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方台黄土的水力特性研究_周跃峰
机械工程论文题目机械论文题目选题大全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基于 MATLAB 与 ADAMS 联合 仿真的双臂机器人协调技术研究 基于 RFID 图书盘点机器人结构设计与仿真 新型渐开线少齿差行星减速器的优化设计研究 用于制冷压缩机的直线振荡电机优化设计 基于 ADAMS 仿真分析的模块化弹簧操作机构优化设计 烤烟移栽机取苗方式研究及其栽植器的设计 岩石热损伤微观机制与宏观物理力学性质演变特征研究 旋流式无堵塞泵优化设计与内流场 PIV 试验研究 柔性空间机器人操作大挠性航天器的动力学与振动控制 回转式膜上辣椒钵苗移栽机构的优化设计与试验研究 膨润土基有机复合相变材料性能研究 氧化锌/碳纤维/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纤维素/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电传动轮式装载机的试验样机搭建与控制策略研究 电力机械无级变速器优化设计与特性研究 基于 LabVIEW 的水轮机振动信号分析 挖掘机履带链轨节刚柔耦合仿真及疲劳失效分析 基于工作流引擎的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洗衣粉污染土工程性质劣化机理及改良方法研究 基于物联网的提升机制动装置故障诊断系统及方法研究 方捆捡拾装载车的设计及捡拾机构固定夹臂的优化
大型焦炉推焦设备振动机理研究 大流量液控单向阀动态特性分析与流场仿真 对旋局部通风机振动与噪声研究 提升设备远程监测与故障诊断试验系统开发 提升设备工况监测与故障诊断网络试验平台 TA2 在溴化锂溶液中的空化腐蚀行为研究 振动/回转复合式滚磨光整加工装置的结构分析与实验验证 脉冲电流处理 ZK60 镁合金的组织演变、机械性能及其细化机理的研究 游乐设备挑臂梁设计及其结构优化与仿真分析 多功能茶叶包装机的设计研究 清香型酒曲制曲机设计及其性能研究 基于称重法的烟尘浓度在线监测系统的工程设计及实现 基于实时特征值的风机振动状态监测与数据挖掘的故障诊断研究 偏心轮推杆行星传动运动学仿真及设计研究 基于零空间追踪的机械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基于分数阶时频分析的机械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行星齿轮传动的故障动力学研究 泳池自动升降系统设计与控制研究 可升降泳池平台结构设计及力学特性研究 轴流泵马鞍区运行特性研究 气液两相条件下离心泵内部流动特性数值计算和试验研究 基于 MED-EMD 和切片双谱的齿轮箱故障诊断研究
永靖县黑方台灌区节水改造设计

中图 分 类 号 : X 2 4 文 献 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3 — 6 9 9 7 ( 2 0 1 5 ) 1 2 - 0 0 7 O - 0 2
永靖县 黑方台灌 区位 于永靖 县城西北 约 3 0 k m 的盐锅 峡镇 , 灌 区由 自流灌 区 、 黑 台提灌 区、 方台提灌 区和野狐沟提 灌 区四部分组成 。工程水源地为盐锅峡水库 , 灌溉 用水经长 1 . 5 2 k m 的压力钢管从坝前引至 自流干渠 , 再经黑 台泵站 、 方
到1 9 9 0年左右达到高峰 , 1 9 9 2年 以后基本稳 定 , 保持在年平
均 4次左右 。黑方 台滑坡年均 产沙量为 5 . 7 2 2 X 1 0 s m , , 年均 地下潜蚀量为 1 . 5 5 2 X 1 0 6 m , 共计产沙 1 . 5 5 2 X 1 0 6 m 3 o 截至目 前, 黑方 台地 区共 出现滑坡 5 4次 , 其 中巨形 3次( 死亡人数 3 人 以上) 、 大形 8次 。 共死亡 3 5人 , 弃耕 2 0 0多 h m , 一所小学
黄 土 。挖 方 段 地 基 岩 性 均 为 马 兰 黄 土 , 马兰黄土的天然密度
1 . 4 4~1 . 6 1 g / c m, 湿陷 系数 0 . 0 1 7 7— 0 . 0 6 3 6 , 自重湿 陷系数
0 . 0 l 1 —0 . 0 6 1 , 属 自重 湿 陷性 黄 土 。 2 . 2 方 台干 渠 工 程 地 质状 况
方式 , 可以降低 灌溉定额 , 减少人渗水量 , 有助于灌 区台塬塌
陷治理 , 改善土壤盐碱化 , 降低 自然灾害的上升势头 。
甘肃黑方台黄土滑坡群冻结滞水效应研究

甘肃黑方台黄土滑坡群冻结滞水效应研究甘肃黑方台黄土滑坡群冻结滞水效应研究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甘肃黑方台地区频繁发生黄土滑坡,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危害。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应对黄土滑坡灾害,科研人员们开始关注冻结滞水效应在该地区的应用与研究。
黄土滑坡是由于降雨、地表水渗入土壤,造成土层饱和失稳而发生的。
而冻结滞水恰好通过控制土壤的水分含量和减少渗透流的量,从而有效地减弱了土壤的渗透能力,进而减少了滑坡的发生概率。
研究发现,甘肃黑方台地区的黄土是由细粒黏土和粘粒砂组成,质地紧实,且含有较多的水分。
而这种特殊的土质条件使得土壤融化的时间较长,且在密度增大的同时也会增加土壤的强度,从而减少了土壤的渗透能力。
因此,冻结滞水是有效防止黄土滑坡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冻结滞水的原理是通过冷却土壤,使得土壤水分结冰,形成一层冻结带,从而提高了水分的持留时间。
