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开采技术

合集下载

分析热力开采稠油技术及其应用

分析热力开采稠油技术及其应用

分析热力开采稠油技术及其应用热力开采稠油技术是一种通过注入热能来降低稠油粘度和提高流动性的一种先进技术。

稠油是指黏度较高的原油,由于其粘度大,黏度构成了地面运输和注水开采的阻碍,从而限制了稠油的开采和利用。

而热力开采稠油技术能够通过向井底注入热能来降低稠油的粘度,提高其流动性,从而实现稠油的高效开采。

本文将分析热力开采稠油技术的原理、优势和应用,以期全面了解热力开采稠油技术的重要性和价值。

一、热力开采稠油技术的原理热力开采稠油技术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向稠油层注入高温热能,使稠油层温度升高,从而降低稠油的粘度,提高其流动性,便于开采。

具体来说,热力开采稠油技术主要包括蒸汽吞吐法、电加热法和火热联合法等多种技术手段。

蒸汽吞吐法是指通过向稠油层注入高温高压蒸汽,使稠油层温度升高从而降低粘度,然后再通过压力差将稠油挤出地层。

电加热法是通过在井下采油管内布置电热线圈并通电,使稠油层温度升高从而改善稠油的流动性。

火热联合法则是将火热和蒸汽混合注入稠油层,通过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和蒸汽一起作用,提高地层温度从而改善稠油的流动性。

热力开采稠油技术相较于传统的采油技术具有许多优势。

热力开采稠油技术能够降低稠油的粘度,提高其流动性,从而大大提高了稠油的采收率。

热力开采稠油技术能够减轻井底压力,提高稠油开采的效率。

热力开采稠油技术能够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使稠油开采更加环保。

热力开采稠油技术还能够提高采油速度,加快稠油资源的开采和利用。

热力开采稠油技术在油田开采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国内外许多重要的稠油资源地区,热力开采稠油技术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稳定的采油技术。

加拿大的阿尔伯塔地区、委内瑞拉的奥里诺科油田等地区,都是热力开采稠油技术的典型应用区域。

热力开采稠油技术还在国内的塔里木盆地、大庆油田等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有望成为国内外稠油资源开发的主要技术手段。

稠油开采技术

稠油开采技术

稠油开采技术如何降低成本,最大限度地把稠油、超稠油开采出来,是世界石油界面临的共同课题。

稠油由于粘度高,给开采、集输和加工带来很大困难,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来降低稠油的粘度。

我国稠油开采90%以上依靠蒸汽吞吐或蒸汽驱,采收率能达到30%左右。

深化热采稠油油藏井网优化调整和水平井整体开发的技术经济研究,配套全过程油层保护技术、水平井均匀注汽、热化学辅助吞吐、高效井筒降粘举升等工艺技术驱动,保障了热采稠油产量的持续增长。

目前提高稠油油藏产量的思路主要是降低稠油粘度、提高油藏渗透率、增大生产压差,主要成熟技术是注蒸汽热采、火烧油层、热水+化学吞吐、携砂冷采,等等。

1、热采技术注蒸汽热采的开采机理主要是通过加热降粘改善流变性,高温改善油相渗透率以及热膨胀作用、蒸汽(热水)动力驱油作用、溶解气驱作用。

关于稠油的蒸馏、热裂解和混相驱作用,原油和水的蒸汽压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当油、水总蒸汽压等于或高于系统压力时,混合物将沸腾,使原油中轻组分分离,即为蒸馏作用。

蒸馏作用引起混合液沸腾产生的扰动效应能使死孔隙中的原油向连通孔隙中转移,从而提高驱油效率。

高温水蒸气对稠油的重组分有热裂解作用,即产生分子量较小的烃类。

在蒸汽驱过程中,从稠油中馏出的烃馏分和热裂解产生的轻烃进入热水前沿温度较低的地带时,又重新冷凝并与油层中原始油混合将其稀释,降低了原始油的密度和粘度,形成了对原始油的混相驱。

