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性博物馆里的神秘用具长啥样
中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的介绍

中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的介绍摘要:1.中国博物馆的概述2.镇馆之宝的定义和意义3.中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介绍4.镇馆之宝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5.结语正文:【中国博物馆的概述】中国博物馆是收藏、展示和研究历史文化遗产的场所,它们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中国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丰富多样,涵盖了历史、文化、科技、艺术等各个领域,成为了人们了解历史、增长知识的重要场所。
【镇馆之宝的定义和意义】镇馆之宝是指博物馆中最具代表性、最珍贵、最有历史价值的文物,是博物馆的灵魂和象征。
它们往往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对于研究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介绍】中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众多,以下列举几例:1.故宫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作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所作,是中国古代绘画的杰出代表,反映了北宋时期城市经济繁荣和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的景象。
2.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秦始皇兵马俑:兵马俑是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代表作,展示了秦朝雄伟壮观的陵墓建筑和精湛的雕塑技艺,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3.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马踏飞燕”:这是一件汉代铜器,造型优美、工艺精湛,展示了汉代青铜器的高超技艺,被誉为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瑰宝。
4.上海博物馆的《祭侄文稿》:这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一篇行书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
【镇馆之宝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中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它们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为世界了解中国、认识中国提供了重要窗口。
【结语】中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历史趣谈揭秘皇家子嗣是怎么进行性教育?边听边看图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揭秘皇家子嗣是怎么进行性教育?边听边看图导语:中国古代有一种性教育工具是“压箱底”。
它是一种瓷器,有的比拳头还小一些,外形多作水果状,有盖,内藏一对呈交合状的男女。
平时,人们把中国古代有一种性教育工具是“压箱底”。
它是一种瓷器,有的比拳头还小一些,外形多作水果状,有盖,内藏一对呈交合状的男女。
平时,人们把它放在箱底以辟邪,到了女儿出嫁前,母亲把“压箱底”取出来,揭开盖以示女,让她体会“夫妻之道”。
上述为比较狭义的压箱底,实际上,压箱底除了情趣瓷器,还包含众多与情趣相关的物件。
古代性器性用品博物馆(相关资料可百度)在全国巡回展览,展览里有一双新娘的嫁鞋,鞋子里面就花画了一副春宫图。
洞房时,新娘子上床一脱鞋,就看到了,跟考试作弊似得。
另外(忘记是在哪里看到的),大户人家的少爷性启蒙,是跟自己的贴身丫鬟、童养媳(一般来说这两种女性是比少爷要大好几岁,说白了,就是用来破少爷的处的,说不定还受过调教)青楼?(又不知在哪里看到的)青楼主打的是卖艺谈情,因为古代的包办婚姻,富贵人家只能是在青楼谈一场模拟养成式的恋爱。
"春画",大概是中国古人进行性教育的一个创举,并为历代皇家采用。
所谓春画,就是描绘男女各?明人沈德符考证,春画在西汉时就出现了,发明者是因盗墓闻名的广川王刘去的儿子刘海阳。
刘海阳与其父亲刘去一样,是位顶极好色之徒,整天淫乐,他令画师在房间四壁、天花板上将这些他所能看得到的地方,画上各种性交图,供其作乐时"欣赏"。
此即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玩具》(卷26)"春画"条所记,"春画之起,当始于汉广川王,画男女交接状于屋,召诸父姊妹饮,令仰视画。
"生活常识分享。
博物馆里的中国发现绝妙器皿读后感

博物馆里的中国发现绝妙器皿读后感示例文章篇一:《读〈博物馆里的中国——发现绝妙器皿〉有感》哇,最近我读了一本超棒的书,叫《博物馆里的中国——发现绝妙器皿》。
读完这本书呀,就好像我自己在博物馆里来了一场超级奇妙的旅行呢!书里讲了好多好多中国古代的器皿。
有像小胖子一样圆滚滚的陶罐,还有那精致得像仙女用的玉杯。
这些器皿可不仅仅是些好看的东西哦。
就拿那个陶罐来说吧,它就像一个默默的小史官,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它身上的每一道纹路,每一块颜色,都在讲述着过去的故事。
它可能见过古代的人怎么生活,是怎么把粮食放进它的肚子里储存起来的,也许还见证过古人围着它欢笑庆祝的场景呢。
这时候我就想啊,要是我能穿越到古代,站在这个陶罐旁边,看着古人用它,那该多有趣呀。
我记得书里有写到一个青铜鼎,那可真是个大家伙。
它站在那儿,就像一个威风凛凛的大将军。
这个青铜鼎上面刻满了神秘的图案,那些图案就像是鼎的勋章一样。
我就在想,制作这个鼎的工匠得多厉害呀。
他得花费多少的心血,才能把这个鼎打造得这么精美呢?我仿佛看到了那个工匠,在一个闷热的小作坊里,汗水不停地流,但是眼睛里却满是专注。
他一下一下地敲打着青铜,就像在雕琢一件绝世的宝贝。
我就问我的小伙伴,我说:“你能想象到那个画面吗?”小伙伴眼睛亮晶晶地说:“能啊,就好像这个工匠把自己所有的本事和对生活的热爱都放进这个鼎里了。
”还有那些瓷器,哎呀,那真的是像天上的云朵一样洁白无瑕。
有的瓷器上画着美丽的花朵,那些花朵就像是真的在瓷器上盛开一样。
我想,画这些花朵的人一定是个内心充满美好的人。
我就和我的妈妈说:“妈妈,你看这些瓷器上的花,画得比我画的画好看多了。
”妈妈笑着说:“那可不一样,这些瓷器上的画可是经过了千百年的沉淀呢。
”我当时就不太明白,我问:“什么叫千百年的沉淀呀?”妈妈说:“就是很多很多年,经过很多人的手,经过很多的文化积累,才变成现在这么美的样子。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心里想,中国的文化可真是太深奥了。
美轮美奂的金刚铃杵

