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及对策
文旅融合发展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文旅融合发展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近年来,××市以建设全国文旅融合发展先行区为目标,积极探索文旅深度融合新模式,加快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文化旅游综合竞争力。
前三季度,全市接待游客8066.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3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2%、11.3%,其中,接待入境游客42.9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8012.3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5.6%、9.6%。
一、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情况(一)强化顶层设计,统筹谋划文旅产业布局。
围绕全市“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中心任务,发挥文化+旅游支点和杠杆的作用,把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作为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坚持规划引领,合理布局文旅产业发展空间,让城市“活”起来。
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建设国际旅游名城的意见,整体推进文化旅游产业“一核一带四区”加快发展。
一核,即城市文化旅游中央区,重点打造文化创意、艺术品交易、文化旅游、文化信息科技、文化商贸等五大产业板块;一带,即环城游憩带,重点打造乡村休闲旅游集聚带;四区,即东部历史与名人文化旅游区,南部山水休闲旅游区,西部宗教文化旅游区,北部乡村休闲与温泉度假区)加快发展。
制定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实施意见、发挥文化旅游轴龙头作用实施意见,编制《新旧动能转换文化产业专项规划》,完善实施国际旅游目的地规划、精品旅游专项规划、文化设施专项规划等,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体系规范,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充满活力。
(二)突出项目建设,做大做强文旅产业载体。
培育壮大文化旅游市场主体,精心打造国际旅游标志区、百年老商埠风情区、古城、绣源河文旅综合体、国际创新设计产业园、文化产业园等一批文旅项目,打造华谊兄弟电影城、星工坊影视产业园、812最幕影业文化产业园、影视拍摄基地等一批特色影视基地。
引导文旅企业集团化、连锁化发展,支持文旅发展集团做大做强,大力培育全国文化产业40强和旅游集团30强企业。
河南省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际 华商 文 化 节 、洛 阳牡 丹 文化 节 、开 封菊 花 花 会 、信 阳 茶 文化 节 等 为代 表 ,文 化旅 游 品牌 以 古都 文 化 、文 字 文 化 、武 术 文 化 、寻 根 文化 等 为 代 表 ,工 艺 美 术 品牌 以南 阳玉 雕 、 禹州 钧 瓷 、 洛 阳唐 三 彩 、 开封 汴 绣 等 为 代 表 , 动 漫 品 牌 以 《 小樱桃 》、 《 少 林 海 宝》、 《 独 脚 乐园 》 、 《 东 方娃娃 》 等为 代表 。
E c o n o mi c& T r a d e U p d a t e S u m. NO. 2 8 3 J u l y . 2 0 1 3
河 南 省 文 化 产 业 集 聚 区建 设 中 存 在 的 问 题 与 应 对 措 施
刘晓 慧
( 黄 河科 技 学院 商 贸学 院 ,河 南 郑 州 4 5 0 0 0 6 )
【 摘 要 】近年来 ,河南省文化产业集聚水平逐渐提高,一批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区初步形成,在全省文化强省建设中的辐射、引领和带动作用凸显。但仍存在 分工协作不够、科技支撑不足、龙头骨干企业缺乏、产业链 不完整、创新能力不强、服务平 台不完善、知名品牌较少、资金和人才严重短缺等突出问题。推进 河南省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关键是 ,建立高层联席会议制度 ,构建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建立 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培育龙头骨干文化企 业,培养高层次文化人 才,塑造中原特色的知名文化品牌。 【 关键词 】文化产业集聚 区;文化产业;河南省
