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上海市杨浦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及答案
2017上海市杨浦区初三一模和二模语文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解析汇报

2016年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共39分)(一)默写(15分)1、当年万里觅封侯,__ 。
(《诉衷情》)2、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
(《破阵子·为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_______________,带月荷锄归。
(《归园田居》)4、舜发于畎亩之中,____ _____。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__ ______。
(《捕蛇者说》)(二)阅读【甲】【乙】两首词曲,完成6-7题(4分)【甲】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乙】四块玉·别情关汉卿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7、下面对两首词曲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两首词曲都景中含情,蕴含了词人的愁绪。
B.两首词曲都借春景抒发主人公心的感受。
C.两首词曲都先绘景后抒情,做到了情景交融。
D.两首词曲都描摹了凭栏远眺的主人公的形象。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8分)……“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8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10、选文设喻说理,告诉我们深刻的道理。
下列观点不是选自选文的一项是()(3分)A.为人处事贵在向善有恒,半途而废必将远善失道。
B.即使对待小技艺(小数)也应加以重视,认真研究。
C.为学必须杜绝三心二意,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成就。
D.研究学问或历练品格,都应坚持不懈,自觉上进。
上海市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

2017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一、文言文1.默写(1)斗折蛇行,。
(柳宗元《小石潭记》)(2)锦相貂裘,。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落曰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4)试问卷帘人,。
(李淸照《如梦令》)(5),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2.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下列各题四块玉•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1)这首元曲的作者是。
(2)下列对这首元曲的内容理解,不正确一项是A.“一点相思几时绝”表现出相思之苦。
B.“袖拂”是为了避免杨花妨碍视线。
C.“溪又斜”中的“斜”指溪流拐弯。
D.对离别情景的描写贯穿了整首曲子。
3.阅读下文,宪成下列各题登泰山记(节选)姚鼐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隧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泰山是“五岳之首”。
B.姚鼐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泰山又称“估宗”。
D.姚鼐是桐城派古文家。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蹬几不可登(3)这段文字主要写了和。
4.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
”余曰:“木小不堪也。
”僮曰:“留以为栋。
”余曰:“木大不宜也。
”僮笑曰:“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
”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
余曰:“太多矣。
’’乃尽.湿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
余曰:“太少矣。
”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
”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留以为.梁②乃尽.湿之(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
2017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语文试卷 第1页(共12页)语文试卷 第2页(共6页)绝密★启用前 上海市2017年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斗折蛇行,_____________。
(柳宗元《小石潭记》)2.锦帽貂裘,_____________。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_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4.试问卷帘人,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如梦令》)5._______________,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二)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6,7题。
(4分)四块玉·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6.这首元曲的作者是________。
