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教育及心理学考试题
2015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部分笔试模拟试题与答案(三)

2015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三)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将其选出并将标号填写在题目后面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20分)1、有人说学生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样子是教师或家长期望的结果,能够解释这句话的原理是()A、晕轮效应B、罗森塔尔效应C、同化理论D、关系转换理论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义务教育的特征?( )A、强制性B、免费性C、普遍性D、基础性3、目前教育领域最常用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是()A、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B、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C、加涅的层次累计观点D、奥苏伯尔的知识分类系统4、下列选项中( )是“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维果斯基D、奥苏伯尔5、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A、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B、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C、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D、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6、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A.大力加强普通高中教育B.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C.实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更好衔接D.进一步加强中等专业教育7、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A、主导地位B、主体地位C、被动地位D、辅助地位8、最早提出迁移概念的心理学家是()A、桑代克B、华生C、布鲁纳D、斯金纳9、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A、课堂教学B、个别教学C、小组教学D、现场教学10、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壬戌癸丑学制11、古希腊斯巴达教育比较重视()A、军事体操教育B、政治哲学教育C、天文数学教育D、全面发展教育12、体育的根本任务是()A、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B、增强学生体质C、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D、向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13、某班学生以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为行为取向,以“如何才能让同学喜欢或接纳”为行为准则,该班处于课堂纪律发展的哪个阶段?A、自我服务行为B、人际纪律C、自我约束D、反抗行为14、提出动机性遗忘理论的心理学家()A、弗洛伊德B、罗杰斯C、布鲁纳D、斯金纳15、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16、“西邻有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偻,一子跛,乃使朴者农,敏者贾,盲者卜,偻者绩,跛者纺。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题库名词解释、简答题汇总及答案(10)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题库名词解释、简答题汇总及答案(10)第十章教育科学研究1、什么试教育科学研究,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是什么?所谓教育科学研究,就是以教育现象或问题为对象,通过运用各种科学方法,遵循科学的认识过程。
根据收集到的事实材料的分析,对假设或理论进行检验,以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及其客观规律的活动。
研究意义主要有(1)、教育科学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有效途径(2)、教育科学研究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前提(3).教育科学研究是繁荣教育科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实践基础2、教育科学研究有哪些类型和特征?教育科学研究的类型:(1)、根据研究的目的,可以将教育科学研究划分为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和综合性研究(2)根据研究的功能,可以将教育科学研究划分为发展性研究、评价性研究和预测性研究(3)根据研究对象是“质”还是“量”,可以将教育科学研究划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教育科学研究的特征:(1)研究范围的广泛性(2)研究主体的多元性(3)研究方法的多样性(4)研究方式的人文性(5)研究论证的复杂性(6)研究成果的可验型和可传播性3、教育科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各条原则的基本含义是什么?(一)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对待客观事实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既不能歪曲事实,也不能主观臆测;不能先有结论,再找资料加以印证。
(二)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是指研究者不仅要将研究对象放在有组织的—系统中进行考察,而且要运用系统的方法,从系统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来分析研究对象与各系统、各要素的关系。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要求研究者密切结合我国教育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了实践开展研究,通过实践检验理论,通过实践发展理论。
(四)教育性原则教育性原则要求研究者从研究的目标、内容到方法,都必须符合我国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的要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具有教育意义,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题库名词解释、简答题汇总及答案(31-60题)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题库名词解释、简答题汇总及答案(31-60题)31.实施素质教育应避免的误区。
【答案要点】(1)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2)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3)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减负”就是不给或少给学生留课后作业;(4)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5)素质教育就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6)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7)素质教育会影响升学率。
