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以青岛地区高校为例

合集下载

关于大学生对国家认同感的调查(附调查表)

关于大学生对国家认同感的调查(附调查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调查报告关于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简要评析关于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简要评析概要: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型大学生,我们肩负着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更折射出国家的发展状况。

作为国家栋梁的我们,对国家的正确和客观的认识和心理定位是我们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

通过本次调查我小组从几个方面简要评析了当代大学对国家认同感的认识和定位。

关键词:大学生国家认同感一、民族文化与国家认同感(一)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国家认同感的联系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精神已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科学地总结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研究它对海内外所有中华儿女的影响,对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祖国统一进程,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化是民族之根,民族之魂。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在各民族之间不断的交融与碰撞中,逐渐形成了以天下一统的国家观,人伦和谐的社会观,兼容并蓄的文化观,勤俭耐劳的生活观等为主要特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心灵支撑和强大的内在动力,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尤其是近代以来,在中华民族不断探索、寻求独立的实践中,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英勇抗敌的奋斗中,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爱国爱乡、维护统一的民族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人生理念等,更是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华传统文化中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民族品质、民族美德,对今天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增强国民对国家认同感等,也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对于端午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在世界文化遗产中被韩国捷足先登的问题调查中,认为这与国家自尊有较大关系的人占83.3%,这说明:大多数在校大学生都具有较强的国家认同感,国家的荣誉与个人息息相关。

而认为我们可以另外申请的竟然也有5.6%,这令我很不解,事关国家自尊既然会有人觉得我们可以另外申请,难道不知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6.7%的认为这是一件小事,不应该提到那么样的高度,这是一个极不负责任的表现,这也是小事?可见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感不强!4.4%的同学不太关心。

大学生国家认同感形式现状

大学生国家认同感形式现状

大学生国家认同感形式现状一、关于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总体情况:(一)、国家认同感普遍较高。

1.高校大学生总体国家认同感较高,尤其体现在对国家民族传统文化以及国家历史发展和当代发展等方面。

绝大多数学生对汉语言文字、中华传统节日、中国当代发展历史成就颇高,感情甚笃。

如:对中国历史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成就感到无比自豪的有七成,多数半数的当代大学生对国家传统节日如端午节、清明节等认同感较高。

对当代大学生影响最为深远和感受最为深刻的事件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重新走向崛起。

近年来中华民族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如: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09年国庆60周年大阅兵、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等。

更是让当代大学生激动不已。

2.在地域认同方面,大学生普遍表达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在近年来比较引人注目的是一些领土争端上,如:中印边界领土划界问题、南海问题以及中日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

大部分大学生表示会不惜一切代价捍卫领土主权完整。

对于近年来出现的藏独、疆独分裂势力,认为同为中国人要多引导教育。

(二)、“国家”观念弱化。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融入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他们对国内时事发展也不大关注,“民族”、“国家”等词汇不再是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主题词。

但当有不利于中国的国际事件如:美不顾我方反对执意对台军售、法国总统接见达赖和重大灾难如:5.12汶川大地震、西南地区持续大旱等发生时,中华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最为强烈,远超奥运夺金时。

2.在个人生活方式上,当代大学生的行为选择呈现个性化、多元化和国际化的特点。

他们倾向于出国深造;他们向往巴黎和纽约;他们喜欢欧美大片;他们更愿意购买进口的汽车和数码产品;他们能理解出国后滞外不归的留学生;他们认为“愤青”的爱国方式太过火,“抵制日货”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他们甚至能宽容自己所喜欢的明星支持“台独”。

在未来道路选择上,他们更愿意做好自己,而不是成为比尔〃盖茨式的富人、雷锋式的好人、政治家或明星。

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研究

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研究

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研究随着世界变得越发紧密,国家认同感的重要性越发凸显。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保持国家认同感对于建设一个国际合作、文化多样性的世界至为重要。

在这个趋向下,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已成为近些年来备受研究者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

