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2.1_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__讲课稿)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 阳 大气 反射、 辐 散射 射 太 阳
大气吸收
射向宇宙空 间
辐
射 地面增温 “太阳暖大地”
大 气 吸 收
大 气 辐 射 大 气 逆 辐 射
大气上界目
链 接
栏
地面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1 、 大气逆辐射的存在,对地面有什么作用 ? 如果用 “大气保温作用”概括,你认为合适吗? 2、 冬日里如果是晴天。白天温度比较高,为什么 到了第二天早上会感觉特别冷,妈妈会让你穿秋裤?
情 景 激 疑
知识点二
热力环流
孔明灯又叫天灯,相传是由三国时期的诸葛孔明所发明。 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 明制成会漂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信息,其后脱险,于是后 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孔明灯的结构可分为主体与支架两 栏 部分,主体大都以竹篦编成,然后用纸糊成灯罩,底部的支架 目 链 则以竹削成的篦组成。诸葛孔明发明的如此简陋的设施是怎么 接 升空的呢?这里面蕴涵着什么样的大气原理呢?
2.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 ) A.太阳辐射能 B.地热能 C.潮汐能 D.矿物能 【解析】选A。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栏 目 链 接
3.近地面大气增温的直接原因是吸收了( )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解析】选 B 。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得较少,而对地面长 波辐射吸收得比较多,所以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 源。
学 以 致 用
( 4)深秋,我国北方有寒潮活动的地区,农民常用浓烟 笼罩大白菜地,可以防止大面积冻害,其主要原因是( D ) A.浓烟散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B.浓烟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C.浓烟可阻挡冷空气前进,防止大面积作物冻害 D.浓烟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
2.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作图:等压线图上画风向
南半球近地面
990 水平气压梯度力 1000 1010 风向
大气的水平运动
完成32页活动
The End !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目录
1
大气的受热过程
2
热力环流
3
大气的水平运动
大气层的分层
• 平流层
– 现象:大气水平运动,无对流,无天气变化 – 气温特点:海拔越高气温越高 高层大气
– 受热过程:臭氧直接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 人类活动:飞机飞行 平流层 对流层 地 面
大气层的分层
• 对流层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
地面 是
大气 主要的直接热源
削弱作用
大气吸收
大气
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
地 面
大气的受热过程
• 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
– 昼夜温差 – 秋冬季节有“十雾九晴”之说 – 冬季晴朗夜晚的霜 – 青藏高原上太阳辐射很强,但却气温却很低
大气的受热过程
完成29页活动
热力环流
C
低压
云
晴
D
北半球
490 492 494 496 498 500/hPa
高空的风:
与等压线平行
由于地转偏向力总是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垂直。 当地转偏向力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平衡时,物体保 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近地面的风
北半球
1000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hPa
近地面的风:
斜穿等压线
由于地面有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
热力环流:等压面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4、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因为晴朗的夜晚,天空少云或无云,大气逆辐
射弱,地面辐射的热量散失多,所以晚秋或寒冬 晴朗的夜晚地面气温很低,容易出现霜冻) 5、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夜晚地面辐 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所以可防 御霜冻)
大气 上界
请思考:阴天的昼夜温差为什么比晴天小?
根据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1、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天空 为什么仍是明亮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2、为什么晴朗的正午天空呈蓝色,早晚呈红色? (正午太阳高度大,穿过路程短,仅蓝光被散射掉, 因而天空呈蓝色;早晚阳光斜射,穿过路程长,短波 各色光皆被散射,剩下红光投射地面,阳光红似火, 地平线附近的天空呈红色霞光)
第一节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地球上的能量源泉是: 太阳辐射
读图回答:
辐射 能力
1、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 哪两个部分?
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区和红外区
2、太阳辐射为什么属于 短波辐射?
