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3章 了解自我意识 全面提升自我_1723166781共74页
合集下载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三章

从自我发展状况的角度来看,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分化为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一方面,大学生对未来充满 信心,具有远大理想,抱负水平较高,成就欲望较强,理想自我发展相对较快。另一方面,由于其自我观察、 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的能力还不成熟,因此,现实自我往往落后于理想自我。
一些西方心理学家将青年期称为“急风暴雨”式的“大动荡”时期。可以说, 青年人的情绪波动有很大一部分是自我意识的分化所带来的。
自我意识是个体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类特有的“专 利”。自我意识的发展标志着个体心理成熟的程度,是人逐渐 走向自主乃至自由的过程。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一)从形式上划分
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方面的表现,主要解决自己 对自己是否满意、是否悦纳的问题。自我体验的内容主要包 括自尊心和自信心两个方面。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二)自我意识的冲突
自我意识分化的出现使大学生开始意识到自己以前不曾注意的许多有关“我”的问题,在此期间表现为他们对自我的评价往往是矛盾
的,对自我的态度常常是被动的,对自我的控制是不果断的。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冲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对矛盾:
1.主观我与客观我的矛盾 2.理智与情感的矛盾 3.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 4.满足感与空虚感的矛盾 5.独立自我与依赖自我的矛盾 6.自我封闭与渴望友谊的矛盾 7.自大与自卑的矛盾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三)自我意识的统一
大学生自我经过一段矛盾冲突,便在新的水平和方向上达到协调一致,即自我统一。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矛盾统一可归纳为以下
5种类型:
1.自我完善型
2.面对现实型
3.自我安慰型
(自我否定型)
4.自我反差型
(自我扩张型)
5.消极补偿型
这类学生在自我意 识出现矛盾时,会主动 按照社会要求的理想自 我自觉改变现实自我, 扬长避短,使现实自我 逐步完善,以便与正确 的理想自我趋于统一。
一些西方心理学家将青年期称为“急风暴雨”式的“大动荡”时期。可以说, 青年人的情绪波动有很大一部分是自我意识的分化所带来的。
自我意识是个体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类特有的“专 利”。自我意识的发展标志着个体心理成熟的程度,是人逐渐 走向自主乃至自由的过程。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一)从形式上划分
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方面的表现,主要解决自己 对自己是否满意、是否悦纳的问题。自我体验的内容主要包 括自尊心和自信心两个方面。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二)自我意识的冲突
自我意识分化的出现使大学生开始意识到自己以前不曾注意的许多有关“我”的问题,在此期间表现为他们对自我的评价往往是矛盾
的,对自我的态度常常是被动的,对自我的控制是不果断的。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冲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对矛盾:
1.主观我与客观我的矛盾 2.理智与情感的矛盾 3.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 4.满足感与空虚感的矛盾 5.独立自我与依赖自我的矛盾 6.自我封闭与渴望友谊的矛盾 7.自大与自卑的矛盾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三)自我意识的统一
大学生自我经过一段矛盾冲突,便在新的水平和方向上达到协调一致,即自我统一。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矛盾统一可归纳为以下
5种类型:
1.自我完善型
2.面对现实型
3.自我安慰型
(自我否定型)
4.自我反差型
(自我扩张型)
5.消极补偿型
这类学生在自我意 识出现矛盾时,会主动 按照社会要求的理想自 我自觉改变现实自我, 扬长避短,使现实自我 逐步完善,以便与正确 的理想自我趋于统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2版 第3章 大学生自我意识及其培养 —认识自己

2.独立性 大学生自我调控的独立性增 强。在他们心目中,“我” 的形象已经改变,不再是 “中学时期的孩子”,而是 一个有一定知识才能和人格 的大学生,成年感特别强烈。 因而,在自我意识的发展中, 他们强烈要求独立和自主, 希望摆脱依赖和管束。
3.1.3 大学生自我调控的特点
【阅读材料】