注蒸汽热采的乳化驱作用同样很有意义,蒸汽驱过程中,蒸汽前沿的蒸馏馏分凝析后与水发生乳化作用,形成水包油或油包水乳化液,这种乳化液比水的粘度高得多。

在非均质储层中,这种高粘度的乳状液会降低蒸汽和热水的指进,提高驱油的波及体积。

热采井完井时的主要问题是,360℃高温蒸汽会导致套管发生断裂和损坏。

为此,采用特超稠油HDCS技术,将胶质、沥青质团状结构分解分散,形成以胶质沥青质为分散相、原油轻质组分为连续相的分散体系。

特超稠油HDCS强化采油技术已在胜利油田成功应用。

稠油开采技术

稠油开采技术

2、稠油油藏的基本特点
(1) 油藏大多埋藏较浅 (2) 储集层胶结疏松、物性较好 (3) 稠油组分中胶质、沥青质含量高,轻质馏分 含量低 (4) 稠油中含蜡量少、凝固点低 (5) 原油含气量少、饱和压力低
3、稠油的分类标准
稠油分类不仅直接关系到油藏类型划分与评价,也 关系到稠油油藏开采方式的选择及其开采潜力。为此,许 多专家对稠油分类标准进行了研究并多次举行国际学术会 议进行讨论。联合国培训研究署(UNITAR) 推荐的稠油 分类标准如表所示:
4.4、出砂冷采
1、 出砂冷采的机理
(1)大量出砂形成蚯蚓洞 油层大量出砂后沿射孔孔道末端在高孔隙度区域形成蚯蚓洞,然后 继续沿储层内相对脆弱带向外延伸,形成蚯蚓洞网络。 (2)稳定泡沫油流动 由于气泡与流体一起流动,因此在冷采井中不会形成连续的气体通 道,因而在油藏内部没有能量消耗,压力不会迅速衰竭,气油比在多年 内都将保持一常数。
蒸汽的蒸馏作用 热膨胀作用
脱气作用
油的混相驱作用 溶解气驱作用 乳化驱作用
2、蒸汽驱适用的操作条件
(1)注汽速度 随着注汽速度的增加,蒸汽驱的采收率也会增加。但是当注汽速度达到 某一临界值后,采收率对注汽速度则不太敏感。 (2)注采比
蒸汽驱中注采比存在一个临界值,当注采比小于临界注采比时,蒸汽驱 采收率非常低,且对注采比不敏感;当注采比大于临界注采比时,蒸汽驱可 取得好效果,临界注采比一般干度越低,开发效果越差。 但注汽干度也存在一个临界值,当蒸汽干度大于此值时,蒸汽驱采收率对蒸 汽干度不敏感,都能取得好效果。临界注汽干度一般经验值为0.4。
3、 蒸汽驱的技术特点
(1)选择合适的试验井组 试验区应有连续的泥岩隔层,尽可能减少目的层垂向上的蒸汽窜流; 砂岩不宜过厚;砂体的顷角不要太大;砂岩应该较纯。

稠油火驱开采技术分析

稠油火驱开采技术分析

稠油火驱开采技术分析稠油是一种高黏度的石油,它的开采技术相对于常规的轻质石油来说更加复杂和困难。

稠油的黏度较高,流动性差,因此需要采用特殊的开采技术来提高采收率和有效开发稠油资源。

火驱是稠油开采的一种常用技术,它利用热能来降低稠油的黏度,提高其流动性,从而实现稠油的开采。

火驱技术分为表面火驱和井下火驱,下面对这两种火驱技术进行分析。

表面火驱技术是将燃烧产生的热能传递到地下储层中,使稠油温度升高,从而降低其粘度,增加流动性。

表面火驱技术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火源和传热介质,并通过合理的布置和控制火源和传热介质的供应方式,使其均匀地传递热能给储层。

