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案例精粹
并购的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A公司是一家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企业,成立于2000年,注册资本为1亿元人民币。
B公司成立于1998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与销售,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人民币。
两家公司均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2018年,A公司决定收购B公司全部股权,以扩大自身在房地产开发领域的市场份额。
经过多次谈判,双方于2019年1月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
协议约定,A公司以3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B公司100%的股权,并在协议生效后30日内支付全部股权转让款。
然而,在股权转让协议签订后,A公司因资金周转问题,未能按时支付股权转让款。
B公司多次催促A公司履行付款义务,但A公司以各种理由推脱。
2019年6月,B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A公司履行股权转让协议,支付股权转让款及违约金。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A公司是否应履行股权转让协议,支付股权转让款及违约金?2. A公司未能按时支付股权转让款的原因是否构成违约?3. 如果A公司构成违约,B公司应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三、法院判决1. 关于A公司是否应履行股权转让协议,支付股权转让款及违约金的问题:法院认为,根据《股权转让协议》的约定,A公司有义务在协议生效后30日内支付全部股权转让款。
A公司未能按时支付股权转让款,已构成违约。
因此,A公司应履行股权转让协议,支付股权转让款及违约金。
2. 关于A公司未能按时支付股权转让款的原因是否构成违约的问题:A公司在庭审中辩称,其未能按时支付股权转让款的原因是资金周转问题。
法院认为,资金周转问题并非不可抗力因素,且A公司在签订协议前应对自身资金状况有充分了解。
因此,A公司的辩称不能成立,其未能按时支付股权转让款构成违约。
3. 关于B公司应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问题:法院判决A公司向B公司支付股权转让款3亿元人民币及违约金。
此外,法院还判决A公司承担本案的诉讼费用。
四、案例分析本案涉及股权转让纠纷,涉及的法律问题较为复杂。
12个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

12个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以下是12个典型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案例:1.万科A与万科H的合并:2024年,万科A与万科H宣布合并,成为中国房地产开发领域的巨头。
这次合并是为了增加公司的市值,并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
2.中国太平与阳光保险的合并:2024年,中国太平和阳光保险宣布合并,创造了中国保险行业历史上最大的并购案。
这次合并为两家公司提供了更大的资本实力和市场份额。
3.中通快递与申通快递的合并:2024年,中通快递宣布与申通快递合并,共同应对中国快递市场的激烈竞争。
这次合并为两家公司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网络覆盖,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4.宝能集团与万科A的收购战:2024年,宝能集团发起对万科A的收购尝试,引发了一场持续数月的股权争夺战。
最终,宝能集团获得了万科A的控制权。
5.中国石化与中国石油的合并:1998年,中国石化与中国石油两大石油巨头合并,形成了全球最大的石油化工公司之一、这次合并提高了公司的规模和市场竞争力。
6.阿里巴巴收购盒马鲜生:2024年,阿里巴巴宣布收购盒马鲜生,进军生鲜电商领域。
这次收购为阿里巴巴提供了一个实体店面,进一步扩大了其电商帝国。
7.美团收购摩拜单车:2024年,美团以36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摩拜单车,进一步扩大了在共享出行市场的份额。
这次收购为美团增加了更多的用户和市场活力。
8.长城汽车收购路虎汽车:2024年,中国长城汽车宣布以15亿英镑的价格收购路虎汽车。
这次收购为中国长城汽车进一步扩大了在全球汽车市场的份额。
9.华为收购荣耀:2024年,华为宣布出售旗下子品牌荣耀,以应对美国的技术封锁。
这次并购为荣耀提供了新的商业机遇,同时也减少了华为与荣耀之间的关联。
10.苹果收购动视暴雪:2024年,苹果宣布以3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动视暴雪,进一步扩大了其在游戏产业的影响力。
这次收购为苹果提供了游戏内容和技术的资源。
