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品基础知识简介(带附表)

合集下载

油品基础知识简介(带附表)

油品基础知识简介(带附表)

油品的基础知识简介石油主要是由远古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地球化学演化后形成的油状可燃液体,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常与天然气并存。

其中未加工的石油称为原油。

经炼制加工后的石油称为油品。

一、原油分类目前世界各国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

国际石油市场上常用的标准是按度和含硫量分类。

度是比重指数的简称,其数值越大,表示密度越小。

1、按密度与度分类类别 20℃密度(³)度(60℉)轻质<0.851 >34中质 0.85—0.93 34—20重质 0.931—0.996 20—10特稠>0.996 <10我国原油的相对密度大多在0.85—0.95之间,属于偏重的常规原油。

2、按含硫量分类类别百分比低硫<0.5%含硫>0.5%高硫—3、按含蜡量分类类别百分比低蜡 0.5—2.5%中蜡 2.5—10.0%高蜡>10%二、油品分类498—87中分六类:燃料;溶剂和化工原料;润滑剂、工业润滑油和有关产品;蜡;沥青;焦。

三、油品工艺把原油或石油馏分加工(或精制)成目的产品的方法(过程)。

生产燃料产品的现代石油炼制工艺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1、原油(常、减压)蒸馏:通过常压和减压蒸馏,把原油中固有的各种不同沸点范围的组分分离成各种馏分。

如液化气、汽油、煤油、柴油等馏分。

从减压蒸馏得到的称减压馏分。

蒸馏塔底剩余的则称为渣油。

馏分只是在沸点范围上类似,还不是石油产品,需要进一步加工才能成为满足规格要求的石油产品。

2、二次加工:从原料中直接得到的轻馏分是有限的,大量的重馏分和渣油需要进一步加工,已得到更多的轻质油品。

二次加工工艺包括催化裂化、加氢裂化、重整、焦化等,是以化学反应为主的加工过程。

催化裂化: 在分子筛或硅酸铝催化剂的存在下,使重质油(减压馏分油或掺渣油)进行裂化反应,转化成汽油、柴油和液化气等轻质产品的过程。

3、催化重整:重整是指对分子结构进行重新整理和排列,催化中正是在含铂催化剂存在下,将汽油馏分中的正构烷烃和环烷烃,转化为芳香烃和异构烷烃。

油品基础知识

油品基础知识

油品基础知识一、石油及石油产品(一)石油1、石油按用途上说是指原油、产品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按化学组成上说,是含碳、氢化合物的复杂混合物。

石油的组成:烃类化合物和非烃类化合物。

烃类化合物:烷烃、环烷烃、芳香烃、不饱和烃(原油中不含不饱和烃)。

非烃类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含氮化合物、胶质及沥青质。

2、原油从地底或海底开采出来未经过任何加工的石油称为原油。

我们通常所说的石油,也就是狭义的石油就是指原油。

原油是一种粘稠油状的可燃性液体矿物。

早在公元初年,我国劳动人民已经发现并加以利用。

颜色多为黑色、褐色或暗绿色,也偶有黄色。

一般情况下,原油的密度大部分为0.77〜0.96克/厘米3。

在原油的组成中,含碳量约为84〜85% ,含氢量约为12-14% ,还有少量含硫、氧、氮的有机化合物。

此外,在石油中还发现了少量极少的铁、镍、铜、铅、钒、砷、镁、磷、钾、硅、钙、锰等元素。

(二)石油产品1、什么是石油产品?石油产品一般是指经过炼油厂加工所获得的各种产品。

2、石油产品的分类石油产品按照国标GB498-87 可分为如下几类:1)燃料类(F):汽油、煤油、柴油、重油等;2)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按GB7631-87又分为19 个组别。

喷气机润滑油、汽油机油、柴油机油、汽轮机油、冷冻机油、汽缸油、机械油、仪表油等;3)溶剂油及化工产品(S):石油醚、抽提溶剂油、橡胶溶剂油、溶剂煤油等;4)蜡及其制品(W):石蜡、高溶点石蜡、工业用石蜡、提纯地蜡等;5)石油沥青(B ):道路石油沥青、建筑石油沥青、专用石油沥青等;6)石油焦(C):二、油品的几个常用技术指标1 、油品的馏程馏程是指以油品在规定条件下蒸馏所得到的以初馏点到终馏点表示蒸发特征的温度范围。

