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应链成熟度模型的信息化水平评价框架研究
供应链成熟度

链商业流程成熟度模型该模型从竞争中强调战略伙伴形成的协调性组织和商
业流程的角度,分析了商业流程与供应链绩效的关系。 • 三是IBM institute for Business Value ( 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 通过对领
先企业的调查,总结了他们在供应链演化及转变过程中的不同阶段,2005 提
• 其中,REu为熵值法确定的指标权重向量WEu的差异程度系数,当熵值 法确定的各个指标权重相等时,表明各指标在绩效评价中所起的作用 相等,指标之间不存在差异,则差异程度系数为0;当熵值法确定的 指标权重中,某一指标的权重非常突出,而其他指标的权重非常小, 近似为0时,该指标在绩效评价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绩效评价的 结果可近似认为是该指标的绩效评价值,此时,该指标的权重可近似 取为1
效评价体系,找出制约整个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因素,进而为供应链管理的动
态优化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也为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进行指标的选取 和权重的分配提供参考。
供应链管理成熟度模型
• 随着近年来对供应链管理理论和应用的研究深入,学术界 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学、可行的供应链管现绩效测评理论体 系,即供应链管理成熟度模型(SCMMM)。 • 该模型对处于不同阶段的供应链管理活动给定了对应的成 熟度等级,它与传统的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模型最主要的 区别在于模型中各个成熟度等级之叫并不是相互独立的, 而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成熟度等级是连续的,上层包 含了下层的目标和实践,各成熟度等级在改进过程不能跨 级进行。
权重的确定
• • • • • • 指标主客观综合权重的确定 W (1 t )WFu tWEn WFu -----应用三角模糊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到的指标权重 WEn -----应用熵值法计算得到的指标权重向量 t -----修正系数 t值的选择取决于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WEu的差异程度,可按下式取值 n t REn n 1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供应链风险评估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供应链风险评估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一、引言供应链风险评估是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
在日益复杂多变的全球化经济背景下,供应链面临着诸多潜在风险,如自然灾害、政治动荡、货币波动等。
为了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采取科学有效的评估模型对供应链风险进行评估是非常必要的。
本课题旨在基于贝叶斯网络构建供应链风险评估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探讨其应用效果,以期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二、现状分析目前,供应链风险评估主要采用贝叶斯网络、层次分析法、熵权法等方法。
然而,贝叶斯网络由于其建模灵活、易于理解等特点,在供应链风险评估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贝叶斯网络是一种概率图模型,通过建立各个节点之间的关联关系,可以有效分析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风险。
然而,目前尚缺乏完备的供应链风险评估模型,对于风险因素的选择、概率分配等问题存在争议,且现有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三、存在问题1. 风险因素选择不准确:在现有的贝叶斯网络模型中,风险因素的选择往往依赖于经验判断,存在主观性较大的问题。
在建立供应链风险评估模型时需要对风险因素进行科学的筛选和评估。
2. 概率分配不准确:在贝叶斯网络中,概率是评估风险发生可能性的关键指标。
然而,目前的概率分配方法多为基于专家判断和历史数据的统计方法,对于不同风险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缺乏充分考虑,导致概率分配存在不准确性。
3. 模型应用局限性:目前的供应链风险评估模型在实际应用中较为僵化,无法充分考虑不同企业的特殊情况,因此需要对现有模型进行改进,提高模型的适用性。
四、对策建议1. 改进风险因素选择方法:可以通过调查问卷、专家访谈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风险因素进行筛选和评估,提高模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 优化概率分配方法:在贝叶斯网络模型中引入相关因素和先验知识,利用概率推理技术对概率进行分配,提高概率分配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构建可拓展的供应链风险评估模型:根据企业的特殊情况,建立灵活可拓展的供应链风险评估模型。
供应链成熟度模型解析

供应链成熟度模型解析供应链成熟度模型(Supply Chain Maturity Model)是指评估和衡量一个组织或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的工具和方法。
通过对供应链各个方面的评估,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的优势和不足,进而制定改进策略,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实现持续改进和优化。
本文将对供应链成熟度模型进行深入解析,探讨其背后的原理、构成要素以及实施方法。
一、供应链成熟度模型概述供应链成熟度模型是基于成熟度模型理论而发展起来的,旨在帮助企业评估和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
