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60配合比设计红浪
C60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C60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目前我公司承接某大厦C60混凝土,他要求混凝土具有高强、高密实度、低渗透性、及耐久性并具有高工作性等特性。
为了满足C60混凝土各种要求我们对C60混凝土进行了配合比设计。
一、原材料1、原材料不同的混凝土其强度高低差异很大。
而对于高强度混凝土来说,影响强度的因素比普通混凝土更为复杂,经过严格筛选配制C60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实际选用原材料如下:(1)水泥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
配制高强度混凝土,一般宜优先选取旋窑生产的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细度不宜过高,否则会造成水化热过大,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裂缝,减低混凝土后期强度和耐久性。
经过筛选水泥选用三种水泥进行强度和外加剂适应性等试验,根据水泥强度及与外加剂的适应最终选用三P.O52.5水泥。
(2)矿物掺合料:混凝土掺加一到两种矿物掺合料,有利于混凝土施工和易性,又有利于混凝土的密实性而提高强度,有利于混凝土后期强度提高。
结合本地材料特性,选用选用徐州电厂I及粉煤灰及日钢集团的S95矿粉。
(3)砂。
选用山东青云河砂,细度模数在2.6~3.1之间的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1.3%,且没有泥块,0.315mm筛孔的通过量少于12%,适合混凝土泵送,质量稳定。
(4)粗集料选择质地坚硬未风化的山东生产玄武岩碎石,其表面粗糙、多棱角,这样提高了混凝土的粘结性能,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针片状含量非常小,压碎指标值不大于7%,含泥量不大于0.5%,不含泥块。
采用二级配最大粒径不超过25mm。
(5)外加剂。
选用两种聚羧酸外加剂进行试验筛选,南京博特PCA聚羧酸高效减水剂,掺量1.5%,减水率在25%以上,可大幅降低混凝土的单方用水量,不仅能增加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保持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功能好,而且能大幅度地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6)拌和水。
配制C60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用水,采用饮用水,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合理混凝土的配合比,既要能满足混凝土的强度又要保证混凝土粘聚性、流动性要好要便于混凝土施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际上就是对各种原材料在单位体积内的用量进行计算和掺配。
C60细石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设计

C60细石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设计1项目情况某市有轨电车项目使用普通混凝土(其骨料粒径为5~25mm)进行车站立柱的浇筑,浇筑过程中施工方发现部分车站的立柱钢筋间隙孔距过小而导致混凝土难以贯入浇筑,为满足此类立柱的特殊浇筑需求,施工方提出使用C60细石混凝土进行浇筑的要求。
考虑到工程所在地在该市老城区附近而交通拥堵,施工时间又处于一年最热的七八月份,因此对C60细石混凝土的保坍性能要求极高。
2C60细石混凝土设计要求为满足施工方对C60细石混凝土的要求以便于顺利完成立柱浇筑,C60细石混凝土的设计需要从设计强度、输送方式、粗骨料最大直径、坍落度、粉煤灰质量、矿渣粉质量、外加剂性能以及建筑用砂的性能等方面进行设计。
细石混凝土的设计强度为C60;输送方式采用泵送;立柱钢筋具有直径大、间距小的特点,因此需要对碎石的最大公称直径予以严格控制,要求其直径不能超过25mm;施工所在地的交通较为拥挤,无法避免地存在堵车现象,同时高温期的高温下对混凝土入场时的坍落度要求较高,要求其到达现场时的坍落度在200mm及以上;对矿渣粉的要求时要求其28d内的活性指数在95%以上,其流动比应在100%以上;对粉煤灰的细度要求是其细度应在25%及以下,其表面密度应控制在2.4-2.6g∕m3范围内;建筑用砂的细度模数应予以严格控制,应控制在2.7~3.0区间内,同时要求其氯离子含量控制在0∙06%以内以免氯离子含量过高而腐蚀钢筋,影响立柱结构功能。
3配合比设计3.1水泥的选取与性能指标C60细石混凝土的设计过程中,选取性能合适的水泥是其关键之一,考虑到选取P∙0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将导致配比中的水泥用量超过规范(行业规范标准JGJ/T281中的要求是最大胶凝材料使用上限为560kg/m3)要求,因此选取水泥时需要选取强度更高的P.0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当前市场上各厂家产的P.0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具有较大的波动区间,因此选取性价比高且具有较高强度稳定性的水泥厂就显得尤为重要,从价格、强度等方面进行大量比选后,最终决定选取华新水泥(阳新)有限公司生产的P.O52.5普通硅酸盐水泥,其性能指标见表I o3.2粗骨料粗骨料具有骨架的作用,粗骨料的级配与质地的好坏将对混凝土的施工以及强度均造成重要影响。
