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安市第八中学学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讲义
最新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
【注】① 几复:即黄几复,诗人好友。时几复由岭南四会至汴京,作者亦由德州德平调汴京。两年前作者曾写《寄黄几复》一诗。② 作个:这个。
15、(1) 颈联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2) 这首诗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十分丰富,请简要概括。(6分)
四、默写(8分)
16、(1)细草微风岸, 。
(2) ,生长明妃尚有村。
C.和作者亲眼看到的野蛮的一幕相对照,说明作者的担忧并不是杞人忧天,危言耸听。
D.说明两个朋友之间的争执并不是小事,野蛮的种子依然潜藏在今天的普通人身上,使读者对眼前的一幕加深认识,保持警醒。
9、对《星夜》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天知道了,跟它的关系可就不一样了”作者这样说的意思是,眼前这颗星星,不再只是一个美丽的天体,更是蕴含着美丽传说及人们美好感情的文化载体。
A.你的策划文案,我有几处地方不太明白,还望不吝赐教。
B.你送来的拙作我已领略,文章的语言略有瑕疵,咱们可找时间切磋。
C.上次买的皮鞋质量上佳,我妈很满意,她说下次还会光顾贵店的。
高一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一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很抱歉,我无法提供一篇长达1500字的高一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我的回答将更多地专注于给你一些建议,帮助你设计一份试题和答案。
首先,了解考试的具体要求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你的题目要求,我们需要考虑试题的类型和难度,确保它能全面评估学生的语文水平。
以下是一些建议,以作为你设计试题和答案的参考:1. 阅读理解题:选择具有一定难度的文章,适合高一学生的学习水平。
确保文章内容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并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问题应该针对文章的细节、主旨、作者意图等进行提问。
2. 词汇与语法题:出题时要注意学生正在学习的教材和知识点。
根据学生的年级,裁剪适合他们的题目。
可以包括词义辨析、语法填空、改错等类型的题目。
3. 写作题: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表达。
可以选择一篇小说、一则新闻报道或一幅画作等作为写作题的材料。
设立明确的写作任务,例如写一篇文章表达对某个观点的看法,或者写一个故事的结局等。
4. 古文阅读:选取适合学生学习的古文,并设计相应的阅读题目。
要求学生理解古文的内容、作者的意图以及古文和现代社会之间的联系。
5. 口头表达:加入听力和口语考试,测试学生的听力和口语技巧。
可以设计一些听力理解题目,以及情景对话和即兴演讲题目。
答案部分的编写需要注意:1. 阅读理解题:给出详细的答案,并在其中加入一些参考答案的背后思路和解释。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正确答案。
2. 词汇与语法题:标示出正确答案,并对错误答案进行说明。
解释为什么回答错误,并提供学生改正错误的指导。
3. 写作题:要求学生写作时注意要点、逻辑和语言表达的正确性。
在答案中提供范文,并对范文进行点评和评分标准的解释。
4. 古文阅读:给出关键问题的答案,同时加上点评和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文。
5. 口头表达:给出参考答案,并在其中加入一些展示学生口头表达技巧的评价标准。
最后,记得试卷的总分要合理分布,考虑各个题型的难度和分值。
高一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及答案高一语文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本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戛然(gá)衬托(chùn)彩笺(jiān)单薄(bó) B.嵯峨(cuō)谥号(shì)萦绕(yíng)猿猱(náo)C.枉然(wǎng)下载(zǎi)悄然(qiǎo)扪参(shēn) D.潦水(lǎo) 勖勉(xù)缜密(zhěn)喧阗(tiá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浯使用有误的一句是(2分) A.演播室里于丹老师口若悬河,坐而论道三个小时,在她面前,“大哥”成龙倒像个小学生,单手托腮仔细聆听,完全折服了。
B.一年前,歌星臧天朔带头签署了《演艺人社会责任自律宣言》,但墨迹未干,他却因“涉恶”嫌疑被警方带走,前后判若云泥,真是不可思议。
C.阿富汗发生了多起人质被塔利班绑架的事件,而7月19日韩国23名人质遭绑架更惊动世界。