成熟度模型通常包括一系列层次或阶段,每个阶段都对应着一定的特征和能力要求,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阶段进行评估和改进。
在供应链成熟度模型中,通常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战略规划与目标:包括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战略规划和目标设定,以及与企业整体战略的一致性。
2.组织结构与流程:包括供应链组织结构的设计、流程的优化和协同机制的建立。
3.信息系统与技术支持:包括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技术支持的整合和创新。
4.供应链合作与伙伴关系:包括与供应商、客户和合作伙伴的合作关系建立与管理。
5.绩效评估与持续改进:包括供应链绩效的评估体系建立和持续改进机制的实施。
二、供应链成熟度模型的构成要素1.战略规划与目标在供应链成熟度模型中,企业需要明确供应链管理的战略定位和目标,确保其与企业整体战略的一致性。
企业需要制定长期和短期的供应链规划,明确供应链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为供应链管理的持续改进提供指导。
2.组织结构与流程供应链组织结构的设计和流程的优化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基础。
企业需要建立跨部门和跨组织的协同机制,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信息的共享和流通。
同时,企业还需要优化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流程,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灵活性。
3.信息系统与技术支持信息系统和技术支持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保障。
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实现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信息化管理和数据共享。
绿色供应链中基于AHP和TOPSIS的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研究

绿色供应链中基于AHP和TOPSIS的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研究一、概述绿色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在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注重了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文旨在研究绿色供应链中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问题。
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供应商的绿色绩效,本文将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AHP方法构建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利用TOPSIS方法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序,以选择出最优的绿色供应商。
本文的研究将为企业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中进行供应商评价与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促进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与可持续发展。
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供应链管理已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绿色供应链作为供应链管理的一种新兴模式,强调在供应链运作过程中实现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绿色供应链的成功实施依赖于供应商的绿色能力和表现。
如何有效地评价和选择绿色供应商,成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关键问题。
供应商评价与选择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
传统的供应商评价与选择方法主要基于成本、质量、交货期等单一指标,忽视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重要性。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增加,企业需要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纳入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的考虑因素。
本研究旨在提出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的绿色供应链中供应商评价与选择方法。
该方法首先利用AHP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然后利用TOPSIS对供应商进行排序和选择。
与传统的供应商评价与选择方法相比,该方法能够更全面、客观地考虑供应商的绿色能力和表现,有助于企业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目标。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作者:孙璐陶福平董毅明来源:《科学与管理》2006年第03期摘要:分析现存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问题和不足,根据企业信息化成熟度模型,提出了基于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律、信息系统实施的影响因素、企业信息测评体系等理论的企业信息化评价一级指标体系框架。
为今后建立多层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信息化成熟度指标体系企业信息化1.引言信息时代,由于信息化的投入产出比,决定了信息化在企业战略中的重要位置。