井下火驱技术是通过注入高温气体或液体到井筒中,使稠油受热蒸发,从而降低其黏度。

井下火驱技术最常用的热能介质是蒸汽,将蒸汽注入井筒中,使稠油受热蒸汽的热量传递,从而提高稠油的流动性。

稠油火驱开采技术的优点是可以有效提高稠油的采收率,增加石油产量。

火驱技术对储层的破坏较小,操作相对简便,投资成本相对较低。

火驱技术的主要缺点是需要大量的热能供应,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火驱技术对储层条件要求较高,对不适宜的储层无法实施。

在稠油火驱开采技术应用中,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热能的供应方式要科学合理,既要满足开采需求,又要降低环境污染;火驱过程中要合理控制温度和压力,防止储层的过热和过压,导致油层的损坏;需要注意火驱技术的适用范围,避免在不适宜的储层中盲目采用火驱技术。

稠油火驱开采技术在稠油开采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火驱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稠油的采收率和开发效果,为稠油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手段。

稠油开采方案

稠油开采方案

稠油开采方案1. 引言稠油是指黏度较高的原油,由于其黏度高,相比于常规原油,开采过程更加复杂且困难。

本文将介绍稠油开采的方案,涵盖一些常用的稠油开采技术和方法。

2. 稠油开采技术2.1 热蒸汽注入法热蒸汽注入法是常用于稠油开采的技术之一。

该方法通过注入高温的蒸汽来减低油藏中的原油粘度,降低黏度后,使得原油更易于抽采。

热蒸汽注入法可以分为直接蒸汽驱和蒸汽辅助重力排油两种。

直接蒸汽驱是将高温蒸汽注入到油藏中,通过热蒸汽的温度和压力作用,降低原油的粘度,使得原油流动性得到改善,从而提高采收率。

蒸汽辅助重力排油是通过注入蒸汽从而提高油温,使得原油流动性增加,同时借助地层的自然排水能力,将原油通过重力驱出。

2.2 转矩驱油技术转矩驱油技术是一种基于转子引动原理的稠油开采技术。

该方法通过在井下安装转子设备,利用转子的运动来产生剪切力和推动力,使得原油流动起来。

转矩驱油技术主要用于黏度较高的胶体状原油开采。

2.3 溶剂驱油技术溶剂驱油技术是一种常用的稠油开采方法,通过注入特定的溶剂来降低原油的粘度,提高其流动性。

常用的溶剂包括丙酮、苯和二甲苯等。

该方法可以与蒸汽驱、转矩驱油技术等相结合,提高稠油开采效果。

3. 稠油开采方法3.1 增注增注是指向油层注入特定的驱油剂以改善油层的流动性。

这是一种常用的稠油开采方法,可以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增注方法包括水驱、聚合物驱、碱驱、聚合物-碱联合驱等。

水驱是指注入水来增加原油流动性和驱出原油。

聚合物驱是指注入具有降低粘度的聚合物溶液来改善原油流动性。

碱驱是指注入具有碱性的溶液来降低油藏中的黏土含量,改善原油流动性。

聚合物-碱联合驱是将聚合物驱和碱驱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更好地改善稠油开采效果。

3.2 高压气体驱油高压气体驱油是指通过注入高压气体来提高砂岩孔隙中的压力,从而驱使原油流动。

常用的高压气体包括天然气和二氧化碳。

该方法可以提高原油流动性,增加采收率。

3.3 超声波驱油技术超声波驱油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稠油开采方法,通过在井下注入超声波来改变原油的流变性质,提高原油的流动性。

