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_5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范文(精选7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范文(精选7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范文(精选7篇)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篇一第一单元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教学内容:(机动3课时左右)1、小数乘法(9课时左右)2、小数除法(11课时左右)3、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教学要求: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1、使学生掌握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会应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及其性质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1、在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和小数除法中商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2、会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1. 小数乘法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小数乘以整数。

(例1和“做一做”,练习—第1—4题。

)教学要求: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4、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用具: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

教学过程:一、激发:1、填表。

(投影出示)因数壹五壹五0 壹五00 壹五000因数5 5 5 5积填得数后,引导学生观察:(1) 先从左往右观察因数、积的变化规律。

(2) 再从右往左观察因数、积的变化规律。

引导学生概括: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或)10倍、100倍、1000倍……积也(或10倍、100倍、1000倍……2、口答:壹五×5表示什么?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3、引新: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积的变化规律,小数乘法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呢?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这部分知识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小数乘法的知识,首先小数乘以整数。

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清单

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清单

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清单As students progress to the fifth grade, the first unit of the math curriculum introduces several key concepts that form the foundation for more advanced mathematical studies. 进入五年级,数学课程的第一单元引入了一些重要概念,为更高级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基础。

One of the fundamental topics covered in the fifth grade math curriculum is multiplication and division. Students will learn how to multiply and divide multi-digit numbers, as well as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operations. 五年级数学课程中的一个基础主题是乘法和除法。

学生将学习如何计算多位数的乘法和除法,以及理解这两种运算之间的关系。

Additionally, students will delve into the study of fractions and decimals, gaining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how these concepts relate to everyday life. 此外,学生将深入研究分数和小数,更深入地了解这些概念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Geometry will also be a focus of the fifth grade math curriculum, where students will learn about shapes, angles, and measurement. 学生还将学习几何,重点关注形状、角度和测量。

五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材分析

五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5单元教材分析金坛市河滨小学房小科第一单元认识负数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负数的认识,引导学生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材分两段安排教学内容:第一段,是例1、例2和练习一的第1~6题,教学用正、负数表示气温和海拔高度。

第二段,是例3、例4和练习一的第7~10题,教学用正、负数表示盈亏情况和不同方向的路程。

这部分教材的后面,还安排了一个实践与综合应用“面积是多少”,为接下来教学多边形的面积计算作些准备。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为什么要在系统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之前教学负数的认识?认识负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拓宽学生对数的认识,激发进一步学习数学的愿望。

在系统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之前教学负数的认识,主要有两点考虑:第一,让学生联系认识整数的已有经验,着重在整数范围内初步认识负数,把注意力集中于体会量的相反意义,有利于降低学习难度,有利于建立较为合理的有关数的认知结构。

第二,希望学生随着对小数和分数的进一步认识,逐步丰富对负数的感知,从而为第三学段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以及进行有理数的运算打好基础。

2.要注意体会教材安排的认识负数的层次。

这部分内容一共安排了四道例题,第一课时教学例1和例2,第二课时教学例3和例4。

那么,例1、例2与例3、例4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呢?例1、例2以及与之配合的练习题,学习素材只涉及气温与海拔高度。

作为相反意义的量,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海平面以上的海拔高度与海平面以下的海拔高度都非常直观形象,因而用相应的正数和负数表示每一组相反意义的量就显得很自然,也便于学生理解。

例3、例4所涉及的盈亏金额、不同方向的路程等相反意义的量,相对来说,稍微抽象一些,理解的难度也相应大一些。

而且,教学例4后的“试一试”中,教材还进一步要求学生根据数轴上的点填出相应的正、负数,从而在更为抽象的层面上引导学生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此外,与例3、例4相配合练习题中,涉及的素材也更加宽泛,有升降机上升和下降的米数,有评委评分时的加分与扣分,有存折上的存入与取出,有水库水位的上升与下降,有汽车上乘客的上车与下车等。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复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小数乘法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点上小数点。

需要注意的是,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占位。

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先把小数点对齐,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在计算小数乘法时,末尾对齐,按照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如果整数因数末尾有小数乘法时,要把整数数位中不是的最右侧数字与小数因数末尾对齐。

一个数(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求积的近似数有三种方法,分别是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

在计算钱数时,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角。

小数四则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只有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两级都有,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

小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和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相同。

常见乘法计算(敏感数字):25×4=100,125×8=1000.加法的交换律是a+b=b+a,加法的结合律是(a+b)+c=a+(b+c)。

乘法的交换律是a×b=b×a,乘法的结合律是(a×b)×c=a×(b×c),乘法的分配律是(a+b)×c=a×c+b×c或(a-b)×c=a×c-b×c。

减法的性质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我们可以减去两个减数的和,或者交换两个减数的位置。