11. 腾讯收购Supercell:2024年,腾讯以8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芬兰游戏公司Supercell,进一步扩大了其在全球游戏产业的份额。
公司并购法律实务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企业并购已成为企业扩张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并购活动日益频繁。
本文将以XX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科技”)与YY集团(以下简称“YY集团”)的并购案为例,探讨公司并购的法律实务。
二、并购双方基本情况1. XX科技有限公司XX科技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和信息技术服务。
公司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专业的技术团队和稳定的客户群体。
近年来,公司业绩稳步增长,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2. YY集团YY集团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
集团业务涵盖多个领域,包括化工、能源、电子等。
YY集团在国内市场具有较高知名度,具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并购原因1. XX科技(1)扩大市场份额:通过并购YY集团,XX科技可以迅速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市场竞争力。
(2)获取优质资源:YY集团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优秀的技术团队,并购后可以提升XX科技的技术实力和研发能力。
(3)优化产业结构:并购YY集团有助于XX科技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多元化发展。
2. YY集团(1)提升企业实力:并购XX科技可以提升YY集团在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和信息技术服务领域的实力。
(2)拓展业务领域:通过并购,YY集团可以拓展业务领域,实现多元化发展。
四、并购过程1. 谈判阶段XX科技与YY集团就并购事宜进行了多次谈判。
在谈判过程中,双方就并购价格、股权结构、人员安排、资产整合等方面达成一致。
2. 签署协议双方在谈判结束后,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和《并购协议》。
协议明确了并购价格、股权结构、交割时间、违约责任等内容。
3. 股权过户根据协议约定,XX科技向YY集团支付并购款项,并完成股权过户手续。
4. 资产整合并购完成后,XX科技与YY集团开始进行资产整合。
双方就业务板块、人员安排、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调整。
五、法律实务1. 并购协议的审查在并购过程中,律师对并购协议进行了审查,确保协议内容合法、合规。
资产并购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XX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科技”)成立于2000年,主要从事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和IT咨询服务。
经过多年的发展,XX科技在行业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口碑。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XX科技在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遇到了瓶颈,急需外部资本注入以实现转型升级。
YY集团(以下简称“YY集团”)是一家多元化投资控股集团,旗下拥有多家上市公司和行业领先的子公司。
YY集团看好XX科技的发展前景,决定对其进行并购,以拓展其在软件及IT服务领域的业务版图。
二、并购背景1. 行业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及IT服务行业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软件及IT服务行业市场规模逐年扩大,市场前景广阔。
2. XX科技现状:XX科技虽然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面临以下问题:- 资金链紧张,研发投入不足;- 技术储备不足,难以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 管理体系不完善,运营效率低下。
3. YY集团战略:YY集团希望通过并购XX科技,实现以下目标:- 拓展软件及IT服务领域业务;- 提升集团整体竞争力;- 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
三、并购过程1. 初步洽谈:YY集团与XX科技就并购事宜进行初步洽谈,双方就并购的基本框架、交易价格、支付方式等达成初步共识。
2. 尽职调查:YY集团委托专业机构对XX科技进行尽职调查,全面了解其财务状况、业务运营、法律风险等方面的情况。