主要用来判定油品轻、重馏分组成的多少,控制产品质量和使用性能等。

2、辛烷值。

油品基础知识

油品基础知识

油品基础知识目录一、石油基础知识 (2)1.1 石油的定义与组成 (3)1.2 石油的形成与分布 (3)1.3 石油的性质与分类 (4)二、汽油 (6)2.1 汽油的性能指标 (7)2.2 汽油的使用与储存 (8)2.3 汽油的添加与调配 (9)三、柴油 (10)3.1 柴油的性能指标 (11)3.2 柴油的使用与储存 (13)3.3 柴油的添加与调配 (14)四、润滑油 (15)4.1 润滑油的性能指标 (16)4.2 润滑油的使用与储存 (17)4.3 润滑油的添加与调配 (19)五、特种油品 (19)5.1 特种油品的种类与用途 (21)5.2 特种油品的性能特点 (22)5.3 特种油品的使用与储存 (23)六、油品储存与运输 (25)6.1 油品储存的基本要求 (25)6.2 油品运输的基本要求 (27)6.3 油品储存与运输的安全管理 (28)七、油品计量与化验 (29)7.1 油品计量的基本方法 (31)7.2 油品化验的基本步骤 (33)7.3 油品质量的控制与管理 (34)八、油品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36)8.1 油品排放的环保法规与标准 (37)8.2 油品的节能减排技术 (38)8.3 油品的绿色供应链管理 (40)一、石油基础知识又称为原油或液态烃混合物,是一种天然的、主要由碳和氢组成的化合物。

它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能源来源之一,广泛应用于工业、交通和民用领域。

石油的组成:石油主要由多种烃类化合物组成,包括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等。

烷烃是最主要的烃类,其碳原子数范围从C10到C35,其中C16到C32的烷烃最为常见。

环烷烃和芳香烃则主要存在于石油的高沸点馏分中,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和特殊的气味。

石油的颜色和密度:石油的颜色因产地和成分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通常呈黑色或深褐色。

石油的密度因成分和温度的变化而有所不同,石油的密度在gcm之间。

石油的分类:根据石油的产状、成分和用途,可以将石油分为轻油、中油、重油和渣油等。

油品基础知识简介(带附表)

油品基础知识简介(带附表)

油品的基础知识简介石油主要是由远古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地球化学演化后形成的油状可燃液体,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常与天然气并存。

其中未加工的石油称为原油。

经炼制加工后的石油称为油品。

一、原油分类目前世界各国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

国际石油市场上常用的标准是按度和含硫量分类。

度是比重指数的简称,其数值越大,表示密度越小。

1、按密度与度分类类别 20℃密度(³)度(60℉)轻质<0.851 >34中质 0.85—0.93 34—20重质 0.931—0.996 20—10特稠>0.996 <10我国原油的相对密度大多在0.85—0.95之间,属于偏重的常规原油。

2、按含硫量分类类别百分比低硫<0.5%含硫>0.5%高硫—3、按含蜡量分类类别百分比低蜡 0.5—2.5%中蜡 2.5—10.0%高蜡>10%二、油品分类498—87中分六类:燃料;溶剂和化工原料;润滑剂、工业润滑油和有关产品;蜡;沥青;焦。

三、油品工艺把原油或石油馏分加工(或精制)成目的产品的方法(过程)。

生产燃料产品的现代石油炼制工艺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1、原油(常、减压)蒸馏:通过常压和减压蒸馏,把原油中固有的各种不同沸点范围的组分分离成各种馏分。