稠油开采技术

稠油开采技术

16
第二章
稠油主要开采技术
火烧油层燃烧示意图
17
第二章
注汽井 燃烧带
稠油主要开采技术
正向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时地层中的温度、含油 饱和度、含水饱和度大小示意图
结焦带 可动油带 生产井
空气
原始油带
脚趾
脚跟
火烧油层驱油示意图
18
第二章
稠油主要开采技术
火烧油层采油的特点
具有注蒸汽、热水驱的作用,热利用率和驱油效率更高,同时由于
焖井
开井 回采
7
第二章
50
稠油主要开采技术
峰值产量
日产油量 t
30
第一周期
常规采油 注蒸汽 注蒸汽
第二周期
注蒸汽
第三周期
1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3
35 月
蒸汽吞吐周期生产动态示意图
一般蒸汽吞吐周期可达6~10次。每个周期的采油期由几个月 到一年左右,每个周期内的产量变化幅度较大,有初期的峰值期, 有递减期,周期产量呈指数递减规律。
9
第二章
稠油主要开采技术
影响蒸汽吞吐开发效果的因素
10
第二章
稠油主要开采技术
蒸汽吞吐海上 平台制约因素
20
第二章
稠油主要开采技术
蒸汽驱
蒸汽驱开采是稠油油藏经过蒸汽吞吐开采以后接着为进一步提 高原油采收率的热采阶段。因为进行蒸汽吞吐开采时,只能采出各 个油井井底附近油层中的原油,井间留有大量的死油区,一般原油 采收率为10%~20% 。 采用蒸汽驱开采时,由注入井连续注入高干度蒸汽,注入油层

稠油开采技术原理详解

稠油开采技术原理详解

稠油=高粘重质原油
μ=50(100)mPa.s
D420>0.92
一、稠油分类、特点
1.分类标准
UNITAR(联合国培训研究署)推荐的
重质原油及沥青分类标准
第一指标 分类 重质原油 沥青 粘度①,mPa ·s 102~104 >104 第二指标 密度(15.6℃),kg/m3 934~1000 >1000
剪切速率(1/s)
剪切速率(1/s)
1 0.8 0.6 0.4 0.2 0 0 5 剪切应力(Pa) 10
10 8 6 4 2 0 0 5 剪切应力(Pa) 10
陈373井脱水油60℃流变曲线
陈373井脱水油90℃流变曲线


一、稠油分类、特点
二、稠油油藏开采原理
三、稠油油藏开发方案的制定
四、胜利稠油开采配套技术现状 五、稠油开采配套技术应用 六、胜利稠油开采技术发展方向
开采方式
~150

可以先注水 热 热 热 采 采 采
~10000
10000~50000 >50000
*指油藏温度条件下粘度,无*是指油藏温度下脱气油粘度
一、稠油分类、特点
2.特点-胶质和沥青质含量高
单家寺油田单6块稠油族组份
区块 井 名 烷 烃 % 19.41 19.05 22.33 22.55 28.48 26.88 芳 烃 % 21.52 23.33 21.76 21.66 26.49 25.14 非 烃 % 30.92 30.83 26.53 24.93 33.11 30.64 沥青质 % 10.44 10.34 10.5 11.57 10.26 13.29
原油粘度,mPa· s 相对密度,g/cm3
油层深度,m 油层纯厚度,m 纯/总比 孔隙度,% 原始含油饱和度,% φ×Soi 储量系数,103t(km2· m) 渗透率,10-3μm2

稠油热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稠油热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稠油热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稠油是一种质地黏稠的石油,是一种具有高含硫量和高粘度的重质原油。

由于其黏稠度高,稠油的开采和提炼相对要困难和昂贵。

稠油在全球范围内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其资源储量丰富,因此对于石油行业来说,稠油的开采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有效地开采稠油资源,研发了许多热采技术。

本文将对稠油热采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稠油热采技术现状1. 蒸汽吞吐法:蒸汽吞吐法是一种将高温高压蒸汽注入稠油藏层,使稠油产生稠油-水混合物,降低了稠油的黏度,从而促进油藏产液。

这种方法具有对水源要求低、操作灵活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加拿大、委内瑞拉等稠油资源丰富的地区。

2. 蒸汽辅助重力排放法:蒸汽辅助重力排放法是将高温高压蒸汽注入稠油层,通过蒸汽的热能作用使稠油产生流动,从而提高了油藏产液速率。

这种方法适用于深层、高黏稠度稠油层,可以挖掘更多的稠油资源。

3. 燃烧加热法:燃烧加热法利用地下燃烧或地面燃烧的方式,通过高温热能将稠油层加热,降低了稠油的粘度,从而促进了油藏的排放。

这种方法具有热效率高、可控性强等优点,是一种较为成熟的稠油热采技术。

1. 技术创新: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热采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未来,稠油热采技术将更加注重提高采收率、降低成本、减少环境影响等方面的技术创新,以提高稠油资源的开采效率和利用价值。