河南 省 文化产 业 集聚 区建 设 的现 状 为 了加 快 文 化 资源 优 势 转 变为 文化 产 业 优势 ,2 0 0 5 年 以来 河 发 展 瓶 颈 。 南 省 依 靠 项 目带 动 、 品 牌 带 动 、 创 新 带 动 和 服 务 带 动 , 积 极 引 导 1 、 分 工 协 作 不 够 ,科 技 支 撑 不 足 文 化 产 业 集 中发 展 ,大 力提 升 文 化 产 业集 聚水 平 。 目前 ,初 步 形 河 南 省 文化 产 业 集 聚 区中 除 了 国家 级 和 省级 产 业集 聚 区外 , 成 的 一 批 文 化 产 业 集 聚 区 已 经 成 为 河 南 省 建 设 文 化 强 省 的 重 要 支 多 数 产 业 集 聚 区 年 收 入 在 一 亿 元 以 下 。 特 别 是 河 南 省 特 色 文 化 村 撑 ,对 全 省文 化产 业 的发 展产 生 了示 范 、带动 和辐 射 效应 。 镇 产 业 集 聚 区 多为 中 小企 业 , “竟台 意 识淡 薄 ,缺 乏整 体 协 同 意 识 , 大 多 分 散 生 产 经 营 文 化 产 品 和 提 供 文 化 服 务 , 企 业 在 产 品 l 、 “ 一 核 四支 点 ”的空 间布 局初 步 形成 据 统 计 , 目前 河 南 省 已 建 成 和 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建 的 文 化 产 业 集 聚 区 有 2 0 多 开 发 、原 料采 购 、产 品加 工 和 市 场 营销 等 环 节 各 自为政 ,缺 乏 对 个 ,文 化 企业 达 8 0 0 0 多 家 , 初 步 形 成 了 以 郑 州 为 核 心 、辐 射 周 边 特 色 文化 资 源 的优 化 组 合 ,影 响 了 文化 资 源 利 用效 率 的 提 高和 企 的 发 展 格 局 。 郑 州 依 托 嵩 山 文 化 和 武 术 文 化 建 设 嵩 山 文 化 产 业 园 业 经 营 规 模 的 扩 大 。 区 的 同时 ,促进 文 化 创 意 产 业快 速 聚 集 发 展 ,形 成 了国 家 动漫 产 河 南 省 文化 产 业 集 聚 区发 展 缺 乏科 技 的 有 力支 撑 ,尚未 形 成 业发展基地 ( 河 南 基 地 ) 、 郑 州 华 强 文 化 科 技 产 业 基 地 、 郑 州 动 支 撑 文 化 发 展 的 科 技 创 新 体 系 。 具 体 表 现 为 : 河 南 省 文 化 企 业 的 漫 产 业 基 地 等 三 大 新 兴 文 化 产 业 基 地 。 除 郑 州 之 外 , 河 南 省 其 它 科 技 创 新 投 入 不 足 , 科 技 人 才 传 承 创 新 文 化 的 能 力 不 强 ; 分 布 在 地 市 也 积 极 发 挥 自身 地 域 文 化 优 势 , 尤 其 是 开 封 、 洛 阳 、 南 阳 、 高 新技 术 开 发 区 的文 化 产业 集 聚 区 不 多 ,与 高科 技 紧 密 结合 的文 安 阳等 四个 久 负盛 名 的历 史 文化 名城 在 文 化 产业 集 聚 区建 设上 主 化 产业 较 少 ;文化 产 业 的 生产 、流 通 和销 售 等 各个 环 节 运用 高科 打 历 史 文 化 牌 , 形 成 了各 具 特 色 的 文 化 产 业 集 聚 区 。 技 的能 力 尚显不够 ,文化 与科 技融 合 的体制 机制 有待 完善 。 2 、 特 色 文 化 产 业 集 聚 区 迅 猛 发 展 2 、龙 头骨 干企 业缺 乏 ,产业链 不 完整 目前河 南 省 已建 成 1 个 国家 级 文化 产业 园区 ( 开 封 宋都 古城 文 河 南 省 真 正 起 到 引领 带 动 作 用 的 龙 头 文 化 企 业 和 大 型 骨 干 化 产 业 示 范园 区 ) 、5 个 省 级文 化产 业 示 范 园区 ( 郑 州 嵩 山 文 化 产 文 化 企 业 少 之 又 少 。 虽 然 , 河 南 日报 报 业 集 团 、 中 原 出 版 传 媒 集 业 园 区 、镇 平 县石 佛 寺 镇 玉 文 化产 业 园区 、 禹州 市 ( 神厘 )钧 瓷 团 、河 南影 视 制 作集 团、河 南 歌 舞 演 艺集 团 、河 南 有 线 电视 网络 文 化 产 业 园 区 、 龙 门 文 化 旅 游 园 区 、 社 旗 县 赊 店 商 埠 文 化 产 业 园 集 团 、河 南 文 化影 视 集 团 等六 个 大 型集 团公 司 己成 为 河 南 省文 化 区 )和 7 5 个 省 级 文 化产 业 特 色 村镇 , 禹州 钧 瓷 、镇 平 玉 雕 、宝 丰 产 业 发展 的主 力 军 ,但 这 几个 大 型 企 业集 团组 建时 间不 长 ,在 体 魔术 、 民权 画 虎 、平 乐 牡 丹 画 、 朱仙 木 版 年 画 、浚 县 石雕 石刻 、 制 、 管 理 、 经 营 等 方 面 还 存 在 诸 多 问 题 。 河 南 省 民 营 文 化 企 业 中 淮 阳伏 羲 文 化 旅游 等 ~ 批 文 化 亮 点 凸显 ,形 成 了 富有 活 力 的特 色 除 了 小樱 桃 、天 乐和 超 凡等 几 家 知 名 民营 文 化 企业 之 外 ,大 多数 文 化 产 业 集 群 ,集 聚 效 应 、 示 范 效 应 、 带 动 效 应 日 益 显 现 。 新 乡 处 于 弱 、 小 、 散 的 状 态 , 规 模 化 和 集 约 化 程 度 不 高 , 缺 乏 像 深 圳 的 龙 山 文 化 创 意 产 业 园 、 信 阳 的 鸡 公 山 文 化 科 技 动 漫 产 业 园 、 平 华 强 文 化 科 技 、 上 海 盛 大 网 络 、 云 南 映 象 文 化 、 浙 江 宋 城 集 团 和 顶 山的 宝丰 文 化 创 意产 业 园等 则 着 力建 设 以旅 游 、休 闲、 娱 乐 为 横 店影 视集 团等 大 型的全 国知 名 民营骨 干文 化 企业 。 