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野下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搏击・体育论坛 7蟹 稚l 1期 【体育人文社会学】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韧性 与主观幸福感探索
王霞 (盐城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江苏盐城224002)
摘 要: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探索身体锻炼是否可对心理韧性的激发与培养具有干预作用,采用问卷 调查法,选取盐城师范学院180名体育专业大学生及180名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情 绪控制、积极认知、人际协助三个维度上的得分体育专业高于非体育专业,并且存在显著差异;在目标专注和 家庭支持控制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高于非体育专业的学生;心理韧性与主 观幸福感及各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体育专业 心理韧性 主观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ll-_o007—03 心理韧性(resilience)是指个人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 威胁或其他生活压力时的良好适应,它意味着对生活压力和挫 折压力的“反弹能力”LlJ。此定义阐释了心理韧性的实质,其一,个 体遭遇了逆境;其二,个体发展状况良好。有关心理韧性的研究 伴随着积极心理学思潮的兴起开始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目 前对心理韧性的研究强调关注个体内部各种积极的心理品质与 力量,摒弃了过去心理学只关注问题心理模式。心理韧性与积极 心理学相契合的观点认为,心理韧性是个体在面对挫折情境下 调动内部一切可利用资源促使其追求自身的协调发展,实现良 好适应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潜能 。在我们国家有关心理韧性的研 究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是对国外文献的翻译和整理,理 论层面的研究较多而相应的实证性研究还很少,尤其是对心理 韧性的培养和干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 以往大量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有规律的身体锻炼可以降低 消极情绪的产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通过身体锻炼这种 形式可从认知上诱发可以抵抗消极心境的积极的情绪和情感。 这是认知理论所提供的假说,这一假说对我们具有启示作用,是 否正常人也可以通过身体锻炼这种干预手段来获得积极的情绪 体验,发掘人类自身存在的力量,比如勇气、乐观主义、人际技 巧、希望、毅力和洞察力等等,提高人的心理韧性进而提高人的 主观幸福感?这是本文的研究假设,本文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探 讨体育专业大学生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在心理韧性上的 差别,以此来探索身体锻炼是否对心理韧性的激发与培养具有 干预作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对盐城师范学院180名体育专业大学生及180名非体育专 业大学生发放《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360份问卷进行测试,经 仔细筛选后获得回收问卷346份,回收有效率为96%,被试的基 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研究对象基本情况一览表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有关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及运动心理学的文献资料, 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确定了调查内容与方法。 1.2.2问卷调查法 对心理韧性的研究,采用胡月琴等人编制的青少年心理韧 性量表,该量表共有五个维度,包括目标专注、人际协助、家庭支 持、情绪控制和积极认知,该量表采用5点评价,量表的内部一 致性a系数为0.85;幸福感指数量表(Index of Well—being, Index ofGeneral A fleet)I 由Campbell等人制订,包括总体情感指 数量表和生活满意问卷两部分,情感指数量表由8个项目组成, 作者简介:王霞(1976 ̄),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
7 描述了情感的内涵;生活满意问卷由1个项目组成。每个项目均 为7级计分。总分为总体情感指数表之平均得分与生活满意度 问卷的得分(权重为1.1)相加。 1.2.3数理统计法 本研究回收的问卷数据输入计算机,用Spss(14.0)软件包 统计分析处理完成,统计结果以P≤0.05为显著水平,P≤0.O1 为非常显著水平。 2 结果与分析 2.1体育专业学生与非体育专业学生在心理韧性各维度上的差 异 表2体育专业学生与非体育专业学生心理韧性的差异
由表2可知,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人际协助 个维度上 的得分体育专业高于非体育专业,并且存在显著差异;在目标专 注和家庭支持控制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2.2被试主观幸福感与性别及专业的差异 表3主观幸福感与性别及专业的差异《x±8)
由表3可知,被试的主观幸福感与性别及专业都存在着显 著的差异,体育专业学生主观幸福感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女生 的主观幸福感高于男生。 2.3主观幸福感指数与心理韧性的相关 表4幸福感指数(总体情感、生活满意度)与心理韧性的相关
由表4可知,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指数及各因子(总体情 感、生活满意度)高度相关。 3 讨论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界正在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以 Seligman和Cslikzentmihalyi在2000年1月出版的《积极 L,N学 8 导论》为标志,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研究开始涉足这一领域,矛 头直指过去近一个世纪的关注疾病与治疗的消极心理学主导模 式,并逐渐形成了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积极心理学不仅强调心 理学要关注人或社会所存在的各种问题,研究疾病或健康的科 学,同时还要研究关于教育、工作、爱、成长和娱乐等各种积极品 质和积极力量 。 积极心理学还提出了积极预防的思想 。它认为在预防工作 中所取得的巨大进步不是修正缺陷而是要系统地塑造来自于个 体内部各项积极的品质和能力。这些能力包括:乐观,信仰,职业 道德,希望,诚实,毅力,人际交往能力,勇敢和洞察力等,积极心 理学的任务将建成一门有关人类力量的科学,去弄清如何培养 具备这些素质的年轻人。那么通过怎样的干预措施来培养人积 极的心理品质,它的形成过程怎样以及如何测量这些积极的心 理品质,是每一位心理工作者要面对的课题。 本研究对比了体育专业的学生与非体育专业学生在心理韧 性及主观幸福感上的差异,其实质是研究以体育锻炼为干预手 段,经常参加有规律锻炼的大学生与不锻炼的大学生在心理韧 性和主观幸福感上的差异,探讨以身体锻炼为干预形式对积极 心理品质塑造的有效性。 在本研究中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在心理韧性量表的情绪控 制、积极认知、人际协助三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体育专业的 大学生;在目标专注和家庭支持这两个因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情绪控制、积极认知两个因子是本实验使用量表区别于其它西 方测量心理韧性量表的独特成分 ,反映了主张心灵和思想平和 的道家精神和主张克制的儒家情感表达以及对待逆境的辩证思 想都可以反映在中国青少年应对逆境的过程中,注重情感的控 制因素,积极的认知和人际辅助因子。