浅析C60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浅析C60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摘要:高强混凝土的灰水比与混凝土强度的线性关系较差,离散性较大,因此它的配合比参数应根据现有试验资料和具体试配工作来确定。
文章对C60高强混凝土的技术要求、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原则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C60混凝土;原料选择;配合比设计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高层建筑拔地而起,高强度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多。
获得高强混凝土的最有效途径主要有掺高效外加剂和活性掺合料,并同时采用高强度等级的水泥和优质骨料。
对于具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还可掺用纤维材料提高抗拉、抗弯性能和冲击韧性;也可掺用聚合物等提高密实度和耐磨性。
C60混凝土的水灰比低,为确保其流动性,所用的水泥流变性能亦很重要。
水泥的具体用量应根据水泥的品种、强度、活性掺合料及高效减水剂的掺量、混凝土坍落度的大小、集料的形状级配等情况而确定。
1工程概况汕头某人防工程,设计有防爆要求的混凝土为C60高强混凝土。
2混凝土技术要求(1)新拌混凝土要有良好的和易性,不泌水、不分层,不能出现离析现象。
(2)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要好,其中要求坍落度为160±30 mm,并能保持60 min坍落度经时损失小于30 mm。
(3)混凝土体积稳定,收缩小。
(4)硬化后混凝土具有较高的强度,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不小于设计的强度等级1.15倍。
3混凝土原材料选择混凝土作为一种建筑材料,只有充分利用本地特色的原材料,才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因此要对本地原材料的品质、性能有一个比较客观、全面的认识,再根据经济优质、因地制宜的原则,找出适合于配制C60混凝土的原材料。
3.1水泥优先选取广东塔牌P.O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
水泥对外加剂的影响很大,水泥品种、矿物组成、掺合料、调凝剂、碱含量、细度等不同都将影响外加剂的使用效果。
3.2集料砂石级配和粒形对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影响很大,优先选用韩江天然中砂,细度模数2.6,含泥量1.0%,泥块含量0.2%;石子选用山兜产5-25连续级配的花岗岩碎石,针片状含量4.0%,含泥量0.2%,泥块含量0.1%。
C6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

C6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C6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一、设计依据:1、JGJ55-2011《普通砼配合比设计规程》、JTG/TF50-20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GB/T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50119-200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设计图纸等。
2、设计坍落度:160~200mm。
3、选用参数:由于砼设计强度为60Mpa,无历史统计资料,由表查得强度标准差σ取6Mpa。
由于不具备试验统计资料及粗集料采用碎石,由表查得强度回归系数αa值取0.53,αb值取0.20,保证系数取1.645。
4、C60混凝土用于主塔等。
二、选用原材料:1、水泥:菏泽市中联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中联”牌P.052.5水泥。
2、黄砂:采用山东平邑宝华砂场生产的中砂。
3、碎石:采用山东肥城王台石料厂生产的5~20mm连续级配碎石。
掺配比例为5~10mm:10~20mm=30%:70%。
4、粉煤灰:采用山东天泽集团粉煤灰公司生产的F类I级粉煤灰。
5、矿渣粉:采用河北邯郸县诚达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的S95级矿渣粉。
6、外加剂:采用潍坊晨泰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的聚羧酸高性能CHT-S 型减水剂,减水率可达25~35%,建议掺量为胶凝材料的0.8~1.2%。
7、拌合用水:采用饮用水。