中 心 的文化 创 意产 业集 聚 区 。 河 南 省 文 化 产 业 集 聚 区 产 业 链 不 完 整 ,需 要 不 断 拉 长 产 业 3 、 民 营 文 化 企 业 渐 成 主 角 链 , 进 一 步 开 拓 国 内 外 市 场 。 一 方 面 , 河 南 省 文 化 产 业 集 聚 区 内 商丘 孔 家 钧 窑 公 司 、许 昌瑞 贝卡 发 制 品 公 司 、河 南 凯 瑞数 码 产 业 之 间 的纵 向 联系 仍 然 主要 停 留 在 产业 链 的 某一 个 环 节 , 并且 有 限 公 司 、郑 州 天 人 文 化旅 游 公 司 、 开封 清 明 上河 园 公司 、 小樱 产 业 之 间 以及 企 业之 间的 联合 协 同 效 应未 充 分 发挥 出来 。另一 方 桃 动 漫 集 团 、 河 南 天 乐 动 画 公 司 、 超 凡 影 视 制 作 、 小 皇 后 豫 剧 团 面 , 在 河 南 省 文 化 产 业 集 聚 区 的 建 设 中 多 注 重 单 一 文 化 产 业 的 企 等 一 批 民 营 文化 企 业 已成为 多个 产业 的主 力 军 , 投 资制 作 了 《 清 业 集 中 发展 ,缺 乏对 产 业 链 上 下游 环 节 的发 展 引 导 ,导 致 配 套功 明上 河 图 》 、 《 禅 宗 少 林 ・音 乐 大 典 》 、 《 大 宋 ・东京 梦 华 》 、 能 产业 发展 缓慢 ,文化产 业 的整体 实 力不强 。 《 水 秀 》 等享 誉 全 国的 精 品佳 作 。其 中 ,小 樱 桃 动漫 集 团 , 目前 3 、投 融 资机制 不顺 , 自主创 新 能力 不强 是 河 南 产 业链 最 完 整 、 规模 最 大 的 动 漫龙 头 企 业 ,是 国 内首 家跨 资金 短 缺 已成为 制 约河 南 文 化 产 业发 展 的 ~个 重 要 瓶 颈 。 目 地 区 、跨 行业 、跨 媒 体、跨 所 有制 的动 漫 企业集 团 。 前 河 南 绝大 多 数 文化 企 业 属 国有 文 化 企业 或 事 业 型单 位 ,文化 建 4 、 各 类 文 化 品牌 不 断 涌 现 设 的 资 金来 源 主 要是 政 府 ��
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及对策

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及对策一、成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特征与阶段评价经过新中国5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成都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在改革中萌动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成都市的文化产业呈现出逐年加快发展态势。
2000年全市文化部门文化产业增加值总产出为1.33亿元,实现利润960.3万元。
2001年总产出增加到1.57亿元,实现利润1793.9万元。
2002年总产出为1.80亿元,实现利润855.7万元。
2003年总产出为2.1亿元,实现利润3249.7万元。
到2004年,文化产业增加值65.81亿元,占全市地方生产总值3.0%。
2000年以来的5年中,文化产业增加值增幅呈现逐年加快的趋势。
全市有文化产业活动单位5391个,个体经营户18967个,其中行政事业性单位538个。
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5.21万人,占全市城镇就业人数2.6 %,其中行政事业单位从业人员1.82万人,占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2%。
(一)成都文化产业现状特征成都文化产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在产业规模、发展形态、体制环境、市场基础等方面均已形成良好的条件,呈现出以下基本特征。
1.文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2004年国家统计局提出了我国文化产业分类,按照这个分类,成都已经具备文化产业各行业类别,基本形成了文化产业圈层体系,并在所有文化产业领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具备较完备的产业样态,储备了加快发展的后劲和条件。
2.文化优势产业逐渐崛起。
政府支持,市场培育,成都文化产业逐渐形成了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形成了几个在全国有地位的文化产业集团,打拼出了一批在全国较有影响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
3.文化产业多元投资格局正在形成。
多年来政府投资文化事业单一格局已被打破。
2004年,成都市出台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文化产业的实施意见,加快了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