2. 能源替代:在稠油热采过程中,通常需要大量的燃料来产生热能,这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未来稠油热采技术可能会向更加环保、节能的能源替代方向发展,例如采用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进行热采。

3. 智能化应用: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稠油热采技术也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未来,稠油热采可能会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油藏的实时监测、智能调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4. 油田整体化管理:随着油田规模的不断扩大,油田整体化管理成为未来热采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2驱油工艺在全世界76个提高采收率的井 场上应用,其中67个在美国(50个在西得克萨斯 和新墨西哥州的二叠盆地,那里都在利用天然的 二氧化碳资源),其余的是在特立尼达、土耳其 和加拿大。
26
(二)稠油冷采工艺技术
1、螺杆泵抽稠油工艺技术
螺杆泵(PCPs)是80年代国际上迅速发展起来 的一种新型采油机械,由于它匀速运转,无机械和液 流的惯性损失,既能适用于一般原油井的生产,又能 适用于高粘度、高含气、高含砂油井的生产,因此, 螺杆泵技术在稠油冷采中的推广应用大大高于几 乎所有的其它开采技术,现在稠油井设施的最优化 方法通常就是用螺杆泵代替有杆泵。
28
2、电动潜油泵举升稠油
电动潜油泵(ESPs) 耐温达149℃,泵效4470%, 免修期一般为1419个月。优点是具有处理大流量 的能力,排量一般在164100m3/d;下井深度可达 4500m。缺点是耐温问题限制了下泵深度;不适 用于低产井、高含气井、出砂井和结垢井等。
通过改进, 对于开采稠油,应选用大型马达和 泵,并可调泵级。利用修改的数据设计泵级以处理 高粘度的研究非常成功;现在在委内瑞拉Orinoco 稠油区用电潜泵每天产油400m3以上,并且设备工 作期平均在14个月以上。
8
在河南油田开展了浅薄层稠油油藏出砂冷采 可行性研究及矿场试验,形成了普通稠油出砂冷 采开采技术,成功地将特薄互层和中深层普通稠 油难采储量投入开发。第一口出砂冷采先导试验 井日产油量是常规试油产量的8倍以上、是蒸汽吞 吐产量的4倍以上,开采成本比蒸汽吞吐降低47%。 同时,还成功地将出砂冷采技术应用于普通稠油 低周期蒸汽吞吐井中,日产油提高13倍,进一步 拓宽了该技术应用领域。
27
螺杆泵在工作过程中,工作制度(主要指螺杆泵 的转速)的确定尤为重要,合理的工作制度应当与油 井的工况及螺杆泵的结构参数相匹配。螺杆泵的 理论排量与转子的工作转速成正比:并且螺杆泵的 转速的合理确定,是影响螺杆泵生产井正常运行的 重要因素。而对螺杆泵转速影响较大的因素是原 油的粘度,原油粘度越高,其流动性越差,泵的容积 效率下降的越厉害,并因充满度不够,造成螺杆泵、 衬套间的局部干摩擦,对泵的寿命就会产生严重的 影响。因此,应根据不同的粘度选择相应的转速。
12
大庆西部斜坡稠油资源具有“薄、散、低、 松”的特点,流体具有“两中、三低”的特性。
根据西部斜坡稠油的特性,需要解决稠油降粘 举升问题、需要解决高油气比稠油举升问题、和 地层出砂及管柱防砂、排沙问题。开展了研究与 现场试验: ①螺杆泵反扣冷采工艺技术 ②抽油机油管电加热技术 ③稠油出砂冷采工艺技术
6
胜利油田从1973年5月在胜坨油田进行蒸 汽吞吐开始,到1997年热采稠油储量已达 2.7×108t,已动用1.5×108t,占55%。1997年稠 油年产量达220.61×104t。该油田开采稠油的主 要技术是蒸汽吞吐和蒸汽驱。
7
