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霉素概述

合集下载

万古霉素 (1)

万古霉素 (1)

• 2:由被修饰的芳香环组成的链状七肽(万古霉素 前体) • 非核糖体肽合成酶在不同基团连接时发挥作用, 通过在氨基酸之间形成肽键的方式延长肽链。每 个基团一般包括腺苷酰化结构域(A),肽载体 蛋白结构域(PCP)以及肽键形成结构域(C)。 在A结构域,特殊的氨基酸通过形成氨酰腺苷酶 复合体的方式被激活,并与一个4`-磷酸泛酰巯基 乙胺辅助因子通过硫酯化的方式结合。[8][9]这个 复合物随后被AMP运送至PCP。PCP利用结合的 4'-磷酸泛酰巯基乙胺辅基来运送肽链和它们的前 体。
• 这是因为静脉给药时局部疼痛和血栓静脉 炎的发生率很高,以及为了避免一些输液 反应如红人综合症(或称红脖综合症)的 发生。红人综合症通常发生在开始输液后410分钟,或刚刚输液完成后,通常表现为 面部,颈部以及上肢躯干部潮红或者有红 色皮疹产生。这些症状是由于非特异性肥 大细胞脱颗粒所引起而并非由IgE介导的变 态反应。抗组胺药物如苯海拉明可以治疗 或者预防这些症状的发生。缓慢输液也可 以减少发生的几率
• 这些发现导致万古霉素被降级为抗感染的 “最后一线药物”。
• 最近的研究强调,万古霉素可以引发患者 体内体内产生抗血小板抗体,引起严重的 血小板减少症以及由皮下红斑,瘀斑和紫 癜引起的出血。
治疗药物监测
• 万古霉素的疗效被认为是与时间相关联的, 这意味着血药浓度高于其最低抑菌浓度的 持续时间决定了它的抗菌效果。因此,血 药峰浓度并未显示出与其毒性或抗菌效果 有关联。所以大多数情况下精确的血药浓 度监测并不需要。
万古霉素 vancomycin
历史
• 万古霉素首先被EC Kornfeld(礼来公司员 工)从一个传教士采集的婆罗洲丛林深处 的土壤中分离出来。产生万古霉素的细菌 最终被命名为东方拟无枝酸菌。使用万古 霉素的最初目的是治疗由耐青霉素的金黄 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

万古霉素(课件)

万古霉素(课件)
– MRSA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成为许多大型医疗机构的院内病原 菌,难以治疗 – 认识到甲氧西林耐药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真正的致病菌 而不是原来认为的污染菌
• 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万古霉素一直是临床治疗革兰阳性菌 感染,特别是治疗耐药菌株感染的一线用药
万古霉素的研究情况
发 表 的 论 文 数 量
Levine DP. Vancomycin: a history.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06; 42:S5-12
稳可信
• 商品名 • 通用名
稳可信
Vancocin CP
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
• 药物分类 糖肽类抗生素
万古霉素的分子结构
二糖
葡萄糖 β-羟基氯化酪氨酸
N-甲基亮氨酸
苯基甘氨酸 系统
天冬酰胺
万古霉素
• 1960-1970年,万古霉素的经验用药仅限于美国的少数医 疗中心 • 后来由于推出了抗葡萄球菌的青霉素类(如甲氧西林)、 头孢菌素类、林可霉素等抗生素,万古霉素受到了冷落 • 80年代以后临床重新对万古霉素产生了兴趣
– 有脑膜炎时,能渗透进入脑脊液

半衰期:
– 肾功能正常患者为 4 ~6 小时 – 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半衰期为 7.5 天
稳可信的药代动力学
• 蛋白结合率为 55% • 代谢
– 稳可信在体内很少被代谢 – 静脉给药后,多以原型经肾脏排出 – 静滴後24小时,尿排泄率为80% - 90%

血透及腹透均不能清除本品
美国NCCLS标准
对葡萄球菌的体外活性
菌株 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 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 甲氧西林敏感表葡菌 甲氧西林耐药表葡菌 溶血葡萄球菌 其他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MIC90 (mg/L) 0.5 1 1 2 2 4