自我同一性的 4 种状态 自我同一性是一个与自我、人格发展密切相关的概念,指个体把自我的需求、情感、能力、目标、价值观等 特质整合为统一的人格框架,让自己从内到外保持一致的情感、目标等,拥有自我认同感。确定了自我同一性, 意味着个体对自身有了充分的了解,能够将自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确立自己的理想与 价值观念,并对未来自我的发展做出自己的思考。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面对的最大困难就是建立 自我同一性。有些大学生正处于青少年后期,如果不能达到自我同一性,则可能产生角色混乱。 美国心理学家玛西亚根据青少年遇到的冲突及他们解决冲突的方式,划分出自我同一性的4种主要状态:同 一性获得(Identity Achievement)、过早自认(Identity Foreclosure)、同一性延缓(Identity Moratorium)和同一 性扩散(Identity Diffusion)。这4种自我同一性的状态来源于对 “个体积极参与寻找自我同一性的活动 吗?”“个体已经确定自己的选择了吗(例如,对价值观、学校、职业生涯,对他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及对自 我同一性的其他方面的选择)?”两个问题做“是或否”回答的结合,由此得出了表3-1所示的结果。
2.社会性
大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与中 学生相比明显提升,变得较 全面、客观和主动。
4.结构性
大学生能够将个人与他人对 自己的观点分离,即个体的 自我描述并非与其他人对自 己的看法完全一致。
自我意识

课堂活动-2
请准备好纸和笔 我们来做测验
先在纸上画一座桥 画完了 就画你自己 然后是一颗球 再画一只小白兔
接着画一把钥匙
了解自我意识
答案揭晓
一般来说把自己画的(线条、装饰、 或表情)越复杂 你越关注自我 如果只是以简单的漫画型态表示 球代表你对职业的看法 离的越近代表你越重视 如果握在手上 表示你对职业越谨慎和看重 钥匙代表金钱观 观察的方式和球一样 小白兔代表爱情 离的越近你对爱情就越重视 也对伴侣会越呵护
12色彩性格研发理念
佛洛依德自由联想
罗夏墨迹测验 伯克曼性格色彩
FPA性格色彩测试
乐嘉 登录注册可进行测试
第二节
自我评价的偏差及 其原因
自我评价的偏差及其原因
正向偏向现象
人们是如何看待自己和别人的? 一般说来,个人对自己的评价更积极, 对他人的评价较为消极,但在同类群体内 对其他成员有评价的偏好。 自我观念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未必完全一 致。自大或自卑是常见的自我认识偏差。
运用“久哈里窗”认识和评价自我的方法:
第一步是,请5个或10个非常了解你的朋友,要他们列出 你的优点和缺点。可以先从好朋友做起,看到底怎么样看 你。如果想进一步客观地评价自己,再请那些你最不喜欢 的人列出你的优缺点,也就是让别人做你的镜子,利用别 人给你的回馈,帮助你认识自己,评价自己。 第二步,你自己也拿出一张纸来,自己列出自己的优点和 缺点。然后将自己列出的与别人列出的一一比较,便可能 产生上表中列出的四种情况。由“约哈里窗”你也许会发 现自己有许多优点,别人并不知道,也可能出现别人认为 你的优点,你自己反而不觉得,这样你可进一步了解自己。 同样,你的缺点也可能有类似的情形。 “久哈里窗”了解和评价自己,要比从自我观察的材料中 分析、评价自己更客观、准确、可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意识

❖ 投射自我:个体想象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主观映 像) 现实自我与投射自我一致:个体产生加快自我发展的倾向; 反之,个体会感到别人不理解自己,或试图改变现实自我。
❖ 理想自我:个体想要达到的比较完美的形象。(主观映像) 理想自我建立在现实自我基础上,符合社会期望:自我意识 获得快速发展。
❖ 三者有矛盾:引起个体内心混乱,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问 题。
即从我做事的经验中了解自己。 通过自己所取得的成果、成就及社会效应来认识和评价自己。 任何都是一种学习,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聪明智慧者 成功、失败的经验都使他再成功。 自我脆弱者 失败的经验更使其失败; 狂妄自大者 成功反可能成为失败之源。
2、确立合理的评价参照体系 (3)从我与己的关系中认识自我。
高估自己
常常用放大镜来看自己的长处,甚至把缺点也 看为长处,而拿显微镜看别人的短处,把别人 细微的短处找出来,他们的人际交往模式是 “我好,你不好”或“我行,你不行”。 “甜柠檬” “酸葡萄” 心理
影响
易产生盲目乐观情绪,自以为是,不易处理他人的 关系;滋生骄傲,对自己易提出过高的要求,承担 无法完成的任务,从而最终导致失败。
对身体的痛苦、饥饿、疲倦等感觉。
❖ 社会自我:对自己与周围关系的认识和评价。 如:自己在朋友、同学、家庭、社会中所处的地位,自己
与他人关系。
❖ 心理自我: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 如:能力、知识、情绪、气质、性格、理想、信念、兴趣、
爱好等。
(二)形式: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
自我控制、自律 自强、自我监督 等,其中自我控 制是关键。
影响
压抑人的积极性,限制对生活的憧憬和追求,易引 起严重的情感损伤和内心冲突,不能很好地发挥个 人的潜能和社会作用,给社会带来损失。
❖ 理想自我:个体想要达到的比较完美的形象。(主观映像) 理想自我建立在现实自我基础上,符合社会期望:自我意识 获得快速发展。
❖ 三者有矛盾:引起个体内心混乱,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问 题。
即从我做事的经验中了解自己。 通过自己所取得的成果、成就及社会效应来认识和评价自己。 任何都是一种学习,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聪明智慧者 成功、失败的经验都使他再成功。 自我脆弱者 失败的经验更使其失败; 狂妄自大者 成功反可能成为失败之源。
