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开采技术现状与发展方向-采油院PPT课件

合集下载

微生物采油技术新发展及应用(研究院)ppt课件

微生物采油技术新发展及应用(研究院)ppt课件
该区经过前期的蒸汽吞吐及蒸汽驱开采,地层原油 中部分溶解气及轻组分被产出,地下原油粘度急剧上 升,目前粘度约增高5535 mPa.s。
可编辑课件
12
开发现状:
矿场试验
九3区齐古组稠油油藏自1987年5月投入开发以来, 动用含油面积2.6km2,地质储量556×104t,累积投 产总井数340口。 截止2001年3月,该区累积注汽792.7319×104t, 累积采油142.762×104t,累积产水618.9296×104t, 综合含水76.1%,累积油汽比0.18,采出程度25.7%。
可编辑课件
16
3.3 施工工艺
矿场试验
施工过程采取不动管柱,油套环空挤入微生 物稀释液方式,注入压力控制在油层破裂压 力以下,注入排量控制在10m3~30m3 /h左右 。挤注结束,关井一段时间后开井生产。
可编辑课件
17
矿场试验
关井时间:
根据以原油为碳源的微生物生长曲线特征,微生物 生长周期一般在5天-7天。考虑到现场因素,实际关 井3天-5天。
3 93253 6月28日 7月28日 9月28日 9 6 4 42 5 9 33
4 93254 8月29日 9月29日
12
0 114 49 139
5 93267 6月29日 8月30日 9月29日 12 15 4 214 40 36 257
6 93271 6月29日 7月28日 9月28日 39 23 36 20 13 0 \
数值 2533 0.93 260 0.2 19 NaHCO3 6841
项目 有效厚度(m) 有效孔隙度(%) 原始含油饱和度(%) 原油粘度(20℃)mPa.s) 地下原油粘度(mPa.s) 含蜡量(%) 酸值(KOHmg/g)

世界稠油开采现状及开采技术进展

世界稠油开采现状及开采技术进展

世界稠油开采现状及开采技术进展
产油量(t)
普通稠油井不同蒸汽吞吐周期生产曲线
(统计平均值)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周期数
世界稠油开采现状及开采技术进展
产油量(t)
超稠油井不同吞吐周期生产曲线
1400
1200
1000
世界稠油开采现状及开采技术进展
二、稠油油藏成熟的开采技术
蒸汽驱开采的特点
蒸汽驱不同于蒸汽吞吐,它是以较充分的补充地层能量为 前提的,因此蒸汽驱的采收率比蒸汽吞吐的采收率高,经过蒸 汽吞吐后,通过蒸汽驱提高的采出程度一般为30% OO IP左右, 汽驱结束后的总采收率,一般在50%OOIP以上,平均采油速 度一般在4~6%之间。
埋藏深度(米)
250-550 1188-1464 1120-1350
1330-1490
610-1926
16.5-82.5 1600-2100
57-100
100-1000 229
1330-1650 900-1200
开采方式
常规注水 常规注水 常规注水 常规注水 常规注水
常规注水
常规注水 常规注水
采收率 (%)
蒸汽驱与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机理对比聚合物驱三元复合驱汽驱降低油水粘度比通过提高驱替液粘度通过高温高热降低原油粘度12个数量级个数量级通过提高驱替液粘度通过蒸汽热水驱在纵向上的完全波及提高高波及效率世界稠油开采现状及开采技术进展五稀油油藏热采技术改善驱替流体的宏观波及范围改善驱替流体的微观波及效果通过提高驱替液粘度降低毛细管阻力通过高温高热降低小孔隙的毛细管阻力改善小孔隙的吸水能力降低界面张力通过碱性液体降低界面张力通过高温高热使岩石完全水湿轻烃蒸馏通过高温高热使轻烃汽化提高驱油效率热膨胀高温使原油和岩石膨胀大庆外围低孔低渗高凝油田的经济有效开发将对弥补大庆原油产量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还可以盘活这部分勘探资金

稠油热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稠油热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稠油热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稠油是一种具有高黏度、高密度、难以流动的油藏原油,由于其在地下储层中常常与水和天然气共存,使得开采难度大大增加。

为了提高开采效率,稠油热采技术应运而生。

稠油热采是指通过加热地下油藏,降低原油的黏度,从而使得其能够被更轻松地开采出来的一种采油技术。

这种技术在稠油资源丰富的地区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发展机遇。

目前,稠油热采技术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主要的热采方法包括蒸汽吞吐法、蒸汽驱动法、燃烧气吞吐法、燃烧气驱动法、电阻加热法等。

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都是通过向油藏注入热能,从而使得稠油流动性增加,容易被开采。

在这些方法中,蒸汽吞吐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技术,它通过向油藏注入高温高压的蒸汽,将原油加热并增加压力,从而推动原油流向井口。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效果显著的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加拿大、委内瑞拉、俄罗斯等稠油资源丰富的国家。

在中国,稠油热采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发展战略规划》,中国已经建成了多个稠油热采示范工程,形成了稠油热采的成熟技术路线和产业体系。