允许民间资本投资文化领域,文化仅靠政府投入的传统格局已经被打破。
文旅集聚区基本情况汇报

文旅集聚区基本情况汇报文旅集聚区是指以文化旅游产业为核心,集聚了文化创意、旅游服务、休闲娱乐等多种产业的区域。
近年来,我国文旅集聚区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
以下是我对文旅集聚区基本情况的汇报:一、地理位置。
文旅集聚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地处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带。
周边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是旅游度假的理想选择。
二、产业布局。
文旅集聚区的产业布局主要包括文化创意产业、旅游服务业、休闲娱乐业等。
文化创意产业涵盖了影视制作、动漫游戏、艺术设计等多个领域,为文旅集聚区注入了创新活力。
旅游服务业包括酒店、餐饮、导游等多个环节,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休闲娱乐业则包括主题公园、演艺表演、文化展览等多种形式,丰富了游客的休闲娱乐选择。
三、文化氛围。
文旅集聚区以文化为核心,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街头巷尾充满了艺术气息,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各种文化节庆活动层出不穷。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与。
四、旅游资源。
文旅集聚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
自然景观有山水风光、海滨沙滩等,迷人的自然风光吸引了大批游客。
人文景观则包括历史古迹、民俗风情等,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底蕴。
五、发展成果。
近年来,文旅集聚区的发展成果丰硕。
旅游业持续增长,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地方经济的新增长点。
文旅集聚区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六、面临挑战。
文旅集聚区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如环境保护、文化创意人才培养等问题亟待解决。
同时,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文旅集聚区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
综上所述,文旅集聚区作为一个融合了文化和旅游的特色产业集聚区,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我们将继续加大对文旅集聚区的支持力度,推动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地方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为城市增添新的魅力。
文化产业发展难题及措施

文化产业发展难题及措施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一文化产业体系基本建立。
目前,全市包括文化旅游业、文化娱乐业、新闻传媒业、新闻出版业、艺术品加工业在内的文化产业体系已初步建立,多渠道、多元化投资,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正在形成。
蚌埠广电中心、蚌埠日报大楼、南山路古玩玉器市场、光彩玉器文化城、蚌埠大剧院、科技图书馆、会展中心及淮河文化广场已建成投入使用;文化旅游业初具雏形,古迹名胜资源已列入规划;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内外结合的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资体系正在形成。
截至2009年底,我市文化产业经营单位近4xxx家,年营业收入12亿多元,增加值873亿元,同期增长1514,从业人员10万余人。
二文化企业实力不断增强。
目前,我市涌现出一批具有一定实力的文化企业,其中文化用品制造企业近100家,文化用品流通及服务企业近200家。
以新华书店为龙头,依托皖北书城、书刊二级批发市场和民营书店屋,一市三县书刊年交易额近亿元,居全省前列;艺术品加工业悄然兴起,仅仿古玉器加工厂坊2xxx余家、从业人员达10万多人、年产值逾亿元,形成了以玉器和仿古青铜器为主,奇石、盆景、集邮、微雕等为辅的工艺品交易市场,尤其是玉器和仿古青铜器,已成为蚌埠民间工艺的特色产品;文化娱乐休闲经营场所遍布全市,现有歌舞厅、网吧等文化娱乐场所近500家。
三民营资本大量涌入。
