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霉素的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解读万古霉素临床应用研究

解读万古霉素临床应用研究

解读万古霉素临床应用研究万古霉素,一种广谱抗生素,自20世纪80年代问世以来,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

万古霉素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特别是对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甲氧西林耐药表皮葡萄球菌(MRSE)等难以治疗的细菌感染,具有显著疗效。

在临床应用研究中,万古霉素主要用于治疗严重感染,如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消化系统感染等。

近年来,随着万古霉素的研究不断深入,其临床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例如,万古霉素可用于心内膜炎的治疗,降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复发率;在烧伤感染的治疗中,万古霉素能有效控制感染,降低死亡率;万古霉素还被用于治疗耐药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如肠杆菌属、克雷白菌属等。

然而,随着万古霉素的广泛应用,其耐药问题日益凸显。

研究发现,万古霉素的耐药机制主要包括细菌产生万古霉素灭活酶、改变药物靶标、降低药物进入细胞等。

因此,合理使用万古霉素,避免不必要的过度使用,是延缓耐药问题的重要措施。

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万古霉素的安全性也受到广泛关注。

尽管万古霉素总体安全性较高,但仍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功能异常、肾功能损害等。

因此,在使用万古霉素时,需注意监测患者的安全性指标,特别是对药物过敏史、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应谨慎使用。

万古霉素作为一种重要的抗生素,在临床应用研究中展现出广泛的疗效。

然而,面对耐药问题的挑战,我们需要不断深入研究,寻找新的解决策略,以确保万古霉素在临床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同时,合理使用抗生素,遵循抗生素使用指南,是每一位临床医生和药师的责任。

在未来的临床应用研究中,我们期待万古霉素在治疗更多感染疾病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临床应用研究中,万古霉素主要用于治疗严重感染,如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消化系统感染等。

近年来,随着万古霉素的研究不断深入,其临床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万古霉素的临床药学分析

万古霉素的临床药学分析

万古霉素的临床药学分析万古霉素(Vancomycin)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具有强大的抗菌活性。

它主要用于治疗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严重感染症状,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药学领域。

本文将对万古霉素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药理特性、副作用和药物监测等方面进行分析。

1. 万古霉素的临床应用万古霉素作为一种重要的抗生素药物,广泛用于治疗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肠球菌属感染、肺炎链球菌感染等严重感染疾病。

它在医院感染和院外感染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万古霉素也可用于治疗革兰阳性细菌引起的内心瓣膜炎等心血管系统感染,以及骨骼、关节感染等局部感染。

2. 药理特性万古霉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发挥其抗菌作用。

它能与细菌的细胞壁前体物质D-二肽交联二糖链结合,阻断新的链的形成,导致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受阻。

由于其选择性抑制了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万古霉素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药物。

3. 副作用万古霉素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副作用。

其中较为常见的有肾脏毒性和红曲素综合征。

肾脏毒性主要表现为肾小管损伤或急性肾衰竭,尤其是长期高剂量使用的患者更容易发生。

而红曲素综合征则是一种由于静脉给药过快引起的不良反应,表现为潮红、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症状。

此外,还有皮肤过敏反应、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可能发生。

4. 药物监测由于万古霉素具有独特的药动学特性,对其进行定量监测可以帮助医生调整剂量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药物相关的毒性。

常见的监测参数包括峰值浓度、谷值浓度以及药物在体内停留的时间(即曲线下面积)。

峰值浓度和谷值浓度的监测可以保证药物在治疗期间的有效浓度范围内,确保其抗菌作用的最大化。

总结:万古霉素是一种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等严重感染疾病的重要抗生素。

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它发挥了广泛的抗菌活性。

然而,在使用万古霉素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其副作用,特别是肾脏毒性和红曲素综合征等,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肾功能和给药速度。

万古霉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万古霉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万古霉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万古霉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一、引言万古霉素(Vancomycin)是一种广谱抗生素,被广泛用于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感染。

为了更好地指导万古霉素的应用,本文将详细介绍万古霉素的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二、适应症1.万古霉素适用于治疗由万古霉素敏感菌株引起的感染,包括但不限于:-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血流感染- 心内膜炎- 骨和关节感染- 呼吸道感染- 腹腔感染2.对于疑似由万古霉素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应谨慎使用万古霉素,并结合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来确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三、给药途径和剂量1.万古霉素可通过静脉或口服给药途径使用。

