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美德

合集下载

关于诵读经典,传承美德的征文作文4篇

关于诵读经典,传承美德的征文作文4篇

关于诵读经典,传承美德的征文作文4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下面是作者为各位老师家长学生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借鉴参考阅读,您的努力学习和创新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欢迎下载!中华经典传承几千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魂与根。

寒假期间,我观看了山东省青少年经典诵读电视大赛《国学小名士》节目,让我真正领略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的心灵也受到了莫大的震撼与洗礼。

山东省青少年经典诵读电视大赛,如同让我们品尝了一道古代经典文化大餐,演绎出了国学经典的独特魅力,有代代传诵的唐诗宋词,有琅琅上口的传统蒙学读物《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有千年流韵的名篇雅言......。

通过观看比赛,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等奖获得者张晓萍同学的《孝满天下,让爱回家》的朗诵,它让我们认识了以孝德感人的黄香、朱寿昌、朱德等,号召我们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一个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人,不要给自己留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的遗憾;而那些身着古装的国学小名士,他们扮演的小李白、小杜甫、小白居易、小李清照、小蔡文姬、小苏轼更是让我忍俊不禁,发自内心的喜欢;那一个个脍炙人口的诗句,声声入耳,涤荡着我的心灵;那出自圣贤孔子之口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语句,让我懂得了应该以能者为师,学会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虚心向别人请教。

要海纳百川,虚怀若谷,方能拥有高山般的情怀大海般渊博的知识。

人生犹如一条漫漫长路,有许多岔道,当我们迷茫不知如何选择的时候,需要一个智者的指引,那个人就是经典诗文;我们少年儿童犹如一颗颗茁壮成长的幼苗,那么经典诗文就是我们所需要的阳光、雨露......“诵读经典,与圣贤对话;传承美德,让心灵成长。

”让我们开启心灵的大门,去吟诵去领悟,为传承祖国的文化传统美德而共同努力吧!关于诵读经典,传承美德的征文作文二在假期里,我观看了由山东少儿频道播出的“国学小名士”。

读文化经典,传承中华文明主题活动记录

读文化经典,传承中华文明主题活动记录

读文化经典,传承中华文明主题活动记录为进一步加强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让社区的未成年人通过学习经典、诵读经典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7月24日下午,丁岗社区在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室组织开展“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

活动中,孩子们身穿汉服,手持《弟子规》跟着志愿者老师一起诵读国学经典《弟子规》,诵读声朗朗入耳,整个活动现场充满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古韵之美。

志愿者老师一边领读,一边和孩子们讲解《弟子规》的释意,孩子们通过《弟子规》的学习,懂得了最基本的孝道,懂得了感恩,更懂得了“长幼有序”、“礼仪谦让”等中华传统美德。

孩子们纷纷表示,今后要更加认真学习《弟子规》内容,把所学知识和美德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立志成为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

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让辖区未成年人在诵读过程中获得了经典文学的熏陶,既丰富了辖区未成年人的假期生活,又有效的弘扬了中华传统美德。

国学立德礼仪立行——浅谈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明礼仪的有效性研究

国学立德礼仪立行——浅谈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明礼仪的有效性研究

理 论 研 究近些年来有关中华传统文化诵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许多中华海外人士也很关心传统文化的发展,甚至在海外的炎黄子孙出于对祖先文化的情感,大力提倡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德,开展诵经活动。

在国内,教育部出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明确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如何弘扬国学经典文化,运用国学经典文化陶冶孩子的高尚情操,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探索和实践。

我们认为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和灵魂,是连接炎黄子孙的文化之桥、心灵之桥和血脉之桥。

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素来享有盛誉,博大精深的国学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通过诵读国学,可以很好地拯救当代小学生的道德迷失,培养良好的文明习惯。

礼仪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号称礼仪之邦。

孔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

”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

可见礼仪教育对培养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校开展这项课题研究,把国学经典教育与文明礼仪教育相结合,着力提高少年儿童传统文化修养与文明礼仪修养的认识,把“读经典”和养成文明礼仪习惯当成自己的自觉行动,进而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怎样把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明礼仪有机结合起来呢?一、与各学科教育有机整合礼仪是一个人修养乃至一个国家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孔夫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

”身居礼仪之邦,应待人以礼。

但是,由于社会的发展,学生们基本上已经没有了礼仪尊卑的概念了,在家是个“小皇帝”,对家长呼呼喝喝,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全然没有“首孝悌”的行为规范了。