《万古霉素概述》课件

《万古霉素概述》课件
万古霉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抗菌药物,对于临床诊疗和疾病防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我们有 望通过进一步研究和发展,使万古霉素在医学领域发挥更大的潜力。
结论和要点
通过本课件,我们对万古霉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它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价 值的抗生素,具有复杂的化学结构和多种生物活性。它在医学领域具有重要 地位,并具有进一步发展的前景。
万古霉素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可用于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它通过抑制细 菌的蛋白质合成和DNA复制等机制发挥药理作用。
万古霉素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 展
万古霉素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同时, 科学家们还在不断研究万古霉素的新应用领域,希望能够进一的地位和前景展 望
《万古霉素概述》PPT课 件
万古霉素是一种重要的抗生素,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课件将为您详细介 绍万古霉素的定义、化学结构、来源和生产工艺,以及其生物活性、临床应 用和最新研究进展。
万古霉素的定义和概述
万古霉素是一类天然产物,属于抗生素的一种。它具有抗菌、抗病毒和抗真菌等多种生物活性,被广泛 用于医学和农业领域。
万古霉素的化学结构和特征
万古霉素的化学结构非常复杂,包含多个环和官能团。它的特征之一是具有强大的抗生物活性,能够抑 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万古霉素的来源和生产工艺
万古霉素是由特定的微生物生产的,例如链霉菌属中的万古霉属。生产万古 霉素的工艺包括发酵、提取和纯化等步骤,需要经过严格的控制和监测。
万古霉素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 用

中国专家共识:万古霉素的临床使用

中国专家共识:万古霉素的临床使用

中国专家共识:万古霉素的临床使用在我国,万古霉素作为一种重要的抗生素,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作为一名医生,我深知责任重大,必须确保药物的正确、合理使用,以充分发挥其疗效,同时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一、万古霉素的基本情况万古霉素是一种糖肽类抗生素,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抗菌作用。

其抗菌谱广,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厌氧菌等多种细菌有效。

万古霉素主要用于治疗严重感染,如败血症、肺部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二、万古霉素的临床应用1. 适应症万古霉素适用于治疗下列感染:(1)由敏感菌株引起的败血症、菌血症、心内膜炎等严重感染;(2)难治性或多重耐药菌株引起的肺部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尿路感染等;(3)手术后预防性使用,降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4)其他敏感菌株引起的感染。

2. 用法用量万古霉素的用法用量应根据患者病情、体重、肾功能等因素调整。

一般而言,万古霉素静滴速度为1g/h,每日剂量为12g,分24次给药。

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血药浓度,以确保药物疗效。

3. 疗程万古霉素的疗程应根据患者病情、感染类型及细菌药敏试验结果确定。

通常,败血症、心内膜炎等严重感染的治疗疗程不少于2周,皮肤软组织感染、肺部感染等治疗疗程不少于1周。

4. 注意事项(1)在使用万古霉素前,应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2)监测肾功能,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避免药物积累导致毒性反应;(3)注意药物相互作用,避免与可能降低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药物联用;(4)观察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如皮疹、肌肉酸痛等,及时处理。

三、万古霉素的不良反应及处理1. 过敏反应万古霉素可能导致皮疹、瘙痒、发热等过敏反应。

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给予抗过敏治疗。

严重过敏反应需紧急处理,如肾上腺素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等。

2. 肾脏毒性万古霉素可导致肾脏损伤,表现为肾功能减退、氮质血症等。

使用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肾功能,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停药,并根据病情给予相应治疗。

万古霉素:抗菌药物的临床见证

万古霉素:抗菌药物的临床见证

万古霉素:抗菌药物的临床见证我首次接触万古霉素是在十年前,那时我刚刚步入临床工作。

一位患有严重肺炎的患者被送入我的病房,经过详细的检查和评估,我发现他感染的是一种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细菌。

面对这样的病例,我知道只有选用强大的抗生素才能拯救他的生命。

于是,我选择了万古霉素,这是我最信任的抗生素之一。

万古霉素是一种糖肽类抗生素,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从而导致细菌死亡。

这种独特的机制使得万古霉素对于许多其他抗生素无法治疗的细菌感染具有显著的疗效。

此后,我在临床上多次遇到了耐药菌感染的患者,而万古霉素始终是我首选的药物。

无论是严重的肺炎、皮肤软组织感染,还是复杂性的尿路感染,万古霉素都展现出了其强大的抗菌能力。

然而,万古霉素并非没有缺点。

它的副作用包括肾毒性和耳毒性,这使得医生在使用时需要谨慎。

因此,在使用万古霉素之前,我会详细评估患者的肾功能,并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

同时,我也会密切关注患者的听力和平衡功能,以确保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尽管存在副作用的风险,万古霉素的临床见证仍然让我对其充满了信心。