32.教师职业的性质。
【答案要点】(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化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是促进个体社会的职业,教师是教育者。
教师主要通过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促进个体的社会化的。
第一,搞好教学工作。
第二,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第三关心学生的健康。
33.教师的作用。
【答案要点】(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延续中起桥梁与纽带作用;(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轻一代的品格中起着关键性作用;(3)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开发者,对个体发展起促进作用。
34.教师的角色。
【答案要点】(1)教师的一般角色:传道者,授业、解惑者,榜样,管理者,朋友。
(2)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5.教师劳动的特点。
【答案要点】(1)复杂性和创造性:是由教师劳动目的、过程的复杂性和教师劳动对象的特殊性决定的。
表现在,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能千篇一律,应因材施教、灵活多变。
它要求教师了解学生,并能创造性进行教育教学。
(2)示范性:是由教师的职业责任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的。
表现在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
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自身的素质,特别注意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和榜样。
(3)系统性:是由教育的系统性和人的发展的连续性决定的。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题库教育心理学知识试题题汇总及答案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题库教育心理学知识试题题汇总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二选择题。
1、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2、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1、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A.2岁B.4岁C.5岁以前D.1—3岁2、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A.2-3岁B.4岁C.5岁以前D.1—3岁3、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A.行为系统B.意识特点C.综合心理特征D.品德与修养4、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A.控制B.基本看法C.改造D.意识5学习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学生;(B)人和动物;(C)动物;(D)儿童。
6.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分支学科诞生于。
A 二次大战以后;B 20世纪50年代;C 20世纪60年代末;D 科学心理学诞生之后。
7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最宽泛的定义是。
A 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B 普通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C人类行为之研究与改进; D 学习与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规律。
8.只能进行自我中心思维的儿童,其认知发展处于(前运算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9、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可以加速或延缓,但发展的顺序一般不能改变。
说明心理发展具有()A、顺序性B、阶段性C、差异性D、方向性10、儿童通过感觉和动作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是认知发展的()阶段。
A、感知运动B、前运算C、具体运算D、形式运算11、青春期的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处于什么阶段A生理自我B社会自我C情感自我D心理自我三、填空题:1、教育心理学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__________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是__________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题库名词解释、简答题汇总及答案(88-144题)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题库名词解释、简答题汇总及答案(88-144题)88.什么是教学方法?【答案要点】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
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89.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答案要点】(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3)学生年龄特征。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90.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其基本要求是什么?【答案要点】(1)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基本要求:第一注意启发诱导。
第二,认真组织教学内容。
第三讲究语言艺术。
第四,要组织学生听讲。
(2)谈话法也叫问答法,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巩固新知识或检查知识的教学方法。
基本要求:第一,要做好提问准备。
第二,要善于启发诱导。
第三,要做好归纳、小结。
(3)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方法。
要求:第一,讨论前要做好充分准备。
第二,讨论中要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
第三,在讨论结束时要做好小结。
(4)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独立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及其他课外读物,以获得知识、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教学方法。
要求:第一,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
第二,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第三,加强评价和辅导。