针对此,我们认为只有把国学经典的诵读跟礼仪教学工作渗透到学科之中,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有机整合,才能发挥到教育的最大化。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征文(通用22篇)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征文(通用22篇)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征⽂(通⽤22篇)诵读经典传承美德征⽂(通⽤22篇) ⽆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家最不陌⽣的就是征⽂了吧,通过征⽂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块。

你知道征⽂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编帮⼤家整理的诵读经典传承美德征⽂(通⽤22篇),欢迎⼤家分享。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征⽂篇1 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国的⽂化源远流长,《三字经》、《百家姓》、《弟⼦规》都是古⼈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粮。

经典诵读是让我们了解历史⽂化的重要环节。

经典是指传统的,对后⼈影响深远的⽂化珍品,精美的词句,警⽰的格⾔,都是前⼈给我们留下的⼗分珍贵的作品。

诵读是指对经典作品的阅读、朗诵,并对⼀些⼈民⽿熟能详的作品有⼀定地了解。

当我了解了这些以后,便可以开始诵读了。

你们还记得《论语·述⽽》中孔⼦说的“三⼈⾏,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吗?这句话⼏乎⼈⼈都知道,就是说三个⼈⾏⾛,其中⼀个⼈⾝上必然有你需要学习的地⽅,他必能成为你的⽼师。

这让我联想到:⾼⼭之所以绵延雄伟,是因为它不排斥每⼀粒⼩⽯⼦;⼤海之所以奔腾不息,是因为它聚集了千万条⼩河流。

如果我们真的想要得到长进,就必须去仔细发现别⼈⾝上的闪光点,然后积极进取,让它成为⾃⼰⾝上的闪光点。

中华经典诵读,让我受益匪浅。

它滋润着我的⼼⽥,给于我阳光和⾬露。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征⽂篇2 唐诗,它记载了中国五千来的悲与苦,蕴含了五千来中国⼈民的喜与乐,蕴藏了中华五千年来宝贵的⽂化。

每⼀⾸诗,就像⼀杯茶,难受时尝到是苦的,愉快时品到是甜的。

如果你想喝上⼀杯好茶,就得⼊情⼊⼼,细细品尝。

每每品唐诗,我的⼼情总会随着诗⼈的忧⽽忧,随着诗⼈的乐⽽乐。

在忧中学会思考,在乐中学会享受。

唐代著名诗⼈王昌龄⼗分热爱⾃⼰的国家,⾃秦汉以来,异族⼀直不停地侵犯内地,战事⼗分频繁。

许多爱国将⼠来不及与家⼈告别就奔赴沙场,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报效祖国。

他们长期远离家乡,条件⼗分艰苦。

关于诵读经典,传承美德的征文作文4篇_话题作文

关于诵读经典,传承美德的征文作文4篇_话题作文

关于诵读经典,传承美德的征文作文4篇关于诵读经典,传承美德的征文作文一中华经典传承几千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魂与根。

寒假期间,我观看了山东省青少年经典诵读电视大赛《国学小名士》节目,让我真正领略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的心灵也受到了莫大的震撼与洗礼。

山东省青少年经典诵读电视大赛,如同让我们品尝了一道古代经典文化大餐,演绎出了国学经典的独特魅力,有代代传诵的唐诗宋词,有琅琅上口的传统蒙学读物《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有千年流韵的名篇雅言……。

通过观看比赛,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等奖获得者张晓萍同学的《孝满天下,让爱回家》的朗诵,它让我们认识了以孝德感人的黄香、朱寿昌、朱德等,号召我们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一个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人,不要给自己留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的遗憾;而那些身着古装的国学小名士,他们扮演的小李白、小杜甫、小白居易、小李清照、小蔡文姬、小苏轼更是让我忍俊不禁,发自内心的喜欢;那一个个脍炙人口的诗句,声声入耳,涤荡着我的心灵;那出自圣贤孔子之口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语句,让我懂得了应该以能者为师,学会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虚心向别人请教。

要海纳百川,虚怀若谷,方能拥有高山般的1 / 7情怀大海般渊博的知识。

人生犹如一条漫漫长路,有许多岔道,当我们迷茫不知如何选择的时候,需要一个智者的指引,那个人就是经典诗文;我们少年儿童犹如一颗颗茁壮成长的幼苗,那么经典诗文就是我们所需要的阳光、雨露……“诵读经典,与圣贤对话;传承美德,让心灵成长。