3. 签订协议:在尽职调查完成后,双方正式签订《资产并购协议》,明确交易价格、支付方式、交割条件等。
4. 交割与过户:根据协议约定,XX科技将全部资产及业务转让给YY集团,并办理相关过户手续。
5. 并购整合:YY集团对XX科技进行并购整合,优化其管理体系,提升运营效率,实现业务协同。
四、法律问题及解决方案1. 股权变更:在并购过程中,XX科技的股权发生变更。
根据《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YY集团需履行相关报备手续。
2. 员工安置:XX科技员工在并购过程中面临安置问题。
公司并购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XX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科技”)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软件开发、信息技术咨询和系统集成服务。
经过多年的发展,XX科技在行业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口碑。
YY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YY公司”)成立于2007年,主要从事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的研发和销售。
YY公司在企业信息化领域拥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客户资源。
2018年,XX科技决定收购YY公司,以扩大市场份额,增强核心竞争力。
双方经过多轮谈判,于2018年10月达成收购协议。
根据协议,XX科技以1.5亿元的价格收购YY公司100%的股权。
二、法律问题1. 股权收购的合法性首先,XX科技和YY公司均符合《公司法》规定的公司设立条件,具备法人资格。
双方签订的收购协议符合《合同法》关于合同成立和生效的规定。
因此,从法律角度来讲,股权收购的合法性不存在问题。
2. 尽职调查在股权收购过程中,XX科技对YY公司进行了尽职调查,包括财务审计、法律审核、业务尽职调查等。
尽职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查明YY公司的真实情况,包括财务状况、法律风险、业务发展等方面。
根据《公司法》和《证券法》的相关规定,收购方有义务对目标公司进行尽职调查。
3. 收购协议的条款收购协议是股权收购的核心文件,其条款的设定直接关系到双方的利益。
在收购协议中,应明确以下条款:(1)收购价格:1.5亿元。
(2)支付方式:现金支付。
(3)交割条件:双方按照协议约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完成股权交割。
(4)过渡期安排:双方在过渡期内,按照协议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
(5)违约责任:双方应按照协议约定承担违约责任。
4. 反垄断审查根据《反垄断法》的规定,达到一定规模的经营者合并应当事先向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集中。
在本案中,XX科技和YY公司的合并规模未达到申报标准,因此无需进行反垄断审查。
三、案件过程1. 尽职调查XX科技聘请了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业务咨询机构对YY公司进行了尽职调查。
并购重组法律业务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A公司,一家专注于环保技术的企业,在经过多年的发展后,已在国内环保市场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环保政策的变化,A公司面临着产品同质化严重、技术创新不足等问题。
为了提升企业竞争力,拓展市场,A公司决定收购B公司,一家在环保设备制造领域具有较强技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的企业。
B公司,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从事环保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研发团队,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较高的声誉。
然而,近年来,B公司由于管理不善、市场开拓不力等原因,经营状况不佳,陷入了困境。
二、并购重组方案1. 并购方式:A公司决定采用现金收购的方式,以每股10元的价格收购B公司全部股份,总价款为1亿元。
2. 并购流程:- 尽职调查:A公司聘请了专业的法律、财务和行业专家团队对B公司进行全面尽职调查,包括公司财务状况、法律风险、技术实力、市场状况等方面。
- 签订并购协议:在尽职调查完成后,A公司与B公司及其股东签订了并购协议,明确了并购的条款和条件。
- 股权转让:A公司支付并购价款,B公司股东将其持有的股权转让给A公司。
- 工商变更:完成股权转让后,A公司向工商部门申请办理B公司的工商变更手续。
3. 整合方案:- 技术整合:A公司将B公司的技术研发团队并入自己的研发体系,共同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竞争力。
- 市场整合:A公司将B公司的销售渠道和客户资源纳入自己的销售网络,扩大市场份额。
- 管理整合:A公司将B公司的管理体系与自己的管理体系进行整合,提高管理效率。
