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楼油田特稠油油藏蒸汽吞吐转蒸汽驱注采参数优化
低渗稠油油藏蒸汽吞吐水平井参数优化

146低渗透稠油油藏作为非常规油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已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地开发,然而由于储层物性以及流体性质的影响,开发存在较大的困难[1-4]。
以国内某油田稠油区块为研究对象,基于该区块地质参数、流体参数、试油试采资料,利用数值模拟方法优化设计油井参数,预测油井开发指标,以期为低渗稠油油藏合理开发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
1 低渗稠油油藏概况国内某稠油油藏A区块与B区块的含油面积分别为5.64km 2以及3.5km 2,地质储量分别为741.89×104t以及地质储量149.18×104t。
同时两区块表现出以下特征:①两区块具有相同的温压系统,即地温梯度为2.3℃/100m,压力系数为0.85;②两区块油层相对集中,即含油井段长20~50m,油层厚度10~30m,净总比0.5~0.6,适合一套层系开发;③两区块同一层系内的储层物性、原油性质相近。
基于以上因素,两区块采用一套层系开发。
2 开发方式与井型选择基于前期A、B两区块试油、试采情况:天然能量冷采没有自然产能,超前注水效果差,二氧化碳吞吐增产效果不明显,B区块某井注入1000t的热水后生产,效果较好,预计蒸汽吞吐将在该区有所突破。
因此进行了以下论证:1)相似油田蒸汽吞吐取得较好效果。
油藏条件相似C 区块,2007至2008年实施了7井次蒸汽吞吐试验,吞吐前单井日产0.2~1.2t/d,吞吐后单井日产油3.9~9.7t/d,累计增油1161.59t。
2)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蒸汽吞吐效果好,水平井好于直井。
直井可生产13个周期(2750d),累注汽19104t,累产油5054.87m 3,累产水14260.23m 3,平均单井日产油1.65t/d,累积油汽比为0.26。
水平井可生产10个周期(2913d),累注汽54914t,累产油13849t,累产水44104.88m 3,平均单井日产油4.75t/d,累积油汽比为0.25。
相比之下,水平井单井日产是直井的2.9倍。
稠油水平井注蒸汽开采工艺优化对策

稠油水平井注蒸汽开采工艺优化对策稠油由于其在油层中的粘度很高,渗流阻力大,举升难度大,常规开发产能低,含水上升速度快,动用程度低,最终采收率低,因而用常规开采方法难以实现经济有效的开发。
目前稠油开采的主要方法有冷采和热采两大类方法,冷采稠油方法包括:无砂冷采、出砂冷采、注烟道气等方法。
热采稠油方法包括:注汽吞吐、蒸汽驱、热水驱、火烧油层、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和电加热等方法,而其中注汽吞吐是目前开采稠油最主要的技术。
标签:稠油;水平井;蒸汽;设计水平井注蒸汽开采稠油可以提高油层吸气能力,加速井筒到油藏之间的热传递,提高波及系数,增加原油的流动能力,提高生产井的生产能力;同时水平井注蒸汽可以不用压裂而将蒸汽大面积注入油藏,提高了注入蒸汽同稠油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从井筒到低温油藏的热传导效应。
因此,在石油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在基于实际地质条件以及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开发出适合应用的水平井蒸汽稠油开采的工艺技术,能有效的提高稠油开采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水平井注蒸汽开采方式包括水平井蒸汽吞吐、水平井蒸汽驱、蒸汽辅助重力泄油。
水平井蒸汽的采油机理主要表现在降低原油粘度、原油重力泄油和流体驱替的相互结合,使原油被驱出或被携带出。
蒸汽吞吐通常作为注蒸汽开采的第一阶段,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降低原油粘度、增加原油流动能力,提高波及面积;二是使油层压力下降,作为蒸汽驱及蒸汽辅助重力驱的预热阶段,可以使注采井之间形成热联通,为下一步驱替创造有利条件。