在大庆油田,采用了蒸汽驱动法对稠油进行热采,实现了稠油资源的高效开发。

中国还在不断探索和引进新的热采技术,如电阻加热技术、微波加热技术等,以提高稠油开采的效率和安全性。

尽管稠油热采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面临一系列挑战。

热采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源,特别是燃煤或燃气。

这不仅增加了成本,还会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由于稠油地质条件复杂,加热过程中油藏中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变形和沉陷,导致地质灾害的风险增加。

热采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大量的尾水和尾气,对环境造成污染。

如何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境影响成为热采技术发展的重要课题。

在未来,稠油热采技术的发展将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提高热采效率,通过改进加热方式和增设管网等措施,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二是深入研究地热能源的应用,如地热蒸汽、地热水等,降低外部能源的使用。

稠油开采技术

稠油开采技术
CO2驱油工艺在全世界76个提高采收率的井 场上应用,其中67个在美国(50个在西得克萨斯 和新墨西哥州的二叠盆地,那里都在利用天然的 二氧化碳资源),其余的是在特立尼达、土耳其 和加拿大。
26
(二)稠油冷采工艺技术
1、螺杆泵抽稠油工艺技术
螺杆泵(PCPs)是80年代国际上迅速发展起来 的一种新型采油机械,由于它匀速运转,无机械和液 流的惯性损失,既能适用于一般原油井的生产,又能 适用于高粘度、高含气、高含砂油井的生产,因此, 螺杆泵技术在稠油冷采中的推广应用大大高于几 乎所有的其它开采技术,现在稠油井设施的最优化 方法通常就是用螺杆泵代替有杆泵。
28
2、电动潜油泵举升稠油
电动潜油泵(ESPs) 耐温达149℃,泵效4470%, 免修期一般为1419个月。优点是具有处理大流量 的能力,排量一般在164100m3/d;下井深度可达 4500m。缺点是耐温问题限制了下泵深度;不适 用于低产井、高含气井、出砂井和结垢井等。
通过改进, 对于开采稠油,应选用大型马达和 泵,并可调泵级。利用修改的数据设计泵级以处理 高粘度的研究非常成功;现在在委内瑞拉Orinoco 稠油区用电潜泵每天产油400m3以上,并且设备工 作期平均在14个月以上。
8
在河南油田开展了浅薄层稠油油藏出砂冷采 可行性研究及矿场试验,形成了普通稠油出砂冷 采开采技术,成功地将特薄互层和中深层普通稠 油难采储量投入开发。第一口出砂冷采先导试验 井日产油量是常规试油产量的8倍以上、是蒸汽吞 吐产量的4倍以上,开采成本比蒸汽吞吐降低47%。 同时,还成功地将出砂冷采技术应用于普通稠油 低周期蒸汽吞吐井中,日产油提高13倍,进一步 拓宽了该技术应用领域。
27
螺杆泵在工作过程中,工作制度(主要指螺杆泵 的转速)的确定尤为重要,合理的工作制度应当与油 井的工况及螺杆泵的结构参数相匹配。螺杆泵的 理论排量与转子的工作转速成正比:并且螺杆泵的 转速的合理确定,是影响螺杆泵生产井正常运行的 重要因素。而对螺杆泵转速影响较大的因素是原 油的粘度,原油粘度越高,其流动性越差,泵的容积 效率下降的越厉害,并因充满度不够,造成螺杆泵、 衬套间的局部干摩擦,对泵的寿命就会产生严重的 影响。因此,应根据不同的粘度选择相应的转速。

稠油热采开发技术知识讲解51页PPT

稠油热采开发技术知识讲解51页PPT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稠油热采开发技术知识讲解
1、战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Thank you

稠油热采及水平井注汽 ppt课件

稠油热采及水平井注汽 ppt课件

发展中的稠油开采技术
发展技术 始用时间
发明国家/人
开采机理
磁降凝降粘 20世纪60 前苏联 年代
靠地层压力或机械力量使原油沿油管向上流动, 当温度下降到凝点时,出现结蜡现象,磁化作用 产生诱导磁距,抑制蜡晶形成,降低原油的粘度
声波采油
20世纪90 前苏联 年代
通过声波处理使流体的物性及流态发生变化,改 善井底近井地带的流通条件及渗透性,使停喷、 低产井提高产能。

采出。

冷采
20世纪80年 出砂形成蚯蚓洞渗透率提高,油层 加拿大发明,现在主要应用在加拿 代中期 中溶解气析出驱油同时油层大量出 大及委内瑞拉地区效果较好

砂,发生压实作用使驱动能量增加。

表面活性 20世纪20年 改变岩石的润湿性,改变油水界面 研究较早,50年代美国和苏联相继



的粘度,但产生超低的油水驱替液 进行了试验,70年代后达到了高峰。
中国石油
第二部分 稠油注蒸汽开采技术
第二部分 稠油注蒸汽开采技术
中国石油
1 稠油分类
1982年2月在第二届国际重油及沥青砂学术会议上提出了统一的定 义和分类标准。
重质原油是指在原始油藏温度下,脱气原油粘度为100-10000mPa.s或 在60℉ ( 15.6℃ )及在大气压下的密度为934 ~ 1000kg/m3的原油。
地震采油
20世纪60 前苏联 年代
通过研究天然地震的弹性波及传播规律,运用人 工振动设备提高原油采收率。
蒸汽辅助重 1994年 力泄油技术
Bulter等人
在接近油柱底部油水界面以上钻水平生产井,蒸 汽通过井上方与平行的水平井持续注入,形成蒸 汽室。蒸汽凝析水和被加热的原油在重力驱替下 产出。

