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合集下载

《3的倍数特征》(教案)

《3的倍数特征》(教案)

《3的倍数特征》(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3的倍数的特征;2. 掌握3的倍数的判断方法;3. 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1. 教师准备数码卡片或数字棒或其他具有数字表示的教具2. 纸条字卡片等教具3. 儿歌或小常识或生活常见的例子等教学步骤:一、导入1. 歌曲《小兔乖乖》或其他与3相联系的歌曲,引导学生了解神奇的数字3。

2. 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寻找有哪些是3的倍数或者有哪些3个一组。

二、学习1. 通过抽取数码卡片或用数字棒等教具,向学生展示3的倍数及其规律,帮助学生记忆:3、6、9、12、15、18、21、24、27、30、33、36、39、42、45、48、51、54、57、60……2. 让学生发现规律:3的倍数的个位数都是0、3、6、9,数位之和也是3的倍数。

3. 提示学生:只要这个数的数位之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4. 让学生自主练习,尝试判断以下各数是否为3的倍数:63、72、84、92、99。

三、巩固1. 数字棒游戏:将数字棒随机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按顺序排列,让全班齐声喊出该数是否是3的倍数。

2. 字卡游戏:教师写数字1到100的数字卡片,随机选择一张数字卡片,让学生喊出这个数字是否是3的倍数。

3. 生活常识:引导学生找出身边的三个例子说明3的倍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拓展扩大判断范围,让学生尝试判断各数是否为3的倍数:1. 1072. 2213. 3034. 5235. 840五、总结1. 总结3的倍数的定义和特征,回答老师的提问。

2. 让学生自主设计一张练习题,交给同桌进行答题。

3. 鼓励学生再回家中进一步练习,并在明天的课堂上汇报自己的成果。

教学反馈1. 分享课堂中的收获和体验。

2. 回答老师或同学的问题。

3. 记录自己还不熟练或不理解的地方,寻找解决方法。

六、教学评价1.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是否理解3的倍数的定义和特征。

2. 教师是否把握好教学进度,是否有效地辅导学生。

3的倍数特征教学设计

3的倍数特征教学设计

3的倍数特征教学设计3的倍数特征教学设计(精选14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3的倍数特征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探索并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

教具学具:多媒体、计数器、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发猜想1.师:前面我们学习了2、5的倍数的特征,谁来说一说2、5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2.师:3的倍数会有怎样的特征呢,同学们大胆地猜想一下?二、自主探究合作验证1.师:大家的猜想对不对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100以内3的倍数,再和你刚才的.猜想对比一下,你想说点什么?2.师:看来,3的倍数个位上没什么规律,那3的倍数究竟有什么特征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1)出示表格算珠的颗数算珠的颗数是不是3的倍数这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5711486951798432169思考:算珠的颗数和这个数有什么关系?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师:请同学们看57,先用计数器拨出来,看一共用了几颗算珠?再判断一下算珠的颗数是不是3的倍数?然后用计算器算一算,57是不是3的倍数?(生边回答师边填写)明白怎样填写了吗?请大家同位合作边操作边填写边思考。

(学生操作,同位合作、交流)(2)师:谁来把你们小组填写的表格给大家展示一下。

(学生汇报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集体订正表格)(3)师:同学们看,算珠的颗数和这个数有什么关系?(学生观察后回答)师小结:实际上算珠的颗数就是这个数各个数位上数的和。

(表格中“算珠颗数”变为“各个数位上数的和”)(4)师:再来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同位互说,再汇报)师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师板书发现)(5)师:“各个数位上数的和”是什么意思?3.师:每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吗?(学生思考后回答)(1)出示百数表中3的倍师:利用这些3的倍数来验证一下。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一. 教材分析《3的倍数的特征》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推理等活动,发现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教材以实例引入,引导学生发现3的倍数在数列中的特征,进而总结出一般性规律。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对倍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本节课中,要求学生发现并总结3的倍数的特征,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推理等活动,逐步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推理等活动,发现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和勇于创新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发现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2.难点:对3的倍数特征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3.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3的倍数特征的理解。

4.推理法: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总结3的倍数的特征。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实例、图片、数列等。

2.学习材料:学生自主探究的素材。

3.教学道具:用于展示3的倍数的特征。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3的倍数(如6、9、12等),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特征。