(5)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要求:第一,做好演示前的准备。
第二,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主动、积极、自觉地投入观察与思考。
第三,讲究演示的方法。
(6)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组织学生对实际事物进行实地观察研究,从而在实际中获得新知识或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教学方法。
要求:第一,做好参观的准备。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2015年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2015年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不属于迁移的是______A.吃一堑,长一智B.近墨者黑C.因噎废食D.温故知新答案:B[解答] 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近墨者黑是指接近坏人就会使人变坏。
强调的是别人的影响,而非自己也学到的影响。
2. 心理学研究发现,在一段主题思想不明确的短文之前加上主题标题与未加相比,被试感到加上标题的材料更易于理解且记忆效果好。
最适宜解释这一现象的理论是______A.同化论B.生成论C.联想论D.图式理论答案:D[解答] 所谓图式,是指围绕某一个主题组织起来的知识的表征和贮存方式。
题目中给短文加上主题标题相当于把杂乱的知识组织起来,便于人们的学习,属于图式理论。
3. 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儿童能发现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而与物体的质地无关。
这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已处在______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答案:D[解答] 这个时候的儿童已经能够进行抽象的运算,具备逻辑推理能力,属于形式运算阶段。
4. 研究表明,学习成功的学生往往对学习抱积极态度,而学习遭受挫折的学生对学习抱消极态度。
能对这种态度做出合理解释的是______A.认知失调理论B.社会学习理论C.效果律D.准备律答案:C[解答] 效果律:如果一个动作跟随以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是,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
成功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满意的变化,他拥有积极的态度后就会有更多地学习。
5. 在上“圆柱体体积计算”这节课时,老师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来确定如何测量体积,教师所采取的教学策略是______A.接受学习B.操作性条件学习C.发现学习D.观察学习答案:C[解答] 老师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来确定,说明希望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去学习。
2015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部分笔试模拟试题与答案(二)

2015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模拟试题与答案(二)(教育学、心理学部分)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将其选出并将标号填写在题目后面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20分)1.人力资本理论提出者()A.舒尔茨B.杜威C.赫尔巴特D.康德2.把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的是()A.奥苏倍尔B.桑代克C.布鲁纳D.斯金纳3.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A.六三制B.双轨制C.分支型D.五四制4.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5.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A.认识活动B.教师教的活动C.学生学的活动D.课堂活动6.道德两难故事法的创始人是()A.皮亚杰B.弗洛伊德C.班杜拉D.柯尔伯格7.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反对形式训练说,提出了迁移的()A.相同要素说B.概括化理论C.关系转换说D.学习定势说8.在一项暑期夏令营活动中,天气炎热,同学们都感到口干舌燥,此时,小丽会因自己还剩半杯水而高兴,而小悦则因只有半杯水而担忧,这说明情绪具有( )A.主观性B.感染性C.客观性D.两极性9.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C.开展网络教育D.高等学校扩招10.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A.并不重要的时期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C.没有效果的时期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11.“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
”这体现的德育过程是( )A. 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B. 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C.长期、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D.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12.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A.唐代B.清末C.民国初期D.新中国成立13.心理现象的产生方式是()A.精神活动B.反射活动C.意识活动D.技能活动14.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A.原始社会B.古代社会C.资本主义D.社会主义15.下列哪种方法属于精神分析法?()A.系统脱敏法B.支持疗法C.宣泄疗法D.认知作业法16.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D.防微杜渐17.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A.指向性与选择性B.指向性与集中性C.指向性与分散性D.集中性与紧张性18.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一定有教育,这说明教育具有( )A.历史性B.阶级性C.永恒性D.继承性19.心理现象的产生方式是()A.精神活动B.反射活动C.意识活动D.技能活动20. 德育原则是有效地进行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A.基本规律B.基本方法C.基本途径D.基本要求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________,在教育过程中起________作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15考试答案】

0-46厘米
B、
46-122厘米
C、
1.22-3.66米
D、
3.66米以上
我的答案:C
8
个人距离应该保持在()
A、
0-46厘米
B、
46-122厘米
C、
1.22-3.66米
D、
3.66米以上
我的答案:B
9
在人际交往的形式中,与口头交往相对应的是()
A、
单向交往
B、
书面交往
C、
双向交往
D、
直接交往
我的答案:B
A、
4—6
B、
4—7
C、
5—8
D、
5—9
我的答案:D
3
关于遗忘的规律是由()发现的。
A、
佛洛依德
B、
巴甫洛夫
C、
华生
D、