如液化气、汽油、煤油、柴油等馏分。

从减压蒸馏得到的称减压馏分。

蒸馏塔底剩余的则称为渣油。

馏分只是在沸点范围上类似,还不是石油产品,需要进一步加工才能成为满足规格要求的石油产品。

2、二次加工:从原料中直接得到的轻馏分是有限的,大量的重馏分和渣油需要进一步加工,已得到更多的轻质油品。

二次加工工艺包括催化裂化、加氢裂化、重整、焦化等,是以化学反应为主的加工过程。

催化裂化: 在分子筛或硅酸铝催化剂的存在下,使重质油(减压馏分油或掺渣油)进行裂化反应,转化成汽油、柴油和液化气等轻质产品的过程。

3、催化重整:重整是指对分子结构进行重新整理和排列,催化中正是在含铂催化剂存在下,将汽油馏分中的正构烷烃和环烷烃,转化为芳香烃和异构烷烃。

油品基础知识62820【范本模板】

油品基础知识62820【范本模板】

油品基础知识第一节石油简述一、认识石油石油是天然存在的,从地下开采出来的流动或半流动的粘稠液体。

石油是原油及其加工产品的总称。

原油是一种埋藏在地下的天然矿产物,在常温下,大都是呈流体或半流体的状态。

其颜色多为黑色或深棕色,少数为暗绿、赤褐或黄色,并具有特殊的气味。

它的比重绝大多数在0.8—0。

98之间。

凝点的差异较大,有的高达30℃以上,也有的却低于—50℃。

原油,从化学组成成分来讲,是一种包含由各种元素组成的多种化合物的混合物.它的化学组成十分繁杂,不同产地,甚至同一产地而不同油井在化学组成成分上也有一定的差异。

二、石油的组成。

组成原油的主要元素是碳和氢。

碳含量约83-87%,氢含量约11—14%,两者合计约96-99%。

碳和氢以不同数量和方式排列,构成了不同类型的碳氢化合物,简称“烃"。

其次还含有少量的硫、氧、氮(这3种元素合计含量约1—4%)以及极微量的钾、钠、钙、镁、铁、镍、钒、铜、铝、碘、磷、砷、硅、氯等10种元素.上述种种元素在原油中都不是以单质的形式存在,而是相互结合为非烃类化合物的含硫、含氧、含氮等的化合物和胶质、沥青质等。

这些非烃化合物大都对原油加工和成品油质量有不利影响,所在炼制过程中都要尽可能将它们除去。

三、石油的炼制原油经过常减压蒸馏和各种转化、精制等炼制工艺,加工成各种动力燃料、照明用油、溶解剂、绝缘剂、冷却剂、润滑剂和用途广泛、品种繁多的化工原材料,总称为“石油产品".成品油范围包括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润滑脂等五大类。

汽油、柴油是石油的主要产成品。

石油的加工工艺:原油必须经过加工(炼制)才能得到各种燃料油、润滑油、石蜡、石油焦和沥青等产品,这些产品称为石油产品.原油加工分为一次加工和二次加工.一次加工过程是将原油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成轻重不同馏分的过程.原油常减压蒸馏流程示意图汽油馏分一般小于200℃煤油、柴油馏分200~350℃润滑油馏分350~520℃减压渣油大于520℃四、石油产品总分类GB498-87分类代号燃料 F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溶剂及化工产品S蜡及其制品W石油沥青 B石油焦 C燃料油大部分石油产品均可用作燃料,但燃料油在不同的地区却有不同的解释。

油品基础知识

油品基础知识

油品基础知识第一节石油简述一、认识石油石油是天然存在的,从地下开采出来的流动或半流动的粘稠液体。

石油是原油及其加工产品的总称。

原油是一种埋藏在地下的天然矿产物,在常温下,大都是呈流体或半流体的状态。

其颜色多为黑色或深棕色,少数为暗绿、赤褐或黄色,并具有特殊的气味。

它的比重绝大多数在0.8-0.98之间。

凝点的差异较大,有的高达30℃以上,也有的却低于—50℃。

原油,从化学组成成分来讲,是一种包含由各种元素组成的多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它的化学组成十分繁杂,不同产地,甚至同一产地而不同油井在化学组成成分上也有一定的差异。

二、石油的组成。

组成原油的主要元素是碳和氢。

碳含量约83-87%,氢含量约11-14%,两者合计约96-99%。

碳和氢以不同数量和方式排列,构成了不同类型的碳氢化合物,简称“烃”。

其次还含有少量的硫、氧、氮(这3种元素合计含量约1-4%)以及极微量的钾、钠、钙、镁、铁、镍、钒、铜、铝、碘、磷、砷、硅、氯等10种元素。

上述种种元素在原油中都不是以单质的形式存在,而是相互结合为非烃类化合物的含硫、含氧、含氮等的化合物和胶质、沥青质等。

这些非烃化合物大都对原油加工和成品油质量有不利影响,所在炼制过程中都要尽可能将它们除去。

三、石油的炼制原油经过常减压蒸馏和各种转化、精制等炼制工艺,加工成各种动力燃料、照明用油、溶解剂、绝缘剂、冷却剂、润滑剂和用途广泛、品种繁多的化工原材料,总称为“石油产品”。