三、法律风险及应对措施1. 法律风险:- 股权转让风险:股权转让过程中可能存在法律瑕疵,如股权转让协议不符合法律规定、股权转让未办理过户登记等。
- 债权债务风险:B公司可能存在未知的债权债务,可能对A公司造成损失。
- 知识产权风险:B公司可能存在知识产权侵权或被侵权的情况,可能对A公司造成法律风险。
并购案例12个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

并购案例12个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并购案例:12个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一、中国化纤重组收购中南建股份中国化纤是我国化工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而中南建股份则是建筑行业的领军企业。
这次并购重组旨在实现两个行业的横向整合,提升协同效应。
通过并购,中国化纤不仅能够扩大其市场份额,还能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二、京东公司收购多点Dmall京东是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之一,而多点Dmall则是电商行业的新兴力量之一。
京东公司通过收购多点Dmall,不仅能够扩大市场份额,还能够借助后者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这次并购旨在提升京东在电商行业的竞争力,加快公司的发展步伐。
三、中粮集团收购美源众邦中粮集团是我国最大的粮油食品加工企业,而美源众邦则是国际上知名的乳制品企业。
收购众邦可以帮助中粮集团扩大海外市场,增加出口量,并进一步完善公司的产业链布局。
这次并购旨在提升中粮集团的国际竞争力,拓展海外业务。
四、宝钢集团收购沙钢集团宝钢集团和沙钢集团分别是我国钢铁行业的两大巨头。
这次并购旨在实现行业的整合和资源的共享,通过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交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盈利能力。
五、中国石化收购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是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
这次收购旨在实现行业的整合和资源的共享,通过合并两大企业的优势,提高整体竞争力,加强公司在全球能源市场的话语权。
六、阿里巴巴收购菜鸟网络阿里巴巴是我国电商行业的巨头,而菜鸟网络则是物流行业的领军企业。
阿里巴巴通过收购菜鸟网络,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物流配送能力,提升用户体验,还能够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掌控。
这次并购旨在加强阿里巴巴在电商行业的竞争力,构建更加完善的生态系统。
七、中国南车收购中国北车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分别是我国轨道交通行业的两大巨头。
通过收购中国北车,中国南车不仅能够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还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技术的交流,提高整体竞争力。
八、格力电器收购新风股份格力电器是我国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而新风股份则是新风系统的领军企业。
企业并购经典案例

企业并购经典案例企业并购是指一家公司通过购买另一家公司的股份或资产,从而实现两家公司的合并。
并购是企业发展战略中常见的一种手段,通过并购可以实现资源整合、市场拓展、降低成本等多种目的。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企业并购的经典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并购的过程和影响。
1. 美国康卡斯特收购NBC环球。
2011年,美国康卡斯特公司以300亿美元收购了全球最大的娱乐公司NBC环球。
这一并购案例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轰动,不仅因为交易金额之巨,更因为这一并购对娱乐产业格局的影响。
康卡斯特作为美国最大的有线电视运营商,收购了拥有大量热门电视节目和电影作品的NBC环球,使得康卡斯特在娱乐产业中的地位更加稳固,同时也为康卡斯特带来了更多的内容资源和市场份额。
2. 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
2005年,中国的联想集团以18亿美元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业务。
这一并购案例被认为是中国企业首次在全球范围内收购外国科技巨头的重大事件。
通过这一收购,联想获得了IBM个人电脑业务的知识产权和销售网络,使得联想在全球个人电脑市场上迅速崛起,成为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制造商。
3. 谷歌收购YouTube。