(2分)7.下列对这首元曲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一点相思几时绝”表现出相思之苦。
B .“袖拂”是为了避免杨花妨碍视线。
C .“溪又斜”中的“斜”指溪流拐弯。
D .对离别情景的描写贯穿了整首曲子。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9分)登泰山记(节选)姚 鼐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泰山是“五岳之首”。
B .姚鼐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 .泰山又称“岱宗”。
D .姚鼐是桐城派古文家。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蹬几不可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段文字主要写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017年上海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校对版)

2017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3.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斗折蛇行,。
(柳宗元《小石潭记》)2.锦帽貂裘,。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 ,落曰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4.试问卷帘人,。
(李淸照《如梦令》)5. ,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二)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6-7题。
(4分)四块玉·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6.这首元曲的作者是。
(2分)7.下列对这首元曲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一点相思几时绝”表现出相思之苦。
B.“袖拂”是为了避免杨花妨碍视线。
C.“溪又斜”中的“斜”指溪流拐弯。
D.对离别情景的描写贯穿了整首曲子。
(三)阅读下文,宪成第8一10题。
(9分)登泰山记(节选)姚鼐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隧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泰山是“五岳之首”。
B.姚鼐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泰山又称“估宗”。
D.姚鼐是桐城派古文家。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蹬几不可登10.这段文字主要写了和。
(4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
(12分)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
”余曰:“木小不堪也。
”僮曰:“留以为栋。
”余曰:“木大不宜也。
”僮笑曰:“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
”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
精选上海市杨浦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有详细答案)

杨浦区第一学期期末初三质量调研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7题。
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一、文言文阅读(共40分)(一)默写(15分)1.当年万里觅封侯,。
(《诉衷情》)2.,此日中流自在行。
(《观书有感(其二)》)3.,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4.一狼洞其中,。
(《狼》)5.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捕蛇者说》)(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6—7题(4分)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6.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曲作者为元代杂剧家白朴B.本曲题目为“天净沙·秋”C.本曲被誉为“秋思之祖”D.本曲被视为“元人小令最佳”7.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本曲通过对十二种景物的描绘,含蓄地表达作者情感变化过程。
B.本曲描写景物既有动景又有静景,可谓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C. 本曲描写景物由远及近,通过视角的变化,多层次地铺排秋意。
D. 本曲一扫传统诗词悲秋格局,展现了秋日璀璨斑斓的丰富色调。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9分)桃花源记(节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8.本文作者是时期著名诗人。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选文主要从桃花源的、物质富足、等来表现其美好。
最新届杨浦区中考语文一模

杨浦区..................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初三质量调研语.文.试.卷.(满分... 201...分钟)...8.年.1 .月....150....100...分.考试时间[.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7.题。