我市采取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多元投资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调动全社会参与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继安徽省文化知名企业阿里巴巴落户我市以来,快乐老家等也相继入驻蚌埠。
由民营经济投资改建或新上了水调歌头、东方魅力、极地风暴、英皇盛世、阿里巴巴、万豪、大世界、豪门、一千零一夜、北斗星、欢乐谷等10多家总投资1亿多元的高档歌舞娱乐场所,新改建菠萝蜜、蓝鲸等6家总投资3xxx万元的大型网吧,新增海峰、金黄山、光大等6家总投资达数亿元的印刷企业。
四文化项目建设成效初显。
光明剧场招商引资3xxx万元进行改造;蚌埠戏院、淮河电影院成功实现引资1xxx余万元进行改造;荆山涂山、龙子湖风景区、中国花鼓灯原生态保护第一村、中国花鼓灯博物馆一期工程、汤和墓古迹园、孙家圩子纪念馆、双墩遗址、锥子山文化旅游园区、梅花山文化旅游景区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正在进行规划和建设。
城市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济南市为例

参考文献 [1] 济南市政府 . 济南市十大千亿产业振兴计划 [EB/OL].(2017-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当前旅游
业发展的新趋势,也成为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手段。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产业转型升级滞后、
与其他产业融合度不高、产业资源缺乏统筹整合和地方特色名片打造不足等问题,以济南市为例阐述其中
问题,并结合地方实际,提出了助推疫情后文化和旅游产业复苏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区域;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4270(2021)03-0116-03
一、济南市文旅产业发展现状
丰富。长清、章丘成功分丰富,具有巨大的开 A 级旅游景区达到 80 家。
发潜力。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济南文化和
(二)市级文旅平台建设初现规模
旅游产业发展。2017 年将文化旅游产业列入《济南
2017 年整合成立济南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市十大千亿产业振兴计划》,产业发展进程进一步 打造文化、旅游、体育产业资源整合、建设与运营,
加快,产业要素日益集聚,品牌影响不断扩大,经 文旅项目投融资和城市文化旅游产品、品牌对外推
济规模迈入全市千亿级产业行列。2019 年全市规模 广,市级公园、景区、体育场馆资产统一运营的文
以上文化企业主营收入 579.7 亿元,同比增长 4.7%。 旅综合性平台。成功打造济南新的城市名片“泉城
关于xx旅游产业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

关于xx旅游产业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X区是一座旅游资源禀赋较高的山水园林城市,但由于煤炭开采和涉煤产业比重大,文化旅游产业起步晚、底子薄,今年以来,接待入境游客XX万人次,旅游产业实现销售收入XXXX多万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本文就X区旅游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实现路径包括形象定位、空间布局、区域合作及重点线路等方面进行探讨,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一、发展优势及基本现状(一)资源优势X.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X区地处X山主体山脉的东麓,素有“沙漠咽喉”、“X山阙”之称,是秦直道和草原丝绸之路的必经之道。
早在青铜时代早期至一XX前,史前先民就在X山上留下了XXXX多幅岩画,真实的再现了远古时期X 山的自然生态环境及人类先民的社会形态和生活方式,有新石器时代遗址两处。
自古以来,X山就是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交汇区域,X山既是古代两个文明必争的战略要地,又是民族融合的标志。
X自古以来就是长城百关之一,一个以长城关口命名的城市,X城址、清水沟城址、镇北关等和各个山口古长城、烽火台,高峡关隘遗址等,有着XXXX年以上的历史,是一座露天的古代军事博物馆。
X山北武当支脉下的北武当寿佛寺是始建于唐中期的千年古寺,有“山林古刹、西夏名兰”之谓;古老的黄河文化、X山文化和神秘的西夏文化以及回族文化在这里融合发展,尤其是国家“三线建设”以来,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们在X山下垦田建厂,奔赴X山腹地开山采煤,形成了以“五湖四海”为核心的移民文化,与北武当寿佛寺佛儒道三教同寺的和合文化相呼应,构成了X区丰富深厚的多元文化现象。
