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1-5章解读

合集下载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解读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解读
2℅葡萄糖酸氯己定乙醇溶液的优势:快速起效、省时快干、增强敷 料粘贴、持久抑菌、便于观察
六 操作程序—基本原则

消毒时应以穿刺点为中心用力擦拭,至少消毒两遍 或遵循消毒剂使用说明 书,待自然干燥后方可穿刺
1.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共两遍 2 .消毒后自然待干,避免吹、扇等动作

置管部位不应接触丙酮、乙醚等有机溶液,不宜在 穿刺部位使用抗菌油膏
应对患者和照顾者进行静脉治疗、导管使用及维护等 相关知识的教育。


操作程序—基本原则
所有操作应执行查对制度并对患者进行两种以上的 身份识别,询问过敏史



(1)两种以上确认患者身份的方法,如:姓名、病案号、 身份证号等,不准单独使用患者房间号、床号或特定区域代 码来识别患者。 (2)护士执行操作时,应以“核对腕带信息”及让“患者 说出姓名”的形式进行患者的确认。 (3)操作前,应询问患者有无药物、消毒剂、导管材料等 过敏史
六 操作程序—基本原则

穿刺针、导管、注射器、输液(血)器及输 液附加装置等应一人一用一灭 菌,一次性使 用的医疗器具不应重复使用
六 操作程—基本原则

易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高危病区 宜选用一次性安全型注射和输液装置。
如:感染病区、肝病病区、艾滋病病区
六 操作程序—基本原则

置入PVC时宜使用清洁手套,置入PICC时宜遵守最 大无菌屏障原则。
输注的两种不同药物间有配伍禁忌,在前一种药物输注结束后,应冲洗或更换输 液器,并冲洗导管,再接下一种药物继续输注。

使用输血器时,输血前后应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入不同供血者 的血液时,应在前一袋血输尽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 续输注。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解读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解读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解读前言静脉治疗是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可以通过静脉注射药物、输液等方式将药物或液体直接输入到患者的血液循环中。

在进行静脉治疗时,正确的操作规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发生。

本文将对静脉治疗护理技术的操作规范进行详细解读,以帮助护士正确、规范地进行静脉治疗操作。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静脉治疗操作前,护士需要完成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了解患者的基本病情、静脉通路情况、药物过敏史等信息,以便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和药物。

其次,要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包括手静脉、前臂静脉、肘窝静脉等。

接下来,要准备好所需的设备和器材,包括静脉输液器、针头、消毒液、贴纸等。

最后,要做好个人的手卫生,洗手并佩戴好手套,保持整洁的工作环境。

二、静脉穿刺静脉穿刺是进行静脉治疗的重要环节。

在进行穿刺前,护士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针头,根据患者的静脉情况选择合适的针头长度和直径。

其次,要准备好穿刺所需的器械,包括消毒棉球、止血带等。

然后,要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一般常用的穿刺部位是手背和前臂内侧。

在进行穿刺时,护士要注意保持手的稳定,遵循穿刺的正确角度和深度,避免损伤静脉。

穿刺后,要及时检查是否成功穿刺,如有血液返回,可开始进行下一步的处理。

三、药物配置与输液在进行药物配制和输液前,护士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首先,要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和药物医嘱,确保配制和输液的准确性。

其次,要注意药物的配制方式和配比比例,正确计量药物的剂量。

在药物配制和输液过程中,要保持操作区域的洁净和无菌,严格遵守消毒操作规范。

此外,还要注意药物的使用期限和保存方式,避免使用过期的药物。

在输液过程中,要注意输液滴速的控制,避免过快或过慢造成不良反应。

四、监测与护理在静脉治疗过程中,护士要及时监测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并给予必要的护理措施。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标准解读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标准解读

3.术语和定义
3.5 无菌技术 aseptic technique
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保持无菌 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技术。 3.6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 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h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 症,并伴有发热(体温>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 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 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 的致病菌。