蒸汽吞吐主要是依靠油层的天然能量将降粘的原油驱动到井底,当蒸汽吞吐到达一定程度,随着油层压力下降,油井产量下降、油气比降低,要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则需要转入蒸汽驱。
针对不同原油粘度的油藏,注采井距需要优化来选择经济合理的井距。
水平井注蒸汽开采的注采工艺参数主要包括:注汽速度、周期注汽量、注汽干度、生产井排液速度、蒸汽吞吐转汽驱时机、蒸汽驱结束油气比等。
这些参数可由油藏工程计算、数值模拟、类比等方法得出,并结合现场实际操作条件确定。
稠油蒸汽吞吐转蒸汽驱参数优化正交数值试验

( B o h a i O i l l " i e l d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p me n t Re s e a r c h I n s i t t u t e , T i a n j i n B r a n c h o f C N O O CL t d . T i a n j i n 3 0 0 4 5 2 , C h i n a )
t o r o p t i mi z a t i o n d e s i g n me t h o d h a s o b v i o u s f a u l t s t o s o l v e mu h i p a r a me t e r p r o b l e m. B a s e d o n t y p i c a l d a t a o f h e a v y o i l ie f l d o f B o h a i , t h i s p a p e r e s t a b l i s h e d n u me r i c a l mo d e l , a d o p t e d o r t h o g o n a l d e s i g n t o d e t e r mi n e t h e v a r i o u s p a r a me t e r v a l u e s , c a r r i e d o u t n u me r i — c a l t e s t f o r s c h e me . C o n s i d e r i n g t e c h n i c a l a n d e c o n o mi c f a c t o r s . t h e c u mu l a t i v e o i l a n d s t e a m r a t i o a n d t h e d e g r e e o f r e s e ve r r e c o v — e r y we r e d e in f e d a s e v a l u a t i o n i n d e x e s o f r e c o v e r y e f f e c t s . I n t u i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me t h o d w a s a d o p t e d t o d e t e r mi n e t h e o p t i ma l p a r a me — t e r c o mb i n a t i o n . Us i n g v a r i a n c e a n a l y s i s me t h o d t o g e t t h e i n l f u e n c i n g d e g r e e o f p a r a me t e r s , t h e i r o r d e r i s t u r n i n g t o t i me o f s t e a m
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采参数优化

Ke r sh ayo srors a t l in gsi et np rm t so t i t n ywod :ev i r evi; e m smua o ;a jci aa ee ;pi z i le t i t n o r m ao
Optm ia i n o p o t to fH e v lS e m tm ul to r m e e i z to fEx l ia i n o a y Oi t a S i a i n Pa a t r
GAO n, Ya CHEN o—d n LI Ba o g, ANG e, I Lin L Yu L U a g, UO i Ka
度、 焖井时间等 都会对最终采收率产生影响。 1 注 气 参 数 分 析
1 1 周 期注气 量 .