全区生活着来自祖国各地的XX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XX%,普通话普及率达XX%。
X.旅游资源丰富。
X山环水抱,湖山一览,有着美好独特的自然风光。
占地面积XX平方公里的星海湖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湿地公园;全国XX个王牌旅游景点之一的沙湖距城区X公里;北武当寿佛寺佛儒道同奉合祀,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九九重阳节庙会和佛教音乐“渣渣子”传承至今;占地X.X万亩的森林公园位于X山东麓北武当庙山前冲积扇上,体现着全区干部群众人定胜天改造生态的拼搏精神,园内有、荷花池、名人纪念林、青年志愿林、防风林等,设臵了打靶场、卡丁车场、回归村、观景台等旅游设施,更是游客和市民休闲娱乐的最佳选择;归德沟、韭菜沟和小渠子沟有着丰富奇峰、怪石和神泉等地质遗迹,被评为自治区级地质公园;堪称世界环保治理典范的星海湖中华奇石山原是一座电厂粉煤灰排放场,经过“化腐朽为神奇”的精心打造,已成为国内奇石收藏的奇观妙景;X新区的博物馆、规划展示馆、艺术馆和人民公园、星海广场,成为市民旅游、休闲的又一胜地;市区内有十大休闲绿地广场及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展览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急救中心等城市综合服务区。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建议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建议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建议旅游业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发展最快,最具潜力、最有发展前景的“____产业“,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对旅游业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前段时间,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有关同志专题听取区旅游局的工作情况汇报,召开了部分景区、旅游企业负责人和旅游方面专家座谈会,实地考察了梁祝文化公园、鄞江古镇开发建设管委会,对我区旅游工作情况开展了调研。
我们认为,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把旅游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强化规划政策引导,加快景区景点开发,加强旅游市场拓展,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安康发展的态势,多年来一直位居全省前列。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区旅游业与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相比,与发达地区相比,与建设旅游强区的目标相比,即便对照自身的旅游发展规划,尚有不小差距。
一、我区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1、旅游发展体制机制的瓶颈问题比较突出,有待进一步健全。
全区上下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统一,无论在机构设置、部门合力、政策扶持、规划统筹上,都与我区旅游强区的地位不相匹配。
从机构设置来看,今年,区旅游局并入区文化局,客观上是机构改革的需要,有利于文化与旅游的资源整合,但无形中弱化了旅游工作的地位和旅游部门的职能,不少业内人士大呼看不明白,认为是在走回头路、下坡路。
从部门合力来看,旅游业涉及面广,关联度大,从横向看需要宣传、发改、交通、财政等多部门协作配合,从纵向看要对各乡镇规划开发开展统一指导和协调,但各地各单位联动机制还未真正形成,推诿扯皮,相互拆台现象仍然存在。
从政策扶持来看,我区旅游专项资金呈逐年下降之势,20**年1526万,20**年1381万,20**年1140万,在其它地区不断加大奖励的情况下,我区资金投入不升反降,政策推动力不断减弱,另外在招商引资中,土地指标或地价往往成为主要制约因素。
从规划统筹来看,我区旅游规划体系与市政建设、生态保护、交通等规划缺乏有效衔接,内容互相矛盾和制约,给规划的实施带来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及对策
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及对策
培育并发展旅游产业集聚区是当下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区域旅游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途径。