成品油范围包括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润滑脂等五大类。

汽油、柴油是石油的主要产成品。

石油的加工工艺:原油必须经过加工(炼制)才能得到各种燃料油、润滑油、石蜡、石油焦和沥青等产品,这些产品称为石油产品。

原油加工分为一次加工和二次加工。

一次加工过程是将原油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成轻重不同馏分的过程。

原油常减压蒸馏流程示意图四、石油产品总分类 GB498—87分类代号燃料 F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溶剂及化工产品S蜡及其制品W石油沥青 B石油焦 C燃料油大部分石油产品均可用作燃料,但燃料油在不同的地区却有不同的解释。

油品基础知识(加油站培训用)

油品基础知识(加油站培训用)

特殊的汽油芳香味

产生气泡并随即消失
摸 挥发快、凉爽感、发涩
27
汽油
4.2 汽油机工作原理 汽油发动机的四个冲程
28
汽油
气缸最小工作容积,即活塞处于上止点时活塞上方的总容积,称 燃烧室容积,用Vc表示;而活塞在下止点时活塞上方的全部容枳,即气 缸最大容积,称气缸总容积,用Va表示。
Va
压缩比 =
20
石油的化学组成
4、胶质和沥青质: 胶质具有极强的着色能力,油品的颜色不要来自胶质,颜色
的深浅往往反映了胶质含量的多少。油品中的胶质在燃烧时易形 成炭渣,引起机器磨损和堵塞。胶质受热或在常温下氧化,可以 转化为沥青质。
沥青质没有挥发性,石油中的沥青质全部集中在渣油中,它 受热时并不会熔融,当温度高于300度时便全部分解成焦炭状物质 和气体。沥青质吸收溶剂而膨胀,然后均匀分散成胶状体溶液, 因而在石油中沥青质部分呈胶体溶液,部分呈悬浮状态。
W
蜡及其制品
B
沥青
C
石油焦
23
GB/T498-2014
类别
类别的含义
F
燃料
S 溶剂和化工原料
L 润滑剂和有关产品
W

B
沥青
ISO/DIS8681-1986
石油产品的分类
F
燃料
占石油产品总量的 80%以上
S
溶剂和化工 原料
占石油产品总量的 10%以上
L
润滑剂和有 产品不多,占2%左
关产品
右,品种多
W
硫含量(%) 0.05 0.015 0.005 0.001
37
清洁性
汽油
指汽油中的含有水分和机械杂质的多少

油品基础知识

油品基础知识


三、石油产品特性
1、易燃性:
汽油闪点-50--+28℃ , 轻 柴 油闪点45--55℃ 2、易爆炸: 汽、煤、柴油与空气混合时的爆 炸极限 (1)汽油的爆炸极限:1.0~8.0%。 (2)柴油的爆炸极限:0.6~6.5% 密度小,轻质馏份多
4、易产生静电:石油产品是导电率极低
的物质,摩擦中易产生静电。
5、且有一定的毒性:
石油成分中的环烷 烃、芳香烃有毒,添加的抗爆剂、 防腐 剂、防锈剂等也有毒。
四、理化指标
1、密度:单位体积的物质在真空中的质量,

品的密度小于1g/cm3。
2、粘度:当流体内部个层之间因受外力而产
生相对运动时,相邻两层流体交界面上存在着 内摩擦力,这种内摩擦力的度量就是粘度。粘 度值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大多数润滑油是根 据粘度来划分牌号的。
6、浊点
在规定条件下,被冷却的油品开始出现蜡 晶体而使液体混浊的温度,以℃表示。 7、饱和蒸气压 在规定条件下,油品在适当的实验装置中, 气液两相达到平衡时,液面蒸气所显示的最 大压力值。 8、水分: 油品中的含水量就是水分,用重量 百分数%表示. 9、实际胶质: 在规定条件下,测得油品蒸发 残留物中的正庚烷不溶部分就是实际胶质。
2、对车用柴油的质量要求
(1)具有良好蒸发性; (2)具有良好的抗爆性能; (3)良好的抗氧化安定性; (4)对金属无腐蚀作用。 (5)合适的粘度,保证高压油泵的润滑及雾 化的质量。