- 静脉给药:根据患者体重和肾功能进行剂量调整,通常剂量为每日1-2克,分2-4次静脉注射。

- 口服给药:根据患者体重和肾功能进行剂量调整,通常剂量为每日0.5-2克,分2-4次口服。

2.特殊人群患者:- 肾功能受损:肾功能受损的患者需调整剂量,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进行剂量调整。

- 儿童和老年患者:对于儿童和老年患者,根据体重和肾功能进行剂量调整。

四、监测参数1.血药浓度监测:建议对于使用万古霉素治疗的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以确保药物在治疗范围内。

- 参考范围:在治疗范围内,峰浓度为15-30 mg/L,谷浓度为10-15 mg/L。

- 监测频率:根据患者肾功能情况和治疗反应进行监测,通常为每周1-2次。

2.肾功能监测:使用万古霉素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患者肾功能。

- 监测参数:包括血清肌酐、尿量和尿液分析等。

- 监测频率:根据患者肾功能情况进行定期监测。

五、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万古霉素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包括皮疹、荨麻疹、发热等。

对于过敏史患者,应慎重使用。

2.肾毒性:万古霉素可导致肾功能损害,尤其是高剂量和持续时间较长的使用。

对于肾功能受损的患者,应监测肾功能并调整剂量。

3.红曲霉素相关综合征:少数患者在使用万古霉素后可能出现红曲霉素相关综合征,表现为发热、低血压、皮疹等。

探究万古霉素:临床应用的多元分析

探究万古霉素:临床应用的多元分析

探究万古霉素:临床应用的多元分析万古霉素,作为一种抗生素,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和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点。

在临床实践中,万古霉素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严重感染的治疗,如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等。

从药代动力学角度分析,万古霉素具有较长的半衰期,能够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从而提高疗效。

万古霉素主要通过肾脏代谢,减少了肝脏的负担,且个体差异较小,使其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然而,万古霉素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肾毒性、耳毒性和过敏反应等,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肾功能和听力变化。

进一步,从药物经济学角度分析,万古霉素的价格相对较高,可能导致患者经济负担加重。

然而,与其它抗生素相比,万古霉素在治疗严重感染方面具有较高的疗效,可以缩短治疗周期,降低总体治疗成本。

万古霉素的使用可以减少抗生素的滥用和耐药性的产生,从而节省医疗资源。

万古霉素作为一种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抗菌活性和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点。

尽管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耐药性风险,但通过合理使用和细菌耐药性管理,万古霉素仍然是治疗严重感染的重要药物。

未来,有必要进一步研究万古霉素的药代动力学特点,优化给药方案,以提高疗效和安全性。

同时,也应关注万古霉素耐药性的监测和防治,以确保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可持续性。

在临床实践中,万古霉素以其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和广谱的抗菌活性,成为治疗严重感染的重要药物。

然而,其副作用和耐药性风险也使得临床医生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肾功能和听力变化,以及遵循细菌耐药性管理原则。

从药代动力学角度分析,万古霉素的半衰期较长,能够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从而提高疗效。

其主要通过肾脏代谢,减少了肝脏的负担,且个体差异较小,使其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但与此同时,万古霉素也可能导致肾毒性、耳毒性和过敏反应等副作用,因此需要临床医生在使用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肾功能和听力变化,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万古霉素在呼吸科的应用

万古霉素在呼吸科的应用

万古霉素在呼吸科的应用在我国,呼吸科疾病一直是严重影响民众健康的疾病之一。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呼吸道疾病患者数千万人,而万古霉素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呼吸科领域的抗生素,对于治疗此类疾病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让我们了解一下万古霉素的药理特点。

万古霉素是一种糖肽类抗生素,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发挥抗菌作用。

其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尤其对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等难以治疗的细菌感染,具有显著的疗效。

1. 治疗肺炎肺炎是呼吸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中细菌性肺炎最为严重。

万古霉素在治疗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引起的细菌性肺炎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临床实践证明,万古霉素对于治疗这些病原体引起的肺炎,具有较高的治愈率和安全性。

2. 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科常见的慢性疾病,其急性加重期常常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

万古霉素因其强大的抗菌作用,在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细菌感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尤其是在其他抗生素无效的情况下,万古霉素成为了一种挽救生命的药物。