目前,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又普遍存在着信息化投资产生不了合理回报的现象,因此迫切需要解决如何科学衡量一个企业的信息化水平,通过对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评估,使企业了解自身信息化的程度和存在的问题,激励企业向更高的成熟度迈进。
2.企业信息化成熟度模型企业信息化成熟度指在信息化过程中,企业对这个过程的管理和控制能力。
成熟度则指明了这种能力的大小。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模型是国内学者近几年提出的关于企业信息化方面的新观点,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由左美云等人提出的信息化成熟度模型(1nformation Maturity Model,IMM)[1]。
该模型便于实施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测度,因为它并不是一个组织必须一步步去实施的步骤,而仅仅是一个个状态的反应和描述。
3.企业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研究现状分析目前,国内关于企业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应用方面,存在着供需脱节的局面。
一方面有关企业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但另外一方面企业在进行信息化项目验收和评价信息化水平时又苦于寻找不到合理的、科学的、操作性强的指标体系。
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目前指标体系存在以下不足:3.1缺乏可操作性。
较多的指标体系是沿袭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整体信息水平测度体系,[2],若直接套用过来,可能不利于我国企业的信息化推进和管理。
3.2缺乏理论基础。
现有的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立最大的问题在于提出这些指标缺乏严谨的理论基础和合理的模型支撑[1]。
数字化供应链成熟度模型

数字化供应链成熟度模型
数字化供应链成熟度模型是指对企业的数字化供应链进行评估
和分析的模型。
该模型通过对企业的数字化供应链进行细致的调查和分析,评估企业的数字化供应链的成熟度程度,从而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数字化供应链改进的方向。
数字化供应链成熟度模型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其数字化供应链的
优势和不足之处,并提供一些改进方案。
通过使用数字化供应链成熟度模型,企业能够更好地了解其数字化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以及每个环节的优劣势,从而更好地进行管理和优化。
数字化供应链成熟度模型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估:数字化供应链的基础设施、数据管理、协作和协调、承包商关系管理、风险管理和绩效管理等等。
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数字化供应链成熟度模型可以进一步分解和扩展,以更好地适应企业的数字化供应链管理需求。
数字化供应链成熟度模型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数字化供应链管理
的水平,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通过数字化供应链成熟度模型,企业可以更好地掌握数字化供应链管理的核心要素,并制定相应的数字化供应链改进计划,从而在数字化时代更好地服务客户,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 1 -。
物流成熟度评价体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物流成熟度评价体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物流成熟度评价体系是一种用于评估企业物流管理水平和发展方向的工具。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企业的物流活动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对物流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物流成熟度评价体系通过对企业物流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估,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的物流管理水平,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本文将从物流成熟度评价体系的概念、重要性和构成要素等方面进行介绍,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工具,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文将围绕什么内容展开讨论,以及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和逻辑顺序。
本文的结构如下: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将介绍物流成熟度评价体系的概念、文章结构和研究目的。
第二部分为正文部分,将分为三个小节:物流成熟度评价体系的概念、重要性以及构成要素。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深入探讨物流成熟度评价体系的定义、作用和影响因素,以便更好地理解其重要性。
第三部分为结论部分,将对前文所述内容进行总结,展望物流成熟度评价体系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结论。
通过这一部分,读者将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成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和分析物流成熟度评价体系的重要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评价体系对于物流行业发展的意义和影响。
