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的形成发育过程及影响因素43页PPT

合集下载

2017新课标 人教版高一地理 必修一 第五章第二节 土壤

2017新课标  人教版高一地理 必修一 第五章第二节  土壤
湿冷地区——利于有机质积累; 干旱地区——土壤有机质积累少。 气候的分布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影 响和控制了土壤的分布规律。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27
(2)气候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三、成土因素
3. 成土因素:包括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等及人类活动。
生物
是土壤有机 质的来源;
是最活跃的 因素。
营养物质促 进植物生长
二、土壤观察
2. 土壤观察:一般从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剖面构造等方面进行。
土壤剖面(森林)
枯枝落叶层 部分分解的 有机碎屑层
腐殖质层:
有机层:以分解和半分解 的有机质为主。
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和 黑色。
淋溶层: 由于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向下运 移,本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淀积层: 母质层:
巩固训练
“墒”指土壤的水分状况,受土壤水运动影响,“墒情好”有利于种子发芽和作物生长。土 壤在过水后会形成更多通往地表的毛细管,下层土壤水分主要沿毛细管运动到表层。据
B 此完成9~10题。
9.《齐民要术》中有“锄不厌数,勿以无草而中缀”,“锄”的核心作用是( ) A.清除杂草 B.松动表土,截断土壤毛细管,减少蒸发 C.增加土壤透气性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20
2.下列关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具有肥力是土壤特有的本质属性 ②能够生长植物的一定是土壤 ③
土壤矿物质的含量通常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④生物在
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A.①②
√C.①④
B.③④ D.②④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环境土壤学PPT课件

环境土壤学PPT课件
第24页/共126页
第三节 土壤热性质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土壤热容量
• 土壤热容量是指单位质量(重量)或 容积的土壤每升高(或降低)1℃所需 要(或放出的)热量。
可分为:容积热容量; 质量热容量。
第25页/共126页
三、土壤的热扩散率
第三节
• 土壤热扩散率 (土壤导温率)是指 在标准状况下,在土层垂直方向上 每厘米距离内,1℃的温度梯度下, 每秒流入1cm2土壤断面面积的热量, 使单位体积(1cm3)土壤所发生的 温度变化。其大小等于土壤导热率 /容积热容量之比值。
W1 – W2 —————— ×100
W2
W1 :湿土质量 W2 :干土质量
×100
第14页/共126页
2.土壤水的再分布
概念:土壤水 入渗过 程结束后,水在重力 和吸力梯度影响下在 土壤中向下移动重新 分布的过程。
土壤水的再分布是 土壤水的不饱和流。
第15页/共126页
土中水 的运动
重力作用下土中水的渗流
第39页/共126页
A、有益影响 (f)根际微生物产生二氧化碳,使钙增加 可溶性,有利于植物吸收。 (g)根际中自生固氮菌可以固定大量的N2, 给植物提供有机和无机氮。
第40页/共126页
B、不利影响
(a)微生物与植物竞争矿质营养,在一定时间内减 少了对植物养分的供应,造成对植物生长的不利。 反消化细菌使含氮物质变成N2,养分损失。
脱落物
死亡根系和脱落的根毛、根冠、根表皮细胞等。
第33页/共126页
B. 根系的呼吸作用影响根际土壤的气体组分、 pH值、Eh等;
离根越近,CO2的含量越高,O2的含量越低; O2含量少影响根际范围的Eh,一般偏低; 由于根系分泌有机酸影响根际的pH值,一般偏酸。

第6章 土壤因子

第6章  土壤因子


4
土壤母质和土性对温州蜜柑生长和结果的影响
新梢生长量 (m) 干径 (cm) 5年树冠体积 (m3) 单株产量 (Kg)
母质
沙岩
土性
粘壤土 轻粘土
86.9 89.0
4.3 3.6
2.98 2.62
27.1 29.3
绿泥 片岩 安山岩
沙岩
轻粘土
轻粘土
80.8
71.0
3.5
3.9
2.25
2.07
17.0

自然土壤剖面自上而下包括:


淋溶层
淀积层 土壤母质层

基岩层
30
果园土壤

果园土壤剖面是在自然土壤经果园耕作而形成
的。

表土层
心土层
底土层
31
表土层



表土层是经常受到果园耕作、施肥、灌溉影响 的上层。它的厚度一般约20cm。 有机质和矿质营养含量较高,疏松多孔,通气 性良好,土壤生物和微生物较多,物质转化快。 由于接近地表,于湿交替频繁,温度变化大, 属于根系生态不稳定层,加上土壤耕作的影响, 根系经常遭到破坏 。
第六章 土壤因子
第一节 土壤母质和种类
第二节 土壤物理性状
第三节 土壤微生物 第四节 土壤营养状况和酸碱度
第一节 土壤母质和种类
一、土壤母质

土壤母质,母质是指风化过程的产物和土壤形成的 物质基础。包括:

各种岩石风化形成的风化物;

由风、水、冰等搬移各种土壤或岩石风化物形成的风积、
冲积、沉积和冰积物。

15
(八)滨海盐土



分布在中国的辽东湾、渤海湾、莱洲湾、海州 湾、杭州湾及诸海岛沿岸。 土壤和地下水的盐分组成与海水一致,都以氯 化钠为主。 植被仅有少量的盐吸植物和柽柳等,土壤发育 很差,表土含盐量为7~8%,以下土层至 100cm含盐量为2~4%.底土常有坚实而含盐 很高的底一、土壤质地和结构

2024年土壤的成分课件(特殊条款版)

2024年土壤的成分课件(特殊条款版)

土壤的成分课件(特殊条款版)土壤的成分课件一、引言土壤是地球表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具有深远的影响。

了解土壤的成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土壤资源。

本课件旨在介绍土壤的成分,包括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成分,以及这些成分对土壤性质和功能的影响。

二、土壤的物理成分土壤的物理成分主要包括矿物质、有机质、空气和水分。

这些成分共同决定了土壤的质地、结构和透气性等特性。

3.空气:土壤空气是土壤中气体成分的总称,主要包括氧气、二氧化碳和氮气等。

土壤空气含量对土壤透气性和根呼吸具有直接影响。

4.水分:土壤水分是土壤中水分含量的总称,包括吸湿水、薄膜水和重力水等。

土壤水分对植物生长和土壤肥力具有重要影响。

三、土壤的化学成分土壤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无机离子、有机化合物和微生物代谢产物。

这些成分共同决定了土壤的酸碱度、阳离子交换量和盐分含量等特性。

1.无机离子:土壤无机离子主要包括钙、镁、钾、钠、铁、锰、铜、锌等。

这些离子对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具有重要作用。

2.有机化合物:土壤有机化合物主要包括糖类、氨基酸、脂肪酸和腐殖酸等。

有机化合物对土壤结构和微生物活性具有重要影响。

3.微生物代谢产物:土壤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多种代谢产物,如维生素、抗生素和激素等。

这些代谢产物对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四、土壤的生物成分土壤的生物成分主要包括微生物、动物和植物。

这些生物成分共同构成了土壤生态系统,对土壤肥力和物质循环具有重要作用。

1.微生物: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最活跃的生物成分,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和藻类等。

微生物在土壤肥力、有机质分解和污染物降解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动物:土壤动物是土壤中无脊椎动物的总称,包括原生动物、线虫、蚯蚓、蚂蚁等。