3. 治疗肺结核肺结核是一种严重的呼吸道传染病,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

近年来,由于耐药问题的日益严重,肺结核的治疗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万古霉素在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尽管万古霉素并非肺结核的一线治疗药物,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它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治疗选择。

4. 治疗非典型病原体引起的肺炎万古霉素作为一种糖肽类抗生素,在呼吸科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由于万古霉素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医生在开具处方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药物过敏史,合理选用。

同时,患者在使用万古霉素治疗过程中,也需要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我们期待有更多的研究证实万古霉素在呼吸科领域的应用价值,为呼吸道疾病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

中国专家共识:万古霉素的临床使用

中国专家共识:万古霉素的临床使用

中国专家共识:万古霉素的临床使用在我国,万古霉素作为一种重要的抗生素,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作为一名医生,我深知责任重大,必须确保药物的正确、合理使用,以充分发挥其疗效,同时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一、万古霉素的基本情况万古霉素是一种糖肽类抗生素,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抗菌作用。

其抗菌谱广,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厌氧菌等多种细菌有效。

万古霉素主要用于治疗严重感染,如败血症、肺部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二、万古霉素的临床应用1. 适应症万古霉素适用于治疗下列感染:(1)由敏感菌株引起的败血症、菌血症、心内膜炎等严重感染;(2)难治性或多重耐药菌株引起的肺部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尿路感染等;(3)手术后预防性使用,降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4)其他敏感菌株引起的感染。

2. 用法用量万古霉素的用法用量应根据患者病情、体重、肾功能等因素调整。

一般而言,万古霉素静滴速度为1g/h,每日剂量为12g,分24次给药。

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血药浓度,以确保药物疗效。

3. 疗程万古霉素的疗程应根据患者病情、感染类型及细菌药敏试验结果确定。

通常,败血症、心内膜炎等严重感染的治疗疗程不少于2周,皮肤软组织感染、肺部感染等治疗疗程不少于1周。

4. 注意事项(1)在使用万古霉素前,应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2)监测肾功能,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避免药物积累导致毒性反应;(3)注意药物相互作用,避免与可能降低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药物联用;(4)观察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如皮疹、肌肉酸痛等,及时处理。

三、万古霉素的不良反应及处理1. 过敏反应万古霉素可能导致皮疹、瘙痒、发热等过敏反应。

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给予抗过敏治疗。

严重过敏反应需紧急处理,如肾上腺素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等。

2. 肾脏毒性万古霉素可导致肾脏损伤,表现为肾功能减退、氮质血症等。

使用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肾功能,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停药,并根据病情给予相应治疗。

万古霉素的临床应用

万古霉素的临床应用

万古霉素的临床应用万古霉素的临床应用目录:1.引言2.药物概述3.临床应用3.1 感染性疾病3.2 肺炎3.3 喉炎3.4 志贺氏菌感染3.5 流行性感冒3.6 眼科感染4.注意事项4.1 用药禁忌4.2 不良反应4.3 药物相互作用5.用法和剂量6.临床研究7.结论8.参考文献1.引言万古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属于大环内酯类药物,具有广泛的抗菌活性。

它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特别是与细菌感染相关的呼吸道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

2.药物概述万古霉素是一种乳白色结晶粉末,化学名为红霉素B。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蛋白合成,从而阻止细菌生长和繁殖。

3.临床应用3.1 感染性疾病万古霉素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包括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泌尿道感染等。

它对多种致病菌均具有抗菌作用,包括革兰氏阳性菌和一些革兰氏阴性菌。

3.2 肺炎万古霉素在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方面表现出良好的疗效。

它可以有效地清除引起肺炎的细菌,减轻症状并加速康复。

3.3 喉炎对于由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喉炎,万古霉素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它可以缓解喉部的炎症和不适感,并抑制病原体的生长。

3.4 志贺氏菌感染志贺氏菌是引起志贺氏痢疾的病原体,万古霉素在治疗志贺氏菌感染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效果。

它可以抑制病原体的生长,并减轻病情。

3.5 流行性感冒万古霉素在治疗流行性感冒时可以减轻症状,缩短病程。

但需要注意的是,它对的抑制作用有限,因此仍需结合其他治疗手段。

3.6 眼科感染万古霉素也可用于治疗眼科感染,如结膜炎、角膜炎等。

它可以有效杀灭引起感染的菌群,减轻炎症反应。

4.注意事项4.1 用药禁忌万古霉素对药物过敏者及存在对该药成分过敏的患者禁用。

4.2 不良反应万古霉素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等。

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等肝脏副作用。

4.3 药物相互作用万古霉素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包括抗生素、抗真菌药和抗凝药等。