标准编制 遵循的原则
• 适用性:最低标准
—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含诊所/乡镇卫生院)
• 指导性:条款简练
—把握大原则,不宜过细
• 科学性:遵循标准制定要求和循证护理理念
—科学依据,用词精准、符合国情
不必(need not) 不宜(should not) 不应(shall not) • 可(may)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罗艳丽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崔琳护士长(主管护师)
吴欣娟
现任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主任、 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副院长, 中华护理学会副理事长、 中华护理学会行政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护理学会继续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北京护理学会副理事长、 北京护理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北京护理质量控制与改进中心副主任委员、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专家。
前 言
本标准起草单位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江苏省肿瘤医院 杨宏艳护士长(主管护师) 赵锐祎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胡丽茎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孟爱凤主任(副主任护师)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解读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解读
总结词
消毒、穿刺、采血、拔针、按压
详细描述
静脉采血的步骤包括消毒注射部位 、穿刺血管、采集血液样本、拔针 后按压止血。
静脉置管操作规范解读
总结词
准确、安全、无菌
详细描述
静脉置管是一种将导管插入 静脉中,以便长期输液或血 液透析的方法,要求操作准
确、安全、无菌。
总结词
评估、准备、核对、选择血管和导管
具体要求。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注意事项
03
包括药物配伍禁忌、注射速度控制、注射部位选择等方面的注
意事项。
规范的目的和意义
提高静脉治疗护理质量
通过规范化的操作,减少操作过程中的错误和疏漏,提高静脉治 疗护理的质量和安全性。
保障患者权益
确保患者在接受静脉治疗护理过程中得到安全、有效的服务,保障 患者的生命健康权益。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是确保患 者安全、有效接受静脉治疗的关键, 能够减少并发症、降低感染风险、提 高治疗效果。
02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概述
规范的主要内容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基本原则
01
强调无菌操作、减少感染风险、保护血管、减轻患者痛苦等原
则。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具体要求
02
包括注射器的选择、穿刺技巧、固定方法、拔针时机等方面的
更有效的护理方法。
成功案例二
案例概述
某护士在静脉治疗护理中表现出色,得到了患者和同事的高度评价。
经验总结
该护士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应对各种静脉治疗护理情况;注重细节,严 格遵守操作规范;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能够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具体做法
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积极参与培训和交流活动,与其他护士分享经验 ;关注患者需求,提供个性化护理服务。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解读(课堂PPT)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解读(课堂PPT)

需要避光的药物
一、易发生光化降解的药物 ✓ 硝普钠 ✓ 吡啶类药物:硝苯地平、尼群地平、尼莫地平 ✓ 维生素类:维生素B、水乐维他 ✓ 噻嗪类药物:盐酸异丙嗪、盐酸氯丙嗪 ✓ 喹诺酮类药物:氢化可的松、强的松、盐酸普鲁卡因、
黄芩素、呋塞咪、 维生素A等
16
二、易氧化的药物
✓ 酚类药物: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
7. 1.2um,可以隔绝颗粒和自排气的过滤器用于脂质液体 输注或3合1肠外营养的输注。
8. 标准血液过滤器:用于去除血液成分中储存的杂质。型 号:170-260um。
9. 白蛋白或免疫球蛋白输注时不需要过滤器,除非制造商 另有规定。
15
---(1standards of practice)
• CVC: 中心静脉(Central Venous Catheter) • PICC: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 PORT: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 • PVC:外周静脉导管(Peripheral Venous Catheter) • PN:肠外营养(Perenteral Nutrition )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解读
2017年3月
1
2
第一部分 静脉输液治疗
3
一、静脉治疗 1.定义及缩略语 2.基本原则 3.液体配置 4.输液器使用 5.输液工具选择 6.穿刺及消毒
冲管和封管
4
助动词对程度的解释
“可”(may) :表示允许 “宜”(should) :表示推荐 “应”(shall) :表示必须
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吗啡等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解读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解读

解读《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1. 基本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 433‐2013——《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是我国首部静脉治疗领域的行业标准,由卫计会发布,2014年5月1正式执行。