《河南省“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要重点培育河南包括郑州新区、登封嵩山、焦作云台山、洛阳龙门、驻马店嵖岈山、南阳卧龙岗、信阳鸡公山、许昌鄢陵、永城芒砀山和平顶山尧山-大佛在内的十大旅游集聚区。
1河南文化旅游业发展现状
1.1在地理、文化空间上的集聚性
1.1.1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都分布在旅游发达区域
河南打造的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大部分都分布在城市或地区的旅游发达地带,为当地旅游发展的排头兵或是重心区域。
如龙门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是洛阳旅游发展的核心,高A级景区集中,各类旅行社、酒店、购物店、旅游交通众多,该地汇集洛阳地区的旅游信息流、游客流、资金流,拉动搞活整个洛阳地区的各类旅游活动。
1.1.2各集聚区所依托的旅游发达区域都集中在一个地理区域或文化范围
河南的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都是分布在特定文化范围或地理区域,具有地理上集中性和文化上一致性。
如郑州新区旅游集聚区是以集中现代化的商务、信息、资金、技术的郑州东区为立足点,以郑州东区具有复合型新城区的特点为优势,挖掘文化内涵,添加文化符号,发展本地区文化创意,会展,购物、美食、娱乐休闲,信息商务和金融服务,集聚并发展各类新型旅游要素,发展并培育成能综合都市观光、休闲度假、康体养生、商务会展、美食购物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城市旅游集聚区。
1.2功能划分上具有区域特色性和互补性
河南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既集中了河南的优势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也不局限于某一个地域或文化,强调了文化多样性和地域间的互补性。
文化资源上涵盖了嵩山儒释道文化、洛阳龙门文化、南阳卧龙文化;自然资源上囊括了登封嵩山、驻马店嵖岈山、平顶山尧山、信阳鸡公山、焦作云台山等河南名山。
在地域分布上,河南中部的有郑州新区和登封嵩山旅游集聚区;东部有永城芒砀山旅游集聚区;西部有龙门文化旅游集聚区;北部有云台山旅游集聚区;南部有信阳鸡公山、平顶山尧山-大佛、许昌鄢陵、驻马店嵖
岈山和南阳卧龙岗旅游集聚区。
1.3旅游集聚区的品牌效应明显,良性的集聚区内企业间竞合关系初步形成
我省发展的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已经形成了较为鲜明的主题和品牌,使各种资源向优势品牌集中,整体品牌效应得到了提升。
比如,嵩山、云台山、龙门石窟都是我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是世界闻名的旅游景点,他们的品牌效应对该区域的旅游集聚区的发展拥有很大的带动作用。
各大集聚区间对竞争规范达成基本共识,认同一致的行为准则;竞争手段也从以初级的价格竞争为主转向了以开展差异化的产品和个性化的服务为中心;集聚区内,企业在达成共识的竞争规范的基础上出现了正式和非正式合作,互补型企业和同类企业间都出现了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合作,在物资采购、预定、人员培训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采取联合行动,从而带来规模效应。
旅游产业内部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客源输送、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关系在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中让大幅增强。
2问题
2.1文化旅游资源、产品开发深度不够
河南省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缺乏深度,文化内涵体现不突出甚至无体现,产品表现方式简单。
自然资源型旅游产品缺乏对资源的优化整合,千篇一律的让游客在资源陈列式的景区中游览,游客的文化体验性活动种类少,深度不够,休闲娱乐设施、景区文化体验设备配置等对游客吸引力不足。
文化旅游产品类型相对较少,个性化产品种类不多,多元化的表现形式不足,影响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
2.2文化旅游产业链结构不完善,作用不突出
河南省旅游企业的总体数量多,产品和服务质量偏低,对相关产业缺乏带动性,单体旅游产品与整个“食、住、行、游、购、娱”旅游产品的相关性不强,产业结构搭配不科学,旅游购物和休闲娱乐环节薄弱。
餐饮与住宿的层次搭配不够合理,大、小交通、景区游览和导游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各种不同种类企业之间存在着少竞争多合作的竞合关系;而同类企业之间,除了特定线路上的同行合作,主要是以价格和标准服务为主要手段的竞争关系。
不同类型企业之间的带动作用不突出,同类企业之间合作匮乏,产业集聚后的规模效应不明显。