本文旨在探讨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相关问题。

首先,什么是国家认同感?它可以理解为是一个人在心理上所具有的与自己所属的国家和国家文化的紧密关系。

国家认同感是一个群体性的概念。

人们从各种渠道获得关于国家信息并对国家形成印象,国家认同感是这些印象的总和,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国家认同感也是不同的。

一个良好的国家认同感对国家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提高国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倡导人们尊重国家、热爱国家、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

然而,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像全球化这样的因素冲击了传统的国家认同模式,使得当代大学生不断地接触到来自其他国家的信息和文化,从而使他们将国家认同感淡化。

其次,值得注意的是,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着越来越多的自我意识和个人主义倾向,这也有助于削弱他们的国家认同感。

最后,尽管大学生是社会中知识层次较高、有思想独立和创新能力的人群,但作为新生代,他们对国家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仍存在欠缺的地方,这也为提高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带来了难度。

因此,如何提高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呢?首先,加强国家历史文化教育是一个必经之路。

在这方面,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方面都应营造浓厚的氛围来注重历史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大学生对国家本土文化和历史的认知和认同感。

其次,倡导多元文化观念和国际交流,为学生创造了解不同文化的机会,通过接触和交流,不仅可以了解其他文化,也可以对自己的文化有更深的认识,从而提高自身对国家的认同感。

最后,作为大学生也应发挥积极的作用,通过各种渠道为国家文化事业做出一份贡献,参与到社会建设中去,从而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

总之,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研究有深远的意义。

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研究

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研究

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和信息交流的普及,当代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加强国家认同感可以促进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同时也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他们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与以往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国家认同感的形成和发展。

对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国家认同感是指个体对所属国家的认同和归属感。

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认同:当代大学生对国家文化的认同是国家认同感的重要构成部分。

国家的历史、传统、语言、风俗习惯等都会影响到大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

在中国大学生中,许多人会因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而产生对国家的认同感。

2.政治认同:政治是国家的核心,大学生对国家的政治体制、政策和领导人的认同会直接影响到其国家认同感。

当代大学生对国家政治的认同感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如政治教育、社会环境和政治事件等。

3.地域认同:地域性是国家的一个重要方面,当代大学生对所处地域的认同感也是其国家认同感的一部分。

对于中国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地域认同感会受到家乡、学校所在地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4.历史认同:国家的发展历程和历史事件也会影响当代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民族精神会对大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促使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感更加强烈。

二、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影响因素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因素:教育是对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影响最为深远的因素之一。

国家的教育体制、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都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

在学校教育中,应该注重国家认同感的培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价值观。

2.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对大学生国家认同感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

媒体、社会风气、社会风貌等都会对大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个和谐、稳定、文明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培养十分重要。

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研究

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研究

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研究随着21世纪的到来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认同感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影响因素和形成途径。

一、国家认同感的定义国家认同感是指个人对所属国家及其文化、历史、地理等方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国家认同感是社会认同感的一种,是个人自我身份认同的一个方面,也是个体与社会关系中重要的人格同化过程,它可以反映一个社会成员对所属国家的认可程度、对其与他国之间相对地位和影响的知觉和态度。

1. 文化社会化因素文化社会化是人在成长过程中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接受的文化传统和社会信仰的制约和渗透,包括历史和地理等方面。

在国家认同感方面,文化社会化就意味着人在成长过程中被教育和感化为“中国人”,对中国的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有深刻的认识和感知,从而形成对国家的认同感。

作为大学生的个体,当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着社会角色,如学生、运动员、志愿者、职业人等等,从而认同于国家赋予的角色。

这就意味着,大学生在社会角色定位时主动或被动地接受了国家和社会对他们的期望,从而形成对国家身份的认同感。

3. 就业竞争因素就业是每位大学生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特别是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大学生们对所属国家的认同也受到了就业竞争的影响。

就业市场对国内人才的标准有很高的要求,如果某些专业的大学生在国际市场上没有优势,就容易受到就业歧视,这种歧视不仅伤害了大学生的尊严和利益,同时也影响了他们对本国的认同感。