当降雨发生时,冻结带会阻挡大部分水分渗入土层深处,减少土层的饱和,从而防止了滑坡的发生。
此外,冻结带还能够提高土壤的强度和黏结力,增加土体的稳定性,进一步减少滑坡的概率。
为了研究冻结滞水的效果,科研人员们在甘肃黑方台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试验。
他们通过控制土壤的温度和湿度,模拟了不同的冻结滞水条件,并对土层进行了监测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冻结滞水能够有效地减少土壤的渗透能力,提高土壤的稳定性,并降低滑坡的风险。
然而,冻结滞水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冻结滞水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土壤冷却,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和时间。
其次,冻结滞水只能在冬季进行,且需要较低的气温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进行严格的时间安排和资源投入。
综上所述,甘肃黑方台黄土滑坡群冻结滞水效应的研究为防止黄土滑坡灾害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冻结滞水通过控制土壤的水分含量和渗透能力,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滑坡的发生概率。
然而,冻结滞水也面临着能源和时间的限制。
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研究和发展冻结滞水技术,为黄土滑坡防治提供更加有效和可行的方法综上所述,冻结滞水作为一种有效的黄土滑坡防治方法,通过冻结带的形成和提高土壤的稳定性,能够降低滑坡的发生概率。
黑方台地区冻融作用及其对黄土斜坡稳定性的影响

回填土
二、冻融滞水诱发滑坡机理
➢冻融期间地温孔压监测结果分析
温度(℃) 孔隙水压力(Kpa)
冻结期,地下水 位持续升高。
间歇性冻
融期,地
完全融化期,
下水位缓
地下水位下降。
慢升高。孔隙水压力 0.1m处地温
30 25 20 15 10 5 0 -5 -10
191000-年1-012月 190121-3年-110月
0
冻结开始
66 -0.20m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5、6号观测井水位变化图
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
冻结滞水效应分析
冻融引起的地下水位最大雍高约为2.5m;冻 融引起地下水位雍高影响范围约为26m;
影响范围
冻融水位雍高(m)
3
2.5
水位 2 雍高 幅度 1.5 (m) 1
1、2号观测井水位变化图
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
冻结滞水效应分析
6
5
4 321
360
240
144
冻结开始
1674.14 1674.12 1674.10 1674.08 1674.06 1674.04 1674.02
0
33
1676.50
1676.48
±0.04m
1676.46 1676.44 1676.42
12 10
8 6 4 2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份
黑方台地区1980-2010年间滑坡发生月份统计图(据永靖县国土资源局记载整理)
数量(个)
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
问题提出
黑方台
黑方台灌溉渗透型黄土滑坡的运动学模拟研究

HU e ① W i ZHANG o h n  ̄ Ma s e g ZHU f n  ̄ Li g e W ANG wu② Fa
( ① a e eo el i l uvy C iaGooi l uv ,i n 10 4 nC ̄r fG o gc r , hn el c r y X 70 5 ) o aS e g aS e a
t e i j ytui i t nid cdlesl dl ei e a g i Y n j ,G nuPo ic s h eerhojc. a sJ oi a r ai - u e s a sd H i n t , o gi k a a o rg o n o n i n f a n a s rvnea ersac bet t
Jun lfE gnei el y ora nier gGo g o n o
工程地 质 学报
10 — 652 1/0 2 -130 04 9 6/0 22 ( )08 —6
黑 方 台灌 溉 渗 透 型 黄 土 滑坡 的 运 动 学模 拟研 究 木
胡 炜① 张茂省① 朱立峰① 汪发武②
( eatet o i c,hm n nvrt,h a e Jp n 60 80 ) ( p rnn G s e eS i aeU i sy S i n ,a a 9 — 5  ̄D r oe cn f ei m 4
Ab t a t T i a e i o su y t e k n ma i fa u e fln si e o a s s n t ae ln s d s s I sr c h s p p ra ms t t d h i e t e t r s o d l s t s e sa d mi g t a d l e r k . t c a d i i i
黑方台台塬灌溉水流量与黄土滑坡群的关系分析