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包括等级医院、基层卫生院、民营医院及私人诊所,用于规范医生、护士、乡村医生、药师等合法进行静脉治疗人员的操作。

标准具有强制效力,如临床操作未按此标准执行,有可能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2. 标准解读标准中部分条目对不同的静脉治疗方式采用的耗材和输液包材进行了推荐或强制性要求,对公司产品推广有一定帮助,总结如下,敬请参考。

图标注释: 推广方向 标准解读标准项目号项目效力标准内容密闭输液产品的推广根据此两条规定的精神,密闭输液的产品能免除在输液过程中微生物侵入,使输液系统保持在无菌状态,以保证此规范的实施效果。

我公司的密闭输液产品有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袋(单、双阀),非PVC 多层共挤输液袋(单、双阀),聚丙烯共混输液袋(单、双阀)。

3.5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技术。

6.1.4静脉注射、静脉输液、静脉输血及静脉导管穿刺和维护应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抗肿瘤药的全密闭式输注系统应包括全密闭的基础输液,此条是为了防止溢出或者逸散到空气中的抗肿瘤药物对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健康造成伤害。

8.2.4抗肿瘤药物防护“静脉给药时宜采用全密闭式输注系统。

《安全输液》百问百答有助于《安全输液》书籍在各级医院的赠阅、相关知识培训5.2实施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医务人员应为注册护士、医师和乡村医生,并应定期进行静脉治疗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

脂肪乳注射液 输注时间本在说明书中已有规定,该规范再次强调,说明输注时间对脂肪乳输注安全的极端重要性。

6.4.3.7单独输注脂肪乳剂时,输注时间应严格遵照药物说明书。

PIVAS 的推广这两条有助于我公司进行PIVAS 项目的谈判和推广。

静脉输液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静脉输液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造成血浆内膜损伤,导致药物外渗。
12
第四章:缩略语
PVC:外周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CVC:中心静脉导管(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
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录。
30
第六章:密闭式输血 输血前和床旁输血时应分别双人核对输血
信息,无误后方可输注。
输血前核对:由2名医务人员核对检查配血报告单 及血袋标签、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 是否正常。
输血时核对:由2名医务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 旁核对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血型等。
31
第六章:静脉导管维护 冲管及封管
应对患者和照顾者进行静脉治疗、导管使用及维 护等相关知识的教育。
14
第五章:基本要求
所用操作应执行查对制度并对患者进行两 种以上的身份识别,询问过敏史。
静脉导管穿刺和维护应遵循无菌技术操作的原 则。
操作前后应执行WS/t 313规定,不应以戴手 套取代手卫生。
置入PVC时应使用清洁手套,置入PICC时应 遵循最大无菌屏障原则。
35
第六章:静脉导管维护 导管拔除
外周静脉留置针应72h-96h更换一次。 PICC留置时间不宜超过1年或遵照产品使用说明书

应监测静脉导管穿刺部位,并根据患者病情、导管 类型、留置时间、并发症等因素进行评估,尽早拔 除。
静脉导管拔出后,应检查导管的完整性,PICC、 CVC、PORT还应保持穿刺点24h密闭。
7
三、术语和定义 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 )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标准(2023版)全文内容解读ppt课件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标准(2023版)全文内容解读ppt课件