三、原材料试验结果汇总见下表:原材料名称试验项目实测结果试验标准备注水泥(中联P.052.5)比表面积(m2/kg)378 ≮300/ 安定性(mm) 1.0 ≯5凝结时间(min)初凝:178min 不得早于45终凝:241min 不得迟于10h胶砂强度(3天)抗折:6.3 ≥4.0MPa抗压:33.5 ≥23.0MPa胶砂强度(28天)抗折:8.6 ≥7.0MPa抗压:56.4 ≥52.5MPa黄砂细度模数 2.8 2.3~3.0/ 含泥量(%) 2.5 ≤3.0泥块含量(%)0.4 ≤1.0碎石级配5~20mm 符合规范要求/ 压碎值(%)9.2 ≤20针片状(%) 4.8 ≤15含泥量(%)0.4 ≤1.0泥块含量(%)0.2 ≤0.5四、砼试配强度计算(设计):1、砼配制强度:f cu,0≥f cu,k+1.645σ=60+1.645×6=69.9Mpa,取σ=6 Mpa。
C60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浅谈C60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摘要】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混凝土作为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一种建筑材料,研究混凝土的特点和性能可以更方便的应用混凝土充分发挥混凝土的优势。
要让混凝土更好的为人类服务与环境协调发展,进一步促进混凝土科技进步,为不断的探索发展途径和技术创新奠定基础,必须掌握混凝土的强度、工作性、耐久性等各方面性能。
目前混凝土技术逐渐步入成熟。
随着技术的发展品种不断增加,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近年来,随着建筑业蓬勃发展和国家的倡导。
使商品混凝土广泛用于建筑工程中。
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由于原材料的变化同等强度的混凝土的配合比有着一定的差异。
在我们日常工作接触的混凝土中最常见的就是c10-c60混凝土,其中强度最高的c60通常用在建筑结构的重要部位,比如柱、剪力墙等。
作为构筑物的承重构件我们对该混凝土的质量要求就更为严格,所以要对这种常见的高强度混凝土提高重视程度,下面作者本人结合作者实际工作经验来浅析c60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配合比设计是实现预拌混凝土性能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保证预拌混凝土质量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常用高等级混凝土;原材料选用;配合比设计一、工程实例罗马假日健身大厦,以健身,文化,商用为一体的大厦。
其中地下部分以及地上±0以上十三层的柱为c60高强度混凝土,为满足设计要求改建设单位向某混凝土公司购买c60混凝土以保证工程质量。
二、混凝土配合比简介混凝土是由水泥、细骨料砂子、粗骨料石子及水等构成,混凝土中各种材料之间的比例关系称为混凝土的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是决定混凝土强度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需要具体的设计试配等工作才能确定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应用到工程当中去。
三、高性能混凝土1.1 定义高性能混凝土是在普通混凝土基础上掺加矿物掺合料合高效减水剂等,利用新型混凝土技术配制成强度等级高、工作性能优良、耐久性好的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可减少结构物的自重。
C6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101doc

C6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案
一、材料的选用:
1、水泥选用P.O52.5硅酸盐水泥,II级粉煤灰,S75矿粉
2、人工中砂(中砂)、连续5~31.5mm碎石
3、缓凝高效减水剂。
4、自来水。
二、根椐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设计:
1、配制强度f cu,O≥1.15f cu,k =1.15×60=69.0Mpa,取72;
2、水胶比W/B=0.30 (注:C60混凝土水胶比为0.28~0.34)
3、用水量W=168 kg/m3(外加剂掺量为3.0B%时减水率为23%,根据试验确定用水量为168kg/m3 )
4、胶凝材料用量为:B=168÷0.30=560kg
煤灰F=560×0.10=56kg 、矿粉K=560×0.1= 56kg、
水泥C=B-F-K=560-56-56=448
5、砂率取38%βs= m so/(m go+ m so)×100%
6、根据质量法:m co + m fo + m go + m so + m wo = m cp(取2380kg/m3)
得出:水泥m co =448、煤灰m fo =56、矿粉m ko =56、碎石m go=1022 、人工砂m so =626、水m wo =168、外加剂A=16.8(实际计算重量为:
16.8×含固量24%=4kg)
3
经试配:7天抗压强度为61.9,达到设计强度的103%,28天抗压强度为72.3达到设计强度的120%。
C60离心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