一叶知秋,阿富汗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塔利班的力量在重整壮大。
D.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王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造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意境,丰富和提高了山水诗的表现技巧,对诗歌发展做出了贡献。
B.奥巴马政府准备向台湾出售武器的做法无论是为了安抚国内的军火商,还是想安抚批评他向中国磕头的保守派,都将导致中美关系的倒退。
C.与空中航路相对应,在沿途的地面上,平均间隔300公里就设有一处雷达、通讯导航和众多空管中心等设备,为“天路”上的飞行提供服务。
D.居民小区中的进门升降平台、公交站牌导盲语音装置、地铁站里的斜拉式升降梯等无障碍城市设施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上海,供残疾人和老年人生活之便。
福建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福建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语言表达根据注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4分,每个0.5分)⑴(chì) 造⑵(fù) 盛⑶(měng)懂⑷蹂(lìn)⑸(xīn)享⑹寒(xuān)⑺烟(ǎi)⑻吞(shì)二、其他1.在下面的空格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3分,每个1分)⑴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的倡导者。
⑵《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记载了春秋时期思想家孟轲的言行,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是体现“”思想的重要篇章。
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13分)⑴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蜀道难》)⑵扪参历井仰胁息,。
(《蜀道难》)⑶连峰去天不盈尺,。
,砯崖转石万壑雷。
(《蜀道难》)⑷丛菊两开他日泪,。
(《秋兴八首》⑸一去紫台连朔漠,。
(《咏怀古迹》)⑹,蓝田日暖玉生烟。
(《锦瑟》)⑺,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⑻,犹抱琵琶半遮面。
(《琵琶行》)⑼,凝绝不通声暂歇。
,此时无声胜有声。
(《琵琶行》)⑽同是天涯沦落人,。
(《琵琶行》)⑾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三、名著导读1.名著阅读(15分)【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的开篇词。
【2】曹操误杀了后,仰天大叹:“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也!”【3】司徒王允先将美貌的义女许给董卓的义子 ,不久却把她送给董卓。
【4】关羽温酒斩。
刘备兵败投袁绍,关羽被曹操所俘,曹操礼遇甚厚,拜为偏将军,封为汉寿亭侯,但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
为报曹操知遇之恩,他杀颜良,诛文丑,解曹军白马之围,但绝不背叛刘备。
后来,他打听到刘备下落,拜书告辞曹操,带走一匹宝马,它的名字叫。
他“千里走单骑”,“过斩”,终于找到刘备。
高一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附答案)

高一下学期语文月考Ⅱ时间:120分钟分数:12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文后之题。
(16分)流浪的二胡有一个精灵,漂泊如三春之水,清冷似冬夜之月;有一个精灵,惆怅如初夏细雨,幽怨似深秋桂子;有一个精灵,它注定了永远都在流浪——二胡,江南,流浪的二胡。
蒙古包、轱轳车,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注定了是马头琴的摇篮;红高粱、信天游,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黄土高坡天生就是唢呐的世界;而杨柳岸、乌篷船,小桥流水绕人家的江南则永远便是二胡生生不息的磁场。
二胡之于江南,恰如杏花春雨之于江南一般的诗意和绵长。
只是我们不知那当初的当初,是江南选择了二胡,还是二胡选择了江南。
虽然在高山流水里,我们只见过钟子期的那具焦尾琴,在浔阳江边,我们也只抱过白居易的那柄琵琶,虽然在众多的唐诗宋词元曲明剧里,我们很难聆听二胡的那一声低泣,抚摸二胡的那一脉无奈,但是谁能说,有了焦尾琴有了琵琶,二胡就没有在江南寂寞地流浪呢?六朝金粉、王谢侯府的秦淮,有着太多的声色犬马,那不是二胡弦线上开放的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钱塘,有着太浓的绮丽繁华,那也不是二胡琴弓中跳动的律。
纤道、乌篷、台门、廊棚,雨巷、石桥、茶肆、谷场,注定了是二胡流浪的行脚。