即a-b-c=a-(b+c),a-b-c=a-c-b。

除法的性质是,从一个数里连续除以两个数,我们可以除以两个除数的积,或者交换两个除数的位置。

即a÷b÷c=a÷(b×c),a÷b÷c=a÷c÷b。

五年级上册人教版1到4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人教版1到4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人教版1到4单元知识点一、数学1. 数1.1 整数1.2 1的乘法1.3 除法的基本概念1.4 小数的认识2. 分数2.1 分数的认识2.2 分数的加法2.3 分数的减法2.4 分数的乘法2.5 分数的除法3. 空间与图形3.1 点、线、线段和射线3.2 角的认识3.3 三角形3.4 平行四边形4. 数据的收集与呈现4.1 统计调查4.2 数据的收集4.3 数据的呈现4.4 图形的认识5. 计算5.1 含括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5.2 带括号的计算5.3 整数的加减法5.4 乘法的计算方法二、语文1. 识字1.1 书写规范1.2 认字练习1.3 词语搭配2. 识词2.1 同义词2.2 反义词2.3 词义辨析3. 造句3.1 基础句型3.2 句子成分3.3 句子的连接4. 朗读4.1 词语的正确发音4.2 语句的语调4.3 文章的朗读技巧5. 写话5.1 书写规范5.2 行文表达5.3 写作技巧三、英语1. 听力1.1 听懂简短的英语对话1.2 听懂简短的英语故事1.3 听懂简单英文歌曲2. 语音2.1 正确发音26个字母2.2 熟练掌握元音和辅音的发音规律3. 词汇3.1 熟练掌握常用的英文单词3.2 掌握一定数量的英文词汇4. 语法4.1 能灵活运用一般现在时4.2 熟练掌握动词的变化规则4.3 熟练掌握英语句子的基本结构5. 书写5.1 正确书写26个字母5.2 熟练书写常用的英文单词5.3 书写简短的英语句子四、科学1. 动物世界1.1 动物的分类1.2 动物的生活习性1.3 动物的保护2. 植物世界2.1 植物的结构2.2 植物的生长2.3 植物的繁殖3. 物质3.1 物质的性质3.2 物质的状态3.3 物质的变化4. 科学探究4.1 科学实验4.2 科学的方法4.3 科学的意义5. 生活中的科学5.1 生活中的物质5.2 生活中的能量5.3 生活中的电路五、思品1. 爱与情感1.1 珍惜亲情1.2 尊重友情1.3 勇敢面对挫折2. 社会生活2.1 学会与他人合作2.2 培养团队意识2.3 关心身边的环境3. 志向与理想3.1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3.2 勇敢追求梦想3.3 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4. 人生观4.1 尊重人的个性4.2 欣赏不同的人生观4.3 培养积极的心态5. 人与自然5.1 爱惜大自然资源5.2 保护环境5.3 认识与保护动植物以上是五年级上册人教版1到4单元的知识点。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小数乘法1、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末位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如果积的小数点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如果积的末尾有0,在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时,应先点上小数点,然后再把小数末尾的0划掉。

2、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3、一个乘法算式中,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如:3×1.2>3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如:3×0.8<34、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5、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先按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再看需要保留数位的下一位数字,最后按照“四舍五入”法求出结果,并用“≈”连接,表示求出的是近似数。

6、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第二单元、位置1、“列”“行”的含义:竖排叫做列,确定第几列一般是从左往右数;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前往后数。

2、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列和行两个数字间用逗号隔开,并用括号括起来。

例:第二行,第三列,(2,3)。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1、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2.4÷1.6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2.4与其中一个因数是1.6,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2、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如果除到末尾仍有余数,要添0再继续除。

3、被除数比除数大的,商大于1。

被除数比除数小的,商小于1。

4、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数位不够的要添0补足。

再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5、一个数(0除外)除以1,商等于原来的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内容
第一单元小数的乘法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第四单元简易方程
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一)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第四单元简易方程
(二)空间与图形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二)
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四)数学思想方法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数字编码
(五)数学综合应用
1.量一量找规律
2.铺一铺。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可编辑可打印思维导图)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可编辑可打印思维导图)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跟整数是一样的。
@ 加法: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 减法:
a-b-c=a-(b+c) a-(b+c)=a-b-c
7、运算定律和性质:
乘法交换律:a×b=b×a
@ 乘法: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a-b)×c=a×c-b×c】
@ 除法:
a÷b÷c=a÷(b×c) a÷(b×c) =a÷b÷c
第二单元 位置
1、数对:由两个数组成,中间用逗号隔开,用括号括起来。括号里面的数由左至右分别 为列数和行数,即“先列后行”。
2、作用:一组数对确定唯一 一个点的位置。 经度和纬度就是这个原理。
例:在方格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数对 (3,5)表示(第三列,第五行)。
5、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高=面积×2÷(上底+下底)
6、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剪拼、平移、割 补法
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
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
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 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
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 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或求1.5的1.8倍是多少)。
2、小数乘小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整合情境教学课例测评模块:我的学校
宜昌市康庄路小学张艳
整合情境教学单元测评模块框架设计表
2008年6月13日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整合情境教学单元测评模块:我的学校
■能力目标: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仔细阅读材料后解答。

我是康庄路小学二年三班的学生。

我的学校是古诗文特色学校,我会背50多首古诗,是古诗小秀才呢!我们学校还有很多同学和我一样是古诗小秀才。

资料一:我校一年级有265 人,二年级有272人,三年级有241人,四年级有269人,五年级有211人,六年级有215人。

资料二:我校一年级的古诗秀才有65人,二年级的古诗秀才有123人,三年级的古诗秀才有168人,四年级的古诗秀才有197人,五年级的古诗秀才有204人,六年级的古诗秀才有210人。

■问题:
1、根据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6分)
(1)一、二、三年级大约有多少人?(1分)
(2)四、五、六年级的古诗秀才共有多少人?(2分)
(3)二、三年级的古诗秀才总人数比六年级的古诗秀才人数多多少人?(3分)
2、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

(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