1. 教育和学习教育和学习是人在成长过程中形成认知能力和社会经验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学生形成国家认同感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地理、政治等方面的知识,深入了解自己所在的国家,从而形成对国家的认同感。

2. 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大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的社会群体和文化,从而逐渐形成比较全面的国家认知,并建立起对国家身份的认同感。

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实证研究

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实证研究

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实证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国家认同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国家认同是个体对于自己所属国家的情感认同和归属感,是文化、历史、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综合体现。

而在当代大学生中,国家认同不仅是宏观的国家形象和文化认同,更是个体层面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探究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情况,分析其成因和表现形式,从而为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研究目的1.1探究当代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水平。

二、研究方法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不同地区、不同院校和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进行调查,获取相关数据。

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调查、对国家的认同程度、国家认同的表现形式、国家形象的认知程度等。

通过量化分析的方式,得出相关结论。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当代大学生对国家持有积极的认同态度。

80%以上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对国家有一定的认同感,具体表现为对国旗、国歌、国庆节等国家象征的尊重和尊崇。

在国家形象认知方面,大学生普遍对国家的历史、文化、地理和政治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对国家形象有着积极的认知。

根据调查数据和相关研究,得出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教育因素。

大学生正值青年时期,学校教育对于他们的国家认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价值观念和文化认同的塑造,通过教材、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学生对国家形象和历史文化有着积极的认知和情感认同。

家庭因素。

家庭是一个人价值观念和认同感最初形成的地方,家庭对于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培养和引导起着重要作用。

家长的言传身教、家庭氛围对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社会环境因素。

当代社会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形成起着一定作用。

媒体、社交网络、公共事件等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大学生对国家的认同和情感态度。

大学生对国家认同感的调查

大学生对国家认同感的调查

大学生对国家认同感的调查一、调查背景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的我们,我们是国的希望。

我们生活在物质条件丰富,精神世界丰裕家又是否有充分的了解呢?而且在新世纪中世界的格局又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我们对国家的认同感又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在新世纪的地位,甚至国家的安定。

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的情况,我们将对巢湖学院的学生进行一次问卷调查。

从这个角度来对大学生目前对国家的看法,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促进校园大学生正确的认识我们国家,同时也可为学校﹑社会培养﹑引导大学生提供参考。

二、调查基本情况1、调查时间:2014年四月至2014年六月2、调查对象:巢湖学院在校大学生3、调查项目:大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4、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5、问卷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200份问卷,收回 182份,有效问卷182份,回收91%。

该问卷共有9道题,主要涉及国家的政治政策、政治大事、经济等方面。

(注:后附调查问卷一份)三、调查结果的分析1、作为国人的自豪感通过调查发现,百分九十八的大学生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很自豪。

百分之二的大学生认为说不清楚。

从而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的学生对作为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

2、外来文化是否会对中国文化带来冲击。

你觉得中国文化是否当今的世界文化大背景中具有竞争力。

经过调查百分之九十六的大学生认为国外的文化对中国的文化冲击力很大。

百分之四的大学生认为国外的文化对中国文化没有什么冲击。

百分之百的大学生认为中国的文化在当今的大的世界文化背景中依然具有很大的竞争力。

3、对国家大事的调查百分之二十的大学生很少讨论国家大事,百分之二的大学生几乎不谈论国家大事。

百分七十八的大学生经常讨论国家大事。

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还是很关心国家大事。

也可以看出很多的大学生很关心国家的大事。

4、对国家对外的政策的认同感的调查。

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研究

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研究

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研究一、引言国家认同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属国家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对于现代大学生而言,国家认同感是一种重要的思想和情感状态,它涉及到大学生的价值观、文化认同、历史记忆等方面,对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在当代社会,大学生是社会的主要知识阶层,他们受教育程度高、学识广,具有较强的国际视野和开放心态。

但当代大学生也面临诸多困惑和挑战,在全球化、多元化的背景下,他们的国家认同感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文化认同的多元化带来了对国家认同感的挑战。

在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下,当代大学生被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资讯所包围,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文化焦虑。

他们往往面临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全球化文化之间的冲突,对自己的国家文化产生了疑问和思考。