本不属于墨客骚人、达贵宦家,流浪的二胡注定只是百姓俚民、俗子凡夫欢乐中开放的花,悲愁里流淌的画;流浪的二胡天生就是贩夫走卒、商贾戏子开心时的道具,潦倒间的支撑。
我们真的不知道二胡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江南流浪,我们只知道当如水的月色浸淫深秋桂子的时候,当稠密的细雨婆娑河边芭蕉的时候,当多情的晚风掸拂台门石桥的时候,当散漫的炊烟缭绕乡野谷场的时候,二胡便开始在江南流浪。
当流浪的二胡宿命地遇上那个人后,它的流浪更被无端地浓缩聚集了,更被无限地扩散放大了。
那个叫瞎子阿炳的人正像一个巫师,二胡遇上他,从此便再也停不下流浪的步伐。
《二泉印月》的音符如泉眼汩汩洇漫,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该是一种无奈;《病中吟》的曲调如泪水缓缓渗出,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分明是一种悲凉;《良宵》的节拍如思念浓浓笼罩,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更是一种彻骨的沧桑。
最新福建省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精校版)

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一、语言基础知识(3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宦.官(fàn)属.文(zhǔ)缪.贤(miù)礼节甚倨.(jù)B.袒.露(tǎn)骸.骨(hái)睥睨.(nì)白璧微瑕.(xiá)C.不肖.(xiāo)驽.钝(nú)不怿.(yì)望风披靡.(mí)D.列观.(guān)渑.池(miǎn)衣.褐(yī)刎.颈之交(wěn)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①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想通过借子弹给韩国维和部队,来突破“武器出口”三原则的限制,其危言危行....必然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警惕。
②公司成立这么久,我作为销售顾问却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和举措,以致公司连续两年销售业绩陷入低谷,真是马齿徒增....啊。
③“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④美联储内部关于何时加息的争论持续了很长时间,今日美联储主席耶伦将发表讲话。
公众期待耶伦一锤定音....,结束争吵,尽快出台新政。
⑤父母常常埋怨孩子漠不关心....自己,没有责任感,他们也许不知道,责任感要从小培养,要给孩子担负责任的机会。
⑥近来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我们的外交政策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胶柱鼓瑟....是难以适应新的国际形势的。
A.③④⑤B.①②⑤C.②③⑥D.①③⑤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根据调查显示,我国30%以上人群有睡眠障碍。
睡前使用手机会影响睡眠质量,因为手机的蓝白光对人的大脑有持久刺激作用。
B.职业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技能,更在于育人,因此有意识地把工匠精神渗透进日常的技能教学中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C.临近岁末,各种商品的打折促销也渐渐“白热化”了。
福建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福建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癸丑(guǐ)蚩蚩(chī)愆期(xiān)侘(chà)傺B.修姱(kuā)谣诼(zhuō)溘死(kè)方圜(guān)C.箜篌(kōng)伶俜(pīng)踯躅(zhū)急湍(tuān)D.羁鸟(jī)靡盬(gǔ)罹(lí)难采薇(wēi)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哽咽葳蕤遗施蒲纬B.娥眉公姥扶将窈窕C.思量誓违许和怅然D.婀娜芨荷嗟叹煎迫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鸷鸟之不群兮②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B①竞周容以为度②以我应他人C①吾独穷困乎此时也②延伫乎吾将反D①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②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4.下列加点的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屈心而抑志兮②映带左右③千万不复全④伏清白以死直兮⑤逆以煎我怀⑥天下归心⑦固前圣之所厚⑧谢家事夫婿A.①③⑤/②⑦/④⑥/⑧B.①②/③⑤⑥/④/⑦⑧C.①⑤⑥/②⑧/③⑦/④D.①②⑧/③/④/⑤⑥⑦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十八大召开前,媒体上谈论改革的声音不绝如缕,这表明人们对国家未来发展的关注。