在使用时应注意与其他药物的配伍性及可能的相互影响。

万古霉素临床应用的实践与探索

万古霉素临床应用的实践与探索

万古霉素临床应用的实践与探索在我职业生涯的早期,我就开始接触并使用万古霉素。

这是一种强大的抗生素,对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具有显著疗效。

然而,随着使用的增多,我也开始注意到它的一些问题。

万古霉素的使用范围相对较窄。

它主要适用于治疗革兰阳性菌感染,而对于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的覆盖效果并不理想。

这就导致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感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而不能一味地依赖万古霉素。

万古霉素的使用剂量较大,容易导致不良反应。

比如,肝功能异常、肾功能损害等。

因此,在使用万古霉素时,我们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理指标,确保药物的安全使用。

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我逐渐探索出了一些万古霉素的正确使用方法。

我会根据患者的感染类型和严重程度,综合考虑是否使用万古霉素。

如果确定使用,我会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上的剂量和用药时间进行给药,以确保疗效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我还注意到,万古霉素与其他抗生素的联合使用可以提高疗效。

例如,与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等抗生素联用,可以扩大其抗菌谱,治疗更多类型的细菌感染。

在实际应用中,我还发现万古霉素皮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对患者进行皮试,我们可以提前发现对万古霉素过敏的患者,避免因过敏反应而导致的医疗风险。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关注万古霉素的最新研究动态,不断提高自己的临床应用能力。

同时,我也将积极与其他医学专业人士交流经验,共同为提高我国抗生素合理使用水平做出贡献。

在我作为一名医生职业生涯中,万古霉素是我经常使用的药物之一。

它是一种强大的抗生素,对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具有显著疗效。

然而,随着使用的增多,我也开始注意到它的一些问题。

万古霉素的使用范围相对较窄。

它主要适用于治疗革兰阳性菌感染,而对于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的覆盖效果并不理想。

这就导致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感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而不能一味地依赖万古霉素。

万古霉素的使用剂量较大,容易导致不良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万古霉素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万古霉素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978.1+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8-055-03
万古霉素属多肽类抗生素,国内目前年临床使用量约300万支。

特别是近年来广谱或超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及机械通气、留置导尿等侵入性操作增多,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感染发生率逐年增高,其临床应用日见增多。

但是笔者观察到临床上不注意合理使用万古霉素的现象也普遍存在,不仅达不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还可能引起药源性疾病及诱发耐药菌的产生,既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也造成医学资源的浪费,更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因此,探讨在临床工作中正确、合理、有效地使用万古霉素的方法,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1.药理学知识
万古霉素是一种无定形糖肽类抗生素,主要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改变细菌细胞的渗透性和rna的合成,能有效的对抗葡萄球菌。

标准万古霉素粉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制浓度(mic)应为0.5至2.0微克/毫升,对粪链球菌的最小抑制浓度(mic)范围应为1.0至4.0微克/毫升。

万古霉素需静脉给药用于全身性感染治疗;口服吸收差,肌肉注射有疼痛感。

肾功能正常者,万古霉素血浆平均消除半衰期为4至6小时。

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平均半衰期为7.5天。

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均不能有效的将万古霉素清除。

2.不合理用药的表现
2.1 未严格控制用药适应症,无细菌培养依据,单纯经验性用药。

2.2 不合理配伍,未熟练掌握药理知识。

2.3 未按正规疗程用药,未能有效清除致病菌。

2.4 对老年患者过于谨慎,未能及时控制病情
2.5 医嘱未标明滴注时间,未严格执行用药原则及控制输液速度。

2.6 对于肾功能不全病人,未遵循首剂饱和原则。

2.7 对于肾功能不全病人,考虑到首剂饱和原则,但剂量偏低,不能迅速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