历史记忆的复杂化也影响了当代大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

随着历史研究的深入,历史事件的被揭示和解读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历史观念和认知。

特别是一些历史事件的争议性和复杂性,使得当代大学生对国家的历史产生了质疑和困惑,进而影响了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感。

1. 教育因素。

教育是塑造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重要渠道。

通过学校和课堂的教育,大学生对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增强了对国家的认同感。

2. 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具有重要影响。

社会舆论和社交媒体等传媒形式的广泛存在,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和国家认同感产生影响。

3. 个人经历因素。

个人经历也是影响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重要因素。

个人的生活经历、成长环境等都会对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产生重要影响。

3. 增强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开放心态。

提高大学生对国际事务的关注度,增强对不同国家文化的理解和包容能力,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五、结论当代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现象,既受到文化认同多元化的影响,也受到历史记忆的复杂化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 i g h t s a n d o b l i g a t i o n s i d e n t i t y . T h u s , c o l l e g e s s h o u M f u l l y c a r r y o u t t h e e d u c a t i o n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u l t u r e , c o n d i t i o n s o f n a t i o n
[ 关键词]大学生; 国家认 同; 调查 [ 中图分类号]I G6 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6 7 1 - 8 3 7 2 ( 2 0 1 5 ) 0 2 — 0 1 0 7 — 0 6
S u r v e y a n d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n a t i o n a l i d e n t i t y o f c o n t e mp o r a r y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
i n n a t i o n a l i d e n t i t y , c o mp a t i b i l i t y i n c u l t u r a l i d e n t i t y , w e a k e n i n g t r e n d i n t h e p o l i t i c a l i d e ti n t y , s u p e r f i c i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i n
Vo 1 . 3 1 .NO . 2
J u n . 2 01 5
当代大学生国家认 同状况的调查 与分析
— —
以青岛地 区高校为例
。 赵联
( 青岛科 技 大学 马克 思 主义学 院 , 山东 青岛 2 6 6 0 6 1 )
[ 摘
要] 对青岛地 区高校 大学生国家认 同状 况的调查发现 , 大学生在 国民身份 认 同上存在矛盾性 、 在 文化认 同上
第3 1 卷第2 期 2 0 1 5 生6 l f
青 岛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J o u r n a l o f Q i n g d a o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a n d p e o p l e a n d l e g a l s y s t e m; t h e g o v e r n me n t s h o u l d t a k e g o o d g o v e r n a n c e a s t h e t a r g e t t o i mp r o v e g o v e r n a n c e c a p a c i t y ; t h e
s o c i e t y s h o u l d c a r r y f o r w a r d t h e s o c i a l i s t c o r e v a l u e s y s t e m a s t h e l e a d i n g p u b l i c v a l u e t o p r o v i d e a s o l i d s o i l a n d b e n i g n
— —
t a k i n g c o l l e g e s i n Q i n g d a o a s e x a m p l e s
zHAO L i a n
( S c h o d o f Ma r x i s m, Q i n g d a o U n i v e r s i t y fS o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 Q i n g d a o 2 6 6 0 6 1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F r o m t h e s u r v e y o f n a t i o n a l i d e n t i t y a m o n g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 i n Q i n g d a o . i t i s f 0 u n d t h a t t h e r e i s 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
存在兼容性 、 在政 治认 同上存在 弱化 性、 在权 利与义务认 同上存在浅表性等特点。 为此, 学校应充分开展传统 文化、 国情民情与法制教育, 政 府应以善 治为目标完善 治理能力, 社会应 宣传、弘扬以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的公 共价
值, 共同为提升大学生国家认 同水平奠定牢固的认 知框 架、 提供坚实的土壤和良J } 生 的公共空间。
p u b l i c s p a c e f o r p r o mo t i n g s t u d e n t s ’ c o g n i t i v e f r a me w o r k o f n a t i o n a l i d e n t i t y . Ke y wo r d s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 ; n a t i o n a l i d e n t i t y ; s u r Nhomakorabea e 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