B.莫言小时候生活在山东农村,他热爱家乡一草一木,现在他虽然生活在城市了,可是情随事迁,家乡的一切仍让他魂牵梦萦。
C.这是一家国家级的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对它趋之若鹜。
D.在这次研讨会上,他作为经理首先发言,看上去是说一件比较普通的事,但是大家都知道他是有特指的,真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啊!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妥当得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又称“诗三百”。
“赋、比、兴、风、雅、颂”被称为“诗经六义”。
高一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艺术。
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
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飘渺无踪的。
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
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
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
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
一切艺术作品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惟不能,而也不必。
《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句话决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
如果说详细一点,孔子也许这样说:“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
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么? 过去的事物不就永远过去决不回头么? 我看见这流水心中好不惨伤呀!……”但是纵使这样说去,还没有尽意。
而比较起来,“逝者知斯夫,不含昼夜!”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义就值得玩味多了!陶渊明在《归园田居》用四十字把乡村风景描写得多么真切!然而仔细观察起来,乡村景物还有多少为陶渊明所未提及。
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
在音乐里面,我们也有这种感想,凡是唱歌奏乐,音调由洪壮急促而变到低微以至于无声的时候,我们精神上就有一种沉默肃穆和平愉快的景象。
《琵琶行》里形容琵琶声音暂时停顿的情况说,“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形容音乐上无言之美的滋味。
英国诗人济慈在《希腊花瓶歌》也说,“听得见的声调固然幽美,听不见的声调尤其幽美”,也是说同样道理。
所谓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是注重在含蓄不露。
雕刻以静体传神,有些是流露的,有些是含蓄的。
这种分别在眼晴上尤其容易看见。
中国有句谚语,“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所谓怒目,便是流露;所谓低眉,便是含蓄。
凡看低头闭目的神像,所生的印象往往特别深刻。
最有趣的就是西洋爱神的雕刻,男女都是瞎了眼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下)福安八中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人,是一种有着无穷欲望和好奇心的特殊“动物”,于是,便有了永无休止的“发现”和“发现”后的兴奋与满足。
一次次的“发现”,人类对自然与社会的认识随之逐步深化。
每一次“发现”,都给人类带来了诸多难以尽述的益处。
但是“发现”并非只有正面效应,有的也隐含着负面的因子。
一百多年来,藏羚羊的繁殖地究竟在哪里?一直是困扰动物学家的谜。
近年来,多位动物学家,探险者及一些科考队相继破解了这一谜团,《藏羚羊摄影展》更直观、形象地告诉了人们,位于远离藏羚羊南方栖息地一千多公里的青海可可西里湖和卓乃湖畔,即是母藏羚羊每年6月从南方北上,长途跋涉、历经千难万险要到达的繁殖地。
诚然,这些“发现”对研究藏羚羊的迁徙、繁殖及其他生活习性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但一丝隐忧也悄然袭上我的心头。
在人类“发现”这一隐秘之前,数千只藏羚羊妈妈可以无忧无虑地生儿育女,繁衍它们已经为数不多的种群。
如今,由于人类足迹的闯入,打破了藏羚羊繁殖地昔日的安谧和宁静。
如果让疯狂的偷猎者得知了这一“发现”蜂拥而至的话,步履蹒跚的藏羚羊妈妈和它们幼小孱弱的孩子们将会面临怎样的噩运,我不敢再往下想了.此时,我蓦然忆起一则服装史话。