周期 注气 量对 产 油 率 起 到相 当重 要 的作 用 , 是
蒸 汽吞 吐过程 中的一个 主要 参量 , 研究 表 明 , 井底 若
干度 一定 , 时随着 注气 量 的增加 , 油率 也会 随之 此 产 增加 , 但注 气量 也不 宜过 高 , 否则原 油 油气 比将会 有 所 下 降 ; 气量 也不 宜太 低 , 注 否则 开井 生产 时其产 油 峰值 低 。随着注 气量 的增 加 会 引起 以下 影 响 ( ) 1 注
第2 9卷 , 总第 19期 6 2 1 年 9月 , 5期 01 第
《节 能 技 术 》
ENERGY C0NSERVAT1 0N TECHN0L0GY
特稠油油藏吞吐后转蒸汽驱方案研究

特稠油油藏吞吐后转蒸汽驱方案研究【摘要】以河南井楼油田某试验井区为例,通过实际生产资料分析及油藏数值模拟,研究了井楼油田LZ27井区蒸汽吞吐转蒸汽驱条件及转驱方案。
研究表明,试验区吞吐后转蒸汽驱最佳井网为目前井距、反九点井网,合理转驱时机为吞吐5个周期后转驱。
通过蒸汽吞吐转蒸汽驱方案优化设计,优选出最佳方案为试验区部分井继续吞吐5个周期后再转入汽驱,发生汽窜后对注汽井采用间歇汽驱方式。
后期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对整个井楼油田蒸汽吞吐转驱上产及相似油田改善热采效果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特稠油蒸汽驱数值模拟试验楼资27试验区位于井楼油田三区南部,原始地层压力2.63 MPa,原始地层温度26.7℃,油层温度下脱气原油粘度18749.0 mPa·s,属浅薄层特稠油油藏。
LZ27井区常规试采产量低,蒸汽吞吐已获得明显的增产效果,但随着周期数增大效果明显变差,由于油层比较薄,吞吐转驱能否取得成功,转驱条件和时机又是怎样的,需要通过动态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给予回答。
1 转驱的条件与井网研究由于影响蒸汽吞吐转蒸汽驱效果的因素很多,单因素研究工作量大,也不够科学,所以在进行转驱条件研究时,采用了全排列的方式,即对每一个粘度值,分别作出其对油藏深度、有效厚度、纯总比的全排列,最后得到46个方案,利用数值模拟软件进行预测[1]。
相应的开发指标预测结果表明,在150~300m范围,特稠油在100×140井网下都可以进行吞吐转驱。
粘度在10000、20000、40000mPa.s下的临界厚度分别为:3.7、4.2、6.2m。
要保证蒸汽驱效果,转驱时的起始含油饱和度最好不要低于0.45。
通过数值模拟五点法和反九点法井网,在注汽速度为80t/ d,井底干度为0.65的前提条件下,采用反九点法能取得较好的开采效果。
2 转驱时机根据对LZ27井区31917井组的数模研究,吞吐五个周期(采出程度22.39%)后,油层压力平均下降到2.02MPa,油层温度平均升高12℃,已形成大面积的热连通。
M稠油油藏蒸汽驱开发注采参数优化研究的开题报告

M稠油油藏蒸汽驱开发注采参数优化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蒸汽驱是开发M稠油油藏的常用技术之一,其原理是通过注入高温高压的蒸汽,使得油藏中的稠油流动性提高,从而实现油藏增产。
然而,在蒸汽驱开发过程中,如何合理地设置注采参数,是影响油田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
当前,国内外对于蒸汽驱注采参数优化的研究比较深入,但受限于地质条件、油藏性质等因素,这些研究很少直接适用于M稠油油藏。
二、研究内容本文以M稠油油藏蒸汽驱开发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蒸汽驱注采参数对M稠油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并寻求最佳的注采参数配置策略。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M稠油油藏蒸汽驱的基本原理及工艺流程分析。
2. 基于M稠油油藏特性,探究不同注采参数(如注汽压力、注汽量、注液量等)对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
3. 建立M稠油油藏蒸汽驱数值模拟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
4. 对比不同注采参数组合的开发效果,寻求最佳的注采参数配置策略。