AppreciatION 64鉴赏承德馆藏传世佛教艺术品,以藏传佛教密宗佛教艺术品为最大特征,主要收藏在承德外八庙管理处。
清宫藏传佛教文物种类繁多,从制作艺术风格鉴赏,既有藏、汉融合的艺术特征,又受到印度、尼泊尔等外来文化影响,异彩纷呈。
公元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六世班禅来承德朝觐乾隆皇帝时进献的明代铜质金刚杵做工精美,盒内有藏、满、蒙、汉四种文字书写的“班臣额尔德尼恭进大利益铜铃杵”标签,是西藏地方与清中央政府密切联系的实物见证。
美轮美奂的金刚铃杵李咏咏编辑|屈梦夏AppreciatION 鉴赏65六世班禅的这次朝觐,是继五世达赖觐见顺治皇帝后,西藏政教领袖与中央皇帝的又一次接触。
它反映了乾隆盛世清政府与西藏关系的进一步密切和加强。
乾隆皇帝与六世班禅形成的君主情谊及彼此间的谦恭信任成为一代佳话,为人们传颂。
六世班禅朝觐期间每次敬献皇帝的贡品礼品种类很多,仅存下来的,至今在北京和台北两地故宫博物院,北京的雍和宫和民族文化宫,承德的外八庙管理处都有收藏。
金刚杵,梵名 Vajra 瓦支拉,藏语称“多吉”,曾音译为伐折罗、缚日啰、伐折啰、跋折啰、伐阇啰。
又叫作宝杵、降魔杵等。
原为古代印度之武器。
由于质地坚固,能击破各种物质,故称金刚杵。
在佛教密宗中,金刚杵象征着所向无敌、无坚不摧的智慧和真如佛性,它可以断除各种烦恼、摧毁形形色色阻碍修道的恶魔,为密教诸尊之持物或瑜伽士修道之法器。
曼荼罗海会之金刚部诸尊皆持金刚杵。
真言行者亦常携行,盖以此杵象征如来金刚智,用以破除愚痴妄想之内魔与外道诸魔障。
有关“金刚杵”的叙述,在契经中时常提到它。
例如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第一、大般涅槃经第三、陀罗尼集经、苏婆呼童子请问经、一切如来大秘密王未曾有最上微妙大曼荼(“荼”字有作“陀”“拿”的)罗经等,都曾经提到“金刚杵”的情形。
真言行者(密法行者)常携带这个“杵”,这是显示:挥如来之金刚智用,破除愚痴妄想之内魔,以展现自性清净之智光。
开眼!49张图片揭秘陕西历史博物馆藏神秘的秦式玉器!