3、润滑油质量要求
(1)适宜的粘度和良好的粘度性能。
(2)良好的抗氧化稳定性和热稳定性。
(3)适宜的闪点和凝固点。
(4)良好的防诱和防腐性。
三、油品的质量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品基础知识简介(带附表)油品的基础知识简介石油主要是由远古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地球化学演化后形成的油状可燃液体,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常与天然气并存。

其中未加工的石油称为原油。

经炼制加工后的石油称为油品。

一、原油分类目前世界各国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

国际石油市场上常用的标准是按度和含硫量分类。

度是比重指数的简称,其数值越大,表示密度越小1、按密度与度分类类别20 C密度(3)度(60 T )轻质v 0.851 > 34中质0.85 —0.93 34 —20重质0.931 —0.996 20 —10特稠> 0.996 v 10我国原油的相对密度大多在0.85 —0.95 之间,属于偏重的常规原油2 、按含硫量分类类别低硫含硫高硫3、按含蜡量分类百分比v 0.5% > 0.5%类别低蜡0.5 中蜡 2.5 高蜡二、油品分类百分比—2.5%—10.0% > 10%498 —87 中分六类:燃料;溶剂和化工原料;润滑剂、工业润滑油和有关产品;蜡;沥青;焦。

三、油品工艺把原油或石油馏分加工(或精制)成目的产品的方法(过程)生产燃料产油品基础知识简介(带附表)品的现代石油炼制工艺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1、原油(常、减压)蒸馏:通过常压和减压蒸馏,把原油中固有的各种不同沸点范围的组分分离成各种馏分。

如液化气、汽油、煤油、柴油等馏分。

从减压蒸馏得到的称减压馏分。

蒸馏塔底剩余的则称为渣油。

馏分只是在沸点范围上类似,还不是石油产品,需要进一步加工才能成为满足规格要求的石油产品。

2、二次加工:从原料中直接得到的轻馏分是有限的,大量的重馏分和渣油需要进一步加工,已得到更多的轻质油品。

二次加工工艺包括催化裂化、加氢裂化、重整、焦化等,是以化学反应为主的加工过程。

催化裂化: 在分子筛或硅酸铝催化剂的存在下,使重质油(减压馏分油或掺渣油)进行裂化反应,转化成汽油、柴油和液化气等轻质产品的过程。

3、催化重整:重整是指对分子结构进行重新整理和排列,催化中正是在含铂催化剂存在下,将汽油馏分中的正构烷烃和环烷烃,转化为芳香烃和异构烷烃。

得到高辛烷值汽油和苯类产品。

4、延迟焦化:焦化是使减压渣油、二次加工尾油等重质油进行深度热裂化和缩合反应的过程,其特点是除了生成气体、汽油、柴油、蜡油,还要生成石油焦(可制成电极或作冶炼工业燃料)。

延迟焦化是指先在加热炉中加热,然后再延迟到焦炭塔中生焦,从而实现大规模连续生产。

5、尿素脱腊:尿素脱蜡是生产低凝点油品的一种方法。

他利用尿素与正构烷烃形成络合物。

从石油馏分中将高凝固点的石蜡分离出来。

经过处理的油品凝固点可低达零下40C —60 C,并副产高纯度液体石蜡。

这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石油炼制工艺技术四、常用油品种及性能1、油品的物理化学性质1)馏程:在一定外界压力下,油品的沸点随着气化率增大而不断升高,油品的沸点不是一个温度点,而是一个温度范围,这个温度范围称为馏程。

馏程反映了油品的组成,从油品馏程之间的相互比较,可大致判断油品中轻、重组分的相对含量沸点范围馏分V 200 °C汽油馏分或低沸点馏分200 °C —350 C 煤、柴油馏分350C—500C 润滑油馏分油品基础知识简介(带附表)> 500 C 渣油馏分其中200 C —300r 煤油馏分200 C —350 r 柴油馏分2)密度: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质量称为密度.影响油品密度的因素: 馏分组成;温度;压力;油品混合•我国国家标准规定20r压力为12时的密度为标准密度,以P 20表示。