太阳温度高,辐射中最强 部分为可见光部分,波长短
太阳辐射——短波辐射 地面辐射——长波辐射
2.大气的受热过程
思考:1、从臭氧、 二氧化碳和水汽的 吸收作用,可知大 气吸收具有什么特 (选择特性) 性? 2、为什么大气直 接吸收的太阳辐射 能量是很少的? 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 (大气对太阳辐 射中能量最强的 可见光吸收得很 二氧化碳、水汽吸收 少,大部分 可见 红外线 光能够透过大气 面 到地面)
吸收强烈,有选
择性,大部分可 见光可穿透 无选择性,反 射光呈白色 向四面八方散 射 ,有选择性
吸收 臭氧(平流层)
人教高中地理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人教高中地理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2.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取作用:平流层中的臭氧要紧吸取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取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的反射作用最强。
因此,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可不能太高。
散射作用:散射能够改变太阳辐射的方向,因此日出前的清晨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是明亮的。
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因此晴朗的天空出现蔚蓝色。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通过吸取地面长波辐射保持热量,然后通过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缺失的热量。
3.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1)睛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导致昼夜温差大。
因此,深秋至第二年早春,霜冻多显现有睛朗的夜里。
(2)秋冬季节,北方农民常用人造烟幕的方法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面的农作物免遭冻害。
二、热力环流1.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2.形成: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全然缘故)→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注: 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
3.明白得热力环流应注意的问题:①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气温高则气压低),高空则形成高压;近地面冷却,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气温低则气压高),高空则形成低压。
②在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③同一水平面,高压区等压面上凸,低压区等压面下凹(凸高凹低)实例:气压值B=C=E气压值A>B, E>D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因此,气压值A>D4.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①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阻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
白天,在太阳照耀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形成“海风”;夜晚情形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白天海风,夜晚陆风)②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致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
必修一 2.2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大气的受热过程

(2)判断下垫面的性质 ①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处为陆地,上凸 处为海洋(湖泊);冬季,等压面下凹处为海洋(湖泊),上凸处 为陆地。 ②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 ③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处为城区,上凸处为郊区。 (3)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大小 等压面下凹处, 多阴雨天气, 气温日较差较小, 如上图中甲地; 等压面上凸处, 多晴朗天气, 气温日较差较大, 如上图中乙地。
2、大气受热过程的应用
(1)分析昼夜温差大小 ① 地势高低(高处不胜寒) ② 天气状况(晴天昼夜温差大) ③ 下垫面性质 提出问题: 请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来解释这三方面 因素对昼夜温差大小的影响?
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 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 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地面增温和降 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反之则大。
应用演练
1、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得热源是( C ) A.太阳辐射 B.大气逆辐射 C.地面 D.地热能 2、地球的昼夜温差比月球小,其原因正确的是( D ) A.月球距太阳远 B 地球距太阳近 C 月球本身不发光 D 地球上有大气层 3、有关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引起空气上升或下沉 B.受热使空气膨胀下沉
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大气 辐射的方向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向下的 因与地面辐射的方向相反,称为__________ 大气逆辐射
大气逆辐射 的形 大气辐射中的大部分能量以__________ 式射向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 保温 作用。 失的热量,从而对地面辐射起到了______ (地面还大地)
高一地理必修一2.1

-13-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M 目标导航 UBIAODAOHANG
Z知识梳理 HI SHI SHU LI
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知识点二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等压面图的判读
1.热力环流的形成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一种环流形式,结合“等 压面示意图”对其形成过程分析如下:
PA>Pa>Pc,PB>Pd>Pb。 B.比较同一水平面上不同点的气压值。
判读依据:Ⅰ.等压面高凸低凹,如Pa>Pb。 Ⅱ.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相反,例如,
������a高⇒������A 低 ������b 低⇒������B 高
⇒PB>PA
-17-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M 目标导航 UBIAODAOHANG
-5-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M 目标导航 UBIAODAOHANG
Z知识梳理 HI SHI SHU LI
Z重难聚焦 HONGNAN JVJIAO
一二三
二、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2.热力环流 (1)概念:由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2)形成过程:冷热不均→空气上升和下降运动→同一水平面上产 生气压差异→空气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 图表导读热力环流的形成(教材图2.3) 读图时应把握:(1)地面冷热状况与空气上升或下降运动及近地面 气压高低的关系。(2)近地面气压高低与高空气压高低的关系。(3) 水平气流与气压高低的关系。(4)等压面的弯曲状况与气压高低的 关系。
Z知识梳理 HI SHI SHU LI