黑方台台塬灌溉水流量与黄土滑坡群的关系分析[摘要]黄土是水敏性极强的土体,在灌溉水入渗作用下,黄土由非饱和变为饱和,超孔隙水压力上升,并在自重、地脉动、地震等因素作用下导致黄土液化,诱发高速黄土滑坡。
文章根据野外现场的调查,简单统计分析黑方台台塬灌溉水流量以及黄土滑坡的分布规律,得出灌溉水流量大小对于黄土滑坡的发生有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 黑方台黄土滑坡群灌溉水流量1前言黄土是水敏性极强的土体。
在灌溉水入渗作用下,黄土由非饱和变为饱和,超孔隙水压力上升,并在自重、地脉动、地震等因素作用下导致黄土液化,诱发高速黄土滑坡,是一种被普遍接受的灌溉渗透诱发型黄土滑坡发生机理[1-3]。
Sassa[4]在一系列环剪试验基础上提出了考虑孔隙水压的三维滑坡运动模型,并写成了有限差分程序,非常适用于滑动面发生液化的滑坡运动学研究。
据统计,自1981年到1999年19年间,黑方台灌区每年的平均提水量是645 X 104m3,如此大量的泉水,在没有侧向径流补给的条件下,其补给来源只能是大量灌溉水的回渗。
因此,长期的大水漫灌是引起黑方台边坡失稳、反复发生滑坡的最主要的诱发因素。
2研究区概况黑方台位于甘肃省永靖县境内,是盐锅峡水库北岸的黄河四级阶地,台面分为“黑台”和“方台”两部分,总面积为13.44km2[5]。
为安置刘家峡等库区的移民,20世纪60年代在黑方台建成提水灌溉工程,大面积地开始灌溉。
自1984年以来台缘已发生滑坡灾害50余次。
随着滑坡的规模和频率的增加,黑方台已成为今年来甘肃省滑坡灾害最为严重和频繁的地方。
目前黑方台灌区的滑坡灾害已造成了4人受伤。
7人死亡,109户居民被迫搬迁,66.7hm2农田被毁,直接的经济损失达2000多万元[6]。
2.1研究区地貌该区的新构造运动以差异性上升为主要特征,其结果使白垩系地层强烈倾斜,局部褶皱构造发育。
受构造运动的影响,下白垩统河口群上段的砂泥岩地层中节理比较发育。
黑方台灌区台缘黄土滑坡稳定性研究

黑方台灌区台缘黄土滑坡稳定性研究一、本文概述《黑方台灌区台缘黄土滑坡稳定性研究》一文,旨在对黑方台灌区台缘地区的黄土滑坡稳定性进行深入探讨。
黄土作为一种特殊的土壤类型,具有结构松散、遇水易软化等特点,因此在灌溉活动频繁的台缘地区,黄土滑坡成为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
本文将从地质环境背景、黄土滑坡的形成机制、稳定性分析方法以及防治对策等方面进行全面研究,以期为提高黑方台灌区台缘黄土滑坡的稳定性提供科学依据。
文章将介绍黑方台灌区的地质环境背景,包括地形地貌、气象水文条件、黄土层的分布和特性等,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通过对历史滑坡案例的分析,揭示黄土滑坡的形成机制,包括水的作用、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滑坡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运用现代地质工程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对黄土滑坡的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评估不同工况下滑坡的失稳风险。
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黄土滑坡防治对策,包括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以期降低滑坡灾害的发生概率,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灌区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黄土滑坡灾害的认识,也为相关领域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我们有望为黑方台灌区台缘黄土滑坡的稳定性研究贡献新的力量,为我国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添砖加瓦。
二、滑坡稳定性基本理论及研究方法滑坡稳定性研究是地质工程领域的重要课题,它涉及到土体力学、地质学、水文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黑方台灌区台缘黄土滑坡的稳定性研究,需要综合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基本理论方面,滑坡稳定性的分析主要基于土体的抗剪强度与滑动力之间的关系。
抗剪强度包括内聚力(c)和内摩擦角(φ),这些参数受到土体的物理性质、含水量、应力状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滑动力则是由重力、水压力、地震力等外部因素产生的。
通过比较抗剪强度与滑动力的大小,可以判断滑坡的稳定性。
在研究方法上,通常采用极限平衡法和数值分析法。
极限平衡法基于静力平衡原理,通过计算滑坡体的安全系数来评估稳定性。
多级旋转黄土滑坡基本类型及特征分析