土壤动物在土壤结构改善、有机质分解和植物生长等方面具有促进作用。

3.植物:土壤植物主要包括根系和土壤表面生长的植物。

植物通过根系与土壤相互作用,影响土壤肥力和水分状况。

第二章 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

第二章 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

(三)生物化学风化(biochemical weathering):指 岩石矿物在生物及其分泌物或有机质分解产物的作 用下,进行的机械破碎作用和化学分解过程 1、机械破碎作用 高等植物(high plants) 低等植物(low plants):地衣(lichen)、苔藓(moss)、菌类
(fungi)等。
如花岗岩granite片麻岩gneiss页岩板岩boardrock石灰岩大理岩砂岩石英岩quartzite三成土岩石和矿物对土壤性质的影响1土壤质地soiltexture浅色矿物石英长石及花岗岩等因含有较多石英易形成砂粒深色矿物及页岩板岩石灰岩等含有较多的黑云母等易风化为深色矿物形成较多粘粒2土壤酸碱度soilacidity花岗岩片麻岩发育土壤多呈酸性石灰岩大理岩含钙多土壤中性微碱性3土壤养分soilnutrients长石云母富含钾素
穴居动物(troglodyte animals ) 原生动物(protozoa) 2、生化作用 动植物生命活动分泌(excrete)有机酸及二氧化碳 等对岩石矿物产生溶蚀作用。
二、土壤母质soil parent material
(一)母质的概念 岩石矿物经过各种风化作用,变成疏松的、粗细不等 的矿物质颗粒。 (二)母质的特点(与岩石矿物比较) 1、具分散性,疏松,但结构仍差。 2、表面积增大,具一定的吸附养分的能力。 3、具有孔隙,通气透水性增强。 4、养分有所释放,但仍处于分散状态。 5、由于没有成土, 故缺乏氮素,不具备完整肥力。
一、土壤无机矿物质颗粒的来源
(一)矿物的概念(Concept of minerals)
1、矿物( minerals ):自然存在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物理
性质、化学组成和内部构造的单质或化合物。 • 土壤中的无机矿物质颗粒是陆地表层的岩石、矿物风化

土壤学课件第二章PPT教案可编辑全文

土壤学课件第二章PPT教案可编辑全文
蛋白质
多肽
氨基酸
氨NH3
硝酸根NO3-
蛋白酶
肽酶
氨化细菌
硝化细菌
水解作用(hydrolyzation)
氨化作用(ammonification)
硝化作用(nitrification)
任何条件下
好气条件下
思考题:旱地和水地含氮化合物的转化结果会有何差异?
第13页/共65页
一.有机质的矿化作用
mineralization
(二)土壤有机质化学组成1.碳水化合物:单糖、多糖、淀粉、纤维素、果胶物质等2.木质素:比较稳定。是形成腐殖质中心核的原始材料3.含氮化合物:蛋白质、多肽、氨基酸4.脂溶性物质:如树脂、腊质、单宁等
第7页/共65页
(三)元素组成 C(52~58%)、O(34~39%)、H(3.3~4.8%)、N(3.7~4.1)、P、K、Ca、Mg、Fe、Si、Zn、Cu、B、Mo、Mn等.其中: C、H、O、N的和占有机质90~95%
三.土壤腐殖质性质
种类 羧基 酚羟基 醇羟基 醌基 酮基 甲氧基 总酸度
HA 15-57 21-57 2-49 1-26 1-5 3-8 67
三.土壤腐殖质性质
第36页/共65页
HA的3D优化结构模型
第37页/共65页
三.土壤腐殖质性质
(二)腐殖酸的理化性质1、颜色:腐殖酸不分组时,整体呈现黑色,但不同组分其颜色不同,胡敏酸颜色较深,呈棕褐色,富里酸颜色较浅,称淡黄色。腐殖质颜色主要由缩合度的大小和发色团的比例不同而引起。A4/A6比值( A4/A6 ratio of humic acids) (E4/E6): 腐殖质在波长为465nm和665nm(或400nm和600nm)处的吸光值的比。是腐殖化程度的指标。 2、溶解性:腐殖质是一种弱酸,可溶于碱溶液而生成腐殖酸盐。 富里酸溶于水、酸、碱; 胡敏酸不溶于水和酸,但溶于碱; 富里酸的一价、二价盐溶于水,三价盐几乎不溶于水; 胡敏酸的一价盐溶于水,但二价、三价盐几乎不溶于水。3、吸水性 是一种亲水胶体, 最大吸水量可以超过500%