开眼!49张图片揭秘陕西历史博物馆藏神秘的秦式玉器!春秋时期,周礼已逐渐失去对人们的束缚,礼玉减少,装饰玉大增,纹饰细密繁缛,由简向繁演变,多以浅浮雕技法装饰,采用隐起镂空阴线、单线或双面的雕琢手法,讲究对称平衡。
战国玉器更加多样,造型生动活泼,各种S形龙凤玉佩大量出现,线条生动,装饰华美,表现出勃勃生机,所作玉器无论是纹饰线条还是轮廓造型皆刚劲利落,边角线规矩见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玉器还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秦与中原诸国相比较,立国较晚,又长期僻处西北一隅,并与戎狄杂居,秦在接受周文化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出一种地域性和民族性较强,而独具特色的秦文化。
其独特造型,独特纹饰,雕琢独特的玉器被称为“秦式玉器”。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有部分秦式玉器,从中可以见一斑。
﹙一﹚陕西户县宋村位于户县东南15公里的秦岭脚下,1974年陕西省文管会发掘了宋村3号墓,出土10余件组玉器,时代为春秋早期,该墓随葬5鼎4簋,为大夫级的贵族。
玉器主要有:﹙1﹚玉圭:长46厘米,宽7厘米,厚0.7厘米,重425克,色呈青灰,含石质较多,尖首狭长形,光素无纹,放置在墓主的脚箱。
(图1)图1﹙2﹚玉戈:长35.8厘米,宽5.7厘米,厚0.6厘米,色呈青灰,含石质较多,尖首狭长形,两面作刃,孔为单面钻,光素无纹,放置在墓主的头箱北侧。
(图2)图2﹙3﹚玉颈饰:重75克。
由一枚穿孔方形玉块,三件鳞形玉牌及若干骨管、绿松石、白石及大量红色玛瑙珠组成。
(图3-1、图3-2)图3-1图3-2﹙4﹚玉玦:共两大两小。
大者直径3.1厘米,各重5克,放在墓主人头部。
(图4、图5)两件较小者,直径2.2厘米,各重4克,含在3号殉人的口中。
图4图5﹙5﹚玉牌:两件。
其一长2.7厘米,宽1.2厘米,重5克,近似长方形,两面均饰龙纹。
(图6)其二长2.3厘米,宽1.5厘米,重4克。
图6(二)1963年宝鸡秦家沟村东南发现5座墓,出土玉圭等,时代为春秋早期。
饮月君遗器词条

饮月君遗器词条
饮月君遗器是一款由中国顶级工匠小组制作的珍贵艺术品。
它由纯银打造而成,独特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使其成为令人赞叹的艺术品和收藏品。
饮月君遗器的造型灵感来自传统中国文化中的月亮形象,整体呈现出优美、流畅的线条和曲面。
纯银的材质赋予了它优雅的光泽和质感,使人倍感其高贵和珍贵。
饮月君遗器的主要特点是其上方的半球形月亮图案。
这个图案是经过精心设计和雕刻的,展现出月亮的圆润和光洁,给人一种宁静和宇宙的感觉。
整个器物的形状和比例使其很容易与其他装饰品和摆设相匹配,从而增添了它的美感和实用性。
饮月君遗器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和考究。
工匠们采用传统的金属加工技术,如锻造、切割、抛光和雕刻等,以确保最终产品的精致和品质。
他们还注重细节,使用精密的工具和技巧来使每个零件和装饰都达到完美的效果。
作为一件艺术品和收藏品,饮月君遗器具有很高的价值和意义。
它不仅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工艺的独特之处,还展现了工匠的匠心和艺术才华。
因此,饮月君遗器不仅是一件美观的艺术品,同时也是一件具有历史和文化背景的瑰宝。
中国古代最邪乎的十一件文物,很污很神奇

中国古代最邪乎的十一件文物,很污很神奇
青铜太阳轮这个青铜太阳轮出土于著名的四川三星堆遗址。
三星堆文物多奇葩,与中原文物差别很大。
这个青铜太阳轮颇有现代感,有点像汽车方向盘。
三星堆青铜立人此物高1.7米,同样出土于三星堆。
这位大哥在做什么,这奇特形象有何寓意,至今没人能搞明白。
唐代百褶裙、高跟鞋
这两件唐代文物出土于新疆,颇有现代时尚感,不禁让人想象大唐西域美女的风采。
神奇的汉代墓砖
这个汉代墓砖非常污。
图画中亮点很多,你们发现了吗?“五星出东方”织锦
这是产于蜀地的汉代织锦,出土于新疆和田。
最神奇的是,这块西汉织锦上印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八个字。
南北朝武士勇
这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武士陶勇,这神态可真够威武霸气的!
三星堆人头像
这个头像同样出土于四川三星堆。
如此怪异的形象,一点不像是亚洲人。
甚至有人怀疑这是个外星人。
翡翠白菜、东坡肉石
它们是台北故宫博物院两大镇馆之宝,让人忍不住想咬上一口。
东晋贵族生活图
浓浓的网络漫画风格……。
中国古代宫廷里的四种淫乐工具