Z重难聚焦 HONGNAN JVJIAO
【例题1】 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 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下图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2课时)-教师版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第2课时 热力环流【学习目标】理解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并能够正确画出热力环流图。
【基础知识梳理】(阅读必修一P29~P31内容,完成填空,并用红笔在课本上标出)二、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2.热力环流的形成【问题探究】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
如下图所示:2.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及其影响热力环流是一种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
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山谷、山坡冷热不均,人类活动等都有可能导致热力环流的形成。
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1)海陆风①成因:白天在太阳照射下, 陆地 增温快,气温比海面 高 ,空气膨胀上升,高空气压比原来气压 高 ,空气由 陆地 流入 海洋 ;近地面陆地形成 低 气压,而海洋上因气温 低 ,加之因有空气流入形成下沉空气,形成 高 气压,使下层空气由 海洋 流入 陆地 ,形成 海风 风;夜间与白天大气的热力作用相反而成 陆 风。
②影响: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2)山谷风①成因: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增热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形成谷风(如左图)。
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如右图)②影响: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3)城市热岛环流①成因: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
当大气环流微弱时,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为城市风。
②影响:一般将绿化带布置于气流下沉处或下沉距离以内,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下沉距离之外。
1-2-2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回答(1)~(2)题。
(1)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①地气压低于②地 B.③地气压高于④地 C.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低 D.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③地更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B.b为上升气流 A.a的风向为东南风 C.c的风向为西南风 D.d为上升气流
(3)风向与半球位置及气压分布有密切关系。无论高空还是近地面,风的 来向为高压一侧的方向;风向向右偏的处于北半球,向左偏的处于南半球。
影响风的力及对风向的影响(以北半球为例)
3.气压系统的判读
①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
低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盆地 低压槽——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槽线)。 高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顶 高压脊——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脊线) 鞍形气压场
由08时到20时,图中(
)
A.①地风向偏北,风力逐渐减弱
B.②地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持续晴朗 C.低气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并增强 D.气旋中心附近暖锋移动快于冷锋
[命题立意] 本题主要考查天气系统方面的知识及数据的分析、 判读与整合应用能力。 [思路点拨] 此题适用排除法。A项,自8时至20时①地位于低压 中心的北侧,风向为偏北风,等压线变密,风力逐渐加强;B项, ②地受低压槽控制,多阴雨天气;C项,低气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 动,且中心气压降低说明势力增强;D项,对比两幅图锋面的位臵 可得出气旋中心附近暖锋移动速度慢于冷锋。
②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决定风力大小)
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单元整合
③判定任意点风向 判定风向规律:先明确高低气压;其次确定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据南、 北半球画出偏向风。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依标托纲:1.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并能够解释相关大气现象。
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并学会运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解释相关自然现象。
3.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规律,并且会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力及风向等。
4.学会判读等压线与等压面图。
自主回顾:读“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1)~(3)题1.若此图表示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压a地低于b地B.气温a地低于b地C.若该环流发生在城市地区,则a是市区,b是郊区D.若该环流发生在沿海地区,则a是陆地,b是海洋2.若此图为冬季海陆间热力环流图,则()A.a为海洋B.b为陆地C.③为陆风D.③为海风3.若该图表示热力环流,则a、b、c、d对应的等压面分布(示意)不正确的是()A.a B.b C.c D.d4.读北半球某地面水平气压分布图,回答问题。
(1)就气压状况而言,图中A与B中低压中心是________,B与C中高压中心是__________。
(2)若该地气压只受温度影响,则A、B、C中地面温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_。
(3)下图为沿AB作的剖面图,完成AB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气压值PA、PB、PA ′、PB′的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温值TA、TB、TA′、TB′的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AB高空等压面状况的示意图是()(5)在图中甲处画出风向及其所受的力。
锁定考点:考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过程可归纳如下表考点二:热力环流(1)温压关系——甲、乙、丙三地(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区吹向低压区——①②③④处的风向。
2.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及其影响(1)海陆风(2)山谷风(3)城市风[特别提醒](1)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小,降水增多。
(2)一般将绿化带布置于气流下沉处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1
射向宇宙空间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上界 大气吸收
地 面 吸 收
大 气 辐 射
射向地面
大 气 大气 增 吸收 温
地面增温
地
面 “大地暖大气”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想一想: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什么? 根本来源是什么?