2、确立合理的评价参照体系 (3)从我与己的关系中认识自我。
高估自己
常常用放大镜来看自己的长处,甚至把缺点也 看为长处,而拿显微镜看别人的短处,把别人 细微的短处找出来,他们的人际交往模式是 “我好,你不好”或“我行,你不行”。 “甜柠檬” “酸葡萄” 心理
影响
易产生盲目乐观情绪,自以为是,不易处理他人的 关系;滋生骄傲,对自己易提出过高的要求,承担 无法完成的任务,从而最终导致失败。
对身体的痛苦、饥饿、疲倦等感觉。
❖ 社会自我:对自己与周围关系的认识和评价。 如:自己在朋友、同学、家庭、社会中所处的地位,自己
与他人关系。
❖ 心理自我: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 如:能力、知识、情绪、气质、性格、理想、信念、兴趣、
爱好等。
(二)形式: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
自我控制、自律 自强、自我监督 等,其中自我控 制是关键。
影响
压抑人的积极性,限制对生活的憧憬和追求,易引 起严重的情感损伤和内心冲突,不能很好地发挥个 人的潜能和社会作用,给社会带来损失。
第三章 自我意识

三、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就是对自我的追寻。 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 核心指向。当我们遭遇心理问题,产生种 种心理不适,甚至发生心理危机,其实质 上都是自我意识的迷失,是自我的痛苦与 挣扎。当我们积极地面对心理问题,寻求 解决知道时,就是在重新发现自我和塑造 自我。
大学里“纠结”的自我
艾里克森把自我的形成与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 婴儿时期(0-1.5岁):信任感-怀疑感。这是儿童获得信任感而克服 怀疑感的阶段。 儿童早期(1.5-3岁):自主感-羞怯感。这是儿童获得自主感而避免 羞怯感的阶段。 学前期(3-5岁):主动感-内疚感。这是儿童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 感的阶段。 学龄期(6-12岁):勤奋感-自卑感。这是儿童获得勤奋感避免自卑 感的阶段。 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自我混乱。这是青少年获得自我同一, 避免自我混乱的阶段。 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感-孤独感。这是青年获得亲密感,避免 孤独感的阶段。 成年中期(25-65岁):创造力-自我专注。这是个体获得创造力感, 避免自我专注的阶段。 成年晚期(65岁以上):完美感-失望感。这是自我意识发展的最后 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获得完美感,避免失望感。
其次,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氛围生理自我、社会自我 和心理自我。
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的最初形态,是指个体对自己体型、外貌等身体 外在内容的的意识,比如之前提到的“我个子很高”“我很漂亮”等。 社会自我是个体经过不断的社会化而逐步形成的对自己社会属性的意 识,包括个体对自己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作用的认识以及对自己所 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等的意识,如“我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我对团 队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等。 与社会自我同时出现的心理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心理属性的意识,包 括个体对自己的人格特征、行为表现等方面的意识。比如前面的例子 “我很幽默”“我是个性格直率的人”。
第三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的调适——如何成为明白人
(一)正确地认识自我
(二)积极地悦纳自我(无条件的接纳自己喜欢自己) (三)不断反省自我,学会调整和控制自我 (四)不断地完善和超越自我
每个人都有自我超越的潜能。 第一,接纳。接纳自我和自我所在的现实环境。 第二,行动。对自己决定的事情,付诸行动,并全力以 赴。 第三,情感。工作学习时情感投入,获得乐趣。 第四,成就。就是以上三者完成后的必然结果,是努力 奋斗的代价。
男孩兴冲冲地捧着石头回到孤儿院,把这一切告诉给院 长,并问为什么会这样。 院长没有笑,望着孩子慢慢说道: “生命的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就 会有不同的意义。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惜 售而提升了它的价值,竟被传为稀世珍宝。你不就像这块 石头一样?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义, 有价值。” 如果你自己把自己不当回事,那别人更瞧不起你,生 命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你自己的态度。“每个人应当从小就 看重自己,在别人肯定你之前,你先得肯定你自己。”珍 惜独一无二的你自己,珍惜这短暂的几十年光阴,然后再 去不断充实自己,最后世界才会认同你的价值。
健康
安稳的工作
思 考
你觉得你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认为你在别人眼里是怎样的人?