中国古代宫廷里的四种淫乐工具纵观二千多年的帝王史,这些专为皇帝打造的淫乐工具千奇百怪,但是最让人喷血的有四种:第一种是为选择临幸嫔妃的专有工具,名叫“羊车”;第二种叫做“任意车”,是隋炀帝寓性生活于娱乐之中的特殊工具;第三种是“骰子”。
唐玄宗决定夜晚侍寝人选的特制工具;第四种叫做“绿头牌”,是清朝皇帝选择嫔妃同房的通用工具。
这些都是具备特殊功能的装备,都是皇帝喜欢的特殊淫乐工具,一旦拥有,便乐此不疲,即便是“明知花下死”,皇帝们也并不在乎。
下面介绍的就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最让人喷血的四大皇帝淫乐工具。
一、羊车:晋武帝为选择临幸嫔妃的专有工具晋武帝司马炎穷奢极欲,荒淫无度,一登龙位,即选征天下美女以充后宫,结果先后竟然选征了一万多名宫女入宫。
后宫有了这么多的佳丽,晋武帝便把一门心思扑在女色上。
这些美女无不玉骨冰肌,娇柔美艳,令人消魂,竟让晋武帝眼花缭乱,无从下手。
于是,他灵机一动,发明了“羊车召幸法”,就是自己坐在羊拉的御车上,游历宫苑,不管走到了什么地方,只要羊车在那个嫔妃宫前停住,就临幸那个嫔妃。
整个后宫,就只有晋武帝这一个男人,那成千上万的美女无不整日整夜地期盼着与晋武帝一度良宵。
但是,大多数嫔妃对于侍寝只能抱以听天由命、无可奈何的态度。
当然,也有不少宫中女子对侍寝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以种种方式争取侍寝,以图获得帝王的宠爱。
于是,其中有些聪明的美女想出一个办法,将竹叶子插在门口,地上洒了许多盐汁。
羊生性喜欢吃竹叶,又喜欢吃咸的东西,因此就停下来不走。
这些美女就得到了晋武帝惠顾临幸的机会。
不久,宫里的美女都知道了这个办法,便纷纷仿效,以至于户户门前都插上了竹,地上都洒了盐,谁知道羊比人还聪明,也变得刁猾起来,随意地走随意地停,不再被这些竹盐所诱惑。
美女们没有办法,只好听天由命了。
但是,晋武帝依然坐在羊车上,游历宫苑,日日笙歌,夜夜消魂,直弄得筋疲骨软,身心衰颓。
二、任意车:隋炀帝寓性生活于娱乐之中的特殊工具隋炀帝杨广发明的这种“任意车”并不同于晋武帝的羊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性博物馆里的神秘用具长啥样?
“中国古代性文化博物馆”将整体搬迁至离上海80公里的千年古镇同里。
“大气”的上海为何容不下一个性博物馆?
“没想到上海也无法立足”
博物馆在南京东路步行街开张,设在一座商厦楼上,维持费用由一家国有大型企业赞助。
闹市之中游人如织,办博物馆再好不过。
但是,南京路步行街的管理部门不允许博物馆挂牌,因为涉及“性”字。
他们认为,如果挂牌就违反了国家工商总局1996年的一个规定,即性用品和性产品不得做广告。
性文化乎?色情乎?
藏品3000多件,其中5000年前的文物有20多件,展品在香港、台湾等地展览曾引起轰动,被誉为“华人世界五千年来的第一次”的性文化博物馆从筹办、建立以及经营,一直都经历着重重困难。
这种举步为艰不仅因为它对人们的传统观念造成了极大冲击,更主要是人们面对性博物馆的诞生,总也说不清到底是在研究性文化还是在传播色情,有关政府部门及人士自然也难以定夺,只好“冷处理”任其自生自灭。
原本以为可以起死回生的性博物馆,在后来的一两年里,因为“旅游定点单位”的牌子得不到手,始终感觉名不正言不顺,以及“性用品和性产品不得做广告”等等约束,博物馆还是入不敷出,赞助企业也逐渐失去投资兴趣,不再予以财力支持。
千百年来,中国人长期处于性禁锢的社会环境中,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逐步开放,这
是个历史的进步。
但是,开放有健康的也有腐朽的。
很多时候,人们对性的态度是在道理上讲都懂,都理解,但行动仍受旧有观念影响。
“我们不仅需要有一个正确的性观念,更需要有一个健康、宽容的性文化氛围。
”
性文化与色情之争是世界性的
不仅中国性文化博物馆有“性文化乎?色情乎?”之争议,世界上不少国家的性博物馆也有相同的遭遇。
2002年9月28日,经过长达5年准备的纽约性史博物馆横空出世,向公众开放。
这个名为《纽约市如何改变了美国的性生活》的博物馆的发起者丹尼尔·格拉克先生称,这是全美国第一个公开向公众展出有关性生活史研究的博物馆,目的是让人们了解性生活在纽约乃至全美国人的生活变迁中所起的作用。
然而,这个博物馆尚未开张之时,便遭到了社会各界的猛烈攻击。
客观上色情自然与性有关,但性文化的主旨在提倡性文明。
尽管在性文化上,西方人强调个人自由,行为较外露,东方人较注重社会性,表现更含蓄。
“但总的来说,东西方性文化的共性要大于个性,科学、健康和自然应是共同的发展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