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一.、.文言文阅读(共.........40..分)(一)默写(......1.5.分.).1..当年万里觅封侯,.................。
(《诉衷情》)2...,此日中流自在行。
(《观书有感(其二)》).....................3...,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4..一狼洞其中............,.。
(《狼》)5...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捕蛇者说》)(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4.分)..............6.—.7.题(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6...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曲作者为元代杂剧家白朴...·秋.”............. B...本曲题目为“......天净沙C...本曲被誉为“秋思之祖”............”............ D...本曲被视为“元人小令最佳7...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2.分)......)(............一项是(A..本曲通过对十二种景物的描绘,含蓄地表达作者情感变化过程。
.............................B..本曲描写景物既有动景又有静景...............,.可谓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上海杨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答案版)

初三一模语文试卷(满分:150分,完成间:100分钟,在答纸上完成)考生注意:1.本卷共24题;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6分)1.几处早莺争暖树,。
(《钱塘湖春行》)2.欲为圣朝除弊事,。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3. ,带月荷锄归。
(《归园田居》)4 ,盖以诱敌。
(《狼》)5.《陋室铭》中表现主人公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答案】1.谁家新燕啄春泥2.肯将衰朽惜残年3.晨兴理荒秽4.乃悟前狼假寐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二)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第6-9题(12分)【甲】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醉翁亭记(节选)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6.甲诗作者为代诗人;乙文作者为文学家。
(3分)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8.下面选项恰当的一项是()。
(2分)A.甲诗起首两句以夸张手法叙写欢乐豪放的宴饮,体现作者与友人相处时的愉悦心情。
B.乙文作者细致描绘山间一日及四时的自然风光,体现其寄情山水乐无穷的怡然自得。
C.甲诗具体描绘渡黄河登泰山时艰难困顿的遭遇,形象体现了诗歌“行路难”的主题。
D.乙文具体描绘琅琊山朝暮与四季景色之美,意在表现作者对醉翁亭秀丽环境的欣赏。
9.教材将甲诗和乙文编入同一单元,意在告诉我们,人生中难免种种对此,我们要、地面对。
(3分)【答案】【答案】6.唐李白北宋欧阳修(4分)7.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消散;烟云聚拢,岩谷山洞便昏暗。
(3分)8.B(2分)9.挫折(困难或不如意等)豁达(乐观)积极(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2分)刘宣苦读成才景泰间,吉安刘公宣①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②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试卷杨浦初三语文一模杨浦语文答案

杨浦区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期末质量调研参考答案一.文言文阅读(40分)(一)默写 1-5句(15分每句3分)1.匹马戍梁州2.向来枉费推移力3.夜阑卧听风吹雨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5. 其余则熙熙而乐(二)古诗文理解(4分)6、A(2分)7、D(2分)(三)课内语段阅读(9分)8、东晋陶渊明(2分)9、桃花源中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3分)10、环境优美、和平安宁(环境角度);自由快乐、尊老爱幼、民风淳朴、热情好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两个角度各写一个即可)(4分)(三)课外语段阅读(12分)11、(1)到(2分)(2)全,都(2分)12、能够这样,只要喝粥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要做成饭呢?(2分)13、兄弟俩烧火做饭时,因都停下来偷听父亲和友人谈论问题,忘了放箅子,米都落进锅里,因而煮饭成粥。
(2分)14、聪慧好学(2分)教子有方(2分)二、现代文阅读(40分)(一)说明文阅读(18分)15.D(2分)16.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清楚地强调了味觉作为一种独特的记忆比起语言、视觉、听觉,带给人的情感冲击更强烈。
(4分)17.D(2分)18.⑴①挑食是由基因决定的;②人们对食物的口味,蕴含着丰富的感情与历史;③味道是一种独特的记忆(6分)⑵①这三个因素的介绍是回应了第一段中提出的几个问题,因此,他们的排列顺序和第一段问题内容相照应。
②排列顺序是按照读者对影响口味因素理解的由易到难顺序排列的,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4分)(二)记叙文阅读(22分)19.⑴犒劳(2分)⑵B(2分)20.①老楚接受命令和骑兵冒死为敢死队采购东坡肉食材②老楚带伤为敢死队战士做东坡肉(4分)21.B(3分)22.具体展现了老楚用精湛厨艺参加抗日“战斗”的过程,表现了他的英勇顽强及对一线战士的深厚情谊。