水平井技术是稠油开采的一项十分有效的新 技术,目前在稠油热采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水 平井蒸汽吞吐、蒸汽驱其改善稠油开采结果是明 显的;辽河、新疆、胜利油田利用水平井开采稠 油取得了良好的结果。以克拉玛依油田为例,3口 水平井平均日产油量在1114t,为邻近直井产量 的35倍。
18
辽河油田杜229区块 杜229区块多井整体吞吐达到了温度峰值下降,
加热厚度增大,油层纵向动用程度提高的效果。 实施多井整体吞吐20次,覆盖149口井,增油 3.2×104t。有效地延长吞吐周期(23周期),提 高采出程度(46%)。
19
多井整体吞吐筛选标准
序号 1 2 3
4 5
油藏地质参数
原油粘度,mPas① 相对密度
11
葡南黑帝庙层稠油开采试验完善了稠油热采 技术葡南地区黑帝庙油层稠油开发开始于1989年9 月,主要开发的是葡浅12区块。20世纪末加大了 投入,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注汽系统,2001年又对 该区进行了井网加密,钻加密井36口,使该区块 稠油生产达到了较大的规模,目前年产量2×104t 以上。葡浅12区块为大庆油田稠油开发积累了宝 贵的经验。
5
辽河油田从1982年9月在高升油田开始进行蒸汽 吞吐试验,稠油储量和产量逐年增加,从1994年开 始辽河油田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稠油生产基地。到 2000年稠油储量占探明储量的46%,原油产量 1401.1×104t,其中稠油产量851.1×104t,占60.7%。 稠油产量中热采产量为720.21×104t,占84.6%。稠油 热采产量中蒸汽吞吐产量为712×104t,占98.8%。辽 河油田开采稠油的主要技术是蒸汽吞吐、蒸汽驱, 并在进行水平井热采、蒸汽段塞驱、非混相驱等热 采技术及热采新工艺研究方面取得一定进展。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寻找经济有效改善吞吐开 发效果的接替技术。多井整体蒸汽吞吐技术在这 一背景下研发投入现场。
15
基本原理及特点
多井整体蒸汽吞吐是把射孔层位相互对应、 汽窜发生频繁的部分油井作为一个井组,集中注 汽,集中生产,以改善油层动用效果的一种方法。
原理为利用多井集中注汽、集中建立温度场, 提高注入蒸汽的热利用率,其特点主要有以下3个 方面:
4
稠油热采水平较高的国家,如加拿大、美 国,目前在新技术方面主要开展水平井、分支 井、蒸汽∼轻烃混注、井下蒸汽发生器、油层电 加热等项研究。
稠油冷采技术在加拿大、委内瑞拉等国有 一定规模的应用。
我国稠油资源分布较广,大部分含油气盆 地稠油与常规油呈现共生和有规律过渡分布的 特征,稠油资源十分丰富,约占总石油资源的 25%30%以上。
24
根据辽河油田的资料,若采用φ177.8mm套 管、φ114.3mm隔热油管,则环空有水时,井筒 总传热2028W/m2℃,环空注入氮气、无水时, 井筒总传热系数为10W/m2℃,即井筒热损失将降 低12倍。
在新疆九6区J11油藏,注氮气后平均周期产 油580t,比上个周期提高218t,周期生产293d, 生产时间延长了51d。与纯蒸汽吞吐的井相比,在 相同条件下,注氮井平均周期产量达到1026t,周 期生产天数293d,油汽比0.45,回采水率104%, 而单纯注蒸汽井平均周期产油238t,周期生产天 数81d,油汽比0.11,回采水率474.%。这相当于 注氮气使蒸汽吞吐地层弹性能量增加0.66倍。
200
200
20
2、注蒸汽-丙烷加速超重原油开采 热力采油时在蒸汽中加气体添加剂已进行过 多种试验,如添加二氧化碳、甲烷、乙烷、烟道 气、氮气等,这些试验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可提高 原油采收率。对于委内瑞拉Hamaca超重原油油田, 进行了室内注蒸汽-丙烷试验,结果表明能加速重 油的开采和改善注入能力。 Hamaca油田的重油重度为800API,50℃时粘 度为25000 mPa·s。