C60离心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书一、计算理论配合比1、确定配制强度(ƒcu,0)已知:设计强度ƒcu,k=60.0MPa即ƒcu,0=1.15cu,k =60×1.15=69MPa考虑张拉离心强度损失2 MPa,即ƒcu,0=71.0 MPa2、确定水灰比(W/B)已知:ƒcu,0=71.0MPa ,水泥强度ƒce=48.0MPa,矿粉使用台州天福S95,粉煤灰采用杭州萧宏Ⅱ级灰,则ƒb=48×0.95×1.00=45.6 MPa 采用碎石查《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表5.1.3,回归系数αa=0.53,αb=0.20,即 =(αa׃b)÷(ƒcu,0+αa×αb׃b)=(0.53×45.6)÷(71+0.53×0.20×45.6)=0.323、确定用水量(mwo)W/B已知:施工要求混凝土入模坍落度为50~70mm,碎石最大粒径为20mm,砂采用人工砂,故未掺外加剂时,单位用水量为mwa =10/3×(50+7)=190kg,由于采用NF-1型高效减水剂,其减水率(β)为20%,计算用水得: mwo =mwa×(1-β)=190×(1-0.20)=152kg/m3 4、计算水泥用量(mcs)已知:混凝土用水量mws =152kg/m3,水灰比W/B=0.32,复合矿物外加剂(Ⅱ级粉煤灰加S95矿粉),粉煤灰取代水泥10%,矿粉取代水泥20%得: mc = w/cmwo×(1-ƒ)=152/0.32×(1-0.3)=332kg/m35、计算复合矿物外加剂用量(mfs、mkfs),mfs Mf=w/cmwo×(1-ƒ)=152/0.32×0.1=47.5 kg/m3Mk =w/cmwo×(1-ƒ)=152/0.32×0.2=95 kg/m36、计算高效减水剂用量(mbs)已知:NF-1型高效减水剂掺量为总胶凝材料重量的2.0% 即 mbs=475×0.020=9.5kg/m37、确定砂率(βs)由经验和实际选βs=37%8、计算砂、石用量已知βs=37%,单位水泥用量mcs=332kg/m3,粉煤灰用量mfs=47.5kg/m3,矿粉用量mkfs=95kg/m3,用水量mws=152kg/m3,减水剂用量mbs=9.5kg/m3,拌合物湿表观密度ρcp=2600kg/m3,由公式得: mcs+mfs+mkfs+ms+mgs+mws+mbs=ρcp mss/(mss+mgs)=0.36 mss+mgs=1963.5,mss=0.37×1663.5=726.5kg/m3,mgs=1237kg/m39、确定初步配合比由计算所得: Mc∶Mf∶Mkf∶Ms∶Mg∶Mw∶Mb=332∶47.5∶95∶726∶1237∶152∶9.5二、调整工作性,提出基准配合比1、按计算初步配合比试拌34L混凝土拌合物。
c60硅粉混凝土配合比

C60硅粉混凝土是一种特殊的混凝土,它在普通混凝土的基础上添加了硅粉作为掺合料,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和耐久性。
下面是C60硅粉混凝土的一个示例配合比的详细介绍:
1. 水灰比(Water-cement ratio):通常选择0.35-0.45的水灰比,以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强度。
2. 水胶比(Water-binder ratio):水胶比是指水与水泥石粉(水泥+硅粉)的比例。
对于C60硅粉混凝土,常常控制在0.28-0.35的范围内。
3. 水泥类型和用量:选择适合的水泥类型,如硅酸盐水泥、矿渣水泥等,根据设计强度和工程要求,确定水泥用量。
4. 硅粉掺量:硅粉按照一定的比例掺入水泥中,常常在15%-30%的范围内。
5. 细集料用量:选择合适的细集料,如砂子,控制细集料用量,以使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工作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6. 粗集料用量:根据设计要求,确定粗集料用量,一般在配合比中粗细集料比例为1:2 - 1:3,以满足混凝土的强度要求。
7. 化学掺剂:可以根据需要添加适量的化学掺剂,如减水剂、增稠剂等,以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耐久性和工作性能。
需要注意的是,配合比因具体的工程要求和材料特性而有所差异,上述配合比仅为参考。
在实际施工中,建议根据具体工程的要求、混凝土性能的测试以及相应的设计规范,进行配合比设计和试配。
同时,可以咨询专业的混凝土技术人员或买家方提供的具体技术规范,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满足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C60混凝土配合比的审批报告
林长高速公路第一代表处:
我单位项目部试验室依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在驻地监理工程师的支持与帮助下,对本合同段C6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工作已完成,现将该标准试验的配合比报给你们,望予复查审批。
一、原材料性能试验
1、水泥:采用河南省同力PO52.5级水泥,根据JTG E30-2005《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的复试结果,该批水泥符合GB175-2007的质量技术指标要求。
2、砂:采用山东泸州中砂,根据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的试验结果,该批砂符合GB/T14684-2001的质量技术指示要求。
3、碎石:采用新乡辉县生产的5~10㎜、10~20㎜碎石,根据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的试验结果,该批碎石符合GB/T14685-2001的质量技术指示要求。
采用5~20㎜连续级配.