它在我手中的屡次成功使用,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医生的责任和使命。

万古霉素的临床见证让我深刻认识到,每一款药物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性。

作为医生,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和研究这些药物,以便为患者提供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医学领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在我作为一名医生的职业生涯中,万古霉素是我武器库中至关重要的一种抗菌药物。

它不仅仅是一种药物,更是我在面对严重细菌感染时,挽救患者生命的利器。

我记得非常清楚,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夜,急诊室送来了一位患有严重肺炎的患者。

他的面容憔悴,呼吸急促,病情危重。

经过一系列的检查,我发现他感染的是一种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细菌。

在那个夜晚,我知道我必须做出正确的决策,选择最合适的抗生素来治疗他。

万古霉素合理使用

万古霉素合理使用

不良反应的处理与预防
对于万古霉素的不良反应,应该及时停药并 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在使用万古霉素过程中,应该密切监测患者 的肾功能、听力等指标,以及观察是否有不
良反应的症状表现。
在使用万古霉素前,应该了解患者的肾功能 状态和过敏史等情况,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 生。
对于已经发生的不良反应,应该及时采取相 应治疗措施,如调整用药剂量、停药、使用 抗过敏药物等。
肾毒性
万古霉素的肾毒性表现为肾功能损害、血尿、蛋白尿等症状。
肾毒性通常出现在用药后数天至数周内,与用药剂量和患者本身肾功能状态有关。
肾毒性可以通过调整用药剂量或停药来减轻或逆转,同时需要密切监测肾功能指标。
过敏反应
万古霉素的过敏反应表现为皮 疹、瘙痒、呼吸困难等症状。
过敏反应的发生与个体差异和 药物批次有关,部分患者可能 对万古霉素过敏。
建立抗菌药物监测与评估机制,定期对医院内抗菌药物使 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抗菌药物使用中 的问题。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与建议
1 严格掌握适应症
万古霉素应仅用于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的严重感染或特 殊需要的情况。
2 按照规定剂量和疗程使用
万古霉素的使用应按照规定的剂量和疗程进行,避免随 意增减剂量或延长疗程。
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
对于这类感染,万古霉素也是有效的治疗选择。
肠球菌感染
万古霉素对肠球菌感染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可用于治疗肠球菌引起的感染,如心内膜炎 、尿路感染等。
万古霉素的使用方法
剂量
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具体情 况,选择适当的万古霉素剂量。通常 的剂量范围是1-2克/天。
用药间隔
02
治疗过程
医生决定使用万古霉素进行治疗,同时配合其他抗生素进行治疗。经过

临床应用中的万古霉素

临床应用中的万古霉素

临床应用中的万古霉素万古霉素属于糖肽类抗生素,其作用机制独特,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

这种作用机制使得万古霉素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一些革兰氏阴性菌具有强大的抗菌活性。

在临床实践中,万古霉素常用于治疗严重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多种感染性疾病。

万古霉素在临床应用中的药代动力学特点也是其优势之一。

万古霉素口服吸收良好,且生物利用度高,可以迅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

同时,万古霉素的半衰期较长,可以减少给药次数,提高患者的治疗便利性。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万古霉素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肾毒性和耳毒性,因此在使用时需要严密监测患者的肾功能和听力状况。

在临床应用中,万古霉素的使用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由于万古霉素的副作用,使用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肾功能评估,并根据肾功能状况调整剂量。

万古霉素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肾功能和听力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万古霉素的使用还需要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可能的药物不良反应。

万古霉素作为一种重要的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和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优势。

然而,由于其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的问题,使用时需要谨慎并严格遵守医生的指导。

通过合理使用万古霉素,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感染,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万古霉素在临床应用中的药代动力学特点也是其优势之一。

口服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高,可以迅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

而且,万古霉素的半衰期较长,可以减少给药次数,提高患者的治疗便利性。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万古霉素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肾毒性和耳毒性,因此在使用时需要严密监测患者的肾功能和听力状况。