课堂探究一: 资料:月球表面,白天在太阳直射的地方,温度可 达1270C,夜晚则降到-1830C,这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 无法想象的。而地球的昼夜温差要小得多,为什么?
没有大气的月球
有大气的地球的情况
大气 上界
二、热力环流
太阳辐射纬度分布不均 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根 本 原 因:
大气的运动
热力环流的成因:
假如地表性质均一,且温度一致
等压面
B
A
C
低
高
低
总结:
地面冷热不均 大气垂直运动
高 B
低
A
高 地面 C
冷却
受热
冷却
同一水平面 产生气压差异
热力环流
大气水平运动
课堂探究二: 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事例:
海陆风: 海洋与陆地之间形成的小型热力环流 城市风:
城市与郊区之间形成的小型热力环流
B
返回
B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1、水平气压梯度力:
读课本33页思考:什么叫气压梯度?水平气压 梯度力是怎样形成的?其方向是怎样的?
1004 1006 1008 1010
如果只受水平气 压梯度力的影响 风向应该怎样
B
风向
(hP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小结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三种辐射两个作用)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二、热力环流
冷 根本 热 原因 不 均 大气 垂直 运动 同一水 平面气 压差异
直接 原因
大气 水平 运动
测题1
读下图(a、b表示等压面),完成下列要求:
D
A B
a
C
b
垂直 运动,
(1)画出大气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运动; (2)图中所示的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是:先有 水平 再形成 运动; (3)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热力环流实验
烟
仔细观察烟 的运动方向
热水
冰块
C、温压关系:气温高的地方气压低,气温低的地方 气压高,高空的气压与近地面相反 高 空
1020hpa
低压
高压
低压
1060hpa
1100hpa
地 面
高压 C 冷却
低压 A 受热
高压 B 冷却
D、等压面: 大气中气压值相等的点所构成的面 高空
900hpa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教学目标 (一)课标要求: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二)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并能解释自然界中的热力 环流。 (三) 过程与方法: 遵循传统的认知规律,以图片以及生活中的事例引入,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学生共同探索,最终得 出结论。
夜间,地面辐 射绝大部分热 白天,大气削弱了到 量又被大气逆 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白天,由于没有大气对太 辐射还给地面, 夜间由于没有大气的保温 气温不会太高 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月面 使气温不致降 效应,月球表面辐射强烈, 温度升得很高,气温很高 得过低 月面温度骤降,气温很低 月球 地球
大气 上界
(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大气运动的学习,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从而 建立科学的自然观及正确的环境观。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 大气的受热过程; 2. 热力环流中大气的运动过程; 难点:1. 大气的保温作用; 2.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过程; (六)教学方法: 分析法、讨论法、演示法 (七)教学课时: 3课时
D)
解题思路: 1.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必然垂直于等压向 2.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必然垂直于风向 3.摩擦力的方向必然和风向相反
风向 热力环流 大 气 垂 直 运 动 水 平 气 压 差 异 水
一种力作用
平
运 动 风
地 面 的 冷 热 不 均
风 向
两种力作用
三种力作用
读右图北半球某地高空等压 面图完成下列题目:
高 1、A比B气压___(高或低), C比D气压___(高或低) 低
2、 C比D的温度___(高或低 高 ) 低 3、 A比C的气压___(高或低 ) 4、 A B C D之间的热力环流呈_ __ 顺时针 (顺时针或逆时针)方 向流动。 南
2 1 B A C
1000m
1100hpa
500m
地面
热力环流的成因:
假如地表性质均一,且温度一致
等压面
B
A
C
二、热力环流
太阳辐射纬度分布不均 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根 本 原 因:
大气的运动
热
力
环
低气压
流
形
高气压
成
的