通过对物流成熟度评价体系的构成要素进行解析,以及对其概念进行深入剖析,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物流成熟度评价体系在企业管理和运营中的作用,为物流行业的提升和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同时,本文还旨在引起读者对于物流行业发展和管理的关注,促使相关从业者和决策者重视物流成熟度评价体系的建设和应用,以不断推动物流行业提质增效,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通过对物流成熟度评价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希望能为读者提供启发和思考,促进物流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2.正文2.1 物流成熟度评价体系的概念物流成熟度评价体系是指一个评价标准体系,用于衡量和评估一个组织或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的成熟度。
供应链成熟度分解

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持续改进的供应链成熟度模型
供应链成熟度模型的评价
• 指标因素的选取 物流、资金流、信息流
• 权重的确定 主观赋权法、客观赋权法和组合赋权法三大类 主观赋权法主要有专家咨泡法、最小平方和法、AHP法、特征值法等 客观赋权法主要有熵值法、拉开档次法、逼近理想点法等 组合赋权法足结合主客观赋权法的各自特点形成的,该方法在一定程 度上既反映了决策者的主观信息,又可以利用原始数据和数学模型, 使权重系数具有客观性。
• 由此看來,国内外学者已经从不同的角度对供链管理进行研究,但总的来说 对于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尚显薄弱,更多的学者仅局限于指标框架的 建立,缺乏系统性的分析,并且往往是针对企业在实施供应链管理中所暴露 出来的某一特定问题而提出的单一的或几个评价指标,很少涉及企业在实施 供应链管理后得到的效果以及如何将评价指标量化的问题。
• 客户服务能力 客户满意度、订单执行准确性、订单运输与追踪绩效、订 单至交货的提前期,非运转时间、订单进入处理的时间
• 竞争合作能力 运输计划的协调和沟通能力、总部及区域的管理、协调情 况、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调能力
权重的确定
• 指标主客观综合权重的确定
• W (1 t)WFu tWEn • WFu -----应用三角模糊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到的指标权重
• 确定成熟度模型各个阶段的指数区间(集值统计) • 通过指标相对重要程度,再计算该供应链管理的成熟度等级综合评价
值得分,最后对应找到所属阶段。即可判断某一企业所处的供应链成 熟度等级。
评价体系
• 物流的运作能力 对供应商的选择及管理能力、物流信息化能力、装卸、配 煤等物流作业的先进程度、运输管理能力、库存控制
• 三是IBM institute for Business Value ( 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 通过对领 先企业的调查,总结了他们在供应链演化及转变过程中的不同阶段,2005 提 出的持续改进的供应链成熟度模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供应链成熟度模型的研究回顾
表 3 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持续改进的供应链成熟度模型
阶段
阶段描述
内容
static supply chain 1
( 静态供应链)
业务无规范化标准,人工干预多 信息处于部门内部对自身业务的事 后记录阶段
functional excellence 2
( 职能卓越)
部门内规范化管理 信息在部门内共享
External Integration 3
55
由世界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 PRTM 的 PMG 2001 年提 出的供应链成熟度模型,给出了企业运作能力所处 的不同阶段与供应链绩效之间的关系。二是由 Kevin McCormak 2004 年在研究供应链管理成熟度模型时 提出 的 供 应 链 商 业 流 程 成 熟 度 模 型 ( Th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Maturity Model) [6],该模型从竞争 中强调战略伙伴形成的协调性组织和商业流程的角 度,分析 了 商 业 流 程 与 供 应 链 绩 效 的 关 系。三 是 IBM institute for Business Value ( IBM 商业价值研究 院) 通过对领先企业的调查,总结了他们在供应链 演化及转变过程中的不同阶段,2005 提出的持续改 进的供应链成熟度模型[7]。以客户驱动、随需应变 的供应链成熟度模型作为一种评测工具,用于衡量 供应链以客户为中心的程度和响应水平,并说明处 于不同阶段的供应链如何采用不同的供应链流程集 成策略。并将其提出的五级阶段模型分别以完美产 品上市、供需同步、通过战略供应的全球购买能力、 卓越物流履行客户承诺四个层面阐述了具体含义。
LI Hong1,2 ,WANG Yaoqiu1
( 1.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44,China; 2. School of Management,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ohhot 010051,China)
级评价指标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 供应链; 成熟度模型; 信息化; 评价框架
中图分类号: F270.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 7695 ( 2012) 02 - 0054 - 03
Study on Evaluation Framework of Information of Supply Chain Based on Supply Chain Maturity Models
external collaboration 4
( 外部协同)
企业与合作伙伴间商业流程规范化 信息在企业余合作伙伴间共享
从表 1 的四个阶段中,可以看出各阶段相应的 信息特征。从信息在部门内部做描述和说明,到信 息在供应链企业中被应用和评估,再到信息在供应 链合作伙伴中共享,最终以电子商务的应用 ( 包括 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 实现供应链所有相 关成员间的实时响应。
( 1. 北京交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44; 2. 内蒙古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