油层深度,m 油层有效厚度,m
净/总厚度比
孔隙度, 原始含油饱和度 Soi Soi
储量系数,104t/km2m
渗透率,10-3m2
等级
1
2
50-10000 0.9200
50000 0.9500
150-1600 1000
10
10
0.4
0.4
0.20 0.50 0.10 10
0.20 0.50 0.10 10
油藏沉积特征
油藏沉积复杂,从海相渐变为湖相
地层倾角,()
西部砂/页岩厚度 (m/m)
东部砂/页岩厚度 (m/m)
含油饱和度
西部40东部20 213.5/15 61m/30 0.6
重度,(API) 孔隙度,( %)
11.5~13 30~35
采用此方法的结果是:按序吞吐优于无序吞吐;非同步注 汽优于同注同采;单井产量2.4t/d上升到3.9t/d。
3
稠油热采技术自上世纪60年代工业化生产 以来,几十年中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稠油资 源丰富的大国主要有加拿大、委内瑞拉、美国、 俄罗斯、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目前世界稠 油储量在4000×108m3以上,年产稠油量可达 1×108t以上。在热力开采的稠油产量中以蒸汽吞 吐和蒸汽驱技术为主,加拿大和美国有少部分 火烧油层产量。
9
此外,新疆、华北、辽河、吉林等油田也先 后进行排砂采油的矿场试验,其中新疆、吉林油 田获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
吐哈油田做了采用非混相CO2驱提高稠油采 收率,物理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有较好的效果。
10
大庆油田稠油主要分布在葡南地区和西部斜 坡区,葡南黑帝庙油层稠油储量已部分投入开发, 并形成了年产2×104t以上的热采生产规模。西部 斜坡的富拉尔基富7井区、平洋、葡萄花南、他拉 红、江桥以及新开发区块相继提交了6865×104t的 控制稠油储量,此外在朝阳沟油田的扶杨油层也 发现了储量较可观的稠油资源。
稠油油藏开采技术
1
目录
一、国内、外稠油开采现状 二、稠油开采新工艺新技术 (一)稠油热采工艺技术 (二)稠油冷采工艺技术 (三)水平井开采稠油工艺技术 (四)微生物开采稠油工艺技术
2
一、国内、外稠油开采现状
世界范围内目前常规石油和天然气各 有0.8-1.0万亿原油当量桶的剩余储量, 而稠油的地质储量约为6.3万亿桶,即大 约1万亿立方米,巨大的资源量决定了稠 油必将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21
试验结果表明: (1)用丙烷作蒸汽添加剂可降低注入压力,
根据试验的平均最大压差计算,注蒸汽-丙烷可提 高蒸汽注入能力3倍。即使丙烷与蒸汽之比为 2.5∶100的低比例时也改善注入能力。
(2)丙烷加入蒸汽可加速采油,注蒸汽-丙烷 较注纯蒸汽,采油速度可提高17%。
(3)注蒸汽-丙烷试验所产出的油的API重度 加大,表明油层内油的质量有所提高,而单纯注 蒸汽所产出油的API重度不改变或稍降低。
23
3、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
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是利用氮气导热系数低 (导热系数0.0328)的特性,注蒸汽过程中,由光油 管注入蒸汽,油套环空注入氮气,既可减小井筒 热损失,又能降低套管温度,保护套管。注蒸汽 的同时注入氮气,由于氮气与蒸汽间的密度差, 其将会向上超覆的蒸汽与油层顶部的页岩盖层隔 离开,从而减少了向上覆盖层的热损失。尤其对 埋深浅的油层,此项工艺技术取消了高温隔热管、 伸缩管等井下工具,减少了作业次数,不仅节省 了费用,也防止了油井因压井而造成的热损失及 其对地层的伤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