输液技术
输液方式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要,选择合适的输液方式,如静 脉推注、静脉滴注等。
输液速度
输液速度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治疗需要及药物性质 进行合理调节。一般情况下,成人输液速度为每分钟4060滴,儿童输液速度为每分钟20-40滴。
静脉采血与输血
静脉采血
静脉采血前应明确告知患者采血的目的、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并按照相 关规定进行正确的采血操作。
03
有利于医疗质量和安全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可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
水平,保障病人权益。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标准编写委员会
组成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标准编写委员会由来自全国各地的静脉治疗护理专 家、学者和临床医护人员组成,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工作职责
负责制定和实施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标准,开展相关学术交流和培训, 推动静脉治疗护理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20世纪70年代的快速发展
到了20世纪70年代,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静脉治疗护理技术得到了广泛 应用,并逐渐成为医学护理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21世纪的规范化发展
进入21世纪,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规范化和标准化,静脉治疗护理技术也逐步实现了 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02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标准概述
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静脉治疗的安全性。
02
统一规范
新版标准针对静脉治疗操作的各个环节制定了统一、规范的操作流
程和评价指标,为医护人员提供了明确的行为指引,有助于保证医
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03
推动发展
新版标准的发布不仅对现有的静脉治疗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同时也为静脉治疗领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将推动静脉治疗护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3/2014
第三章 术语和定义
输液港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PORT)
完全植入人体内的闭合输液装置,包括尖端位于上腔 静脉的导管部分及埋植于皮下的注射座
7/23/2014
第三章 术语和定义
无菌技术 (aseptic technique)
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 体,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技术 包括无菌环境设施、无菌设备器材及人员无菌操作等
(1)血管解剖
(2)血栓形成原理
(3)导管相关性血流染
(4)用药安全培训
第五章 基本要求
条款 5.3 PICC置管操作应由经过PICC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
考核合格且有5年及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的护士完成
解读:PICC专业知识培训 1. 血管解剖 2. 血栓原因、预防及处理 3. CRBSI预防及诊断
解读:PICC专业技能培训 1. PICC置管操作 2. 置管中问题分析 3. PICC维护流程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已 解 读
5.基本要求
6.操作程序
7.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处理原则
8.职业防护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 随着发展
• 每3—5年 • 考虑全国 不断更新
修改一次
不同医院 有普及性
• 有先进性
中国静脉治疗管理质的飞跃
标准体系完善 护理专业进步
国际先进接轨
N
造福患者护士
展望未来前景美好!
7/23/2014
第三章 术语和定义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
经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
(新生儿还可通过下肢大隐静脉、头部颞静脉、耳后静脉等)穿
刺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规范静脉治疗
保证患者安全
—卫生行业标准编写解读(1-5章)
静脉治疗是临床最多的技术操作
临床护士每天要进行 大量的静脉输液工作
•我国80%住院患者接受输液治疗 •我国每人每年静脉输注8瓶液体
•85%护士>75%工作时间用于输液操作
静脉治疗技术快速发展
1940前
医疗行为 护士准备用物
1940 1960
8.职业防护
第一章 范 围
条款
本标准规定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要求 解读
涉及的主要操作有:静脉注射、 静脉输液及静脉输血以及相关 并发症的处理、职业防护等
第一章 范 围
条款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从事静脉治 疗护理技术操作的医务人员
解读
1.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含诊所、乡镇卫生院在内的所有医院
第三章 术语和定义
理化性质不同
腐蚀性药物 非腐蚀性药物
常见腐蚀性药液:
抗肿瘤药发疱剂 — 如,蒽环类(阿霉素/表阿霉素/吡喃阿霉素/ 丝裂霉素/柔红霉素等) — 如,长春碱类(长春新碱/长春酰胺/长春花碱等) 其他腐蚀性药 — 去甲肾上腺素等
第三章 术语和定义
药物外溢 (spill of drug)
战争的需要
1960
注册护士执行
1970 1980
隧道式导管 输液港
1990
PICC及中长度
外周静脉穿刺
和锁骨下穿刺 护士职责 范围扩展
液体及给药方式
多样化 特富龙导管 过滤器及电子输 液装置出现
导管
多种输液装置 供选择 电子输液泵 多种、联合、 复杂治疗
输液泵
成分输血 脂肪乳剂 实践标准
输液系统的变迁
• 卫生部监督中心高小蔷副司长培训
– 标准编制的原则、要求 – 体例、用词、规范等
明确定位
掌握方法
统一思想
整个编写过程经历2年多
2013年4月 完成征求意见稿
– 11家主要编写单位 – 7次会议集体讨论、修订
– 3次邀请卫生部监督中心专家现场指导
– 提请卫生部和监督中心相关领导阅改
2013年11月14日卫生计生委正式颁布 2014年5月1日正式实施
2.医务人员:注册护士、医师、乡村医生
第二章 规范性引用文件
条款
GBZ/T 213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
解读
• 原卫生部批准(2009.3发布
2009.9实施)
• 规定了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预防控制措施、个人防护
用品以及职业接触后的评估、预防及随访等要求
7/23/2014
第二章 规范性引用文件
7/23/2014
第三章 术语和定义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 CRBSI)
• 带血管内导管/拔除血管内导管48h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 真菌血症,伴有发热(体温>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 表现 • 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 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
结合我国国情
• 调研50余家二、三级医院及质控中心
北京 青海 山东 河南 四川 云南 湖南 广东
辽宁
江苏 浙江
标准编制遵循的原则
• 适用性:最低标准
–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含诊所/乡镇卫生院等)
• 指导性:条款简练
– 把握大原则,不宜过细
• 科学性:遵循标准制定要求和循证护理理念
– 科学依据、用词精准、符合国情
– 用同一注射器给不同患者注射药物引起交叉感染,导致
120名静脉曲张治疗患者中的99名患者感染丙肝
重大、群体性、医院感染、责任事故
2011年初接受编制任务
• 卫生部各级领导高度关注 • 首次制定护理行业标准
2011年4月 项目成员接受专项培训
• 卫生部医政司郭燕红副司长做重要讲话
– 标准制定的目的、意义
谢 谢!
本土化、规范化、科学化、国际化
助动词对程度解释
可(may)
宜(should) 应(shall)
不必(need not)
不宜(should not) 不应(shall not)
本标准主要内容
1.范围
பைடு நூலக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基本要求 6.操作程序
7.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处理原则
第五章 基本要求
条款
5.1 静脉药物的配置和使用应在洁净的环境中完成
解读
洁净的环境
配置与使用静脉治疗药物,应在空气细菌总≤500cfu/m3
的医疗环境内 有条件的医院,可在层流环境中完成配液,空气中的 细菌总数应≤10cfu/m3
参照2002版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
第五章 基本要求
条款
5.2 实施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医务人员应为注册护士、 医师和乡村医生,并应定期进行静脉治疗所必须的专业知 识及技能培训
第五章 基本要求
条款
5.4 应对患者和照顾者进行静脉治疗、导管使用及维护等相
关知识的教育
解读