”让我们开启心灵的大门,去吟诵去领悟,为传承祖国的文化传统美德而共同努力吧!关于诵读经典,传承美德的征文作文二在假期里,我观看了由山东少儿频道播出的“国学小名士”。

看那朗朗上口的诗词,将我带入其境,让我去感受,感受诗中的苦,诗中的乐;看那宽大的衣袖,又将我带到古代,倾听那铿锵的音韵,感受那高山流水带来的美,用心享受那朗诵经典时与诗融为一体、情不自禁的动作。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观后感3篇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观后感3篇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观后感3篇《诵读经典,传承美德》1相信在很多人的成长中都曾有过被某句感动,被我们民族几千年的文化所折服,所震撼的经历。

中华上下五千年,在中华民族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汉字是人们智慧的结晶,而诗词则是汉字文化的精髓所在。

走进诗词就如同畅游在了无穷的知识的海洋。

今天我有幸观看到了经典诵读比赛节目《小名士》,它好像带我推开了扇神奇的大门,让我尽情遨游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中。

比赛的流程很简单,分为三大环节,“我爱记诗词”“名家对对碰”和“美德大考验”。

选手们都不甘落后,大显身手,发扬了中华五千年的经典文化,为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短短四十分钟的比赛,却让我思考了许多许多。

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孙荣忆选手说的一句话而引发了我的深思“我左边坐着大哥哥,右边坐着大姐姐,我果断的把虾夹给了他们,这是应该的”是啊,这是应该的。

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讲究礼让,礼让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我们作为中华儿女来说更应该把它传承下去。

可是现在世上的一些人,他们却不这么想,我们身边的小事就有许多,平时在校园里上下楼梯时,如果可以做到高年级礼让低年级,那我们的校园是不是可以变得更安全?汽车在路上行驶时,如果可以做到大家都让一步,那我们的道路是不是可以变得更畅通?当今社会还有许多因人们没有遵循礼仪而产生的问题,家庭财产的分配,难道就真的可以因为几个钱的问题就可以抛弃亲情吗?如果大家都可以做到“礼让”二字,正如孙荣忆说的那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好的东西让给朋友;餐桌上的食物让长辈先吃;乘公交的时候让老人,孩子先上。

最后一环节中,还有另一位选手所做的一件事,令我深思。

任家豪选手主动承认了自己在礼仪方面的不足,并改正了它。

诚信二字虽然简单,可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中华五千年自古是教育我们要讲诚信,可是却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这两个字呢?现在的街道上走到那里都可以看到衣衫褴路的乞讨的人们,而他们大都是利用人们的同情心骗取钱财的骗子。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争做儒雅少年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争做儒雅少年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争做儒雅少年凤台县第二实验小学六(10)班李紫涵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国学经典是华夏民族的灵魂,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脊梁!有人会问什么是经典,我会告诉你经典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是经过时间洗涤和历史沉淀的文化精品。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

对,就让我们行动起来,诵读国学经典吧!看,操场上节奏整齐的国学经典诵读声响起,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在热烈的气氛中开始。

同学们个个精神饱满,声情并茂,从《三字经》到《弟子规》,让千古美文的神韵,华夏礼仪的儒雅,在诵读声中悠扬再现,奏响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美旋律。

国学经典中的传统美德,需要我们在诵读中去体会。

诵读国学经典可以点燃我们的智慧,提高我们的素养,启迪我们的人生;诵读国学经典可以提高我们的注意力,开发我们的学习力,增强我们的爱国情;诵读国学经典让我们的情怀优雅起来,让我们的气质美丽起来,让我们的美德传承起来。

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

它们犹如一束光芒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五年的国学知识的学习让我们的成长之路开满了鲜花,作文中、课堂上我们时不时引经据典,我们不仅语文学习能力提高了,为人处事、举手投足之中也渐渐展现出了儒雅的气质。

是的,国学经典让我们二实小的学生儒雅起来,个个争当儒雅少年。

你会问什么是儒雅少年?我会回答儒雅少年是学识渊博、温文尔雅、拥有优雅气质和高尚品德的少年。

1、做儒雅少年要孝顺父母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2、做儒雅少年要尊老爱幼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3、儒雅少年要诚信友善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4、做儒雅少年要乐于助人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少年一代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