学生可能回答出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3的倍数有什么特点呢?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个数列,让学生找出其中的3的倍数,并观察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特征。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字之和如果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操练(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数,让学生判断这些数是否是3的倍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板书优秀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板书优秀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板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能快速判断一个数是否为3的倍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难点:运用3的倍数的特征进行判断。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小黑板3.学生练习本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老师出示几个数:12、15、18、21、24、27,让学生快速说出哪些是3的倍数。

(二)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1.老师引导学生观察3的倍数的数列:3、6、9、12、15、18、21、24、27……2.让学生尝试找出3的倍数的特征。

a.3的倍数的个位数是3、6、9的倍数。

b.3的倍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4.老师通过课件展示验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

(三)巩固练习1.老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判断下列各数是否为3的倍数:36、72、45、81、123、255。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答案,老师点评。

(四)拓展延伸1.老师出示一道题目:一个三位数,百位和十位数字之和为10,个位数字为3,这个数是3的倍数吗?2.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这个数是3的倍数,因为百位和十位数字之和为10,个位数字为3,它们的和为13,是3的倍数。

3.老师出示更多类似题目,让学生巩固练习。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五、板书设计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内容:1.3的倍数的特征:a.个位数是3、6、9的倍数。

b.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2.练习题:36、72、45、81、123、2553.拓展延伸题目:一个三位数,百位和十位数字之和为10,个位数字为3,这个数是3的倍数吗?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判断下列各数是否为3的倍数:36、72、45、81、123、255。

2.找出100以内的所有3的倍数,并写出它们的特征。

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2022-2023学年数学五年级下册

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2022-2023学年数学五年级下册

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3的倍数的特征。

2.掌握3的倍数的判定方法。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 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授3的倍数的特征,包括:•什么是3的倍数。

•3的倍数的性质和特征。

•如何判定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 2. 教学方法•通过教师讲授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和探讨,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可用实物展示,如著名的“三倍猴”儿歌(唐诗猿三只,六只掏走了三只),让学生思考“三倍猴”的特征,为3的倍数。

2. 发现问题老师让学生算出1~100中所有3的倍数3. 理解3的倍数的性质与特征•一个数是3的倍数,当且仅当该数的个位数字是3、6或9。

•一个数是3的倍数,当且仅当该数各位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一个数是3的倍数,当且仅当将该数各位数字交替加减所得的差是3的倍数(即提取奇位数之和和偶位数之和,求其差再以正负交替求和)。

### 4. 判定方法•个位法•各位数字之和法•差拍法5. 拓展•了解桃子的传说•利用拓展内容,让学生自己创造新的方法判定3的倍数四、知识梳理1.概念:如果一个数能够被3整除,那么它就是3的倍数。

2.性质和特征:一个数是3的倍数时,它的末尾数字一定是3、6、9中的一个,各位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而将各位数字交替相减或相加的差也是3的倍数。

3.判定方法:个位法、各位数字之和法、差拍法。

4.拓展:桃子的传说和自创方法。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3的倍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判定3的倍数的方法也更加熟练。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也获得了一些综合性的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比如问题探究和自主创新。

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模式既可以增加学生们的兴趣,又可以在理论和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但是,我也意识到,在后期教学中,还需要更多地增加课堂互动时间,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模板(精选10篇)

《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模板(精选10篇)

《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模板(精选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模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熟记3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培养理解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自主实践、合作交流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培养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探究的条理性,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体验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3的倍数特征。

【教学难点】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竞赛导入1、请说出2的倍数的特征、5的倍数的特征。

2、下面各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哪些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35 158 200 87 65 164 4122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有什么特征?3、你能说出几个3的倍数吗?上面这些数中,哪些是3的倍数。

你能迅速判断出来吗?4、比一比。

请学生任意报数,学生用计算器算,老师用口算,判断它是不是3的倍数。

看谁的数度快!5、设疑导入: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这节课就来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

我相信:通过这节课的探索大家也一定能准确迅速地判断出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揭示课题)二、猜想探索,归纳验证1、大胆猜想:猜一猜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1)交流猜想。

(有的说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有的同学举出反例加以否定)(2)整理认识。

只观察个位上的数不能确定它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2、观察探索:出示第10页表格。

(1)圈一圈。

上表中哪些是3的倍数,把它们圈起来。

(2)议一议。

观察3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3)全班交流。

横着看圈起的前10个数,个位上的数字有什么规律?十位上的数字呢?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只看个位行吗?(4)问题启发:大家再仔细看一看,3的倍数在表中排列有什么规律?从上往下看,每条斜线上的数有什么规律?(个位数字依次减1,十位数字依次加1)个位数字减1,十位数字加1组成的数与原来的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相等)每条斜线的数,各位上数字之和分别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各位上数字之和都是3的倍数。