三、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实验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进行研究:1. 文献研究。
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了解M稠油油藏蒸汽驱开发的现状及注采参数的应用研究情况。
2. 实验分析。
在实验室中利用模拟岩心和模拟油藏进行控制实验,对不同注采参数组合的效果进行分析。
3. 数值模拟。
基于M稠油油藏的实际情况,构建数值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来模拟M稠油油藏蒸汽驱在不同注采参数下的开发效果。
四、研究意义和预期结果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优化M稠油油藏的蒸汽驱注采参数,提高M稠油油藏的采收率和经济效益。
具体的研究意义和预期结果如下:1. 确定M稠油油藏蒸汽驱最佳注采参数组合,从而提高M稠油油藏的采收率,优化经济效益。
2. 加深对M稠油油藏特性及其蒸汽驱开发规律的理解,为类似油藏的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3. 通过建立数值模拟模型,将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和修正,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五、进度安排本文的研究将按照以下进度安排:第一阶段:文献研究,分析M稠油油藏的特性及蒸汽驱开发技术,明确研究方向。
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转驱方式优选及注采参数优化
阶段 , 已进 入 高 含 水 、 高采出程度、 低 采 油 速 度 阶
段 。 目前 实 际情 况 为 : ① 油井 蒸汽 吞 吐周 期 高 , 油
基金项 目: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蒸汽驱后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 2 0 1 1 Z X 0 5 0 0 9一 O O 4— 0 5 ) 作者简介 : 王长 久( 1 9 8 8一) , 男, 2 0 1 0年毕业于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石油工程专业 , 现为该 校油气 田开发工程专业在读博 士研究生 , 主要从 事提高采收率 技术等方 面的研究 。
7 4
特 种 油 气 藏
第2 0卷
性, 封 堵高 渗管 , 迫使驱 替流 体进入 低渗 管 , 启 动低 渗管 , 进而 提高双 管综合 驱 油效率 。
8O
定 的影 响 , 氮气 泡沫体 系 的主要驱 油机理 是在 地层 孔 隙 中产生贾 敏效应 进而 封堵高 渗层 , 迫使 注入流 体 流人低 渗层 , 提 高低 渗 层 驱 油效 率 , 随 着 注入 量
选 的接替方 式 , 能 够取得 很好 的开发 效果 。
氮气 泡沫辅 助蒸 汽驱和 热水驱 , 能够有 效地 控 制蒸 汽窜 流 , 改善 热水 突破 问题 , 克服重力 超覆 , 减
少黏 滞指进 , 调整 吸汽 剖 面 , 是 提 高 采 收率 的重 要 手段 之一 。泡沫是 一种 可压缩 的非 牛顿流 体 , 在 地
王长久 , 刘慧卿 , 郑 强
( 石 油 工 程教 育部 重 点 实 验 室 中 国石 油 大 学 , 北 京 1 0 2 2 4 9 )
LD27-2油田稠油油藏蒸汽吞吐中后期注采参数优化研究
第42卷第8期能 源 与 环 保Vol 42 No 8 2020年8月ChinaEnergy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Aug. 2020 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殧殧殧殧地学与测量收稿日期:2020-04-26;责任编辑:陈鑫源 DOI:10.19389/j.cnki.1003-0506.2020.08.020基金项目:蒸汽吞吐中后期注热参数优化及增效工艺技术研究项目(CCL2018TJTZLST0478)作者简介:刘义刚(1969—),男,吉林德惠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从事海上油田开发、采油工艺研究和技术管理工作。