稠油目前开采技术与下步技术攻关

稠油目前开采技术与下步技术攻关

稠油目前开采技术与下步技术攻关摘要:稠油在石油资源中所占比例较大,但是常规方法很难开采出来。

本文通过从稠油冷采和稠油热采两个方面介绍稠油开采的当前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有助于稠油油藏开发方式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稠油;热采;冷采一、稠油简介稠油是一种高粘度、高密度的原油,成分相当复杂,一般都含有沥青质、胶质成分,是石油烃类能源中的重要组成成份,国外将重油和沥青砂油统称为重质原油。

国内外稠油的分类标准不一致,一般用粘度、密度、重度表示。

稠油分类不仅直接关系到油藏类型划分与评价,也关系到稠油油藏开采方式的选择及其开采潜力。

世界上稠油资源极其丰富,其地质储量远远超过常规原有储量。

而我国稠油资源分布很广,储量丰富,陆上稠油、沥青资源约占石油总资源量的20%以上。

我国陆上稠油油藏多数为中生代陆相沉积,少量为古生代的海相沉积,储层以碎屑岩为主,具有高孔隙度,高渗透率,胶结疏松的特征。

根据稠油油藏的埋藏深度来看,我国绝大多数稠油油藏埋藏深度为10001500m 之间。

稠油粘度高,密度大,开采中流动阻力大,不仅驱动效率低,而且体积扫油效率也低,难于用常规方法进行开采。

稠油的突出特点是含沥青质、胶质较高我国胶质、沥青质含量较高的稠油产量约占原油总产量的70%。

因此,稠油开采具有很大的潜力。

对于稠油油藏,常规方法很难开采,采取一些特殊的工艺措施加强稠油开采很有必要。

二、稠油开采技术稠油开采一般可分为热采和冷采两大类。

稠油粘度虽然高,但对温度极为敏感,每增加10 度,粘度下降约一半。

加热过程中,水、轻质油和稠油粘度的变化表明,增加相同的温度,稠油的粘度比水和轻质油降低的多得多。

热力采油作为目前稠油开发的主要手段,能够有效升高油层温度,降低稠油粘度,使稠油易于流动,从而将稠油采出。

稠油“冷采”是相对“热采”而言的,即在稠油油藏开发中,不是通过升温方式来降低油品的粘度,提高油品的流动性能,而是通过其它不涉及升温的方法,利用油藏特性,采取适当的工艺达到降粘开采的目的。

稠油热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稠油热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稠油热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稠油是一种高黏度的原油,其粘度远远高于普通原油,其采运难度相对较大。

稠油热采技术是一种用于提高稠油采收率的技术,通过加热原油使其减少粘度,以便更容易开采和提取。

稠油热采技术的现状是相对成熟的,主要包括热胀冷缩法、蒸汽吞吐法和蒸汽辅助重力排水法等。

热胀冷缩法是指通过循环注气的方法,使油层中的空气受热膨胀,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

该技术对油田条件要求较高,需要具备一定的渗透性,适用于注气背压较小的稠油油藏。

蒸汽吞吐法是指通过注入蒸汽,使原油受热膨胀,推动油水混合物上升至井口,从而实现采收原油的目的。

蒸汽吞吐法适用于较高黏度的稠油油藏,但由于注入蒸汽会损失一定的热量,使得有效加热程度较低,因此采收率相对较低。

蒸汽辅助重力排水法是指通过注入蒸汽,使原油受热膨胀,减少油水相对渗透性,从而实现重力驱替的效果。

该技术适用于较低渗透性的稠油油藏,能够有效提高采收率。

1. 技术改进:目前稠油热采技术主要存在节能效果较差、环境污染大等问题,未来的发展趋势是通过改进技术手段,提高采收率的同时减少能耗和环境影响。

2. 综合利用:稠油热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热和尾气,未来的发展趋势是通过综合利用废热和尾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3. 辅助技术的应用:稠油热采技术需要辅助技术的支持,未来的发展趋势是通过引入先进的辅助技术,如智能控制技术、数据分析技术等,提高稠油热采的效率和安全性。

4. 绿色采油: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在稠油热采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推动绿色采油技术的应用,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稠油热采技术是提高稠油采收率的重要手段,其现状相对较为成熟,但仍然存在技术改进的空间。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通过技术改进、综合利用、辅助技术的应用以及绿色采油的推广,实现稠油热采技术的高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