般崛起的天才画家,他毅然决然地跳出了凡俗的桎梏,走向了他钟情的艺术世界。
那一年,他抛妻弃子,流落巴黎街头,住着最破烂的旅馆,几近身无分文,甚至生了一场大病,如果不是朋友惦记着他,早已不知不觉死去了,然后就是因为“我感受了召唤”,放下了本来不错的生活还有健康可爱的孩子。
世上几乎所有人都在为自己的人生做加法,一个个身份,一个个角色,恨不得诸多光环加身,而正是这些东西,成为了自我绑架,将他们困在城市的牢笼里挣脱不得。
而思特里克兰德为自己做的是一道减法,他甩掉了一个个的身份:证券经纪人,丈夫,父亲,甩掉了优越的生活,如同褪去了一层层的枷锁,直到最后赤身裸体般踏入他内心的召唤——绘画。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通用15篇)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通用15篇)《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篇1毛姆说:“那时,我还没有懂得人性是如何的矛盾,我不知道真诚中有多少做作,高贵中有多少卑鄙,或者,邪恶中有多少善良。
如今我是充分懂得了,小气与大方、怨怼与仁慈、憎恨与热爱,是可以并存于同一颗心中的。
”这部小说本身的内容远远比这些“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艺术与生活的冲突、自然与社会的反差”明显的主题要丰富得多。
人生阅历深广的毛姆,不过是借创作了《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一现代绘画杰作的高更,塑造了一位个性迥异的现代派画家,他不断战胜内心的欲望和生活的艰辛,去摸索,去创作,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这不仅是艺术的感召,生活的呼唤,原始的回归,更有一种莫名其妙、难以说清的精神诉求,可以让一个人不惜任何代价,铤而走险,他的激情驱使他像朝圣者一样艰难跋涉,不远万里,去寻找心中的圣地。
自问生活为了什么,为了“爱”,然而爱是一种矛盾的存在,它有时能够激发人的艺术感性、创作本能,有时又是欲望的牢笼。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篇2谁不曾有过梦想,梦想就如空气,没有它,生活也会嚼之如蜡,失去光彩。
但可曾想过,如果你处于河流的中心,彼岸便是理想,但回头现实却在向你招手,此时,面对理想,你敢不顾一切吗?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理想等同于幻想,因为有现实因素的束缚,理想也变得苍白无力,也总会有人在你耳边说,醒醒吧!别再做梦了。
当威廉·萨默赛特·毛姆力作《月亮与六便士》问世后,小说所揭示的逃避现实的主题,成为20世纪的流行小说。
小说情节取材于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生平,这也更加增强小说的神秘色彩。
我喜欢“月亮与六便士”这个书名。
墨黑般的夜空上,只有月亮能散发皎洁的光芒,月亮代表着高高在上的理想。
而微不足道的六便士便是那现实。
我们或许可以仰望月亮,感叹它的魅力而忽视脚下的六便士,但我们却不能放弃六便士的生活而选择整日仰望月亮生活。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8篇)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8篇)《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刚看这本书的时候是被这句话所打动——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读完全是却没有这句话,后来才知道这是一位评论家对毛姆的《人性的枷锁》的评论,毛姆很喜欢这个说法便作为下一本的书名,而我则是因为这句话认识了斯朱兰。
斯朱兰,引用书中的.一句话就是“斯朱兰非常憎,但我们仍觉得他很伟大。
”因为热爱,因为着魔,因为本能,他抛弃了一切,急速脱离原本幸福平稳的常人生活轨迹,猛烈地冲撞向未知的艺术领域。
他风餐露宿,衣衫褴褛,恶疾缠身,在艺术的殿堂门口撞得鲜血淋漓,血肉模糊。
你以为他很可怜?想要为他投之以同情?可是他又是不屑一切,冷血而无情麻木地对待周遭的环境。
大概,他的感情全都燃烧在了那挥动的画笔下五彩的颜料里吧,他就像活在梦里,现实于他无足轻重。
因此,作为一个庸俗的时刻被“良心”监督的社会分子,我即鄙视斯朱兰的荒诞行径,冷血无情,却又不得不佩服他勇于追求那遥不可及的月亮,不顾一切的果断与坚决。
如果说,艺术的最大妙趣在于艺术家的个性与生活,事实也大多如此,要成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往往是性怪诞孤僻,经历种种痛苦与不幸,幸福与快乐永远与他们无关,他们是异类,是孤独者,是凭借着本能去倾注所有的热情疯狂痴迷着艺术。