结构上,和第⑵段形成因果照应。
(5分)23.“残阳如血”运用比喻,既是写实,又体现了战争持续的时间长,表现了富金山一战的激烈和惨烈,“一碗碗东坡肉”见证了老楚对战士们的情意,也暗示了老楚用他的精湛技艺和生命完成了复仇的心愿,“天地一片红光”则预示了对抗战胜利的信心和希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浦区初三语文一模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7题。
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一、文言文阅读(39分)(一)默写(15分)1. ,一点飞鸿影下。
(《天净沙•秋》)2.僵卧孤村不自哀,。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3.望极春愁,。
(《蝶恋花》)4. ,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5.呼嘘毒疠,。
(《捕蛇者说》)(二)阅读古诗词,完成6 - 7题(4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6.“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既点明了,又为战士出征增添气氛。
(2分)7.列说法最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首词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营造了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B.这首词中“可怜”一词,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为悲壮,表现作者壮志难酬。
C.这首词描写了吹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D.这首词成功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三)阅读下文,完成8 - 10题(8分)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8.本文作者是时期的。
选文中“先帝”是指。
(3分)9.选文中有些词语已经成为经常使用的成语,请写出两个:和。
(2分)10.请简要概括选文第一段的内容要点。
(3分)(四)阅读下文,完成11 - 14题(12分)杨震1孤贫好学,明欧阳《尚书》,通达博览,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
” 教授二十余年,不答州郡礼命2,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
邓骘闻而辟®之,时震年已五十余,累迁荆州刺吏、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④王密为昌邑令,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官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选自《资治通鉴•杨震四知》)【注释】①杨震:字伯起,东汉名臣。
②礼命:任命。
③辟(bi):征辟,长官召请下面的人做官。
④茂才:东汉为避光武帝刘秀的讳而称秀才为“茂才”。
秀才,指才能优秀的人,是汉代作为举荐人员的科目之一,与明清科举考试时的秀才不是一回事。
11.解释加点字。
(4分)(1)当之郡之() (2)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故()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分)使后世称为清白官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13.下列对画浪线的句子“而震志愈笃”中“志”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真正“明欧阳《尚书》”B.成为名副其实的“关西孔子”C.安心教书生活D.做一名百姓欢迎的官吏14.从文中看,杨震是一个、的人。
(3分)二、现代文阅读(4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5 - 18题(20分)①在中国人眼里,获得四代、五代同堂的经历,才算是达到了人生最幸福的境界。
这幸福的含义其实并不玄妙,其一,证明人长寿,其二说明子孙满堂,后继有人。
从人类进化的历史上看,这不仅仅是中国人的幸福观,更是整个人类的幸福观。
②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别说是四代、五代同堂,就是三代同堂,也曾经是人类一个很遥远的梦。
③前不久,人类学家对原始人的牙齿化石进行了研究,发现在13万年前,没有一个人的寿命超过30岁,而这正是他们变成祖父母的年龄。
在这个年龄之前,他们的孙辈们还没有出生,所以他们不可能实现三代同堂的美梦。
但当人类学家着眼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欧洲人时,竞然发现老年人和年轻人的比例是2: 1,这意味着此时有很多人已经可以见到他们的孙辈出生。
换句话说,直到大约3万年前,多数人类祖先才圆了三代同堂的美梦。
④人类学家指出,人类能圆三代同堂的美梦,是一个很伟大的进步,它对促进人类飞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⑤早些时候,以色列研究人员利用遗传学技术,从非洲克瓦人、桑人等土著人身上采集了600多个完整的线粒体DNA基因组样本。
通过样本对比,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约7万年前,人类一度濒临灭绝,只剩下2000来人。
但为什么没有灭绝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那时剩余的人类生存能力很强,因而平均寿命也比较长,超过30岁的人已经出现了,这说明三代同堂的现象已经出现了。
这让祖父母们可以把传统狩猎技术等知识传授给后代,无疑,这些知识武装和保护了后代。
正是凭借这些,人类才最终走出濒临灭绝的险境,又重新发展壮大起来。
因此,我们可以说三代同堂的最大作用是增强了人类自身抵抗灭绝风险的能力。