多级旋转黄土滑坡基本类型及特征分析李滨;殷跃平;吴树仁;石菊松【摘要】多级旋转黄土滑坡因其分布密集、继发性强、滑体结构难以区分而成为我国黄土高原最为复杂的滑坡灾害类型.本文在引入多级旋转滑坡的定义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详细调查和工程勘察等手段,研究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的多级旋转黄土滑坡的基本类型、特征和成因.提出了金台型多级旋转黄土滑坡和黑方台型多级旋转黄土滑坡2种滑坡模式和滑坡结构特征,其中,金台型多级旋转黄土滑坡主要包括超深层的旋转-平移型滑坡和深层旋转滑坡2种类型,滑体由近水平层状厚层黄土、高阶地砾石层和上新世的红色砂质硬黏土层组成,多属于大型滑坡;黑方台型多级旋转黄土滑坡主要包括中浅层旋转黄土层内滑坡和顺层多级旋转黄土-泥岩滑坡2种类型.同时分析这类滑坡主要诱发因素:新构造运动、河流的侧蚀、地层结构、灌溉以及季节性冻融作用,其中地下水的作用是目前最主要诱发因素.本文分析为该类滑坡成因机理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Due to concentrated distribution, strong secondary and complex structure, multiple rotational landslides in loess is one of the most complicated landslide hazard types in the loess plateau. At first, this paper gives a definition of multiple rotational landslides in loess. So,it further studies the typical basic typ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of multiple rotational landslides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in terms of hazards survey,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and survey. Two types of multiple rotational loess landslides are the type of Jintai and the type of Heifangtai. They have different failure mechanisms and structures. The Jintai type of the landslides includes two classes of deep-seated multiple rotational-translational landslide and deep-seated multiple rotationallandslide. The Heifangtai type of the landslides has mainly two classes of middle-shallow rotational loess landslides and multiple rotational bedding loess-mudstone landslides. The Jintai landslides are mostly large-scale landslides, composed by the three strata; near-horizontal thick layer pleistocene loess, gravel layer upper pleistocene terrace and pliocene red-hard clay. Th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riggers of multiple rotational loess landslides include neotectonic movement, lateral erosion, strata lithology and structure, irrigation and seasonally freezing and thawing. Among the triggers, groundwater is the most inducing factor. The paper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mechanism study of multiple rotational loess landslides.【期刊名称】《工程地质学报》【年(卷),期】2011(019)005【总页数】9页(P703-711)【关键词】多级旋转黄土滑坡;基本类型;结构特征;成因【作者】李滨;殷跃平;吴树仁;石菊松【作者单位】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地质环境调查局北京100081;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2我国西北地区黄土高原面积约64×104km2,其分布面积之广、厚度之大,堪称世界之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引言
我国西部黄土台塬地区干旱少雨,引水灌溉是
其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在我国农田水利事业蓬 勃发展的同时,灌溉入渗在黄土塬边诱发了严重的 滑坡灾害。在陕西省的泾阳、白鹿原、华县,以及甘
* 收稿日期: 2014-11-15( 修改稿) 作者简介: 周跃峰( 1982-) ,男,山西侯马人,博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滑坡灾害研究,非饱和土、黄土试验研究。 E-mail: zhouyuefenghku@ gmail. com 基金项目: 香港研究资助局资助项目( HKU7140 /08E)