引用格式:刘义刚,钟立国,刘建斌,等.LD27 2油田稠油油藏蒸汽吞吐中后期注采参数优化研究[J].能源与环保,2020,42(8):86 91,108.LiuYigang,ZhongLiguo,LiuJianbin,etal.Studyonoptimizationofinjectionandproductionparametersinmid to latestageofcyclesteamstimulationofheavyoilreservoirsinLD27 2Oilfield[J].ChinaEnergy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2020,42(8):86 91,108.LD27 2油田稠油油藏蒸汽吞吐中后期注采参数优化研究刘义刚1,钟立国2,刘建斌2,邹 剑1,张 华1(1.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 300452;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 102249)摘要:蒸汽吞吐是稠油油藏开发的最有效措施之一,但是对于海上油田的特殊条件,在进行蒸汽吞吐3~4轮后,即意味着进入蒸汽吞吐中后期。
此时,如何调整注采参数,是海上稠油油藏高效开发的关键。
针对LD27 2油田稠油油藏的开发特点,在地质建模和高度历史拟合的情况下,对LD27 2油田稠油油藏开发状况进行多轮次预测;基于生产历史拟合的油藏数值模型,开展了不同蒸汽干度、注汽强度、注汽强度递增等条件下A22H井和A23H井蒸汽吞吐至开采至10年的油藏数值模拟,明确不同注采参数的影响规律,优化了LD27 2油田稠油油藏蒸汽吞吐中后期注采参数。
稠油热采注蒸汽参数优化
稠油热采注蒸汽参数优化摘要:蒸汽吞吐是稠油开发的有效方法,本文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论述了影响蒸汽吞吐效果的主要因素:蒸汽注入量、注汽速度、蒸汽干度、焖井时间和蒸汽吞吐周期次数等,对稠油开发以及理论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稠油热采蒸汽吞吐影响因素一、引言蒸汽吞吐是一种使油井产能提高的有效强化采油方法,它的实质在于注入的蒸汽加热油层,改变油层及流体性质,从而使油层温度、压力和饱和度三者发生综合变化。
蒸汽吞吐效果的好坏则取决于各种油层因素和作业因素。
二、影响蒸汽吞吐效果的主要因素1.第一周期注汽强度注汽强度即单位油层厚度的周期注汽量。
注入量在整个吞吐阶段对开发效果都有重大影响,随着注入量的增加,加热半径增大,增产效果变好。
由于吞吐阶段的主要能量来自地层压实作用,周期注入量的大小是实际地层孔隙体积和上覆地层压力来确定的,当注入量增加到一定值后,增产效果不再明显,这主要是由于随着吞吐周期增加,近井地带含水饱和度增加,注进的蒸汽大部分热量用来加热近井地带的水,加热半径难以继续扩大,采油越来越少,采水越来越多。
设定一个注汽速度值,在井底干度一定的条件下,分别对第一周期的几个注汽强度进行数值模拟计算。
从产油指标看,随着注汽强度增加,周期产油量增加。
当注汽强度大于一定值以后,周期产油量增幅变小,曲线趋于平缓。
从油气比指标看,注汽强度为一个值时,油气比最高,注入强度再增加,油气比反而下降,因此存在一个最佳第一周期注汽强度,可以通过数值模拟得出。
根据稠油热采开发经验,在生产过程中,注汽强度直接影响到蒸汽吞吐的开发效果。
在一定范围内,任一周期的产油量与蒸汽注入量成正比。
对于具体的稠油油藏来说,蒸汽注入量有一个最优的范围。
注汽量太小,周期累积产油量低;注入量越大,加热范围越大,原油产量越高。
但注入量过高,使得油井停产作业时间延长,可能造成地层中原油被推向远离井底的地方,导致油汽比下降。
2.注汽速度当蒸汽注入油层后,有许多因素影响着加热半径的扩展,其中蒸汽注入速度的影响是首要的。
稠油油藏蒸汽吞吐注采参数优化
稠油油藏蒸汽吞吐注采参数优化
邢翔;胡望水;连艺秀;李涛
【期刊名称】《油气田地面工程》
【年(卷),期】2013(000)009
【摘要】针对我国东部某稠油油藏实际情况,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该油藏蒸汽吞吐开采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