作为一名小学生,要让诵读经典成为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要让传承美德成为我们肩上的重要使命。

国学的经典,华夏的辉煌,成就了伟人的不朽,缔造了民族的昌盛。

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主题征文

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主题征文

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主题征文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主题征文【篇1】“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想必这段歌词大家并不陌生,没错,这就是《歌唱祖国》中的一段歌词,这体现了那时中华人民对祖国的爱戴与敬仰也体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在古代的中国,我们的文化曾如此深刻地影响了西方的文化。

从丝绸之路到东方的黄金,这些祖国的宝物曾让西方国家深深着迷。

而现在:从好莱坞大片,到西式大餐;从听西洋音乐到过西方节日;从拼命去海外留学,到海归派令人瞩目,一些西方文化理念正在逐渐侵袭着我们的文化,而我们中华的久远文化却在无形中被忽略了。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更应该做的,不是追求时尚潮流和西方文化,而是去弘扬我们中华的文化,使自己的国家变为“潮流”。

那么,哪些中华文化是值得我们赞颂的呢?京剧就是能流传千古的戏曲,它也是弘扬中华文化的见证。

京剧被称为“中国国粹”,它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1919—1935年梅兰芳的海外京剧演出消除了当时西方对中国戏剧的偏见,也消除了他们对中国人的嘲笑与偏见,促进了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增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在这之后,中国京剧团赴世界各地演出。

其中,梅兰芳先后于1952年、1957年和1960年赴苏联访问,1956年访问日本,为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赢得了巨大荣誉。

他的高超表演不仅让世界对中国的“国粹”京剧刮目相看,还对日本、欧美的戏剧及电影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几位西方戏剧大师在他们的创作中,也汲取了梅兰芳表演艺术的精华,令西方人不再蔑视中华文化,让中国人骄傲地昂起头。

由此可见,京剧不仅弘扬了中华文化,还为中国添上了光彩,对中国经济发展有着卓越的贡献。

京剧是一种可以陶冶情操、享受戏曲美妙的中华文化,在中华文化几千年的长河中,有没有既能弘扬文化,又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答案是肯定的。

茶就是它们中的一种。

中国是茶的故乡,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 学 生 身 心 发 展 的特 点 , 决 定 了经 典 名 著 诵 读 的 目 的 不 在 于 理 解思路 , 在全校开展以“ 国 学 经典 名 著 ” 识面 , 提 高 了语 言 文 字 能 力 和 朗 诵 水 平 。特 别 是 开 展 经 典 名 著 诵 读 年 级
“ 美文佳篇” 为主要内容的诵读活动。
二、 明 确 目标 , 强 化 措 施
“ 手拉手 ” 互动活动 , 使低、 中、 高年 级 学生 了解 了各 自 的 生 活 , 加 深 了友 谊 , 增 进 了情 感 , 学 会 了共 处 。 三 是 达 到 了教 学 相 长 , 产 生 了 广 泛 的 社 会 效 益 。教 师 和 家 长 是 实 施 经
◆ ◆ ◆ ◆ ◆
诵读国 讷读国 学经典 弘扬传统美德
◆ 国晓 东
( 吉林省公主岭市特殊教育学校 )
【 摘要】国学经典名著是 中华民族文化 的精 华, 是 对学生进行人 文教 育和 思想道德教育 的最好教 材。在教 育教 学 中, 因材施教 , 弘扬传 统
文化 , 和谐发展 , 不 断探 索 以经 典 诵 读 为 切 入 点 的德 育教 育新 模 式 .
【 关 键 词 】国 学经 典
传 统 美德
兴趣
中华经典 诗文是我 国民族文化 的精髓 , 也 是中华 文化 艺术宝库 中的一 价 。采 取 各 种 形 式 的 背 诵 检 查 方 法 , 测评 学生 背诗数 量和质 量 , 评 选 出 班 颗灿烂 的明珠 。它包含 了优 秀的 民族 品质 、 优 良的民族 精神 、 崇高的 民族 级“ 背诗小能手” 和优 秀班 集体 ” 。我们 组织 的千人经典诵 读活动 , 气势宏
美德 , 不断培养和强化青少年的爱国主义 、 集体 主义和社 会主义的意 识, 用
正确的思想武装青年~代 , 全 面提高 学生 的素质 , 努 力造就 一代 社会 主义 读 兴 趣 , 让 读 书 成 为 学 生 的 生 活 习惯 , 持之 以恒 , 才能取得 实效。首 先 , 激
新 人 。在 我 多年 的小 学 教 育 综 合 实 践 探 索 中 , 一 直 致 力于 以 学 生 的发 展 为 发学生主动性 , 是确保经典诵读活动发挥效益 的核 心。为 了进一步 激发学 本, 因材 施 教 , 弘扬传统文化 , 和谐发展 , 不 断 探 索 以 经 典 诵 读 为 切 入 点 的 生诵读古诗的积极性 , 我们把诵读 活动 与雏鹰争 章活 动结合 起来 , 谁 背得 德育教育新模式。
不懂得兄妹谦让 、 长幼礼数 , 不知道待人 接物、 择友交 往, 不懂得勤俭 节约。