2006年,谷歌以16.5亿美元收购了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
这一收购案例被认为是互联网历史上最成功的并购之一。
通过收购YouTube,谷歌获得了视频分享领域的绝对优势地位,使得谷歌在视频广告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
4. 阿里巴巴收购优酷土豆。
2016年,中国的电商巨头阿里巴巴以39亿美元收购了在线视频平台优酷土豆。
这一并购案例标志着阿里巴巴进军数字娱乐产业的重要一步,通过收购优酷土豆,阿里巴巴拥有了丰富的视频内容资源,加强了在数字娱乐领域的竞争力。
以上是一些企业并购的经典案例,这些案例展示了并购对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
通过并购,企业可以实现资源整合、市场拓展、降低成本等多种目的,从而提升自身竞争力,实现更快速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并购案例精粹
定价:32元
作者:干春晖主编
ISBN:ISBN7-309-04662-5/F.1028
开本:16开装帧:平装页数:327页字数:377千字
出版
日期:
2005-9
★内容提要
本书是长期研究并购理论和实务的专家为所有关心当前并购浪潮的人编写的一本并购实战案例解析荟萃。
全书包含30个实例,涉及国际、国内各个行业的并购实例,既生动又深入地剖析了并购双方的行业背景、企业战略谋划、精心动魄的竞价与投标
以及种种没有硝烟的战争背后的各种决定性因素。
读者不仅能够借此拨开并购表面的
迷雾,而且可以对并购成果的形成过程和未来走向有一定的了解,直面未来并购中可
能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和新方法。
因此,本书适宜于中国的企业家、MBA以及所有投入
和将要投入、感受到和将要感受到并购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人们。
★作者简介
干春晖,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上海财经大学科研处处长,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副理事长,产业经济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管理教
学协会理事,财政部产业经济学跨世纪学科带头人。
美国雷鸟国际工商管理研究生院
访问学者,上海市“曙光学者”,2004年度“上海市十大青年经济人物”。
曾任上海
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系主任等职。
主要研究领域为产业经济
学、规制经济学、企业并购与资产重组、电子商务经济学等。
主要著作有《公司兼并与收购》(1995)、《资源配置与企业兼并》(1997)、《资产经营与重组》(1998)、《管理经济学》(1998)、《企业并购理论与实务》(1999)、《生
产经济学》(2000)、《企业并购:理论·实务·案例》(2O02)、《管理经济学(简明版)》(2004)、《并购经济学》(2004)、《并购实务》(2004)、《并购案例》(2004)、《并
购案例解读》(2005)、《企业策略性行为研究》(2005)等20多部,主编《中国产业经
济评论》,在《中国工业经济》、《经济学动态》等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
主持负责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研究项目20多项,担任若干
家公司的独立董事、战略与管理顾问。
★书摘
目录
1 联想牵手IBM打造世界PC巨头
2 新浪,还是盛大新浪
3 上汽集团收购韩国双龙汽车
4 PICC与AIG“第一次亲密接触”
5 宝洁与吉列的梦幻联姻
6 特华收购华安民企首涉财险
7 方正科技全资收购珠海多层电路板
8 新浪与阳光文化的悲喜姻缘
9 方正收购苏钢
10 湘火炬与航天华晨的短暂姻缘
11 百联集团整合上市公司
12 哈药集团重组哈药股份
13 花旗集团向大都会出售保险业务
14 日本朝日啤酒及伊藤忠商社入股康师傅
15 TOM资本大手挥进电视业
16 华源高擎整合大旗倾力打造医药航母
17 Cingular决胜AT&T无线并购战
18 几度枫叶落李氏家族搁浅加航
19 浙江第一银行花落永亨
20 TCL联姻法国汤姆逊
21 国美电器“借壳”上市
22 华立集团的管理层收购
23 香港华润闪电入主东阿阿胶
24 全兴集团的MBO之路
25 中信泰富曲线入股大冶特钢
26 交行联姻汇丰
27 永乐家电结亲摩根士丹利
28 三九集团收购日本东亚制药
29 亚马逊收购卓越
30 京东方收购HYNIX
索引
复旦版《并购案例精粹》序言
在经济日趋全球化的背景下,身处激励动荡的商业经营环境之中的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只有掌握并购这一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利器,及时做出理性明智的并购抉择,尽快通过并购扩大企业规模和提高竞争力,才能经受无情竞争的洗礼和冲击,达到增强企业实力的目的。
随着中国整体经济和企业的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商业权力和利益也必将展开新一轮的激烈较量与重新分配,中国的并购浪潮势必会更加汹涌和壮观,并购将对中国的企业界、管理层,乃至整个商业社会产生更为广泛和重要的影响。