第三单元《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三单元《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教案:《3的倍数的特征》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能够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3的倍数的特征2. 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的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3的倍数的特征,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灵活运用判断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2、5的倍数的特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学习(1)观察、发现请学生观察一组数:3、6、9、12、15、18、21、24、27、30,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数的共同特征。

(2)探究、总结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引导学生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并总结出来。

(3)讲解、示范教师对3的倍数的特征进行讲解,并通过实例进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巩固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巩固练习,让学生判断一些数是否是3的倍数,并说明理由。

4.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够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探究、讲解、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够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六、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解3的倍数的特征,并举例说明。

七、板书设计《3的倍数的特征》一、3的倍数的特征二、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的方法三、巩固练习四、作业布置重点关注的细节是“3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究与总结部分。

这一部分是学生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特征的关键,也是教学难点所在。

以下是对这一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3的倍数的特征探究与总结1. 观察与发现在导入部分,教师已经引导学生回顾了2、5的倍数的特征,接下来,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我们已经知道2、5的倍数有一些特殊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是否也有类似的特征呢?”然后,教师可以给出一系列3的倍数,如3、6、9、12、15、18、21、24、27、30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点。

《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精选)[修改版]

《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精选)[修改版]

第一篇:《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精选)《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且能熟练地去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及概括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2.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3的倍数的特征的归纳过程。

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培养相互间的交流、合作与竞争意识。

3.通过学习,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熟练地去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教学难点: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的归纳过程。

教具准备:小黑板、课件、小棒等。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为了能把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我出示了这样一道复习题。

下面的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

364、420、515、736、1028、905让学生回答并说出判断依据,从而进行小结:我们在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5的倍数,都是从一个数的个位上的情况来判定。

而今天,我们将学习新的内容,从而引出课题。

(板书:3的倍数的特征)为了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形成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我便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这一心理特点,创设了一个《猜一猜》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出题,随意说一个数,老师迅速地作出该数是不是3的倍数的判断,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猜想验证。

由于学生在《猜一猜》游戏中产生了急于探索的热情,我便让学生去作猜想“3的倍数可能有什么特征?”,让学生充分表达各种各样的猜想,也许有些学生会不假思索地说出他的猜想:“个位上是3、6、9的数,都是3的倍数”。

我便引导学生去验证,并在验证中推翻了刚才的猜想,由此,使学生意识到已经不能用原来的方法(也就是从数的个位上的情况)来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而应该换个角度去思考。

三、体验新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五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6—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在探索活动中,观察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2、能够运用2、
3、5的倍数的特征,迁移类推出其他相关倍数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一:复习巩固。

1、前面我们研究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能用你的话说一说他们的特征么?
2、请你举例说明。

3、说说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活动二:探索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1、在书上第6页的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2、观察3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参与到讨论学习中。

3、你发现的规律对三位数成立吗?找几个数来检验一下。

活动三:试一试
在下面数中圈出3的倍数。

28 45
53 87 36 65
4、活动四:练一练
1、请将编号是3的倍数的气球涂上颜色。

36
17
54
71
45 48
2、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分别满足下面的条件。

(1
是3的倍数。

(2
同时是2和3的倍数。

(3
同时是3和5 的倍数。

(4
同时是2,3和5的倍数。

活动四:实践活动
在下表中找出9的倍数,并涂上颜色。

指名说。

请学生说,教师把学生的举例板书在黑板上。

观察特征。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1、先独立完成,看谁找的快?
2、先独立思考,想出自己的想法,然后与四人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的发现。

生一:3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有0、1、2、3、4、5、6、7、8、9没什么规律。

生二:十位上的数也没有什么规律。

生三:将每个数的各个数字加起来试试看,
3、自己先找几个数试一试,然后在小组内说说你验证的结论。

4、先自己圈,然后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1、自己独立完成,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2、独立完成,说说你的窍门和方法。

可以在自主实践以后再交流。

课后反思:3的倍数的方法,有的学生在奥数班已经学过。

因此在探索问题上可以采取已知结论,然后再验证的方法进行练习。

学生在交流时还说出了类似弃9法的判断方法,也可以用到判断3的倍数上。

这样学生的判断方法就很多样了,学生对后面的这种方法接受很快,也很乐意运用。

但在实际作业中,我感到学生对3的特征的运用不是很主动,不象2和5的特征来得快,似乎有些想不到。

因此,要加强练习。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