17、18世纪时,为了束腰凸胸,穿着撑起的、状似鸟笼的裙子,成为欧洲女士们的一种时尚。
但这一审美趣味却苦煞了服装制造商,用什么来做裙子的支撑物呢?钢丝结实,却笨重;木条虽轻,却易折。
就在服装设计师们走投无路之际,忽然传来了一条好消息,有人发现了鲸须的妙用,既有弹性,可以用它来支撑起裙子,又具韧性,任你卧坐屈,伸都不会折断。
于是,鲸须成了制衣业的一大支柱,用量剧增,价格飙升。
结果,几十万头鲸鱼为此一命呜呼!当今社会,我们越来越强调和重视保护人的隐私权。
有时我想,自然界中的野生动物,是否也应有自己的隐私权。
我们为什么非要穷究一切呢?人类似乎应有所选择和克制,不必过多地去探索、“发现”、“窥视”、干预它们的生活。
也许,给藏羚羊等野生动物们留下一些已经少得可怜的隐秘空间,使人类对这些可爱的生命保存些神秘感,可能对我们彼此,都是善莫大焉之事。
--{邓寒峰摘自《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发现”的隐忧)2001年第7期} 1.下列对题目中“发现”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指科学研究中,对一切事物和现象及其规律性的认识。
B.指人们已找到了藏羚羊的繁殖地。
C.指人们对野生动物生活习性、功用等过多的探究、“窥视”。
D.指人们知道了鲸须可以用来做裙子的支撑物。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野生动物应当和我们人这种特殊的“动物”一样,拥有自己的隐私权。
B.“发现”给人类带来了兴奋、满足和难以尽述的益处,但却给动物们带来了危险和灾难。
C.从野生动物的保护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不必穷究所有野生动物的一切方面。
D.藏羚羊栖息地在南,其繁殖地在北,二者相距一千多公里。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的一切探索和“发现”,都隐含着负面的因子。
B.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看,我们对野生动物不应保存有任何神秘感。
C.对自然界里的所有动物,我们都要保护其隐私权。
D.藏羚羊、鲸鱼等都已成了濒危物种。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刘瓛字子硅,沛郡相人。
年五岁,闻舅孔熙先读《管宁传》,欣然欲读,舅更为说之,精意听受,曰:“此可及也。
”除奉朝请,不就,兄弟三人共处蓬室一间,为风所倒,无以葺之。
怡然自乐,习业不废。
聚徒教授,常有数十。
齐高帝践阼..》。
宋氏所以亡,陛..,召瓛入华林园谈语,问以政道。
答曰:“政在《孝经下所以得之是也。
”帝咨嗟曰:“儒者之言,可宝万世。
”又谓瓛曰:“吾应天革命,物议以为何如?”瓛曰:“陛下戒前轨之失,加之以宽厚,虽危可安;若循其覆辙,虽安必危。
”及出,帝谓司徒褚彦回曰:“方直乃尔。
学士故自过人。
”永明初,竟陵王子良请为征北司徒记室,瓛与张融、王思远书曰:“奉教使恭召会当停公事但念生平素抱有乖恩顾吾性拙人间不习仕进昔尝为行佐便以不能及公事免黜此眷者所共知也量己审分,不敢期荣,夙婴贫困,加以疏懒,衣裳容发,有足骇者。
吾庶欲从九九之遗迹①,可得奉温清,展私计,志在此耳。
”除步兵校尉,不拜。
瓛姿状纤小,儒业冠于当时,都下士子贵游,莫不下席受业,当世推其大儒,以比古之曹、郑②。
性谦率,不以高名自居,之诣于人,唯一门生持胡床随后。
住在檀桥,瓦屋数间,上皆穿漏,学徒敬慕,呼为青溪焉。
竟陵王子良亲往修谒。
七年,表武帝为瓛立馆,以杨烈桥故主第给之,生徒皆贺。
瓛曰:“此华宇岂吾宅邪?幸可诏作讲堂,犹恐见害也。
”未及徙居,遇疾。
及卒,门人受学者并吊服临送。
瓛有至性,祖母病疽经年,手持膏药,渍指为烂。
母孔氏甚严明,谓亲戚曰:“阿称便是今世曾子。
”称,瓛小名也。
及居母忧.,住墓下不出庐,足为之屈,杖不能起。
梁武帝少时尝经伏膺③,及天监元年下诏为瓛立碑,谥.曰贞简先生。
(节选《南史·列传第四十》,有删改)【注】①九九之遗迹:相传伏羲画八卦“作九九之教,以合六爻之变”,“九九之遗迹”即阴阳律数之学。
②曹、郑:曹褒、郑玄,东汉大儒。
③伏膺:从学,师事。
4.下列对文中画线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奉教使恭召/会当停公事/但念生平素抱/有乖恩顾/吾性拙人间/不习仕进/昔尝为行佐/便以不能及公事免黜/此眷者所共知也/B. 奉教使恭召/会当停公事/但念生平素抱有乖恩/顾吾性拙人/间不习仕进/昔尝为行佐便/以不能及公事免黜此眷者/所共知也/C.奉教使恭召/会当停公事/但念生平素抱有乖恩/顾吾性拙人间/不习仕进/昔尝为行佐/便以不能及公事免黜/此眷者所共知也/D. 奉教使恭召/会当停公事/但念生平素抱/有乖恩顾/吾性拙人/间不习仕进/昔尝为行佐便/以不能及公事/免黜此眷者/所共知也/5.下列是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居母忧”中的“忧”指父母之丧,比如“丁忧”就是指曹逢父母的丧事,也称“丁艰”,此处的“丁”意为曹逢、碰到。
B.“践阼”亦作“践祚”,指即位、登基,其中“祚”指皇位;“祚”还有福分之意,如“门衰祚薄”中“祚”即为此义。
C.《孝经》是儒家十三经之一,而“四书五经”中的“五经”是《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等五部书的合称。