旅游企业提供旅游休闲娱乐的活动和设施设备少,同一旅游产品生产线上的产品项目少,延伸产品更是少见,让游客深入参与的体验性产品不多。
旅游产业各部门之间相关跨度大,但是合作深度低,跨行业、跨地域的大旅游集团少。
2.3缺乏高素质旅游人才
现阶段的河南文化旅游产业人力资源有学历水平偏低、工作强度大、工资收入水平低、员工流失率高、工作满意度和成就度低等问题,伴随着河南省旅游产业集聚区的规划建设,高素质旅游人才匮乏成了制约河南旅游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河南旅游业尤其缺乏现代旅行社管理人才、高素养的多语种导游、旅行社线路开发人员、涉外旅游工作人员、现代饭店管理者、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景区景点特色化标准管理、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等各类高素质人才等。
3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对策
3.1对文化旅游资源、产品进行深度开发
要摆脱河南现有观光式旅游模式,就要增加旅游产品的种类,延长旅游产品的深度,丰富旅游产品。
对文化游类型资源或景区,提供更多的文化载体或商品,以嵩山中岳庙为例,可以设立文化背景影视播放室、道教仪式观赏、道教文化陈列室、印有道文化符号的中式服装、扇子、书签等各色旅游纪念品。
对山水游,不同的景区应该根据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开发不同的产品。
除了现有的观山看水,应根据每个景区自身特点增加乐山悦水项目:高票价景区一日游和低票价
的徒步深度体验多日游,一般游客和徒步游客应开发不同的游览线路,配备不同的景区服务和设施,如帐篷租赁、补给站等,出入口大门也分别设置。
3.2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
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合理调整产业的行业结构。
要明确其产业内各行业之间应该保持的合适比例。
为了完善河南文化旅游产业链,产业内部各相关生产和服务环节在数量上、层次结构上和质量结构上配比恰当,要注重完善相关配套产业与企业,应该培育具有“龙头”带动作用大型的旅游集团,以旅游景区景点为核心,联系具有相同文化内涵、相关历史背景的旅游资源和景区,发挥他们之间的协同作用关系。
通过创新和对接,全面拓展完善拉长旅游产业链,善于寻找文化旅游产业链与其他产业链最佳的对接点。
以河南著名的工业企业为支撑,如金星啤酒、宇通客车等,将工业旅游与文化旅游进行对接;以观光农业、生态农业、果蔬采摘游、农家乐为载体把旅游和创意休闲农业相结合,发展农业文化游;以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为媒介,把商务会展会议与旅游产业相融合,发展会展旅游,加强旅游与农业、工业、服务业、商业等各大产业的合作,扩大旅游文化的表现范围,丰富展现形式。
3.3加强旅游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人才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发展旅游产业集聚区,有必要建立一个以培养有理论、视野宽、动手强,可以源源不断向旅游企业进行输出的人才培养体系。
首先,在不同的高校借助现有师资打造王牌旅游专业,整合目前河南旅游教育资源,理论教育与实践培训并重。
专业开设可按照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会展旅游、旅游资源规划、旅游产品设计等设置,一个高校旅游专业只集中在某一个领域,并对此领域按照旅游产业链分工进行专业细化,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旅游产业链中占据其中一个环节,并成为此环节上的最强者。
理论教育和与实践方面采用高校老师和企业工作人员交互在教室和实验室或实训基地上课的方式。
其次,高校对学生采取旅游企业订单式培养模式,此种模式主要适用于人才需求量大的连锁酒店管理方向。
旅游企业作为大专院校的对口人才输初客户,按照对口旅游企业的人才需求特点而有针对性开设理论课程和实训项目,由高校老师和企业管理人员交互式上课,理论学习和实践交替进行,效果理想。
最后,重视旅游企业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与培训。
成立行业组织,以行业组织为平台,抽借不同旅游企业各层次管理人员和高校专业老师都旅游企业从业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企业也可以按照自身需要申请进行某工种的单独学习,达到可持续性的社会化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袁莉,刘鞠林.聚集与旅游产业群的培育[J].经济问题探索,2004(1):117~118.
[2]冯德显.河南旅游产业化发展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3):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