4、外加剂:采用山西黄腾化工有限公司,HPWR-S型聚羧酸高效减水剂,掺量为水泥用量的1.2%
5、水:饮用水。
二、配合比试验汇总表
(5~10)mm : (10~20)mm = 30% : 70%
三、推荐配合比
按上述配合比所配制的混凝土,根据7d抗压强度结果,采用水泥用量为497 kg/m3的配合比。
附: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山东省滨州公路工程总公司
林长一标项目部
2011年01 月17日
林长高速公路第1合同段
C6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一、设计原则
林长高速公路第一合同段所用C60混凝土配合比,根据工程要求、结构形式和施工条件,本着符合质量要求、经济合理为原则进行设计。
二、设计依据
(1)JGJ55-2000《普通砼配合比设计规程》
(2)JTJ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3)GB50119-200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三、设计要求
(1)C60混凝土
(2)设计坍落度为(70-90)mm
(3)砼强度保证率为95%,标准差σ=6.0MPa
(4)使用工程部位:预制梁。
四、原材料情况
(1)水泥:拟用河南省同力P.O52.5级水泥,其技术指标见附表。
(2)砂:山东泸州,M x=2.88;含泥量为1.6%;表观密度为2626Kg/m3;堆积密度为1514Kg/m3。
(3)碎石:新乡辉县,采用5~20㎜连续级配,5~10㎜碎石含泥量0.6%,表观密度为2.717g/cm3;针片状为3.9%;10~20㎜碎石含泥量0.7%,表观密度为2.736g/cm3;针片状为3.8%,压碎值为11.0%。
(4)拌和用水:饮用水。
(5)外加剂:采用山西黄腾化工有限公司,HPWR-S型聚羧酸高效减水剂,掺量为水泥用量的1.2%。
五、配合比设计
(1)确定混凝土的配制强度:(ƒcu,0)
根据公式ƒcu,0=ƒcu,k+1.645σ
ƒcu,0—混凝土试配强度69.9MPa
ƒcu,k—混凝土设计强度60MPa
σ—标准差,取6.0 MPa
试配强度ƒcu,0=ƒcu,k+1.645σ=60+1.645×6.0=69.9MPa
(2)计算水灰比:(W/C)
W/C=αa׃c e÷(ƒcu,0+αa×αb׃c e)
=0.46×52.5÷(69.9+0.46×0.07×52.5)
=0.34
αa、αb-回归系数,αa=0.46,αb=0.07
根据经验及骨料粒径,水灰比选用0.28。
(3)选定单位用水量:(m wo)
根据施工坍落度需要和骨料情况,用水量选定为139Kg/m3。
(4)计算单位水泥用量:(m co)
根据计算所得的水灰比和选用的单位用水量,计算单位水泥用量为497Kg/m3。
(5)选定砂率:(βs)
根据骨料和水灰比确定砂率为33%。
(6)采用假定质量法计算粗、细集料单位用量:(m go、m so)假定砼拌和物单位重量m cp为2450Kg/m3
根据公式m co+m go+m so+ m wa =m cp
βs= m so/( m go+m so)×100%
计算得:砂石合重m go+m so=2450-497-139=1814Kg/m3
砂重m so=(m go+m so)×βs=1814×33%=598Kg/m3
碎石重m go=(m go+m so)-m so=1814-598=1216Kg/m3(7)根据外加剂品种及经验确定其掺量为水泥用量的1.2%
当水灰比为0.28时,外加剂用量为5.964Kg