尽管万古霉素具有显著的疗效和便利性,但使用时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由于万古霉素的副作用,使用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肾功能评估,并根据肾功能状况调整剂量。

万古霉素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肾功能和听力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万古霉素的使用还需要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可能的药物不良反应。

万古霉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万古霉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万古霉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一、本文概述万古霉素是一种重要的抗生素,自问世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多种严重革兰阳性菌感染。

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和临床实践的深入,万古霉素的临床应用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临床医师对万古霉素的认识,规范其使用,减少耐药性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我们组织专家编写了《万古霉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本文旨在总结万古霉素的药理学特性、药代动力学、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为临床医师提供科学、规范、实用的用药指导。

本文也关注万古霉素在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等)及特殊疾病(如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等)中的应用,以期提高用药的针对性和安全性。

我们希望通过《万古霉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的发布,能够为我国的临床医师提供一份全面、权威、实用的万古霉素应用指南,推动我国抗生素合理使用水平的提升,为保障人民健康做出积极贡献。

二、万古霉素的药理作用与药代动力学万古霉素是一种糖肽类抗生素,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发挥杀菌作用。

它对多种革兰阳性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肠球菌属等均有强大的抗菌活性。

这使得万古霉素在临床中成为治疗严重革兰阳性菌感染的重要药物。

万古霉素在体内分布广泛,主要经肾脏排泄。

其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55%,但可因肾功能受损而增加。

肾功能正常者,单次静脉注射万古霉素后,其血药浓度呈双相曲线下降,半衰期约为6小时。

肾功能受损时,半衰期可延长至40~100小时。

万古霉素在体内几乎不代谢,主要以原形经肾小球滤过排出。

由于万古霉素具有显著的后效应,其血药浓度超过MIC的时间并非决定其疗效的唯一因素,药物在感染部位的浓度、组织穿透性以及细菌的敏感性等因素也至关重要。

因此,在制定给药方案时,需综合考虑患者的肾功能、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以及病原菌的敏感性等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症 • 合用其他耳、肾毒性药物的患者
首次监测血药浓度:宜同时监测血药峰、谷浓度 之后如需连续监测:可仅监测谷浓度 3-4个维持剂量:在下一次给药前采集血清谷浓度血样 透析患者:血药浓度监测宜在透析结束后6 h进行 治疗浓度范围:谷浓度5~10 mg/L;峰浓度 20~40 mg/L 可能的中毒浓度为谷浓度>10 mg/L,峰浓度>50 mg/L 现有证据不支持通过监测万古霉素峰浓度来降低肾毒性发生率
轻度
20-50
0.5g Q12-24H
中度
10-19
0.5g Q24-48H
重度
<10
0.5g Q48-96H
间歇血液透析
一般4-7天给药1g,并结合血药浓度调整给药方案
血液滤过
一般Q24-48H,结合血药浓度调整给药方案
VAN-3-20111017-049
万古霉素的安全性
不良反应 发生情况
肾功能损害
其他
• 胃肠道反应、注射部位疼痛、过敏反应、 • 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增加等 • 发生率都很低
VAN-3-20111017-049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
• 目前推荐应用大剂量万古霉素来维持其血清谷浓度在