一直以来,我都对企业并购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始终致力于对并购理论和前沿问题的学习与研究,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
1995年,当并购还未像如今这样成为企业界津津乐道的话题时,我已和刘祥生博士合作出版了《公司兼并与收购》一书。
1998~1999年间,适逢第五次全球并购浪潮席卷全球,我有机会到美国雷鸟国际管理研究生院(Thunderbird, The American Graduate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做访问研究,从而有机会接触到大量有关企业并购的前沿理论。
回国后,我对访问研究的成果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将国际上的企业并购理论与中国企业的发展现状相融合,出版了并购著作《企业并购理论与实务》。
之后,我又将并购的真实案例与理论和实务相结合,出版了《企业并购:理论·实务·案例》,从而全方位、多角度地深化了对并购问题的研究。
2004年,我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又出版了一套的企业并购研究著作“企业并购丛书”,丛书包括《并购经济学》、《并购实务》和《并购案例》,丛书整合了企业并购前沿理论、实务和案例三个方面,对企业并购从经济学的角度给予了深入的论析,旨在从实证的角度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为中国企业如何开展并购活动提供了有价值的运作技巧和手段。
近年来,我经常应邀在全国各地为企业、政府、大学和各类研究机构作有关企业并购的专题演讲,并为一些大型企业的并购重组工作提供咨询建议。
2005年初我又出版了《并购案例解读》,从实践总结、理论探讨、实践指导的维度解析了近年来32个国内外企业并购的重大案例。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跨国并购的重要性越来越彰显,文化整合成为企业并购中极为关键而又通常被忽视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企业并购的效率,决定着企业并购的成败。
为了满足正在实施海外并购的中国企业家进行跨文化企业整合的理论、经验和技巧的需要,为中国企业成功实施"走出去"战略做出应有的贡献,2004年我还主持翻译了国际著名出版集团麦格劳-希尔(McGraw-Hill)的企业并购著作《并购中的企业文化整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世纪之交的并购有着诸多不同于以往并购浪潮的特点,如规模巨大、涉及面广、以换股收购为主、敌意收购与反收购问题迭起、跨国并购持续增长、战略驱动型并购开始成为重要特点等。
这些特点体现了全球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及经济的走势,揭示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企业的生存方式与战略选择。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又着手考虑出版本书——《并购的故事》,力求运用战略的眼光和本着对并购行业发展的责任感,忠实记录并购市场的最新发展轨迹,反映和总结并购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认识,展现并购领域前沿的动态趋势。
书中精心筛选的国内外颇具影响的最新并购案例,保持了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资料性、纪实性与故事性并重,既描述了参与并购的双方企业所面临的令人扼腕的失败转折或三岔路口的迷惘彷徨,又再现了并购过程中暗藏杀机的未显隐患,可读性和趣味性兼顾,力求资料翔实,文笔生动,深刻精要。
本书具有四个明显的特点:(1)编排新颖。
根据并购案例的地域特征划分为国内并购、中外并购和国际并购三大板块,在每个板块中又按照并购双方企业所属行业的不同特征做了进一步细分,从而搭建了以地域和行业为维度的企业并购分析的立体框架(2)叙述方式独特。
每个案例都按行业背景、并购各方概况、并购过程及结果和并购启示这一独特的叙述方式展开,从而避免了对并购事件平铺直叙的
枯燥赘述,读者容易从中获取最精炼最有效的并购信息,了解企业并购技巧及实务操作中的主旨和精髓。
(3)选题经典。
这32个案例是从近年来200多起重大的并购案中经过层层筛选和甄选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案例,读者可以以一当十,管中窥豹。
(4)生动通俗。
力求避免呆板、枯燥面目,有血有肉地叙述了一个个惊心动魄、耐人寻味的并购故事,生动、曲折、真实,可读性较强,并购理论分析部分也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充分突出了并购案例的故事性、启示性、前瞻性和思想性。
由于水平有限,本书的不足和缺憾在所难免,而且企业并购的发展也会不断产生新现象、新问题,这些都有待在后续的研究中继续探索、充实和完善。
希望《并购的故事》这本书能对广大读者有所启迪、有所帮助,也恳请读者对本书做出批评和指正。
我们在编写这些故事的过程中,参考了大量国内外报纸、杂志、电视和网络等媒体的有关报道材料,虽然我们尽可能在参考文献中加以注明,但仍可能有所遗漏,在此特别说明并向有关作者致谢。
编者
200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