艾宾浩斯
我的答案:D
4
“学习达到一定层次后,想要再进一步地提高学习成绩变得非常困难,仿佛学习停滞不前了,即使努力成效也不大。”这种现象是学习中的()现象。
A、
学习疲倦
B、
高原现象
C、
D、
父母或重要他人对自己的期望
我的答案:ABCD
7
下列属于不合理信念的是()
A、
过度概括
B、
任意推论
C、
二分想法
D、
负性想法
E、
主观思维
我的答案:ABCDE
8
下列属于信念类型的不合理信念的是()
A、
过度概括
B、
任意推论
C、
二分想法
D、
负性想法
我的答案:CD
9
下列属于理性情绪疗法应用中的层次的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判断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1分,下列各题中,你认为正确的请选“√”,错误的选“×”;全部选“√”或全部选“×”,均记为0分。
)1、我国教育的根本使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培养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各类专门人才。
【答案】×2、遗传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诸因素中起着主导作用。
【答案】×。
3、在教学活动中,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的作用下降,教师的压力也随之减少。
【答案】×。
4、上课听讲,师傅带徒,母鸡带小鸡都是教育现象。
【答案】×。
5、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民风民俗等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
【答案】√6、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显得很重要,因此,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将已成定论的知识教给学生。
【答案】×。
7、复式教学是把两个年级以上的学生安排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答案】√。
8、卢梭认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一到人手里,就全都变坏了。
”由此,他提出自然教育的主张。
【答案】√。
9、班级管理要求班主任充分利用班干部和规章制度约束学生,实现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控制。
【答案】×10、教师职业是以教书育人为职责的创造性职业。
【答案】√。
11、师生关系是隐性课程。
【答案】√。
12、不同的学生受同一个老师教育,心理反映各不相同,说明人的心理想象是先天固有的。
【答案】×。
13、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意志三大领域。
【答案】×。
14、学习是指由经验引起的个体相对持久的变化。
【答案】×。
15、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小学生经常思考“我是谁”这个问题。
【答案】×。
16、学习困难学生就是智能不足的学生。
【答案】×。
17、场依存的学生更多地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同。
【答案】√。
18、学生学会在听课和看书时如何做笔记属于策略性知识。
【答案】√.19、动作技能与肌肉运动有关,与大脑无关。
【答案】×.20、处于习俗道德水平阶段的学生道德判断的标准依赖于老师,家长等权威。
【答案】×21、按照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观点,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的条件是模仿。
【答案】×。
22、“上行下效”,“耳濡目染”,这是班杜拉所强调的观察学习的具体体现。
【答案】√。
23、在教育行政执法中,违法者必须服从教育行政执法主体单方作出的处置决定。
【答案】×。
24、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可收杂费。
【答案】×。
25、根据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师和学校对学生的法制教育负有直接责任。
【答案】×。
26、教育法律救济以侵权损害事实为前提。
【答案】√。
27、学生申诉必须以书面形式提出。
【答案】×。
28、学校通过对学生优良品德的培养可以逐渐改变社会风气。
【答案】√。
29、“终身学习”是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基本内容。
【答案】√。
30、教师职业道德结构中最重要的是教师职业道德认知。
【答案】×。
二.单项选择题(共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
)1.发现教学模式倡导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认识的过程,强调学生的主体,这一教学模式的提出者是()A.奥苏贝尔B.布鲁纳C.柯勒D.瓦·根舍因【答案】B2.某教师对学生说:“我让你们干什么,你们就得干什么。
”这种教师属于()A.仁慈专断型B.放任自流型C.民主型D.强硬专断型【答案】D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见诸于()A.《大学》B.《中庸》C.《论语》D.《学记》【答案】C4.实用主义教学是在批判()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A.马克思主义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C.实验教育学D.赫尔巴特教育学【答案】D5.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时,在基本价值取向方面,长期存在的对立是()A.神本位与人本位B.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C.社会本位与自然本位D.个人本位与自然本位【答案】B6.在教师知识结构中,关于缄默知识的理解,正确的是()A.它是显性知识B.可以被明确地传授C.可以用词语表达D.可以通过实践活动而获得【答案】D7.利用校园的花坛、草坪影响学生的品德,这种德育方法是()A.品德评价法B.榜样示范法C.情感陶冶法D.说服教育法【答案】C8.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是()A.教师的素养B.学校的管理C.国家的政策D.学生的认识【答案】A9.在德育过程中,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为了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要处理好的关系是()A.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关系B.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关系C.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D.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的关系【答案】C10.传统教育学认为教育学有两个基础:一是心理学,二是()A.哲学B.伦理学C.人类学D.社会学【答案】B11.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A.一般发展B.全面发展C.情感发展D.自我实现【答案】C12.古代学者朱熹认为“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这体现的德育原则是()A.一致性原则B.正面引导原则C.知行统一原则D.严格要求原则【答案】C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始终强调把()放在最优先位置。
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答案】A14.上历史课时,教师将学生带到博物馆观看文物,这种教学方法是()A.模型直观B.实物直观C.言语直观D.意念直观【答案】B15.赫尔巴特说:“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的方面。