你希望你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通俗地说,这些都叫“自我意识”。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中的小男孩,常常悲观地问院长: “像我这样的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 院长总笑而不答。 有一天,院长交给男孩一块石头,说:“明天早上, 你拿这块石头到市场上去卖,但不是‘真卖’,记住,无 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拿着石头蹲在市场的角落,意外地发现 有不少人好奇地对他的石头感兴趣,而且价钱愈出愈高。 回到院内,男孩兴奋地向院长报告,院长笑笑,要他明天 拿到黄金市场去卖。在黄金市场上,有人出比昨天高10倍 的价钱来买这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孩子把石头拿到宝石市场上去展示,结 果,石头的身价又长了10倍,更由于男孩怎么都不卖,竟 被传扬为“稀世珍宝”。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项目三

自我认知
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它是自我意识的首要成分,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的认识与评价。我们应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学会与同伴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做出评价。还应学会借助别人的评价来评价自己,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自己。
自我体验
自我意识的情感成分,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良好的自我体验有助于自我的开展。
〔一〕自我认识的主动性增强但自我认识的自觉性有待提高
在剧烈的就业竞争中,大学生从一入学就面对学习和就业的压 力。在我们面前摆着很多深刻的问题。我们开始更加主动地去认识 自己,自我意识更为明晰。大学生普遍存在不能客观认识自己能力 的情况,不能客观分析自己的优缺点,从而造成妄自菲薄。
〔二〕自我认识途径增多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开展的矛盾
〔一〕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 〔二〕我观“我〞与他观“我〞的矛盾 〔三〕思我与行我的矛盾 〔四〕强烈的自我改变意愿与意志品质滞后的矛盾
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
现实生活中,“理想我〞与“现实我〞总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合 理的差距能够使人不断进步、发奋有为。但是,如果差距过大,那 么有可能引起各种各样的心理不适与心理问题,甚至自暴自弃。
自我评价偏高
高校中有些学生对自己 有不切合实际的高估,优越 感强,过于自信,自尊心和 好胜心过强。在行为上容易 表现出评价他人责备求全、 观察问题易简单化、行动目 标过高等。
自我评价偏低
学生典型的自我评价偏 低表现为自我否认、言语和 行为迟滞、对批评敏感、对 奉承反响过度、逃避集体、 多有防御行为、轻视他人、 矫饰优越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自我意识概述 高职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培养健康的自我意识
第三章_自我意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ppt课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自我观察 自我分析、自我评价 自尊自信、自爱自豪
自 我 意 识
自我体验
自卑自怜、内疚自责 成就感、自我效能感
自我控制
自立自制、自律自强 自我监督、自我控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三)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
1、自我发展渐成说
心理成长八个阶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调试方法
(1)对其危害有清醒的认识,有勇气和决心改变自己。 (2)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无条件接受自己,欣赏自己所 长 ,接纳自己所短 (找优点、重温成功的经历、找他人 评价、找例外)。 (3)调整对自己的期望、确立合适的抱负水平,区分长期目 标和近期目标,区分潜能和现在表现 (4)找到成功的突破口。(从容易成功的事情做起,积累成 功的经验,体验成功的感受,恢复自信心) (5)制定行动计划,保证行动成功。
(一)导向作用 (二)自控作用
(三)内省和归因作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怎样才能获得健康的自我形象?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建立健康正确自我形象的重要经历 老师 父亲 (家庭生活) 母亲
求学经历
社会经历 (同僚、同学)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破坏自我形象的重要经历
老师
父亲 (家庭生活) 母亲
求学经历
社会经历 (同伴、同学)
8个月:了解自我的存在,听到自己的名字会作出反应,
但人我不分,物我不分(自我意识的萌芽) 3 岁:会使用第一人称代词“我”,产生自尊感、羞耻感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对自我的评价(社会自我):4岁—青春期
这一时期是自我意识受社会影响最大的时期,也有人 称之为客观化时期。这一阶段儿童的自我意识一改婴幼 儿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认同意识。 具有较强的“他律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