⑥最新的研究表明,在现代人身上,也能看到三代同堂对人类发展的切实帮助。
美国生物学家发现:与孙辈生活在一起的老人更加积极乐观,也愿意参加体育运动,他们得病的几率比那些不能与孙辈一起生活的人要低20%,而他们的孙辈则更活泼,更健康,反应也更快。
这说明,三代同堂对促进人类自身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在早期人类社会中,意义更重大,好处也更多。
⑦但由此也引发了一个新鲜有趣的问题:如果未来人类能够实现六代、七代同堂的美梦,那么它还会促进人类社会的迅猛发展吗?,因为。
(选自《大科技》)15.(1)第①段中加点的“这”是这:。
(2分)(2)从全文看,作者认为“这是整个人类的幸福观”的原因是:(6分)①;②。
16.第④段中,人类学家指出,人类能圆三代同堂的美梦对促进人类飞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具体是指:①;②。
(4分)17.(1)请写出选文第⑥段画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
(共5分)(2)对选文内容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人类学家对原始人牙齿化石的研究表明,13万年前绝大多数人寿命不超过30岁。
B.直到大约3万年前,人类祖先才圆了三代同堂的梦。
C.以色列研究人员利用遗传学技术,从非洲土著人身上采集了600个以上基因样本进行研究。
D.大约7万年前,人类一度濒临灭绝,只剩下2000人左右。
18.阅读相关链接,在第⑦段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回答(注意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3分)相关链接:一项最新统计资料表明,我国老年人口已达1. 3亿,且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正以每年3.37%的速度快速增长。
老龄化匆匆到来,给正在致力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带来了一系列新课题。
首先,养老保障的负担正日益沉重。
2004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支出总额达到3502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 65.5%。
其次,老年人医疗卫生消费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
据测算,老年人消费的医疗卫生资源一般是其他人群的3—5倍。
2004年,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达862亿元,占基金收入的75.5%。
再次,“为老”社会服务的需求迅速膨胀。
目前,“为老”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难以满足庞大老年人群,特别是迅速增长的“空巢”、高龄和带病老年人的服务需求。
目前,面对不可逆转的银发浪潮,我们正在积极应对。
,因为。
(二)阅读下文,完成19 - 23题(20分)谁会错过那番花信风1听窗外呼呼的风声。
我知道,这番风一来,杏花便要开了。
而我,却像枯藤般缠绵在病床上。
②门被轻轻推开,我的主治医生进来了。
他与别的医生没什么两样,也只会对我说:“别着急,你要对自己有信心。
”可是,每转院一次,我的希望都会熄灭一块。
此时,我的心几乎“黑屏”。
医生翻看我这一周的各种化验单。
我清楚地知道,我的情况并没有任何好转。
点滴瓶渐渐空掉,小护士在为我拔针头时,忽然问了一句:“您知道什么是花信风吗?小侄女今早问我,您是老师,也许会知道。
”③这句话刺痛了我的心。
沉默了一会儿,我静静地回答:“花与风之间有着自己的约定,每年从1月到5月,共有二十四番风。
一番风来,一种花开。
一番吹开梅花,二番吹开山茶,三番吹开水仙……直到天暖,直到所有的花都开好。
风有信,花不误,岁岁如此,永不相负,这样的风叫花信风。
现在吹的是第十一番,叫杏花风……”我的喉头哽住了。
去年此时,也是这样的风啊!我领着一群孩子,小鸟般飞出校园。
风舞动着头发,杏花开成了海。
孩子们簇拥着我,用花开般柔软的童音唱着:“一番梅花,二番山茶,三番水仙……”小护士呆住了,她孩子般喃喃着:“多美的约定,多美的风,简直像童话……”连我的主治医生,也放下那叠化验单,侧耳诗听着窗外的风声。
我的泪,再也无法控制大滴大滴流出来。
④那天,主治医生温和地问我,愿不愿意为他的学生们上节课。
我知道这所医院附属于医学院,他还兼着学生们的课。
有时,讲到某个不常见的病例时,会请病人去配合上课。
我无语,我有我的自尊,不想被人推到讲台上,在众目睽睽下,在那些充满青春气息的年轻人之间,展示我萎缩的四肢。
和晦暗的病容。
他微微一笑:“上课的事不急,外面风很暖,我推你出去走走。
”⑤轮椅缓缓前行,外面的一切熟悉又陌生。
草绿得逼人的眼,杏花如雪。
几片花瓣被小鸟踏落,恰恰飘到我脸上。
有个女生微微一笑,俯下身,一片一片,为我拂去脸上的花瓣。
纤细而灵活的手指,挨着我的脸,有种善意的暖。
我心动了,就算是当教具,在这样的花开时节,为这样的学生,也是值得的。
我决定配合他们上一节课。
⑥第二天早晨,天气晴好,主治医生推着我出了病房。
我想到马上就要以这般狼狈的模样,面对几十双好奇的眼睛,心仿佛裂开了千万条缝,凉风没完没了地灌进来。
可是,他竟把我推到一棵花树下。
学生们早已排队等候,向我鞠躬问好。
我还看到一位气质温婉的老太太,主治医生介绍说她是他的老师,我不禁愕然。
主治医生蹲下身子,调整着轮椅的靠背。
一个男生替我将枕头垫好,有个短发女生细心地用毛巾被盖住我的腿。
我越发惊诧:把教具盖得这样严实,怎样给大家展示病变的特征呢?主治医生含笑对我说:“那天,我向同学们提起了花信风,大家都很感兴趣。
现在,请你给我们讲讲吧。
”我怔住了。
一瞬间,所有不安与悲凉,都潮水般退却,我的心中一片温润。
从花叶间望出去,天空蓝得像童话,阳光穿过繁花,在每个人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⑦我为他们讲花信风的由来,讲与花信风有关的诗词……学生们轻轻的鼓掌,老人眼里有默默的赞叹,主治医生则微笑着,向我竖起了大拇指。
我情不自禁地,讲起我的那些孩子们:他们有的安静,有的活泼,每个人都是我心头的一朵花。
朵朵都叫人爱不够,朵朵都叫人想念。
⑧那位老人笑了:“姑娘,你是个懂得爱的好老师。
是孩子们生命里的花信风。
”她慈和的目光,仿佛能看到我的心里去:“姑娘,我30岁时也患过格林巴利综合症,跟你现在的情况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