其他温度下测得的为视密度。

3)粘度:粘度是流体粘滞性的一种量度,是流体流动力对其内部摩擦现象的一种表示。

粘度大表现内摩擦力大,分子量越大,碳氢结合越多,这种力量也越大。

粘度对各种润滑油、质量鉴别和确定用途及各种燃料用油的燃烧性能及用度等有决定意义。

在同样馏出温度下,以烷烃为主要组份的石油产品粘度低,而粘温性较好,即粘度指数较高,也就是粘度随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幅度较小;含环烷烃(或芳烃)组份较多的油品粘度较高,即粘温性较差;含胶质和芳烃较多油品粘度最高,粘温性最差,即粘度指数最低。

粘度常用运动粘度表示,单位2/ S。

重质燃料油粘度大,经预热使运动粘度达到18〜20 2/ S(40r),有利于喷油嘴均匀喷油。

4)倾点:倾点是石油产品在规定试验仪器和条件下,冷却到液体不流动后缓慢加温到开始流动的最低温度。

含蜡较多的石油产品倾点较高,胶质和沥青能降低其倾点。

微量的水,会造成低倾点油品的倾点上升。

倾点比凝点高1〜3r。

5)闪点:闪点是在规定的开口杯或闭口杯中,用规定数量的试油加热到它蒸发的油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中,在空气(大气压101.3)中的分压达到666.7 左右的浓度,接触规定的火焰就能发生闪火时试油的最低温度。