体育专业大学生通过有规 律的锻炼,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学习各种生活技能,沟通技能, 沟通和合作能力,决策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最终以积极信 念指导自己的行动来应对不利形势,促进成长,发展个性,培养 坚忍不拔的人格。 而目标专注因子和家庭支持这两个因子分别属于个人内部 和支持力外部比较稳定的因素,因而通过干预来改变的难度较 大,这可能也是这两个因子在体育专业大学生和非体育专业大 学生之间未见显著差异的原因。 研究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高于非体育专业 的学生、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及各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此结 果提示我们,心理韧性可能是身体锻炼与增进主观幸福感之间 的中介因素。
参考文献: [1】杨欣,陈旭.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解读心理韧性『J1.心理 学探新,2009(5):18—19. 【2]刘丹,石国兴,郑新红.论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韧性 IJI.心理学探新,2010(4). [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手册[J】.中国心理卫 生杂志,1999(2):106—108. (下转第12页)
『41陈莉.体育课程文化的结构与特征论析【J1.北京体育大学 学报,2011(5):97—100. 【5】娄坚强,樊炳有.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方案——如 何反映地域体育文化特色【J1.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t(10): 104—111. 【6】陈大路,谷晓红.地域文化对基础教育学校课程的影响【J】. 教育探索,2008(1):9-10. 【71秦香.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路径的构建与创新[J】.教育 与职、 2009(9):177—178. 【8】王素芳. 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初探【J】. 运动,2012(24): 114一l15. 【9】高楠.论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的学校体育文化建设[J】.中 国校外教育(理论),20o8(12). 【10】李政,徐剑波.普通高校体育课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 学研究fJ1.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0(1):36-38. 【11】梁培根,蒋琴华.江苏省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J1.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92-96.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 Spo Culture in Regional Culture Inheritance Zhang Huaxin Sun Li Wang Huaijian fJiaxi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Jiaxing Zhejiang 31 4036) Abstract:Schoo1 sports culture construction i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ports culture in our ountry, and one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In view of school sports culture construction,its connotation,features,pre ent tuanon and Dr0blems,the paper puts forward such countermeasures:schools around must effectively utilize their own adVantage , strengthen sports material,institutional and spiritual culture construction,develop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des gn idea, create auality and harmonious environment for the sports cultural inheritance,and establish and per士ect the ystem ot school sports to organize,implement,improve and innovate the school sports culture・ Key words:School sports culture Regional culture Cultural heritage Development counterm。勰ure
(上接第8页) [41张倩,郑涌.美国积极心理学介评 心理学探新,2003 (3):6-10. 【5]崔丽娟,张高产.积极心理学研究综述——心理学研究的一 个新思潮[J】.心理科学,2005(2):402—404. [61胡月琴,甘怡群. 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和效度检验 【J].心理学报,2008(8):902—912. Exploration of P.E.Majors’Mental Toughness and Subje -Ve Wel1...being from Positive Psychology Wang Xia (Sports Institute Yancheng Normal University,Yancheng Jiangsu 224002) Abstract:From the positive psychology perspective,this paper explores whether physical exercises have nteⅣent on ettect on arousing and cultivating students’mental tou曲ness.Through questionnaire,the author selects 180 P.E・majors alld 180 non—P.E.ma ors in Yangcheng Norma1 University to carry out a contrasting and comparing study・The results show tha 0n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emotional control,positive cognitive and interpersonal assistance,P.E・major score h gher than non—P.E.majors with distinct diference;on the target—focusing and family support control dimen on ,no gn 上1cant diference exists:subjective well—being of P.E.majors is higher than non—P.E・majors;and that Mental toughness, sub ective well—being and each factor are in positive correlation- Key words:positive psychology
12 P.E.majors mental toughness Subjective well——bei
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