摘要: 介绍了三种供应链成熟度模型,分析了在供应链演进过程中信息化的内涵与作用。依据供应链成熟度模
型,构建了信息化广度维、信息化深度维及信息化绩效维的三维供应链信息化评价框架,并对该评价框架的下
息[2]。供应链管理 SCM 这一新的方法和运作模式, 其目标是通过整合和优化商业流程使得供应链整体 成本下降、绩效提高,其效果通过供应链绩效评价 体系进行考核、评价与度量。
供应 链 成 熟 度 ( Supply Chain Maturity, SCM ) 作为反映供应链整体运营与管理的衡量指标和尺度, 成为 评 测 供 应 链 绩 效 评 价 的 有 效 方 法。 由 PMG (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Group) [3]提出的供应链成 熟度模型 ( Supply Chain Maturity Model,SCMM) 旨 在通过对供应链发展阶段的不同特征界定供应链成 熟度等级,指明供应链持续改进的方向[4 - 5]。
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原有的企业间竞争正演变为其所在的供应链之间的 竞争。 马 士 华 ( 2008 ) 给 出 的 供 应 链 ( Supply Chain) 的 定 义 是 围 绕 核 心 企 业, 通 过 对 工 作 流 ( work flow ) 、 信 息 流 ( information flow ) 、 物 料 流 ( physical flow) 、资 金 流 ( funds flow) 的 协 调 和 控 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 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 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至最终用户连 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1]。
管理整 个 公 司 内 部 的 商 业 流 程、资源 信息管理属于诊断级
续上表 阶段 阶段描述 Defined 2 ( 定义级) Linked 3 ( 突破级) Integrated 4 ( 集成级) Extended 5 ( 组织网协同级)
内容
基本的商业流程被定义及说明 以传统功能为特征的业务代表级协作 经营者以战略角度管理商业流程 企业内部、供应商 和 客 户 基 于 统 一 的 商 业 流程和目标进行协作 企业与其供应商可进行商业流程协作 采用先进的商业流程管理进行协作
Abstract: Three supply chain maturity models were introduced and the connotation and function of information during the evolvement of supply chain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supply chain maturity models,the three dimensions information evaluation framework were constructed,which were extension,depth and performance of informationization respectively. Subsequently,the subsidiary factors under the framework were proposed and discussed further. Key words: supply chain; maturity model; information; evaluation framework
2012 年第 2 期
科技管理研究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2012 No. 2
doi: 10. 3969 / j. issn. 1000 - 7695. 2012. 02. 014
基于供应链成熟度模型的信息化水平评价框架研究
李 弘1,2 ,王耀球1
目前,有三种公认的供应链成熟度模型: 一是
收稿日期: 2011 - 05 - 26,修回日期: 2011 - 08 - 02 基金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 ( NJ10077) ; 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 ( 2010MS1001)
李 弘等: 基于供应链成熟度模型的信息化水平评价框架研究
同样,信息化水平的效果表现为信息化对供应 链绩效的改善,这是信息化的目标。供应链的定义 中指出,供应链的概念是围绕核心企业的企业组织 和业务的集成[1],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在整个供应 链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它控制着与协调供应链上加 盟企业的业务及相互关系,通过核心企业控制信息 和优化反馈信息,完成对节点企业协同和改进,提 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优势[8]。因此,对信息化水平 效果的评价应立足于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思想。
2 三种模型的内涵分析
表 1—3 分别给出了三种供应链成熟度模型的阶 段划分和内涵。
表 1 PMG 的供应链成熟度模型
阶段
阶段描述
内容
Functional Focus 1
( 关注功能级)
离散的供应链流程; 资源管理 的实施在部门级 信息管理属于文档级
Internal Integration 2
( 内部集成级)
( 外部集成级)
战略伙伴协作 加强商业流程和信息共享
依据客 户 需 求 可 以 实 时 计 划、
Cross - Enterprise Collaboration
4 ( 供应链企业协同级)
决策和实施
IT 和电子商务协同供应链
horizontal integration 3
( 横向整合)
企业内各部门间流程规范化 信息在企业内共享
5
( 随需应变供应链)
同化
信息使调整过程灵活、可控
表 3 给出的供应链成熟度模型中,商业流程的管理 及在供应链范围的所有合作企业中流程规范化、标 准化,是其 最 终 目 标 随 需 应 变 供 应 链 实 现 的 前 提。 通过信息不同程度的集成,领先企业通过先进的信 息技术支持和不断改进的供应链管理策略,使得其 可以保持更低的库存水平、更短的现金周转期和更 高的 利 润,实 现 了 低 成 本、高 效 益 和 迅 速 的 响 应 能力。
多企业面向客户需求形成战略关系协作网 基于信任和相互依赖机制的多企业协作网
从表 2 的五级阶段中,可以看出供应链商业流 程走向成熟与完善的趋势是,由企业内部的、传统 的面向功能的管理到跨企业的、面向商业流程的整 合和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