闪点测定法分开口杯和闭口杯两种。

一般轻质油多用闭口杯法。

重质油多用开口杯法。

开杯法比闭杯法测定结果高10〜30r。

闪点是保证安全的指标,油品预热时温度不许达到闪点,一般不超过闪点的2/3。

6)硫含量:硫含量关系到发动机积炭和腐蚀、磨损及环境污染。

海上船舶用混残油型燃料油的硫含量允许到2%,但陆上使用控制在1%。

测硫含量的方法有燃灯法和管式炉法。

燃料油用管式炉法。

7)残炭:残炭是在残炭测定装置的坩埚中,将试油按规定的条件,加热到试油蒸发分解而形成的焦黑色残留物。

电炉法规定炉温保持520 ± 5 r下蒸发分解后的残留物。

一般柴油残炭规定把试油蒸馏到残余10%后,才蒸发分解。

称10%蒸馏残余物残炭,这种10%蒸馏残炭物残炭值比全烧残炭结果大得多,重质燃料油规定做全残炭。

大型低速柴油机可使用含残炭10%勺重质燃料油。

残炭值影响燃烧室的结焦结炭。

但对气缸和活塞的磨损则不仅取决于残炭的多少,还主要取决于炭质的软硬。

含硫高的积炭坚而硬,磨损较大。

8)机械杂质:机械杂质除堵塞滤油器和供油管线外,还严重磨损高压油泵和喷油嘴。

9)灰分:灰分的组成和含量是根据原油的种类、性质和加工方法不同而异的。

天然原油的灰份主要是由于少量的无机盐和金属有机化合物及一些混入的杂质造成的。

灰分中的V (钒)205熔点较低,粘附在金属表面上发生高温腐蚀性磨损,尤其在钠存在下,生成低熔点的钒钠混合氧化物,增加腐蚀作用。

因此,对钒较多的燃料油应加油溶性镁化物,以提高钒化物的熔点而防止腐蚀。

10)酸度:酸度表示油品中环烷酸等少量酸性氧化物,这些氧化物影响油品质量、腐蚀设备。

在要求中,煤油与柴油的酸度不大于7100。

即中和100油品中酸性物质所消耗的为7。

11)胶质:胶质一般指能溶于石油醚、苯、三氯甲烷和二硫化碳而不溶于乙醇的物质。

胶质是红褐色到暗褐色并具有延性的粘稠液体或半固态物质,溶解在油中有较强的着色能力。

油品种颜色主要来自胶质,颜色的深浅往往反映了胶质含量的多少。

油品中的胶质在燃烧时易形成炭渣,引起机器磨损和堵塞。

胶质受热或常温下氧化,可以转化为沥青质。

胶质含量高的柴油容易堵塞喷油嘴和过滤器。

12)氧化安定性:安定性好的柴油在储存中颜色和实际胶质变化不大,很少生成胶质和残渣。

安定性差的柴油最明显的表现是颜色变深,实际胶质增大,长期储存后,还会生成不可溶的胶质和沉渣。

一252—2000柴油标准中规定氧化安定性总不溶物不大于2.5100。

13)十六烷值:是评价柴油燃烧性能、柴油的抗爆性的一个指标。

十六烷值是在标准的单缸柴油机中测定的,表示的是与被测柴油抗爆性相同的标准燃料中所含正十六烷的体积百分数。

五、船用油品应用常识船用燃料油是指用于船舶柴油发动机的燃料类油品。

标准名词来源于1990 年我国参照采用国际标准8216,翻译并正式使用了这一名称。

我国相应的标准为12692.2《石油产品燃料(F类)分类第二部分船用燃料油品种》。

2、船用燃料油有哪几种燃料类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12692.2亦即国际标准8216中,明确规定船用燃料油由两类产品组成,一类为馏分燃料,一类为残渣燃料。

馏分燃料也称馏分型燃料,是指在炼制工艺中,原油直接进行物理蒸馏后(一般在390。

C以内)取得的成份,这样的成份质地单纯,组份稳定,使用性质一般较好。

残渣燃料也称残渣型燃料,是指原油物理蒸馏后的残余部分。

相对于馏分型燃料,这部分燃料质地重,异物含量高,理化指标劣化,是中高速发动机所不适的燃料部分。

个别使用者有时简单看待燃油质量,把粘度相当的馏分型燃料和残渣型燃料等同使用或混淆,这是一个误区,会给发动机带来极大的使用隐患。

一些小炼厂将低价的轻质油品与残渣型燃料调兑,充任馏分型燃料,应该用洁净性的理化指标化验来区分并加以抵制。

4、如何衡量船用燃料油的质量?在使用中,船用燃料油通常用下列三种方式之一控制和衡量油品质量。

1)用国际标准理化指标控制质量国际航运界广泛接受的船用燃料油质量标准是国际标准组织制定的8217标准(最新为96年标准)其综合了船东、柴油机制造商、炼油厂、石油公司等各类国际组织的意见和要求,有广泛的适用范围。

发生疑问时根据8217 进行核定和申请仲裁。

2)用供受双方协议标准控制质量船东或用户根据自身的使用需要提出质量指标要求,油商根据自身能力进行承诺(纳入供油合同)的协议标准。

发生疑问时据合同指明的质量指标进行核定和申请仲裁。

3)以供应商提供的企业标准为准绳供应商根据长期的供货需求,面向广泛的用户提供自身经过科学整理的长期质量承诺指标,供客户选择使用,这个指标在供应商的标准化管理下,稳定和可靠,形成为企业标准。

应该在合同中注明,发生疑问时据合同指明的企业质量指标进行核定和申请仲裁。

5、如何要求供油商对油品质量负责?我们在使用油品时,应该在供油合同中根据自身需要明确要求供应商提供所供油品的确切品名、牌号及对应的质量规格(或指标范围)。

一般按以下三种形式提出要求:(1)执行现行国际标准;(2)执行双方协议标准;(3)选择执行供应商提供的企业标准。

以上三种质量控制形式,油品一经选定,供应商必须对其承诺的国际标准、协议标准、企业标准的质量指标负责,超出范围之外的要求一般不予保证。

在约定范围内的质量指标则应由供油商全权负责。

120、180、380燃料油是在1977年后至建立船用燃料油国际标准之前国际上通用的以50oC运动粘度代表燃料油牌号的习惯名称,有时也表示为120、180、380,或简称120# (号)、180# (号)、380#(号)燃料油,目前大部分柴油机制造商、船东及一些大石油商象矮缩、壳牌、等仍沿用这一习惯,但对于船用燃料油而言习惯名称虽然可以使用,相应的质量指标(规格)却需要具体在合同书上注明,一般以最低符合相应国际标准或协议标准的要求来把握,以免跟过去一样只强调粘度而未能控制其它质量理化指标要求,造成使用上的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