低气压
原
(百帕) 1006 1008 1010
理
冷 高气压
B
热
低气压
冷
高气压
A
C
直接 原因
冷 根本 热 原因 不 均
大气 垂直 运动
同一水 平面气 压差异
大气 水平 运动
E、等压面上凸为高压区, 等压面下凹为低压区
热力环流 大气运动最 简单形式
练一练
5
等压面 3 1000M
2
1
等高面
4
B
A
冷
C
热
地面
(1)图中1、2、3、4、5气压相等是 1,2,3 ; (2)1、2、3、4、5中气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高的是 4 ; 气压最低的是 5 ; (3)用“→”完成图中的热力环流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三种辐射两个作用)
太 阳 辐 射
射向宇宙空 间
大 气 辐 射 大 气 逆 辐 射
大气反射
大气上界
大气
地 面 吸 收
大气吸收
吸收
地面增温
地
面 “大地暖大气”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资料:月球表面,白天在太阳直射的地方,温度可达
1270C,夜晚则降到-1830C,这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 无法想象的。而地球的昼夜温差要小得多。 试用大气的作用加以解释:
3、热力环流的几种表现形式
1)海陆风
白天
夜晚
海洋
陆地 陆地
海洋
陆地:增温快 海洋:增温慢
陆地:降温快 海洋:降温慢
城市热岛环流的形成
气 流 上 升
热
B A 郊区
市区
A 郊 区B
1、据图分析城市热岛环流的形成过程。 2、若在郊区A地建设卫星城或建有大气污染工厂,是 否合理?为什么?我们在城市建设中应采取什么对策?
随堂练习
A
C
地 面
B
D 北
例4 下图为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 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 方向。回答(1)~(3)题。
(1).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 (
A)
A.⑥或⑦ B.②或⑥ C.④或⑧ D.③或④ (2).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则O点风向为( C) A.③或④ B.②或⑧ C.③或⑦ D.⑥或⑦ (3).近地面,空气作水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方向( A.与空气运动方向成180°角 B.与空气运动方向成90°角 C.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90°角 D.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180°角
百帕
1000 1005 1010 1015 1020
比较:A>B,水平气压梯度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
C>B,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决定风力大小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 情况一:理想状态 • 受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 风向:垂直于等压线 从高压指向低压
低压
百帕
1000 1005 1010
地区间冷热不均
;
(4)A、B、C、D四处气压由高到低排列是
B > C > D >A。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 概念:气压梯度 • 概念:水平气压梯度力 • 思考: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受什么决定?其方 向有何特点?
百帕 1000 1015 1030 A 高压 B 低压 百帕 1000 1005 1010 C
高压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 情况二:高空风向 (以北半球 为例) • 受力:水平气压梯 度力 地转偏向力 • 风向:平行于等压 线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 情况三:近地面风向 (以北半球为例) • 受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 风向:斜交于等压线 与等压线形成夹 角
知识小结
太 阳 辐 射
类比: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大的原因
青藏高原大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 用弱,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 1、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因为晴朗的夜晚,天空少云或无云,大气逆辐
射弱,地面辐射的热量散失多,所以晚秋或寒冬 晴朗的夜晚地面气温很低,容易出现霜冻) 2、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夜晚地面辐 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所以可防 御霜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