是校风正学风浓。朗朗的书声遍布校 园, 学 习 氛 围 日趋 浓 厚 。 学 生
鉴于此 , 课题实验 中, 我们把提 高认 识, 更新 观念 作为抓 好德 育的突破 口, 读懂 了惜时 , 读懂了“ 温故而知新 ” , 主动学 的多了 ; 迟到 的少 了; 小小古诗 确 立 了在 学 校 教 育 中渗 透 中 华 传 统 文 化 和 传 统 美 德 教 育 , 给 学生 以做人 、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 , 使学校风气发生了根本 的变化 。 做事 、 做 学 问和 伦 理 道 德 教 育 , 使 学 生 形 成 良好 的 学 习 、 生活 和行 为习惯 。 二是学生人文素质普遍提高。通过持续开展诵读 活动 . 扩 大 了 学 生 知
气节 、 高 尚 的 民族 情 感 、 良 好 的 民族 礼 仪 等 方 面 。 加 强 中 华 传 统 美 德 教 育 大 , 场面壮观 , 意义深远 , 颇受点赞。 的宗旨, 就 是 为 了在 新 的形 势 下 , 继 承、 弘扬 、 提 高 和 发 展 中 华 民 族 的 传 统 三、 知行统~ , 注 重 养 成 兴 趣 是 最 好 的 老 师 。 要 开展 好 经典 诵 读 活 动 , 必 须 注 意 培 养 学 生 的 阅
道德教育的最好教材。随着政治多极化 、 文 化 多 元 化 和 知 识 经 济 时 代 的 到 性和时效性。针对学生背诵古诗 初觉新 鲜 , 但不 得要领 的 问题 , 我们 从实 来, 特 别是 东 西 方 文 化 相 互 激 荡 , 对 中华传统 文化 和学校 德育 工作提 出 了 际 出发 , 摸索 出由浅入深 、 由易到难 、 循序渐进指 导学生背诵 的方法。针对 严 峻 挑 战。 如 何 重 新 确 立 中华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的 尊 严 , 弘 扬 亘 古 常 新 的 民 族 学 生 背 诵 一 段 时 间感 到 枯 燥 、 兴趣不浓的现 象, 教师们从背诵 中找规律 , 先 精神 , 让 德 育 回归 生 活 、 回归 自然 。 是 新 时代 赋 予 教 育 改革 与 发 展 的神 圣 使 从简单 的开始 , 从琅琅上 口的开始 。先领诵 , 然后齐 诵 , 再全 班反 复诵读 , 命 。 为 了找 到 教 育 教 学 和 思 想 品 德 教 育 的 最 佳 结 合 点 , 我 在 普 小 担 任 课 题 在诵读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几年的风雨兼程 , 我们 收获到 了耕耘 的快 乐和 负责 人 时 , 在走访调查 中, 我 们发现 许多 孩子不 知道体 贴父 母、 尊敬 长辈 , 追 梦 的成 功 。

多就奖谁“ 诵读章” ; 在班级设擂 台赛 , 谁 背得多谁就 是“ 擂主 ” 。还争 取家
长配合 , 让 学 生 逢 节 日 和 家 人 生 日 时 背 几 首 古 诗 作 为礼 物 献 给 亲 人 。 同

充分酝酿 , 达 成 共 识
国学经典名著是 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 , 是对 学生进行人 文教育和思 想 时 , 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注 意 方 法 的 指 导 和 引领 , 不 断 增 强 活 动 的 针 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