结果表明,该稠油油藏在蒸汽吞吐时,注汽强度选择80~100 t/m,油气比和增产量比较高,吞吐效果较好;蒸汽干度应尽可能地保持在大于或等于50%左右;为保证井底的蒸汽干度和蒸汽吞吐效果,注汽速度应在120~140 t/d左右;注汽压力在12 MPa为宜;采注比在大于1.2时,含水上升快,边水推进速度增加。
【总页数】2页(P17-17,18)
【作者】邢翔;胡望水;连艺秀;李涛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学院;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井楼油田特稠油油藏蒸汽吞吐转蒸汽驱注采参数优化
2.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转驱方式优选及注采参数优化
3.渤海油区稠油油藏蒸汽吞吐注采参数优化模型
4.低渗稠油油藏蒸汽吞吐注采参数优化设计及图版制作
5.LD27-2油田稠油油藏蒸汽吞吐中后期注采参数优化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 模 拟 的 结 果 来 看 , 吐 五 个 周 期 ( 出程 度 吞 采
2 . 9 ) , 层 含 油饱 和 度 为 5 . 7 , 层压 力 2 3 后 油 3 6 油 平 均下 降到 2 0 MP , 层温 度平 均 升高 1 ℃ , . 2 a油 2 已形
成 大 面 积 的 热 连 通 , 度 场 分 布 , 于 30mP . 粘 低 00 a s 的面积 较大 , 占井 组面 积 的一半 。此时转 驱 , 约 不仅 汽 驱效 果较 好 , 而且 整体 上注 蒸汽 开 采效 果也 较好 。 因此 确定 合理 的转 驱 时机为 吞 吐五个 周 期后 。 2 蒸 汽驱 注采 参 数优 化 在确 定 了吞 吐转 汽驱 的 合理 时机 后 , 应 对 蒸 还 汽驱 注 采参 数 进行 优 化 设 计 , 以取 得较 好 的 汽 驱 开 发效 果 。 蒸汽 驱 阶段重 要 的注采 参数 包 括注汽 速 度 、 采注 比、 单井 排液 能力 和蒸 汽干 度 。
摘 要 : 以井楼 油 田某试验 井 区为例 , 通过 油藏 数 值模 拟 和实 际生 产 资料 分 析 , 系统深 入 研 究 了井 楼 油 田蒸汽吞 吐 转蒸汽 驱 最佳 转驱 时机 和转 驱注 采参数 ( 气速 度 、 注 蒸汽 井底 干度 、 采注 比 、 井排 液能 单 力) 优化 。研 究结 果表 明 , 吐 5个周 期 后 , 吞 剩余 油饱 和 度依 然较 高、 热连 通 基 本 形成 , 层 压 力相 对较 地 低 , 蒸汽吞 吐 转驱 的较 佳 时机 。 是 蒸汽驱 最 佳注汽 速度 为 8 td 单 井排液 能 力达 到4 td, 0/ , 0 / 井底 蒸汽 干度 在6 上 蒸汽 驱 效果好 , 最低 不 得低 于4 ? 。 0 但 O, 实验 区的研 究 对 整个 井楼 油 田蒸 汽吞 吐转 驱有 很好 的借 6 鉴 和指 导意 义 。
16 4
内 蒙 古石 油化 工
2 1 年第2 期 00 2
井楼油田特稠油油藏蒸汽吞吐转蒸汽驱注采参数优化
刘 荣 光 陈敏 杰 鄢 宇杰 刘 敏 , , ,
(. 1长江大学石 油工 程学院 , 湖北 荆州 4 4 2 ;. 3 0 32 川庆 钻探长庆 钻井总公司 , 陕西 西安 702) 1 0 1
对 一 个具 体 油 藏 而 言 , 在选 定 的注 采 系统 条 件 下, 采用 蒸 汽驱开 采 存在 一个 最优 的注 汽速 度 。 在此 最 优 注汽 速 度 下 , 损 失较 小 , 能 利 用 率较 高 , 热 热 汽 驱 开发效 果 好 , 汽 比较 高 。因为 注汽 速度 越低 , 油 在 井 筒 中热损 失越大 , 而 造成 井底 蒸汽 于度 低 , 从 同时 注汽速 度 低 , 入蒸 汽在 油藏 中热 损 失也较 大 , 注 蒸汽 带在 油 藏 中扩 展缓 慢 , 导致 汽 驱 油 汽 比和 采 收 率均 较 低 ; 反 , 汽速 度 过 高 , 相 注 由于 受 到 地层 正 常 吸 汽 能力 ( 指不 压破 地层 ) 的限制 , 能会 压破 地层 , 剧 可 加 蒸 汽在油 层 中的窜 流 , 易在 生 产井过 早 突破 , 从而 降 低 了蒸汽 的波 及体 积和 热利 用 效率 。另 一方 面受 生 产 井排 液 能力 制 约 , 成 汽驱 阶段 地 层 压力 回升 幅 造 度较 大 , 以实现 低压 下 的蒸汽 驱替 过 程 , 油汽 比 难 使 和 增产 油汽 比( 加 的产 油量 与增 加注 汽量 之 比) 增 明 显 降低 。 根 据 对 实验 区的 数 模 研 究结 果 , 考 虑到 油 层 并
2 1 注 汽 速 度 优 选 .