月亮很美,孤傲而冷清地挂在高空,可惜我要俯身去捡那六便士了。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2斯朱兰才不管自己是不是天才,他只做了自己想做的。
我心随我,我为我心,这一刻我想这样做,且不论前程好坏,亦不在乎是非成败。
不是满地都是六便士,他一抬头就看见了月亮。
而是月亮一直都在他心里,只是在这一刻他准备抬头看向月亮,然后不再低头而已。
并非是所有人选择了世俗而他孤单的选择艺术,而是大部分人选择安逸刻板符合社会主流认知的幸福,只有他选择了狂浪不羁遵从本心最初的想法。
斯朱兰是不是个天才,别人认不认可他对于斯朱兰来说都无关紧要。
他只做自己想做的,且不留有机会让后世评价他的'一生曲直是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月亮和六便士有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读月亮和六便士有感
读完《月亮和六便士》的最后一页,我最先想到的是这句话。
就好像这句话本来就在那里,就等着这本书唤它出来一样。
当然,取决于真正爱的是月亮,还是六便士。
月亮,代表心中崇高无尚的理想,而六便士,代指金钱,地位,代表世俗所重视的东西。
这本书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就是一位为了心中的月亮放弃了六便士的人。
这样说也并不太恰当,因为他并没有经过权衡,心中的月亮便成了他的一切追求。
从一名中产阶级的股票经纪人,一个普通魁梧的中年人,一对儿女的父亲,一名乐于应酬的女人的丈夫,突然间逃离了现有的一切,从伦敦辗转到巴黎,又辗转流离到了塔希提岛,最后在如画的岛上找到了他所追求的真谛,接近生命的尾声时,他将他的感悟画在居住的小木屋里,然后用剩下的生命对着他的画作体悟,临终前又嘱咐妻子将小屋付之一炬,只留下他平时的一些画作供世人惊艳。
他临终前是安详的,正是因为他追逐到了心中的月亮,有限的生命也就变得充满意义。
对于世人来说,他是个普通,其貌不扬,说起话来又尖酸刻薄,丝毫不会圆润的人,就如同“圆孔里的方塞子”。
对于周围的世界,
他显得格格不入。
对于绘画艺术的追求,他也不追求赞赏,而是遵从自己的内心,追寻真正有价值的艺术。
绘画对于他而言,是必须要去做的事情,没有任何理由,“有的人没有出生在正确的地方……他们始终把亲友视如陌路,对生平仅见的环境毫无感情,也许正是这种疏离感推动他们远走高飞,去寻找某种永恒的东西,某片能让他们眷恋的土地”,这土地也适用于精神领域。
这种追寻是冥冥中的指引,像隧道中的唯一光束,让人不得不靠近。
以致于,打零工也是为了画画,赚够了一段时间的钱,就去画画。
两名医生可以做一个很好的类比,一名特别出色,年纪轻轻就被选为医院的管理层,他却由于偶然地旅行,喜欢上一方土地,当了当地一名普通的检查员,而稍微逊色的一个医生,接替了他的位置,名利双收。
在后者评判前者糟蹋自己时,作者进行了灵魂拷问:“难道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生活在感到舒服的环境里,让内心得到安宁市糟践自己吗?难道成为年入上万英镑的外科医生,去的如花美眷就算是成功吗?我想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你认为你应该对社会做出什么贡献,应该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
取决于自身如何定义安宁。
让我想起电影《海上钢琴师》的一句话,一个人的界限究竟在哪里?他究竟需要多大的空间?
如今已经是2018年,再过一个月,就到了月亮与六便士成书一百年的2019年,这样的心灵拷问仍然不过时;非但不过时,又更加
深刻了些。
现代人所面临的世界正在比以往已更快的速度迭加,更加多元化更加纷杂,如何去追寻内心的月亮,答案连同问题都被埋没在了寻常的热闹中,让人身不由己地随波逐流。
人们往往能看到众人所喜欢的东西,却常常忘了自己的真正所爱。
灯光隐藏了星空,雾霾遮住了月光。
多元化触手可得,设置界限反而是难题。
人们热衷于形成统一的观念,然后利用这种观念对他人加以评论,对于格格不入的人鲜有宽容。
在这种潮流中,不但忘记了自己来时的路,也忘记了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独特的梦想。
忘记了世界本来就有不同的方向。
忘记了要追求月光,就要靠近原野。
在这个嘈杂的世界里,如果静下心来,不妨想想,对于自己而言,真正的月亮是什么,能否为了它,赴汤蹈火,如果不能,请不要用自己的六便士去衡量别人的月亮。
毕竟在接近事情本质的过程中,伴随的也是大多数人的不理解。
然而没有什么美,是无限接近于事情的本质。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