土壤的结构和组成ppt全篇

土壤的结构和组成ppt全篇
累积特权
在购买的VIP时长期间,下载特权不清零。
100W优质文档免费下载
VIP有效期内的用户可以免费下载VIP免费文档,不消耗下载特权,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
部分付费文档八折起
VIP用户在购买精选付费文档时可享受8折优惠,省上加省;参与折扣的付费文档均会在阅读页标识出折扣价格。
内容特权
年VIP
月VIP
连续包月VIP
享受100次共享文档下载特权,一次发放,全年内有效
赠送的共享文档下载特权自VIP生效起每月发放一次,每次发放的特权有效期为1个月,发放数量由您购买的VIP类型决定。
赠送每月15次共享文档下载特权,自VIP生效起每月发放一次,持续有效不清零。自动续费,前往我的账号-我的设置随时取消。
由于各种矿物质抵抗风化的能力不同,它们经受风化后,在各粒级中分布的多少也不相同。矿物的粒级不同,其化学成分也有较大的差异。在较细颗粒中,Ca、Mg、P、K等元素的含量较大。一般而言,土粒越细,所含养分越多,反之则越少。
1.2.2 土壤的质地 由不同的粒级混合在一起所表现出来的土壤粗细状况称为土壤质地(或土壤机械组成)。土壤质地分类是以土壤中各粒级含量的相对百分比作标准的。
土壤质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壤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同时土壤颗粒大小和土壤的物理性质密切相关,并且影响土壤孔隙状况。因此对土壤水分、空气、热量的运动和养分转化均有很大的影响。质地不同的土壤表现出不同的性状,壤土兼有砂土和粘土的优点而克服了二者的缺点,是质地理想的土壤。
<返回>
土壤是由固、液、气三相物质组成的疏松多孔体。固相物质包括矿物质、有机质和土壤生物。在固相物质之间,为形状和大小不同的孔隙,孔隙中存在水分和空气。土壤三相物质的比率因土壤种类而异,并且经常变化。土壤中所含多量化学元素的丰度顺序如下:O>Si>Al>Fe=C=Ca>K>Na>Mg>Ti>N>S,这个次序与地壳组成大体一致,所不同的是由于土壤中集结了大量生物体,因此C、N、S的含量相对较高。从环境污染角度来看,土壤还是藏污纳垢之处,含有各种生物的残体、排泄物、腐烂物;还含有来自大气、水体及固体废物中的各种污染物以及农药、肥料残留物等。

土壤的形成

土壤的形成

环境保护与土壤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环境保护对土壤形成和发育的重要性
土壤可持续发展策略
• 保护和恢复土壤资源,保障生态安全和人类福祉
• 制定和实施土壤保护政策和法规,加强土壤资源管理
• 促进土壤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土壤保护水平
• 推广可持续农业生产技术,保护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
• 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和修复,提高土壤质量,实现土壤可
• 岩石风化作用为土壤提供物质来源
• 土壤形成过程影响岩石风化作用的程度和速度
土壤形成的地质时间与空间分布
01
土壤形成的地质时间分布
• 土壤形成的时间尺度:从数百万年到数千年不等
• 土壤形成速度:受地质条件、气候和生物等因素影响
02
土壤形成的空间分布
• 土壤类型和分布受地质背景、气候和地形地貌等因素综
地形地貌与土壤形成的关系
• 地形地貌是土壤形成的重要环境因素
• 地形地貌变化对土壤形成和发育产生长期影响
03
土壤类型的多样性与分布特点
土壤分类方法与标准
土壤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 了解土壤类型和性质,为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提供依据
• 促进土壤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
土壤分类的方法和标准
• 基于土壤形成过程的分类:如土壤发生学分类
地球表层物质主要由岩石和矿物组成
• 岩石是土壤的主要来源,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 矿物是岩石的基本组成单位,对土壤肥力和质地有重要影响
土壤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循环
• 岩石风化过程中释放出的矿物质和养分被植物吸收利用
• 植物死亡后,有机质和矿物质又回归土壤,为土壤肥力提供来源
岩石风化作用与土壤形成过程
CREATE TOGETHER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的形成发育过程及影响因素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