2・ 0 02 %
…
嚣
1
:
軎 吐 3爵劓 . 群 吐 4 期 J 周 辱吐5 期 周 番吐6 周期 菩吐7 埘 周
l
转 驱前 吞吐 周期
图 1 不 同 转 驱 时 机 汽 驱 模 拟 结 果 对 比图
凡 是 符 合 蒸 汽驱 开 采 条 件 的稠 油 油 藏 , 应在 都 蒸 汽 吞 吐开 采 至 适 当 时机 转 入 蒸汽 驱 开 采 , 分发 充 挥 蒸 汽驱 具 有 较 高驱 油 效 率 的 优势 , 以提 高 注 蒸汽 开采 的总 体效 果 。 只进行 蒸 汽吞 吐开 采 , 下死 油 如 地 区 很 多 , 般 采 收 率 仅 1 ~ 2 , 殊 条 件 下 最 多 一 0 5 特 3 左 右 ; 适 时 转 入 蒸 汽 驱 , 收率 可 增 加 2 ~ O 如 采 O 3 , O 总采 收 率可 达 4 ~ 6 ; 5 O 如不 适 当地推 迟转 汽 驱 的时机 , 仅吞 吐阶段 后期 效果 极差 , 汽驱后 效 不 转
关键 词 : 稠 油油藏 ; 特 蒸汽 吞 吐 ; 蒸汽驱 ; 参数 优化 ; 汽速度 ; 注 蒸汽 干度 中图分类 号 : E3 5 T 4 文 献标 识码 : 文章 编号 :O 6 7 8 (O O 2 一 O 4 — 0 A 1 O— 9 12 1 )2 1 6 2
蒸 汽 吞 吐 在 稠 油 油 藏 开 发 中得 到 了广 泛 的使 用 , 进 入 开 发 阶段 的 中后 期 , 发效 果 逐 渐 变差 。 但 开 蒸汽 吞 吐后如 何 进一 步 的开发 稠油 油藏 是一 个新 问 题 。蒸 汽吞 吐后 转蒸 汽驱 , 汽波及 体 积大大 增 加 , 蒸 可 以更 有 效 的加热 油 藏 , 幅度 降低 稠 油黏度 , 高 大 提 采收 率 。蒸 汽吞 吐和 蒸汽 驱结 合应 用 可 以取 得更 好 的效 果 。 井 楼 油 田三 区位 于 高 庄南 鼻 状 构 造南 部 , 力 主 层位 为 南 部 Ⅲ6层 , 藏 深 度为 1 5 0 2 8 0 砂 埋 3 . - 9 . m, 层 厚 度 平 均 8 5 孔 隙 度 3. 2 , 透 率 2 . m, 4 8 渗 . 2 6 m。地 层 温 度 下脱 气 原 油 粘度 为 1 7 9 a S 4t ,  ̄ 8 4mP . , 属 特稠 油 油藏 。从 历史 拟合 后 的三 场 分布 情况 和转 驱 条 件研 究看 出 , 井 区转 蒸 汽 驱 不但 具 备 较好 的 该 储 量基 础 、 而且 已经具 备转 蒸汽 驱 的基本 条件 , 下文 重 点研 究 蒸汽 吞 吐转 蒸汽驱 注 采参 数优 化 。 1 蒸 汽吞 吐 转汽 驱最 佳时 机 果更 差 。 由蒸 汽吞 吐转 入蒸 汽 驱开 采存 在一 个最 佳 时 机 。 据对 实验 区的数模 研 究 , 同转 驱 时机 汽驱 根 不 模拟 结 果对 比见 图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