砂粒 粉粒 粘粒 天然密度 干密度 比 ( % ) ( % ) ( % ) ( 103 kg/ m3) ( 103 kg/ m3) 重
8 72 20 1. 45 ~ 1. 55 1. 38 2. 7
液限 塑限 渗透系数 ( % ) ( % ) ( m /s)
4. 0 × 10 - 6 ~ 26. 5 18. 3
8. 4 × 10 - 6
390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第 11 卷
图 3 黄土干密度曲线 Fig. 3 The dry density curves of the loess
3 渗透系数
3. 1 概述 参照《水利水电注水试验规程》[14]在 现 场 开
展双环注水试验。由于当地野外试验条件恶劣且 黄土的渗透系数较高,如采用规程建议的流量瓶, 则存在频繁更换的问题。故本试验中,采用量筒分 别向内外环内注水并记录体积( 图 4) 。
摘 要: 由于长期农业灌溉,在甘肃黑方台地区的黄土塬边发生了严重的滑坡灾害。针对 以上问题,本文选取黑方台黄土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测试了该地区黄土的基本物理性质,在 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该地区黄土的水力特性。一方面,通过在现场开展双环注水试验,测得 了不同位置的渗透系数,另一方面,利用原状土样,开展了增减湿循环条件下的土水特征曲线 测试。将实验室测得的原状黄土土水特征曲线离散点,利用 MATLAB 实现了参数拟合。结合 黄土的微观结构特性,对黄土的渗透系数和土水特征进行了进一步讨论。结果表明,虽然该黄 土具有粉土的颗粒级配,但是其结构特性使其表现出较高的渗透系数和较低的进气值。
坑,修平坑底并确保试验土层的结构未被扰动; ( 3) 在注水试坑中放入直径分别为 0. 25 m 和
0. 50 m 的两个铁环,两环按同心圆方式压入坑底, 压入深度为 0. 08 m;
( 4) 用坑底土粉将环-土接触缝隙密封压实以 防止水的渗漏;
( 5) 在内、外环底部铺上厚 2 ~ 3 cm 的细砂作 为注水时的缓冲层以避免冲蚀;
关键词: 滑坡; 黄土; 非饱和土; 渗透系数; 土水特征
中图分类号: P642.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836( 2015) 02-0388-05
Study on the Hydraulic Properties of Heifangtai Loess
Zhou Yuefeng1,2 ,Han Hongsheng3
( 6 ) 向 内、外 环 中 同 时 注 水,均 维 持 水 深 0. 10 m;
( 7) 记录注水体积,前 5 次时间间隔为 5 min, 以后每隔 30 min 记录一次,当连续两次注水体积 不大于 10% 时( 并且最少注水 6 次) ,认为达到了 渗流稳定,试验结束( 图 5) 。 3. 3 试验结果分析
图 1 黑方台桥头滑坡( 摄于 2010 年 5 月) Fig. 1 Qiaotou landslide in Heifangtai ( photo
taken on May,2010)
灌溉入渗问题是黄土地区滑坡频发的外部环 境因素,而黄土的工程性质则为其内在因素。作为 环境岩土工程学科与工程地质学科的交叉研究领 域,黄土被视为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力学的重要研究 对象。在开展非饱和土渗流分析时,土水特征曲线 和渗透系数函数是非饱和土水力特性最基本的两 个方面。栾茂田[5]、孙德安[6]等分析了孔隙比、密 实度、干密度等对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提出孔隙 结构是其重要影响因素。CWW Ng[7],龚壁卫[8]等 研究了应力状态、干湿循环、结构破坏等因素对土水特征 曲 线 的 影 响。根 据 饱 和 渗 透 系 数,Nguyen[9],Fredlund[10],Leong[11] 等 分 别 提 出 了 不 同 的 渗透系数函数,在工程和科研领域均有较广泛的应 用。然而,针对非饱和原状黄土的水力特性开展的 研究仍较为有限。本文以甘肃黑方台为研究背景, 在对该区黄 土 滑 坡 进 行 野 外 调 查 的 基 础 上[12],以 原状黄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 开展了该黄土的物理和水力特性研究。
第 11 卷 第 2 期 2015 年 4 月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Underground Space and Engineering
Vol. 11 Apr. 2015
*
黑方台黄土的水力特性研究
周跃峰1,2 ,韩鸿胜3
( 1. 长江科学院 水利部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10; 2. 香港大学 土木工程系,香港 999077; 3. 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 交通运输部工程泥沙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456)
按交通部 JTJ051—93 标准选取标准砂,采用沙 锥法通过灌沙在现场测定黄土的天然密度为 1. 45 × 103 kg / m3 ~ 1. 55 × 103 kg / m3 ,然后装入密封袋带回 实验室烘干并测定干密度为 1. 38 × 103 kg / m3 。 2. 3 颗分试验
现场目测黑方台黄土为粉质土,颗分测试按照 规范 BS1377[13],采用筛分法与沉降法( 移液管法) 联合测试。试验土样选取 4 m 与 15 m 两个代表深 度,测试结果如图 2 所示。根据颗分试验结果,在 两个代表深度黄土粒径较为一致。该黄土粒组成 分以粉粒组成为主,粘粒和砂粒含量较低。