D.“谥曰”中的“谥”指谥号,是古代对死去的帝王或大官进行评定而给予的称号,比如“东坡居士”即为苏轼的谥号6.下列原文有关的概括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瓛至诚至孝,异于常人。
他经年为生病的祖母敷药,以至于手指溃烂;他为母亲守丧时,足不出庐,腿脚因而行动不便,扶杖都不能站起。
B.刘瓛学识渊博,谦逊低调。
他儒学精深,冠绝当时,但从不以崇高的名声自居;有客来访时,他专门让一门生侍座其后;自己聚徒讲学时,则甘居陋室。
C.刘瓛方正直率,不求仕进。
齐高帝向他咨询为政之道,他直言不讳,提出忠告,令齐高帝赞叹不已;他一生多次被征召做官,但多次拒绝就任。
D.刘瓛笃好学,安贫乐道。
幼时听到舅舅读书,他兴趣盎然、聚精会神地聆听讲解;成年后虽身居陋室,仍能不改其乐,坚持钻研学问。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会前队复上通起兵之状,莽怒,守家在长安者尽杀之。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通布衣唱义,助成大业,重以宁平公主故,特见亲重。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出塞词马戴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马。
8.第二句“马头冲雪过临洮”中“冲”字如果改成“冒”字好不好?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5分)答:9.本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6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
10、补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6分)(1),猿猱欲度愁攀援。
(2)连峰去天不盈尺,。
(3),不尽长江滚滚来。
(4)丛菊两开他日泪,。
(5)剑阁峥嵘而崔嵬,,。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屠呦呦与青蒿素2015年10月5日,从瑞典斯德哥尔摩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10月6日上午,一直不愿意接受采访的屠呦呦终于把记者请进家门,一再强调“也没什么好讲的”,她还通过央视发表自己获奖感言,她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获得诺贝尔奖是一项很大的荣誉,青蒿素这项生物研究成功是多年研究集体攻关的成绩,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
在诺贝尔奖之前,大部分人或许都不知道屠哟哟是何许人,一夜之间她蜚声国内外,而以她为领导的研发小组研制的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也被大家所熟知。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
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立志探索它的奥秘。
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选择了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专业。
在专业课程中,她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最感兴趣。
大学毕业后,屠呦呦就职于中国中医研究院。
那时该院初创,条件艰苦。
屠呦呦在设备简陋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的工作环境中,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无旁骛,埋头从事中药研究,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果。
其中,研制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是她最杰出的成就。
当年轻的屠呦呦开始这项研究的时候,她当然不会意识到,在漫长而曲折的研究“抗疟”的道路上,有一顶金光闪闪的王冠正在等待她来摘取。
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约数10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约2亿人患疟疾,百余万人被夺去生命。
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
当时正值美越交战,在越美军因疟疾减员80多万人。
美国不惜投入,筛选出20多万种化合物,却未找到理想的抗疟新药。
因疟原虫对喹啉类药物已产生抗药性,所以,防治疟疾重新成为各国医药界攻克的目标。
继美国之后,英、法、德等国也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寻找有效的新结构类型化合物,但一直未能如愿。
我国从1964年重新开始对抗疟新药的研究,从中草药中寻求突破是整个工作的主流,但是,通过对数千种中草药的筛选,却没有任何重要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