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这体现的是()A.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B.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C.教学是知、情、意统一的过程D.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和结合【答案】C16.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班主任角色的定位不包括()A.学生日常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施者B.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C.学生自我完善的辅导者D.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答案】C17.针对当时农民存在愚、穷、弱、私四大问题,提出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种教育。
采取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大方式的教育家是()A.雷沛鸿B.晏阳初C.陶行知D.梁淑琪【答案】B18.下列不属于新课程倡导的三维课程目标的是()A.知识与技能B.过程与方法C.能力与结果D.情感,态度价值观【答案】C19.教师必须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体现的教师劳动特点是()A.复杂性、创造性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D.主体性、示范性【答案】D20.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有时会或明或暗的传递给学生,并对其产生影响,这种效应是()A.从众效应B.罗森塔尔效应C.马太效应D.晕轮效应【答案】B21.学生将新学的概念“橡皮擦”归到“文具”这一总的概念中,这种学习属于()A 下位学习 B同位学习 C 上位学习 D 并列学习【答案】A22.在指导学生面试时,教师非常重视训练学生进入面试考试时的仪态,仪表、眼神及如何和面试官打招呼等细节,以期待给面试管留下好印象,这是充分利用了()A 前摄抑制 B 倒摄抑制 C首因效应 D 近因效应【答案】C23.按照信息心理加工学的观点,的学生能够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是什么”“人的心脏和血液循环是什么关系”等问题需要的是A.陈述性知识 B 程序性知识C.策略性知识 D 默会知识【答案】A24.教师中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going”的“ing”在教学生学习“Playing”“coming”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解释这种学习现象的是()A 共同要素说B 形式训练说C 概括化理论D 实质训练说【答案】A25.学生把自己考试成绩差的原因归为试题太难太偏,这种归因属于()A. 内部不稳定可控的B 外部稳定不可控的C 内部稳定可控的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答案】B26.教学中教师讲到重难点时,放慢语速,提高音调,这是利用刺激的()A 适应 B 对比 C 泛化D 分化【答案】B27.老师问妙妙:“你有兄弟吗?”,“兄弟叫什么名字?”“明明”,“明明有兄弟吗?”“没有”。
按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妙妙的思维处于()A 感知运动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的阶段【答案】B28.教师通过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这种方法属于()A 调查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 调查法【答案】B29.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当遇到困难或不熟悉的材料时,能放慢阅读速度或重复阅读这主要属于元认知策略中的()A 计划策略 B反馈策略 C调节策略 D 资源管理策略【答案】C30.学生小敏在近一段时间总是反复检查自己的考卷、作业、书包等,总认为试题有遗漏,作业没做完,书包里的东西没收完……这种行为表明他有()倾向A焦虑 B 过敏 C 强迫 D 怀疑【答案】C3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不包括()A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B诊治学生的心理疾病C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D帮助学生树立有问题时的求助意识【答案】B32.萌萌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萌萌的这种行为消失了,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是()学习A言语信息 B态度 C智慧技能 D认知策略【答案】B33.按照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 新旧知识是否建立非人为实质性的联系B 学习是否主动学习,反复练习C 要学习主要内容是教师呈现还是由学生发现D学习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还是获得知识【答案】A34.孔子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说明的学习现象是()A 学习定势 B学习迁移 C学习兴趣 D学习习惯【答案】B35.在我国教育法体系中,法的效力层次最低的是()A.教育行政法规 B.教育单行法C.地方性教育法规 D.教育行政规章【答案】D36.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于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实行()A.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B.惩罚为主,教育为辅C.只能教育,不能惩罚 D.严厉惩罚,并从学校开除【答案】A37.道德行为选择的意志自由表现了人的()A.创造性和自主性 B.能动性和发展性C.能动性和自主性 D.能动性和创造性【答案】C38.在教育权利中最基本的教育权利是( )A.家长的教育权利 B.国家的教育权利C.学校的教育权利D.学生的受教育权利【答案】D39.下列属于最严重的行政处罚的是()。
A.财产罚 B.申诫罚C.人身罚 C.行为罚【答案】C40.教育部在《关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中明确规定,学校、教师不得按学生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张榜公布。
这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
A.财产权 B.隐私权C.受教育权 D.姓名权【答案】B41.教师最基本的职业权利是()A.学术研究权 B.教育教学权C.获取报酬权 D.参与学校管理权【答案】B42.教育法律救济的主要方式是()A.行政渠道 B.司法渠道C.仲裁渠道 D.调节渠道【答案】A43.师德的灵魂是()A.关爱学生 B.加强修养C.认真教学 D.提高业务水平【答案】A44.李老师在教师节收了学生家长送给他的一盆盆栽,李老师的行为所违背的教师师德规范是()A.依法执教 B.关爱学生C.爱岗敬业 D.廉洁从教【答案】D45.中小学教师对自己的职业道德行为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批评、自我陶冶、自我改造的方法属于()A.宣传演讲法 B.榜样教育法C.自我修养法 D.对话教育法【答案】C三.判断简析题(共6小题,1、3、5题每题1分,2、4、6题每题2分,先判断,正确的选“√”,错误的选“×”,然后选择支撑你观点的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