2 取样和物理性质测试
2. 1 取样 试验所用土样取自黑方台一典型黄土滑坡后
图 2 黄土颗粒级配曲线 Fig. 2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curves of the loess
2. 4 压实试验 在实验室内按照规范 BS1377[13]开 展 压 实 试
验,测得 6 个不同含水率下的干密度,如图 3。根 据实验结果可得该黄土最大干密度 1. 85 × 103 kg / cm3 ,最优含水率为 14. 8% 。 2. 5 其 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壁。为尽可能减小试样扰动,首先,清除表土层土 体约 1 m3 ,然后切割出边长 0. 3 m 的块状土样。 用土工刀将块状土样小心削成长度 0. 22 m,直径 0. 15 m 的柱状土样,并放入按该尺寸定制的试样 盒中。试样盒侧壁及顶盖之间的空隙用土粉充填, 在现场用保鲜膜及胶带密封。土样装箱后,将箱内 填满锯末减震缓冲,运回实验室后立即蜡封,在实 验室内按照照试验目的取原状或扰动土样使用。 2. 2 原位密度
在实验室内按照规范 BS1377[13],采用比重瓶 法测得黄土比重为 2. 7,采用落锥法测得该黄土液 限为 26. 5% ,采 用 搓 条 法 测 得 该 黄 土 液 限 为 18. 3% 。该黄土的物理指标参数概括详见表 1。
表 1 黑方台黄土的基本物理性质指标 Table 1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tested loess
2015 年第 2 期
周跃峰,等: 黑方台黄土的水力特性研究
389
肃省的黑方台、临夏、会宁、高兰、河西等多个地区 都有广泛报道[1 ~ 3]。
黑方台是其中一个最为典型的代表。黑方台 位于兰州市以西约 70 km,地处甘肃省永靖县盐锅 峡、八盘峡库区。黑方台属黄河 4 级阶地,台面海 拔 1 700 m 左右,台面总面积 13. 7 km2 。20 世纪 60 年代末期,为了安置刘家峡、盐锅峡水库区的移 民,在黑方台建成了提水灌溉工程。自 1968 年人 工提取黄河水源进行大规模的农田灌溉以来,虽然 农业生产产量有所提高,但同时造成台面大面积强 烈湿陷,水利设施普遍破坏,台缘大规模的滑坡接 连不断,形成密集的滑坡群[4]。在过去数十年里, 黑方台地区的滑坡频率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 滑距不断增加。自引水灌溉以来,发生了至少 70 次滑坡[3]。滑坡灾害已经成为影响当地人民生命 和财产安全的重大问题,近年来在国内工程地质界 和黄土学界受到了广泛重视。图 1 为著名的黑方 台桥头 2 号滑坡,呈圈椅状,滑距约为 400 m。
Transport Engineering,Tianjin 300456,P. R. China) Abstract: The long-term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has induced serious landslide disasters at the edge of the Heifangtai Plateau in Gansu Province. The Heifangtai loess is selected for testing in this study. Firstly,the basic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loess were tested. The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hydraulic properties of the loess. In one aspect,the coefficient of permeability at different places was measured through conducting in-situ double-ring tests. In another aspect,the soil-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s were tested using an undisturbed specimen,including both wetting and drying paths. The scattered points measured in the test were best-fitted using MATLAB. Combined with the microscopic structural feature of loess,the coefficient of permeability and soil-water characteristic were further discussed. Though the loess shows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silt,it has high coefficient of permeability and low air-entry value due to its structural feature. Keywords: landslide; loess; unsaturated soil; coefficient of permeability; 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