水灰比为0.28时材料用量为:
m co:m so:m go:m wo:外加剂=497:598:1216:139:5.964
初步配合比:
①根据经验,在用水量、砂率不变的情况下,采用水灰比为0.28时的配合比为基准配合比,其材料用量为:
m co:m so:m go:m wo:外加剂=497:598:1216:139:5.964
由基准水灰比增减0.02,计算出以下配合比:
②当水灰比降低0.02时为0.26,计算出水泥用量为535Kg/m3
砂石合重m go+m so=2450-535-139=1776Kg/m3
砂重m so=(m go+m so)×βs=1776×33%=586Kg/m3
碎石重m go=(m go+m so)-m so=1776-586=1190Kg/m3
外加剂=535×1.2%=6.420Kg
当水灰比为0.26时,材料用量为:
m co:m so:m go:m wo:外加剂=535:586:1190:139:6.420
③当水灰比增加0.02时为0.30,计算出水泥用量为463Kg/m3,
砂石合重m go+m so=2450-463-139=1848Kg/m3
砂重m so=(m go+m so)×βs=1848×33%=610Kg/m3
碎石重m go=(m go+m so)-m so=1848-610=1238Kg/m3
外加剂=463×1.2%=5.556Kg
当水灰比为0.30时,材料用量为:
m co:m so:m go:m wo:外加剂=463:610:1238:139:5.556
由以上结果,配合比列表如下:
六、试配过程及试验情况:
(1)计算试拌材料用量:每个水灰比试拌材料用量按25L(0.025m3)进行试拌。
①水灰比为0.26时,各材料用量为:
水泥:535×0.025=13.375Kg
砂:586×0.025=14.650Kg
碎石:1190×0.025=29.750Kg
水:139×0.025=3.475Kg
外加剂:6.420×0.025=0.161 Kg
试拌后,拌和物性能实测如下:
坍落度:第一次测75㎜,30分钟后测65㎜
粘聚性:良好;保水性:少量;含砂量:中;棍度:中。
测砼湿密度为2448Kg/m3,K=2445÷2450=0.999
②水灰比为0.28时,各材料用量为:
水泥:497×0.025=12.425Kg
砂:598×0.025=14.950Kg
碎石:1216×0.025=30.400Kg
水:139×0.025=3.475Kg
外加剂:5.964×0.025=0.149 Kg
试拌后,拌和物性能实测如下:
坍落度:第一次测85㎜,30分钟后测75㎜
粘聚性:良好;保水性:少量;含砂量:中;棍度:中。
测砼湿密度为2445Kg/m3,K=2445÷2450=0.998
③当水灰比为0.30时,各材料用量为:
水泥:463×0.025=11.575Kg
砂:610×0.025=15.250Kg
碎石:1238×0.025=30.950Kg
水:139×0.025=3.475Kg
外加剂:5.556×0.025=0.139Kg
试拌后,拌和物性能实测如下:
坍落度:第一次测90㎜,30分钟后测75㎜
粘聚性:良好;保水性:多量;含砂量:中;棍度:中。
测砼湿密度为2440Kg/m3,K=2440÷2450=0.996
(2)调整工作性
调整情况说明:坍落度符合设计要求;砼拌和物粘聚性和保水性良好;满足施工和易性要求,每立方米砼各种配比材料用量不需调整。
七、砼抗压强度见下表:
根据砼抗压强度结果,施工中拟用水灰比为0.28的配合比。
请予审批。
林长高速公路第1合同段项目部工地试验室
2011年01月 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