• •
对患者和照顾者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
静脉治疗时间、用药安全、对血管的损伤
导管在使用过程中注意事项(活动、洗澡、避免受压)
导管维护相关知识教育(维护频率、重要性、导管观察)
本标准主要内容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科学进步、医学发展
工具多样化 技术多元化 交流国际化 发展专业化 理念安全化 管理信息化
工具多样化
• 头皮钢针 • 静脉留置针 • 中等长度导管 满足不同治疗需求
减轻患者痛苦
• 中心静脉导管
•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技术多元化
• PICC置管
盲插 Insert Directly 赛丁格技术 Seldinger 超声引导下穿刺
• 包括静脉注射、静脉输液和静脉输血
• 常用工具
注射器、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外周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经外 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港以及输液辅助装置等
7/23/2014
第三章 术语和定义
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
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穿刺置管,尖 端置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Ultrasound guided
对于血管条件差患者 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并发症
赛丁格技术
超声引导下穿刺技术
交流国际化
• 参加有影响力的国际会议
• 美国INS大会
• AVA血管通路年会
• 欧洲静脉治疗大会
• 国际化合作项目越来越多
• 建立PICC培训中心
与国外同行交流 的机会越来越多
制定行业标准的意义
在药物配置及使用过程中,药物意外溢出暴露于环境 中,如皮肤表面、台面、地面等
第四章 缩略语
1.CVC: 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 2.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3.PN: 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4.PORT: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 5.PVC: 外周静脉导管(peripheral venous catheter)
护士-培训频率和规模要求 生 解读 注册解读、医师和乡村医
• 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进 • 持有护士职业资格证书的注册护士行培训 • 职业医师证书 • 医师应持有规模方面可以国家级、市级、区级、院级继 • 乡村医生应持有乡村医生职业证书 教项目
第五章 基本要求
解读-培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