15-20 mg/L的患者并且长疗程患者特殊群体患者
– 万古霉素β含量不低于95%
输注速率 5 mg/mL静脉输注至少滴注1h,或最大输注速率应<10mg/min
稳定性
室温(1至30℃)下保存,配制后的溶液应尽早使用,若必须保存,则可 保存于室温、冰箱内,在24小时内使用
VAN-3-20111017-049
万古霉素药动学
类型 血药浓度变化
1g滴注1h,多次给药 平均 结束后2h 结束后11h
由于万古霉素能增强神经肌肉阻断作用,故当与雷库溴铵 等阻断剂合用时应调整阻断剂剂量
万古霉素与华法林合用时会影响凝血酶原时间,增大出血 危险,万古霉素使华法林作用增强45%
VAN-3-20111017-049
万古霉素的作用机制
万古霉素:抑制细胞壁的合成1
万古霉素: 抑制细菌浆 内RNA合成1
核糖体 (mRNA)
VAN-3-20111017-049
第一部分: 《万古霉素共识》药理部分
第二部分: 《万古霉素共识》微生物部分
VAN-3-20111017-049
万古霉素药敏检测方法的选择
抗菌药物常用药敏检测方法
纸片扩散法
稀释法
Etest
宏量稀释法
微量稀释法
琼脂稀释法
CLSI推荐的万古霉素敏感性测定方法
不建议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由于某些原因采取不报告万古霉素药敏结果的做法
消除 [E]
• 肾清除率为1.09~1.37 mL/(kg•min)
• 90%以原型经肾清除,微量经胆 汁消除
• 普通血透与腹透均不能清除
消除 半衰期 (h)
正常肾功能 儿童 早产儿 肾衰
4-6
5-11 4.3-21.6 延长
VAN-3-20111017-049
万古霉素的药物相互作用
不得合用
– 氨茶碱、磷酸地塞米松、苯巴比妥钠以及碱性溶液等碱性药物 – 利尿剂、氨基糖苷类等具有肾损害的其他药物 – 二甲双胍、曲司氯铵等经肾小管拍些或排泄阳离子药物
未检出耐万古霉素的肺炎链球菌和溶血链球菌
迄今全球未报道耐万古霉素的艰难梭菌、李斯特菌、棒状杆菌等阳性菌
PRSP=青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
VAN-3-20111017-049
VAN-3-20111017-049
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菌的 耐药变迁及对临床治疗的影响
细菌 MRSA
肠球菌 PRSP 其他
主要发现 1. 抗菌活性良好
2. 全球仅9株耐药菌株 3. 2010年国内监测未发现耐药菌株 4. hVISA与VISA: • 临床意义仍存争议 • 概念检测尚无标准 • 缺乏好的回顾研究 • 不同研究结果不一 耐粪肠球菌:0.3-1.1%;耐屎肠球菌:3.5%-4.1%
第一部分: 《万古霉素共识》药理部分
第二部分: 《万古霉素共识》微生物部分
VAN-3-20111017-049
万古霉素:概述
东方链霉菌产生的活性成分 (1956年),FDA批准使用 (1958年) 属于三环糖肽类抗生素,有一定抗生素后效应的时间依赖性抗菌药
– 抗菌疗效与其给药间隔内浓度大于MIC的时间(T>MIC)有关 – 最佳杀菌浓度为4~5倍MIC 现临床应用的是高效液相层析技术纯化产品
0.5g滴注30min,多次给药 平均 结束后2h 结束后11h
浓度 (µg/mL)
63 23 8
49 19 6
VAN-3-20111017-049
万古霉素的吸收、分布、代谢、消除过程
吸收(生物利用度) [A] • 腹腔注射:38% • 口服:几乎不吸收
代谢 [M] • 体内基本不代谢
分布 [D] • 蛋白结合率:30%-55% • 各体液分布广泛(除脑脊液外) • 表观分布容积:0.2-1.25L/kg • 脑膜无炎症:0-4mg/L • 脑膜有炎症:6.4-11.1mg/L
VAN-3-20111017-049
万古霉素在敏感范围内的MIC漂移
不同研究机构、不同地区万古霉素MRSA的MIC值变化情况不同
美国 (1999-2006) 西班牙 (~3000株) SENTRY (35458株) 英国/爱尔兰 (2001-2007)
万古霉素MIC值并没有发生变化 万古霉素MIC值反而出现下降趋势
• 发生率约1%~5%,与其他常用抗菌药物没有差别 • 常规用药剂量(15~20 mg•kg-1)导致肾功能损害少见
耳毒性
• 近年来的报道越来越少,随纯度提高已非常罕见 • 单药治疗患者不推荐监测耳毒性
红人综合症
• 与药物纯度和输液速度有关 • 由于药物纯度提高,如果1g药物输液速度不短于60 min, • 一般不会发生这种反应
50 50
50
30 30
30
万古霉素:影响 细胞膜的通透性1
[细菌细胞]
VAN-3-20111017-049
万古霉素的给药剂量与调整
肾功能正常患者:15~20mg/kg,静脉滴注每12h一次
不同肾功能状态患者万古霉素给药间歇推荐
肾功能不全 肌酐清除率(ml/min) 万古霉素给药间歇
正常
≥50
1g Q12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