2.8 对于肾功能不全病人,未能按t1/2的改变调整用药间隔,导致药物中毒。

2.9 肾功能不全病人进行血液透析时采用常规剂量万古霉素。

3. 推动万古霉素合理使用的措施
3.1严格适应症静脉给药仅用于严重的革兰阳性菌感染,特别是对其他抗感染药物耐药或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或耐甲氧西林的表皮葡萄球菌(mrse)或肠球菌属细菌所致的感染;也可用于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患者的上述严重感染,或血液透析患者的严重革兰阳性球菌感染。

口服可作为治疗难辨梭菌引起的伪膜性肠炎的首选药物或用于甲硝唑治疗无效者。

避免肌注,因可致剧烈疼痛。

预防用药仅限于矫形外科和心血管外科作异物植入术时。

临床上一般而言抗生素以用到体温正常、血象正常、临床症状
消退后72~96h为宜,重症感染可以适当延长。

3.2细化医嘱内容及注意配伍禁忌点滴引起的副反应与药物浓
度及输注速度相关。

迅速点滴万古霉素可发生类过敏性反应,快速点滴可引起红人综合症(产生红斑样或荨麻疹样反应,皮肤发红),
有时伴有低血压或休克样表现;输入药液过浓,可致血栓性静脉炎,故要求医生开医嘱时,0.5g的药物至少溶于100ml稀释液,滴注时间应不短于60min。

.再者,万古霉素与许多药物,如氯霉素、甾体激素、甲氧苯青霉素等,可产生沉淀反应,临床用药时, 应避免连用。

必须联合用药的情况下, 则不宜在静脉滴注时使用同一输液器直接
相接,与麻醉药合用时,可能引起血压下降。

必须合用时,两药应分瓶滴注,并减缓万古霉素滴注速度,注意观察血压。

妊娠期患者应避免应用,哺乳期患者用药期间应暂停哺乳
3.3规范用法用量
3.3.1肾功能正常患者,每日常用静脉滴注剂量为2克,可分为每6小时500毫克或每12小时1克。

每次剂量至少用60分钟以上的时间或不高于10毫克/分钟的速度给药。

其他的病患因素:如年龄或肥胖,可修改每日常用剂量。

3.3.2肾功能不全病人,剂量必须调整: ①肾功能轻度至中度不
全的病人,初始剂量应为15毫克/公斤体重,以便立即达到治疗血清浓度。

维持剂量为1.9毫克/公斤/24小时。

如果肌酐清除率可测出或准确估计,可按表1减少给药剂量或表2延长给药间隔。

②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给予250mg-1000mg单一剂量,数天才给药一次,而
不是以每天需求为准。

③无尿患者,建议使用剂量为每7日至10日,给与1000毫克的剂量。

4.监测血药浓度万古霉素血清浓度和毒性之间存在直接因果关系。

当血药谷浓度>10 μg/ml,易发生肾毒性,由于万古霉素90%由尿排泄,故肾功能不全病人更易发生毒性反应。

肾功能不稳定和接受长程治疗的患者,都需监测血清万古霉素浓度。

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应进行每周一次的谷浓度监测。

不推荐通过监测万古霉素浓度来防止耳毒性,如合用其他耳毒性药物,则需要监测。

为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建议使用时应经常监测血药浓度以调整剂量及给药间期,使血浓度维持在峰值为30~40μg/ml,谷值为5~10μ
g/ml,出现耳、肾毒性应立即停止用药
5.加强多部门合作建议临床对于肾功能损害的病人,当感染类型已确定,病原菌获得阳性结果,药敏试验已获结果后,即通知临床药师,由临床药师根据病人的基本情况直接参与用药方案的制定。

6.结语
我们每个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必须注意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对万古霉素疗效和毒性的认识,本着安全、合理、正确用药的原则,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前后的病情变化,及时询问并认真倾听患者主诉,确保率先掌握临床用药的第一手资料,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减少或避免药物毒性.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thomas ar, cieslak pr, strausbaugh lj,et
al.effectiveness of pharmacy policies designed to limit inappropriate vancomycin use: a population-based assessment[j]. 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
2002 ,23(11):683-8
2. reese,r.e.主编.郭仁宣苏东明主译.抗生素手册[m].第3版.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407
3. 吴本权,唐英春,张天托,等. 万古霉素与β-内酰胺类联合对mrs的协同抗菌活性[j]. 中国抗生素杂志,2006,31(8):473~480.
4. 陈敏,周陶友,尹维佳,等.万古霉素治疗急性革兰阳性细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
志,2005,5(4):245~246.
(责任审校:高如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